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一、引言

职工薪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在企业会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涉及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因此,企业应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来正确核算和处理职工薪酬。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和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为: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以及各种形式的离退休费用等。范围涵盖了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项报酬。

三、职工薪酬的核算和处理

1. 薪酬的确认

企业应根据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认职工的基本工资。其他的奖金、津贴、补贴等应根据企业的规定和实际发放情况进行确认。

2. 薪酬的计量

企业应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职工薪酬。在计量过程中,应注意对职工薪酬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如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明确分开计量。

3. 薪酬的计提和支付

企业应按照职工薪酬的实际发放情况,及时计提和支付薪酬。对于已计提但尚未支付的薪酬,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明确说明。

4. 薪酬的披露

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按照相关规定披露职工薪酬的金额和构成情况。同时,还应披露职工薪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四、职工薪酬的特殊问题与处理

1. 薪酬的税前和税后处理

企业在核算职工薪酬时,应注意将其分为税前和税后两部分进行处理。税前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金额,税后薪酬是指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金额。企业应按照相关税法规定进行计算和处理。

2. 薪酬的福利成本

企业除了直接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外,还会提供一些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餐饮补贴等。这些福利待遇也应计入企业的成本中,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3. 薪酬的变动与调整

企业在核算职工薪酬时,应注意薪酬的变动与调整。例如,企业可能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奖励或者调整薪酬水平。这些变动与

调整应及时记录和计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

五、职工薪酬的影响与管理

1.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职工薪酬的高低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过高的薪酬水平可能导致企业成本过高,影响利润水平;过低的薪酬水平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工作积极性下降。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以平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2. 职工薪酬的管理与激励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工薪酬管理制度,包括薪酬结构、薪酬调整、薪酬福利等方面的规定。同时,还应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六、结论

职工薪酬作为企业会计中的重要内容,应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处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并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平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正确处理职工薪酬,企业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 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㈡职工福利费; ㈢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㈣住房公积金; 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㈠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㈡企业年金基金,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四条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㈠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

㈡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㈢上述㈠和㈡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确认为当期费用。 第五条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本准则第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六条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 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第三章披露 第七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㈠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㈡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㈢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㈣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㈤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六)其他职工薪酬。 第八条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进行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09号——职工薪酬(2014修订)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第四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年金基金,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本准则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一)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二)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三)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 (四)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 (一)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 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企业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工薪酬的定义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劳动力而向职工支付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等各种形式的报酬。 二、职工薪酬的计算方法 职工薪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小时计算,另一种是按月计算。按小时计算的薪酬主要适用于计时工种,按月计算的薪酬主要适用于计件工种和管理人员。 三、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 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发放法,另一种是应计法。实际发放法是指企业在职工工作完成后,根据职工薪酬标准实际向职工支付薪酬;应计法是指企业在职工工作期间,根据职工薪酬标准计算应支付的薪酬,然后在职工工作完成后向职工支付。

四、职工薪酬的税务处理 企业在支付职工薪酬时,需要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法规和社会保险法规的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 五、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核算职工薪酬时,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计提、结转和支付三个环节。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正确计提、结转和支付职工薪酬。 六、职工薪酬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管理职工薪酬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职工薪酬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企业需要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加强职工薪酬的管理和监督。 以上就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内容。企业在管理职工薪酬时,需要遵循国家税收法规、社会保险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职工薪酬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简称:《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会计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核定职工薪酬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要点进行的参考内容整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将职工薪酬定义为企业对职工直接或间接提供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补贴等各项薪酬及各类个人所得税和附加等。根据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基本薪酬和奖励薪酬分别核算和报告。 1. 基本薪酬 基本薪酬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固定薪酬,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根据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规定的支付形式和期限予以支付。基本薪酬的核算应当按照现金实际支付金额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应的资产成本。 2. 奖励薪酬 奖励薪酬是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或个人表现而支付的激励性薪酬,如绩效奖金、提成、股权激励等。奖励薪酬的核算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应的资产成本。 3. 年终奖金 年终奖金是企业按照内部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在每年年底向职工支付的额外奖励性薪酬。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该期费用。

4. 福利费用 福利费用包括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项补充福利,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或权责发生制检测到的义务以公允价值计入费用。 5. 退休费用 退休费用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向退休职工支付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的经济利益。企业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6. 职工个人所得税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扣除、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将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入费用或资产成本。 总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核算和报告职工薪酬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计入相关费用或资产成本,并严格遵守税法规定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扣除、代扣代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注意准确记录和披露相关的职工薪酬信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参考内容的整理,以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确保遵守法律法规并合理管理企业的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职工薪酬是企业在财务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员工的薪资、福利、退休金和其他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职工薪酬的规定,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职工薪酬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的规定,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披露职工薪酬的相关信息。这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各类福利和补偿等。这些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披露,可以为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也规定了如何计量和确认职工薪酬的相关成本。企业在确认职工薪酬的成本时,需要按照实际发生的工资和福利支出进行计量,并在适当的时期予以确认。这有助于企业遵循成本的一致性原则,确保相关成本能够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还要求企业对职工薪酬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这包括对职工薪酬的政策、计量基准、变动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披露信息对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成本支出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对于职工薪酬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应用和执行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企业财 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外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及 时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也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的规定,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规范。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信 息披露水平,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此,不仅仅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阐述,同时结合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为读者提供了一篇有深度和广度 兼具的高质量文章。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理解和学习有所帮助。职工 薪酬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员工的 福利和薪酬待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 计准则第14号对于职工薪酬的规定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的规定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披露职工薪酬的相关信息。这意味着企 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 各类福利和补偿等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记录和披露在财务报表中。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 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是为了规范企业在员工薪酬方面的会计处理提供准则和指导。职工薪酬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对于员工激励、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把控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从目的、实施范围、计量等多个方面对该准则进行全面评述。 职工薪酬的目的 职工薪酬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向员工提供公平合理的报酬,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职工薪酬还需要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匹配,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适用于所有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准则除了适用于拥有正式员工的企业外,也适用于使用临时工、实习生等非正式员工的企业。 计量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规定,职工薪酬的计量应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计量方法分为直接支付和间接支付两种方式。 直接支付 直接支付是指用货币或货币等价物直接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如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 间接支付 间接支付是指通过提供福利、股票期权、年金计划等形式回报员工的报酬。间接支付的计量应按照公允价值或成本进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应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一:薪酬计量 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将职工薪酬计量为应付职工薪酬。 步骤二:分录 根据具体的职工薪酬项目,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将应付职工薪酬记入负债或费用账户。 步骤三:支付 根据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将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员工。 步骤四:记实 在会计凭证中记录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金额,并进行核对和归档。 职工薪酬的报告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要求企业对职工薪酬进行适当的报告披露,以使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和实施情况。 内部报告 企业应向内部管理层报告有关职工薪酬的情况,包括薪酬总额、薪酬构成、薪酬与绩效的关系等。 外部报告 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职工薪酬的信息,如薪酬总额、薪酬构成、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情况等。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披露的信息进行披露。

新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一)

新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与职工之间因职工提供服务形成的关系,多数构成企业的现时义务,并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职工薪酬准则)正是根据上述认识,从完整的人工成本的理念出发,将职工薪酬界定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第一节职工薪酬的范围 一、职工的范围 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有所不同,它包括以下人员:(一)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二)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如企业与有关中介机构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虽然企业既不直接与合同下雇佣的人员订立单项劳动合同,也不任命这些人员,但通过劳务用工合同,这些人员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与本企业职工类似的服务,则这些人员也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 二、职工薪酬的范围 为保证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物价补贴等。 (二)职工福利费,主要包括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等社会保障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含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企业按照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等,均属于职工薪酬。 (四)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支出。(六)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的资产提供给职工供其无偿使用等。如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是指由于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主辅分离、重组、改组计划等原因,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是指除上述七种薪酬以外的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薪酬,比如企业提供给职工以权益形式结算的认股权、以现金形式结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职工薪酬的范围;(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3)辞退福利。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本准则将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对职工的股份支付本质上也属于职工薪酬,但其具有期权性质,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由相关准则进行规范。 (一)职工,是指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等. 在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下,虽与企业未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或企业未正式任命的人员,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也纳入本准则的职工范畴. (二)职工薪酬,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三)养老保险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类似于国际准则养老金计划中的设定提存计划。 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向有关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补充养老保险费。 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职工薪酬,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 (四)非货币性薪酬主要为非货币性福利,通常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等服务等。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全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简称“辞退福利")除外。 (二)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金额时,很多项目是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统一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 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解读 一、背景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9号(以下简称“准则9号”)是指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准则,该准则旨在规范企业对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报告。准则9号的发布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则9号的意义和目的 准则9号的主要意义在于规范企业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增强对外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准则9号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职工薪酬,确保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准则9号的适用范围 准则9号适用于所有注册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形式。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形式。准则9号所涵盖的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各种形式的职工薪酬。 四、准则9号的基本原则 准则9号的核心基本原则有三个,分别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和实质经济活动原则。 4.1 权责发生制原则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将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具体说,在职工完成工作、企业取得相应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当确认相应的薪酬支出。 4.2 公允价值原则 根据公允价值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职工薪酬,并及时确认和计提相关费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充分、有意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交易所能够获得的价款。

4.3 实质经济活动原则 根据实质经济活动原则,企业应当根据职工薪酬产生的实质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处理。该原则要求企业将职工薪酬纳入其经营活动的审计和核算范围。 五、准则9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准则9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5.1 薪酬的核算和确认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薪酬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并及时确认相应的费用。企业应当将职工薪酬作为负债列报,并按照相关会计政策和准则对其进行计提和摊销。 5.2 薪酬的计量和报告 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原则,对职工薪酬进行计量和报告。计量时应当参考公允价值参考资料,如市场价格和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报告时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明确薪酬的金额和性质,并进行充分的披露。 5.3 薪酬的管理和控制 准则9号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和控制制度,确保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企业应当建立职工薪酬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职工薪酬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 5.4 薪酬的披露和沟通 准则9号要求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对薪酬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和沟通。企业应当将薪酬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中,同时对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薪酬信息的沟通和解释。 六、准则9号的对企业和相关方的影响 准则9号的发布对企业和相关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法规标题:《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文号:财会[2006]18号 发文单位:财政部 发文日期:2006年10月30日 实施日期:2007年1月1日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本准则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一)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二)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三)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 (四)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 (一)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职工薪酬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职工薪酬 解释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职工薪酬的范围;(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3)辞退福利。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本准则将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对职工的股份支付本质上也属于职工薪酬,但其具有期权性质,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由相关准则进行规范。 (一)职工,是指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等。 在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下,虽与企业未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或企业未正式任命的人员,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也纳入本准则的职工范畴。 (二)职工薪酬,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三)养老保险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类似于国际准则养老金计划中的设定提存计划。 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向有关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补充养老保险费。

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职工薪酬,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 (四)非货币性薪酬主要为非货币性福利,通常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等服务等。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全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简称“辞退福利”)除外。 (二)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金额时,很多项目是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统一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 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根据实际发生金额与预计金额的差异,综合考虑物价变动、预计实施的职工薪酬计划等因素,对下一会计期间预计金额进行调整。 企业计提职工薪酬,税收允许扣除的职工薪酬标准与企业预计金额不一致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职工薪酬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规定了企业应如何核算和披露职工薪酬的相关信息,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职工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部分。直接薪酬是指企业直接支付给员工的货币和非货币报酬,如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福利等。间接薪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其他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年金计划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 二、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照实际支付的原则核算职工薪酬。具体来说,企业应按月计算员工的工资及相关报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等,同时应按月计提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企业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年金计划等福利制度。企业在核算职工薪酬时,应将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分开计算,并将其分别列示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 三、职工薪酬的披露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职工薪酬的相关信息。具体来说,企业应在利润表中列示职工薪酬的总额,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同时,企业还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职工薪酬的应付余额,即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此外,企业还应在注释中披露职工薪酬的构成、计算方法、福利制度等相关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薪酬管理情况。 四、职工薪酬的管理建议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和规范,但是如何合理管理职工薪酬仍然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以下是一些管理建议: 1. 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行业特点和企 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2. 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薪酬 体系,以保证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其贡献相匹配。 3. 加强薪酬管理。企业应加强对薪酬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薪酬 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合规性。 4. 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应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提供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核算和披露规定,有助于企业合理管理职工薪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薪酬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和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准则”)是指用于指导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规范性文件。职工薪酬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企业对员工的薪资支付和相关福利的核算和披露。企业准则明确规定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和范围。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资、津贴、奖金、福利和其他待遇。企业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核算和披露。 企业准则规定了职工薪酬的计量方法。职工薪酬的计量应基于企业对员工提供的经济利益的价值。对于固定薪酬和津贴等现金支付,企业应按约定的金额计量。对于奖金和福利等非现金支付,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企业准则要求企业在计量职工薪酬时应遵循实质经济事项原则,确保核算结果真实、准确。 企业准则还规定了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要求。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职工薪酬的总额以及按性质分类的详细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薪资、津贴、奖金、福利、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等各项费用的金额和计入的科目。同时,企业还需披露与职工薪酬相关的重要政策和估计,如退休福利计划的资金状况和未来支付义务的变动等。在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过程中,企业应遵循企业准则的规定,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职工薪酬的核算过程合规、有效。同时,企业还应通过外部审计等方式,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进行独立的审计,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企业准则还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职工薪酬进行适当的注释和解释。企业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使用户能够理解和评估职工薪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企业还应披露与职工薪酬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争议等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 职工薪酬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企业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和披露。企业准则规定了职工薪酬的定义、计量方法、核算和披露要求,企业在职工薪酬的核算和披露过程中应遵循企业准则的规定,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企业还应提供适当的注释和解释,使用户能够理解和评估职工薪酬对企业的影响。通过遵守企业准则,企业可以提高职工薪酬的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 引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修订内容 在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内容,并将企业给予受益人的福利也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内。同时,全职、兼职与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的福利都被纳入到职工薪酬之中。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首次提出离职后福利的内容 原准则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类别,除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和企业年金外,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范。新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 (二)充实了关于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 原准则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许多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条文分散在应用指南和讲解中。新准则单设一章规范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 一是将现行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纳入准则正文。 二是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 三是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 (三)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原准则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相对简单,例如,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原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新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同时,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四)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原准则中没有提及其他长期职工薪酬。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种类繁多,准则无法完全列举,在列举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一)职工的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序曲(5%):新旧变化——七项突破 所谓职工薪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新的会计项目,其实,她与我们企业会计的见面已经具有久远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与企业经济核算的日益强化,强化新形势下职工薪酬管理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职工薪酬有关政策和实际做法,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IAS19)的基础上起草的。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在会计方面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实行的重大举措,对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前已述及,《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在中国企业会计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与过去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相近制度比较,可以说特点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点,首次实现系统规范。新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的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系统归纳和集中,引入辞退福利概念。 第二点,内容渐趋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项内容,同时明确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也是新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第三点,内涵日渐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还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点,会计处理走向统一。《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部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取消了按14%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要求;而原制度则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并保留余额,有的则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新准则统一了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五点,引进新的会计视角。《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导入了新增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关于辞退福利: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在符合企业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这两个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并列入当期费用。关于带薪休假等新型职工薪酬: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诸如产假等,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下期,故会计上不作处理;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下期,根据下一年度预期休假数超过带薪休假数对应的工资金额确认为负债,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以现金补偿未行使的职工累积带薪休假时,冲减已计提的负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六点,规范薪酬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 第七点,会计核算科目集中统一。原会计制度中是通过“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DOC 37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DOC 37页)

对于短期薪酬,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企业存在带薪缺勤的,应当将带薪缺勤分类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对于累积带薪缺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对于非累积带薪缺勤,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长期带薪缺勤则应当作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离职后福利,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对于设定受益计划,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并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因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服务成本、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因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对于辞退福利,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和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本准则规定,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具体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或长期奖金计划)等。企业对于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应当适用离职后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其他情形,应当适用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当计人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分别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披露相关信息,并在有关财务报表内予以恰当列示。 二、关于适用范围 企业应当遵循本准则的要求对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等职工薪酬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对于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