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高二语文教案

诸子喻山水高二语文教案
诸子喻山水高二语文教案

诸子喻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2、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

3、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说明:

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2、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

说明:

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路上的浆果》作文讲评(网友来稿)教案-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路上的浆果》作文讲评(网友来稿)教案-教学教案-高 三语文教案 石家庄一中魏平 文题 认真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般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训练侧重点 在具体场面具体情景的设想中,展现个性化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实例中寻找出最佳角度,准确的提炼哲理的能力 个性化作文设计定位 情境描写的个性化——不同的性格特点会有不同的情景想象;不同的情景想象会有不同的采摘经历。 感悟哲理的个性化——性格特点的不同,采摘的方法也不同,经历体验的不同,得到的启示也当然不同。 通过这样的作文情境中的模拟体验,给学生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话题作文的选材和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多色彩的,多情调的,多风格的……

课堂教学情景想象 根据学生的写作实践可知:不同性格的同学,在这片浆果林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不同。急躁的与沉稳的,轻率的与慎重的;冲动的与冷静的;优柔的与果断的;悲观的与乐天的;忧心忡忡的与信誓旦旦的……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采摘过程和采摘心理,一定会千姿百态,别有风格,尽展个性风采。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很开放。在各种各样的采摘经历中,再引导同学们思考这样的经历所蕴涵的道理,也一定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也一定是宽泛而广大的。 在采摘的经历中体味哲理,在体味的哲理中感悟人生。 讲评内容 (先回忆作文题) 【引言】 刚刚读过同学们的作文《人生路上的浆果》。欣赏着同学们的作品,想象着同学们在浆果林里的表现,那或兴高采烈,或不知所措;或沉稳,或轻率;或刚毅果断,或犹豫徘徊的采摘情景,使得老师也似乎徜徉在这一片浆果林中,被大大小小的浆果吸引着,诱惑着;一颗怦怦跳的心,犹豫着你们的犹豫,惊喜着你们的惊喜,遗憾着你们的遗憾……总之,老师的心,为同学们比赛的最终结果,悬挂的很高,也牵扯的很累…… 的确,在这样的一条长长的曲折的小路上,要从那么多的不知究竟的浆果之中摘一个最大的,心仪的,而且只有一次机会,还不能走回头路,真的很难啊。 究竟该怎么摘才能取胜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作文里,看看我聪明的同学们是怎么摘的吧! 【引入采摘经历】 还记得吗?读大家的作文,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惊诧于同学们的创造力了!这次

滕王阁序原文及其翻译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níng)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新课标上注音为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有版本写作“盱”x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虹)销雨霁(Jì),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i )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liang)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zé)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槛外长江空自流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案文本)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 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教案(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2、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 3、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说明: 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

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2、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 说明: 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寄情山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 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 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具 师范用的示范用具 教学法设计 讲解示范、观察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 画山的步骤:(1)、勾。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 (4)、点。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 (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 (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

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及教学处理

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及教学处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该如何去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呢?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为例,就语文新教材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处理以陈管见。 一、二00四年版新教材编排特点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而编写了现行的新教材。 教材还是分必修(5册)和选修(16册)两大部分。在必修的五册书里,每册书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部分分四个单元,单元前面有学习重点及要求;每个单元4篇文章,所选文章都是名篇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4篇文章中又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课文后面设有“研讨与练习”,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另外还有相关的知识连接,科学有效地训练学生阅读鉴赏。表达交流部分,分五个单元,每单元训练一个重点,每个训练重点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等内容组成,正确引导学生写作。梳理探究部分,设置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重点内容,主要是介绍基础知识、文化演变等内容,并设计了课外延伸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名著导读部分,每册安排两部名著,由“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等组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样的编排,正确地处理好了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二是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关系,三是接受性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四是学科的独立性与多元性、关联性的关系,五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发达地区与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展现了新教材适应实效功能。目的是使中学语文教育更加适合时代要求和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作文讲评材料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作文讲评材料 一、试题回眸: “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醒来后,却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二、写作情况: (一)关于审题立意 “庄周梦蝶”是一个诗意的典故,古人可以用来形容人生的痛苦,迷茫和荒诞和幻灭诸多感受,也用来形容与蝶共舞,醉于自然的超脱。而在这里,根据命题立意,只能写冲破束缚(多种多样的羁绊),获得精神的自由。 正确的立意举例: (1)冲破物质与欲望的束缚,灵魂获得自由。 (2)冲破名利的枷锁,提升人生的境界。 (3)乐于平淡,乐于无为,治疗时代的浮躁病。 (4)破除迷障,神与物游,万物静观皆自得。 (5)追求冯友兰所言的天地境界。 (6)倾听宁静的自然和浩瀚的宇宙给我们的启示,追求与独天地精神往来的大自由 (7)涤荡俗虑,不做心灵的囚徒,让心灵远行。 (8)淡看人生得失,随天际云卷云舒。 错误的立意举例: (1)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2)在精神的天空中翱翔。(学习多个古圣先贤) (二)关于选材 标准:严;新。 事实论据:老子、庄子、陶渊明、李白、六祖、苏轼、史铁生、林清玄、梭罗。 (三)关于行文 先求“入格”,再求“出格”,思路在求清晰的基础上再追求巧妙。 必读材料:《高中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三、评析与升格 理论基础:(1)专题指导:《让你的认识更深刻》一文的主要观点。 (2)《高中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3)平日积累的点评文章学知识。 实践操作: 在以下四篇文章中选出你觉得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文章各一篇,分别点评后进行对比,并总结作文成功的诀窍。 1、蝶即庄周庄周即蝶 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很多人知道庄子的思想奇幻,却难知他所 达到的物我合一的境界:蝶即庄周,庄周即蝶。 其实,追求这一境界的,又何止庄子一人呢?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王勃(唐) 【原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奉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八上美术第三课《寄情山水》教案

八上美术(湘教版)《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 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二、重点 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三、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学具:毛笔(小狼毫、中白云)、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让学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画树的的传统技法: 先观察树的结构特征:上细下粗、干生枝、枝生梢、梢长叶。学生观察总结教师示范: 第一、画树干:中锋用笔画树干,注意确定树的姿态,侧锋用笔皴擦树干,注意水分的多少,表现明暗关系 第二、画树枝:树分四枝,注意树的前后左右出枝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目录。

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6 再别康桥………………………………………徐志摩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8 6.*鸿门宴……………………………………..司马迁22 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27 8.小狗包弟……………………………………….巴金3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36 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3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1 11.包身工………………………………………..夏衍4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52 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氓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赋……………………………………..苏轼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 *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凤蝶外传……………………………………董纯才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禹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鲁迅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

滕王阁序(带拼音版)

【作者小传】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一种地位较高的幕僚),后去海南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王勃少即才高,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而成就最大,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开创了初唐新风。他的散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题解:《滕王阁序》全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市,前临赣江,为游览胜地。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高祖之子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李元婴曾任洪州都督,滕王阁是他在洪州时所建,故称洪府滕王阁。高宗时,洪州官吏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路过,参加了宴会,即席做成此文。 文中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物以及宴会盛况,结尾处借外出羁旅之苦,抒发了人生无常,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是一篇内容丰富充实、气势奔放开阔的优秀骈文。文章词采华丽而不显浮浅,典故频出而无有堆砌,句式工整而不失自然,还留下许多对仗的名句。 滕王阁序 yù chāng gù jùn ,hóng dū xīn fǔ 。xīng fēn yì zhěn,dì jiē héng lú 。jīn sān 豫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 jiāng ér dài wǔ hú ,kòng mán jīng ér yǐn ōu yuè 。wù huá tiān bǎo ,lóng guāng 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 shè niú dòu zhī xū ;rén jié dì líng ,xú rú xià chén fān zhī tà。xióng zhōu wùliè, 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 jùn cǎi xīng chí ,tái huáng zhěn yí xià zhī jiāo ,bīn zhǔ jìn dōng nán zhīměi 。 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ū dū yán gōng zhī yǎ wàng ,qíjí yáo lín ;yǔwén xīn zhōu zhīyì fàn ,zhān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 weí zàn zhù。shí xún xiūjià,shèng yǒu rú yún ;qiān lǐ féng yíng ,gāo péng 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 mǎn zuò。 téng j iāo qǐ fèng ,mèng xué shì zhī cí zōng ;zǐ diàn qīng shuāng , 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 wáng jiāng jūn zhī wǔ kù 。jiā jūn zuò zǎi ,lù chū míng qū ;tóng zǐ hé zhī , 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 gōng féng shèng jiàn 。 躬逢胜饯。 shí wéi jiǔ yuè ,xù shǔ sān qiū 。liáo shuǐ jìn ér hán tán qīng ,yān guāng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 níng ér mù shān zǐ 。yán cēn fēi yú shàng lù ,fǎng fēng jǐng yú chóng ē 。lín dì zǐ 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 zhī cháng zhōu ,dé xiān rén zhī jiù guǎn 。céng tái sǒng cuì ,shàng chū zhòng 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 xiāo ;fēi gé liú dān ,xià lín wú dì。hè tīng fú zhǔ,qióng dǎo yǔ zhī yíng 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 huí;guì diàn lán gōng ,liè gāng luán zhī tǐ shì 。pīxiù tà,fǔ diāo méng, 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

《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全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 1. 《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 《韩非子·大体》 【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译文】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地面就不能被覆盖;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那么万物就不能被负载。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忍),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和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于是万物齐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于是国家富强足。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在生前树立,恩德在后世流传,(从而达到)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3. 《管子形势解》 【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译文】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4.《论语·雍也》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

(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造型,学习写意的方法表现花卉、蔬果,体验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作品的赏析一评述一观察一民较一示范一实践一练习一>价”等方法体会用笔用墨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思想、体会写意的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借物寓意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采用作品的赏析一评述一观察一比较一示范一实践一练习一评价等方法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

会国画的造型理念。理解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情感。 教学中通过赏析与评述、观察与比较、体验与练习三个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写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画一些花卉蔬果的小范画利于学生参考。实践时教师当堂示范,直观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意画的技法。同时通过欣赏精品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艺术天地和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艺术舞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导入阶段 师: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课件展示图片)_____ 年国庆的时候画提问:1画中植物学生们认识吗?

2.画面画的是万年青,题款是祖国万岁”这有什么联系? 生:齐白石用万年青来表达是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祖国万岁”点名主题。 生:借万年青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生:笔墨简略,色彩夺目。 师:大家的评述真是精彩!齐白石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写意画的常用手法借物寓意”来表达对祖国的爱。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吧!(出示课题) 通过欣赏、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国画的借物寓意”的理念有一个了解。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一)师: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将个人的意”依托在具体的物”上,物 便有了某种象征的意义。再加以艺术夸张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如画家喜欢表现的四君子”同学们知道是哪四种植物吗? 生:梅、兰、竹、菊。 生:梅花一颂不怕困难的精神 兰花一高洁的君子 竹子一君子的气节

原创精品教案 《捕蝶者》教案

《捕蝶者》教案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讨论:自然界有许多蝴蝶非常漂亮,有些人为了留住蝴蝶的漂亮形象,捕杀蝴蝶并将之制成标本。你同意捕蝶者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2.引入:多数同学不同意捕蝶者这样的做法。我们省里有一位女作家,她也强烈反对捕蝶者的这些行为。那么,她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捕蝶者》。 3.作者简介。 筱敏,1955年生于广州,1969年初中肄业当工人,在一个小山坳里的通讯站中工作了十二年。面对缄默的星空和呼啸的松涛,她开始在值班日志的背面写诗。1983年筱敏调入广东作协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诗歌与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米色花》、《瓶中船》,散文集《喑哑群山》、《理想的荒凉》、《悠闲的意义》、《女神之名》、《风中行走》、《成人礼》等,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革命、自由、民主、知识分子、家庭和女性等各方面。 在实行了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中,生活于其中的知识分子正逐鹿中原,凭其纵横肆意的才情在各大媒体上嬉笑怒骂,以博得一时的眼球效应。相形之下,筱敏是孤独的,她离群独居,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她安静地写作并坚守着精神散文的那么一块宁谧的净土。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看做矜持清高。然而,是否合乎时宜不过是人为的划分,游离于喧闹之外,筱敏倔强地举着理想的烛光独行。林贤治称筱敏为“精神贵族”。在这个喧哗与骚动的社会中,“贵族”其实并不容易生存,也正因为如此,筱敏这些纯粹的文字才值得我们读一读。 二、词语:镊(niè)子蛱(jiá)蝶喙(huì) 昏厥凌虐虔(qián)诚孑(jié)然 词解:凌虐:欺侮;侮辱。孑然:形容孤独。 三、课文研讨 (一)梳理课文的层次,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细腻描写了捕蝶者对专业的痴迷与热爱 捕蝶者对于蝴蝶的美,具有惊人的鉴赏力和敏锐的发现美的触角。在捕蝶的手段上,他也是一个高超的能手,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捕蝶者的出场,代表了一种追逐美与荣誉的价值的诞生。 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捕蝶者捕杀惊世之蝶的过程,并提出诘问。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2.进一步学习阅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写什么)

初读感知诗歌(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 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 (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 “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 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傍晚。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三、再读诗歌,领悟内涵(怎么写) 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 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 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 (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 问: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 明确: A 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②“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不是山空, 是心空。“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世人称

高二语文凤蝶外传

《凤蝶外传》教案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3、领悟文章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 教学要点:对文本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钢琴曲《梁祝》,让学生欣赏。 2、导语: 同学们,这首曲子跟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有关?(“化蝶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蝴蝶,“大自然的舞姬”、“会飞的花朵”,人们把它看作和平、幸福、忠贞爱情的象征。从“化蝶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庄子,到大理蝴蝶泉边的“蝴蝶会”。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骚客为蝴蝶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诗卷和美丽的传说。昆虫的世界奇妙无比,只要用心去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大型的昆虫凤蝶总是让人称奇不已,而蝴蝶的有关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凤蝶外传》一文,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整体感知 1、谈谈你对蝴蝶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凤蝶:万蝶之贵,色彩鲜艳,形态优美,被看为“会飞的花朵”极为珍稀,不为常人所识,属世界名贵观赏蝶类。 2、带着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主要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②围绕对象写了什么内容?(作了哪些描写?) 小结:详讲。 3、凤蝶的一生是怎样?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四人为小组,探讨交流,然后畅叙所言。) 小结:凤蝶生命不长,化蝶的时间更短,大部分时间都是蛹,繁殖后就死亡了,凤蝶漫长的静伏只为蓄势待发。人也一样,干大事,就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们在学习上也需要这一股干劲。所以,凤蝶蛰伏不一定是坏事,也不必过度悲观。 三、深入探究 1、说明文的顺序有哪些?(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程序顺序等) 2、本文属于说明文,其知识比较丰富,趣味性强,井井有条,关键在于顺序安排合理,采用了什么顺序?为什么? (时间顺序,联系本单元其他课文的说明顺序如:《动物游戏之谜》(逻辑顺序、《宇宙的边疆》(空间顺序)。 小结:课文是以凤蝶由生到死的一个周期来说明凤蝶的生命历程的,之所以选择时间顺序,是因为凤蝶生命中各个阶段形态变化很大,运用其他的说明顺序不容易表现这样的特点。 3、分析文学特色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文题再现】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 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份手势 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 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分析】 “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 秩序。 由此可见,文明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上的,生活礼仪上的,有古代的文明礼仪,也有现今社会 的礼貌规范,在作文构思时不宜面面俱到,一一列举,否则只能蜻蜓点水,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 样比较宽泛的话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文明的一个方面,从一个小点切入,深入剖析。 选择写记叙文,可侧重考虑身边有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 “我”的影响,以突出事件的现实意义。 选择写议论文,可深入思考文明(或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深度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中一 定要有具体事例,不可泛泛而谈,可采取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对比分析等方法。 【对于文明的认识】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 的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 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 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 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 体。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 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 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 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再次,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 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 但礼仪却不短缺。 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 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 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 仰。 【试卷分析】 一、优点 1、多数同学能够审清题目要求,围绕“文明”这一话题进行叙事或议论。 2、有些同学的选材角度新颖,如同样是写乘车,有同学选择写下雨天在公交车上对雨伞的处理,有的同 学选择写一张纸的文明,还有的同学选择写“噪音”。 3、记叙文有精巧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 4、比较好的议论文的事例有:(正)刘备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张良拾履;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墓前 下跪,(反)黄健翔在解说球赛时,辱骂澳大利亚队,被迫离开央视;郭德纲徒弟骂人事件。 二、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有偏跑现象。有的作文只是贴了一张“文明”的标签,内容主题偷梁换柱,与文明无关, 例如题目是“文明”,其实写得是“宽容”“父爱”“关爱动物” 2、文体特征不明显现象较严重,部分同学文章议论、记叙各半,文体特征不明。 3、选材单一,落入俗套。多数同学选择的是“乘车让座、打扫卫生、随地吐痰、过马路走人行道……”等题材。 4、语言表达比较幼稚,思想不成熟,缺乏深度,叙事议论浮于表面。有的语言表达不真实:例如,写一 个与爷爷捡拾垃圾为生的小女孩的话“阿姨,请你文明一点,我和爷爷行的正,哪里脏!”雪天扫盲道时,我的同学说“我要用文明为他们点亮那盏明灯!”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多数议论肤浅,泛泛而谈,没有事 例,思路不清晰。 5、思想境界不高例如,骨子里的歧视“天啊!他,一个农民,不但肯于让座……….”只列举不文明现象,但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表达出一种无奈之情,思想不够积极向上。 6、构思不完整,字数不足,严重的甚至只写了不到600字。 7、有的作文拟题不合要求《爱的力量》《比不过初一学生?》《小议文明》(其实却是记叙文)《游记》《侧腿间的文明》,题目中带有书名号 8、卷面不整洁,错别字多,修改过多且不规范。 【优秀作文选登】 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高一(1)班陈晓文 大街小巷,到处写着“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我捧着手中的历史书感叹着,社会越来越美 好了。 来到公交车站,虽然人很多,但是由于有等车护栏的阻隔,人们上车还是井然有序。我好不容易上了 车,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打算利用坐车时间复习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占据了香港岛。 “喂,停下车!”一个体态臃肿的妇女拍打着车皮大声叫嚷着。司机停下车,妇女一手提着袋子一手 推搡着车厢里的乘客,挤到了我跟前:“小嫚,让个座吧?”我一愣,摸不着头脑。她见我不让座便讽刺 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还有没有点教养?看着别人大沉大沉地拿着东西,屁股都不抬一下, 没礼貌,,”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让了座。 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