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新桥医院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新桥医院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新桥医院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李启明1程天民1李宁2*粟永萍1冉新泽1

(1.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2.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高压氧中心重庆400038)

摘要:目的研究脐带血(HUCB)中含有的间允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条件,探讨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生产的脐带血,经CPDA-1复合抗凝剂抗凝,然后经过去红细胞处理,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采用定向诱导分化方法检测鉴定获得的MSCs 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态学上可见间充质样的细胞,问充质样细胞为类似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但偏向半月形弯曲状,经过成肌、成脂肪、成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成功后确定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培养出有用的进一步实验所需要的种子细胞。

关键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诱导分化鉴定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THE ISOLATION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CA MSCs

LI Qi-ming, CHEN Tian-min LI ning, SU Yong-ping, RUAN xin-ze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s and Combined Injury, Institute of Combined Injury,

2. Hyperbaric oxygen Center Xinqiao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cultiv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in vitro,and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SCs as seed cells in experimental furthermore.Methods HUCB were collected from full term childbirth scheduled for Cesarean section and vagina deliveries, a11 specimens was obtained sterilely with Preservative-free CPDA-1 compound natrium citricum. After lyse red blood cell, the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 was isolated by human lymphocyte separating medium. culture with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F12) medium to produce adherent layer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orientation differentiation results. Results The UCB-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when set in culture,gave rise to adherent cells, which exhibited either a fibroblast-1ike but crescent-shaped or bending-shaped morphology or mesenchymal-like phenotype. It can be affirmed as the MSCs which characterized with multi-differentiating potentiality after the myogenic、lipogenic and 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 Conclusion MSCs in HUCB can be isolated and cultivated in vitro,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MSCs for further experimental tests。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culture in vitro;different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通信作者

目前认为,成体干细胞实际上主要是指在不同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它是广泛存在生物体尤其骨髓内的一类干细胞,以前被称为基质干细胞,它最初是由Fnedemteinr 发现的易于贴附于塑料培养板表面的细胞,它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又能保持高度末分化状态,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因为1.骨髓的来源受到很大限制,2.由于骨髓源性MSCs存在高度病毒污染的可能,且随着年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故寻找一种能替代骨髓MSCs,并可弥补其缺陷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时也为了获得足够量的研究需要的种子细胞;因此,我们探讨了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二氧化碳孵养箱(美国Queue产品Forma 3111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

SW-CJ-2FD),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产品),高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超低温冰箱(SANYO日本),BA61型电子天平(Sartorius公司,德国)。DMEM/F12培养基(Gibco BRL公司产品),胎牛血清(Hyclone),Percoll梯度分离液(Pharmacia),人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 g/ml,天津TBD公司),牛血清白蛋白、地塞米松磷酸钠、吲哚美辛(Sigma美国)胰蛋白酶(Amersco美国)四环素(上海生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骨骼肌肌球蛋白(myosin均为武汉博士德),D-Hank氏液(Hyclone美国),β-甘油磷酸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5-氮杂胞苷(5-Aza)和胰岛素均系Sigma美国产品。

1.2 主要试剂配制:

红细胞溶解缓冲液:155mM NH4Cl; 10mM KHCO3和0.1mM EDTA. 并进行过滤、消毒。完全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PH值调整为7.2±偏酸性。油红O贮存液:油红O干粉0.5g加入100ml异丙醇中,60℃水浴,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封口4℃保存。成脂肪诱导培养系统:常规传代细胞培养液+10-6mol/L地塞米松+0.5mmol/L IBMX+10μg /ml胰岛素+10-5mol/L吲哚美辛,pH7.2。成肌诱导培养系统中5-氮杂胞苷(5-Aza)贮存液:5-Aza分子产品包装250mg即1.024mmol,将其完全溶解于102.4ml DMEM/低糖培养液中,配制成1.0×10-2mmol/L的贮存液,-20℃冻存。成骨诱导培养系统:常规传代细胞培养液+10-8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mg/L维生素C,pH7.2。

1.3 脐带血的收集和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或足月正常产乙肝病毒检测阴性孕妇的脐带血底50

一80ml,放于含CPDA-1复合抗凝剂的采血袋中,4保存,所有样本均在采集后12h内进行分离;将一份脐血溶解于5~10倍的红细胞溶解缓冲液中,室温下孵育5分钟,20℃时,300?g /ml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再用缓冲液洗细胞2次,200?g/mln离心10 min,再弃去上清,沉淀用培养基稀释、混匀,细胞悬液沿管壁缓慢加入含Ficoll—Hypaque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其相对密度为1.077g/L,进行梯度离心(2000r/min×20min),然后缓慢吸取中间交界面细胞悬液至另一离心管,获得含hMSCs的单个核细胞悬液,用15ml DMEM/F12培养基洗涤1次(1500 r/min×5min)。加入DMEM/F12完全培养基,吹打计数。48h首次换液,以后每2~3d换液。换液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

1.4细胞的培养、纯化及扩增

孵箱内培养条件:37℃、5%CO2的空气、饱和湿度;待细胞长至瓶底90%面积时,进行消化传代。依据可贴壁筛选进行纯化,吸出培养液,D-Hank液洗涤2次,加入3ml 0.25%胰蛋白酶+0.01%EDTA,消化3~5min,加入3ml含血清培养液,离心后去上清液,加入DMEM/F12

完全培养基吹打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以1×104/cm2的密度接种于75cm2培养瓶,48h后全量换液,以后每3d换液。换液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待细胞长满至瓶底面积时,重复进行细胞消化、接种的传代培养。

1.5 脐血MSCs的诱导分化与鉴定

成脂分化:将第4代细胞以5×104/ml浓度接种于预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用1μmol/L胰岛素,0.5mmol/LIMBX,100mmol/L吲哚美辛,10mg/L地塞米松诱导3天,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内孵育;吸取培养基,然后改用含10mg/L胰岛素的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15天,每周换液2次;吸去培养基,4%多聚甲醛固定,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滴的形成;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至脂滴出现。成肌分化:将细胞以5×104/ml浓度接种于预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置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内孵育,以5-氮杂胞苷3μmol/L 诱导,24小时后换成常规完全培养基,以后每3天换一次液;约2周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ABC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骨骼肌肌球蛋白(myosin)的表达;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成骨分化:将培养细胞以5×104/ml浓度接种于预置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细胞贴壁后,更换为含成骨添加剂(10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甘油磷酸钠,50μmol/L维生素C)的新鲜培养基,置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内孵育,隔日更换成骨诱导培养液;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培养3~4周后,将盖玻片取出进行四环素染色,四环素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油红O染色:成脂肪细胞诱导组,成脂肪诱导液诱导15d后,将盖玻片取出;以PBS 洗涤3次,4%多聚甲醛固定20min;取油红O贮存液6ml加入重蒸水2ml,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5min,用Whatman滤纸过滤;取出多聚甲醛固定的细胞爬片,0.01 mol/L PBS洗涤2次;再将玻片入过滤后的0.3%异丙醇油红O染液染色10~15min;再用60%酒精分色至背景清晰,自来水轻轻冲洗;玻片再用苏木素淡染胞核,用1%磷酸氢二钠冲洗至变蓝,甘油封片,摄相记录。检测成肌诱导细胞内骨骼肌肌球蛋白(myosin)的表达:采用ABC法,细胞爬片用PBS洗涤3次,每次5min; 4%的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min,PBS洗涤3次,每次 5min;用0.1%Triton(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3%过氧化氢(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孵育10min;蒸馏水冲洗,PBS漂洗5min;加20%马血清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37℃孵育15min,倾去血清(不洗涤),分别加I抗,置于湿盒中于37℃孵育30min后4℃过夜;阴性对照用0.01mmol/L的PBS代替一抗,实验对照用未诱导的细胞爬片直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BS冲洗,5min×3次;滴加二抗(兔抗鼠1︰400),37℃孵育30min;PBS冲洗,5min×3次;DAB显色,酒精内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普通光镜下观察、照相。四环素荧光标记:成骨诱导细胞组,待培养板中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后,吸取成骨

诱导培养基;加入含0.1mg/ml四环素的成骨诱导培养液37℃培养,30min后更换为成骨诱导培养液,再培养30min;取出盖玻片,以PBS洗涤3次,75%酒精固定30min;将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相记录。

2结果

2.1 人脐血MSCs分离与体外培养、

本研究中确定了进行人脐血MSCs分离及体外纯化、扩增的方法。即以Ficoll—Hypaque 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后。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将之接种于偏酸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中。原代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过6小时的体外培养后仅有极少量细胞贴壁,早期贴壁的细胞形态异质性较大,以梭形和多角形为主,有的细胞甚至接近圆形,细胞体积较大。48—72h后出现较多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开始可以有集落的形成,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主要为梭形、多角形、半月形弯曲状类似成纤维细胞,但细胞稍弯曲,当细胞融合后,部分细胞可增殖形成单层生长的细胞克隆,倒置显微镜下可以见多个细胞克隆,后才逐渐融合在一起。进一步传代培养后,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形态不规则,成分枝状,细胞胞浆内可见有小颗粒,同时也可见类似破骨样细胞的混杂(图1),破骨样细胞胞体较大。多个核,圆形。MSCs为成纤维样的长梭形细胞,单个核,有较长的突起,折光性较强:随后在继续本条件培养基的环境下培养,4—5周后细胞生长可以进一步达80%一90%融合。传代后。大部分细胞其它杂细胞(包括破骨样细胞)逐渐被去除。剩下形态较为单一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为脐血源性的MSCs(图2)。形态上类似于骨髓MSCs,将这些细胞继续进行低密度传代培养后,l一3周左才可以达到逐步融合(图3)。细胞在未融合前未见有集落样生长,此后才开始表现出较强的传代扩增能力,并且细胞传至15代以后部分开始有了明显的衰老征象。。

2.2 人脐血MSCs的诱导分化与鉴定

成肌分化:经5-Aza 诱导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诱导9 天后,发现部份细胞体明显增粗,类短杆状,折光性好,12天后,部分细胞呈管状样形态,至14~16天可见有类肌管样细胞出现(附图4)。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见在部分细胞胞浆内有沿细胞长轴分布的纤细的骨骼肌肌球蛋白(myosin)表达

成脂分化:细胞在经过一周诱导后,生长明显减慢,细胞形态开始变得丰满,胞体变大,胞浆丰富,诱导15天左右在细胞核周围的细胞浆内出现一些折光性强的圆形脂肪小滴(附图5、6),随时间的延长,脂肪滴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大脂肪滴。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有红染脂滴,大小不等,部分脂滴发生融合,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及其附近

成骨分化:细胞在经过诱导后,生长相对减缓,细胞逐渐在10天左右融合,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呈现聚集生长,其上逐渐出现无定形的折光物质沉集,并逐渐增大,约在三周左右形成明显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结节,四环素荧光标记呈金黄色。

3讨论

目前。对于脐带来源血的MSCs的存在及能否稳定传代扩增,仍有一定的争议;并且在

进行体外培养的过程当中,由于其它杂细胞例如破骨样细胞等的存在,以及本身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影响,能否得到顺利地取得比较为纯的MSCs,也成为制约从脐血来源获得MSCs的障碍:我们进行实验是为了从脐血进行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探索一条更为有效、可行的途径;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不仅证实脐带血中存在大量的MSCs,而且可以利用从本实验室配制的条件培养基可得到形态较为均一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群。

目前,多数使用的种子细胞主要为来源于骨髓的MSCs,但其数量随着标本来源人群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脐带血来源的MSCs优势主要在于:1.脐血中含有的丰富干细胞,与人骨髓中数目相当,且更为原始,具有更强的分化能力。2.脐血从分娩后的胎盘、脐带残端收集,其过程比从骨髓或胚胎获取干细胞简单,对于新生儿及产妇没有任何痛苦和不良影响,而易于接受;因此,也不会涉及社会、伦理及法律方向的更多争论。3.脐血受胎盘屏障的保护,其成分被病毒、细菌污染的机率低。4.脐血包含丰富的间质干细胞,不仅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也可用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5.脐血免疫系统的原始性,降低了移植后受体的排斥反应;因此,所收集的脐血不但可以用于异基因移植的供体,而且还可可能进行低温保存数后,用于患者的自体移植治疗相关疾病治疗;即进行自身脐血库的建立。

MSCs主要可以为骨、软骨、肺、脑、肝、心肌细胞等的修复和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来源,也可以用于各种损伤后如战伤、创伤、烧伤、复合伤的难愈性伤口的促进愈合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另一种看法认为:MSCs用于组织修复中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它的营养,而不是其多向分化的干细胞潜能。但无论如何,获得大量免疫源性低的种子细胞即成体间充质干细胞还是我们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Matsubara T,Tsutsumi S,Pan H,et al. New technique to expand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sing basement membrane extracellular matrix[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4;16;313(3):503~8.

[2] Martin-Rendon E, Watt SM. Exploitation of stem cell plasticity. Transfus Med. 2003; 13(6):325-349.

[3] Suh, K T; Kim, S W; Roh, H L et al. Decrease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lcohol-induced Osteonecrosis. 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 2005 February;(431):220-225

[4] 孙艳, 段芳龄, 陈香宇等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3):239-243

[5] Pittenger MF,et al.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Science 1999;284(5411):143~147

[6] Chunmeng S and Tianmin C. Skin:a promising reservoir for adult stem cell populations. Medical Hypotheses, 2004;62(5): 683-688

[7]侯玲玲, 曹华.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8):415-419

[8]艾国平,粟永萍,阎国和,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3):164~167.

[9] Dennis, J E; Caplan, A I. Advance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 biology. 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edics. 2004 October ;15(5):341-346

[10]

图1培养早期,图2、3贴壁筛选培养后

图4成肌肉诱导分化组化染色,图5、6成脂肪诱导分化与红油O 染色;图7成骨诱导分化荧光染色图8、9为阴性对照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 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 3、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过程 4、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得合适气体环境 5、细胞培养板得选择 7、如何维持培养液p H 6、如何选用细胞培养基? 8、血清与干细胞得培养?9、胎牛血清(F B S )就是否需要灭活?10、细胞得细菌、真菌污染及排除?11、细胞培养污染得预防 12、使用胰蛋白酶时加入 E DTA得目得就是什么 13、胶原酶得种类与选型?14、胶原酶V S胰酶?15、干细胞得种类与表面标记 16、间质干细胞培养原理概述? 17、间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18、干细胞老化得表现 20、冷冻保护剂作用与选择? 21、细胞冻存指导 19、细胞传代消化过程指导? 与处理? 22、干细胞冷冻与复苏 23、移植细胞得基因修饰?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它们在培养器皿就是否能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特征,可分为贴附型生长细胞,常表现为成纤维型细胞与上皮细胞。悬浮型细胞在培养中悬浮生长.?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细胞在支持物表面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厘米个长短不同得突起。可瞧到细胞成螺旋状生长。 ?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 干细胞得调控就是指给出适当得因子条件,对干细胞得增殖与分化进行调控,使之向指定得方向发?2、1内源性调控 展.? 干细胞自身有许多调控因子可对外界信号起反应从而调节其增殖与分化,包括调节细胞不对称分裂得蛋白,控制基因表达得核因子等。另外,干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前所进行得分裂次数也受到细胞内调控因子得制约。 (1)胞内蛋白对干细胞分裂得调控?干细胞分裂可能产生新得干细胞或分化得功能细胞。这种分化得不对称就是由于细胞本身成分得不均等分配与周围环境得作用造成得.细胞得结构蛋白,特别就是细胞骨架成分对细胞得发育非常重要。如在果蝇卵巢中,调控干细胞不对称分裂得就是一种称为收缩体得细胞器,包含有许多调节蛋白,如膜收缩蛋白与细胞周期素A。收缩体与纺锤体得结合决定了干细胞分裂得部位,从而把维持干细胞性状所必需得成分保留在子代干细胞中。?(2)转录因子得调控在脊椎动物中,转录因子对干细胞分化得调节非常重要。比如在胚胎干细胞得发生中,转录因子Oct 4就是必需得.Oct4 就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表达得转录因子,它诱导表达得靶基因产物就是FGF—4等生长因子,能够通过生长因子得旁分泌作用调节干细胞以及周围滋养层得进一步分化。Oct4缺失突变得胚胎只能发育到囊胚期,其内部细胞不能发育成内层细胞团。另外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培养得小鼠ES 细胞得自我更新有促进作用,而对人得成体干细胞无作用,说明不同种属间得转录调控就是不完全一致得。又如Tcf/Lef转录因子家族对上皮干细胞得分化非常重要.T cf/Lef就是Wnt 信号通路得中间介质,当与β-Catenin 形成转录复合物后,促使角质细胞转化为多能状态并分化为毛囊.? 2、2外源性调控 除内源性调控外,干细胞得分化还可受到其周围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等外源性因素得影响。?(1)分泌因子?间质细胞能够分泌许多因子,维持干细胞得增殖,分化与存活。有两类因子在不同组织甚至不同种属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就是TGFβ家族与Wnt信号通路.比如TGF 家族中至少有两个成员能够调节神经嵴干细胞得分化。最近研究发现,胶质细胞衍生得神经营养因子(GDNF)不仅能够促进多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1. 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 2. 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 3. 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过程 4. 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的合适气体环境 5.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 6. 如何选用细胞培养基 7. 如何维持培养液p H 8. 血清与干细胞的培养 9. 胎牛血清(F B S )是否需要灭活 10. 细胞的细菌、真菌污染及排除 11. 细胞培养污染的预防 12. 使用胰蛋白酶时加入E DTA的目的是什么 13. 胶原酶的种类和选型 14. 胶原酶V S胰酶 15. 干细胞的种类和表面标记 16. 间质干细胞培养原理概述 17. 间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 18. 干细胞老化的表现和处理 19. 细胞传代消化过程指导 20. 冷冻保护剂作用和选择 21. 细胞冻存指导 22. 干细胞冷冻和复 23. 移植细胞的基因修饰 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 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它们在培养器皿是否能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特征,可分为贴附型生长细胞,常表现为成纤维型细胞和上皮细胞。悬浮型细胞在培养中悬浮生长。 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细胞在支持物表面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 厘米个长短不同的突起。可看到细胞成螺旋状生长。 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 干细胞的调控是指给出适当的因子条件,对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行调控,使之向指定的方向发展。 2.1源性调控 干细胞自身有许多调控因子可对外界信号起反应从而调节其增殖和分化,包括调节细胞不对称分裂的蛋白,控制基因表达的核因子等。另外,干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前所进行的分裂次数也受到细胞调控因子的制约。 (1)胞蛋白对干细胞分裂的调控 干细胞分裂可能产生新的干细胞或分化的功能细胞。这种分化的不对称是由于细胞本身成分的不均等分配和周围环境的作用造成的。细胞的结构蛋白,特别是细胞骨架成分对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如在果蝇卵巢中,调控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是一种称为收缩体的细胞器,包含有许多调节蛋白,如膜收缩蛋白和细胞周期素A。收缩体与纺锤体的结合决定了干细胞分裂的部位,从而把维持干细胞性状所必需的成分保留在子代干细胞中。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1)0520553203论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艾国平,粟永萍,闫国和,冉新泽,刘晓宏,罗成基,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防原医学教研室、全军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提 要:目的 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 以选用4~24h贴壁的有核细胞,加入5%~10%胎牛血清、种植密度(4~8)×104个/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在此条件下,培养扩增的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性;其形态呈梭状,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培养细胞在3~4d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进入平台期,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2~10代的细胞呈均质状;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结论 建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 中图法分类号:R329.2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and isolation of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I G uo2ping,S U Y ong2ping,Y AN G uo2he,RAN X ing2ze,LI U X iao2hong,LUO Cheng2ji,CHE NG T ian2min(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 edicine, Institute of C ombined Injury of P LA,Third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observe s ome biological feature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plore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is olating and culturing in vitro.Methods C omm on cell culture technique,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growth,prolif2 eration,m orphology of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different adherent time,concentration of serum and cell density.Re sults The best culture condition in vitro for growth was4-24hours adherent time,5%-10%fetal bovine serum,(4-8)×104/ml cell density.The cells were spindle in shape and had a strong ability of proliferation.The time for cell duplication was3to4days.The cell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cells in electron microscope.Conclusion The best condition for is olation and culture of bone marrow mesemchymal stem cells was success fully established and s ome biological features were obserred.It found a bas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using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K ey w ords:mesenchymal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 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含有另一类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2 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如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支持造血的基质细胞等分化的能力[1,2]。随着细胞工程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有靶向性目的基因,已有报道MSC在骨、软骨、肌腱和神经胶质修复中的作用[3,4],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实验旨在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骨髓MSC的分离 从胸骨无菌抽取约1~2ml的骨髓,肝素化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5ml,混匀,12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G1999054205) 作者简介:艾国平(1969-),女,四川省隆昌县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6篇。电话:(023)68752355 收稿日期:2001201226;修回日期:2001203218m ol/L的P BS(pH7.2)洗2~3次,1200r/min,各离心10min;计数,以2×109/ml种入10%F BSα2ME M培养基,青霉素100U/ ml、链霉素100μg/ml,37℃,5%C O2孵箱中培养;不同时相点弃悬浮细胞,用0.01m ol/L P BS(pH7.2)尽量轻轻洗去未贴壁的细胞,加入含10%F BSα2ME M培养基。 1.2 不同贴壁时间对MSC增殖的影响 选用贴壁后1、2、3、4、6、8、12、24、48、72h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不同时间贴壁的细胞传代、增殖能力及形态学的变化。 1.3 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 BS)对MSC生长的影响 细胞按4×104/ml种入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以下F BS 浓度的α2ME M培养基:0%、1%、2.5%、5%、7.5%、10%、12.5%、15%、17.5%、20%,每个浓度6孔;培养48h后,加入20μl MTT (5mg/ml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7℃避光培养4h;尽量吸掉上清液,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室温振荡10min,HT27000plus多孔读数仪490nm处读取D490值,以培养液作空白对照。 1.4 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MSC生长的影响 用含10%F BS的α2ME M培养基;细胞按以下密度(×104/ ml):0.3、0.6、1.0、2.0、3.0、4.0、5.0、6.0、7.0、8.0、9.0、10.0种入96孔培养板中,每一密度6孔;培养48h后,按上述方法测其D490值。 1.5 培养细胞生长曲线 细胞按0.5×104/ml种入24孔培养板,每孔培养液为1ml,每天取3孔测其D490值,连续测8d,绘出培养细胞生长曲线。 355 第23卷第5期2001年5月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ACT A AC ADE MI AE ME DICI NAE MI LIT ARIS TERTI AE Vol.23,N o.5 May.200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一)1.Sections of 8–10 cm of umbilical cords, which are routinely discarded, were internally washed with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supplemented with 3% penicillin/streptomycin (Invitrogen-Gibco, Grand Island, NY,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8761770.html, ) and immediately immers ed in Dulbecco ’s modi fied Eagle ’s medium- low glucose (DMEM-LG; Invitrogen-Gibco)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Invitrogen-Gibco) and 3% penicillin/streptomycin (Invitrogen-Gibco). All samples were processed within 12 –15 h after collection. 2. UCs were fil led with 0.1% collagenase (Sigma-A ldrich, St. L oui s,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8761770.html,/sigma-aldrich/home.h tml) in PBS and incuba ted at 37°C for 20 min. Each UC was washed wi th proli feration medium, and the detach ed cell s were harvested after gentl e mass age of the UC. Cells were centr ifuged at 300 g for 10 min, resus -pended in prolifera tion medium, and seeded in 25-cm^ 2 flasks at a densi ty of 5 × 10^7 cells per ml.After 24 h of incubation, non-adherent cells were removed, and culture medi um was replace d every 3 days. (二)HuMSCs were prepared as previously described.8 Wharton's jelly was processed within 24 hours of collection and cut into pieces of about 1 mm3 for culture. These pieces were placed in 24-well plates and cultured in DMEM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5 ng/ml EGF, 5 ng/ml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0 U/ml penicillin and 100 mg/ml streptomycin, and 1 μg/ml amphoterin B. The culture plate was placed in an incubator with saturated humidity at about 37°C containing 5% (v/v) CO2. The medium was changed every three days and the cells were passaged when they reaching 70% confluence. Adherent cells were recovered by treatment with 0.25% trypsin for 3 to 5 minutes then centrifuged. (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脐带自手术台取下后,浸入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中,4 ℃保存,在操净台内取出脐带,用D-PBS冲洗净脐动脉和脐静脉内的残余血液,用止血钳和剪刀剔除上述血管,将脐带剪成1 mm^3大小的组织块后放入200 mL 蓝盖试剂瓶,加入质量/ 体积比为0.1%的Ⅱ型胶原酶30 mL,置于恒温振荡仪内持续消化6 h ,100 目筛网过滤收集细胞。加入D-Hank’s液冲洗细胞3 次,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4.8×10^3~1×10^4)/cm^2,接种于6 孔板内,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孵箱内培养,24 h 后换液。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体系中的体外扩增:待原代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后,在两个6 孔板中进行3 种培养体系的生长对比实验。第1 个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1×10^7 L^-1,采用连续适应法使细胞由原代培养时使用的DMEM/F12分别逐步过渡到低糖DMEM、MesenPRO RS?Medium 和STEMPRO?MSC SFM 3 种培养体系,即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和相应的3种培养基按体积比1 ∶1 混合培养细胞,通过下列混合培养基的方式,连续几代减少当前培养基的量,即1 ∶2 ,1 ∶4 ,1 ∶16和100% 替代培养基,每次适应改变培养体系时,传代细胞一两次,其中孔 1 为原代培养时的DMEM/F12培养液,孔2为低糖DMEM,孔3 为MesenPRO RS?Medium ,孔4 为STEMPRO? MSC SFM。第2 个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10^7 L^-1,每孔培养液设置同上,目的是避免在不同时间消化传代间充质干细胞时出现实验操作上的误差。 (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1)脐带白手术台取下后,浸入含抗生素的0.9%生理盐水中,4"C保存; (2)在超净台内取出脐带,用生理盐水冲洗净脐动脉和脐静脉内的残余血液,用止血 钳和剪刀剔除上述血管,将脐带剪成1mm^3大小的组织块; (3)加入质量/体积比为0.1%的II型胶原酶至完全覆盖组织块,置于培养箱内持续消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艾国平,粟永萍,闫国和,冉新泽,刘晓宏,罗成基,程天民(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防原医学教研室、全军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提要:目的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以选用4~24h贴壁的有核细胞,加入5%~10%胎牛血清、种植密度(4~8)×104个/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在此条件下,培养扩增的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性;其形态呈梭状,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培养细胞在3~4d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进入平台期,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2~10代的细胞呈均质状;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结论建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 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含有另一类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如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支持造血的基质细胞等分化的能力[1,2]。随着细胞工程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有靶向性目的基因,已有报道MSC在骨、软骨、肌腱和神经胶质修复中的作用[3,4],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实验旨在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骨髓MSC的分离从胸骨无菌抽取约1~2ml的骨髓,肝素化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5ml,混匀,12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0.01mol/L的PBS(pH7.2)洗2~3次,1200r/min,各离心10min;计数,以2×109/ml种入10%FBSα MEM培养基,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37℃,5%CO2孵箱中培养;不同时相点弃悬浮细胞,用0.01mol/LPBS(pH7.2)尽量轻轻洗去未贴壁的细胞,加入含10%FBSα MEM培养基。 1.2不同贴壁时间对MSC增殖的影响选用贴壁后1、2、3、4、6、8、12、24、48、72h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不同时间贴壁的细胞传代、增殖能力及形态学的变化。 1.3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对MSC生长的影响细胞按4×104/ml种入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以下FBS浓度的α MEM培养基:0%、1%、 2.5%、5%、7.5%、10%、12.5%、15%、17.5%、20%,每个浓度6孔;培养48h后,加入20μlMTT(5mg/ml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7℃避光培养4h;尽量吸掉上清液,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室温振荡10min,HT7000plus多孔读数仪490nm处读取D490值,以培养液作空白对照。 1.4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MSC生长的影响用含10%FBS的α MEM培养基;细胞按以下密度(×104/ml):0.3、0.6、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种入96孔培养板中,每一密度6孔;培养48h后,按上述方法测其D490值。 1.5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按0.5×104/ml种入24孔培养板,每孔培养液为1ml,每天取3孔测其D490值,连续测8d,绘出培养细胞生长曲线。 1.6培养细胞分裂指数曲线按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的细胞密度接种于放有小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每24h取出3块小玻片,连续8d;用95%酒精固定,HE染色、封片。对每一时间组细胞进行计数,算出1000个细胞中分裂相细胞的百分比。 1.7MSC的形态学观察在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第2、4、8代MSC的活体形态;并分别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 1.8统计学分析用哈佛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均数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用Microso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

本刊特稿 1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郭子宽188《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2年投稿须知王莉莎,张楠,王蕾,赵萌11携带双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SV1-TK-IRES2-EGFP 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吴立川,杨昆,刘永哲,陈鹏,徐文贵175-乙炔基-2’ 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 ★史贵秀,孙丽华,张跃新2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H 2O 2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刘新宾,张红超,郭子宽27全骨髓直接贴壁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张颢,张斌,程梅,陶艳玲,扈江伟,徐曼,陈虎31人羊膜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的分化**☆撒亚莲,华映坤,高建梅,彭正国,董虹,严新民胚胎来源干细胞39CD271磁珠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江虹虹,张金丽,李付贵,王涛35胎源性非黏附骨髓基质细胞的特性*★肖龙艳,傅晋翔,张学光,陈秋,张宏,王盼君,孙谕,王明元,古彦铮脂肪来源干细胞51小鼠脂肪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和成骨诱导前后造血调控因子的表达**★郝丹,段显琳,毕晓娟,常相萍,马艳,曲建华,袁海龙,江明47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移植安全性*★ 梁爽,袁桂峰,钟毓娟,刘菁,陈森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通过长期培养后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 非常广泛的分化潜能,形成的终末组 织包括脑、视网膜、肝、肠、脾、骨髓、血 液、皮肤、软骨等。一方面说明了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的能 力,另一方面说明在适当的培养环境 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向多种 细胞分化。 培养基是构成细胞体外培养环境 的重要因素,虽然基础培养基加少量 血清所配制的完全培养基可以满足大 部分细胞培养的要求,但对有些实验 却不适合,因此无血清培养基和无血 清培养成为当今细胞培养领域的一大 趋势。无血清培养基是不需要添加血 清就可以维持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 长繁殖的合成培养基。其工作基础是 用合适的激素、营养物和促贴壁物质 的组合置换培养基中的成分,在某些 培养方案中,细胞直接进入无血清培 养,可以消除来自血清的不均一性。 尽管无血清培养基是有化学限定 性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它仍有变动,培 养起始时可能有些物质缺乏,而后细 胞的产物可能积累,从而使培养基的 成分改变,这其实是有另一方面的好 处,即条件培养基的形成。条件培养基 是已经培养过某种细胞的培养液(内 含该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包括少量 生长因子)与一定比例新鲜培养液混 合的培养液,其促分化作用与分泌的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的 专门研究并不多见,本期专题介绍的 10篇文章,主要观察无血清培养基及 条件培养基等培养条件对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扩增与分化的影响,可供同道 研究者借鉴。更多内容详见本期102 页。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2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Http://www.CRTER.org Http://www.zglckf.com 周刊1997年1月创刊(总第521期)第16卷第1期2012年1月1日出版目次 骨髓来源干细胞研究与报告本期专题坚持“创新,科学,严谨,规范”的刊社精神,坚持创办“国际化、精品化、数字化”及学科专家喜欢阅读的专业期刊。高质量:每篇稿件均需小同行专家审稿1个月;高效率:优秀稿件3-4个月、一般稿件6个月出版。多元化:提供向SCI 收录杂志投稿的选刊建议和地道的语言翻译和润色服务等专业项目,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8218761770.html, 。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大全.

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 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它们在培养器皿是否能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特征,可分为贴附型生长细胞,常表现为成纤维型细胞和上皮细胞。悬浮型细胞在培养中悬浮生长。 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细胞在支持物表面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 厘米个长短不同的突起。可看到细胞成螺旋状生长。 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 干细胞的调控是指给出适当的因子条件,对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行调控,使之向指定的方向发展。 2.1内源性调控 干细胞自身有许多调控因子可对外界信号起反应从而调节其增殖和分化,包括调节细胞不对称分裂的蛋白,控制基因表达的核因子等。另外,干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前所进行的分裂次数也受到细胞内调控因子的制约。 (1)胞内蛋白对干细胞分裂的调控 干细胞分裂可能产生新的干细胞或分化的功能细胞。这种分化的不对称是由于细胞本身成分的不均等分配和周围环境的作用造成的。细胞的结构蛋白,特别是细胞骨架成分对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如在果蝇卵巢中,调控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是一种称为收缩体的细胞器,包含有许多调节蛋白,如膜收缩蛋白和细胞周期素A。收缩体与纺锤体的结合决定了干细胞分裂的部位,从而把维持干细胞性状所必需的成分保留在子代干细胞中。 (2)转录因子的调控 在脊椎动物中,转录因子对干细胞分化的调节非常重要。比如在胚胎干细胞的发生中,转录因子Oct4 是必需的。Oct4 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表达的转录因子,它诱导表达的靶基因产物是FGF-4 等生长因子,能够通过生长因子的旁分泌作用调节干细胞以及周围滋养层的进一步分化。Oct4 缺失突变的胚胎只能发育到囊胚期,其内部细胞不能发育成内层细胞团。另外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培养的小鼠ES 细胞的自我更新有促进作用,而对人的成体干细胞无作用,说明不同种属间的转录调控是不完全一致的。又如Tcf/Lef 转录因子家族对上皮干细胞的分化非常重要。Tcf/Lef 是Wnt 信号通路的中间介质,当与 β-Catenin 形成转录复合物后,促使角质细胞转化为多能状态并分化为毛囊。 2.2外源性调控 除内源性调控外,干细胞的分化还可受到其周围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 (1)分泌因子 间质细胞能够分泌许多因子,维持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有两类因子在不同组织甚至不同种属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TGFβ家族和Wnt 信号通路。比如TGF 家族中至少有两个成员能够调节神经嵴干细胞的分化。最近研究发现,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不仅能够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还对精原细胞的再生和分化有决定作用。GDNF 缺失的小鼠表现为干细胞数量的减少,而GDNF的过度表达导致未分化的精原细胞的累积。Wnts 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止β-Catenin 分解从而激活Tcf/Lef 介导的转录,促进干细胞的分化。比如在线虫卵裂球的分裂中,邻近细胞诱导的Wnt 信号通路能够控制纺锤体的起始点和内胚层的分化。 (2)膜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信号是通过细胞-细胞的直接接触起作用的。β-Catenin 就是一种介导细胞粘附连接的结构成分。除此之外,穿膜蛋白Notch 及其配体Delta 或Jagged 也对干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在果蝇的感觉器官前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3、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过程 4. 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得合适气体环境 5、细胞培养板得选择 6. 如何选用细胞培养基? 7. 如何维持培养液p H?8。血清与干细胞得培养?9、胎牛血清(F B S ) 10.细胞得细菌、真菌污染及排除 就是否需要灭活? 11、细胞培养污染得预防 14。胶原酶V 12、使用胰蛋白酶时加入 E DTA得目得就是什么?13、胶原酶得种类与选型? S胰酶 15、干细胞得种类与表面标记 18. 干细胞老化得表现与处16.间质干细胞培养原理概述?17、间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 理 20。冷冻保护剂作用与选择 19、细胞传代消化过程指导? 21。细胞冻存指导 22。干细胞冷冻与复苏 23、移植细胞得基因修饰?1、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它们在培养器皿就是否能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特征,可分为贴附型生长细胞,常表现为成纤维型细胞与上皮细胞。悬浮型细胞在培养中悬浮生长。?间充质干细胞MSC基本形态: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细胞在支持物表面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 厘米个长短不同得突起、可瞧到细胞成螺旋状生长。? 2、干细胞应用与干细胞调控?干细胞得调控就是指给出适当得因子条件,对干细胞得增殖与分化进行调控,使之向指定得方向发展。? 2.1内源性调控?干细胞自身有许多调控因子可对外界信号起反应从而调节其增殖与分化,包括调节细胞不对称分裂得蛋白,控制基因表达得核因子等。另外,干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前所进行得分裂次数也受到细胞内调控因子得制约。 (1)胞内蛋白对干细胞分裂得调控?干细胞分裂可能产生新得干细胞或分化得功能细胞。这种分化得不对称就是由于细胞本身成分得不均等分配与周围环境得作用造成得。细胞得结构蛋白,特别就是细胞骨架成分对细胞得发育非常重要、如在果蝇卵巢中,调控干细胞不对称分裂得就是一种称为收缩体得细胞器,包含有许多调节蛋白,如膜收缩蛋白与细胞周期素A。收缩体与纺锤体得结合决定了干细胞分裂得部位,从而把维持干细胞性状所必需得成分保留在子代干细胞中。?(2)转录因子得调控 在脊椎动物中,转录因子对干细胞分化得调节非常重要。比如在胚胎干细胞得发生中,转录因子Oct4 就是必需得。Oct4 就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表达得转录因子,它诱导表达得靶基因产物就是FGF-4 等生长因子,能够通过生长因子得旁分泌作用调节干细胞以及周围滋养层得进一步分化。Oc t4 缺失突变得胚胎只能发育到囊胚期,其内部细胞不能发育成内层细胞团。另外白血病抑制因子(LI F)对培养得小鼠ES细胞得自我更新有促进作用,而对人得成体干细胞无作用,说明不同种属间得转录调控就是不完全一致得、又如Tcf/Lef 转录因子家族对上皮干细胞得分化非常重要、Tcf/Lef就是Wnt信号通路得中间介质,当与β-Catenin形成转录复合物后,促使角质细胞转化为多能状态并分化为毛囊。 2.2外源性调控?除内源性调控外,干细胞得分化还可受到其周围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等外源性因素得影响。?(1)分泌因子?间质细胞能够分泌许多因子,维持干细胞得增殖,分化与存活。有两类因子在不同组织甚至不同种属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就是TGFβ家族与Wnt 信号通路、比如TGF 家族中至少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MSC NutriStem? XF Medium 一、目的: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离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二、材料:新生儿脐带 三、主要仪器:医用手术器械,生物安全柜,CO 2 培养箱,6孔培养板(CORNING), T25培养瓶(CORNING) 四、主要试剂: 表 1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

五、实验前准备: 5.1 完全即用型培养基的准备 1) 冻存的NutriStem? MSC XF Supplement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添加物需要在室温 或2-8℃解冻,避免反复冻融及照光。 2) 完全培养基配制:NutriStem? MSC XF Basal Medium (培养基):NutriStem? MSC XF Supplement (添加物):青链双抗 = 500 ml : 3 ml : 5 ml ,4℃保存,2周内使用。(注:双抗非必须) 5.2 MSC 贴壁试剂包被培养皿 1) 使用无菌的DPBS 溶液 (货号: 02-023-1,不含Ca 2+ and Mg 2+),将MSC 贴壁试剂稀 释100倍 (1:100),用移液管轻轻搅拌混合。 2) 用稀释过的MSC 贴壁试剂涂层培养皿。 3) 使用合适的量以涂层培养孔或板,使用量参照表2。 4) 轻轻摇动培养皿,用封口膜包裹涂层的培养皿,然后在2-8℃孵育过夜;或者在 CO 2 培养箱 (37℃,至少孵育30分钟)。 5) 接种前,用DPBS 轻轻冲洗培养皿。 表2 涂层过程中贴壁试剂建议使用量 厂建议使用量,经过实验测试后可减半使用)

六、试验方法: 6.1 MSC 原代培养 1) 无菌条件下取新鲜脐带,用DPBS 漂洗净血迹 (如怀疑污染,可先在75%医用酒精中浸泡 2min)。 2) 置10 cm 培养皿中,剪成1~2 cm 脐段,剔除血管,用DPBS 洗净血迹,再剪成1mm 3 组织块。(图 1) 3) 用无菌滴管吸取少量细小组织块均匀散布在 6 孔板 2 个孔中。 4) 37℃, 5% CO 2培养箱孵育 30min 以使组织块黏贴在培养皿壁上。 5) 向每孔滴加0.8ml 完全培养基 (注意沿孔壁小心滴加,勿使冲动组织块)。 6) 37℃, 5% CO 2 培养箱孵育过夜,次日 (d1) 每孔再补加1ml 完全培养基。 7) 37℃, 5% CO 2 继续培养,5天 (d6) 后半量换液 (此时一般看不到细胞,但最快3天就可看到细胞从组织边沿爬出)。 8) 再过5天后半量换液 (此时一般会有细胞爬出,但最晚可到14天会出现细胞从组织 边沿爬出) (图2、图3)。 9) 此后,每2天换一次培养液,继续培养2~4天,待细胞达到约60~70%后传代培养 (图4)。 注意:组织块培养的关键是要保障组织块始终贴壁,换液动作要尽可能轻微,避免冲动组织块。培养基加量不能太多,以免组织块漂浮。 6.2 MSC 传代培养 1) 待细胞饱和度达到约60~70%后进行传代(细胞不能太密集,否则容易分化),吸弃需传代板孔中的培养基,每孔加适量DPBS 轻轻冲洗1次。 2) 根据培养皿适量加入重组胰酶-EDTA (货号:03-079-1),37℃, 5% CO 23) 根据重组胰酶-EDTA 使用量加入10倍的 培养箱作 用 2~3 min ,用吸管吹打培养皿底部,镜下观察细胞完全脱落后。 大豆胰酶抑制剂 (货号:03-048-1,用DPBS 稀释50倍),1200×rpm 离心3~5m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