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一、症状低温季节栽培黄瓜时,植株下部常会形成苦味瓜,与正常的黄瓜相比,这种瓜味道较苦。

二、病因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内含有一种葫芦素(苦味素)的缘故。一般近果梗部分的苦味浓,而果顶部分苦味淡或无苦味。苦味有品种遗传性,所以苦味的有无和轻重因品种而不同。同时生态条件、植株营养状况、生活力的强弱均影响苦味的发生,有时,同一株上的瓜,根瓜较苦,而以后所结的瓜则不苦。如果某品种黄瓜的苦瓜素含量比较高,而在定植前后水分控制过狠,果汁浓度高,苦瓜素含量则比较高,因而吃时显得较苦。此后大量浇水,生长迅速,于是苦味变淡。另外氮肥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肥料缺乏,营养不良,以及植株衰弱多病等情况下,苦瓜素也易于形成和积累。就目前来看,不含苦瓜素的黄瓜是没有的,只不过多数品种由于苦瓜素的含量少而被其它可溶性固形物所掩盖而已。

三、防治方法选用苦味较淡的品种。合理施用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勤灌水,避免水分亏缺。避免低温、高温、干旱及光照不足的不良影响。总体来讲,要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平衡。

黄瓜霜霉病防治要点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次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如何有效防治霜霉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以期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黄瓜的霜霉病是温室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对黄瓜霜霉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发病严重,甚至个别棚室出现了三分之二叶片干枯的情况,影响了产量和效益。 1.发病原因 1.1不同部位叶片抗病性不同 黄瓜叶片生理年龄与霜霉病的发生关系很大。在成株期,不同部位叶片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植株顶端嫩叶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很轻,以植株中间的叶片发病较重。嫩叶不发病的原因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数目不多,老叶片是因钙、氮和糖的含量急剧下降等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有轻微病症出现。因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以中间的功能叶片受害最重。 1.2温湿度控制不当 在春季,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发病的季节里温度是比较适宜的,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是湿度问题。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白天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在病害盛发期尽量少浇水,将湿度降到不利于病菌侵染为宜。 1.3栽培与肥水管理不当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以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密植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也是诱发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症状识别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初期产生浅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因而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3.防治技术 3.1 培育壮苗 常规的育苗法大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加强光照,增强抗病能力。 3.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黄瓜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推广的大都是垂直抗性的品种,有的品种抗病性容易退化。在生产中表现较好。 3.3 加强栽培管理 建造大棚时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结瓜后要防止大水漫灌。出现零星病叶要及时摘除,可以喷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加糖等进行保护。要注意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湿度保持90%以下为宜。 3.4 高温闷棚

大棚黄瓜苦味原因及对策探讨

大棚黄瓜苦味原因及对策探讨 摘要:温室大棚栽培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大棚黄瓜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黄瓜苦味越来越严重,不仅对黄瓜生产造成一定制约,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研究大棚黄瓜苦味的形成原因,提出几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棚黄瓜;苦味;原因;对策 1 大棚黄瓜苦味的形成原因 1.1 温度 大棚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可引起黄瓜苦味。当温度过高,超过30℃,尤其超过35℃时,黄瓜在持续照射下出现叶片同化作用减弱,出现营养失调,光合产物大量消耗等,出现苦味。当温度过低,低于13℃时,降低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对水分吸收和养分吸收造成抑制,出现苦味。 1.2 品种 由于苦味素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若选择苦味黄瓜做种子,则易出现苦味现象。显性单基因是造成苦味遗传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与黄瓜品种也有一定关系,叶色深绿的黄瓜品种苦味较浓。 1.3 伤根 早春时期,为了促进黄瓜根系的正常发育,提高地温,多采用深中耕方式。中耕伤根是引起苦味的又一重要原因。

深中耕时,极易忽略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伤根较多,严重降低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能力,造成营养不良,出现苦味,品质下降。 1.4 肥料 基肥和追肥过程中,钾肥、磷肥不足或氮肥偏高,都可引起徒长,弱枝及侧枝上出现苦味黄瓜。 1.5 光照 光照不足也易引起苦味,尤其是早春阴雨天气较多的时期,光照不足及低温更降低了黄瓜品质,导致苦味变浓。 1.6 水分 为了保证黄瓜生化反应顺利进行,应注意合理灌溉,切忌过度控水。控苗过长则可引起黄瓜体内水分严重亏损,增加苦味素浓度。 2 大棚黄瓜苦味的防治对策 2.1 保证温度适宜 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扣棚,定植覆土盖膜,加盖草毡子等方法,或在大棚四周挖防寒沟,做好早春时期的保温及采暖,重点做好晚间保温和晚间采暖。当棚温过高、光照过强时,可进行水浇灌喷洒、立即通风换气等,或使用遮阳网,调节温度,预防苦味。 2.2 选择优良品种 黄瓜品种按照苦味素不同含量可分为无苦味、易生苦

造成黄瓜畸形果的原因及防治

植物保护 造成黄瓜畸形果的原因及防治1弯瓜 1.1发生原因。土壤缺钙、水分不足, 植株密度大,瓜条多,棚室光照不足,气 温过低和基肥不足,追肥不及时等,使营 养分布不均,引起弯瓜,开花时子房小或 侧枝结瓜,以及雌花受精不完全,瓜条仅 一侧种子发育,也会产生弯瓜。 1.2防治措施。①选播黑刺短瓜型黄瓜 品种。②深耕土壤,并结合整地施足基 肥。③按黄瓜不同生长阶段灌水和追肥。 ④花芽分化期喷施氯化钙。⑤根据不同品 种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增温保温,保证 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以满足黄瓜 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2大肚瓜和细尾瓜 2.1发生原因。大肚瓜和细尾瓜是由于 受精障碍或受精不完全引起的发育异常, 若从瓜条中间至脐部受精结成种子,这段 种子腔借助受精种子吸收营养,迅速膨大,则形成大肚瓜。 土壤中氮、钾和铁不足时,也能引起大肚瓜。相反若靠近瓜 把部分完成受精,种子正常发育,近脐部分则无种子或靠单 性结实,其营养条件不充足,发育瘦小,则形成尖尾。 2.2防治措施。在黄瓜定植时,增施底肥,使用多元复合 肥,注意多种元素的合理搭配,调整氮、铁、钾比例,改善 阴雨天的栽培管理,提高授粉率和叶片同化功能,保证瓜条 的正常发育。 3短小果 3.1发生原因。生产中施用坐瓜灵,矮化素可促进雌花分 化和防止植株的徒长,但使用激素必须掌握使用时期和浓 度,在育苗阶段使用坐瓜灵可以有效地促进花器分化,如过 了分化期(在幼苗期),于盛瓜期再用坐瓜灵,其促进分化作 用的效果低微,而抑制生长的作用则明显加强,使幼瓜生长 受到抑制而呈畸形。矮壮素的使用剂量过大就会限制秧苗的 正常生长,而产生畸形老化苗。 3.2防治措施。采用标准化育苗,标准化管理,加强肥水 管理,科学用药,严格掌握好激素类用药的时机和剂量,精 蔬菜种植中农药的施用 1严禁使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 严禁在蔬菜上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主要包括有机磷杀虫剂(如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1059、甲胺磷)、有机汞剂、砷剂、氯丹、氰化物、二溴氯丙烷、氟乙酰胺。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距产品采收期的间隔天数)长短与农药的理化性质、毒性、残效期、剂型、施药浓度、蔬菜种类、温湿度等有密切关系,必须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达到无公害的标准。下面列举几种蔬菜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蔬菜农药名称农药剂型用量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甘蓝氰戊菊酯20%乳油20毫升/亩4000倍液喷雾5天以上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1500倍液喷雾5天以上 氯氰菊酯10%乳油8毫升/亩4000倍液喷雾7天以上大白菜辛硫磷50%乳油50毫升/亩1000倍液喷雾6天以上萝卜乐果40%乳油50毫升/亩2000倍液喷雾5天以上溴氰菊酯25%乳油10毫升/亩2500倍液喷雾10天以上黄瓜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600倍液喷雾10天以上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50克/亩1500倍液喷雾3天以上 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50克/亩1000倍液喷雾5天以上 溴氰菊酯25%乳油30毫升/亩3500倍液喷雾3天以上西红柿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100克/亩600倍液喷雾7天以上韭菜辛硫磷50%乳油500毫升/亩1000倍液浇施灌根10天以上洋葱大葱喹硫磷25%乳油200毫升/亩2500倍液浇灌17天以上3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安全用药 蔬菜的病虫害很多,有时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要有针对性地施用农药和采用合理的施药方法。如蛀食性害虫(菜青虫、瓜野螟),应采用胃毒剂(如功夫、快杀敌)和在其一、二龄幼虫时进行喷杀,三龄以上幼虫抗药性强;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应采用内吸剂(如蚜虱净、康福多)来防治。又如桃小食心虫,应在幼虫孵化后,钻蛀之前施药效果较好。再如矮化、丛枝、缩叶等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害虫吸食汁液传播的,控制传毒刺吸式口器害虫是关键,可及早使用阿克泰或功夫防治灰飞虱和蚜虫等,避免病毒的传播。除对症用药外,还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 4正确掌握各类农药的使用浓度 农药的种类和剂型很多,同样名称而剂型不同的农药,在使用浓度和施用方法、时间上往往是不同的,要严格按照各类农药品种的推荐剂量去使用。 5推行交替和混合用药。 在实际生产中,采取交替、轮换使用作用及机制不同的农药品种来防治虫害,可有效地达到克服抗性、迅速杀灭和降低成本的效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混用农药,可用来扩大防治对象和提高防治效果,不过,切不可盲目随意混用,应该选择同一性质(如均是酸性或碱性)的2 ̄3种农药混合,做到按各自浓度要求进行掺兑,随配随喷。 054001河北省邢台农业学校白申科 20??

大棚黄瓜苦味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大棚黄瓜苦味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随着温室大棚在黄瓜栽培上的广泛应用,黄瓜带有苦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不但影响黄瓜的 品质,而且严重制约了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黄瓜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一、症状特点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 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二、致病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C10H28O5)所致。造成瓜肉中 苦味素过多的原因:一是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二是低温弱照生长条 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 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三是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 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四是湿度。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大 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三、防治方法 选育与选择优良品种 控制黄瓜甘味最好的方法是选育无苦味的黄瓜优良品种。目前,黄瓜育种上多采用国外(如荷兰或美国)无苦味的黄瓜品种与国内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回交和自交,从其后代 中选育与国内品种相似、且没有苦味的黄瓜品种。同时,采种时应注意有甘味的黄瓜不应留 作种用。 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当温室大棚环境气温或地温低于13℃时,植物细胞渗透性降低,使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黄瓜易出现苦味;其次,当温室大棚棚温高于30℃,且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超过35℃,致使叶片同化功能减弱,光合产物消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黄瓜也会出现苦味。因此, 在生产中应注意黄瓜大棚冬春季节,尤其是晚上的采暖和保温。通常采用黄瓜定植覆土盖膜、聚氯乙烯无滴膜扣棚、夜间盖草苫子及在大棚四周挖环行防寒沟等技术;光照过强、棚温过 高时,应注意采用遮阳网或用水浇灌喷洒等措施,以调节好温度,达到避开黄瓜苦味形成的 温度界限。 科学的光照 一要保持适宜的栽培密度。目前大棚温室黄瓜的栽培密度一般为5.55~6.3万株/hm2,这就必然存在前期苗小、苗稀浪费地,满架后又因植株繁茂相互遮荫,造成光照不足。为此, 黄瓜栽培应采用早期密植,后期稀植的栽培方法。二是棚内张挂铝聚脂反光幕。黄瓜定植后,可将2~2.5m长的反光幕垂直张挂在大棚后柱南侧,后挂上部2~2.5m处拉铁丝,把幕布搭 在铁丝上用胶带粘住,下端垂于地面。三是及时揭盖不透明覆盖物,尽量延长光照时数,一 般天气要揭去8h左右,即使连阴天也要保持4h;连阴转晴天应陆续间隔揭开。四是每天卷 起草苫子后,要将棚膜上的杂草去掉,并每周细擦一遍棚膜,以去掉棚膜上的灰尘和水滴, 增加大棚的透光率;同时可采用防尘、防老化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并注意及时插架、绑蔓和 摘心。 合理施肥

温室黄瓜畸形瓜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 温室黄瓜畸形瓜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畸形瓜产生原因 1.1选种不当,产生畸形瓜。种植品种单性结实能力弱,在未受精的情况下,产生畸形瓜。 1.2雌花受精不完全,形成畸形瓜。当昆虫授粉的雌花受精不完全时,仅仅在果实先端形成种子,形成畸形瓜。 1.3种植密度过大,诱发畸形瓜。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透光性差,植株光合能力弱,光合产物少,果实间相互争夺养分,诱发畸形瓜。 1.4水肥不足或过多,引发畸形瓜。水肥不足,植株营养不良,生长衰弱;水多肥足,偏向供给果实,引发畸形瓜。 1.5机械作用,造成畸形瓜。机械作用如绑绳、吊绳、卷须等缠住了瓜纽,瓜条发育被架杆、瓜蔓阻夹等,造成畸形瓜。 1.6氮肥过多,钾肥不足,形成畸形瓜。氮肥施用过多,钾肥不足时,造成植株徒长,坐瓜不整齐,形成畸形瓜。 1.7光照不足,引发畸形瓜。低温寡照时期,特别是遭遇连阴雾天气,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少,瓜条生长极为缓慢,引发畸形瓜。 1.8高温干旱,引起畸形瓜。温度过高,白天高于35℃,土壤干旱缺水,根系呼吸作用受限,植株生长衰弱,引起畸形瓜。 1.9土壤盐渍化严重,产生畸形瓜。部分菜农受经济利益驱动,不顾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严重,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了根系吸收养分,产生畸形瓜。 1.10根系老化,形成畸形瓜。生长后期,根系已经衰老,吸收功能降低,强行过多打掉老叶,光合效率降低,形成畸形瓜。 1.11留瓜过多,导致畸形瓜。瓜码过密或商品瓜不及时采收,造成短期内植株营养消耗过多,植株较弱,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导致畸形瓜。 1.12病虫为害,产生畸形瓜。病虫为害使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供应不足,产生畸形瓜。 1.13温室结构性能不合理,诱发畸形瓜。温室结构性能不合理,不能满足黄瓜生长发育要求,诱发畸形瓜。 2防治措施 2.1科学选种,避免畸形瓜。选用单性结实能力强、适宜温室栽培品种,如津优2号、津优30号、津春2号等,避免畸形瓜。2.2提高雌花受精率,减少畸形瓜。花期通过人工授粉、放蜂授粉,提高雌花受精率,减少畸形。 2.3合理密植,预防畸形瓜。实行合理密植,拉大株行距,等行距种植行距在0.8m以上,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在0.7m以上。 2.4合理水肥,降低畸形瓜。在整个生长期,根据植株长势均衡供水,合理施肥,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降低畸形瓜。 2.5精细操作,避免畸形瓜。对机械作用如绑绳、吊绳、卷须等缠住的瓜纽及时解除,摘除黄瓜卷须。 2.6平衡施肥,降低畸形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肥,科学施用氮磷钾,按5∶2∶6比例施用,合理施用硼肥,有效降低畸形瓜。 2.7增加光照,防止畸形瓜。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悬挂红外灯,张挂反光幕,勤清扫棚膜,防寒苫早揭晚盖,满足黄瓜对光的需求,防止畸形。 2.8降温保湿,减少畸形瓜。及时灌水,采用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加强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上午28℃~30℃,相对湿度保持在75%,下午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夜间温度13℃~17℃。 2.9多施有机肥,消除畸形瓜。坚持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严禁过量施用速效氮肥,选择施入对土壤溶液浓度影响较小的化肥,消除畸形瓜。 2.10利用生长调节剂,降低畸形瓜。在生长中后期,浇灌生根素进行根系复壮,防止植株早衰,黄瓜产量主要靠叶片光合作用,因此只要底叶不发黄,一般不要过早、过多摘除,为增强后劲,叶面及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100g,兑水50kg喷雾,有效降低畸形瓜。 2.11合理留瓜,预防畸形瓜。正常生长的黄瓜,每株瓜秧留大、中、小、幼4条瓜较为适宜,多余雌花要全部摘除,达到商品标准瓜及时采收。 2.12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畸形瓜。采用防虫网、诱蚜黄板、性诱剂、杀虫灯以及释放害虫天敌等方法,减少病菌和害虫数量。在化学防治上,坚持严格按照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采用适量用药预防,坚持不打药或少打药就能防病治病原则,及时发现和预防病害发生,有效减少畸形瓜。 2.13采用高标准日光温室,杜绝畸形瓜。实践证明,廊坊40型日光温室在冬季不加温情况下,采光、保温性能良好,能有效满足黄瓜生长发育需求,畸形瓜罕见。 065000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王芳李建敏 高懿珊张烨邵凤艳 32··

黄瓜化瓜原因及防治

黄瓜化瓜原因及防治 刚座下的瓜钮或果实在膨大时中途停止,由瓜尖至全瓜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俗称为化瓜。黄瓜出现少量化瓜(约占1/3)是植株自我调节的正常现象。但大量化瓜则属异常,它往往与品种不适、管理不当或天气异常等因素有关。 发生原因: 主要是植株供应养分不足所致。 (1)品种:不同品种对肥水要求不同,化瓜率也不一样。(2)高温引起化瓜: 白天气温高于32℃,夜间高于18℃,正常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骤增,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同时高温条件下,雌花发育不正常,出现多种形状的畸形瓜。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风降温。 (3)连续阴天、低温引起化瓜: 连续阴天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影响,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4)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棚室内夜间二氧化碳浓度可高达500ppm,而日出两小时后,植株吸收二氧化碳,使棚室内夜间二氧化碳浓度降到100ppm,这样就影响黄瓜植株制造养分。 (5)密度对化瓜的影响:

密度过大,化瓜率高,原因多种,主要是根系集中于地表,密度大时,根系竞争吸收养分,而地上部蔓叶、叶柄竞争空间气体,透光、通风性降低。 (6)水肥对化瓜的影响: 光合作用离不开水,同化物质的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如果水肥供应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可能引起化瓜。若施肥不科学,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消耗大量养分,也引起化瓜。棚室湿度过大也引起化瓜。 (7)底部瓜对上部瓜的影响: 从开花到收瓜7~12天要及时采收,否则底部瓜会夺走大量养分,从而引起上部瓜化瓜。 (8)育苗技术不高引起化瓜: 苗期温湿度、肥、水控制管理不科学,如过分干旱、低温,育出的苗“花打顶”,入棚室后管理不善,雌花分化过多,引起化瓜。(9)激素浓度过大,配比不科学,着瓜太多引起化瓜。 (10)病虫害引起化瓜: 黄瓜霜霉病等病害、温室白粉虱等虫害发生严重时,明显阻碍了植株产生养分供应瓜条,导致化瓜。 防止方法: 1、选择化瓜率低的品种。 2、多施底肥有机肥,并深耕促进根系发达。 3、及时采收下部瓜,以免与上部瓜争夺养分,引起上部瓜化瓜。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08T14:27:17.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陈玲玲 [导读] 黑龙江省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随着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黄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是严重发生的黄瓜霜霉病给当地黄瓜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此病害发展迅速,经常在发生后1~2周造成黄瓜植株叶片全部枯萎死亡,直接影响黄瓜结果。在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可导致黄瓜减产3~5成,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减产幅度可达7成以上,甚者造成绝产。 一、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1.发病原因 黄瓜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此病一经发生,蔓延很快,病叶枯黄,瓜条生长缓慢,早衰减产,甚至毁园。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温度、湿度有重要关系,尤其是湿度,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气温16~20C,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气温20~26t,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是霜霉病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因此,气候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将预示着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土壤中越冬孢子或气传孢子为其初侵染来源。 2.发病规律: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 3.气候因素: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迟早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天,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要1.5小时就可萌发,2-3小时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4.肥水管理不当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以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密植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也是诱发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过多的田块,种植过密或中耕锄草不及时的田块,湿度较大,发病重。施肥不当,土壤板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下降。保护地浇水过多,不及时通风换气,使保护地湿度过高,叶面长时间结露水,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极易导致病害流行。 2.防治方法 2.1品种抗性不强,品种更新速度慢 不同的黄瓜品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有差异。因此,选择的黄瓜品种不同,发生黄瓜霜霉病的程度会不同。相对而言,晚熟黄瓜品种的抗病能力更强。汶上县有农户连续若干年种植同一黄瓜品种,造成其抗病性逐渐降低,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一般来说,品质好的整体抗病能力差,而农户喜欢选择更受市场欢迎、品质好的黄瓜品种种植,这也是黄瓜霜霉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农业防治 应结合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在多菌灵500倍液中,30 min后捞出并用清水冲净,然后与适量的增产菌可湿性粉剂拌匀。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育苗栽植,利用地膜覆盖、建高垄种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及时轮作换茬,一般每隔3年与其他瓜类蔬菜轮作1次。采用配方施肥,要施足基肥,增加磷肥、钾肥、钙肥的施入量,适当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在黄瓜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或喷施葡萄糖水溶液,连喷4次。要适当控制栽植密度,切忌栽植过密。在浇水管理上,可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一旦有黄瓜霜霉病中心病株出现,要及时拔除并清理干净,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每次收获之后将田间病残体、落叶等全部清理干净。 2.3生态防治 采取高温闷棚方式防治黄瓜霜霉病,在黄瓜霜霉病严重发生时,高温的中午时段将大棚封闭,使棚内温度达到42℃以上,并保持2h左右,之后揭开膜进行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每隔1周闷1次,连续2~3次;闷棚前如果大棚内土壤干燥,则要先适当浇水;闷棚时温度控制在42~47℃之间。正常情况下,棚内的温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创造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条件。一般棚内夜晚湿度可在90%以上;清晨适当揭膜,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加大通风口,以降低温度、控制棚内湿度;下午温度超过16℃时尽量多通风,低于16℃时则可适当盖上草苫、减少通风口,傍晚将草苫全部盖上;22:00左右可再次开启风口以降低棚内湿度,清晨温度超过10℃即可。

黄瓜霜霉病有什么药好用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开花结果后发生。发病 初期,子叶被害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 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 卷缩于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 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 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一年四季均可侵染大棚、温室、大田黄瓜。该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高湿条件下发病重,早熟和品质好的品种发病重。在温室中,人们 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把孢子 囊吹去。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 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 浸种催芽,可采用品萃植物疫苗稀释1500倍液浸种30分钟55℃温汤浸种,减少病源,移栽前要加强低温锻炼,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3.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深耕平整土地,作高畦,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适量浇水,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健壮;控制田间湿度,做到合理密植,生长前期应尽量少浇水,开花结果后,应增加浇水量,浇水量以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为准,禁止大水漫灌。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 ~150斤叶面喷施。采用独创“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黄瓜畸形瓜的成因及预防

黄瓜畸形瓜的成因及预防 近年来我区黄瓜生产中畸形瓜发生比较普遍,尤其在保护地栽培中表现更为突出。据笔者对我区的张掖,高台等县、市的温室进行调查,畸形瓜的发生率为春茬大棚68%,秋冬茬温室83%。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为此,了解畸形瓜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提高黄瓜产量、效益的有效途径。 1 畸形瓜产生的原因 黄瓜畸形瓜包括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和蜂腰瓜等。 畸形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1.1 品种不适宜选择的品种不适应栽培季节;品种的抗病性较差或选用陈旧的种子易产生畸形瓜。 1.2 幼苗期光照不足或夜温高,昼夜温差太小:苗床土壤瘠薄,密度过大,肥水不足,使秧苗生长弱,营养物质积累太少,影响花芽发育,子房产生畸形;由于支架,绑蔓等原因,使正在伸长的瓜条受叶柄等物的障碍,不能下垂,形成弯曲瓜。 1.3 幼苗定植后浇水过早或环境温度高于35℃,使秧苗营养生长偏旺,茎叶发生徒长,养分向生殖生长部位输送较少,影响雌花发育,产生大花冠的小子房,形成尖嘴瓜。 1.4 雌花开放期间植株受粉不良,部分胚珠内的卵细胞受精发育成种子,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加快,这部分果实膨大,而另一部分没有授精的胚珠生长发育缓慢,形成大肚瓜和蜂腰瓜等。 1.5 结瓜期营养和水分不足,使植株前期生长差或后期生长衰弱;果实膨大期间缺乏肥水,体内养分积累较少,易形成尖嘴瓜。肥水过多,植株长势强,易出现大肚瓜。 1.6 保护设施内通风不良。气温高35℃,也易形成大肚瓜。 2 预防措施 2.1 品种选择依栽培季节的不同选择相应品种。春茬选择中农5号、津春2号、828等,秋冬茬选择津杂2号、秋棚一号、农大14号等,越冬茬选择津春3号、津研6号等。 2.2 栽培管理 2.2.1 土壤选择选用富含腐殖质和通渗性强的沙壤土为宜,pH值在6.50--7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 2.2.2 培育壮苗采用嫁接法育苗,苗期温度保持出苗前白天25--28℃,夜间18℃左右;出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5℃左右。每天保持8小时日照时数;土壤湿度在80%左右;利于雌花分化与发育。 2.2.3 定植后管理①加强水、肥管理,协调瓜与秧的平衡生长,定植后浇缓苗水,结瓜初期每隔5--7天浇水1次,盛瓜期每隔2--3天浇水1次;每浇2次水,追肥1次。②实行变温管理:午前保持30℃左右的温度,午后降至15--23℃,抑制消耗,前半夜为12--15℃,以促进光合作用动转、贮存,后半夜保持11℃左右,抑制呼吸消耗。白天气温高于35℃,应及时通风,控制在28℃左右。③对于授精不完全,单性结实,较弱植株上花瓣较小,子房较短的雌花形成的畸形瓜,则应及早摘除。④适时采收瓜条;结瓜后期进行叶面喷肥,用0.20%磷酸二氢钾或0.50%尿素,促进果实膨大对养分的需求。⑤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到病要早防,虫要早治,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减免畸形瓜的产生.

黄瓜长成畸形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黄瓜长成畸形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黄瓜一般应该是上下比较均匀的圆棒形,但生产中常常出现尖嘴、大肚、细腰、弯瓜等畸形瓜,这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严重降低商品质量,给广大菜农造成极在的损失。现将其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总结如下: 畸形瓜种类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样。一般说,黄瓜生育期间光照不足,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灌水忽多忽少,易出现细腰瓜。植株生长过旺,使瓜和秧生长失调或瓜秧受病,多产生弯瓜。黄瓜生育期间营养不足,植株生长势弱或受蚜虫、霜霉病等病虫的严重危害,易长成尖嘴瓜。黄瓜生育期间温度高、水分大、植株生长较旺盛,瓜条生长较快,或在黄瓜开花期低温、连阴雨天气,地温低等原因,造成授粉不良,授粉的先端先膨大,营养不足,或水分不足,胚珠发育不均,瓜顶端种子形成多,瓜长得粗,而瓜的中下部种子少或无籽,瓜长得细,成为大肚瓜。黄瓜在花芽分化期遇低温,往往形成双子房或4个心皮的子房,就易形成短小的畸形“瓜球”。 畸形瓜根据其形成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黄瓜生育期间,特别在结瓜期,不能认为黄瓜喜肥水,就大量追肥、灌水,造成“跑秧”,更不能忽干、忽涝。以大棚春黄瓜为例,开始收瓜后追一次腐熟的粪稀,每亩2500公斤左右,以后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肥,最好是化肥与粪稀交替追肥,每两次追肥之间灌一次清水。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或喷洒磷酸二氢钾,氮磷钾比例为5:2:6,在黄瓜育苗期要给以适宜温度,特别是在2片真叶前,昼夜温差要求大一些时,夜时温度不要低于10~12℃,以免形成畸形子房长成畸形瓜。黄瓜结瓜期昼夜温差也需大些,结瓜期白天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夜间温度要求为:上半夜16-18℃,下半夜13-15℃,要加强通风管理,防止超过30℃高温,保证正常授粉受精,使瓜条粗细生长匀称。 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防治黄瓜霜霉病,具体方法是在黄瓜生长初期,就要经常注意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摘除深埋病叶,防止扩大浸染,同时抓紧喷洒40%乙磷铝300倍液,或瑞毒霉20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控制病情蔓延。保持瓜秧健康生长,畸形瓜即可明显减少。

黄瓜苦味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7190955.html, 黄瓜苦味防治技术 作者:刘树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3期 摘要介绍了黄瓜苦味防治技术,包括精心选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避免低温或高温、合理密植、避免光照不足与中耕伤根、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供黄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黄瓜;苦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35-01 近年来互助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黄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早春黄瓜带有苦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温室黄瓜早期结瓜特别是根瓜普遍有苦味,严重影响了保护地黄瓜的经济效益。黄瓜的苦味是由苦瓜素(又称糖甙)引起的,它能使人产生呕吐、腹泻、痉挛等中毒症状。该物质可以遗传,其含量随不同类型、品种、栽培条件而不同。因此,在栽培上应选择苦味稍轻的黄瓜品种种 植。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基本按5∶2∶6的比例,氮肥施用量过大,特别是一次性追施大量氮肥,生长发育不平衡,如有造成徒长,易出现畸形瓜,在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在外界温度较高时注意放风降温,避免温度长期高于30℃,因为同化能力降低、营养失调也易出现苦味瓜。因此,当氮素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营养不良、土壤干旱缺水、病虫害以及植株衰弱多病等时,苦味 素易形成和积累。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出现苦味黄瓜主要有2个因素,即遗传性和环境条件,在预防措施上,要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1 精心选种 在黄瓜将要成熟时,取表皮层部分品尝,一定要选择苦味物质含量极低的优良品种留种。一般叶色深绿的品种比叶色浅的品种更易发生苦味瓜。因此,在栽培上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 要求,选择苦味稍轻、抗逆性较强的优良黄瓜品种种植,如津杂2号、津杂4号、津春3号、津优2号、长春密刺、津研4号等。 2 合理施肥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记住黄瓜霜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2)、并用以上理论解答技能题、选择题、填空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阅读教材解决自主预习题目、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看到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图片,防治方法的视频,从直观上认识该病斑、防治措施。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学习难点】 症状、综合防治的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黄瓜霜霉病的症状特点? (2)、黄瓜霜霉病的病原特征? 1、病原菌属于亚门属。 2、病组织上产生的霜霉状物都叫什么?教师同步导学案学生笔记及反思

(3)、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A:南方病害发生情况?北方病害发生情况? B、田间发病规律: E、影响因素有哪些?请具体说明?在气象条件中,那个因素又是决定发病与否与流行程度的关键因子? 6)、综合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的措施。 B、栽培防治措施 C、化学防治 (a):化学防治的时期 b):具体措施 D、注意事项

二、检测预习 三、小组合作探究 1、霜霉病的主要发生部位有哪些?各自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2、病组织上产生的霜霉状物都叫什么? 3、该病在南北方以及田间的发病规律? 5、传播途径? 6、影响该病流行的因素? 7、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如何抓住时机? 四、教师精讲点拨(针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课堂达标与迁移 一、填空题 1 、黄瓜霜霉病病原物属亚门,属。病组织上长出的霜霉状物为霜霉菌的和 2、病害在温暖的南方全年不断发生,北方温室地黄瓜也不断产生,从而造成地和地黄瓜霜霉病的周年传播,此外孢子囊可随由南向北不断扩展蔓延。 二、判断题 1、()黄瓜霜霉病在田间发病常从低洼潮湿处形成中心病株。 2、()黄瓜霜霉病病菌可随气流由南向北不断扩展蔓延。 3、()一般早熟黄瓜品种比晚熟黄瓜品种抗霜霉病。 4、()种植黄瓜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肥料不足,霜霉病发病重。 5、()对黄瓜来说,多雨、多雾不容易得霜霉病。 6、()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不进行防治。 7、()昼夜温差大,时晴时雨妨碍霜霉病的病害的流行。 三、黄瓜霜霉病的症状 四、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黄瓜成株期发霜霉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预防,10~15天1次,或选用45%安全型百菌清烟剂重烟预防,每亩0.5千克,7~10天1次。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那么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1、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抗病的品种。 2、选用健壮无病幼苗,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

3、选地.露地栽培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4、生态防治,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1] 5、科学施肥,施足基肥,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霜贝尔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70-100ml加大蒜油15ml加沃丰素25ml加有机硅兑水30斤连喷2-3次,控制后改为预防。植株发病常与其体内“碳氮比”失调有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黄瓜的抗病力。[1] 6、高温闷棚,一般在中午密闭大棚两小时,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4-46℃,不要超过48℃,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隔7天进行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1、弯曲瓜:茎叶过密、行距窄,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衰弱,营养不良时,都易产生弯曲瓜,但与机械造成的应予以区别。 2、大肚瓜:受粉和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在同一条瓜膨大过程中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时也可形成大肚瓜。 3、尖嘴瓜:在温室里单性结实的情况下,连续高温、干旱等条件,使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生长不好,果实长度也小得多。 4、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在高温干旱、营养不良、浇水不均等影响下不正常发育所致。 5、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是营养过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在摘心后更容易产生此类瓜。 6、钩子瓜:瓜的先端弯曲如钩,是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充分供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为此,防止畸形瓜的产生必须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随天气变化及时施肥抗旱,不要强行打叶,及时防治病虫害,多施有机肥,使用好生长调节剂,这样可大大减轻畸形瓜的发生,如果出现畸形瓜应及早摘除。

水果黄瓜的食用方法水果黄瓜是一种新型的食物,在各大超市菜市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水果黄瓜的外表比起普通黄瓜会更加光滑且精致,因此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水果黄瓜买回来,那么应该怎么吃才好呢?马上为大家揭晓。 首先水果黄瓜比较小,所以很多人的吃法就是直接洗干净当做水果吃就可以了。但是鉴于水果黄瓜的表皮可能沾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在生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另外生吃水果黄瓜也不能吃多,很有可能会造成拉肚子。 为了大家吃得健康又安全,所以吃水果黄瓜最保守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黄瓜煮食,虽然在口味上略逊于炒制的,但营养价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而且能缓解夏季浮肿现象。水果黄瓜的尾部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黄瓜尾部全部丢掉。吃煮黄瓜最合适的时间是在晚饭前,一定要注意,要在吃其他饭菜前食用。因为煮黄瓜具有很强的排毒作用,如果最先进入体内,就能把后来吸收的食物脂肪、盐份等一同排出体外。坚持这种方法,还能起到降体重的作用。此外,用黄瓜煮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水果黄瓜的热量相信不少人都吃过水果黄瓜,这样一种新型的食物,很多人都是当做水果来食用。有些人就会把水果黄瓜当做减肥的主要食物,以此保持好身材。那么究竟这样的一种新型菜品,水果黄瓜的热量有多少呢?真的适合减肥的时候吃吗?针对大家的疑惑,马上为大家揭晓。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热量(大卡)12.00、碳水化合物(克)2.50、脂肪(克)0.20、蛋白质(克)1.00、纤维素(克)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