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考点整理

数据库 考点整理
数据库 考点整理

数据库应用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信息化三项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2、数据处理发展的三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一对一的关系)

不足:没有独立性、数据缺少共享、数据冗余很大

(2)文件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之间的接口)、

优点:有一定的独立性

不足:独立性不强、共享性差、冗余量大

(3)数据库管理阶段(多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数据库)

优点:完全独立、共享性强、冗余量少

3、数据库技术4个概念——知道相互间的关系

(1)数据(数字化)Data

(2)数据库(文件化)Database(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注意: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员

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共享性好(可以减少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2)数据独立性强

(3)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存放的)

(4)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安全性控制措施、完整性控制措施、并发操作控制措施)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6、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

(1)逻辑模式:描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

(2)物理模式:描述逻辑模式中的关系在磁盘和磁带等二级存储设备上是如何实际存储的

(3)外模式:用户所看到的可使用的那个模式

注意:任何给定的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和物理模式,但可有多个外模式

7、数据模型——熟记三种常用模型的特点

数据模型描述的三部分:数据结构(基础)、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概念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

(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了解)、对象关系模型(了解)

熟悉三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根结点、父结点、子结点)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

关系模型(Access是基于关系模型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组成:数据操作、操作集合、完整性约束

2.数据结构:关系、元组、属性、键、域、分量、关系模式

3.关系操作:

(1)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

(2)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4.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1)实体完整性(对主键的约束)

(2)参照完整性(对外键的约束)

(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自定义的删除、更新、插入约束)

二、关系代数

1.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X)。

(1)并(∪)

R∪S:产生一个包含R、S中所有不同元组的新关系R∪S。

关系R和关系S必须要有相同的属性,并且对应属性要有相同的域。

(2)交(∩)

R∩S:属于R也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新关系

(3)差(-)

R-S:所有属于关系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新关系

(4)笛卡尔积:

R中每个元组与S中每个元组连接组成的新关系,记作R×S。如果关系R中有

m个元组,S中有n个元组,则R×S中有m×n个元组。

2.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σ)、投影(∏)、连接( )和除法(÷)

(1)选择

从关系R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若干元组(行)。

(2)投影

选择关系R中的若干属性(列),并去掉重复元组。

(3)连接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连接操作是对两个关系进行

连接,同时生成一个新关系。

注意: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4)除法(不考)

第三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简单看书)

1.Access数据库对象:

表:存储数据的对象,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其他对象的基础。

查询:是一个表

窗体:

报表:数据库的数据的输出形式之一

宏: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的集合,其中每个命令实现一个特定的操作

页:实现internet与数据库的相互访问

模块:不考

2.创建数据库

(1)直接创建空数据库

(2)利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第四章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设计出来的若干张二维数据表的集合。表是关系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对象,是整个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也是数据库中其它对象的操作依据。

要点:掌握表结构的定义的方法,掌握创建表的操作方法,掌握表中数据输入的操作方法,掌握表中数据编辑的操作方法,掌握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建立表间关联关系的操作方法。

4.1 表的构成与创建

设计表主要是对下列内容进行定义与规划:

(1) 表的名字;

(2) 每个字段的属性,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和约束条件等;

(3) 确定索引字段;

(4) 确定与其它表的关联;

(5) 向表中输入数据。

以上设计中前四个步骤称为表结构的设计,第五个步骤为表的数据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确定表的结构还需要确定表中各字段的约束条件、表的索引以及与其它表之间的关联。(1) 约束条件:数据表的约束条件是对数据库数据的约定,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从作用范围来看,约束主要分为列级约束和表级约束。

列级约束:仅对表中指定的字段起作用的约束,如非空约束、检查约束、唯一约束等。

表级约束:对表中多个字段起作用的约束,如由多个字段构成的主键约束等。

主键,外键,唯一约束都是列级约束或表级约束

一般定义某字段为外键的表称从表,其所引用字段所在的表称为主表。

(2) 索引:数据库中的索引与书籍中的目录类似,在一本书中,利用目录可以快速查找到所

需要的信息,无须从头到尾顺序查找整本书。利用索引可以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3) 关联:一个关系数据库一般由多张表组成,表与表之间可能是相互联系的

4.1.2 Access中的数据类型

1、字段标题与输入输出格式设置:

1. 字段标题设置 2 /出格式设置

3. 自定义格式化输入/输出格式

4. 输入掩码的设置

2、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文本(掌握)

字段设置这两项主要用来避免一些输入错误。当输入数据时,系统检查该字段新输入数据是否满足“有效性规则”表达式,如果满足则可接收此数据并存入数据库。如果不满足“有效性规则”表达式,则系统给出错误提示,要求重新录入。

4.3 表数据的输入与维护

建立表的目的是存储数据,因此建立表结构后对表的主要操作就是数据的录入与维护。

数据录入与编辑

1. 数据修改

修改表中的数据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相应记录的要修改的字段,直接输入新值即可。但为保证数据安全、提高效率,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采用数据替换方式进行数据批量修改。

②用SQL查询语言进行数据单个或批量修改。

③设计专门用于数据修改的窗体,让用户在窗体中进行数据修改。

2. 数据复制

与一般的复制相同。但注意定义了主键或其它字段的唯一性约束,则插入不成功。

3. 数据的查找操作

(1) 按记录号查找数据

使用记录定位器指定记录号,或到首末记录。

(2) 查找指定内容

使用查找替换的方法。

查找操作较多采用的是SQL语言。

导入与导出数据及链接外部数据:

1. 导入表操作

可以导入其它Access数据库文件、Word文档、Excel等多种符合Access规格的文件。

2. 导出表操作

导入的反操作。

3. 链接表操作

4.4 记录操作

包括对表中数据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等操作。

1、记录排序:

在数据表中查看数据时,数据的顺序是其输入顺序或按主键升序。而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依据不同需求排列数据。

2、排序记录时所依据的规则:

1..中文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序。

2..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大、小写视为相同。

3..数字由小至大排序。

3、四种方法筛选记录:

1. 按选定内容筛选

2. 按窗体筛选

3. 输入筛选目标

4. 高级筛选/排序

当涉及到条件复杂的筛选情况时, 使用“高级筛选/排序”窗口筛选记录可以方便

地在同一界面中设置筛选的准则和排序方式。

4.5 表的索引与关联

索引相关知识:

1. 索引的概念

索引是非常重要的属性。在一个字段上建立索引后,可以以索引作为入口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建立索引的目的就是加快查询的速度。

2. 索引的分类

索引一般分为聚集索引(又称主键索引)、非聚集索引(又称非主键索引)两类。

1) 聚集索引

其主要特点是索引的顺序与数据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相同。在一般数据库系统中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字典中的拼音查找目录就是聚集索引,因为它的顺序和字典中内容的顺序相同

(2) 非聚集索引

非聚集索引不会改变表中的记录的物理顺序,一个数据表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非聚集索引。字典中的部首查找法就属于非聚集索引。

另外,索引还可分为唯一索引与一般索引。

唯一索引并不是对于索引存储类别的分类,它表示该列的值唯一,它既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索引。而一般索引列的值可以是重复的。

3. 索引的创建方法

(1) 主键索引的建立方法

进入表的设计视图,选中某个要做主键的列后,右击表中最左端。

(2) 在单个字段上创建索引的方法

在表的设计视图下,选择索引条目,选“有(有重复)”,则建立一个允许重复值存在的索引;选“有(无重复)”,则建立一个唯一索引。

(3) 输入SQL语句的方式创建索引

1. 关联分类

(1) 一对一(1:1)关联(2) 一对多(1:n)关联(3) 多对多(m:n)关联

注意:Access只支持1:1、1:n关联,不支持m:n联系。所以m:n的联系要考虑转换成1:n 联系。

2. 关联的建立方法

建立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表与表之间两个字段是有关联的,其次是主表相应字段已建立了主键。

主表指被关联的表,而关联到主表的另一表称为从表。

建立两张表之间关联的过程如下:

(1) 打开工具菜单/关系;

(2) 将要建立关联的表选择添加到“关系”窗口;

(3) 将从表中的相关字段拖到主表的相关字段位置,则系统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中“实施参照完整性”,然后单击“创建”按钮。

子表:

当两个表之间建立关联后,两个表的数据就通过关联字段联系起来。此时在查看一个表时,可以设置显示另一个表中关联字段上取相同值的记录数据。Access中这种关系通过建立子数据表来实现。

方法是打开父表,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子数据表” ,选择子数据表并填写关联字段信息,完成建立子表的操作。

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概述

广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狭义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本身

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新奥尔良方法,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ODL方法

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是最初阶段,也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2.概念机构设计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

据库

4.物理结构数据库: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注:以上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二、需求分析(详见书本)

1,调查内容

2,调查步骤

3,调查方法

三、概念结构设计(核心:E-R模型)

1,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是描述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

1.实体、属性和实体集

2.联系和联系集(联系集是反映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非各自的属性)

注:详见书本

2,E-R图:实体-联系图,用来表示实体集、属性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另外:(○)(1)E-R模型中包括三类元素:实体集、属性、联系集

E-R图中相应的表示:矩形、椭圆、菱形

(○)(2)联系的类型可在实体集与联系集之间的线段上用1,n,m表示

四、逻辑结构设计

1,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

(1)6个规则(详见书本)

第六章数据查询

一、查询概述

1、查询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2、数据的查询过程就是使用数据的过程。

3、查询被定义成“视图”,即数据库三层架构中的外模式。

4、查询不仅可单独执行,还可作为其他查询、窗体、报表和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源。

5、分类:

参数查询

选择查询

交叉表查询:包括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和生成表查询查询操作查询

SQL查询

二、创建与维护查询

(一)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1.使用“简单查询向导”P98例6.1

2.使用“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P100例6.2

3.使用“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P101例6.3

4.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

(二)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

1. 建立简单查询P104例6.4

2.多表查询P104例6.5

基本步骤与简单查询差不多,但需注意的是多表查询首先要建立关系!

3.参数查询P105例6.6

操作:

①在查询菜单中选择“参数”命令,或在查询窗口中右键快捷菜单上选择“参数”,可进入“查询参数”窗口。

②输入“参数名称”(如d1),确定“参数类型”(如文本),再按“确定”按钮返回查询设计窗体。

③此时在字段中选择需要的字段,在其条件行中输入条件“=[d1]”完成查询设计。

4.总计查询P106 例6.7

操作:

①在查询设计视图中总计行中相应字段中选择分组依据和总计函数。

②在简单查询向导中设置总计相应选项。

Ps:如果要进行汇总查询,可以通过菜单“视图”的“总计”命令调出“总计”行,在总计行中选择汇总函数进行汇总操作。

(三)使用SQL语言创建查询(第七章)

三、查询准则

(一)查询准则的设置

1.字段值等于某个值P107 例6.8

(如成绩80)

2.字段值在某个范围内P107 例6.9

(如成绩between 80 and 90)

3.字段值的模糊查找

(如查找姓刘的like"刘*";“90后”like "#1990-*#")

Ps:其中like可不输入,系统会自动加上。

4.组合条件查找P109 例6.10

在Access中,条件输入在同一行表示“与”的关系,输入在不同行表示“或”的关系。

5.是否为空P110 例

6.11

Access中对于字段的空值,需要特定准则进行查找。查询准则为在对应字段的条件框中输入“is null”来表示查找该字段未输入值的记录,或输入“is not null”来表示查找该字段已填值的记录。

(二)在查询中执行计算

1、预定义计算:所谓的“总计”计算

2、自定义计算:输入自定义表达式P111 例6.13

(如需显示年龄,则输入表达式“year(date())-year([出生年月])”)

四、动作查询的设计

(一)追加查询P112 例6.14

用于将一个或多个表中的一组记录添加到另一张表或多张表的尾部。

(二)更新查询P113 例6.15

对一个或者多个数据表中的一组记录做全局的更改。

(三)删除查询P114 例6.16

将符合删除条件的整条记录删除。

(四)生成表查询P114 例6.17

利用一张或多张表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新建一张表。

五、SQL查询的设计(不考察,略)

第七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SQL概述

1.SQL语言: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的的关

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2.SQL语言的特点:

高度综合

非过程化(透明性)

采用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3SQL语言的功能

1)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

2)查询数据

3)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

4)控制对数据和数据对象的存取

5)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6)用户权限管理等安全性保障

7)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二·SQL语言的数据定义

1 建立数据表,创建一个以<表名>为表名,指定列属性的表结构CREATE TABLE<表名>

2 修改数据表,修改<表名>为表名的表的结构ALTER TABLE<表名>

3 删除数据表,删除以<表名>为表名的表DROP TABLE<表名>

4 索引操作语句,为以<表名>为名的表创建索引和删除以<索引名>为名的索引

三SQL语言的数据查询(重点,例题详见课本124~132)

1 SELECT语句,从指定的基本表或视图中,创建一个由指定范围内,满足条件,按某字段分组,按某字段排序的指定字段组成的新记录集

2简单查询语句

1)检索表中所有的行和列

2)检索表中指定的列

3)检索表中指定的列和产生的新列

4)检索表中指定的列和指定的行

5)字符串匹配

6)检索中分组统计结果

7)检索表中排序结果

8)空值问题

3 连接查询

1)两表连接

2)多表连接

4 其它查询

1)嵌套查询

2)集合查询

四SQL语言的数据更新

1 INSERT命令,将一个新纪录(一行数据)插入指定的表中

INSERT INTO<表名>

V ALUES

2 UPDATE命令,更新以<表名>为名的表的数据

UPDATE<表名>SET <列名>=<表达式>

3 DELETE 命令删除以<表名>为名的表中满足<条件>的数据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第8章数据库开发技术

8.1窗体

1.窗体的概念及其组成P136

窗体通常由窗体页眉、窗体页脚、页面页眉、页面页脚和主体组成,每一部分称为窗体的“节”,除主体节外,其他节可通过设置确定有无,但所有窗体必须有主体节。

2.窗体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P136

3.创建窗体的方法和操作步骤P138

4.窗体控件的功能作用P141

5.窗体的数据来源

窗体的数据来源可以是表和查询。

6.窗体属性

Caption:窗体标题栏文字Picture:窗体背景Icon:图标Name:名称

8.2报表

1.报表的概念及其组成P147

报表是数据库中数据信息和文档信息输出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和文档信息以多种形式通过屏幕显示或打印机打印出来。(报表只用来输出数据)

2.报表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P148

3.创建报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P149

4.报表控件的功能作用P153

5.报表的数据来源

报表的数据来源可以是表和查询。

6.报表的设计视图

⑴设计视图:用于设计报表对象的结构、布局、数据的分组与汇总特性的窗口

⑵打印预览视图:用于测试报表对象打印效果的窗口

⑶版面预览视图:另一种测试报表对象打印效果的窗口

区别:版面预览视图只预览数据源中的部分记录;打印预览视图是预览数据源的全部记录。

8.3宏

1.宏的概念及其组成P157

宏是一种特定的编码,是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的集合。宏以动作为基本单位,一个宏命令能够完成一个操作动作。每一个宏命令由动作名和操作参数组成。

宏也可以定义成宏组,将多个宏保存在一个宏组中。为了在宏组中区分名个不同的宏,需要为每个宏指定一个宏名。使用时可以分别调用,这样便于对数据库中的宏对象进行管理。2.宏组中的宏的调用格式(宏组名.宏名)

3.宏的设计和运行P158

4.打开窗体、报表等的宏命令(宏操作)

打开窗体:OpenForm 打开报表:OpenReport 打开表:OpenTable

5.注意宏参数中的表达式的书写

第九章VBA程序设计

考试重点与题型:

重点:VBA程序与VBA程序设计

考试题型有三种:给出表达式写结果,给出一个程序补充表达式,直接编写程序。

本章要着重看实验指导书上的例子和教材例题,9.3程序调试不用考。

下面是本章知识点,

9.1 VBA概述

1.VB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A则是VB的子集,功能与VB相近。用VBA语言编写的代码,将保存在Access中的一个模块里,通过启动这个模块实现相应的功能。

2.模块是存储代码的容器,模块是将VBA声明和过程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存的集合。模块中的代码以过程的形成加以组织,每一个过程都可以是一个函数过程(Function过程)或一个子过程(Sub过程)。

3.模块有两个基本类型:类模块(绑定型程序模块), 标准模块(独立程序模块)

9.2 VBA编程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

(1)对象:客观世界的任何实体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象。例如,一名学生、一个窗体、一个命令按钮都可以作为对象。

1)属性和方法.

属性用来表示对象的状态.

方法用来描述对象的行为,即对象自身能够完成的动作。

2)事件和事件过程

事件通常是由系统事先设定的能被对象所识别并响应的动作。如Click(单击)事件、DblClick(双击)事件等。

事件过程则是响应某一事件时去执行的程序代码

2.类

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性质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性质、属性以及方法。类是对象的抽象,而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在Access中,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均属于类对象。

3.DoCmd对象

DoCmd是一个特殊的看不见的对象,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用方法,在VBA中实现某些特定的操作。在VBA中,只要输入“DoCmd.”命令,即显示可用的方法。

4.VBA编程基础:

(1)VB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1)数值型数据类型包括:Byte、Integer、Long、Single、Double和Currency。

2)字符型数据类型(String)包括ASCII码字符和汉字字符,是放在双引号内的若干个字符,长度为0的字符串称为空字符串。

3) 日期型数据类型(Date)按8字节的浮点数来存储,日期范围为1000年1月1日至9999年12月31日,而时间范围为00:00:00~23:59:59。

4) 变体数据类型(Variant)是一种可变的数据类型,可以表示任何值,包括数值、字符串及日期等。

5) 逻辑数据类型(Boolean)

也称布尔型。只有True(真)或False(假)两个值。

6) 对象数据类型(Object)

对象型数据用来表示图形、OLE对象或其它对象,对象变量可引用应用程序中的对象。(2)常量、变量和数组

5.运算符与表达式及函数:

(1)运算符分为: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6.程序语句

VBA中的语句一般分为3种类型:

声明语句:用来为变量、常量、程序或过程命名,指定数据类型。

赋值语句:用来为变量指定一个值或表达式。

执行语句:用来实现各种流程控制

7.程序基本结构

语句的执行方式按流程可以分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

8.过程创建和调用

过程通常分为:Sub过程(子过程)、Function过程(函数)等。

数据库考点整理

数据库应用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信息化三项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2、数据处理发展的三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一对一的关系) 不足:没有独立性、数据缺少共享、数据冗余很大 (2)文件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之间的接口)、 优点:有一定的独立性 不足:独立性不强、共享性差、冗余量大 (3)数据库管理阶段(多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数据库) 优点:完全独立、共享性强、冗余量少 3、数据库技术4个概念——知道相互间的关系 (1)数据(数字化)Data (2)数据库(文件化)Database(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注意: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员 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共享性好(可以减少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2)数据独立性强 (3)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存放的) (4)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安全性控制措施、完整性控制措施、并发操作控制措施)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6、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 (1)逻辑模式:描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 (2)物理模式:描述逻辑模式中的关系在磁盘和磁带等二级存储设备上是如何实际存储的 (3)外模式:用户所看到的可使用的那个模式 注意:任何给定的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和物理模式,但可有多个外模式 7、数据模型——熟记三种常用模型的特点 数据模型描述的三部分:数据结构(基础)、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概念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 (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了解)、对象关系模型(了解) 熟悉三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根结点、父结点、子结点)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 关系模型(Access是基于关系模型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三级视图,反映了三种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库的观点,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D)。 A. 存储视图 B. 概念视图 C. 内部视图 D. 外部视图 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A. 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以上都不是 6(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关键字为( C )。

A. 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B. 职工关系的“设备号” C. 设备关系的“职工号” D. 设备关系的“设备号” 7(以下四个叙述中,哪一个不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的主要目的( C )。 A. 减少数据冗余 B.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C. 加快查询速度 D.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 8(关系模式中各级范式之间的关系为( A )。 A. B. C. D. 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这是指 数据的( A )。 A. 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10(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B )。 A.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B.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1(下列哪些运算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D )。 A. 交、并、差 B. 投影、选取、除、联结 C. 联结、自然联结、笛卡尔乘积 D. 投影、选取、笛卡尔乘积、差运算 12(现实世界“特征” 术语, 对应于数据世界的( D )。 A(属性 B. 联系 C. 记录 D. 数据项 13(关系模型中3NF是指( A )。 A.满足2NF且不存在传递依赖现象 B.满足2NF且不存在部分依赖现象

大数据库面试基础知识总结材料

1. 数据抽象:物理抽象、概念抽象、视图级抽象,模式、模式、外模式 提示: (1). 概念模式:(面向单个用户的) 是数据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2). 外模式:(面向全局的)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3). 模式:(面向存储的)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的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在数据库中提供两级映像功能,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模式映像。对于没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括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模式,所以模式/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3. SQL常用命令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 ARCHAR2(50) NOT NULL);//建表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建视图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Name(col_name);//建索引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 INSERT INTO View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视图实际影响表 UPDA TE tablename SET name=’zang 3’ condition;//更新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删除 GRANT (Select,delete,…) ON (对象) TO USER_NAME [WITH GRANT OPTION];//授权 REVOKE (权限表) ON(对象) FROM USER_NAME [WITH REVOKE OPTION] //撤权 列出工作人员及其领导的名字: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1633903.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8211633903.html, FROM EMPLOYEE E S WHERE E.SUPERName=https://www.360docs.net/doc/8211633903.html, 4. 视图 提示: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容由查询定义。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

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 4.2.1 概念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E-R图如图4-2所示。 图4-2 E-R 图 4.2.2 逻辑结构设计 课程表设置如表4-1所示 表4-1 课程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 ID int8no课程编号name varchar50no课程名称 填空题表设置如表4-2所示 表4-2 填空题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 id int4no编号 CourseID int8no课程编号FrontTitle varchar500no前半部分题目BackTitle varchar500no后半部分题目Answer varchar200no答案

判断题表设置如表4-3所示 表4-3 判断题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id int4no编号CourseID int8no课程编号Title varchar1000no题目Answer bit1no答案 多选题表设置如表4-4所示 表4-4 多选题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id int4no编号CourseID int8no课程编号Title varchar1000no题目AnswerA varchar500no答案A AnswerB varchar500no答案B AnswerC varchar500no答案C AnswerD varchar500no答案D Answer varchar50no答案 试卷表设置如表4-5所示 表4-5 试卷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PaperID int8no试卷编号CourseID int8no课程编号PaperName varchar200no试卷题目PaperState bit1no试卷状态 试卷明细表设置如表4-6所示 表4-6 试卷明细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注释ID int8no编号PaperID int8no试卷编号Type varchar10no试题类型TitleID int8yes题目编号Mark int8yes分值 考生成绩表设置如表4-7所示 表4-7 考生成绩表

自学考试 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 11289 重点整理 考试必过

第一章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技术 电子商务:狭义,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广义,除了电子交易外,还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的常见类型:1、企业经营2、网上银行3、网上商店和网上购物4、网络服务5、其他(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认证机构、海关等)。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三个支柱:1、社会人文环境2、自然科技环境3、电子商务技术内容。互联网络上的硬件主要包括:工作站、服务器和终端、基于计算机的电话设备、集线器、数字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电缆调制解调器和光电耦合器等。网络通信设施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基础通信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承担着电子商务信息传输的任务。多媒体:是文本、声音、图像的综合。电子商务摆脱传统交易方式的关键:建立信息的虚拟组织,即将Web与数据库集成,主要有三种形式:1、运用Web发布数据2、运用Web共享数据3、用数据库驱动Web站点。数据仓库:指大量散布在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组织,使之能形成一个可被检索、搜索、分析和报告的商业信息清单,其核心是关系型数据库。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步骤:1、选择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和数据库服务提供商(DSP)2、注册域名和选择接入方式3、网页设计制作4、创建和维护数据库5、整合数据库和网站6、在Web 上使用数据库。企业选择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要注意的问题:1、ISP能够提供的技术条件2、ISP能够提供的网络设施与结构3、ISP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技术实力、服务质量和信用4、ISP综合使用成本。域名:是企业在Internet上的地址,具有商标的性质。数据库软件的几种类型:1、桌面型,如Microsoft Access、Xbase 等2、中小型面向对象型3、大型分布型,如DB2、Oracle、SQL Server等企业及数据库产品4、数据仓库型。数据库设计:指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对于一个给定的环境,进行符合应用语义的逻辑设计,以及提供一个确定存储结构的物理设计,建立实现系统目标并能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模型。电子商务Web站点的数据库特征:1、对电子商务运营的各个方面确保数据安全2、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进行管理3、对客户确认已经完成,但由于硬件或软件故障而未能执行的交易可以弥补。创建网络数据库必须满足的条件:1、符合企业电子商务的需要2、能被某个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3、具有较高的质量。脚本语言在数据库驱动的网站上的基本用途:1、处理用户在表单中输入的数据,编辑、复制他们到隐含域等2、增强界面效果3、控制表单的提交和生成复杂的URL请求。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是指可以检索和利用的数据的集合。数据管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其内容包括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数据管理经理的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用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采取批处理方式,特点是数据用完后不保存原始数据。也不保存计算结果;没有专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用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不仅能批处理,还能够联机实时处理,特点是数据需要长期保留在外存上供反复使用;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文件形式已经多样化,对文件的访问可以是顺序访问也可以是直接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保证了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是支持三级抽象模式的体系结构;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相对独立;数据库语言采用过程性语言2、第二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是概念单一化,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以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语言采用说明性语言,简化了用户编程难度3、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即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是支持包括数据、对象和知识的管理;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引入了新技术;对其他系统开放,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充性和可互操作性。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数据模型的内容:1、数据的静态特征2、数据的动态特征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分类:1、面向值的数据模型2、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种类:1、概念数据模型2、逻辑数据模型3、物理数据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标识符: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够唯一的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则可以选择该属性或属性组合作为实体标识符。E-R模型:E-R图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E-R图的三要素:1、实体(型),用矩形框表示2、属性,用椭圆表示3、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抽象化后分为三种类型:1、一对一联系2、一对多联系3、多对多联系4、实体---联系图(E-R

数据库期末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一、填空题 1、SELECT Name,Tele FROM Person 的作用是。 2、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分为 和。 3、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 型。 4、提供数据库定义、数据装入、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DB维护功能的软件称为 _ 数据管理系统 _。 5、在关系代数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除等。 6、关系数据库的第一范式保证列的原子 性。 7、一个数据库由若干个表组成,关系的元组称为,属性称为。 8 久性。 9、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部分。 10、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覆盖修改、 不可重复读、 读”脏数据。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四种结构模式为:单机模式、、 和。 12、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以及数据库系统阶段 三个发展阶段。

14、实体之间的联系按照联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对一或1:1 、 一对多或1:n 、___ 多对多或m:n 。 15、E-R图中包括__实体、____ 属性和联系三种基 本图素。 16、数据模型由三部分组成:模型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 17、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性质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 性。 18、基本的封锁类型有排它锁和共享锁两种。 19、DB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三类问题,它们是丢失修改、不一致分析和读脏数据。 20、数据库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有: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等。计算机病毒 21、按转储时间来分,数据转储可分为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两种方式。 22、列举三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__原型方 法_ _____、 面向对象方法。 23、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图书,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的联系为一对多联系。 二、判断题 1、关系中允许有重复的元组,但是不允许有重复的属性名。() 2、关系代数的运算对象是关系,但运算结果不是关系。() 3、连接操作可以多个表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一个表内进行。() 4、触发器是一种很有效的保证数据库完整性的手段。() 5、对于关系R、S,如果R-S的元组数是0,则说明R中包含了S的所有元组。 ()6、设关系R、S的元组数分别是20、30,则R和S连接的元组数不可能超过50。 () 7、数据库中的每一个基本表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8、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和多个内模式。() 9、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时,实体间的n:m联系可以有两种转换方法,一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二、名词解释 1.数据冗余定义: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的现象。 2.DBA 数据库管理员 3.事务指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unit)。 4.数据字典: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集合。 5.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6.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7.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8.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 9.触发器可以查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SQL 语句。它们主要用于强制服从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 10.SQL语言中的视图 答: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它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它视图中构造出来的,视图并不存储对应的数据,只是将视图的定义存于数据字典中。 四、简答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数据库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和数据字典。 2.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答:.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3.简述SQL语言的组成。 答:分为四个部分: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 4.说明关系模型有哪三类完整性规则? 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5.请阐述在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联系的实现方法。 答:在网状模型中,联系用指针实现。 在关系模型中,联系用关键码(或外键,或关系运算) 来实现。 6.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DBS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7.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问题? 答: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三类问题:丢失更新问题;不一致分析问题和“脏数据”的读出。 8.简述客户/服务器模式DBS的一般结构。此时数据库应用的功能如何划分? 答:DB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9.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 答:(1)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2)设立日志文件的目的是:进行事务故障恢复;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10.SQL中表达完整性约束的规则主要有哪几种? 答:有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属性值约束和全局约束等。 11.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透明性?

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 0.试题类型表exam_ptype // Id 编号 Type 类型名称(C++,Java,Android...) string 1.单项选择题相关信息表exam_schoose // Id 编号 Tid 所属类型(java,C++,Android...) DrawpersonId 出题人编号 Drawtime 出题时间 QuestionText 问题文本 degree 难度(int) OptionA 选项A OptionB 选项B OptionC 选项C OptionD 选项D Answer 答案 Score 分值 2.多项选择题相关信息表exam_mchoose // Id 编号 Tid 所属类型(java,c++,Android...) Drawpersonid 出题人Id Drawtime 出题时间 QuestionText 问题文本 chooseCount 选项数量(<7个) Degree 难度 OptionA 选项A OptionB 选项B OptionC 选项C OptionD 选项D OptionE 选项E OptionF 选项F Answer 答案(由多个答案拼接成的) Score 分值

3.判断题相关信息表exam_judge // Id 编号 Tid 所属类型(java,c++,Android...) Drawpersonid 出题人id Drawtime 出题时间 Degree 难度 QuestionText 问题文本 Answer 答案 Score 分值 4.应用题相关信息表exam_application // Id 编号 Tid 所属类型(java,c++,Android...) Drawpersonid 出题人id Drawtime 出题时间 Degree 难度 QuestionText 问题文本 Answer 答案 Score 分值 //5.考生信息表exam_user // Id 编号 Username 用户名 Password 密码 Realname 真实姓名 idcard身份证号码 6.考生成绩信息表exam_score // Id 编号 sid考生号 Ip 考试机IP地址 Starttime 考试时间 Pid 试卷编号 Score 成绩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三级视图,反映了三种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库的观点,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D)。 A. 存储视图 B. 概念视图 C. 内部视图 D. 外部视图 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以上都不是 6.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关键字为( C )。 A. 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B. 职工关系的“设备号” C. 设备关系的“职工号” D. 设备关系的“设备号” 7.以下四个叙述中,哪一个不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X化的主要目的( C )。 A. 减少数据冗余 B.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C. 加快查询速度 D.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 8.关系模式中各级X式之间的关系为( A )。 A. B. C. D. 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 )。 A. 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10.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B )。 A.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B.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1.下列哪些运算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D )。 A. 交、并、差 B. 投影、选取、除、联结 C. 联结、自然联结、笛卡尔乘积 D. 投影、选取、笛卡尔乘积、差运算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x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 题次一( 50 分)二( 40 分)三( 10 分)总( 100 分) 得分 注:请大家在试卷上注明自己的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50 分) 名题号12345678910 姓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 答案 1、 ACCESS 数据库是()。 A 、层状数据库 B、网状数据库 C、关系型数据库 D、树状数据库 2、在 ACCESS 数据库中,数据保存在()中。 A 、窗体 B、查询 :C、报表 号D、表 学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 、用户 B、数据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硬件 4、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代表一个() A 、表 B、查询 C、行 D、列 5、 ACCESS 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A 、 DBF :B、 DBT C、 M DF 级 D、 MDB 班 6、关系类型中的“一对多”指的是()。 A 、一个字段可以有许多输入项 B、一条记录可以与不同表中的多条记录相关 C、一个表可以有多个记录 D、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表 7、数据库文件中包含()对象。 A 、表 B、查询 C、窗体 D、以上都包含 8、在 ACCESS 的下列数据类型中,不能建立索引的数据类型是()。 A 、文本型 B、备注型 C、数字型 D、日期时间型 9、如果某一字段数据类型为文本型、字段大小为8,该字段中最多可输入()个汉字 A 、 8 B 、 4 C、 16 D 、32 10、在定义表字段时,输入掩码向导只能处理哪两种字段类型()。 A 、文本和数字B、文本和日期型 C、数据和日期型 D、货币和日期 11、下列哪一个不是设置“关系”时的选项()。 A 、实施参照完整性B、级联更新相关字段 C、级联追加相关记录 D、级联删除相关记录 12、如果字段内容为声音文件,可将此字段定义为()类型。 A 、文本B、查阅向导C、 OLE 对象D、备注 13、在表设计视图中,如果要限定数据的输入格式,应修改字段的()属性。 A 、格式B、有效性规则C、输入格式 D 、输入掩码 14、一般情况下,以下哪个字段可以作为主关键字() A 、基本工资 B 、补贴C、职工姓名D、身份证号码 15、级联删除相关记录的含义是() A、删除主表中的记录,将删除任何相关表中的相关记录 B、删除相关表中的记录,将删除主表中的记录 C、只能删除“一对一”表中的相关记录 D、不能删除“一对多”表中的相关记录 16、文本型字段最多可以存放()个字符。 A 、250B、 10C、 254D、 255 17、下面有关主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记录可以具有重复的主键值或空值 B、一个表中的主键何以是一个或多个 C、在一个表中的主键只可以是一个字段 D、表中的主键的数据类型必须定义为自动编号或文本 18、下面有关ACCESS 数据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1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 学生姓名:周小钰、李佳颖 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李玉荣. 2016年12月

1.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1.1数据库设计题目 设计和实现一个网上在线考试系统,系统应完成以下基本的业务: a.至少两个教师,每个教一门课程 b.每个班至少包含十名学生。 c.教师能够修改试卷的题目并模仿一名同学参加一门考试 d.教师可提取一份试卷查卷 e.教师可检查其所教班级的成绩、任一学生的成绩以及查询全班的平均 成绩和总成绩。 f.每一套题至少包括十道选择题 g.选择题自动阅卷,书写题人工阅卷 以上很粗略描述了网上考试系统的基本要求,你们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补充和细化系统的要求。 本课程设计包括两个部分: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用户图形化界面基本要求就是登录加试卷内容的提取) 1.2数据库设计要求 a.使用java/c语言,源程序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易于阅读 b.建议作出用户界面 c.学生可自动增加新功能模块 2.数据库设计过程 2.1需求分析 2.1.1业务范围 a.增加、删除、维护学生账号,老师账号,课程信息和选课信息 b.在线出题、出题过程可修改试题、答题、分数 c.学生若有疑问可以由老师提出自己的答卷查卷 d.统计一个班的学生的成绩情况供老师分析 e.提取试题 2.1.2业务流程 a.进入在线考试系统 b.通过输入账号密码判断身份,分别进入不同界面: (1)进入管理员界面后获取管理员身份。管理员具有对整个系统

整理数据库题库_数据库练习题一

数据库 JUNE 2021题库 整理人尼克 知识改变命运

数据库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 1.下面关于数据库设计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 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方法是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这种方法称为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 B. 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方法是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这种方法称为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 C. 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数据的内在联系 D. 面身过程的设计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当前应用的需要,还可以满足潜在应用的需求 2. 数据库技术中,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是() A. E/R模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面向对象的模型 3.关于数据库设计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 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4步: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B. 数据库的概念模式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直接用于数据库实现; C. 物理设计阶段对数据库性能影响已经很小了 D. 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4. 下面关于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 可以方便地表示各种类型的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和约束 B. 针对计算机专业人员 C. 组成模型定义严格,无多义性 D. 具有使用图形表昧概念模 5.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对数据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下面的措施不能明显改善数据性能的有()。

A. 将数据库中的关系进行完全规范化; B. 将大的关系分成多个小的关系 C. 减少连接运算 D. 尽可能地使用快照 6. 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书,一本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为()联系。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7. 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每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仓库和零件之间为()联系。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8. 一台机器可以加工多种零件,每一种零件可以在多台机器上加工,机器和零件之间为()联系。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9.一个公司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只能在一个公司担任职务,公司和总经理职务之间为()联系。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数据库期末试卷和答案

数据库程序设计试题 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DB、DBMS、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DBS包括DB和DBMS。( ) 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与支持其的DB的DBMS有关。( ) 3、下列式子R∩S=R—(R—S)成立。( ) 4、数据存储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是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 性。() 5、关系数据库基本结构是三维表。( ) 6、在嵌入式SQL语句中,主语句向SQL语句提供参数,主要用游标来实现。( ) 7、规范化的投影分解是唯一的。( ) 8、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叫做非主属性。( ) 9、在 Transact-SQL 语句的WHERE子句中,完全可以用IN子查询来代替OR逻辑表达式。 ( ) 10、封锁粒度越大,可以同时进行的并发操作越大,系统的并发程度越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有联系,联系和联系。 2、select命令中,表达条件表达式用where子句,分组用子句,排序用 子句。 3、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和三类。 4、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 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现要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可使用如下的SQL语句:SELECT SNAME,GRADE FROM S,SC,C WHERE CNAME= 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 5、管理、开发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用户主要有、、 。 6、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 和。 7、并发操作带来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和。 8、事务应该具有四个属性:原子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9、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事务故障、和三类。 10、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现要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可使用如下的SQL语句:SELECT SNAME,GRADE FROM S,SC,C WHERE CNAME= ‘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 11、数据库设计包括、、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2、MS SQL Server提供多个图形化工具,其中用来启动、停止和暂停SQL Server的图形 化工具称为_________。 13 、SELECT语句中进行查询 , 若希望查询的结果不出现重复元组 , 应在SELECT子 句中使用____________保留字。 14、如果一个关系不满足2NF,则该关系一定也不满足__________(在1NF、2NF、3NF 范围内)。 1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______、分配存储空间、实现存取路径。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 分) 1、在SQL中,关系模式称为() A、视图 B、对象 C、关系表 D、存储文件 2、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学生考试系统数据库

第一节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因此数据库由若干个二维表(即数据文件)构成。本系统的数据文件全为数据数据。数据的保存方法有很多种,最长用的方式是使用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市场上流行的 DBMS 主要有 Oracle、SYBASE、MS SQL Server、DB2、Informix 等,而 MS SQL Server 可作为中小型数据管理系统的首选。根据以上分析,本系统后台数据库决定采用 MS SQL Server 为后台数据库。 本系统的数据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系统表和功能表。 系统表是该系统中存储基本数据信息表,例如:考生信息表(tb_Student)、管理员信息表(tb_manager)。 功能表是系统为了完成一定的功能,要求把一定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这就需要专门新建表来存储相应信息。例如:、课程信息表(tb_Lesson)、试题信息表(tb_Questions)、考生成绩表(tb_StuResult)、套题表(tb_TaoTi)等。 二、数据库概念设计 根据对系统所做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可以规划出要使用的数据库实体分别为考生信息实体、管理员信息实体、课程信息实体、套题实体、考试题目实体和考生成绩实体。 1、考生信息实体: 考生信息实体包括编号、姓名、密码、性别、注册时间、提示问题、问题答案、专业和身份证属性。

2、套题实体: 套题实体包括编号、名称、所属课程和添加时间等属性。 3、考试题目实体: 考试题目实体包括编号、问题类型、所属课程、所属套题、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添加时间、正确答案和备注等属性。

数据库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数据库期末考试复习题库(非常全面)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答案:A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答案:A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答案:B 4.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答案:B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答案:C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答案:D 8.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答案:B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答案:A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