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速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6、4速度的变化

义棠一中李秀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表示的理解。

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它的关系图。

2、过程方法:

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

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从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难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板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有几种?

从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图象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板书标题(速度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阅读书P204思考给出的四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仔细观察,正当学生们发愁时给出提示(请注意横、纵轴所代表的变量分别是什么。这个图象是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学生继续思考。

足够的时间后学生已在悄声的交流,这时教师提问让他们回答。

(生)(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24小时,汽车最高时速90千米/时。

(2)大约在2分到6分,18分到22分之间汽车在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和90千米/时。

(3)出发后8分到10分速度为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红灯,也可能的

是遇到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等。(因为这段时间内随着时间增大速度为0)(师)分析的很好。“水平线”表示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线”表示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线”表示在相应时间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那么谁来回答第四个问题?

(生)可以这样描述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发就加速行驶2分钟,2分钟后又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快到一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2分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2分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又开始加速行驶8分钟,时速达到90千米/时,然后以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后快到目的地,开始减速行驶,2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停下来休息。

(师)描述的很好。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请同学们互相将自己的行驶情况描述给同桌。

三、课堂练习

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在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速度速度速度

⑴时间⑵时间⑶时间⑷时间

(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四组)图1是“下降线”说明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然不对。

图2是一条“水平线”说明时间在逐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不对。

图3是一条“上升线”而且起点从0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止随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渐加快,显然正确。

图4显然不正确,图象是“下降曲线”说明速度随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过程,加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一节课不仅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读懂图形,例如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线”表示什么?“上升线)表示什么?”下降线“表示什么?

(生)我觉得关键要搞清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搞清它们的变化关系。

五、补充练习

1、根据下列的情境的描述,请用图像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9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20分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30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15分钟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的图像,你能帮他画吗?

(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5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2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3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v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吗?

2、下列各情境分别可用下图中的哪幅图来近似刻画?

1)一杯越晾越凉的水。()

2)一面冉冉上升的旗子。()

3)足球守门员大脚踢出的球。()

4)匀速行驶明确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在分析信息之前要看清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的汽车。()

速度变化规律

速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运动学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用数学方法推导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根据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得出速度公式,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经历探究速度规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公式和图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使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 问题:这些运动着的物体速度都在变化,它们的速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么? 问题:如何来探究复杂运动所蕴含的规律? 新课讲授 汽车沿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t/s 0 1 2 3 4 5 6 v/(m/s ) 0 2 4 6 8 10 12 问题:汽车的速度在如何变化? 问题:汽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么? 学生随机挑选六段时间,计算汽车在这六段时间里的加速度,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该车在行驶时加速度保持不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简单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为了便于研究,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的一段运动)近似视为匀变 1m 2m/s 1s 4m 9m 2s 4m/s 3s 6m/s

增长率与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100%=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 a。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本次总数-上次总数)/ 时间=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 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同于增长速率。因此,“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是要改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 种群中“S”型曲线中,“K/2”时有一个拐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K/2”。“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不能把增长速率等同于增长率。 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应该是逐渐增大。增长速率是增长的数量除以时间。在“J”型增长曲线中也就是曲线的斜率。从课本图中可发现曲线的斜率在不断增大,而每年的增长率(λ)是不变的。 J型曲线和S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2011-01-08 9:40 增长率和增长速度这两个概念在习题中经常把增长率看作增长速度,这种模糊处理没有科学性。包括很多资料都没有很好区分;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而增长速率有“单位”,“个(株)/年”。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种群有1000个个体,一年后增加到1100”,则该种群的增长率为[(1100-1000)/1000]*100%=10%。而增长速率为(1100-1000)/1年=100个/年。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没有大小上的相关性。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单位数量)。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 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 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型曲线还是“S”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该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内容,它是今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概念, 2、学情分析 加速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爱因斯坦就曾经指出:“精确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公式,并且认识它的物理意义,该显示出多大的想象力”。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并且在学生的生活语言里没有与加速度概念相关的语言,这些都为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带来很多困难。 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也就是比值定义法,因此本节课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引入加速度概念。这样既能降低本节课的难度,又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 二、重点、难点 根据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 (1)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它的矢量性 学好高中物理离不开数学知识,图像的充分利用就体现了这一点,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是: (2)利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 2、难点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 加速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方向学生更是难以判断,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是:(2)加速度方向的判定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出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让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有四点: (1)知道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和物理含义。 (2)会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直线运动的运动性质 (3)掌握运用矢量公式的一般解题步骤(4)会利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的应用 (2)通过例题探析过程,让学生掌握运用“矢量公式”的常规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发现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 四、教法、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主要采取下面教学方法。 1、教法:

速度变化规律

速度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得出速度公式,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2.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前复习】 1._____是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表达式_____ 2.位移、速度、加速度均是_____,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当加速度与出速度方向_____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_____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学习过程】 学习引入 看图思考下列问题: t/s0123456 v/(m/s)024681012问题1:汽车的速度在如何变化? 问题2:汽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m 2m/s 1s 4m 9m 2s 4m/s 3s 6m/s

定义: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加速度保持不变且方向与速度方向 _____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保持不变且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随堂练习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思考:汽车以2m/s的初速度,做加速度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2s时 汽车的速度达到多少? 根据得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满足表达式: v t=________ 三、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t/s0123456 v/(m/s)024681012 思考作图:请绘制图像来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 t v v a t0 - = s m v2 = 2 1s m a= t=0s t=2s ? = t v a

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并不相同。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还记得初中有哪些方法吗? 初中所学的速度与高中所学的速度完全相同吗? 二、讲授新课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位移 出示动画:小车的运动 教师总结: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2)相同位移比较时间 出示动画:小车的运动 教师总结: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的越快 思考讨论:如果时间和位移都不同,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 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定义式:v=Δx/Δt v 表示速度;Δx 表示物体在Δt 内的位移 (3)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厘米每秒(cm/s )等。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v 的方向是由对应Δt 时间内位移Δx 的方向决定,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针对练习: 1.说出下面速度方向并比较大小 1 5 m/s v = 220 km/h v = 38 m/s v =- 解答:1 5 m/s v =和220 km/h v = 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 38 m/s v =- 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123v v v <<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1)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 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

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

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

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快与慢 速度的变化

图1 快与慢 速度的变化 名师释疑: 1.速度公式:S v t = ,式中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单位有m/s 、km/h 。1m/s=_____________ km/h ,1 km/h=_________m/s 。(其换算方法是:) 2.利用公式计算速度的时候,S 和t 必须有对应性,或者说S 必须是时间t 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速度大小始终是一个定值,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所以我们可以用整个运 动过程中任意一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v-t 图像如图1。 4.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是不确定的,所以 只能用平均速度来表示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明确对应的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切记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5.在直线运动中,公式s v t =与s v t -=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s v t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意理 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 s v t =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 内通过的总路程是S ,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t s ,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 基础训练: 1.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大 B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小 C .1 m/s 与1 km/h 的速度一样大 D .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2.(2012四川自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 s/t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4.(2012浙江湖州)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 m 停泊点,开始以0.2m/s 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从30 m 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s 。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三个概念的比较 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 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 (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 增大,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 例4 (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 )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答案 AD 解析 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时,a = v -v 0t =10-4 1 m/s 2=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 正确,B 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时,a =v -v 0t =-10-4 1 m/s 2=-14 m/s 2,方 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 错误,D 正确. 变式5 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

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答案 A 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 变式6 (多选)(2018·湖北荆州调研)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v 1、v 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 答案 AD 解析 从表格中可得火车的加速度a 火=Δv 火Δt 火=-0.51 m/s 2=-0.5 m/s 2,汽车的加速度a 汽= Δv 汽Δt 汽=1.2 1 m/s 2=1.2 m/s 2,故火车的加速度较小,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A 正确,B 错误;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都增加,C 错误,D 正确.

4速度的变化.

6、4速度的变化 义棠一中李秀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表示的理解。 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它的关系图。 2、过程方法: 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 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从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难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板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有几种? 从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图象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板书标题(速度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阅读书P204思考给出的四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仔细观察,正当学生们发愁时给出提示(请注意横、纵轴所代表的变量分别是什么。这个图象是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学生继续思考。 足够的时间后学生已在悄声的交流,这时教师提问让他们回答。 (生)(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24小时,汽车最高时速90千米/时。 (2)大约在2分到6分,18分到22分之间汽车在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和90千米/时。 (3)出发后8分到10分速度为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红灯,也可能的

是遇到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等。(因为这段时间内随着时间增大速度为0)(师)分析的很好。“水平线”表示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线”表示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线”表示在相应时间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那么谁来回答第四个问题? (生)可以这样描述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发就加速行驶2分钟,2分钟后又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快到一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2分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2分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又开始加速行驶8分钟,时速达到90千米/时,然后以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后快到目的地,开始减速行驶,2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停下来休息。 (师)描述的很好。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请同学们互相将自己的行驶情况描述给同桌。 三、课堂练习 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在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速度速度速度 ⑴时间⑵时间⑶时间⑷时间 (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四组)图1是“下降线”说明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然不对。 图2是一条“水平线”说明时间在逐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不对。 图3是一条“上升线”而且起点从0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止随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渐加快,显然正确。 图4显然不正确,图象是“下降曲线”说明速度随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过程,加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一节课不仅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读懂图形,例如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线”表示什么?“上升线)表示什么?”下降线“表示什么? (生)我觉得关键要搞清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搞清它们的变化关系。 五、补充练习 1、根据下列的情境的描述,请用图像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9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20分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30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15分钟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的图像,你能帮他画吗? (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5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2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3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v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吗? 2、下列各情境分别可用下图中的哪幅图来近似刻画?

八年级物理:速度的变化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速度的变化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XX、9、29。课时: 1课时 地点:物理多媒体实验室。授课人聊天。 课题:§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2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本节课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不太大,由平均加速度过度到瞬时加速度又一次应用极限思想,可让学生联想瞬时速度来理解瞬时加速度。教师可引申说明速度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常常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漫步”栏目中变化率的一段叙述,自然的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 五、课堂教学设计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 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3.根据a 与v 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 (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大a 增大,v 增大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大得越来越慢 (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 [典例] 两个物体A 、B 的加速度a A >a B ,则( ) A .A 的速度一定比 B 的速度大 B .A 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 的速度变化量大 C .A 的速度变化一定比B 的速度变化快 D .A 受的合外力一定比B 受的合外力大 [解析] 加速度a =Δv Δt ,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加速度a 大,速度v 、速度变化量Δv 均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一定快,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质量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有关,而题意中未涉及物体A 、B 质量的大小关系,因此它们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关系也无法确定,故选项D 错误。 [易错提醒]

1.[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方向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Δt以后,速度变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矢量,Δv是标量 B.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 C.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D.图乙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解析:选C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均是矢量,选项A错误;题图甲中汽车做加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C正确;题图乙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2.[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大小计算] (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解析:选BD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30 m/s,选项B正确;火箭 的加速度为:a1=Δv1 Δt1= 100 10m/s 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 2 = Δv2 Δt2= -30 2.5m/s 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错误,D 正确。 3.[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多选)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关于速度变动率

关于速度变动率 关于速度变动率 速度变动率是指汽轮机由满负荷到空负荷的转速变化与额定转速之比,其计算公式为:δ=(n1 - n2)/n×100%式中n1汽轮机空负荷时的转速, n2: 汽轮机满负荷时的转速, n汽轮机额定转速。对速度变动率的解释如下:汽轮机在正常运行时,当电网发生故障或汽轮发电机出口开关跳闸使汽轮机负荷甩到零,这时汽轮机的转速先升到一个最高值然后下降到一个稳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动态飞升"。转速上升的最高值由速度变动率决定,一般应为4~5 %。若汽轮机的额定转速为3000转/分,则动态飞升在120~150转/分之间。速度变动率越大,转速上升越高,危险也越大。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静态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f的倒数为调速系统的调差系数。调差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kδ=△f(%)/△P(%)式中: △f(%): 电网频率变化的百分数,△P(%): 汽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变化的百分数。调差系数的大小对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影响很大。为了减小系统频率波动,要求汽轮机调速系统有合理的调差系数值,一般为4%~5 %。

转速上升的最高值由速度变动率决定?在此过程中调速系统本身的作用呢? 当汽机在运行过程中,外电网故障,汽机处于孤网运行工况,若外电网故障之前,系统与外电网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电量时,汽机转速就会大幅波动。比如:速度变动率为5%,50MW机组满负荷运行,功率自动投用,一次调频未投用,外送电量为20MW,外电网故障时,汽机处于孤网运行,并甩掉20MW负荷后,那么,汽机最高转速是会按速度变动率升至3060RPM呢,还是会一直升至3090RPM后OPC 动作;如果一次调频投用时又会有什么不同,在此过程中,最高上升转速与调速系统本身及其PID参数的整定就没有关系吗? 工作中一般要求外送电量尽量平衡,但有时会碰到与外电网之间有较大的不平稳电量,尤其是夏天的雷雨季节,很容易发生外电网故障,系统处于孤网运行的情况,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下,无论不平稳电量是正还是负,只要是相对汽机的额定负荷来说绝对值较大,就很可能会导致厂用电中断事故,但由于没有实际遇到过,对其过程中的现象和如何避免不太有把握。 就以上问题,请高手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