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落花生》第二课时

17《落花生》第二课时
17《落花生》第二课时

17《落花生》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的语言,他说了()次话,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

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

鲜红嫩绿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

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5、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们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可别光吃,还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

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示PPT,出示落花生图,导入,并简介:花生又名“落花生”(板书),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学生读题)。 3、引出作者,质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

地山。他的笔名就叫“落华生”,在古文中“华”同“花”。他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呢?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生字词语。指两生读词,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行“吩咐、尝尝、便宜、石榴”四词中的轻声。再指导学生写易写错的字。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空、种”等多音字。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 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再汇报。(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学生默读第3-15自然段,思考: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 篇二: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方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对话朗读。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准重点段。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一

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 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 出示:。。。。。。实在很难得。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 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简介当时背景。(作者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 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 完成比较表。(见课件) 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可贵”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

15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三、教学过程 课前分钟:古诗鉴赏《竹石》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墨梅》不用人夸颜色好,只需要他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落花生。上节课,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回顾一下作者围绕花生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种、收、吃、议) 2、师: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这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尝花生和议花生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了解文章结构,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 三: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3--15段)重点研读“议花生” 师: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分清了主次、看出了详略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组内合作朗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思考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谁谈的话比较重要,在哪一自然段,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出示句子(一):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 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 、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

15、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学习落花生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试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一个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 2、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道理运用在生活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主要写议花生) 2、明确学习目标: ①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把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用“——”画出来,并做好批注。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分析获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 同学自由读之后)(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 读你感受到什么? ③(配乐)师范读、全班读: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 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④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师:讲体面,对吗?但我们做人决不能“只”讲体面,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人?(自由说:医生、老师、军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师:老师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有用的人,引入许地山的资料,引读许地山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师小结: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讲课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认真书写,理解“辟、居然、吩咐、羡慕、体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平心静气、播放音乐、准备休息。师播放《安妮的仙境》学生趴下来,听音乐休息,双手双脚交叉。 【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 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2.出示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确定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出示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初步尝试,学习字词。 1、独立学习课后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辟”、“获”、“尝”、“吩”、“咐”、“辨”6个生字。查出部首,并组成词语写下来。2、在文中找出所含生字的词语,并画出来。) 2、展示汇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说说想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部首、组词,容易错的地方。 2)、写一写。师巡视指导。师相机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 3)、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师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安排学生书写的练习。】 3、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 尝尝辟居然收获 吩咐羡慕辨体面 (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 (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三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_________ ,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藏而不露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5 《落花生》教学设计

15、《落花生》教学设计 安徽省濉溪县实验小学赵远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中的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主要意思是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时把“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和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写于旧中国,作者强调要像花生那样不讲体面,默默奉献,这固然是对的,然而时代不同了,做人的理念也随之而有所变化。因此“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谈话导入,带给学生好吃的食品---花生。 2、板书课题。板书:15、落花生 3、介绍作者许地山和写作背景。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和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

部编本《落花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

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 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能吃、能榨油)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播放花生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再次追问,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文章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4.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就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我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主要部分3—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便宜)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是怎么谈花生的?) 2.自读第十自然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质)②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此处出示表格-位置、外表、印象)(通过对比,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不好看,却朴实无华,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

2 落花生(教案)

2 落花生 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读准“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浇”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哦,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文来揣摩它的意思。检查自学效果时,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重点强调:“榨”是翘舌音,“吩”是前鼻音,“亭”是后鼻音,“便宜”的“便”在这里读“pián”。“慕”字在书写时,不要把下面写成“小”。 2.阅读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从课文对话里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表达运用。 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其实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像“花生”一样,默默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读、疑、议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15.落花生》练习题

15落花生 基础过关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àyóu fēn fùmáo tínɡ ()()() shíliúyi mǔpin cháng ()()() 二、辨字组词。 偿()亭() 尝()停() 份()榴() 吩()溜()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居然果然 1.我们一家人在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了花生,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2.昨天气象台预报要降温,今天中午( )刮起了大风,不一会儿就飘起了雪花。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4.花生( )价钱便宜,( )人人都喜欢吃。5.花生( )外表不好看,( )很实用。 四、我能给句子里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美①美丽、好看;②得意;③令人满意的,好。1.花生的味美.。( ) 2.黄山的景色真美.啊!( ) 3.人家夸他几句,他就美.得不得了。( ) 五、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你知道吗?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花生的价钱便宜 ..。( ) 2.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 生爱慕 ..之心。( ) 3.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 ..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 六、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 ) A.使那半亩地不再荒着 B.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C.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 D.节约家里的开支 2.爸爸参加“收获节”的目的是( ) A.吃花生解馋 B.和孩子们相聚,享天伦之乐 C.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D.向孩子们讲解关于花生的知识 探究应用 七、根据课文答题。1.本文围绕花生写了三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同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八、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2.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九、课外阅读。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田园小学田芳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呢?师:

对了,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些事。 种花生——()——()——()二、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谁能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用四个词语来归纳,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议花生。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三、精读对话、体会做人的道理 (一)学习第二部分: 细读课文3-15自然段,讨论思考: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姐姐说,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 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填写表格 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围绕12自然段谈谈各自的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