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规定通用版

重大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规定通用版
重大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79

重大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规定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重大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规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现场勘察的内容如下:

1.1什么人、什么事:受害者姓名、年龄、工种、级别、事故性质分类、受伤部位、伤害程度;其它与受害者有关人员的情况,当班出勤人数、分工情况等。

1.2什么时间:发生事故的年、月、日、点班、时、分。

1.3什么场所: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其周围环境情况与事故有关的环境因素的状况、位置等。

1.4干什么工作:弄清伤者正在干什么活,人和物是怎样接触的等。

1.5什么物致伤:弄清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致害物、环境等。

1.6不安全状态:弄清事故起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1.7不安全行为:弄清事故原因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1.8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人和物是怎样接触而发生事故的。

1.9原则:事故现场勘察必须做到客观、公正。

2技术鉴定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2.1事故发生时间;

2.2事故发生地点;

2.3事故类别的认定和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

2.4事故现场概况;

2.5事故原因分析;

2.6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2.7技术防范措施建议。

3.附件

3.1事故现场勘察报告;

3.2事故抢救(抢险)报告;

3.3事故现场示意图;

3.4尸检报告;

3.5受伤人员伤害程度鉴定或医疗证明;

3.6现场提取物检验报告;

3.7技术检测(或技术鉴定)报告及专家咨询意见;

3.8技术鉴定组人员的签字名单。

4管理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4.1企业基本概况包括企业经济性质、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事故前生产的合法性认定;

4.2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机制等;

4. 3办证情况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4.4事故调查人员情况包括被调查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职务;

4.5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及抢救过程;

4.6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分为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一般原因等;

4.7事故责任划分:包括责任人姓名、政治面貌、职务、分管工作、错误(或犯罪)事实、责任;

4.8管理防范措施建议。

5.事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5.1概述事故发生的时间、企业名称、地点、事故类别、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5.2事故单位概况

5.2.1企业概况

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持证情况及有关的基础资料;

5.2.2事故单位及地点概况:事故发生前的生产和劳动组织情况;

5.2.3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善后情况、事故经过;事故报告情况;事故抢救情况(抢险救灾指挥情况、抢

救情况、抢救结果);事故发生后对工亡家属的安抚和赔偿情况,对受伤人员的治疗情况。

5.3事故性质及原因

5.3.1事故性质;

5.3.2事故直接原因;

5.3.3事故间接原因。

6.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6. l责任认定事实及法律依据。

6.2事故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和处理建议

6.2.1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决定或建议:

6.2.1.1行政处罚(含经济处罚);

6.2.1.2刑事处罚;

6.2.1.3党纪政纪处分。

6.3对事故责任单位实施行政处罚或核减工资奖金的建议。

7.防范措施和建议

8附件

8.1事故现场平面图;

8.2调查组名单及签字;

8.3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及统计表。

8.4其它需要载明的事项。

9.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包括如下内容

9.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9.1.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9.1.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种、工龄、支付工资形式;

9.1.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9.1.4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度、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9.1.5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9.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9.2.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运行状况;

9.2.2使用的材料情况,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9.2.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9.2.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9.2.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9.2.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9.2.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到达事故现场后,对现场进行拍摄、收集证据的过程。交通警察调查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客观、全面、及时、合法地收集证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中颇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场勘查粗枝大叶,不全面、不细致、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出现案件定性错误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冤案,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身心上的伤害。 如何提高办案民警在交通的勘查质量,避免案件定性错误现象发生? 一、接警问清案由。民警在接到报警,问明报警人身份的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大致经过,在脑海中隐约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明确现场勘查的重点和细节。比如:接到一辆小轿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轿车沿国道直行,摩托车由小道驶入国道左转。对这样一个警情,民警在接到后去现场途中就会考虑到,要勘查小道的宽度及摩托车轮胎行驶的轨迹等重点。当然,报警人叙述的事故经过还需要到现场勘查后来确定真伪。 二、环视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不要急着用尺子丈量、绘图、照相,而是要在现场及周边仔细查看,确认勘查范围。首先要查看车辆是什么部位接触的,即车辆的痕迹。车辆互相接触的,比对两车痕迹,明确受力方向,并看是否相对应,车辆与行人接触的,还要在现场结束后,立即派员到医院提取伤者外衣、检查受伤部位。其次,辨别路面印痕及散落物等,要分清路面轮胎印迹、路面划痕、散落物等是那辆车那个轮胎或那个部位遗留在路面上的,走向是什么,是否相关联?最后,明确痕迹的起、末点或折变点,确定接触点。当然,在现场环视完后,还要结合现场初查情况。 三、现场初查与分析。这要求民警到现场后首先确定驾驶人、当事人,查验有关证件,寻找证人,问明案情,了解事故大致经过,并与现场环视情况综合分析事故成因,作出合乎实际的推理判断,揭示现场上各种元素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在现场初查情况与现场情形相符情况下,方能着手进行现场勘查。那么在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Trai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on-the-spot investigat ion drill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carried out by traffic pol ice team 编订:JinTai College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培训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为进一步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工作水平,深化推进“大练兵”活动,10月8日下午,xx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xx年度第6次事故现场勘查大练兵活动。此次演练由大队长xx主持,事故处理民警、协警参与了演练。 演练中,模拟现场设置了一起轿车车与自行车相撞,造成1人受伤的交通事故,演练内容包括警容风貌、接出警、现场处置、现场勘查、现场绘图、现场撤离等环节。当指挥员打电话报警时,参与演练民警携带必备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器材迅速出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次完成对整个模拟事故现场的现场警戒、绘制现场图、现场照相、现场调查取证、现场疏导交通和现场撤离等规定演练项目。

演练结束后,大队长xx组织召开了点评会议,考评组对参与演练民警制作的事故认定书、现场处置情况、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察笔录、现场痕迹等按照执法质量个案评判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各组在演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对于下一步工作,xx大队长要求:一是要规范接处警。接警要规范,处警要迅速,确保接处警“零失误”,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要规范执法。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办案,做到文明规范用语、执法程序规范、案卷文书填写规范,切实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融入到事故处理工作中去;三是要抓好调查取证。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对事故现场的遗留物、散落物、刹车痕迹必须进行细致认定,做好详细记录。 通过这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战演练培训,强化了民警对事故现场勘查处理相关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每位处理事故民警都能独立、快速、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进一步检验民警现场处理协调组织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实战应变能力,促进民警事故处理业务技能基本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治理部门办案人员接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运用科学办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后,将结果完整、准确地加以记录并用以反映现场勘查事情的文字材料,称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它既是现场调查工作的纪实,又是记录肇事事实,分析事故原因,甄别当事人供述,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并为事故伤害赔偿和依法处理肇事人提供证据。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办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基本事情栏要写明事故发生的时刻、地方、天气、路面性质、开始勘查时刻、结束勘查时刻。 (二)正文 正文包括简要案情、勘查事情、附记三个层次。1.简要案情 要紧简洁记录当事人驾驶的车辆(车型、车号)在什么事情下发生了交通事故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物品损失等事情。 2.勘查事情 是现场勘查记录的中心部分。应具体记录下列勘查内容: (1)现场的具体地方和位置、身边环境、路段地形地物、肇事车辆与现场其他物体、痕迹的相互位置。 (2)现场道路状况。如路形、路质、路宽、视线等。 (3)肇事车辆痕迹。如车辆碰撞、挫划印痕、油漆脱降印迹、车内头发、皮屑、血迹、手印等退迹的部位、形状、特征及位置。 (4)现场路面痕迹。如轮胎印迹、制动拖印长度、车辆停止位置及状态等。 (5)车辆检查自查事情。如车辆转向制动、传动、仪表、灯光、发动机效能状况等。 (6)伤亡检查事情。如伤者的受伤部位、血迹部位、尸体位置与车辆的距离等。 关于变动现场,记录时应将变动原因(人为的或自然的、伪造的或逃逸的)及现场上所见的反常现象叙述清晰,便于辨别事故的发生过程,正确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3.附记 要紧写明: (1)提取物证事情。 (2)采取痕迹的名称和数量。 (3)拍照、录相的内容和数量。 (4)绘制现场图的种类和数量。 (三)结尾 由现场勘查指挥员、勘查员、绘图员签名,并注明此现场勘查记录共几项。 三、几种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机动车碰撞行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现场上人、车、物及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体的方位及其相互关系。 (2)人行横道前所在位置、横道路线、车与人相撞时接触的部位及各自所在的位置。 (3)机动车内的毛发、头屑、血迹、手印、人体组织及其他附属物的部位及距离,车与人损伤部位距离地面高度是否相符。 (4)轮胎印痕、制动拖印长度和始点、终点至基准点的距离(制动拖印呈弧形状的还应测量凸凹处距路边的距离)。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1 前言 工程概况 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 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顺序是怎样

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顺序是怎样 沿车辆行驶路线寻找现场痕迹 法证之父罗卡曾经说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在勘查现场时,我们需要注重对现场痕迹的发现与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更真切的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以便划分责任。那么我们需要寻找哪些痕迹呢? (1)刹车印迹。车辆遇情况采取紧急制动后与地面磨擦会出现炭黑拖印。 (2)碰撞、碾压、刮、擦、挤等痕迹。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牲畜、车辆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双方留下的痕迹。 (3)现场遗留物。车辆发生碰撞后所剥落的漆皮、玻璃碎片、脱落破碎的汽车零件。 确定肇事接触部位 接触点是形成事故的焦点,又是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确定肇事接触点,对处理事故起关键作用。接触部位是多种多样的,要经过深思熟虑,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 判断与分析

收集好各种证据以后,对这些证据进行整理、判断和分析。判断哪些证据是可以用来认定该起事故责任的,哪些证据似乎与该事故无太大关联的。 通常,现场查勘人员经过现场拍照、测量以及收集物证、人证后应首先判断分析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其次,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需要,还应对肇事车辆的车速、碰撞接触点,以及现场的痕迹进行的分析。 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程序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做好报案记录。据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属于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应及时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将案件移送至主管部门,且及时通知报案的相关当事人。 经现场勘查,案件确属交通事故的,应填写《交通事故立案登记表》。不属于交通事故的案件,经负责人批准,应书面通知当事人。 以上事故的现场勘查,一般不得少于两人数人。 属于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案件,地区、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派员到现场指导勘查,必要时应当商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到现场。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其认为必要时也可派员到现场指导勘查。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由管理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派员进行。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案人员接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后,将结果完整、准确地加以记录并用以反映现场勘查情况的文字材料,称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它既是现场调查工作的纪实,又是记录肇事事实,分析事故原因,甄别当事人供述,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并为事故损害赔偿和依法处理肇事人提供证据。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基本情况栏要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路面性质、开始勘查时间、结束勘查时间。 (二)正文 正文包括简要案情、勘查情况、附记三个层次。1.简要案情 主要简洁记录当事人驾驶的车辆(车型、车号)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交通事故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物品损失等情况。 2.勘查情况 是现场勘查记录的中心部分。应具体记录下列勘查内容: (1)现场的具体地点和位置、周围环境、路段地形地物、肇事车辆与现场其他物体、痕迹的相互位置。 (2)现场道路状况。如路形、路质、路宽、视线等。 (3)肇事车辆痕迹。如车辆碰撞、挫划印痕、油漆脱落印迹、车上头发、皮屑、血迹、手印等退迹的部位、形状、特征及位置。 (4)现场路面痕迹。如轮胎印迹、制动拖印长度、车辆停止位置及状态等。 (5)车辆检查自查情况。如车辆转向制动、传动、仪表、灯光、发动机效能状况等。 (6)伤亡检查情况。如伤者的受伤部位、血迹部位、尸体位置与车辆的距离等。 对于变动现场,记录时应将变动原因(人为的或自然的、伪造的或逃逸的)及现场上所见的反常现象叙述清楚,便于辨别事故的发生过程,正确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勘察资质等级:乙级 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写:*** 审核:*** 审定:***

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二).勘察工作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 (二).地形、地貌 (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 (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 (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 (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 (一).历史地震 (二).发震背景 (三).地震效应 (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一).地质构造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五. 地基方案建议 (一).地基均匀性判定 (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 六.结论及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图1幅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3.钻孔柱状图2幅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1、工程概况 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 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 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中颇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场勘查粗枝大叶,不全面、不细致、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出现案件定性错误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冤案,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身心上的伤害。 一、接警问清案由。民警在接到报警,问明报警人身份的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大致经过,在脑海中隐约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明确现场勘查的重点和细节。比如:接到一辆小轿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轿车沿国道直行,摩托车由小道驶入国道左转。对这样一个警情,民警在接到后去现场途中就会考虑到,要勘查小道的宽度及摩托车轮胎行驶的轨迹等重点。当然,报警人叙述的事故经过还需要到现场勘查后来确定真伪。 二、环视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不要急着用尺子丈量、绘图、照相,而是要在现场及周边仔细查看,确认勘查范围。首先要查看车辆是什么部位接触的,即车辆的痕迹。车辆互相接触的,比对两车痕迹,明确受力方向,并看是否相对应,车辆与行人接触的,还要在现场结束后,立即派员到医院提取伤者外衣、检查受伤部位。其次,辨别路面印痕及散落物等,要分清路面轮胎印迹、路面划痕、散落物等是那辆车那个轮胎或那个部位遗留在路面上的,走向是什么,是否相关联?最后,明确痕迹的起、末点或折变点,确定接触点。当然,在现场环视完后,还要结合现场初查情况。 三、现场初查与分析。这要求民警到现场后首先确定驾驶人、当事人,查验有关证件,寻找证人,问明案情,了解事故大致经过,并与现场环视情况综合分析事故成因,作出合乎实际的推理判断,揭示现场上各种元素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在现场初查情况与现场情形相符情况下,方能着手进行现场勘查。那么在现场勘查之前就必须掌握或查明车辆的行驶方向、路线或轨迹,明确车辆接触的形态与接触点,明确各种痕迹、物证的关联性。 四、实地勘验。我们事故中队每次出现场,绘图、制作勘查记录、照相等工作均做好分工。在实地勘验中,我谈五点。一是全面,要对现场中与交通事故案件所有的元素,包含道路、建筑、设施、标志、标线、车辆及痕迹与附着物、路面痕迹、散落物等等,全面测量与记录,并且各元素之间必须有关联,即不能孤立,便于以后能恢复现场全貌。二是细致,表现在车辆及其他物体痕迹面积形状、离地高度要详细勘验,明确受力方向及痕迹专向;对路面轮胎痕迹,要分清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痕;对路面挫划痕要查明车辆或物体,那个部位与路面所形成,对路面印痕的各种形态,起末点、变化点等均要细致勘验;对车辆及物体表面附着物的勘验;对人体伤情、衣着、鞋底等的勘验。同时确定接触点,并用粉笔标注,围绕接触点,确定基准点。三是测量,我们一般采取平原道路用直角坐标法测量;山区道路用三角定位法测量,测量时严格按照公安部05年颁布的《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标准进行。这些大家都很清楚。四是检查,现场检查档位、灯光装备、方向及制动应能等,有的雨天还要检查雨刷器等;有人员受伤的到医院检查受伤部位、外衣痕迹等。五是固定、提取、保全,对各种痕迹、物证全部采用先固定后提取方式,固定采用文字叙述与照像、摄影多种方法,提取用专用工具,并用无污染纸袋、塑料袋保存。有必要时,还要将肇事车辆扣留于室内停车场,常用的提取有物证如现场遗留的散落物、车内证件、鞋与衣服等,微量物证有血迹、毛发、人体组织、衣服纤维、漆皮等,当然手印、指纹、橡胶、沥青等较少提取,有的也不便提取。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内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内容成都地质勘察报告 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9)必要的图件。

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次性勘察) 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一次性勘察)陈翰新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 冯永能教授级高工注册号:何忠良 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号: 何忠良、陈小平、陈永川、李沙、朱维、任亚飞陈小平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江景雄 教授级高工 注册号: 重庆市勘测院 建设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 二○一二年十一月 . . 目录 4.2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3 4.3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6 4.4 小区道路 .................................................................... ........................................... 24 4.5 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的选择 .................................................................... ....... 24 4.6 场地施工建议 ....................................................................

阜新地质勘察正式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2、拟建建筑物概况 二、勘察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2、提交工作成果 3、勘察工作依据 三、勘察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构造 四、场地气象要素 五、场地地基土构成及性质 六、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七、水文地质条件 八、抗震分析评价 九、地基土评价 十、结论及建议 十一、其它

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 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附表3)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表4) 5、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附表5) 6、水质分析成果表(附表6) 7、土的腐蚀性分析成果表(附表7) 8、三轴试验成果图表(附表8) 9、地基土波速测试报告(附表9) 附图: 1、图纸目录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 1 3、工程地质剖面图图 2~16 4、土工试验结果报表图17~19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阜新#####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阜新#####CBD公园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要求查明场地地基土的地质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与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依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2、拟建建筑物概况 建筑群类别楼层结构形式地下室五星级酒店、公寓、商场20 框剪3层 天桥3-5框剪无规划地坪标高:139.00米,建筑面积:164200平方米, 基础埋深15米。 二、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1)工程钻探 钻孔:47个 钻探总进尺:1695.00米; 标贯试验:44次;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9.4米; 取样:原状样18件,扰动样42件,岩样31件, 水样3组,土的腐蚀性分析3组。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 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

(心得体会范文)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会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 会 为进一步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工作水平,深化推进“大练兵”活动,10月8日下午,xx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____年度第6次事故现场勘查大练兵活动。此次演练由大队长xx主持,事故处理民警、协警参与了演练。 演练中,模拟现场设置了一起轿车车与自行车相撞,造成1人受伤的交通事故,演练内容包括警容风貌、接出警、现场处置、现场勘查、现场绘图、现场撤离等环节。当指挥员打电话报警时,参与演练民警携带必备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器材迅速出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次完成对整个模拟事故现场的现场警戒、绘制现场图、现场照相、现场调查取证、现场疏导交通和现场撤离等规定演练项目。 演练结束后,大队长xx组织召开了点评会议,考评组对参与演练民警制作的事故认定书、现场处置情况、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察笔录、现场痕迹等按照执法质量个案评判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各组在演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对于下一步工作,xx大队长要求:一是要规范接处警。接警要规范,处警要迅速,确保接处警“零失误”,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要规范执法。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办案,做到文明规范用语、执法程序规范、案卷文书填写规范,切实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融入到事故处理工作中去;三是要抓好调查取证。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对事故现场的遗留物、散落物、刹车痕迹必须进行细致认定,做好详细记录。

通过这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战演练培训,强化了民警对事故现场勘查处理相关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每位处理事故民警都能独立、快速、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进一步检验民警现场处理协调组织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实战应变能力,促进民警事故处理业务技能基本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结: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