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1、按商品流向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1)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2)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注意;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每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对卖方而言是出口贸易,对买方而言则是进口贸易. 复出口指一国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就向外出口。复进口指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又被该国重新购回. 贸易差额: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如果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或者出超; 贸易逆差若是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或者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3)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是指贸易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加工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2. 按商品形态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1)货物贸易是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因为物质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货物贸易又常常被称为有形贸易.(2)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出售或购买服务的交易。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贸易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

3、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1)直接贸易是指贸易商品由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不通过第三方直接进行的贸易活动.(2)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亦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即使商品从生产国到消费国,只要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贸易.

4、按清偿工具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1)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贸易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在此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目前能作为清偿货币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2)易货贸易是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又称换货贸易、对销贸易,它起因于贸易参与国双方的货币不能自由兑换,而且各国的自由外汇短缺,于是双方把进口和出口直接联系起来,互通有无,以做到进出口大体平衡.

5、按统计标准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1)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体系. 总进口:指凡是进入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总出口:凡是离开该国国境的商品均列为出口.总进口值加上总出口值就是一国的总贸易值.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个统计标准.(2)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专门进口: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 如果外国商品虽已进入国境,但仍暂时存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放于海关的保险仓库之内,或只是在免税的自由经济区流通,则不被统计为进口。

专门出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 从关境外国境内输往他国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值加上专门进口值,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值.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统计办法.

二、国际贸易专用术语

1.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又叫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来表示在一定时期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

额和服务贸易额之和.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来表示。

进出口贸易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

一。

服务贸易额一般以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的商业服务额代表。经常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

移。整个服务减去政府服务为商业服务。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商业服务的提供为出口,商业

服务的消费为进口。(2)对外贸易量,是指选用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

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样修正后的对外贸易额就可以剔除价格因素的

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时期对外贸易规模的实际变动幅度。

2、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

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公式:[(出口额+进口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100% 注意: 由于进口额不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商品和劳务值,使外贸依存度的数值表现较高,因此,一般用出口依存度来替代外贸依存度.(1)出口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出口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对外出口贸易额(X)/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出口依存度越高,说明该国国民经济活动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2)进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公式为:[进口贸易额(M)/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成本)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

亚当·斯密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处在英国从手工业开始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

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2.绝对优势(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交换产生分工;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3、斯密模型作了以下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商品(2)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的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即各国生产产品的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无运输成本(7)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4、绝对优势(成本)理论的简评

(1)成分: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贸易利益的普遍性原则为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奠定了基础,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2)局限性: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能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 .

四、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1、比较优势(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

大卫·李嘉图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同地主贵族阶级的矛盾,斗争焦点主要表现在《谷物法》存废的问题上.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优势论,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李嘉图认为国家间应该采取“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3、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1)每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是固定的,每种资源用计量单位计量时,所有单位资源的质量是完全相同的;(2)产要素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产业之间可以充分流动.(3)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4)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劳动.商品相对价格的唯一基础就是相对的劳动量; 5)各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有没有发生贸易,每个国家的技术水平都是固定不变的;(6)商品的生产成本是固定的; (7)每个国家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况;(8)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单个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能够影响市场,也没有政府干预;(9)商品的成本只计生产成本,其他成本如运输成本等都假设为零

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的模型中,只要满足以下条件:

Q1A∶Q1B≠Q2A∶Q2B . 两个国家经过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比较有利的商品,通过贸易都可以取得贸易利益.所有满足绝对优势(成本)论条件的贸易,都能满足比较优势(成本)论的条件.因此,比较优势(成本)论实际包容了绝对优势(成本)论的内容,或者说,绝对优势(成本)理论是比较优势(成本)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4、比较优势(成本)理论简评

(1)合理、科学的成分和历史进步意义: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2)历史局限性: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基础上,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均衡的世界,因而是一种静态理论,只说明短期内贸易利益的问题,无法将开展国际贸易同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联系起来.假设前提与现实相去太远.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五、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产生的背景

要素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来的。

1919年,赫克歇尔在纪念经济学家戴维的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

1933年俄林出版《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深入而广泛地阐述了赫克歇尔的思想,使要素禀赋理论得以成形.1941年,P. A. 萨谬尔森和斯托尔帕合著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

2.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几个概念:(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称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2)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要素丰裕度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假设有两个国家A、B,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物理量定义法: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KA/LA和KB/LB,而且有KB/LB>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稀缺.

3.要素禀赋论的内容: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4.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的国际贸易理论简评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在比较利益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其合理的成分和可借鉴的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

六、里昂惕夫之谜

1.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里昂惕夫认为各国的劳动生产效率差异很大,美国的劳动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这样,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就成了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所以它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2)贸易限制的存在:此种解释认为,谜的产生是由生产竞争不完全引起的.国际间水平流通因受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禀赋理论提出的规律不能实现.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有严重保护本国劳动的倾向.

3 自然资源说:有人曾指出,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大量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在考虑自然资源这一因素之后,里昂惕夫之谜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 4.人力资本说:一些学者在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下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因素.由于质量上的差异,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其中,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所以称后

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这样,资本的含义就更广泛了,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本,又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在加入了人力资本后,里昂惕夫之谜也就可以解释了.

2.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得界碑.它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谜和谜的检验说明,素禀赋理论已不能对战后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作出有力的解释.因为素禀赋理论已脱离战后的经济状况.谜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矛盾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谜的解释正是结合实际对素禀赋论前提的劳动同质、两要素模型和完全竞争的假定进行了修正.

七、战略性贸易理论(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

1.两个基本观点:(1)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某些行业的企业可以获得长期利润.而政府的资助可能促使某些行业和企业战胜外国对手取得成功.(2)由于市场对一些对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由政府干预来克服这种反应的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使某些企业的行为给其他企业带来好处,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政策主张:(1)不完全竞争市场方面的战略性政府干预。主要包括给以本国企业生产补贴.(2)对外国竞争产品进口征收关税和对本国消费者予以补贴等措施.外部经济效应方面的战略性政策干预.这方面贸易政策往往要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包括信贷优惠、国内税收优惠或补贴、对国内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关税优惠、对外国竞争产品进口征收关税等措施.

3.战略贸易理论的简评:先进性:(1)战略贸易论表明了在现实与自由贸易理论前提相背离的当今世界,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并强化了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2)它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产业政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缺陷性:(1)市场的不确定和信息的不充分会导致政府决策失误,并极易招致外国报复(2)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企业提供生产补贴和对外国竞争产品进口征收关税等都是以牺牲外国利益代价来增加本国福利,因此,往往引发贸易战.(3)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能对国内的其他产业造成损害,因此该政策在该某一产业赢得战略优势的同时可能会给另一产业造成劣势.(4)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能被个别利益集团所利用,可能引发政府寻租,甚至存在道德危害.

八、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李斯特主要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观点主张:1.批判"比较成本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提出发展阶段论.2.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提倡生产力论.3.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政策分析

李斯特指出,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必须保持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李斯特认为,保护关税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关税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工业部门.在保护关税制度的具体实施方面,李斯特认为,国家应该保护受到冲击的有前途的幼稚工业.李斯特还强调,保护制度要分阶段按步骤渐进实施.

2.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简评:积极的: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两大国际贸易理论体系—自由贸易体系和保护贸易体系的形成.(1)从理论和实践上批评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阐述了保护贸易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具体分析了保护关税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步骤,讨论了保护制度的利弊得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2)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的许多具体观点是正确的或,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是有启发的.错误的:(1)李斯特用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相对抗,以资产阶级利益替代国家利益,并无限夸大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2)李斯特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明人类社会的变迁,并把这种变迁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转换,撇开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因素.(3)李斯特的保护关税理论片面扩大了保护制度的积极作用和自由贸易制度的消极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具体论点带有很明显的主观随意性.

十、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主要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本著作中,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经济贸易理论,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灵活偏好3个所谓基本心理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为政策目标,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用以取代传统经济贸易理论的新学说.

1、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凯恩斯主义者把凯恩斯的一般乘数原理引入到对外贸易领域,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把进口看成是一国收入流量的漏损,是国内的货币收入开辟国内的消费支出重返收入流的结果;把出口看成是外国人的货币收入直接注入国内收入流的结果.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进口会对本国国民收入和产出产生倍缩效应;而出口则会对本国国民收入和产出产生倍增效应.因此,只有当贸易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而且由于乘数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增量将倍数于贸易顺差的增量.由此可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实施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保持贸易顺差,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就会持续不断地增长.

2、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简评

超保护贸易理论说明的是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其特点是:(1)不是以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增强其竞争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保护国内先进的和发达的工业、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为根本宗旨;(2)不是简单地和消极地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而积极地和大规模地扩张本国商品的出口以最大限度地占领国际市场;(3)不是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是利用对外贸易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因为如此,这种保护贸易理论也被称为超保护贸易理论.

十一、关税的类别1.根据商品流向或征税对象: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境关税2.根据征税目的不同:财政关税、保护关税3.按计税标准不同: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复合关税、选择关税4.按对进口货物的差别待遇: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惠税.

(1)特惠税:指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或免税待遇的一种关税制度.最具影响力的特惠税《洛美协定》(2)普惠税:普遍优惠制的简称,指在一般意义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产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制度. 普惠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1)原产地原则.原产地原则一般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和书面证明.原产地标准:受惠商品不含任何进口成分,全部由受惠国生产、制造和加工,或者受惠商品虽含有进口原料或零件,但在受惠国经过高度加工后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才可享受关税优惠待遇.(2)直接必须运输规则:受惠商品必须由受惠国直接运输到给惠国,以避免中途经过第三国时可能进行的任何加工或换包.(3)书面证明:受惠国必须向给惠国提供由出口受惠因政府授权的签证机构签发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作为享受普惠制减免关税优惠待遇的有效凭证.

十二.关税减让的原则:互惠互利原则、谈判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对谈判情况予以保密、最惠国待遇基础上实施十三、非关税措施

1.含义:国际贸易中除关税以外的一切直接或间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直接的:直接对进口商品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按规定的出口数量或金额限制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和"自由"出口限制.间接地:对进口商品制定种种严格的条例,间接的影响和限制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如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海关估价制、繁苛的技术标准、安全卫生检疫和包装标签规定.特点: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有效地限制进口;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2.进口配额制:指进口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规定一定的限额.对限额以内的商品允许进口,对超出限额的部分不准进口或征收高关税或罚款的一种进口直接限制措施.

分类:(1)绝对配额:指进口国在一定时期内对特定产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允许进口的最大限额,达到这一限额后不准进口.(2)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对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进口附加税或罚款.

3.“自动”出口配额: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规定的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则禁止出口.

4.进口许可证制度:一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的一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贸易制度.

进口许可证制度的分类:(1)根据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分为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2)根据对商品来源国有无限制分为公开一般进口许可证和特种许可证。

5.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护本国货币稳定的一种制

度。

6.进出口国家垄断

7.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8.歧视性国内税

9.最低限价和禁止出口10.进口押金制11.海关估价制度

十四.现代非关税措施

1.现代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双重性、隐蔽性、复杂性、争议性、易操作。

2.现代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以

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 构成技术壁垒的实质性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信息技术标准.

3.环境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由进口国出于各种目的而颁布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构成的,实质上能限制或影

响该国商品进行的国际贸易政策,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 环境壁垒的内容:环境技术标准、多边环境协议、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绿色补贴.

4.社会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社会壁垒有社会条款而来,社会条款

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

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十五.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

1.鼓励出口的金融、财政措施:(1)出口信贷: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股哦商品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本国的

信贷机构直接向本国出口商或向外国进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2)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3)

商品倾销(4)出口补贴(5)外汇倾销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

商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第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通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 "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 "国外贸易"或 "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同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的大小,又称对外贸易额。 4.对外贸易量:为剔除价格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就叫对外贸易量。 5.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6.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7.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8.有形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 9.服务贸易:依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指:(1)从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2)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存在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 10.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11.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12.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国际贸易额相比,用比重表示。 1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叫"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17.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19.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5.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到另一个国家的工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参与该厂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26.对外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以取得利息或股息、分得红利等形式的资本增值为目的,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这些资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34.差异产品:产品具有基本相同功能但有差异,从制造品来看大多数产品是同类不同质 45消费的示范效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消费模式对经济正在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模式的演变和升级具有示范作用 52出口导向: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 53进口替代: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54关贸总协定:调整各国之间关税与贸易关系的多边国际协定 55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致力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组织 56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改变或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某种战略性为,使国际贸易朝有利于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背景、利与弊,以及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背景 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随着交通和 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活动也不断 增加。如今,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国际贸易的利与弊 国际贸易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 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刺激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降低了失业率。 3.技术转移:国际贸易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流动,促进了技术的创 新和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贸易不平衡: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享有较大的优势,导致贸易 不平衡的问题。 2.竞争压力:国际贸易使各国企业面临来自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对于某些国家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3.环境问题: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对于 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三、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 提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2.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得更多的产品和服 务可以进入全球市场,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3.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了 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4.推动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流动,促进了全球 范围内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带来了许 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公平、开放和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完

国贸简答

一、何谓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P1 P10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在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P16 1、延续社会再生产。对外贸易是国家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因此,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2、实现社会产品价值:(1)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生产大部类的不平衡。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2)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对外贸易在缓和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上起着很大的作用。①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体现。②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3、获得成本降低的效益。(1)降低生产成本。(2)实现比较成本优势。 4、利用与转化生产要素。通过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本国所拥有的充裕资源,从国外获取更多的由其他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以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足。 5、接收国际经济“传递”。(1)国际经济中对外贸易“传递”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2)经济“传递”的过程。(3)影响“传递”的因素。①对外开放程度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③贸易地位④双边贸易关系⑤经济和贸易政策。 6、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7、参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体,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的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①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②加快各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③促使世界各国增加研发投资④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作用⑤扩大了世界市场上的交换内容(3)对外贸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途径。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其融合的过程是通过对外贸易(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自由化和世界贸易体制进行的。 8、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成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对外贸易政策施加政治影响。(2)通过对外贸易,施展经济外交。(3)通过贸易报复、制裁等手段,维护国际地位。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最新8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最新8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最新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摘要: 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水平.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落后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因此,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专业建设;能力模块;课程建设;思路一、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整体思路是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课堂向学习工场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转变;从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转变。 (一)从传统课堂向学习工场转变 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工学结合,它是以职业岗位和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作为课程设置的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根据岗位业务能力要求分析、设计了基础能力(一级能力)、就业核心能力(二级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级能力)三个能力模块,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二)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又注重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企业资深人士教授学生核心实训课;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职业素质训导工作,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适应学生就业需要。 (三)从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转变 目前经管类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特色一直是我们多年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培养目标的特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进出口及相关环节中的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既具有大专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能,并能切实做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致力于培养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外贸行业的各个岗位。 (二)课程建设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深化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全面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依据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学生实习实践反馈信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三、专业建设措施 (一)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

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 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 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 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 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 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贸易方式以及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历史背景 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就开始了物品的交换和贸易。到了中世纪,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逐渐兴起,这促进了商品和货物的交流和流通。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各国开始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这使得国际贸易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行为。 2、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表示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3、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表示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4、关税:指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

节国际贸易。 5、自由贸易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协议,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三、国际贸易方式 1、直接贸易: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如跨境零售和批发。 2、间接贸易:指买卖双方通过第三方进行交易,如通过代理商或经销商进行交易。 3、转口贸易:指货物在跨越国境时,经过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的转运,最终到达目的地。 4、加工贸易:指利用本国劳动力和资源,接受境外订单,对境外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 四、国际贸易关键问题 1、贸易摩擦:由于各国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善,导致各国在贸易过程中产生矛盾和纠纷。 2、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采取限制进口或加征关税等措施,导致国际贸易受到影响。 3、技术壁垒:指一些国家通过技术法规、标准、认证等手段,对进

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合。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又称“海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3、对外贸易值:对外贸易值又称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4、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量的对外贸易值,是以数量、重量、体积、面积等计量单位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5、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6、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7、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该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 8、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包括服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业务。 9、进口贸易:进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业务。 10、总贸易: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 11、专门贸易: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与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也称专门贸易体系。 1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就是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商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13、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进出一国关税境域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 14、进口关税:进口关税是指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进入关境时,根据海关税则向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15、出口关税:出口关税是指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根据海关税则向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16、过境关税:过境关税又称通过关税,它是指一国对于通过其过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17、特定优惠关税:特定优惠关税,又称特惠税,是指给予来自特定国家的进口货物的排他性的优惠关税,其他国家不得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要求享受这种优惠关税。 18、普通优惠制下的关税:普通优惠制下的关税是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关税优惠,简称普税制。 19、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为了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出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出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20、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共同的经济利益,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实现商品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融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为了促进贸易发展,相继签署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FTA),包括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如亚太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降低了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了贸易往来的规模和范围,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二、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兴形式。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使得跨国贸易交易更加迅速、便捷和高效。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在线平台开展跨国贸易,实现了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同时,消费者也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的兴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促使各国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三、供应链变革和全球价值链重塑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国际贸易的供应链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供应链模式逐渐向全球价值链模式转变。全球价值链包括

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合作使得贸易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重塑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各国在产业布局和政策制定上也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 四、新兴市场的崛起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供应国和市场消费国之一。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吸引了更多国际贸易的投资和关注。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贸易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建,通过建立更加平等和互惠的国际贸易规则,促进贸易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贸易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各国在贸易中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绿色贸易和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更多产业的绿色化和清洁化。同时,各国也加强了贸易和环境立法,通过加强环境标准和认证,推动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全球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兴起、供应链变革、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可持续发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作用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作用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随着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概念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全球合作的作用。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过程。它涉及到跨国 边界的交易,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易,也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 间的交易。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来实现。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还包括技术的转让、资本的流动和 人员的移动等。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 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作用 1. 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激发经济活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家能够获得外汇收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进口商品和技术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 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 争力。通过出口商品,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进行创新和研发。同时,进口商品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

3. 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国际 贸易,各国可以互相补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些国家拥有丰富 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出口实现收益;而一些国家则侧重于技术和服 务的输出。 4. 促进全球合作: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承载着 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够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建立。 5. 降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成本优势。通 过利用各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进口廉价商品也可以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消费水平。 6. 促进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传播和交流。通过 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同时,出口商品 也能够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三、总结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全 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国际贸易,各国 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合作有助于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效劳交换的活动 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2 效劳贸易 效劳行业分为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3 复出口与复进口贸易: 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称为复出口 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称为复进口 4 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或再输出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展,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展的买卖。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即是转口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 4. 比拟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时机本钱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拟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

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时机本钱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效劳上具有比拟优势。 5.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6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展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7 国际价值: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根底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当商品交换变成世界性交换时,各国的社会劳动就转化为世界围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国别价值就转化为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疑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而在量上那么是不同的. 8 .封闭市场价格::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调拨价,垄断价,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9 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不受垄断及国家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由独立经营的买卖双方通过公开自由竞争而形成的根本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状况的价格。 10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一、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技术等交易活动,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更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贸易支付方式 1、汇付:指进口商通过银行将款项汇至出口商所在地,是最早的支付方式之一。 2、托收:指出口商委托银行收取货款,银行按照合同规定代为收款。 3、信用证:是一种由银行担保的支付方式,进口商按照合同规定向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银行在收到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后进行付款。 三、贸易法律规定 1、《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条款》:该条款规定了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内容和格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该通则规定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解决了各国术语差异带来的纠纷。

3、《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该公约规定了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义务、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为国际贸易合同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贸易政策变化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纷纷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等措施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 2、区域贸易协定:多个国家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3、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国家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如增加关税、设立配额等,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总之,国际贸易知识点涵盖广泛,包括贸易概述、支付方式、法律规定以及政策变化等方面。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主管护师考试知识点大汇总 主管护师考试知识点大汇总 一、护理管理 1、护理管理的定义:护理管理是一种艺术,是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以达到提高护理工

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也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从全球经济的视角探讨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影响。 一、国际贸易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通过贸易往来,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国际贸易也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技术和创新的传播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国际贸易不仅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全球分工的深化。各国通过贸易合作,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联系,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这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高效的生产运作,进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和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使得全球各国在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

二、国际贸易提高全球福利水平 国际贸易对于全球福利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贸易往来,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际贸易推动了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的跨国流动,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例如,中国长期以来作为全球加工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劳动力,为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和人均收入水平。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通过贸易往来,各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机制,增进了政治互信和友谊,缓解了地区间的紧张局势和冲突。例如,欧盟的形成和发展,将欧洲地区各国通过贸易合作和经济互利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增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三、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额:是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相加后得出的数额。 2.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相差之数称为“贸易顺差”。 3.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贸易依存率,是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4.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6.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7.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地区)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它是一国(地区)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地区)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如成套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8.商品倾销:是指将一国(地区)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地区)市场内的行动。

9.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是缔约国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和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也称作平等待遇原则,是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 10.关税同盟: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即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统一了成员方对同盟外 国家的关税政策。如东非共同市场。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通过订立协议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12.品质公差:是指工业制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是绝对的,它的大小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所决定的。13.溢短装条款:它是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卖方可以多交或少交若干,但以不超过合同规定的百分之几为限。 14.中性包装:中性包装是指在商品的内外包装不显示生产国别(地区)和厂家的一种特殊的包装,可以分为定牌中性和无牌中性两种。 15.定牌:定牌中性包装,是在商品包装上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牌名,但不注明生产国别(地区)。 16.象征性交货:所谓象征性交货是针对实际交货而言。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17.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