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及建议

吉林省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及建议
吉林省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及建议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吉林省水资源供缺现状分析

吉林省水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之一,通过分析吉林省自然概况和水资源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吉林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东部山区水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不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根据吉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建议,进而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措施;吉林省 Jilin Provinc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0503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classes Yang Chao Abstract:Water shortages in China's Jilin Province, one of the provinces,Profile of Jilin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and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uneven,the eastern part of mountain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lains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water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n be limited,very conspicu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In this paper, Jilin Provinc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tatus qu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of the basic ideas and sugges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measures; Jilin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工农生产等原因,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不断加剧,使水资源面临着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80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尔滨、绥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环水绕。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 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 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 资源区 符号 面积 亚资源区 符号 面积 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Ⅰ 10.64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1 9.30 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2 1.33 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Ⅱ 17.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1

4.95 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2 1.21 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Ⅲ 8.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1 7.81 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2 0.29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Ⅳ 6.22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1 1.85 三江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2 4.38 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Ⅴ 3.01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1 2.01 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2 1.00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

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42.7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的重视,我国是有大量“水资源”的国家,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

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

附件 “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要求,在总结“十二五”期间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并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最新要求,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进行修订,形成《“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国务院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十三五”期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 二、考核组织 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统计局等部门组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组(以下简称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形成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

考核工作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设在水利部,承担考核工作组的日常工作。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同时设置创新奖励及其他加分事项、“一票否决”事项。评分方法见附件1和附件2。 (一)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考核6项指标: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重要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减排量。 (二)制度建设情况 制度建设情况包括河长制度,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制度,用水定额、计划用水和节水管理制度,水价和水资源费制度,水功能区划及相关管理制度,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等9项制度建设情况。 (三)措施落实情况 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节水优先、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基础能力等4类措施落实情况。 (四)其他情况 其他情况包括创新奖励及其他加分事项、“一票否决”事项。 四、考核程序

吉林市市情

吉林市市情 一、吉林市的基本情况 吉林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是我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城区人口200万,辖4区5县(市)、2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开发区。 (一)吉林市是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之城”。松花江呈反“S”型穿城而过,俨然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形;城外四面环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犹如四神拱卫。回转的江水和环绕的群山,赋予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 生态环境优良。吉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城区大气质量良好,全年好于二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320天以上;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松花江两岸百里“清水绿带”精品工程,构筑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良好的城乡生态体系,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文化底蕴深厚。吉林市是我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乌拉古城、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等文物古迹。吉林市巨商牛子厚创办的喜(富)连城社,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名家,享有“中国京

剧第二故乡”的美誉。吉林市歌舞团从1997年起连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吉林市电视剧现象”、松花湖浪木根雕等文化品牌,成为吉林市流动的城市名片,展示着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 旅游资源丰富。吉林市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城市特色。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世界石陨石之王的吉林陨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曾举办过亚冬会的北大湖滑雪场,使吉林市成为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冰雪旅游的乐园。 城市功能完善。市区道路经纬分明,中心成网、周围成环、内外通畅。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电、气、热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备,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15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城市集聚和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二)吉林市是一座适宜创业的城市 区位优势明显。吉林市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腹地城市、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与国内23个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的龙嘉国际机场,长吉、沈哈高速公路,长吉、吉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功能完善的内陆港,连接所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

自然地理 吉林省水资源状况

吉林省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概况: 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6.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18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 为65.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1.2万立方米, 每亩耕地有水503立方米。东部的地表水水资源大于西部,东部水资源多为地表水;西部地表水贫乏,而以地下水为 多。以大黑山为界限,东部为足水区,西部为缺水区。东 部水资源量为316.67亿立方米,其中长白山区包括抚松、白山、长白、集安、靖宇、通化、柳河、安图、桦甸、和 龙、敦化等地,为水资源丰富的足水区,该区总面积占全 省总面积的17.9%,水资源量150.12亿立方米,每平方公 里产水43.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7329立方米。 中低山丘陵较足水区,包括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含延吉市)及辉南、东丰、梅河口等县(市)。该区 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1%,水资源量153.4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25.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2860立方米; 延吉盆地较少水区,面积占全省3.7%,水资源量13.15亿 立方米,人均有水1770立方米。大黑山以西台地、丘陵、平原为缺水区,水资源总量为87.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

21.7% 河流状况: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分为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和绥芬河水系。 降水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6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大的桦甸为769毫米,最小是辉南为66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 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2%。 水运: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 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地下水资源: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为113.18亿立方米。以大黑山为界,以东地区地下水储量为61.55亿立方米,以西的中西 部丘陵台地平原地区储量为51.63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 可开采量为56.56亿立方米。其中,东部山区为15.27亿 立方米/年,丘陵台地平原区为41.29亿立方米/年。抚松、蛟河、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罗子沟等盆地和伊舒、 辉发河地堑,多为地下水径流和泉水汇集的中心。 山地丘陵区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上游头道沟和二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2016年度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度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度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年,是全面实施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之年。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水利部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本局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及时掌握并反映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情况,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价费[2016]209号《关于调整水资源标准的通知》和《开展全省取水口调查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本科工作实际,我们开展了以企业取水许可证审办与年审、取水计量装置安装与运行、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取水口调查与定位、创建“十佳”服务企业工作亮点、“”水法宣传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具体报告如下: 一、企业取水许可证发放及年审情况 (一)2016年新办取水许可证11家,取水总量为万m3,地下水2家万m3。其中: 1、企业办证6家,申请水量为万m3。 2、换发证3家(上年度转),申请水量为万m3,地下水万m3。 3、省办取水证1家(水务集团),申请水量为10600万m3。

4、电站1家,申请水量为18870万m3。 (二)到2016年2月底,应年审的企业有224家,已参加年审的企业有136家,其中年审合格的有108家,年审注销取水许可证的企业28家,销减水量万m3(其中地表水12套万m3),销减计量表19只。 (三)经年审,2016年累计有效取水许可证418套,申请许可总量为万m3,年底实际取水总量为万m3;申请地下水许可总量为万m3;实际取水总量为万m3。其中: 1、农业灌溉灌发证为145套,取水许可量为20306万m3。 2、水电站发证为55套,取水许可量为133146万m3。 3、企事业单位直接取水发证为202套,申请许可水量为万m3,实际取水量为580万m3;申请地下水取水量为万m3,实际取水量为万m3。 4、制水企业取水发证为13套,申请许可水量为2843万m3,实际取水量为3796万m3。 (四)2016年取水许可预申请及水资源论证审批企业1家,申请取水量为64万m3,日最大取水量为万m3,并按行政许可要求登报公示。 (五)做好下情上报工作: 1、2016年2月及时编报了2016年度水资源年报工作。 2、2016年3月底完成编报我市2016年度水资源公报工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吉林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吉林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吉林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吉林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水资源现状

状源水资现中国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

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水资源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水资源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绝非络复制,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岗位所在的单位)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履行好×××(改成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岗位所在的单位)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水政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 篇二: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绝非络复制,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

在×××(改成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岗位所在的单位)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履行好×××(改成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岗位所在的单位)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水资源处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篇三: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绝非络复制,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水资源管理岗位所在的单位)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水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水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履行好

吉林省流域概况简介

了解吉林省流域基本概况 吉林省主要水系包括五个部分,即三岔河口上游二松干支流及嫩江、辽河、绥芬河、鸭绿江及图们江支流。 嫩江流域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南坡,河长约为1370 km,流域面积约为29.7×104km2,在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汇入松花江。该流域流经吉林省白城市,洮儿河为流经吉林省的一级支流,全长553km,流域面积2.88×104km2,其中流经吉林省的河长255km,流域面积1.3×104km2,主要支流有归来河和交流河。 辽河流域发源于与辽宁省交界的河北省平泉县,河长1430 km,流域面积22.9×104km2,经双台子河与盘锦盘山县注入辽东湾。流经吉林省的主要是东辽河,流经四平市。东辽河流经吉林省的河长371.9 km,流域面积1.1×104km2。 图们江流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河长537 km,流域面积3.3×104km2,注入日本海。该流域流经吉林省延吉市,吉林省内主要支流有珲春河、大汪清河、嘎呀河、海兰江。 鸭绿江流域位于吉林省西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界江,发源于长白山,河长795 km,流域面积6.19×104km2,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注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该流域流经浑江市和通化市,吉林省内主要支流有浑江。 第二松花江流域是吉林省水资源的主要支柱,其发源于长白山,海拔高程2744m,流域面积为7.34×104km2,河道长958km,河道平均比降为4‰,河道平均宽度为97.8m,主要支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漫江、松江河、二道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等支流。流经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整个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江道自东南流向西北,流经白山、红石、丰满、吉林、长春、松原等地纵贯吉林省的中部。流域内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上游地区,山高河流坡降陡,对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有利。 第二松花江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带,东部隔朝鲜半岛靠近日本海,西部隔松辽平原与蒙古高原相望,特殊位置决定了流域内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台风、气旋活动频繁地带,易造成大暴雨。近40年来流域水资源量变化较为明显,引起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内平均气温升高、土地利用格局改变、水利工程的修建等改变了下垫面产汇流特性,改变了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战网分布比较密集,共有水位站50个,雨量站142个,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

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水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年,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节水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原则,围绕“创建节水型社会、服务洛阳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两费征收达到万元,其中水资源费万元,加价水费万元;全年完成总节水量万立方米;计划用水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72%左右;万元GDP用水量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65立方米;全年取水样298个,取得化验数据 个,并做出了科学、公正、正确的水质检验报告及水质评价。 (一)积极配合市人大,立法工作进展顺利。 在市人大、市法制局及市水利局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顺利通过了省人大的审查批准,并已于年月日起施行。积极配合市人大完成了《洛阳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并已列入了市人大年的正式立法计划。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办公室专门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小组,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召开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几年的节水工

作,表彰了节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2、组织编制了《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顺利通过水利厅组织的评审,此规划已上报省政府,经批准后即可实施;开展了《洛阳市地下水保护研究》专题科研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验收;起草印发了《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1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 3、举办了第一期由全市各县(市、区)节水办主任和业务骨干参加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训班。 4、完成了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的申报工作。全年共申报10家,其中通过省厅验收的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共7家;通过水利局验收的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共3家。 5、对各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三)认真落实新的用水定额,严格计划管理。全年下发计划用水调查表600家,调整用水单位计划102家,下达用水计划310家,全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 年在城市区设地下水位观测井33眼,观测频率6次、月,设水位统调点14个,完成了地下水动态观测报告的编写及有关气象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黑龙江省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应对措施

黑龙江省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黑龙江省由于地下水开采造成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污染、地面变形等,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不均衡开采及不合理的用水结构造成的;分析了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针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变不合理的用水结构、节约利用地下水,人工调蓄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不均衡开采;地质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可采资源量215.14×108m3/a,而目前地下水开采量为65.00×108m3/a,仅占可采量的30.12%,就全省而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但是由于全省经济的发展速度,建设规模不同,加之人口密度不均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1.地质环境现状 1.1地下水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 地下水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在地下水集中开采的工业城市哈尔滨、大庆及煤矿城市较严重,其中: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逐渐变缓,目前漏斗中心区面积可达380km2,仍在向西和西南扩展。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0.16×108m3/a,漏斗区的地下水已由承压水转为无压层间水,地下水位低于含水层顶板10-18m,单井涌水量衰减30-50%。 大庆市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城市,因石油工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很大,现状开采量4.18×108m3/a,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超采2.10×108m3/a。地下水位下降始于60年代中期,形成两个“肾”状降落漏斗,以长恒为界,东部漏斗面积已达2000km2,漏斗中心水位下降44m,西部漏斗面积达3000km2,漏斗中心水位下降36m。平均下降速率1.2m/a。 鸡西市地下水目前超采0.95×108m3/a,在鸡西市面上鸡冠区城区及北部的穆棱河谷,面积约有60km2,有开采井220眼,渗渠11条,地下严重超采,地下水下降幅度平均超过5m,最大下降深度13m。 七台河市地下水目前超采0.034×108m3/a,主要是因矿山疏干而开采的地下水量,目前因矿山排泄疏干形成面积145km2的降落漏斗区。 另外一些小城镇也都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局部降落漏斗,如阿城市形成20-4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安达市位于高平原边缘,第四系含水层较溥,富水性差,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总面积54km2,中心水位降达40-50m;青岗县和克山县开采白垩系裂隙孔隙水,1995年分别形成面积为28.5km2、34km2的下降漏斗。 1.2地下水水质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其中的有毒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体造成的,而地下水超采,加速了污染物的迁移。区域上地下水主要呈点状污染。污染物质主要为“三氮”、化学耗氧量及氯化物等。主要是受农业施肥污染的影响,污染的主要途径是井口止水不严,井口周围卫生条件差,污染物质沿壁下渗造成污染。 主要工业城市地下水污染主要呈片状,并反映一定的变化规律。污染物质主要为“三氮”、总硬度、化学耗氧量、氮化物、硫酸根,个别城市酚严重污染。 1.3地面变形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 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 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

水资源现状

e i n g a r e g o o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 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 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 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 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 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

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 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 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 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 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 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