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读不好书”。而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受诸多现代媒体的冲击,大多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一、二年级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对三、四年级则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由此看来,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在我们历年所教的学生中,都能发现,一些平常有着良好阅读习惯,会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他们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往往都比平常不爱阅读、少阅读的孩子更强。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文学修养,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按儿童的不同年龄、认知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1.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来诵读,《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日益增强,记忆已经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三字经》。它是宋

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传播面是家喻户晓,而且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生动,言简意赅,这个年段的同学既能琅琅上口,又在诵读中积淀了各方面的素养。

3.五、六年级的学生记忆的策略性更强,理解能力也非低年级孩子能比,所以我们推荐诵读《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共有20篇,包含为政、教育、学习、修养四方面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长久以来都是人类生活、做人的准则。所以,《论语》的诵读不但积累了名家语句,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两得。至于唐诗,更是由于它的琅琅上口,韵律优美,浅显易懂而为孩子们喜爱,所以唐诗的诵读可以贯穿整个童年。

四、品读经典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例如蕴蓄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当代意义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当代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具有传承价值。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巨大,学习国学经典能够让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人格等方面更加完善健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1、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2、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3、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4、铸造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5、提升智力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当代意义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当代意义 1、传承美德 2、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 极影响。 3、陶冶情操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4、铸造精神 5、提升智力 国学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弥 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因此,在中小学普及、弘扬国学,是解决新时 期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一个有益探索。 那么在学校怎样科学、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下面浅谈一下做法: 一、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保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传承国学经典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学校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为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创设与“国学经典”融为一体的校 园环境,可采取用经典诗文装裱楼道,用橱窗、板报宣传推介经典,

用名言警句布置教室环境,建立“圣言墙”、“二十四孝图解长廊”等文化标志,使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国学经典文化 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伴随学生成长。 三是与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相结合。守则和规范与国学经典对学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国学经典的部分思想和做法, 今天已不适用,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守则和规范为主线,吸收国学经典的精华,古为今用,活学活用。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 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 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 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 约2000字,孙中山先生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 国人必读的一本书。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功名看器宇,事业看 精神”,所谓“器宇”即一个人的心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 大人生格局。 《中庸》——“和谐”人生的指南 约4000字,“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变”,所以,《中庸》说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 了《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 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易经》——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太医 猜你喜欢:

浅谈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和意义-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乃至语文的兴趣。大量的吟诵古典诗词,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 2.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几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经典诵读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

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我班的曹文欣同学,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拿别人的钱物,书籍,同学们都躲着她,不跟她玩。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诵读了国学经典以后,她思想态度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又丢失东西了。 3.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4.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从这个层面讲,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三字

浅议经典诵读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浅议经典诵读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摘要: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经典诵 读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以德育德,在很多学校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我们可以从 国学经典中挖掘丰富的教育智慧,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扩展德育教育途径,破解 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德育 “经典”著作是指凝结着古圣先贤智慧,历经千百年仍葆有旺盛生命力的文本,是民族最精粹的文化体现。经典诵读教学即指在课堂上以朗读、朗诵、吟咏等多 种方式诵读传统经典文本。诵读此类文本,不仅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社会, 还可以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指导人生。对学校教育来说,诵读经典能在潜移默 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经典诵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 经典阅读的教学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许多 教育专家认为,“修养”“品性”“素质”等是很难“教”成的。英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所以在英国的学校 并不开设专门的与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但开设各种主要宗教信仰课,这些课被认 为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讲求“德教”与“修身” 合一、“知道”与“躬行”合一、“言教”与“身教”合一,而中华经典中蕴含着礼仪诚信、律己修身、明理思辨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从根本上陶冶情操、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弥补传统德育教育和道德规范要求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 二、部编本教材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2016年开始,小学采用教育部新编本教材,纵观新的语文教材,文章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而且主要是以水墨画为主,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 重视。新教材有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例如:小学一 年级语文课本就有古诗文,一年级下学期,出现了《三字经》节选,对“对子”, 有七首古诗,“日积月累”模块还出现《论语》以及其他经典中的句子。整个小学 6个年级12册课本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 教材编撰明显是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经典作品,诵读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对小学德育教育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诵读经典,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德育教育光靠枯燥无味 的说教和强行灌输是行不通的,这样做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往往会让孩子们更 加厌恶。有效的德育教育要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要在潜移默化的陶冶中完成。“陶冶”是一种传统的“无为教育”,“无为即无违”,即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 搞强制,而是自然而然地触动他们的心灵,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诵读经典教育,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与诗文的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有意识 无意识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找到做人的榜样和行为准则,从 而培养善良的秉性,旷达的处世态度,豁达的胸襟,形成学生自己良好的内蕴, 内心进而生发对大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做到孝敬长辈、追求理想、积极乐观、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珍惜亲情、友情等。提升思想境界,形成优秀品格。 2.诵读经典,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论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浅谈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掏溶出深度和高度,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所有的聪明智慧唯有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尽其用。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当然是自由的阅读,自觉的学习,主动的体验),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我们以诵读经典为主渗透常规语文朗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实现了不一样的课堂与教学效果,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诵读课文,记忆力明显增强 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水结晶试验表明,诵经典正是利用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调用能量之法,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丰富美善智能量的经典语言,文字信息,反馈给自己的体内之水,从而改善整个身心气质,达到和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 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习力的强力影响正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上的,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具有开智的意义。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读经典能达到倒背如流。他们每次背诵常规语文的时候也用背经典的方法熟读成诵,背得很快,这正是诵读经典带来的极强记忆的神力。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再次证明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二、有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学习的也是文言文,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建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诵读经典的好处

诵读经典的好处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在工作实践中和读经的体会总结的几点读经典的好处: 1.人格优化,心健康一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 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 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一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旦 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语文能力增强-一背熟经典后,孩子的识字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 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 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 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一通过诵读经典, 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 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

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一”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9.促进亲子关系一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姆(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10.学习习惯的形成: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天天坚持读经,慢慢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生的成长, 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熏修,虽然他现在可能自己都不会很懂,但他会从心底生成“正”的东西(经典会潜移默化的到达孩子的内心) ,可以使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在将来也会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读经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单项技能的教育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强了,记忆能力强了,识字多了,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说,读经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是不矛盾

浅谈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意义和好处--王聪忠

浅谈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意义和好处作者:王聪忠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悄然兴起的各种国学传播机构及火爆的国学传媒节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和机构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对小学生实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古老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不仅在国内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在海外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和青睐。 那么,在今天,重提国学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开发文化资源,吸收先民智慧。继往才能开来,学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吸收古老先民的智慧和经验,转化利用,更好的服务新时期建设。 二、促进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以德治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弘扬社会正义,增强道德自觉,移风易俗、敦亲睦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气象。 三、增强民族自豪,树立文化自尊。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明对话,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丰富人民生活,培养博雅之士。讲习传统文化文化,发展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视、旅游建设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培养谦谦君子和博雅之士。

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意义与策略-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意义与策略-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影响,从而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并且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也能够对文化历史产生敬畏,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浅谈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价值及开展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经典诵读; 开展研究; 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也应该对经典诵读的开展提起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语文课堂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的内涵,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

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向。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的智慧与内在的精神,其中有很多伟大的值得参考借鉴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在高中阅读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国学作品和学生从朗诵中加入自身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些经典作品中的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引导学生阅读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典名着,每一种作品也代表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流派,学生在学习和朗诵过程中能够深刻感悟到国学经典的精髓,从中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立君子品,做智慧人,从而来不断提升高中生的个人修养,为培养现代人才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经典诵读”对提升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浅谈“经典诵读”对提升中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建设迅速,我国的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中华 文明源远流长,传统经典更是浩如烟海,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忽视传统文化,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极为不利的。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开始倡导经典诵读,如台湾学者王财贵极力推崇诵 读经典。一股“读经热”迅速席卷中华大地,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 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经典诵读的 队伍。 关键词:浅谈“经典诵读”;提升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意义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诵读经典,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以领会古人遗留的文 化思想来认识生活、感悟人生。在本阶段若能有效地进行经典诗文的赏析和诵读 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 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大有裨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 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这不仅 是今后语文教研的方向,有益于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研究 提出一个重要的课题。 1探讨分析经典诵读的积极作用 经典诵读的最大价值在于提升大家的高尚品格。有太多经典篇目中有具备德 育的教育。恭俭让:“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 让梨。”孝当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经典文字简洁 精炼,却含有大智慧,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不知不觉中规范大家的言行。经

典阅读还具有提升记忆力的学习效果,从科学研究表明,十二岁之前是一个人 记忆的黄金阶段,也是语言最为敏感的时期。“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 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老祖宗也早有总结。青少年 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接受经典阅读,让经深扎根于脑海中,达 到记忆力提升与锻炼。纵观许多名人大师,他们大多能在儿时背诵经典,例如:苏步青背“左传”;茅盾诵“红楼梦”等等。经典阅读还有助于提升大家的识字量。“弟子规”“三字经”都是琅琅上口且能够增加识字量的经典篇目。就拿 “三字经”来说,全文超过一千个字,远远超出一年级语文学科要求的教学目标“会写 100 字,会认 300 字”。并且“三字经”中的许多字远比低年级语文 课本教材中的字要复杂。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进行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不仅提升了大家的文学素养,同时也积累了知识储备。越早的引领经典诵读, 就越能够多多的积累,逐渐转化为文化的种子,提升的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 更是文化修养德育素质的全方面提升与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主角与配角的对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和珍品,是经过许多 学者以及教育专家经过反复推敲而筛选出来的,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人类自古至 今所推崇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 来的强烈爱国情,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理 想信念执着追求,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顽强生命力,会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弘扬真、善、美。但这种思想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它不仅仅依靠教材上的文本 文字传递知识,也有赖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经典作品的诵读 正是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精心安排诵读的内容

浅论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浅论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形成了许多经典,给我 们后人存留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也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对现代的人以及后人都有重要的影响。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宋词》等都是这样的文化精髓。对孩子从小进行国学教育,幼儿园开 展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有力于孩子从小了解接触国学文化,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核心 价值,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综合素养,这些都是终身受益的,如今已被越来越多 的家长所重视。 关键词:国学经典幼儿教育 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 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 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 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 态度等。 1、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知道找到自己兴趣 所在,做喜欢的事,就能做到最好,而且很愉快。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当学 生对于课程或某些东西有了兴趣,就会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干好这个事情。所以学 习和乐趣是分不开的,就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所说一样“...当其欣于所遇, 不知老之将至...”。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追求 真理的欲望。”没错,很多时候大人在学习是也会感到范围,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幼儿园的中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学设计上要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觉得朗诵 国学经典是一件有趣的事,比如说可以学习古人的朗读背书的习惯,左右摇头,

经典诵读意义及方法浅谈

经典诵读意义及方法浅谈 经典诵读意义及方法浅谈 葛宜然 中华民族既有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即使在今天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与发扬传统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而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诵读活动,则是继承与发扬传统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活动的必要性 (一)社会现状 1.现代人传统文化根基的缺失。也许是近些年知识爆炸的原因,也许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围剿的结果,几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诗经》、《大学》、《论语》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私塾”启蒙教材逐渐消失,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许多人甚至缺乏对传统文化尊重的情感和企图了解的态度,现代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日益下降,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与粗俗,基本无国学素养可言,这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然吹响,而大多数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在被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裹胁着一路狂奔。 2.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大都不感兴趣。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在幼儿教育这个关键阶段,家长们就让孩子苦学外国语言而丢弃国学经典,以至于很多中学生能熟练阅读泊来的英文书籍,却看不懂本土的文言文章;满嘴的

西方格言警句,对东方的古老智慧却知之甚少。前不久曾有一套由中国计划出版社推出的《现代语文》读本公开与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教材叫板,认为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鲜活的生命脱离,现代语文才是我们的生命;网络上,许多中学生论坛也在激烈而盲目地讨论着“中学生该不该学习文言文”的悲凉话题。 与此相反,那些坚守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却在大声疾呼:孩子们文言基础太差,中学文言教学不堪重负。专家指出,在小学阶段,选择一些经典文言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培养最基本的潜能和对文言的语感必不可少。 3.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令人堪忧。代后,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孩子们受到电视、网络中暴力、等低级快餐文化的污染相当严重,而来自传统经典文化的熏习却异常匮乏。由于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日趋下降,没有远大理想,缺乏道德修养,贪图眼前利益,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种种表象,几乎成为新一代学生的共同特性。《大学》中讲到:“德者,本也”,“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故许多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是否定传统价值教育的必然结果。 (二)时代要求 1.《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实施建议第二部分又提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2.《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浅谈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浅谈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刘泉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国学经典教育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的美德根植于他们的心灵,是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指导他们健康走入社会的重要航标。 一、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1、让学生传承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促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 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种子。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

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学生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十分需要理想主义的引导。如让学生学习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对《论语》的讲解,细细体会,使其明白人有理想,才有目标,有了奋斗目标,动力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会发现自己要实现理想,实现理想的欲望会越来越强。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有个近期目标,就有了重心,再也没有其他心思了。当然,树立一个崇高又正确的方向,是当代中学生最迫切的任务。 二、学习国学经典对青少年学生影响 1、国学经典是提升学生智力的源泉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尚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为进一步的深层次学习打下铺垫,为现在及将来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2、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经典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

浅谈国学诵读的意义与作用

浅谈国学诵读的意义与作用 作者:赵聪龙 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07期 【关键词】国学诵读;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07—0073—01 国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与认识,培养他们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与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学诵读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他们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品格,影响其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国学诵读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此,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将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色来抓,开展了经典诵读理解与实践导行相结合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小“懂孝道,学做人,会做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围绕《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开展了“父母给我的爱”、“践行弟子规,感恩父母心”主题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孝心、责任心和感恩

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诵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诵读教育被当做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用来引导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领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诵读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诵读教育是一种通过模仿、背诵、朗读等方式,在不断训练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的教育过程。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诵读教育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直到今天,诵读教育在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诵读教育的实践意义是什么呢?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诵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不断重复并模仿古代经典,让学生们对汉语词汇和语法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和掌握。在诵读中,学生们可以纠正口音、发音错误或语法缺陷等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诵读,深入了解经典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政治意涵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在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以培养。传统文化诵读让学生们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起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信仰力与责任心,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抵御报考竞争和生活中带来的无数种负面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传承传统文化从古到今,不仅汇聚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也对中国文化的血脉延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诵读教育的介绍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现实。 1、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衰退状态。随着现代知识的快速发展,许多人的时间都花在了繁忙的工作和娱乐活动上,很少有时间了解中华民族人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调整,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在教育课程中的权重逐渐减少,学生接纳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渠道愈来愈少。 2、传统文化传承上的举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人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上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古籍馆”项目,对全国有影响力的古籍文献进行数字扫描,将其无线网络传输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此外,“和谐家庭计划”项目于2018年启动,旨在通过探索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发扬家风正气和社会正能量。 3、诵读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诵读教育被视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之一。经典朗读、诵读祖训等形式成为了课堂、校园、社会各个层面的教育日常。诵读教育时,学生们借助朗诵、诵读等方式,不断接触、学习、理解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和道德经等经典名篇。通过对古典经典的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得以深入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不断地传承和传达,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如何实践诵读教育 诵读教育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消化过程的教育方式。在进行诵读教育时,往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李知郿 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作者:刘军贤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第6期 摘要:小学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不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品质,提高文化素养,同时 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诵读兴趣,一定要选择适合的 内容,安排合适的时间,同时教给孩子们诵读方法和诵读技巧。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方法 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 的纽带和桥梁。为使学生热爱国学,喜欢经典,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有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要培 养其高尚的品质和修养,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最好的途径。以我任课的班级为例, 班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不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品质,提高文化素养,同 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诵读兴趣,一定要选择适合 的内容,安排合适的时间,同时教给孩子们诵读方法和诵读技巧,但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 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为此,我把《弟子规》作为育人教材。《弟子规》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 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说 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讲述道理严 格要求学生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叫小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 一本新书在他手里放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同时要求他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的意思,从此他 就“照章行事”。而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都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听,使全班同学在这方面的坏习惯渐渐改掉了。当我们的学生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发现有的学生过分讲究吃穿时,我就让他们以“衣贵洁、不贵华,上 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提醒自己。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们班 里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相比,确实有不同之处,并得到学校其他老师的认 可和家长们的支持与赞同。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比如我班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认识汉字近三千个,如果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 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识字量的增加,为孩 子阅读其他书籍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