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和取代羧酸习题解答

羧酸和取代羧酸习题解答

一、完成反应式 1、HOOCCH 2

COOH

2、

COOH

2

3

COOH

COOH

4、

CH 3O C

O

O

5、

O

COOH

6、O

COOH

COOH

7、

CH 3CCCOOH

CH 3

O CH 3

8、H 2/Pt

CH 2COOH

2CHO

9、CH 3CHCOOH

OH

10、CH 3CHCH 2

CHO

OH

4

H

11、

CH 3CH 2COCOOH

12、+CH 3COOH P

Br 2

OH

KOH

解:1、

CH 3COOH + CO 2 2、

COCl

3、

O O

O

4、CH 3O C

O

OH CN

5、O

+ CO 2

6、O

7、CH3COONa + (CH3)2CHCOONa8、CH2COOH

2

CH2CH2CH2OH

9、H3C

CH3

O O

O

O10、

CH3CCH2COOH

O

CH3CCH3 + CO2

O

11、CH

33

CH2OH

CH3COONa12、

CH2BrCOOH

OCH2COOH

二、选择

1、乙酸和丙酸混合可生成()种酐?

(1)1 (2)2 (3)3 (4)6

2、不与羰基试剂反应的是()

(1)对甲基苯甲醛(2)环己酮(3)2-甲基丙酸

(4)2-羰基丙酸(5)苯乙酮

3、酸性大到小次序为()

(1)苯甲酸(2)对甲苯甲酸(3)对硝苯甲酸(4)2,6-二硝苯甲酸

4、酸性最强为()

(1)甲酸(2)乙酸(3)苯甲酸(4)HOOCCOO-(5)苯酚

5、酸性最强为()

(1)2-氯丙酸(2)2-羟基丙酸(3)丙酸

(4)2-甲基丙酸(5)2,2-二氯丙酸

解:1、(3)2、(3)3、4>3>1>2 4、(1)5、(5)

三、推断

1、A(C4H8O3)+ NaHCO3→ CO2↑;+卢卡斯→不溶物B;B+ Na2CO3+ KCN +H+→C,C加热

→异丁酸。求A、B、C。

解:A不饱和度=1;

A+NaHCO3→CO2↑,则A为酸(2个O为羧基,剩余一个O根据不饱和度推测为醇);

A+卢卡斯试剂→不溶物B,则证实A为羟基酸;且推得B为氯代酸;

B+Na2CO3→卤代酸盐+KCN→氰代酸盐+H+→5碳二酸C,C加热→异丁酸,则推得C为间隔1个碳的二酸(非间隔0个碳):

C:H3C COOH

COOH

C

H3C

C中一个羧基是由B中的氯转换而来,故推得B:H3C

Cl

COOH

C

H3C

B 中氯由A 中羟基而来,则A :OH H 3

C COOH

C

H 3C

2、A(C 11H 12O 3)+FeCl 3→显色,+溴水→褪色,加热→B +CO 2; A +浓NaOH 共热→; B +NaHSO 3→沉淀C ;B +羟胺→D ;B +I 2/OH -

→ CHI 3+E ;

E 也可由PhCH 2CH 2CN 碱水解得到。试推A 、B 、C 、D 、E 结构。 解:A 不饱和度=6,考虑含苯环(剩余2个不饱和度);

A+FeCl 3→显色、+溴水→褪色,则A 含烯醇结构(不一定就是酚);

A 与浓NaOH 共热→ C 6H 5CH 2CH 2COONa + CH 3COONa ,推测A 为β-酮酸:

A :C 6H 5CH 2CH 2CCH 2COOH

O

CH 3C CH CH 2

COOH

O

or

A 受热脱羧得到

B ,则B :

C 6H 5CH 2CH 2CCH 3O

(上述两个A 均得到同一个B )

B +NaHSO 3→沉淀

C ,则C :

C 6H 5CH 2CH 2CCH 3

OH

OSO 2Na

B +羟胺→D ,则D :

C 6H 5CH 2CH 23NOH

B +I 2/OH -→ CHI 3+E ,则E :

C 6H 5CH 2CH 2COONa

B 可由PhCH 2CH 2CN 水解得到,符合题意。

注:A 存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可使三氯化铁和溴水褪色:

C 6H 5CH 2CH 2CCH 2COOH

O

CH 3C CH CH 2

COOH

O

or

C 6H 5CH 2CH 2C CHCOOH

OH

CH 3C CH CH 2

COOH OH

四、合成

1、

CH 3COCH 3

H 3C C OH

3

COOH

解:产物为增加一个碳原子的α-羟基酸,原料为酮,故考虑羰基于氢氰酸的加成:

CH 3COCH 3

HCN

H 3C C OH 3

CN

H 3O +

TM

2、

(CH3)3CBr(CH3)3CCOOH

解:产物为增加一个碳的酸,若用CN-取代Br的话,叔卤代烃碱性体系易发生消除,故考虑格式试剂更合适:

(CH3)3CBr

Mg

无水乙醚

(CH3)3CMgBr

1)CO2

2)H3O

TM

3、PhCH2Br PhCH2COOH

解:产物为增加一个碳的酸,且是伯卤代烃原料,故可用CN-取代Br再水解,亦可考虑格式试剂:

方法一:

PhCH2Br HCN

TM PhCH2CN

H O+

方法二:

PhCH2Br

Mg

无水乙醚

2

2)H3O

TM

PhCH2MgBr

实验九--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

实验九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羧酸和取代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羧酸及取代羧酸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羧酸均有酸性,与碱作用生成羧酸盐。羧酸的酸性比盐酸和硫酸弱,但比碳酸强,因此可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成盐而溶解。饱和一元羧酸中甲酸的酸性最强,二元羧酸中草酸的酸性最强。羧酸和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在适当的条件下羧酸可发生脱羧反应。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可被高锰酸钾或托伦试剂氧化。由于两个相邻羧基的相互影响,草酸易发生脱羧反应和被高锰酸钾氧化。 乙酰乙酸乙酯是由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共同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既有酮的性质,如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橙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淀,又有烯醇的性质,如能使溴水褪色,与三氯化铁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等。 三、仪器和药品 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带软木塞的导管等。 冰醋酸、草酸、苯甲酸、乙醇、异戊醇、乙酰乙酸乙酯、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乳酸、酒石酸、2mol?L-1一氯乙酸、2mol?L-1三氯乙酸、2,4-二硝基苯肼、10%甲酸、10%乙酸、10%草酸、10%苯酚、托伦试剂、5%氢氧化钠溶液、5%盐酸、0.05%高锰酸钾溶液、0.05mol?L-1三氯化铁溶液、5%碳酸钠溶液、浓硫酸、溴水、饱和石灰水、甲基紫指示剂、pH试纸。 四、实验步骤 1.羧酸的酸性 (1)用干净的玻棒分别蘸取10%乙酸、10%甲酸、10%草酸、10%苯酚于pH 试纸上,观察和记录其pH并解释之。 (2)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g苯甲酸、水杨酸和1mL水,边摇边逐滴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澄清,再逐滴加入5%盐酸溶液,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并解释之。 (3)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g苯甲酸、水杨酸,边摇边逐滴加入5%碳酸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十六章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 §1. 不饱和酸酸 1. α,β-不饱和羧酸的制法 ⑴ 卤代酸去卤化氢α-卤代酸酯在碱性试剂存在下脱去卤化氢,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酯。例如: CH 3(CH 2)92CH 3CH 3 Br 160~170C H 3C(H 2C)9HC 2CH 3 CH 3 ⑵ 芳香醛的缩合 ① Knoevenagel 反应: 芳醛在含少量的六氢吡啶的吡啶催化下,与丙二酸一起回流,直接得到α,β-不饱和羧酸。C 6H 5CHO + CH 2(CO 2H)2 pyridine piperidine,110C,1h C 6H 5HC CHCO 2H + CO 2 + H 2O ②Perkin 反应: C 6H 5CH=O +O O H 3C O CH 3 32-+ C 6H 5HC CHCO 2H 2. α,β-不饱和羧酸的反应 ① 1,4-加成 H 2C CHCOH O O 2CH 2CO 2H) 2 ② 与共轭二烯烃反应 + CO 2CH 2CH 3

§2 卤代酸 1. 卤代酸的制法 ①α-卤代酸用郝尔-沃耳霍德-泽林斯基反应制备,例如: CH 2O CHCCl O CHCOR O ②β-卤代酸由α,β-不饱和羧酸与卤代氢的加成得到: RHC CHCOH O + HX RCHCH 2COOH 2. 卤代酸的反应 α-卤代酸及其衍生物中路原子在羰基的影响下,活性增强,容易与各种亲核亲核试剂起 反应,生成α-取代羧酸。ClCH 2O + Nu -NuCH 2COR O + Cl - Nu - = HO - ,-CN , -NHR' §3. 醇 酸 羧酸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有羟基的称谓醇酸。一般根据其来源命名 如: CH 3CH(OH)COOH C 6H 5CH(OH)COOH HOOCH(OH)CH2COOH HOOCCH(OH)CH(OH)COOH HOOCCH 2COH(COOH)CH 2COOH 乳酸 扁桃酸 苹果酸 酒石酸 柠檬酸 1. 醇酸的性质和反应: 醇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参与氢键形成的官能团。它们一般能溶于水,疏水支链或碳环的存在则使水溶性降低。醇酸兼有醇和羧酸的反应,羟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还产生一些特殊的反应: (1) 脱水

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I学习要求 1.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了解生物体中重要羧酸及取代酸的俗名及物理性质。 2.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系统命名。 3.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化学性质;尤其是诱导效应对羧酸及取代酸酸性的影响。 4. 掌握个别羧酸的特殊反应(甲酸、草酸、丙酮酸、乙酰乙酸、水杨酸等)。 5. 掌握互变异构的概念以及产生互变异构的条件,理解产生互变异构的原因。 n内容提要 一.羧酸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 羧基(一COOH)是羧酸的官能团,羧基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是平面构型。其中羰基 与羟基之间存在的p-n共轭效应,使羰基的缺电子性质下降,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远不及醛、酮。由于羰基的吸电子(-1,- C)效应和羟基氧原子的共轭什C)效应及其诱导(-I)效应,导致羧酸有一定的酸性(pK a=4~5)。羧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羧酸的a-氢有一定的活泼性,但其 活泼性小于醛、酮的a-氢。在一定的条件下,羧基中的羟基可被取代生成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等。羧酸是极性分子,分子间及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其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醇的沸点高。可以看出,在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典型的羟基,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因此,根据羧基的结构特点,羧酸可发生以下主要反应: : .......... ...... ... 脱羧反应 :O 亠 R— CH * C---------- -氢氧键断裂显酸性 H — jr I a氢的反应.......... ................ .....亲核试剂进攻发生取代反应 1. 酸性:羧酸具有酸性,其酸性比一般无机酸的酸性弱而比碳酸和苯酚强。羧酸分子中存在有吸电子基团时,其酸性增强,连有斥电子基团时,酸性减弱。 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基中的羟基可被一成 相应的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X、一OCOR、一OR、一NH2 等取代,生 O II R—C—OH + < PCI3 O R'—CPH II LC—CI ° ° kC—O—bR' 浓HSO4 R-OH -. NH3 O MCPR' O - + A MC—ONH4 _H H O II kC—NH2

高中数学必修3各章节知识点梳理与测试题附加答案.doc

...... 高中数学必修 3 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 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 应当是模棱两可 .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 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 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 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 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 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 起止框 不可少的。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 输入、输出框 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 处理框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 框内。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 判断框 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

第10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1.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丙酮酸 B. α-羟基丙酸 C. -羟基丙酸 D. 丙酸 2.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酮体的是 A. α-丙酮酸 B. α-丁酮酸 C. 丙酮 D. α-羟基丁酸 3. 不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的是 A. 苯酚 B. 乙酰乙酸乙酯 C. 乙酰水杨酸 D. 水杨酸 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酸 B. 甲酸 C. 苯甲酸 D. 乙二酸 5.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A. (CH3)2CHOH B. CH3CH2CH2OH C. (CH3)3COH D. CH3CH2COOH 6、能与Tollens试剂反应的酸是 A. 乙酸 B.苯甲酸 C.乳酸 D.丁二酸 7、草酰乙酸的结构式是 A. B. C. D. 8、区别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可用试剂 A. Tollens试剂 B. NaHCO3 C. 2,4-二硝基苯肼 D. FeCl3 9、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C. OH SO3H B. D. COOH H 2 CO 3 HOOCH2C C CH2COOH O HOOC C COOH O HOOC C CH2COOH O HOOC C CH2CH2COOH O

10、乙酰水杨酸的结构是 A. B. C. D. 11.下列羧酸中,受热后容易发生脱羧反应的是 12. 羧酸R-COOH 具有酸性的原因是 A. σ-π 超共轭效应 B. 烃基R 的供电子诱导效应 C. P -π共轭效应 C. π-π共轭效应 13.下列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 FCH 2COOH B. ClCH 2COOH C. CH 3COOH D. HCOOH 14. 下列化合物加热生成交酯的是 15.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是 A. 草酰乙酸 B. 柠檬酸 C. 酒石酸 D. 苹果酸 16.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苯甲酸 B. 对-硝基苯甲酸 C. 对-甲基苯甲酸 D. 对-氯苯甲酸 17. α-酮戊二酸的结构式是 A. B. C. D. C CH 2 COOH O CH 2HOOC HOOC C CH 2CH 2COOH O HOOC C O CH 2COOCH 3HOOC C CH O COOH 3C H 3COOH HOOC CH 2COOH C H 2 H 2COOH COOH C H 2CH 2CH 2COOH COOH A. B.C. D.C H 3CH CH 2COOH COOH OH C H 3CH COOH C H 3C CH 2COOH O A. B.C. D.COOC 2H 5OH OCOCH 3COOH OCOCH 3 OH COOH NHCOCH 3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各章重点题库及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题库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填空 1、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尾符用B 表示。 2、西文字符的编码是ASCII 码,用 1 个字节表示。 3、10111B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H,八进制数表示为O。 4、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称为真值;如果把其符号位也数字化,称为原码。 5、已知一组二进制数为-1011B,其反码为10100B ,其补码为10101B 。 6、二进制码最小单位是位,基本单位是字节。 7、一个字节由8 位二进制数构成,一个字节简记为1B ,一个字节可以表示256 个信息。 8、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编码,简称为BCD 码。 9、8421码是一种有权BCD 码,余3码是一种无权BCD 码。 二、选择 1、计算机中采用 A 进制数。 A. 2 B. 8 C. 16 D. 10 2、以下的 C 编码是一种有权码。 A. 循环码 B. BCD码 C. 8421码 D. 余3码 3、八进制数的尾符是 B 。 A. B B. O C. D D. H 4、与十进制数254等值的数是 A 。 A. 11111110 B. 11101111 C. 11111011 D. 11101110 5、下列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 C 。 A. 11011101B B. 334O C. 1219D D. DAH 6、与十六进制数BC等值的数是B 。 A. 10111011 B. 10111100 C. 11001100 D. 11001011 7、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 。 A. K B. Y C. a D. i 8、最大的10位无符号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是C 。 A. 51 B. 512 C. 1023 D. 1024 9、A的ASCII码值为65D,ASCII码值为68D的字母是C 。 A. B B. C C. D D. E 1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D 。 A. 1KB=1024×1024B B. 1MB=1024B

第八、九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八、九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一、名词解释 1、 脱羧反应 2、酮体 二、命名或写结构式 CH 3 CH 3 1、CH 3C=CHCOOH 2 CHCH 2COOH O OH 3、CH 3CH 2CCH 2COOH 4、CH 3CH 2CHCH 2COOH 6、CH 3—CH ——COOH OH 9、苯乙酸 11、乳酸 12、β-丁酮酸 三、选择题 2、下列各物质能与NaHCO 3CO 2的是( )。 A 、CH 3CH 2OH B C 、NH 3 D 3、下列物质中能与CH 3OH 反应生成酯的是( )。 A 、NaCl B 、 C 6H 5OH C 、HCOOH D 、CH 3COOCH 3 4、下列酸中加热后脱羧生成HCOOH 的是( )。 A 、乙酸 B 、丙酸 C 、草酸 D 、己二酸 5、己二酸加热所得产物是( )。 A 、内酯 B 、羧酸 C 、酸酐 D 、环酮 8、下列具有还原性的酸是( )。 A 、乙酸 B 、草酸 C 、丁二酸 D 、丙二酸 11、现有①CH 3COOH ②FCH 2COOH ③ClCH 2COOH ④BrCH 2COOH ,其酸性强弱顺序为( )。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12、下列各物质中属于酮酸的是( )。 A 、乳酸 B 、草酰乙酸 C 、草酸 D 、水杨酸 13、人体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是( )。 A 、丙酮,β-羟基丁酸,β-丁酮酸 B 、丙酮酸,β-羟基丁酸,β-丁酮酸 C 、丙酮,α-酮戊二酸,α丁酮酸 D 、丙酮酸,α-羟基丁酸,α-丁酮酸 18、 )。 A B C 、H 2CO 3 D CH 2OH 19、 —OH —COOH 可用的试剂是( )。 A 、 B 、FeCl 3 C 、Na D 、NaHCO 3 四、填空 OH

有机化学练习题 第10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1.下列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是……………………………………( ) ①CH 3CH 2OH ②CH 3CH 2CHOHCH 3 ③CH 3CH 2COOH ④CH 3CHClCOOH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②>①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A .CH 3COOH B .HCOOH C .HOOCCH 2COOH D .HOOC-COOH E .C 6H 5COOH 3、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增强的顺序排列: a. CH 3CH 2CHBrCO 2H b. CH 3CHBrCH 2CO 2H c. CH 3CH 2CH 2CO 2H d. CH 3CH 2CH 2CH 2OH e. C 6H 5OH f. H 2CO 3 g. Br 3CCO 2H h. H 2O 4、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a. CH 3COCHCOOC 2H 5 32b. CH 3COCHCO 2CH 3 CH 2CO 2CH 3 c. CH 3CH 2CHCOOH OH d. COOCH 3COCH 3 稀H i.CH 3COOC 2H 5+ CH 3CH 2CH 2OH H + j.CH 3CH(COOH)2 k. COOH + HCl

5、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a. CH 3CH 2CH 2COCH 2COOCH 3 OH COOH CH 3CHCOOH OH 6、怎样将己醇、己酸和对甲苯酚的混合物分离得到各种纯的组分? 7、化合物A ,分子式为C 4H 6O 4,加热后得到分子式为C 4H 4O 3的B ,将A 与过 量甲醇及少量硫酸一起加热得分子式为C 6H 10O 4的C。B 与过量甲醇作用也得到C 。A 与LiAlH 4作用后得分子式为C 4H 10O 2的D 。写出A ,B ,C ,D 的结构式以及它们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答案: 1. C 2. D , A 3. 酸性排序: g > a > b > c > f > e > h > d 4、 a. CH 3COCHCOOC 2H 5 CH 3 2CH 3COCH 2CH 3b. CH 3COCHCO 2CH 3 2CO 2CH 3 CH 2COO CH 2COO c. CH 3CH 2CHCOOH HC O C CH O C O O CH 3CH 2 CH 2CH 3 d. COOCH 3COCH 3 稀H C CH 3_ _+ CH 3COO + CH 3OH _ + CO 2 + CH 3OH O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章超敏反应.doc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是型: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 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 患者的血清 C. 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 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 有NK 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 C. 没有补体参与 D. 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 是由 IgG 和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 III 型变态反应的是: A.特应性皮炎 B. 输血反应 C.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 接触性皮炎 E. 移植排斥反应 5. I 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6.参与 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是: 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 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 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 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 .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 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是: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 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 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自身组织细胞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是典型的 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是 IgG 和 IgM D.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的杀伤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是 IgE 13. 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C.特异性 IgE 参与 D.无补体参与 E.免疫病理作用以组织细胞的破坏为主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1.苯甲醛、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分子量较接近,而沸点和熔点却相差很大,此现象如何解释? 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 分子量106 108 122 沸点/178 205 249 ℃ 熔点/℃-26 -15.3 122 2.顺丁烯二酸在100克水中能溶解79克,而反丁烯二酸只能溶解0.7克,试给予解释。 3.试解释邻氯苯丙炔酸的酸性弱于其对位和间位异构体的酸性。 4.试解释为什么2,6-二羟基苯甲酸(pKa=2.32)的酸性强于邻羟基苯甲酸(pKa=2.98)的酸性。 5.在利用氧化法由伯醇制备醛或由烷基苯制备芳酸中,如何能得到纯净的醛或羧酸? 6.甲酸为什么具有还原性? 7.分子式为C9H8O3的一种化合物,能溶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有显色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用KMnO4氧化得到对羟基苯甲酸,试推断它的结构。 8.分子式为C4H8O3的两种同分异构体A和B,A与稀硫酸共热,得到分子式为C3H6O 的化合物C和另一化合物D,C不能发生碘仿反应,但D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生成银镜。B 加热脱水生成分子式为C4H6O2的化合物E,E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并经催化氢化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直链羧酸F。试写出A、B、C、D、E、F的结构式。 9.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甲酸、乙酸和丙烯酸(2)苯甲醇、苯甲酸、水杨酸和苯甲醛 10.阿司匹林水溶液加入FeCl3溶液能否显色?如将其水溶液加热放冷后再加入FeCl3溶液能否显色? 11.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丙酮酸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12.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简述其理由。 (1)(A)丁酸(B)顺丁烯二酸(C)丁二酸(D)丁炔二酸(E)反丁烯二酸 (3)(A)α-氯代苯乙酸(B)对氯苯乙酸(C) 苯乙酸(D) β-苯丙酸 13.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羧酸的沸点及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其它有机物高? (2)苯甲酸和邻氯苯甲酸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能用甲酸钠的水溶液将其混合物分开,为什么? 14.排列出下列醇在酸催化下与丁酸发生反应的活性次序: (1)(CH3)3CCH(OH)CH3(2)CH3CH2CH2CH2OH (3)CH3OH (4)CH3CH(OH)CH2CH3 15.写出草酸、对苯二甲酸在酸催化下,分别与乙二醇反应的产物。 16.由低到高排出下列化合物沸点的顺序。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 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分“自身”和“非己” 17.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 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

羧酸和取代羧酸习题解答

羧酸和取代羧酸习题解答 一、完成反应式 1、HOOCCH 2 COOH 2、 COOH 2 3 、 COOH COOH 4、 CH 3O C O O 5、 O COOH 6、O COOH COOH 7、 CH 3CCCOOH CH 3 O CH 3 8、H 2/Pt CH 2COOH 2CHO 9、CH 3CHCOOH OH 10、CH 3CHCH 2 CHO OH 4 H 11、 CH 3CH 2COCOOH 12、+CH 3COOH P Br 2 OH KOH 解:1、 CH 3COOH + CO 2 2、 COCl 3、 O O O 4、CH 3O C O OH CN 5、O + CO 2 6、O

7、CH3COONa + (CH3)2CHCOONa8、CH2COOH 2 CH2CH2CH2OH 9、H3C CH3 O O O O10、 CH3CCH2COOH O CH3CCH3 + CO2 O 11、CH 33 CH2OH CH3COONa12、 CH2BrCOOH OCH2COOH 二、选择 1、乙酸和丙酸混合可生成()种酐? (1)1 (2)2 (3)3 (4)6 2、不与羰基试剂反应的是() (1)对甲基苯甲醛(2)环己酮(3)2-甲基丙酸 (4)2-羰基丙酸(5)苯乙酮 3、酸性大到小次序为() (1)苯甲酸(2)对甲苯甲酸(3)对硝苯甲酸(4)2,6-二硝苯甲酸 4、酸性最强为() (1)甲酸(2)乙酸(3)苯甲酸(4)HOOCCOO-(5)苯酚 5、酸性最强为() (1)2-氯丙酸(2)2-羟基丙酸(3)丙酸 (4)2-甲基丙酸(5)2,2-二氯丙酸 解:1、(3)2、(3)3、4>3>1>2 4、(1)5、(5) 三、推断 1、A(C4H8O3)+ NaHCO3→ CO2↑;+卢卡斯→不溶物B;B+ Na2CO3+ KCN +H+→C,C加热 →异丁酸。求A、B、C。 解:A不饱和度=1; A+NaHCO3→CO2↑,则A为酸(2个O为羧基,剩余一个O根据不饱和度推测为醇); A+卢卡斯试剂→不溶物B,则证实A为羟基酸;且推得B为氯代酸; B+Na2CO3→卤代酸盐+KCN→氰代酸盐+H+→5碳二酸C,C加热→异丁酸,则推得C为间隔1个碳的二酸(非间隔0个碳): C:H3C COOH COOH C H3C C中一个羧基是由B中的氯转换而来,故推得B:H3C Cl COOH C H3C

【免费下载】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 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 Th和Treg B. Th1和Th2 C. CTL和Th1 D. CTL和Th2 E. Th0和Th17 2. 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 MHC-Ⅰ/CD8 B. MHC- Ⅱ/CD4 C. CD28/B7 D. CD28/CTLA-4 E. 以上均是 3.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 抗原入侵部位 B. 胸腺 C. 骨髓 D. 淋巴结或脾脏 E. 以上都不对 4. 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 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 MHC-Ⅰ/CD8 C. CD28/B7 D.LFA-1/ICAM-1 E. TLR4/HSP60 5. 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 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 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 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 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 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 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 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 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 Th1和Th2细胞 B. Th1和Th0细胞 C. Th1和CTL细胞 D. Th2和CTL细胞 E. Th2和Th0细胞 8. 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 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 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 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 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 以上均不正确 9. 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 表达CD40L D. 表达CD3分子 E. 表达FasL 10.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 初始T细胞 B. 效应性T细胞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记忆性T细胞 E. 前T细胞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Ⅰ 学习要求 1.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了解生物体中重要羧酸及取代酸的俗名及物理性质。 2.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系统命名。 3. 熟练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化学性质;尤其是诱导效应对羧酸及取代酸酸性的影响。 4. 掌握个别羧酸的特殊反应(甲酸、草酸、丙酮酸、乙酰乙酸、水杨酸等)。 5. 掌握互变异构的概念以及产生互变异构的条件,理解产生互变异构的原因。 Ⅱ 内容提要 一. 羧酸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 羧基(—COOH)是羧酸的官能团,羧基中的碳原子为sp 2杂化,是平面构型。其中羰基与羟基之间存在的p –π共轭效应,使羰基的缺电子性质下降,亲核加成反应活性远不及醛、酮。由于羰基的吸电子(–I ,–C)效应和羟基氧原子的共轭(+C)效应及其诱导(–I)效应,导致羧酸有一定的酸性(pK a =4~5)。羧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羧酸的α–氢有一定的活泼性,但其活泼性小于醛、酮的α–氢。在一定的条件下,羧基中的羟基可被取代生成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等。羧酸是极性分子,分子间及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其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醇的沸点高。可以看出,在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典型的羟基,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因此,根据羧基的结构特点,羧酸可发生以下主要反应: 1. 酸性:羧酸具有酸性,其酸性比一般无机酸的酸性弱而比碳酸和苯酚强。羧酸分子 中存在有吸电子基团时,其酸性增强,连有斥电子基团时,酸性减弱。 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基中的羟基可被—X 、—OCOR 、—OR 、—NH 2等取代,生成相应的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R CH H α-氢的反应 攻发生取代反应 氧键断裂显酸性羧反 应 R C OH O + P Cl 3 R C Cl O R'C OH O P 2O 5 R C O O C R'O R'OH R C OR'O NH 3 R C ONH 4 O 2R C NH 2 O

大学有机化学羧酸和取代羧酸练习题

大学有机化学羧酸和取代羧酸练习题羧酸和取代羧酸练习题 1、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乙醇 B. 乙酸 C. 碳酸 D. 苯酚 2、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的是( ) A( 乙酸 B 甲酸 C 乙醇 D 丙酮 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ICHCHCOOH B CHCH(CI)COOH C CHC(CI)COOH D CHCHCOOH 22332324、下列化合物加热后放出CO的有( );形成内酯的有,( ) 2 A:,-羟基丁酸 B:乙二酸 C:,-羟基戊酸 D:,-羟基丙酸 5、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 A、碳酸 B、乙酸 C、乙醇 D、苯酚 E、水 6、下列物质酸性最弱的是( ) 、苯甲酸 B、醋酸 C、碳酸 D、苯酚 E、盐酸 A 7、甲酸(HCOOH)分子中,含有的基团是( ) A、只有醛基 B、只有羧基 C、没有醛基 D、有羰基 E、既有羧基又有醛基 8、区别甲酸和乙酸可用( ) A、Na B、FeCl C、Cu(OH) D、NaOH E、银氨溶液 3 2 9、下列化合物属于羧酸的是( ) A、CH-CH-OH B、CHCH-O-CHCH C、CH-CHO 323223 3 CHCCH33D、CH-COOH E、 3 O10、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甲酸 B、丙酮 C、丙醛 D、葡萄糖 E、苯甲醛 11、羧酸的官能团是( )

A、羟基 B、羰基 C、羧基 D、醛基 E、酮基 12、下列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苯甲酸 B、苯酚 C、乙醇 D、乙醚 E、酒精 13、下列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乙醛 B、丁酮 C、甲醇 D、苯甲酸 E、乙醚 14、关于羧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与金属钠反应 B、能与碱反应 C、能与碳酸钠反应 D、能与酸反应生成酯 E、能与醇反应生成酯 15、下列属于芳香羧酸的是( ) A、CHCOOH B、CHCOOH C、HOCHCHOH D、HOOC-COOH 65322 16、下列结构式属于草酸的是 ( ) A、HOOC-COOH B、CHOH C、CHCOOH D、HOCHCHOH 65652217、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乙醇 B、乙醛 C、乙酸 D、甲酸 E、丙酮 18、下列物质酸性排列正确的是( ) A、碳酸,乙酸,苯酚,乙醇 B、乙酸,苯酚,碳酸,乙醇 C、苯酚,乙酸,乙醇,碳酸 D、乙酸,碳酸,苯酚,乙醇 19、此(CH)CH(CH) COOH 结构的正确命名是( ) 3222 A 、2,3,二甲基丁酸 B、4,甲基戊酸 C、2,甲基戊酸 D、2,乙基丁酸 E、2,2,二甲基丁酸 20、下列卤代酸酸性排列正确的是( ) A、CHCHCHBrCOOH,CHCHBrCHCOOH,CHBrCHCHCOOH 3232222 B、CHCHBrCHCOOH,CHCHCHBrCOOH,CHBrCHCHCOOH 3232222 C、CHBrCHCHCOOH,CHCHBrCHCOOH,CHCHCHBrCOOH 2223232 D、CHBrCHCHCOOH,CHCHCHBrCOOH,CHBrCHCHCOOH 22232222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测试题组全套(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有机化学第九章作业

第九章羧酸和取代羧酸作业题 1.【单选题】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丁烷 B、丁醇 C、丁醛 D、丁酸 答案:D 【小白菌解析】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条件下,沸点:羧酸>醇、酚>醛、酮>烷、醚 2.【单选题】酒石酸的结构是() A、CH3CH(OH)COOH B、HOOC-CH(OH)CH(OH)-COOH C、HOOC-CH(OH)CH2COOH D、CH3COCOOH 答案:B 【小白菌解析】 酒石酸分子结构如图 3.【单选题】化合物:a乙醇.b乙酸.c苯酚.d碳酸,其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是

A、abcd B、bdca C、bcad D、bcda 答案:B 【小白菌解析】 酸性:无极强酸>羧酸>碳酸>酚>水>醇 4.【单选题】下列物质中的酸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水②乙醇③苯酚④乙酸⑤碳酸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①③⑤④ D、⑤④③②① 答案:B 【小白菌解析】 酸性:无极强酸>羧酸>碳酸>酚>水>醇 5.【单选题】酸性最大的是() A、乙二酸 B、乙酸 C、丙二酸 D、丙酸 答案:A

【小白菌解析】 两个羧基的间距越近,酸性越强;烷基增多,酸性减弱。 6.【单选题】酸性从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a、丁酸 b、α-氯丁酸 c、β-氯丁酸 A、a>b>c B、c> a >b C、a > c > b D、b>c>a 答案:D 【小白菌解析】 卤原子为吸电子基,其数目增多,酸性增强;卤原子与羧基距离越近,酸性越强。 7.【单选题】酸性从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a、乙醇 b、苯酚 c、对甲基苯甲酸 d、对硝基苯甲酸 A、d﹥c﹥b﹥a B、d﹥b﹥c﹥a C、b﹥d﹥c﹥a D、c﹥d﹥b﹥a 答案:A 【小白菌解析】 酚的酸性比醇大,两者均比酸小;硝基为吸电子基,增强酸性,而甲基为斥电子基,减弱酸性。 8.【单选题】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大的是()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要点归纳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 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 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 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科学各章节复习重点和试题练习

儿科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 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青春期 答案:B 2.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 A.生后1小时内 B.生后1天内 C.生后3天内 D.生后1 周内 E. 生后 2 周内 答案:D 3. 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 A. 3 岁前 B. 4 岁前 C. 5 岁前 D. 6 岁前 E. 7 岁前 答案:E 4. 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 A. 8 周以内 B. 9 周以内 C. 10 周以内 D. 11 周以内 E. 12 周以内答案:A 5. 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

A. 青春期、学龄期 B. 学龄期、学龄前期 C. 青春期、幼儿 期 D. 青春期、婴儿期 E. 学龄期、新生儿期 答案:D 第二章生长发育 「考纲要点」 1. 生长发育规律。 2. 体格生长。 「考点纵览」 1.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是先慢后快。 2. 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体重的几个值(出生:3kg, 3?5个月:6kg, 1岁:9kg, 2岁:12kg)及三个公式。 3.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身长的三个值(出生: 50cm,1岁:75cm 2岁:85cm)和一个公式。 4. 小儿头围的正常值测量及临床意义(出生:34cm, 1 岁: 46cm, 2 岁:50cm)。 5. 前囟出生时?2.0cm (两边中点连线),12?18个月闭合。临床意义。

6. 出生胸围约32cm,1 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岁数加1,10岁出齐,共10个。 8. 乳牙6?8 个月萌出,2?岁出齐,共20 个,2 岁内计算方法(为月龄减4? 6 个)。 9. 运动功能发育的规律。 10. 语言发育与智能发育关系密切,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 1. 乳牙最晚于何时出齐 A.1.5 岁岁岁岁岁 答案:C 2. 一男婴,体重7.5kg,身长66cm头围44cm左腕骨骨化中心2个。此婴儿可能的月龄是 A. 4 个月 B. 5 个月 C. 6 个月 D. 8 个月 E. 12个月 答案:C 3. 小儿语言发育三个阶段的顺序是 A. 发音、理解、表达 B. 理解、表达、发音 C. 表达、理解、 发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