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浅谈表扬与批评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苏娟娟

单位:石门镇中心幼儿园

日期:2016年6月

浅谈表扬与批评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孩子在幼儿园中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幼儿教育一直追求的境界,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表扬,就是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现实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孩子需要表扬,表扬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增强自信心。批评也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对幼儿进行批评,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妈妈,你看,今天我又得了朵小红花!”天真烂漫的孩子一看到家长,便迫不急待地诉说着“小红花”的故事……类似“小红花”的物质奖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这样的鼓励和表扬如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提出表扬?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表扬的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表扬内容应该指向孩子具体的活动,比如孩子玩游戏或者看书,玩完或看完书后孩子将玩具及书籍放回原来的位置,你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否则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里,你可以说“你很棒哦,因为你将书看完后放回原处的书架上或者学会自己整理玩具了”——孩子才会领会表扬的意思,达到表扬的预期效果。

二、表扬的方式要恰当,注重个体差异。表扬方式应恰当,不可滥用事先许诺。如在户外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乱跑,就对幼儿说:“今天,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其实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但是长久使用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此外,每个孩子具有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个性特点,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身边的每个孩子,给予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表扬,注重个体差异,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不要把表扬成为成人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

三、表扬奖励要真诚,讲究适时,发挥实效性。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

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予以真诚地及时的表扬,正面启发诱导孩子,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促进孩子健康全面自信成长。

随着“快乐教育”、“尝识教育”的大力倡导,以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表扬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在幼教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又不得不问:“表扬越多越好吗?”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天平上,光有表扬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当的批评,并且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必须谨慎而科学,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如何有效地进行批评,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有表扬和鼓励,更不可缺少的是批评。只有找准批评的内容,教师自身良好的态度和形象,在日常的工作实践,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发挥批评的积极意义,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适时批评

一要善于发现时机,比如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二是要善于选择时机。比如在幼儿情绪激动哭闹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自然远不如待其情绪稳定后进行教育引导的效果好。三是要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不足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教育幼儿的真正目的。

二、适度地运用批评,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凡事有个度”。教师在批评时应保持冷静,不能一味地指责幼儿,而应明确指出怎样做才是对的,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有些家长和老师,缺乏“度”的意识。孩子表现好就给予了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表扬容易使孩子“飘飘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独尊,时间一长,就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这样的表扬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表扬和批评这个“度”的意识。(1)分寸适度。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批评,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吓,更不应把后果严重化。

(2)频率适度。表扬和批评,都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恰到好处,二者结合运用,绝不能凭个人的情绪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孩子,就毫无休止的表扬,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评,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3)语言适度。正面批评,不反语讥讽,语言不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注意到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力求形象、生动,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

三、注重个体差异,注意场合,运用不同批评方式

表扬和批评要因人因事而异。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批评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另外,批评要注意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表扬或批评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以幼儿为主,关爱幼儿,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将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成长时刻铭记心头,正确地表扬和批评孩子,让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断地自我肯定,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自信心,在幼儿园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原创) 让孩子学会把想象变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内涵: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整合,资源整合,强调孩子们动手能力的训练,强调观念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个性的培养,强调老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道理似乎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从理念到行动,我们走了多远?能走多远? 一、案例描述: 今天,我为大班幼儿上了一节语言课,名为续编故事《取帽子》。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整幅图片后提问:“图中都画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三个小朋友”。 “有三个小朋友,帽子被吹掉了”。 “有三个小朋友在路上走,帽子挂在树上。” “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耍,最后,帽子被吹掉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不时给予提示引导,最后小结如下:“有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路上高兴地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小女孩的漂亮帽子吹掉了,好朋友们赶紧帮她去追帽子,可是风很大,帽子越吹越高,最后挂在了一棵大树的树枝上。小女孩站在树下很着急:怎样才能把帽子从树上取下来呢?聪明的孩子们想想办法帮帮她好吗?”话音刚落,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 “回家去找妈妈”。 “爬到树上直接把帽子取下来” “再等一阵大风吹来,说不定就会把帽子吹下来的。” “抬根板凳,站在凳子上就可以取下帽子。” “我看到小女孩的旁边有几块石头,捡一块往树上扔,树枝一动,帽子就会掉下来的。”“拿条绳子把它挂在树枝上,使劲一拉帽子就下来了。” “要不把石头像搭积木一样搭好,踩在石头上,伸手就可以拿到帽子了。” “也可以把他们的书包重叠在一起,踩在书包上。” “找一个跷跷板,两个小朋友坐在上面,当跷跷板跷高的时候,把手一伸就可以取下帽子了。” “把爸爸妈妈找来,妈妈坐在爸爸肩上,小女孩坐在妈妈肩上,小女孩变高了,就可以把帽子拿下来。” 听着孩子们奇特的想法,我开心极了,及时给了他们肯定。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虽然有的不一定可行,但我认为保持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自己想的方法闭上眼睛再静静梳理一下,然后用色彩鲜艳的水彩笔和能干的小手把它画在图片上。 几分钟后,一幅幅作品呈现在我面前,这些画却让我大大地吃了一惊:很多孩子的画与刚才的想法有很大出入,画面单一重复不说,很多同桌小朋友的画几乎就是千篇一律。还有的孩子根本就无法动笔,有的孩子虽然也动笔,但无法画出自己的想法。比如:那位说用跷跷板的孩子,竟不知道怎样画,就画了块斜着的木头。当我轻声询问他画的含义时,他竟非常着急和痛苦地告诉我: “老师,我画不出来跷跷板的样子,好复杂、好难画的,老师都从没有教过我们” “你们不是经常玩跷跷板吗?想想它的形状特征,小朋友坐在上面是怎么玩的?”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画出来,老师相信你!” “可是我从来都没有画过跷跷板呀,要不这个木头就是我发明的新式跷跷板吧。”说完他把手里的作品一塞便溜走了,毫无刚才滔滔不绝续编故事的热情和耐心。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精)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这是让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受到尊重,取得信任,以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和否定的过程,批评决不是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打击报复,而是善意、公正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纠正错误,接受教训,增强生机和活动。 在心理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形式的运用多种多样,大致说有如下几种:直接表扬和间接批评;间接表扬和间接批评;随时表扬和及时批评;说事表扬和论事批评;点名表扬和不点名批评;点滴表扬和点滴批评等等。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 一、那么如何艺术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呢?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其次,要善于挖掘幼儿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幼儿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幼儿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幼儿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 第三,最少期望时赞扬幼儿。最少期望时赞扬幼儿,不但容易让幼儿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幼儿更加努力。 第四,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赞扬幼儿,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果,又不让幼儿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某一件事和他的某方面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的其他方方面面。幼儿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

32课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课题 32.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课型新授第(32)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如何客观的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批评,并能对自己的实际表现,思考以后怎样取得更大的进步。 2、教育学生克服虚荣、骄傲、娇气、推委责任、不能承受挫折等弱点。 3、培养谦虚谨慎、冷静、勇于改过、意志坚强等心理素质。 重点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怎样正确的对待表扬和批评。 难点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怎样正确的对待表扬和批评。 板书设计 32.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谦虚谨慎、冷静、勇于改过、意志坚强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媒体 运用 学习活动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学一、出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二实 验探究多媒 体 一、讲授新课 师:(简单讲一讲课前了解的情况。。。。。。)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师: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呢? 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表扬呢? 师:受到表扬时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认真的想想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值得表扬。做得好、做得对,以后怎么坚持下 去;做得还不够的,以后怎么改进,以便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怎 样对待批评呢? 师:受到批评不要难过,也不要激动发火,应该冷静的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缺点或错误。如果有,决不找理由推诿责任、抵 赖,也不要灰心丧气,而应该找出产生这些缺点或错误的原因, 考虑如何克服它们;如果没有,也应该把情况解释清楚,同时自 己也要想一想为什么会使人家产生这种想法,是不是自己做的事 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格式要求:填写内容用五号宋体,单倍行行距,新课时另起一页。

三 展示 交流 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呢?四 运用巩固课件 受到表扬时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认真的想想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值得表扬。 五评价延伸 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启发学生讨论、评论班上的同学对待表扬、批评的事例,然后进行小结。 课后小记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客观的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批评,并能对自己的实际表现,思考以后怎样取得更大的进步。 格式要求:填写内容用五号宋体,单倍行行距,新课时另起一页。

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

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任何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表扬和批评。可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却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 表扬和批评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截然不同,但其教育目的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表扬抑或是批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看到学生好的方面就要表扬,不好的方面就要批评。往往是只知道使用表扬和批评,却没有认真考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表扬、怎样表扬;什么情况下需要批评、怎样批评,使得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会收到事与愿违的负面效应。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身心不断成长的孩子,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用一个个零件拼装起来的产品,而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对待他们的行为,教师不能轻率地做出任何评价。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能也不应该从学生的容貌、身材、智商及家庭背景等方面轻下定论。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无法选择和改变的。针对这些进行的表扬或批评,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或是自负;或是自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毫无裨益,只能对学生稚嫩的心灵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表扬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适当的表扬会让学生看到希望,相信自己,不怕失败,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但不分内容、不讲质量的一味表扬,不但收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让受到表扬的学生滋生出莫名的优越感,轻视同伴,孤芳自赏,渐渐脱离班集体,成为一只孤雁。而其他学生则会对他(她)产生排斥和怨恨的心理,引起学生间的不团结,形成不健康的班集体。 批评能帮助学生看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使学生向着正确的方面发展。对于学生错误的语言和行为,教师应该及时批评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但教师批评时的言语、态度及场合都要慎重选择。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事情发展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批评方法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愿意改正。教师切忌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呼小叫,只顾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及逆反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当的表扬和批评能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师表形象,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重点任务之一。下面是徐诶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要卖票的 一次由师幼互动生成的游戏主题 鲁迅幼儿园陈宝英 一、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小班孩子由于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很容易引起纠纷而向老师告状。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是引起我们教师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案例中的丁丁就是这样一位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小班小朋友,天真稚嫩、活泼可爱。在一次自由活动中,他自发建构起一个要卖票的的游戏情节,主动向同伴开启共同游戏的互动行为。由于老师的适时介入和给予的积极响应,使丁丁的游戏主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一) 刚吃完点心,喝过豆浆,孩子们按照惯例把自己的小茶杯放回杯架中,然后走出教师,向教室外的小阳台走去。忽然,丁丁一下子走到了通往小阳台的路口,用两手拦住路口不让小朋友们过去,并说:要卖票的、要卖票的。后面出来的小朋友一个个被他拦住过不去了,就纷纷跑来告状说:老师,丁丁把我们拦住,我们过不去了。听了孩子们的告状,看着孩子们僵持的情景,老师连忙走到丁丁面前,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售票员,给我买一张票,我想上公园游玩。丁丁高兴地让老师通过了,老师趁机对丁丁说了声:售票员,你还没给我票呢。丁丁楞了下,也连忙把手往口袋里一掏,说了声给你票。老师和丁丁双手一击,就顺利的通过了路口,来到了小阳台上。后面的小朋友们看了,也纷纷效仿起老师的样子,假装从口袋里拿出钱来向丁丁买票,丁丁呢,也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票子给小朋友,并和小朋友双手一击,愉快的让小朋友们通过,让他们到小阳台上去玩。 (二) 从那以后,在课余时,孩子们会经常聚在一起,玩起要卖票的游戏,一次,在玩大型玩具时,在台阶旁,在滑梯下面的小房间里,丁丁和其他孩子们又自发的玩起了买票卖票的游戏,之间几个孩子像模像样地站在路口或小房间的门口,伸手让通过的小朋友卖票而其余的孩子呢,则兴趣盎然的伸手掏钱,买票通过,玩得不亦乐乎 三、分析 丁丁由于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他常常不被其他的小朋友所注意。

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关于表扬: 表扬的本质是一种爱和鼓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与训斥辱骂相比,表扬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教育原则的片面理解,以为对孩子只要表扬无需批评,表扬越多越好,殊不知不恰当的表扬也可能会伤了孩子,听惯了表扬的孩子康挫能力较差,时间久了就听不进任何批评。 案例:晚饭后,强强坐在地板上搭积木,妈妈过来说:“强强真棒!积木搭得太棒了,比隔壁的大哥哥还好!”强强很高兴,转身又开始画画。妈妈又说:“呦,我们的小画家太能干了,画的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强强高兴极了,又去拼小火车了。强强把火车轨道扔得到处都是,妈妈说了强强几句,“强强不要到处乱放噢!”听惯了表扬的强强被妈妈一说,不高兴了,一下子大哭起来。 过度表扬不可取: 由于在搭积木、画画等事情上得到了太多无条件的表扬,强强渐渐地形成了凡事都要得到夸奖的心理。家长表扬孩子的分寸要适度,“画的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这种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

际的自我认识,反而会“捧杀”孩子。大量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真正的自信,相反当孩子遇到哪怕一点点的批评时,就很容易会表现得大吵大闹,听不进任何话。 其实,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孩子建立自信,孩子真正的自信来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生活中许多家长常常像强强妈妈一样,整天把表扬挂在嘴边,这样会使孩子对你的表扬满不在乎,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当然,在每个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表扬孩子也许只是家长爱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因爱而过渡表扬却可能伤了孩子。 案例:落落玩好洋娃娃后,随手把散落在地上的娃娃放进了玩具整理箱。妈妈说“落落能自己收拾东西呀,真棒!”妈妈接着又提醒落落,桌子上的蜡笔还没有收拾。“要是落落能把蜡笔也收起来就更棒了”。落落说“好”。妈妈和落落一起整理好了蜡笔。“妈妈,蜡笔都放到盒子里了。”“真乖,明天也要自己整理好噢。” 这样表扬比较好: 落落妈妈表扬孩子的可取之处在于:既明确地指出了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同事也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不仅因为家长的表扬而受到鼓舞,同时还从妈妈指出的不足中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这样表扬和评价才能对孩子的发展有真正的促进。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逐步明白: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浅谈表扬的艺术和批评的技巧

浅谈表扬的艺术和批评的技巧 260班陈凤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学生们,一方面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通过尝试满足好奇心的欲望,一方面又缺乏面对尝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的心理准备,因而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然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免发生偏差时,甚至学生步入歧途仍浑然不觉。所以老师应选择学生身上正确的因素,给予学生诚恳而不勉强、中肯而不肉麻的表扬,给予学生恰当而不过分、适时而又委婉的批评。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使孩子们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所以表扬和批评都要注意技巧和技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适度的表扬,就好比闷热午后一缕清新的风,它能鼓扬起学生在尝试中勇于探索的船帆;老师恰当的批评,就好比迷航舰艇上一台精密的导航仪,它能矫正学生人生前进的航向。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学生们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每当被老师表扬之后,他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不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实就是家长和老师鼓励的结果。随时随地热情夸赞孩子的优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使他们时时充满自信和热情,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仅仅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时地鼓励、表扬,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心态中,不断进取,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信任、同情与帮助,让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和表扬时,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表扬应实事求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分寸适度,真实可信。 二: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就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三:表扬应该注意方法。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真棒”“表现不错”等;亲切而有启迪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等;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面带微笑地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出欣喜等;书面表扬和实物鼓励等都可以。有的时候这些方法穿插应用,效果会更显著。 我们提倡鼓励和表扬,但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艺术性地善意地开展批评。面对学生的失败与错误,教师应耐心地诱导学生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并指明前进的方向。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批评过每一个学生,通过批评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一提到批评,大多数人都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批评得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横遭指责。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技巧和艺术: 一、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二、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 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成人之间需保持此风度,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三句不离

幼儿园教育性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性教育案例分析:给孩子一个有 尊严的身体 (教学方法) 案例背景: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人们生来就具有性的差别和性的要求,并且保持终生。在儿童期,尤其是婴幼期,根本不存在性问题,更无从谈起性心理了。事实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现象出现。当然,婴幼儿期也就相应存在着性心理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和认识程度不一样。在很多成人眼里,小孩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随意逗弄孩子,不论孩子是否愿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经常会问:“老师,为什么女孩子要蹲下来,我们男孩子就要在另一处站着小便呢?”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经常会扭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困惑;还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时观察一会儿……。近日,又从新闻上看到一男子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传日”。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

回应,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师的谈话中很自然的引出了问题“什么是性”,在让小朋友以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的同时,幼儿阐述着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即“男女有什么区别”。从而教师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什么是“性”? 有的说:“性是我们的姓名。” 有的说:“性是性别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么怎样来辨别男孩女孩呢?孩子们都选择了平时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征来进行区分,如:头发的长短、鞋子的颜色与款式、裙与裤的差别。恰巧,

论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

论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 [内容摘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怎样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提高青少年学生识别是非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特总结了如何艺术的运用表扬和批评,以及表扬和批评的几种方法。 [关键字]表扬批评艺术激励 [Abstract] In the education of school,"praise" and "criticize" is a common method. But how can we use them to inprove the hobbledehoy's ability of knowing right from wrong, and to cultivate their spirit of enterprise ? I sumed up several methods about how to use "praise" and "criticize" ably. [key words] Give public recognition Criticize Art Encourage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中激励手段,要使表扬与批评起到良好的效果就要讲究艺术,我在3年的专业课学习以及课余时间的辅导班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 如何运用表扬是一门艺术,所谓表扬的艺术。一是表扬中要充满师爱的阳光,要出自内心,对学生某些良好品行或点滴进步感到真诚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用表扬这一武器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表扬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即使在表扬某个学生时,也要强调他是为校、为班争了荣誉,做到表扬一人鼓励一群。四是寓表扬于无意之中,对资质较差的学生,把表扬流露于无意识的言语、表情之中,使其及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长期未受到表扬的学生,通过其他同学传递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加以肯定的信息,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上的距离。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表扬要准确。发挥表扬的最佳效果关键是要准确,这就要教师做到:第一,对受表扬的学生的事迹要核实准确,否则会由于表扬的内容“失之毫

教师如何巧妙运用表扬与批评

教师如何巧妙运用表扬与批评 在教师眼里,学生总是形形色色的:有的好学,有的厌学;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成绩非常好,但个性上却有明显缺陷,有的学习成绩差,但品行端正,遵规守纪;有的不但成绩差且各方面表现也不尽人意。因此,很难用某一种方式方法来管理、教育不同的学生。但是,如果能恰当、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教育工作会相对容易,因为表扬与批评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青少年自我认识能力不强,是非观念相对模糊,很难对自己作出比较清醒、准确、全面的评价,也就很难把握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必要的时候,以表扬或批评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把握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的常规教育一般是这样的,一个集体里的学生常被分成大致两类:优生和差生。教师总是对优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表扬,对差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批评。表扬可以帮助学生肯定自己,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做一个完美的人的精神冲动;而批评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缺点,从而积极改正,向更完美、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认真看一看这样做的效果,再仔细想一想表扬和批评的最终目的,上述做法就值得商榷了。首先,看一下表扬对优秀生的作用。对一个优秀生来说,表扬的好处是锦上添花,不足之处是可能导致优生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经不起挫折。从小到大受到太多表扬的优生,生活在一片赞美声中,往往会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缺乏全面、清醒的认识,惟我独尊。一旦走出小环境,面对大社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常会有不知

所措之感,自卑心理随之产生。一遇到挫折,就会变得一蹶不振。教师的表扬本来是为了使学生更上一层楼,但表扬太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起副作用。因此,对这一类学生,不如给一些中肯的批评,诚恳而善意地指出他们的美中不足,引导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他们从小就经受挫折。其次,对差生来说,通常的情形是,批评已经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使差生表现更差。批评的本来目的是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为什么适得其反呢 因为大多数差生经常得到的是周围人们的否定评价,对自己已丧失了信心,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方式来对周围人进行报复。所以,许多教师对差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批评,常常不起作用。 如果对差生进行恰当的表扬,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处的表扬,是指去发现、寻找差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看是否善于发现和挖掘。一旦发现了差生身上的优点就应及时予以表扬,哪怕这些优点本身并不值得赞美。一次小小的表扬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默许的微笑,都会唤醒差生内心深处沉睡的自强之心。善意的肯定,会成为听惯了责备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不要以为差生永远就是差生,也不要认为笔者在此夸大了表扬对差生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并不是从小就很优秀。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明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表扬,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批评,然后再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74202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

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

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四川省会东县大桥学区发箐小学张远学摘要:表扬与批评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表扬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能起到巩固和发扬学生优点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批评像是一剂苦药,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抛弃不良品行。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手段,但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表扬和批评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积极进取。 关键词:表扬和批评二者并重良好效果 表扬与批评就如同一对严父和慈母,鞭策和激励着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不断成熟长大的过程中,会有进步,有提高;也会犯错误,有曲折。并且往往这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正的过程中慢慢成熟,完善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该如何正确地对学生施加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沿着正确地方向不断成长呢?下边我们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表扬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激励与表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是多多益善,甚至不加选择的。不适当的表扬非但不能起到我们所希望的激励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应正确实施之。 (一)表扬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及个体特征。 表扬首先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及个体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面对表扬,反应是不一样的,对表扬的方式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正面的口头表扬反应更强烈些,我们也应注意那些个性独特的学生,视情况选择表扬的方式。同理,多数高年级的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方式的表扬,但有时一次热情的集体表扬令整个班级面貌一新也并不是不可能。 (二)表扬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表扬应是有原则的,怎样的表扬才是适当的呢,应该说,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是重要前提吧。学生取得进步,或是其正在做激烈地思想斗争,一次简单的表扬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自信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老师一句发自内心的赞叹而找到自信并影响其一生。总之表扬应是适当、适时的,是以激励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 (三)表扬应有度,方式应灵活多样,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我们还应把握好表扬的尺度,注意表扬的方式。表扬并不是多多益善,学生取得丁点进步都要实施之的。适当适度的表扬能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有更多的信心往前走。反过来,过度、不当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自满,甚至是反感,或对老师表扬的动机进行怀疑和做各种揣测,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对不同个性,不同年龄的学生还应注意表扬的方式。举个例,低年级的学生,面对他们取得的进步,我们要么大张旗鼓地进行口头表扬,要么发奖状奖品,报以热烈的掌声,把他立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只要适时,适度,这些都是可行的。面对一天天长大的高年级学生,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方式可以选择,一句真心的赞许,一个肯定的眼神,作业本上一行

浅谈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浅谈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容桂容边小学何文飞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就是表扬和批评。所谓表扬,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质、语言行为给予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学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否定,以使其改正,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缺少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还是依赖成年人的评价在指导、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的成功或者进步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那么他可能很快就不再努力去争取成功,不再要求进步。如果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我们及时的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改正过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教育中,使用表扬和批评,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具体事情上,认清哪些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取向;满足学生被尊重、被肯定、被赞赏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以欣赏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充分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表扬与批评的原则 1.明确目的、及时处理。 表扬和批评哪些学生,表扬和批评什么,表扬和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每一次表扬与批评都应有具体的目标指引。教师应该清楚的明白一点,该表扬的时候就要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不要手软,一定要批评,不要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而不批评。例如: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班上一个优生有一次缺交作业,我一开始只是口头问两句,他说放在家里忘记带,我就让他下午带回来。可是之后的几天,他也是以同样的理由不交作业,然后我再深入调查一下,发现他后来交的是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才交。这时我就不手软,立刻在班上批评了这种行为,让他及时改正过来,也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要不得。 2.客观公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客观情况,不能偏听,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实事求是,避免成见,不掺杂个人的感情。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轻描淡写;要做到准确。教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表扬和批评的对象和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A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正确对待 老师的表扬和批评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七下·信宜开学考)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有() ①鲁杰向王老师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 ②孟晓不服刘老师的批评,顶撞刘老师 ③陈老师和浩轩同学在元旦晚会上表演小品 ④放学后,子萱找张老师探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分)你认为下列同学与老师的交往中,做法比较妥当的是() A . 结合老师的相貌特征给老师起绰号 B . 随意进出老师的办公室,翻动老师桌上的东西 C . 向老师请教时,主动让座,自己站着听 D . 经常向同学打听老师的隐私 3. (2分)在思想品德课上,张华在讲话,同桌李明提醒他注意听讲,老师却误以为是李明违反课堂纪律,严厉地批评了李明。李明觉得很委屈,以下李明的做法正确的是() A . 记在心中,以后上课故意与老师作对 B . 选择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

C . 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突 D . 让张华去向老师说明情况 4. (2分) (2017七下·南江期末) 数学课上,同学们发现老师对一道题的解法好像是错的。这事要不要跟老师说呢?正确的做法是() A . 不能跟老师说,怕老师批评 B . 不要跟老师说,怕损害老师的形象 C . 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 D . 应当埋怨老师,坚决不原谅老师的错误 5. (2分)近年来,某市各学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该活动促进了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使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建立在() A . 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B . 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C . 合作竞争的基础上 D . 相互宽容的基础上 6. (2分) (2019七上·大安期末) 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是() A . 彼此尊重 B . 亦师亦友 C . 消除分歧 D . 自我反思 7. (2分)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 A . 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B . 理解的基础上 C . 互相帮助的基础上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

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

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11

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表扬像是一粒糖丸,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批评像是一剂苦药,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手段,但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充分认识两种方法的功能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合理的同时注重表扬和批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呢? 首先,要适时。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这样,不仅能坚定学生做出正确行动的信念,维护本人的积极性,还能教育其他学生,促进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然而,批评往往是在事后隔一定时间进行为宜。对学生有不当言行时,只要停止了,就不宜当场马上去批评,特别是对发生激烈言行的过错,一定要等学生心境平和时,学生才容易接受批评,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适度。要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讲究一定的分寸。表扬时可以根据事情的大小,学生的平时表现等情况予以不同体现:对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只要向他本人点头、微笑即可;对一贯表现差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称赞一番;对做了重大好事的学生,表扬要广泛一些,可由班级扩大到年级、学校;对做一般好事的学生,表扬最好限于班

内等。批评时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平等对待,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批评更适于个别进行,如果教师与学生单独地进行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学生一般都尊重老师,更重要的是老师保全了他在同学面前的面子,对于自己的过错受批评者会更愿意改正的。同时,老师在批评过后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第三,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表扬可以采用登榜表彰、背后夸奖、口头称赞、微笑鼓励等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好表扬的多层性、多面性的特点,让每一次表扬都有效地“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活动”,充分发挥表扬的强大功效。批评可以采用“无痕批评”及“幽默式批评”等方式,要尽量做到就是论事,点事不点人,在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的同时,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调动被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防止过激行为和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 当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表扬为主,因为表扬可以强化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帮助其它同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一般来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表扬的次数宜多,批评的次数宜少;表扬的气氛宜浓,批评的气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幼师对幼儿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篇一 —让我们牵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 案例产生的背景: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时代要求幼儿教育的目的应由只对幼儿传授知识技巧转向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来。然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班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会很高,否则适得其反。幼儿不仅要有一个充实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积极从情感入手,主动与家长联系,真心、真实的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达到同步教育。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爱。有一天,她神情忧郁,不爱吃饭,不想参加游戏。当我蹲下去,同情的问她的时候,

她的大眼睛回避了我的目光。我说:"好朋友,看到你的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她"哇"一声扑进了我的怀里:"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要我了。""不会的,老师来帮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亲谈了很久,她泪流满面。我帮助他,分析它们之间的"战争",只是一些琐事的积累和误会。我说:想想你们恋爱的情景,希望你冷静一下,重新开始。由于你们的争吵,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孩子会因为你们的不和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又说:"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事后,我又劝孩子的父亲,要他学会体贴妻子,关心孩子,担负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用心观察佳妮父母的情况,随时做一些工作。为此我设计了两次联谊活动——"全家长"节目。通过这个节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动,关系有了很的大好转。"五一"前我问佳妮:"老师一看见你那快乐的小脸,就知道爸爸妈妈和好了,是吗?"她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过生日时,爸爸要送她一条漂亮的项链。"噢,多么真切的希望和灿烂的笑容呀!儿童节后,佳妮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我的身边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儿童游乐场玩了。"那神情令我无限的欣慰和轻松。我为又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为又一个小朋友绽开了笑脸而高兴。 之后,我又在班级举行了绘画比赛,题目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