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应急管理

地铁工程应急管理
地铁工程应急管理

第8章地铁工程应急管理

8.1 地铁工程常见险情

8.1.1 基坑工程

8.1.2 区间隧道工程

8.1.3 旁通道工程

8.2 施工险情应急预案的审核与落实

8.2.1 应急预案的审核

8.2.2 应急预案的落实

8.2.3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程序

8.1 地铁工程常见险情

8.1.1 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一般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坑内土层注浆加固和井点降水后挖土、支撑及结构混凝土等工程其中,挖土与支撑是决定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工序,是深基坑工程的主要风险阶段

基坑工程施工——破坏在前,平衡在后;变形在先,支撑在后,回筑最后。支撑总是滞后于围护的内移,应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支撑,减小围护墙无支撑暴露面积和缩短无支撑暴露时间,从而减小围护墙的变形,减小基坑工程风险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培训

引发基坑工程险情的直接原因

基坑整体失稳(滑坡和隆起)

支撑体系的强度破坏(支撑的偏心挠曲和撑点滑动)

基坑工程常见险情

开挖时边坡出现渗漏、滑移、开裂、坍塌,底部出现沉陷,基底隆起等造成轴线移位、基础倾斜、上部结构变形,对四周建筑物或设施以及地下管线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第三方的损害

典型险情的主要工程特征

边坡(护壁)渗漏——多发现象,也是引发风险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饱和土的变层处,常造成边坡坍塌或局部失稳

基坑边坡滑移——基坑采用无支护放坡开挖时,因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导致边坡失稳

地面开裂、坍塌——多数是由基坑边坡位移、涌水涌砂、坍塌、失稳造成

基底隆起——一般发生在软土地区,边坡稳定性差,支护结构嵌固端变形大,基坑不降水且基底存在软弱的弱透水性土层,其下分布有承压性的地下水

承压水突涌

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且未降水或降水不到位,或者因故突然停止降水的基坑工程、溶洞较发育地区的基坑工程

建筑物变形过大

原因比较复杂,与结构自身、基坑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均有一定的关系

管线变形过大

一般情况下,地铁施工沿线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时需对影响施工的管线进行必要的改迁或悬吊保护,悬吊及临近基坑的供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仍然是施工中的重大风险源基坑工程塌方案例——事故1

某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中,基坑南侧深度约8m处出现渗水现象;5后,该处出现大量涌水;10后,基坑南侧边上出现裂缝,现场值班人员发现此情况后,立即要求基坑内所有人员马上撤离;15之后,左右基坑南侧中间部分突然坍塌,并迅速向两侧发展,造成斜向钢支撑体系脱落,引起两侧围护桩倒塌;随后,西侧和东侧也相继倒塌

8.1.2 区间隧道工程

工程特点——为了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区间隧道一般埋深较浅,因此,围岩情况普遍较差,变化多、地下水丰富,隧道坍方冒顶的风险很大,发生概率也大。遇到地质条件突变、支护措施不能满足要求也会出现各种险情

施工方法——区间隧道具体施工方法的选择,受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四周环境条件、线路平面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区间隧道工程常采用暗挖法、盾构法施工暗挖法——不像盾构法施工有足够的抗力支撑扰动地层,只能以超前预加固和“短开挖、早支护”保证地层的稳定。采用暗挖法施工,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现场的施工工艺密不可分,在对隧道所处地层条件认识准确和理解暗挖法的实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序,因地制宜调整

施工工艺参数

新奥法或浅埋暗挖法——施工风险主要来源于初衬施工阶段,超前加固不当,进尺过大、降水措施不当等都易产生工程事故

盾构法——隧道周围地层应力状态的不断变化会导致地层应力变化和地层损失,直观表现为地表沉降,使得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发生水平移动、转动和扭动,进而可能产生破坏

暗挖法、盾构法施工的具体险情

区间隧道出现的较大渗漏水

地面下沉量过大

地面陷洞

管线破裂

典型险情的主要工程特征

掌子面及其附近塌方预兆——包括开挖后顶部未支护部位的围岩掉块不停、掌子面突然涌水或涌水压力增大、掌子面正面坍塌并向内发展、拱脚下沉显著增大,承载力不足等

支护变形或破坏——包括喷射混凝土大面积开裂、脱离甚至坍塌,随之有“劈啪”声响、锚杆垫板松脱、钢支撑承受较大压力发出响声等

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造成变形过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仰拱封闭前是变形速度较大的阶段

道路坍塌——一般发生在隧道开挖施工阶段,当隧道出现坍塌,同时对坍塌控制不力,导致坍塌扩大至地面

盾构始发与到达突发风险事件

盾构始发与到达是盾构法施工中较容易发生事故的工序。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端头土体加固设计不合理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大部分是由洞口土体不稳定和渗漏所致。这类风险事故发生的特征:围护结构开始局部拆除时,开始有水或砂从洞口加固段土体中渗漏出来,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止水措施,会产生大的水土流失,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陷,甚至造成盾构始发或到达的失败盾构始发与到达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地表塌陷,始发/到达的失败,重要管线破裂,建(构)筑物倾斜、失稳,大量水土涌入盾构始发/到达区域

隧道进水风险事件——是指灾害性天气、上水管/污水管崩裂等突发事故引起的突然性质的隧道外部水涌入隧道

原因——盾构内进水事故一般与盾构设备损坏和盾构操作不当有关,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控盾构操作、盾构姿态和设备工作状况

盾构内进水造成的严重后果——管片下沉、管片间开裂、盾构下沉、地表沉陷、建(构)筑物倾斜、重要管线破裂等

区间隧道工程塌方案例——事故3

某区间隧道工程左线开挖至距横通道中心线195m、人防扩大段桩号K20+518.3处(隧道宽9m、高9.578m)时,法开挖的①号导洞上半断面台阶底部左侧拱脚处突然发生涌水,30后洞内涌水已达到1m深,1h30后,地面对应掌子面位置处产生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土体流失和附近引桥挡土墙塌陷,塌坑长约18m、宽约14m、深约12m

区间隧道工程塌方案例——事故9

某区间隧道工程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达A站后吊出转运至B站,再从B站左线始发,到A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在盾构进洞即将到A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下连续墙外侧,准备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为方便割除钢筋,这时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10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及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不到1h,到达端地表产生沉陷,随之继续陷坑

8.1.3 旁通道工程

主要施工方法——矿山法施工,条件困难时采用冻结法等辅助工法

矿山法施工风险与区间隧道工程的相同

冻结法施工风险

准确判断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条件,是保证开挖构筑施工安全的前提。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条件,可以根据系统运转情况、盐水降温情况、温度场和冻胀压力变化等进行判断

旁通道工程施工中土体加固措施不恰当;盲区地基加固处理欠妥;涌水、冒砂;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护强度不够、变形过大;冷冻加固效果不明显等都会引发工程事故

具体险情包括: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软土施工可能遇到的钻孔喷砂、冻结管断裂、开挖过程中意外停冻和冻结壁“开窗”漏水等问题

冻结法施工风险的控制——现场监理人员

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需要针对不同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监控量测信息,主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沟通

必要时采取专家论证等手段,合理动态地调整施工方法、工艺和参数

8.2 施工险情应急预案的审核与落实

8.2.1 应急预案的审核

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重大的施工险情,可能会危及工程和人身安全,有关部门应紧急启动预先制订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能不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完全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地铁工程建设的不同单位都应该设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地铁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将突发事故分成3级。其中一级是对社会和居民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险情;二级是对施工的地上

环境产生重大隐患的险情;三级是在地下施工面发生事故,并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无论发生何级事故,施工单位都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其中一级事故的报告时间不得超过1h 应急预案的审核内容

审核编制依据及内容

应急预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工程环境条件、应急抢险组织机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危险源预防、应急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抢险应急措施、事故应急救援程序、应急抢修物资表、抢险救援电话等

重点审核应急预案中风险源分析是否全面、正确,应对措施是否恰当,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完备,各项应对措施是否考虑充分等

审核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图8.2.1)

8.2.2 应急预案的落实

监理人员要重点做好工作

要求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事前预想、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要求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要有充分的估计,并按照应对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求施工单位落实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到有备无患,监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现场核查

要求施工单位日常加强应急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保证在投入应急使用时不发生故障

监控量测信息作为施工报警的重要参考依据,要求相关单位按监测方案对监测点进行布设和保护,并及时上报监测资料

通过建设单位召集的多方联席会议,落实各方责任,协调外部和内部关系

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8.3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程序

8.3.1 险情信息报告

报告的时间和途径

地铁建设工地一旦突发质量、安全事故,或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时,要求事故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一般说来,一般事故4h内,重大事故不得超过0.5h,特大、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报告)。《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汇报

报告的方式和内容

紧急情况报告采取电话报警,报告人应报告的内容:发生险情的时间、地点、规模、部位、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救援安排情况等

8.3.2 应急处理程序

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预警情况报告后

立即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分析,并审批施工单位报送的预警状态处理措施,审查消除警报建议报告并报建设单位,并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的措施执行情况

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要及时上报建设单位

监理人员应熟悉相关城市的应急现场指挥组织体系,熟悉不同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能够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应急响应流程

各单位主要领导接到发生或有可能发生重大险情的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同时安排通知有关职能

故情况逐级上报给相关上级单位险情处理程序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4, 3, 96-10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19148910.html,/journal/ojtt https://www.360docs.net/doc/819148910.html,/10.12677/ojtt.2014.34014 Research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Xin Liu, Qian Xia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819148910.html, Received: May 5th, 2014; revised: Jun. 4th, 2014; accepted: Jun. 13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1914891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y widely absorb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metro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mainly in organization system,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graded response, and safeguard measures. Keywords Metro,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刘欣,夏倩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819148910.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5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3日 摘要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地铁系统发展现状,对地铁应急管理主要从应急抢险组织体系、预防与预警、分级响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地铁应急预案精选文档

地铁应急预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xx线车辆专业运营突发事件 专项应急处置预案 总则 运营突发事件是指在运营线路、车场内发生人员伤亡、火灾或因车辆、设备故障及损坏、大客流冲击、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其它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正常情况。 为做好XX线运营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及时、有序、快速、高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第一章先期处置 第一节地铁列车发生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 1.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应本着:先保证乘客安全,尽量疏散乘客,再进行列车救援,尽最大可能减少运营损失的原则。 2.对于列车小故障或可在运营期间乘务司机排除的故障,乘务司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影响行车,乘务司机按预案进行及时处置,并报告行调,若不影响行车,应继续运营,待运营结束后回库检修。 3.对于乘务司机无法处理且影响列车运营的故障,在接触网故障或者列车故障,致使列车无法牵引时,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乘务司机应将主控手柄回到零位,利用列车速度或坡度使列车尽量滑行到最近的车站或平直的线路上,乘务司机应及时报告行调。

4.若有危及行车安全等故障发生时,应报告行调,通知检修人员上车进行抢修。若故障较大,检修人员在车辆运营的过程中不能处理的,乘务司机应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理。同时乘务司机应尽量将列车停靠在站台上,或平直的线路上,对于较大的故障,乘务司机应做好等待救援的准备。 5.如果列车故障,需要抢修人员上车顶进行作业时,乘务司机应向行调申请接触网停电,现场进行验电接地后放准上车顶作业。 6.当列车出现故障,影响正点时,乘务司机应向乘客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如果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还应做好乘客的疏导工作。 第二节地铁列车救援管理组织 1、车间级应急响应机制: 1)乘务应急抢险小组 XX线组长:乘务段段长 XX线副组长:乘务副段长 XX线成员:安全员、车场调度工班、工程车班及当值车队长 2)车辆应急抢修小组 XX线组长:车辆段段长 XX线副组长:车辆段副段长 XX线成员:安全员、技术员、维修值班室当值值班长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

地铁项目公共场所涉电设施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2、公共场所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1) 2.1适用范围 (2) 2.2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2) 3、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 3.1事故类型 (2) 3.2危害程度分析 (3) 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 5、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 5.1 应急组织体系 (4) 5.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5) 6、预防与预警 (5) 6.1危险源监控 (5) 6.2预警行动 (6) 7、信息报告程序 (7) 7.1信息保障 (7) 7.2报告原则 (7) 7.3报告程序 (7)

8、应急处置 (8) 8.1响应分级 (8) 8.2响应程序 (10) 8.3处置措施 (11) 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4) 10、应急培训与演练 (14) 10.1修订 (15) 10.2培训 (15) 10.3演练 (16) 11、奖惩 (16) 12、附件 (16)

1.1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对公共场所涉电设施和施工用电进行监控和管理,对触电事故做出应急反应,最大程度降低减少人员伤亡、事故损失程度和不利影响。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今69号);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29639-2013); (8)《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质﹝2014﹞34号);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10)《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1)《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福州地铁5号线1标各类设计文件、图纸及相关规范; 2、公共场所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地铁工程整体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 -1 - 2、工程概况.......................... -1 - 3、整体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 预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2 -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的建立................... -3 - 应急响应流程及方案的制定.................. -5 - 应急保障........................... -6 - 事故报告与事故处置...................... -7 - 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8 - 监督管理........................... -9 - 4、应急预案清单 ........................ -9 - 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应急预案.............................. -10 - 基坑开挖连续墙涌水突泥.................... -11 - 基坑坍塌........................... -12 - 基坑渗漏水......................... -13 - 支撑失稳........................... -14 - 纵向边坡失稳........................ -15 - 基底隆起........................... -16 -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超限.................... -17 - 格构柱失稳......................... -17 - 建筑物与管线沉降应急预案.................. -18 - 防汛............................ -19 - 触电伤害的应急预案...................... -20 - 机械伤害的应急预案...................... -24 - 高空坠落、高空坠物及物体打击的应急预案........... -25 - 起重伤害的应急预案...................... -27 - 下穿建构筑物应急预案................... -28 -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48:43.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陈志亮魏冰洁谭帮生[导读] 摘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中枢,需要短时间内容纳大量的流动人口,地下封闭狭长的载客环境,决定了其突发事件预警、处置与恢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中枢,需要短时间内容纳大量的流动人口,地下封闭狭长的载客环境,决定了其突发事件预警、处置与恢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入21世纪,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与公共卫生等类型的地铁突发事件频发,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工作的脆弱性日益突出。为此,研究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各国政府和地铁公司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与日俱增,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地铁线路的增加使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通过整合运营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机制等各方面要素,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调配,有效应对运营突发事件。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EM)是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基于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具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阶段、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在预防准备阶段,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人员组织结构,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对应急方案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在监测和预警阶段,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对象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告警。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则根据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展开救援和事态控制行动,最后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做好善后和补救事宜,并根据应急处理过程,对应急方案作出调整,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制度为基础,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2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地铁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人员因素,在各影响要素中占据主要地位,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两个方面,可能因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乘客对地铁设施的恶意破坏,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2)设备因素,主要来源于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通风排烟系统以及地铁列车系统等,因设备运行故障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身生命财产损失;(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比如由地震引发的地铁隧道围岩结构变迁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恐怖袭击事件、落轨自杀事件等引起的恶性事件;(4)管理因素,包括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地铁运营技术水平等,可能因管理机构和职能的缺失,导致可预见事故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排除和控制,进而引发风险事故。 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地铁运营公司针对突发事件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危害而提出的,通过构建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防与监测、事发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而建立和完善地铁应急管理体系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 3.1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是应急处理效率的关键性影响要素,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最终指挥决策权,同时也是应急预案实际执行单位。在进行应急组织机构建设过程中,应明确组织组成结构,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并明确结构间的隶属关系,确定各层级部门的管理责任。确保在发生突发性事故时,整个应急处理组织机构能够高效运转。从具体机构设置来看,应急管理部门主要由指挥部门、现场救援部门和日常管理部门组成。应急指挥机构具有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权,负责确定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日常管理部门则负责平时的地铁运营监测和管理工作,参与应急机制构建,并负责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需要日常管理部门与现场救援部门相互配合,快速组织救援物资和设备,疏散乘客,控制事态发展。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后,要对故障设备或损坏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恢复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3.2“一库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满足政府和地铁公司对于突发性运行事件的控制要求,将突发事件给公众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在详细分析地铁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全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将风险控制提前化,建立动态的应急管理体系。基于我国现行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制,综合智能化管理方面的考虑,应构建集应急知识库、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于一体的“一库三制”管理体制。在该体系框架下,同构采用有针对性的应对机制,积极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对突发事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建立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机制。在地铁系统运营的全过程中,对各要素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地铁运行的异常状态,将其控制在事态萌芽阶段。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则应发挥应急管理知识库的作用,快速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事态发展加以控制,并将造成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应建立地铁应急管理的完善机制,记录突发性事故处理过程,不断补充应急管理知识库,从而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效率和事态控制能力。该框架与“一案三制”体系的主要区别是将应急预案扩展升级为应急管理知识库,利用其进行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累计,为快速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支持,可以提高地铁应急管理效率。 3.3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 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是收集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急决策知识的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决策方案,而由于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往往处于非程序化、非常规以及时间紧迫的动态环境中,因此制定高效合理的突发事件解决方案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收集各类突发事件形成应急管理案例库,分析各案例的解决策略形成应急决策预案库,结合地铁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知识,共同构成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从而为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3.4地铁应急管理机制

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_正式版

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 预案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1节消防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 安全长为副组长, 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以各工区长为队长,各施工队安全员和工班长为成员的义务消防队。 (2)完善和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岗位安全消防责任制, 明确各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和夜间值班制度,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3)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树立防火须知牌。 (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熟知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防火须知。 (5)建立施工现场动火申请制度, 严格用火管理。 (6)建立消防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各工区每月对其消防责任区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并于每月底上交项目部。项目部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对生活区和施工现场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 (7)具体消防措施

①现场建立醒目的消防警示标志和紧急疏散标志, 保持紧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②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临设搭建符合消防要求, 水源配置合理;消防器材按有关规定配备齐全, 在易燃物品堆放处要有专门消防措施。 ③对职工经常进行防火教育, 培训消防人员。 ④各工区要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并放在明显和易取位置上, 设置 明显标志。各种器材要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不得挪作它用。 ⑤各工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做好防火工作。 ⑥火源距洞口、井口至少30m 以外,库房20m 以内严禁烟火。洞口、井口不准存放油料及其他易燃品。洞内严禁明火取暖。 ⑦电焊、气焊等明火操作应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 乙炔、氧气瓶分库存放, 使用中分散隔离放置。动火施工区应远离生活区及易燃物品。 ⑧动力、照明电线按规定布线, 主线、支线分明, 且外包绝缘材料良好。 ⑨在禁火区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 严禁在禁火区内吸烟和违章使用明火。现场及生活区不得乱拉私接电线。 ⑩保证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围挡和保温材料符合消防安全规范, 尽量不使用易燃或可燃材料。 ⑾尽量不在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和易燃可燃材料。对易燃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不仅是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更能在发生火灾以及故障时做好调控工作,将损失降至最小。现阶段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影响的不仅仅是地铁运行管理企业,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将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加强对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标签:地铁;环境控制;运行管理;操作管理;维护保养管理 前言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这也是保证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布置以及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和维修保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概述 1.1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地铁运行的环境进行控制,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1]。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隧道通风机、站台上下排热风机、空调新风机、中央空调组、分体空调器、多联机VRV、送排风管、空调风柜、全新风机、回风机、冷水机组、消声器、防火排烟阀门等组成。各个区域的各项配置都有着一些的差异,同时也会根据实际的地铁环境情况来对设备的型号以及运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 1.2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等,如,ISCS 系统、FAS系统、BAS系统等[2]。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全线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记录、监视和控制等,能够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将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详细的显示出来,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和操作。 1.3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铁车站至少有两个空调系统组成,都是分别设置在地铁车站的两端,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根据地铁空调系统的设置而布置,主要是实现对车站新风井、活塞风井、排风井等进行控制,是保证地铁空调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所在[3]。

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发表时间:2016-06-15T11:05:45.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俞勇 [导读]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措置能力,是对地铁运营综合能力的考验。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措置能力,是对地铁运营综合能力的考验。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深入认识突发事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技能,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不发生灾难,即使发生灾难,也要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尽最大努力确保乘客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一、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涉及城市地铁交通安全和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因素众多,无论是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隐含着突发事件的诸多显在或潜在风险,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有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其基本因素可分人、物、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地铁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作业人员错误判断、行车操作失误、超速行驶等人为触发的事件。 2.因乘客自身不安全行为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乘客个体或群体行为误入或闯入正线轨道、跳轨自杀、民众聚集扰乱场所,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事件。 3.因地铁自身管理缺陷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地铁运营组织管理缺陷或设备设施故障、地铁车辆故障、轨道线路故障、轨道断裂、列车脱节/脱轨及相撞、列车追尾、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照明供电系统故障、失火、电梯设备故障、隧道坍塌、车站内部坍塌以及大面积停电和地铁线路停运等事件。 4.因恐怖主义行径等社会现象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在地铁运营范围内发现可疑物品或接到恐吓、爆炸、毒气、纵火、地铁车站聚众闹事、劫持人质以及恐怖袭击等,造成线路瘫痪或大范围交通堵塞的事件。 5.因自然现象导致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或因高温、雷击、火灾、水灾、暴雨淹没设备设施或侵袭轨道,冰冻、暴风雪等导致高架车站无法行车,台风、海啸等影响地铁运营的事件。 6.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生化、毒气和放射性污染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地铁乘客身体或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分析上述事件,导致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因素很多,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影响和决定了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动态变化。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引发,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 二、应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思考和建议 应急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尚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危机与忧患意识不强,重“应急”而轻“预防”;二是应急响应与快速决策能力不足;三是应急联动机制与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四是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五是应急管理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保障地铁安全运营需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运营员工的误操作、乘客携带易燃物质以及恐怖袭击等重大地铁突发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因此,遏制地铁突发事件,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稳定和谐,首先必须抓好对人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注重提高地铁员工的职业素质,并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采取“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措施,树立“安全运营,人人有责”的意识;积极预防恐怖袭击,避免乘客跳轨自杀事件的发生;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资源与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引发极端事件的诱因,避免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 2.完善地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有关地铁安全的法规还相对滞后,应借鉴国外地铁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地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地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尽快出台和优化地铁应急管理相应法律法规,为地铁安全管理和建设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明确权责、指导行动、规范行为、保障权益,使地铁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3.重视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之上的应对方案,是地铁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内容应包括危害因素、事件类型、事发场所或部位、事件等级、处置目标、工作组织、岗位职责、处置流程、预案仿真及培训演练等。 4.注重地铁应急预案实战演练 加强地铁职工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要充分考虑地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责任分工、力量编成、处置程序和措施等要细化分解。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处置灾害事故的技能,也可及时检验救援装备是否足够、运营设备是否完好以及各部门、各工种间协同作战的程度,起到促机制、磨预案、练队伍、保协同的作用。 5.加强基础设施安全检查与管理 据统计分析,机械设备故障是导致国内地铁事故的主要类型,其直接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由扶梯故障导致的踩踏事故是我国目前地铁运营的主要事故类型之一。因此,相关部门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加强地铁各类设施的日常检查,注重维修与保养。同时,要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实行单位负责人负全责的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应急管理工作绩效

地铁工程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地铁工程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一、总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我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制定轨道公司及所管辖项目2017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津建安-施-16、《应急预案演练评价表》津建安-施-17。 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6、轨道公司安质部将不定期检查或参加各单位应急演练落实完成情况。 五、2017年度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北京地铁)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事故分类 第三章事故报告 第四章事故调查 第五章事故责任判定与处理 第六章事故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八章附则 附件l《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内容解释 附件2《地铁运营谐凳鹿时ǜ妗?nbsp;地安监统一4 附件3《地铁运营事故报告》地安监统一表5 附件4《地铁运营事故处理报告》地安监统一表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时、正确处理地铁运营事故,使事故处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据可依,特制定《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第2条本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抓小防人,安全关前移”的安全管理指导思想,消灭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努力控制和减少险性事故;一般事故和事故苗子。 第3条本规则结合北京地铁运营实际,本着实事求是,严而有度,切实可行的原则,强调科学性和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以调动广人干部职工防止运营事故的积极性。 第4条凡在运行线和车场线范围内由于地铁自身原冈造成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中断行车或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均构成运营事故。但在地铁对外营业区域范围内,由于乘客自身原因或发生治安案情造成的伤亡或不良后果,均不列入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范围。 第5条发生影响运营的故障或事故时,要严格按照报告程序立即上报。对于隐瞒不报或不如实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单位应积极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尽快将事故调查报告和分析处理结果—上报地铁公司安全监察室。 第6条地铁公司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要严格贯彻执行“依法执政、依法管理、依法从业”的原则。对于因违反或未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线路能力: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二、填空题 1.从运营功能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体可分为、 、。 列车运行系统、客运服务系统、检修保障系统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城市轨道运营特性。 参考答案:1)系统联动性。2)时空关联性。3)调度指挥集中性。4)管理的严格性。5)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四、材料分析题(25分)灵活出题及作答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城市,地铁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政 府在审批地铁规划时,将周边部分土地开发权按照地铁建设前价格交给该地铁公司负责开发。 哪些特点? 2. 试参考外部性理论,分析该城市地铁的盈利模式。 答案:1. 官办半民营模式。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 营。 2. 地铁建设促进沿线房地产业发展是地铁行业的正外部性之一。外部效益内部化是解决 外部性问题的一个思路,通过将沿线土地开发权和地铁建设经营权绑定,实现了外部效益的 内部化。从所给数据可以看出,物业发展(房地产)贡献了相当一部分利润,是该城市地铁 运营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沿线土地开发,带来了更多的客流,进一步促进了地铁主业的盈利。 3.2 典型例题及答案 1. 面对大客流时,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疏散客流。试列举一些常用的措施。 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包括: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采取临时 疏导措施。4)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折返方式可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 折返两种。试从运营的角度分别分析两种折返方式的特点。 站前折返时,列车折返的过程中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了后续列车的闭塞,并且对 行车安全保障要求较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较少采用这种折返模式,特别是当行车密 度高、列车运行间隔短的条件下,一般不会采用。站前折返的优点在于渡线设置在站前,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建设的投资,缩短列车走行的距离。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 用站后折返的方式。站后折返时,列车在中间站、终点站利用站后渡线进行折返作业。这种

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

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受人、机、环境的影响,使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如列车的晚点、客流增减、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行车组织者在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行车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列车运行图安全、准点行车。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进行行车调整时,使用的调整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并行,这时将增加行车调度员关注点及操作量,产生更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行车调整时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降级运营服务,又将行车调度员的关注点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 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

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1、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加快,有关地铁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地铁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地铁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使地铁列车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 2、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地铁的设施设备,保证地铁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地铁的不良影响。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

[整理]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2009年12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公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监管部门) 市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监督工作。 市发展改革、建设、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运营单位)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其运营范围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二章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的运营安全要求)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同步建设轨道交通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并确保系统功能符合运营安全的需要。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轨道交通线路竣工总平面布

置图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在车站、车厢内设置以下安全设施、设备: (一)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应急设施、设备; (二)安全、消防、人员疏散导向等标志; (三)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客操作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当醒目地标明使用条件和操作方法。 第七条(设施维护和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测,并按照国家《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 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完好。 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发生变化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调整。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的,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市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及时对现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整改。 第八条(安全保护区)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后,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划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并告知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作业内容的,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相关作业单位向市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安全保护区审批手续。 第九条(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应当对该轨道交通工程划定的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实施安全管理。 作业单位应当按照经市运输管理机构审批同意的作业方案确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业单位未按照作业方案确定的施工期限开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对策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对策 为了提升城市地铁运营安全,以城市地铁建设客观实际为基础,提高地铁运营管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1.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体制 1.1完善应急管理基本组织体系 应急管理基本组织体系是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措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在高级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成立多个专业负责部门,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工作,使各部门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的专业的作出相应的反应,高效的完成应急工作处理,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的市民进行有效及时的救援,体现政府的服务性功能价值,同时对乘客人身安全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城市地铁运营属于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地铁安全问题,建立权责分明的具有不同任务的部门,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各部分之间分工协作,快速有效进行突发事故的处理,尽可能避免突发事故进一步恶性发展。 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城市各级部门之间的协作分工,以社区街道为基本单位,对群众进行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增强群众的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避免群众因错误的乘车习惯,导致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发生。各级单位均建立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突发事件救援部门,始终电话畅通,人员充足,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救援。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地铁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就要充分准备提高应急事件的管理处理能力,始终坚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中应急处置与日常准备相结合的基本性原则,使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更加科学准确,突发事件处理更价快速高效。 1.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多方合作机制 (1)国内协作,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整体,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处理包括组织救援、保证乘客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并不是简单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救援,还涉及了多方面事物的综合处理,因此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建立多方面合作的机制。各职能部门要以全局观出

XX地铁应急预案资料

xx线车辆专业运营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置预案

总则 运营突发事件是指在运营线路、车场内发生人员伤亡、火灾或因车辆、设备故障及损坏、大客流冲击、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其它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正常情况。 为做好XX线运营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及时、有序、快速、高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第一章先期处置 第一节地铁列车发生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 1.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应本着:先保证乘客安全,尽量疏散乘客,再进行列车救援,尽最大可能减少运营损失的原则。 2.对于列车小故障或可在运营期间乘务司机排除的故障,乘务司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影响行车,乘务司机按预案进行及时处置,并报告行调,若不影响行车,应继续运营,待运营结束后回库检修。 3.对于乘务司机无法处理且影响列车运营的故障,在接触网

故障或者列车故障,致使列车无法牵引时,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乘务司机应将主控手柄回到零位,利用列车速度或坡度使列车尽量滑行到最近的车站或平直的线路上,乘务司机应及时报告行调。 4.若有危及行车安全等故障发生时,应报告行调,通知检修人员上车进行抢修。若故障较大,检修人员在车辆运营的过程中不能处理的,乘务司机应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理。同时乘务司机应尽量将列车停靠在站台上,或平直的线路上,对于较大的故障,乘务司机应做好等待救援的准备。 5.如果列车故障,需要抢修人员上车顶进行作业时,乘务司机应向行调申请接触网停电,现场进行验电接地后放准上车顶作业。 6.当列车出现故障,影响正点时,乘务司机应向乘客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如果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还应做好乘客的疏导工作。 第二节地铁列车救援管理组织 1、车间级应急响应机制: 1)乘务应急抢险小组 XX线组长:乘务段段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