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的作用和功效

壳聚糖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可食性动物纤维,也是一种脂质吸附剂。小分子量的壳聚糖能与脂肪、胆固醇等形成包裹,降低其在肠胃的吸收,起到降脂、降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在体内积累过多,易导致人体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壳聚糖可减少胆汁酸在体内储存,阻止胆固醇在人体内吸收,胆汁酸减少,有促使肝脏中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必然下降。壳聚糖可升高体液PH值,改善体内酸性环境,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活化T淋巴细胞。壳聚糖能有效地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水解酶的活性,通过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通过巨噬细胞的激活而分泌多种免疫因子调节其他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此外,壳聚糖还可显著促进脾脏细胞生成抗体能力。

1、控制胆固醇

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胆固醇,它导致许多严重的疾

病。壳聚糖有两个机制降低胆固醇。一个是阻止脂肪的吸收,另一个是将人体血液内的胆固醇排泄掉。首先,壳聚糖抑制那些助于脂肪吸收的脂肪酶的活性。脂肪酶分解脂肪使人体进行吸收。另外一个是排泄胆酸。一旦胆酸排泄,则血液中的胆固醇被用于制造胆酸。这两种机制使得壳聚糖成为强胆固醇清除剂。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材料,具有强大的阴离子吸附力,适用于降低胆固醇而没有任何副作用。

2、抑制细菌活性

壳聚糖在弱酸溶剂中易于溶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氨基(NH2+),这些氨基通过结合负电子来抑制细菌。壳聚糖的抑制细菌活性,使其在医药、纺织和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对高血压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氯离子(cl-)。它通常通过食盐摄入。2010年以来许多人都过量消费盐。血管紧缩素转换酶(ACE: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产生血管紧缩素II,一种引起血管收缩的材料,其活力来自氯离子。高分子壳聚糖象膳食纤维一样发挥作用,在肠内不被吸收。壳聚糖通过自身的氯离子和氨根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排泄氯离子。因此,壳聚糖降低血管紧缩素II。它有助于防止高血压,特别是那些过量摄入食盐的人群。

4、吸附和排泄重金属

壳聚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吸附能力。许多低分子量的材料,比如金属离子、胆固醇、甘油三酯、胆酸和有机汞等,都可以被壳聚糖吸附。特别是壳聚糖不仅可以吸附镁、钾,而且可以吸附锌、钙、汞和铀。壳聚糖的吸附活性可以有选择地发挥作用。这些金属离子在人体中浓度太高是有害的。比如,血液中铜离子(Cu2+)浓度过高会导致铜中毒,甚至产生致癌后果。现已证明壳聚糖是高效的螯合物介质。壳聚糖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脱乙酰度。脱乙酰度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5、免疫效果

壳聚糖具有更高的蛋白吸附能力;在降解酶(溶解酵素lysozyme、kitinase)的作用下,壳聚糖具降解性;壳聚糖很容易加工成线,适合做成线状或片状的医用材料;壳聚糖具有亲和力和溶解性,适用于生产各类衍生物;壳聚糖具有更高的化学活性;壳聚糖的持水性高;在血清中,壳聚糖易降解吸收;壳聚糖具有更高的生物降解性;壳聚糖表现出有选择性的高度抑制口腔链球菌生长的作用,同时并不影响其他有益细菌的生长。

促进凝血和伤口愈合

壳聚糖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可用作止血剂。它还可用于伤口填料物质,具有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出物、不易脱水收缩等作用。

作为药物的缓释基质

壳聚糖能被生物体内的溶菌酶降解生成天然的代谢物,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特点,因此用它作药物缓释剂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日本已有以壳聚糖作为基质的缓释药物出售。

用于人造组织和器官

壳聚糖与磷酸钙的复合物可作为骨的替代物,用于骨的修补及牙的填料;壳聚糖衍生物与聚酯的复合材料可用作人造血管。Abewidra曾推出一种修饰烧伤、溃疡及皮肤感染的新型材料———“人造皮肤”,这种修饰材料具有天然皮肤的功能,不但能使伤口免受细菌的感染,而且还可以渗透空气和水分,促进伤口愈合。壳聚糖和甲壳素混合后可制成高强度的丝状纤维,用作手术线。这种手术线能被生物体内的溶菌酶降解,伤口愈合后不需拆除就能被机体充分吸收,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壳聚糖具有激活机体系统、介导机体系统的系列生物学效应,提高吞噬细胞的系统功能。巨噬细胞表面存在着细菌多糖的受体,而壳聚糖作为细菌多糖的类似物,能刺激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如下反应:促进其吞噬功能,增强它在其它免疫应答中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机体对T细胞、NK细胞和B 细胞的调节,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因此,壳聚糖具有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它医学用途

壳聚糖凝胶可作为牙抗菌素的载体,具有止血、消炎和伤口愈合的功能;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浓度,用于降胆固醇剂。壳聚糖能强化肝脏机能,防止由于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宿醉,并对残留在体内的重金属、毒素、农药、化学色素具有吸附和排泄的功效。癌症患者服用壳聚糖后,可激活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使其能分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并杀死癌细胞。壳聚糖能调节体内的pH值到弱碱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有利于防治糖尿病。此外,它还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正常,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

荣格牌壳聚糖胶囊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唯一的小分子量天然碱性多糖壳聚糖为原料,用现代的制剂工艺制成胶囊。具有提高产品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特点,同时便于服用、携带。

壳聚糖的作用

人体免疫功能卫士----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氨基多糖,学名为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 。是至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带阳离子性质的碱性多糖,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支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生物工程等领域。 远在几千年前[本草纲目]中早已有蟹壳粉的记录,可见古人早已将壳聚糖做为医疗之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壳聚糖是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不可缺少又一生命要素,对人体健康有;八大作用; 壳聚糖的八大功能 壳聚糖是目前宇宙中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食物纤维,与人体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是现代病、常见病的克星,临床验证它对人体的健康有八大功能。 1、减肥调脂 壳聚糖带有阳离子的壳聚糖,在肠道内与脂肪及胆汁酸结合,可阻断脂肪消化与吸收,清利胆道,降低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脂蛋白,溶解血栓,防止动脉硬化及脑中风。 2、美容护肤靓丽容颜 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活化细胞作用和保湿功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修复衰老变异细胞。 3、强化免疫系统抑制肿瘤 壳聚糖升高血液PH值,增强免疫活性细胞质量和数量,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4、保肝护肝护,防醉酒 壳聚糖可活化修复肝细胞,强化肝脏功能,防治脂肪肝和肝炎。促进肝脏氧化酶分泌,防止醉酒。 5、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壳聚糖可提高体液的PH值,使体液呈弱碱性,并能活化修复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 6、防治高血压 壳聚糖带正电荷可与食盐中的氯离子结合并排出体外,还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血压。 7 促进肠道有益菌繁殖 壳聚糖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生长,进而达到吸收营养之效果。 8、吸附,排出体内重金属 在公害污染环境中最难治疗的就是重金属所引起的疾病,壳聚糖可吸附和络合重金属并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电解质之平衡 蓝湾壳聚糖的非凡功能: 三调◆调节pH 值,改善酸性体质 ◆调节内分泌,激活荷尔蒙作用 ◆双向调节免疫,增强自愈力 三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分子式:C56H103N9O39 分子量:1526.4539 简介 壳聚糖是甲壳质经脱乙酰反应后的产品,脱乙酰基程度(D.D)决定了大分子链上胺基(NH2)含量的多少,而且D.D增加,由于胺基质子化而使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增多,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其结果必将导致其结构,性质和性能上的变化,至今壳聚糖稀溶液性质方面的研究都忽略了D.D值对方程的影响。 壳聚糖是以甲壳质为原料,再经提炼而成,不溶于水,能溶于稀酸,能被人体吸收。壳聚糖是甲壳质的一级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带阳离子的高分子碱性多糖聚合物,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化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导主要集中在吸附和絮凝方面。也有报道表明,壳聚糖是一种很好的污泥调理剂,将其用于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并能提高处理效率。但研究其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强化生物作用的机理,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

在甲壳素分子中,因其内外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溶解性能很差,这限制了它在许多方面的应用, 而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一壳聚糖,却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大量游离氨的存在,溶解性能大大改观,具有一些独特的物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在农业、医药、食品、化妆品、环保诸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无定形透明物质,无味无臭。 2. 密度(g/mL,25℃):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oC):未确定 5. 沸点(o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o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o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o):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0o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o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壳聚糖、尿素交联微球的缓释规律分析

壳聚糖、尿素交联微球的缓释规律分析 王海斌2,甘邱锋2,吴良展2,曾聪明2,何海斌1,2* 1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州(350002)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E-mail:alexhhb@https://www.360docs.net/doc/822449257.html, 摘要:以壳聚糖为包膜材料,探讨了壳聚糖包膜尿素缓释规律,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观察技术对缓释前后的微球物理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包埋微球在浸泡的第1 d氮素释放量占总量的13.43%,34 d仅释放29.03%,符合缓释肥料标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微球浸泡前表面膜结构密实,浸泡34 d后微球表面膜形成大量突起的小孔,浸泡前后微球剖面网状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壳聚糖;尿素;缓释肥料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营养缺乏是限制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化肥使用已成为农业增产主要措施之一。然而据统计,我国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仅30%,20%,35% [1]。肥料利用率普遍偏低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氮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因此研究氮肥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缓/控释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措施。一方面,减少了大量肥料施用,进而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其一次施肥可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需要;其环保性、简便性、高效性已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无毒、耐热、耐碱、耐腐蚀、可生物降解的世界第二大天然产物壳聚糖作为原料,研究其包埋尿素后的缓释规律。以期为缓释氮肥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壳聚糖(浙江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尿素、氨水、冰醋酸、硒粉、浓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戊二醛(25%的水溶液)、碘化汞、硫酸钾、碘酸钾、氢氧化钾、双氧水(30%)、酒石酸钠、硫代硫酸钠(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2实验仪器 KDN-08消化炉(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凯氏定氮仪(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DJ-1电动搅拌仪(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250-B生化培养箱(国华仪器),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株式会社),JSM-5310LV 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 用前景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可被生物体降解而对人体无毒的物质,不仅在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饲料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改性,阐明了壳聚糖在食品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添加剂,改性,复合纳米粒子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Ma Zhengran Class 0804, School of Fo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010******* Abstract: Chitosan is a biodegradable and non-toxic substances on the human body. It's not only widely use d in food industry, but also in feed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nd many other area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and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chitosan, the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and che 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and set out the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tosan. Key words:chitosan; additives; modification;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引言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阳离子的膳食纤维,被称为挽救人类健康的神奇“电粉”。作为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吸附性、成膜性、保湿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相容性、无毒性以及极好的螯合能力,且能加速伤口愈合。大量应用实例证明,壳聚糖对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显示出许多生命特征,如改善代谢内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消化机能,降低胆固醇;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吸附,排除体内有害重金属;活化细胞,增强人体生命活力,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壳聚糖的关注和重视也不断加强。本文主要论述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中的各种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1、壳聚糖的简介 甲壳素是一种带正电的碱性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甲壳,以及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唯一能够被生物降解的阳离子高分子材料。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后,转化为可溶性的脱乙酰甲壳素,又称壳聚糖(Chitosan),学名:几丁聚糖。其化学结构是由大部分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一乙酰基葡萄糖通过β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 分子式为:(C6H11NO4)n 结构: 2、壳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2.1 抗菌剂

壳聚糖标准试行

附件1: 省内第二类壳聚糖类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壳聚糖类产品的研究开发、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撰写和技术审评。 本指导原则是对壳聚糖类产品的一般要求,制造商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分说明和细化。制造商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壳聚糖类产品,分类代号现为6846。 壳聚糖类产品根据作用机理不同,主要分两大类: 1、壳聚糖敷料 主要包括:壳聚糖流体敷料、壳聚糖成膜喷剂、壳聚糖止血颗

粒、壳聚糖止血护创敷料、壳聚糖纤维敷料、壳聚糖口腔溃疡膜、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等 2、壳聚糖抗菌材料 主要包括:壳聚糖妇科抗菌凝胶、壳聚糖妇科抗菌泡沫、壳聚糖妇科抗菌喷剂、壳聚糖妇科抗菌栓、壳聚糖漱口液等。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三类医疗器械或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包括三类壳聚糖类手术防粘连产品及组织工程等产品,如医用壳聚糖可降解防术后粘连膜、止血封堵敷料、壳聚糖冲洗液、生理性海水壳聚糖滴眼液等。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壳聚糖类产品的命名应采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也可按“主要成份+用途+剂型”的方法命名,例如:止血壳聚糖颗粒、壳聚糖止血成膜喷剂、壳聚糖抗菌妇科凝胶。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壳聚糖类产品基本结构包括壳聚糖、辅料、添加剂及包装材料。 (三)产品工作原理 主要通过壳聚糖的抗菌/抑菌,或凝血作用达到预期用途。 (四)产品作用机理 1.抗菌/抑菌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抑制一些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目前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有三:一是由于壳聚糖的多聚阳离子,易于真菌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基团作用,从而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二是干扰DNA的复制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展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 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凌沛学荣晓花张天民 论文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经降解和化学修饰后的壳聚糖,在某些方面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生物活性。壳聚糖及其降解物和修饰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最新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壳聚糖(chitosan)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学名聚氨基葡糖,是由N-乙酰-D-氨基葡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

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r)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目前已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1]。另外,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药物传递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药理活性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两部分,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1.1抗菌活性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和多种因素有关。壳聚糖只有在酸性溶液中才具有抑菌活性,并且溶液的pH值越低抑菌活性越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也受到其脱乙酰度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不同Mr的壳聚糖对于细菌的抑制活性不同,整体上抑菌活性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Seyfarth等[1]最近对一系列不同Mr的壳聚糖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随着Mr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功能团掩蔽质子化的氨基而增强。陈威等[2]最近提出,不同Mr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引起钾离

壳聚糖价钱

壳聚糖主要能够排出体内毒素,过多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最主要的是能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同时,壳聚糖作为增稠剂、被膜剂被用于食品添加剂。那么这样它的价位是怎么样的,相信是很多人关心的。通过下文为您说明。 壳聚糖作为一种食品抗菌剂,食物保鲜剂,抗氧化剂,保健品添加剂、果汁澄清剂。而被许多的行业普遍使用。市场上的壳聚糖价格在1Kg在150元-200元之间。该价格仅供参考,您可以向相关生产厂家了解。皇朝化工生产的壳聚糖的口碑很好,价位合理,与许多的食品生产厂家达成长久合作。 壳聚糖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1、化妆品专用壳聚糖 化妆品专用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调理、抑菌等功能;适用于润肤霜、淋浴露、洗面奶、摩丝、高档膏霜、乳液、胶体化妆品等;有效的弥补了一般壳聚糖的缺陷。

2、絮凝剂专用壳聚糖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是具有良好的絮凝、澄清作用。作为饮料的澄清剂,可使悬浮物迅速絮凝,自然沉淀,提高原液的得率;在中药提取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鞣酸和果胶,可以用壳聚糖溶液方便地除去,精制出纯度较高的中药有效成份;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在水质净化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3、农业、饲料、饵料专用壳聚糖 壳聚糖是天然的植物营养促长剂--叶面肥的原料,由壳聚糖复配而成的叶面肥,既能给植物杀虫,抗病,起到肥料的作用,又能分解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及微量金属元素,从而转化为植物的营养素,增强植物免疫力,促进植物的健康;虾壳、蟹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动物食入吸收后,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4、UTA(吸附剂)专用壳聚糖 UTA专用壳聚糖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壳聚糖系列产品;它能有效地吸附

壳聚糖及其结构特点

第一章 绪 论 1.1 壳聚糖及其结构特点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后的产物,是甲壳素最基本、最重要的衍生物。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名为(1,4)—2—乙酰胺—2—脱氧—β—D—葡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以及菌类、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节肢类动物的干外壳约含20~50%甲壳素。自然界中甲壳素有三种结构:α、β、γ,其中最为常见、普通的是α型。地球上每年甲壳素的生物合成量为数十亿吨,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下图1-1是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 图1-1 甲壳素、壳聚糖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Fig.1-1 The configuration schematic of chitin and chitosan 纯净的甲壳素和壳聚糖均为白色片状或粉状固体,比重0.3,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甲壳素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得甲壳素形成高度的结晶结构,因而甲壳素分子高度难溶。甲壳素不溶于水及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也不溶于稀酸、稀浓碱,只溶于浓酸和某些溶剂。壳聚糖分子的活性基团为氨基而不是乙酰基,因而化学性质和溶解性较甲壳素有所改善,可溶于稀酸、甲酸、乙酸,但也不溶于水和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由于氨基和羟基比较活泼,壳聚糖的化学性质较甲壳素活泼,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比如烷基化、酰基化反应等等。 1.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产品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结构中的多种活性基团,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多个行业中。 1.2.1 在环保中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能够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整合物且可帮助微粒凝聚,故广泛用作化工、轻工纺织等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和絮凝剂,能够有效地捕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和 有机物,并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使污水变清,特别是对于汞、铬、铜、铅、钴、3n n 甲壳素壳聚糖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每位卫康家人必备的资料 壳聚糖的应用 1、食道癌——壳聚糖兑水,虫草兑水喷。每小时交替使用。 2、降压——壳聚糖每天6粒。 3、拉肚子——孩子1粒壳聚糖抖在饭里。 4、孩子长的过快——肌肉裂断,加壳聚糖。 5、癌症——每天50粒,可以活命。 6、身上所有包块——均需壳聚糖。 7、肾衰竭——壳聚糖加虫草。 8、减肥——壳聚糖加银兰。 9、肠胃不好,便秘——壳聚糖。 10、白癜风——壳聚糖,虫草,金苓,五个月。 11、糖尿病——壳聚糖加虫草。 12、脑血栓——壳聚糖,银兰,虫草。 壳聚糖溶液的作用 2粒壳聚糖+纯净水35毫升+白醋2毫升——壳聚糖啫喱水 一、浓度:加200毫升纯净水 1、去角质,每天2-3次 2、足,手上的白癣 3、伤口愈合,淡化瘢痕 4、喂鱼5-10毫升 二、浓度:1000毫升

1、皮肤过敏 2、黑斑,汗斑,湿疹,皮炎 3、香港脚,富贵手 4、代替洗发精 三、浓度:2000毫升 1、面疮,颜面白癣 2、荨麻疹 3、基础化妆 4、男士剃须后使用 壳聚糖的妙用 1、外伤:有外伤、烧伤烫伤、溃疡时可以将产品直接敷于伤口处,有止血止疼、止痒、杀菌、消炎之功效,且愈后不留疤痕。 2、治带状疱疹:用白醋把产品调成稠糊状,涂抹于患处,3-7天可痊愈。 3、治褥疮:将伤处清理消毒后,把产品直接敷于患处,1-3天可结痂愈合。 4、治口腔、食道溃疡:将产品直接倒入口中含放2-3次/日,1-2天可痊愈。 5、治红斑狼疮:内服:每日3次,每次4-6粒;外涂:把产品用白醋调匀,涂抹于患处,一个疗程可痊愈。 6、治面瘫:每天3次,每次3-4粒,2-7天(麻痹的面部神经修复)痊愈。 7、治便秘:早晚服2-4粒/次,饭前服用,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效果明显。对肠胃炎和痔疮有奇效!8、治脚气:将产品直接敷于患处,2-3天痊愈不复发。用白醋调和以后,涂抹于手脚表面可预防、治疗脚气、手脚发痒、脱皮。 9、治疗湿疹:用白醋把产品调匀,涂于患处2-4天可痊愈。此法对治疗男女阴部瘙痒、阴湿、湿疹有奇效!2-3次可痊愈。 10、减肥:早晚服用,每次6-10粒,饭前服用,配合晚餐少吃主食效果显著。

羧甲基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因为有良好的水溶性、保湿性和成膜性,安全无毒并具有抗菌、抑菌、乳化稳定作用,在日化、食品、造纸、制药等方面有重要的用途。 1保鲜剂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高分子多糖,它来源丰富,无毒无害,无污染及可降解,已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化妆品、环保及医药等诸多领域。但壳聚糖仅溶于某些酸性介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即可得羧甲基壳聚糖,根据羧甲基的取代位置不同可以获得O-羧甲基壳聚糖、N-羧甲基壳聚糖和N,O-羧甲基壳聚糖三种产物。与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壳聚糖在果,如水溶性、成膜性、吸湿保湿性、抗菌性、安全无毒性等,更适合于现代果蔬保鲜贮运的要求。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涂膜保鲜剂,来源丰富,无毒无味,抑菌性强,在果实表面形成的膜具有很好的气体选择通透性,能有效地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和蒸腾作用,从而保持果蔬的新鲜度,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研究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这三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制浓度为0·1%,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最小抑制浓度均为0·2%。羧甲基壳聚糖对酵母菌群、黄曲酶素、黑曲霉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羧甲基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吴伟,林宝凤) 2对铅离子的吸附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性能优良的金属离子吸附剂在工业废水处理贵重金属离子回收[3]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引入其它功能性基团改善它的溶解性及功能拓宽其应用范围是当前研究开发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重要课题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经化学改性得到的水溶性衍生物由于羧基的引入使其结合金属离子能力大大提高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贵重金属离子富集回收等方面进入人体健康者血铅的正常范围为0.483~1.45μmol/L当血铅含量达2.72~3.84μmol/L时即可发生铅中毒铅中毒可直接损伤人和动物的甲状腺功能还可损伤生殖细胞及降低性功能本文将初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铅离子吸附的基本特性以期为含铅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羧甲基壳聚糖与壳聚糖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相比对铅离子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能力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大羧甲基壳聚糖吸附铅离子的行为遵循单分子层吸附机理符合动力学方程t/Qt=t/Qeq+M/KCM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主要有时间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为羧甲基壳聚糖在处理含铅的工业废水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羧甲基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林友文陈伟罗红斌) 3降脂作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调节血脂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关于降脂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壳聚糖结构中含有氨基,作为聚阳离子可与胆酸、胆固醇结合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能阻止消化系统吸收胆固醇和甘油三酷从而发挥降脂作用。(壳聚糖、梭甲基壳聚糖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林友文林青郑景峰蒋智清) 4在农业上的应用 羧甲基壳聚糖易溶于水,具有植物生理调节功能。Cuezo研究表明,用其处理番茄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如用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开花期的果穗和种子,可提高玉米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玉米是低蛋白作物,因为玉米在氮代谢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往往受到抑制,NH离子补偿能力下降,使得贮藏蛋白含量较低。师素云以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开花期果穗,发现发育籽粒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明显增强,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比对照组高20%以上,谷氨酸脱氢酶在处理后10、15、和25天时分别比对照组高30%、40%和50%以上,谷丙转氨酶活性高20%以上,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了30%以上;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和营养代谢具有调节功能。师素云等用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其种子发芽率、幼苗

壳聚糖水溶胶的制备与应用

壳聚糖水溶胶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聚阳离子的生物二聚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客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粘附性,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温敏性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是一种pH值中性的、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时可长期保持液态、温度迭体温时可凝胶化的材料,有望成为药物,尤其是生物大分子制荆的载体和细胞支架材料。该文介绍了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特性、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壳聚糖;水凝胶;制备;应用 一、壳聚糖水溶胶的制备 1、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这种聚阳离子的生物二聚体主要通过对几丁质脱乙酰基获得。而几丁质则主要来自虾、蟹的外壳口。由于来源广泛,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粘附作用等,该材料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壳聚糖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不溶解。Singer 等发现使脱乙酰度为 85 的壳聚糖溶解的最高 pH值为 6.2,超过此值就会出现水凝胶样沉淀。 2、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 壳聚糖可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交联制备成水凝胶。 2. 1化学交联

化学交联主要是通过化学交联剂反应形成三维结构,但交联剂一般都具有生物毒性,因此在应用前要尽量去除剩余的交联剂单体。. Wang等用戊二醛交联制备聚乙烯醇/壳聚糖半互穿网络水凝胶,讨论了交联的机理、成键过程(西夫碱) 。水凝胶形成过程中,西夫碱是通过壳聚糖的氨基和戊二醛的醛基反应生成的。加入聚乙烯醇(PVA) 是为了增强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吴国杰等将壳聚糖分别与聚醚、聚乙烯醇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制备聚醚一壳聚糖水凝胶和聚乙烯醇一壳聚糖水凝胶,并对它们的溶胀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Mahdavinia等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加入到壳聚糖中,以过硫酸钾(KPS)作为基本引发荆,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制成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结构和溶胀性能。 Chen等制备了Genipin-N,O-羧甲基壳聚糖( NOCC) /海藻酸钠水凝胶。Genipin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交联剂,比戊二醛具有明显低细胞毒性,并能在形成水凝胶过程中更少地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Ji nghong等将线形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N一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通过无机黏土交联得到一种新型温敏性和pH敏感性半互穿网络水凝胶。这种通过黏土交联的半互穿网络水凝胶至少能延长800%,且能即时完全地恢复。 化学交联法也有不加化学交联剂的,如Baran等将淀粉氧化生成聚醛,然后与壳聚糖通过还原性烷烃化交联形成水凝胶,研究讨论了淀粉含量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2. 2物理交联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壳聚糖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安全性都符合作为药物载体的标准,药物包封于壳聚糖后其释放主要决定壳聚糖的生物降解和溶蚀,控制药物释药的浓度和时间,使药物的释放时间明显延长,对疾病治疗另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壳聚糖药物载体医学应用 前言 作为新型药物输送和控释载体,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特别是基于多糖的纳米微球和纳米微囊,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细粒径、合理的体内分布和高效的药物利用率,近年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粒不仅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而且可有效地越过许多生物屏障和组织间隙到达病灶部位,从而更有效地对药物进行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是包埋多肽、蛋白质、核酸、疫苗一类生物活性大分子药物的理想载体[1]。 壳聚糖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对生物黏膜较强的黏附性、无毒性及组织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由壳聚糖制备的纳米微球可以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变给药途径、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特点;也可以缓释、控释、靶向释放药物等。因此,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药物载体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1.1壳聚糖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随着对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不断揭示,壳聚糖基纳米微粒现已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物控释载体,特别适用于具有生物活性大分子药物的包埋和释放。从技术角度来看,壳聚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的可溶性和带正电性,这些特点使其在液态介质中可与带负电荷的聚合物、大分子甚至一些聚阴离子相互作用,由此发生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则可方便地用于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从生物药剂角度来看,壳聚糖纳米微粒具有附着在生物体粘膜表面的特性,这使得它尤其适用于粘膜药物的靶向输送。黄小龙等[2]通过实验证明了壳聚糖纳米粒子能打开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的节点,使大分子药物更易越过上皮组织、增加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Luessen等[3]用壳聚糖纳米微粒包埋多肽类药物-布舍若林,发现药物在小鼠体内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达5.1%,而未被包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仅为0.1%。 纯净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片状固体。主要特性有:(1)不溶于水和碱性溶液,可溶于低浓度无机酸或某些有机酸溶液。在稀酸中壳聚糖的β-1,4糖苷键会慢慢水解,生成低分子壳聚糖,溶液呈黏稠状。(2)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多聚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3)壳聚糖的溶解性与脱乙酰度、分子量、黏度有关,脱乙酰度越高,相对分子

壳聚糖衍生物的抗菌性质

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作用 摘要:壳聚糖是一类有着广谱抑菌活性的天然多糖,其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无毒,因而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抑菌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壳聚糖来源、性质、壳聚糖衍生物的化学改性的方法和抑菌作用的分析,并对今后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抑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机理 引言 壳聚糖是无毒、无污染,具有可再生、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的天然氨基多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1-2]、农业[3]、食品[4-5]等领域,并成为最近生物新材料研究的热点[6-7]。壳聚糖具有抗菌活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抑制作用[8]。但由于其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只溶于稀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壳聚糖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官能团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相比,这些衍生物的性能往往有较明显的改善。对于壳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较多的有壳聚糖的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醛亚胺基化、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季铵化等,其中季铵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的产物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备受重视[9]。有关壳聚糖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10],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壳聚糖的来源和性质 1.1壳聚糖的来源 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天然多糖,壳聚糖的历史得追随到19世纪,当时Rouget 在甲壳素的天然聚合物中发现了其脱乙酰化的形式[11]。壳聚糖是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由于其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其分子量也有所不同,可以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甲壳素在浓碱中加热处理后,就可以脱去部分乙酰基,得到壳聚糖,反应路线如下。

壳聚糖抗菌剂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7, 7(4), 41-48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22449257.html,/journal/b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22449257.html,/10.12677/bp.2017.74006 Research Progress on Chitosan Antimicrobial Maotao Wu SunRui Marin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Nov. 20th, 2017; accepted: Dec. 1st, 2017; published: Dec. 7th, 2017 Abstract Chitosan is a nature macromolecule. With the investigation, its applications are broad.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s an antimicrobial, the mechanism and the infective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the chitosan antimicrobial is prospected. Keywords Chitosan, Antimicrobial, Mechanism, Prospect 壳聚糖抗菌剂研究进展 吴茂涛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7日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概述了壳聚糖在抗菌剂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归纳总结了其抗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展望了壳聚糖抗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壳聚糖,抗菌剂,机理,展望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制备;壳聚糖应用 引语: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制备以及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水处理、分析化学、纺织工业、膜材料、液晶材料、医学材料方面的应用。 1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 1.1物理属性 纯甲壳素和纯壳聚糖都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或粉状固体,无味、无臭、无毒性,纯壳聚糖略带珍珠光泽。生物体中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6~2×106,经提取后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5~7×105,由甲壳素制取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则更低,约2×105~5×105。在制造过程中甲壳素与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用粘度高低的数值来表示。商品壳聚糖视其用途不同有三种不同的粘度,即高粘度产品为0.7~1Pa·s、中粘度产品为0.25~0.65Pa·s、低粘度产品<0.25Pa·s。制造纤维产品必须采用高粘度的甲壳素或壳聚糖。[2] 1.2化学性质 化学名:β-(1→4)-2-氨基-2-脱氧-D- 葡萄糖 分子式:(C6H11NO4)N

壳聚糖静电纺丝

壳聚糖静电纺丝 1 概述 关于纯壳聚糖溶液体系静电纺丝的报道却不多。可能是在高的静电压下,壳聚糖主链上的离子之间的斥力阻碍了电纺纤维的形成,尤其是在射流中的弯曲不稳定性和鞭动不稳定性出现的时候,这就造成了纯的壳聚糖体系静电纺丝的困难关于壳聚糖静电纺丝更多的报道是关于将壳聚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电纺成纤维的。选择与其他较为容易电纺成纤的高分子混合纺丝,不仅可以改善壳聚糖本身不易电纺的缺点,还可以赋予壳聚糖纤维一些新的性能。最常见的是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电纺成纤。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原料配比,壳聚糖与PVA 混合溶液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光滑完好的纤维,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或伤口敷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壳聚糖还能与其他一些合成高分子混合制备电纺纤维,如壳聚糖和PEO,壳聚糖和PVP等。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近年来,对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使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轴静电纺丝就是其中一种。核壳结构电纺丝可以在内层负载某些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而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成分,具有骨传导性和诱导性,两者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很广泛。 2 静电纺丝技术

静电纤维制造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状物质,因而这一过程又称为静电纺丝,简称电纺。电纺最早出现于1934年,Fomlllals在一篇专利中首次介绍了利用静电斥力获得聚合物纤丝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纺丝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静电纺丝的理论研究才。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静电纺丝的基本装置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一个顶部带有小孔的装有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细管及一个金属收集屏。聚合物的熔体或溶液的输送速度可由空气压力、微量注射泵控制,也可通过把装有液体的储液管与水平成一定角度放置从而由聚合物本身的重力来控制。高压电场的两极分别与聚合物液体、收集装置相连。在静电纺丝中,常常通过插入聚合物液体中的金属丝,或通过毛细管出口处与聚合物液体相连的金属夹,使聚合物液体接上高压电;收集装置通常为接地的金属箔、金属网或转鼓。 静电纺丝过程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悬于毛细管出口的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半球液滴变形为锥形,其锥形的角度为49度。随着电场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当液滴表面由于所带电荷形成的静电排斥力超过其本身的表面张力时,在泰勒锥的顶端形成液体细流,带有电荷的液体细流在电场中流动,进一步受到拉伸作用,同时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成为超细纤维并沉积在接收装置上,形成无纺超细纤维膜。

利用壳聚糖制作食品包装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壳聚糖制作食品包装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壳聚糖(chitosan)属含氨基的均态直链多糖衍生物,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少数具有荷电性的天然产物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在大多数弱酸条件下壳聚糖可以溶解成胶体,可以制成薄膜。本文就壳聚糖成膜后具有抗菌性,抗氧化性等对食品有保鲜功能展开研究,并证明其利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保鲜食品包装 引言 虾壳、蟹壳是水产工业的废弃物,堆放一段时间就会腐坏,造成环境污染;而广泛存在于蟹、虾和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的甲壳素等物质(还有蛋白质和红色素)可经过1,4键链接而成的线形聚合物――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生理活性、成膜性,由壳聚糖制得的功能材料且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可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食品及化妆品等行业[1]。 (1)研究发展过程。1811年,法国科学家H.Braconnot

从动物的甲克中提取到甲壳素。1859年,法国一位名叫Rouget的研究者将甲壳素放在浓KOH溶液中煮沸,洗净后溶于有机酸,便得到了壳聚糖。1934年,在美国才首次出现了关于制备壳聚糖及相关物质的专利,并于1941年成功制备壳聚糖人造皮肤和手术缝合线。20世纪90年代,壳聚糖的应用和生产达到了高潮――全球壳聚糖的年产量数万吨。 (2)结构。经研究证实,壳聚糖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双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平面有6个糖残基,螺距为 0.515nm。壳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葡萄糖,基本结构单元是壳二糖。 (3)物理性质。壳聚糖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固体,没有固定形状,色泽上呈半透明,略带有珍珠光泽。不能溶于水和碱溶液中,可溶于烯酸(pH<6)。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多聚电解质,具有优良的吸附性、成膜性和通透性、保湿性等。 (4)化学性质。壳聚糖链官能团较多,能发生各种反应,O-酰基化和N-酰基化、含氧无机酸酯化、醚化、N-烷基化、氧化、螯合、酸吸附、接枝共聚和交联反应,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酰基化和醚化反应[2]。 (5)壳聚糖的制备。壳聚糖的制备有化学制备法、生物降解法、机械加工法,其中化学制备法如下流程:虾壳→稀酸溶液搅拌(1.5h)→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2h)→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壳聚糖(chitosan,(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chitin,(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部分脱乙酰化的产物。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以及藻类、真菌等低等动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自然界每年产量约在100亿吨,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它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此多糖中含有数千个乙酰己糖胺残基,因此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导致其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将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可生成壳聚糖。人们常将N-脱乙酰度和粘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作为衡量壳聚糖性能的两项指标。N-脱乙酰度是判定壳聚糖溶解性的依据,脱乙酰度越高,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就越多,在酸中的溶解性就越好;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的缠绕程度就越大,溶解度就越小。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它一般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壳聚糖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溶液,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结合,使自身带上正电荷。甲壳素及壳聚糖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壳寡糖与壳聚糖的结构式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自然界可以被各种微生物降解。微生物中的甲壳素酶(chitinase)可以随机地水解甲壳素的N-乙酰-β-(1-4)糖苷键。而壳聚糖可以被多种酶水解,包括壳聚糖酶(chitosanase)、麦芽糖酶、脂肪酶、以及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在人体内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并非普遍存在,通过测定显示N-乙酰壳聚糖在人血清中可以被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溶菌酶(lysozyme)降解。 壳聚糖的主链结构中引入了2-氨基,化学性质区别于3,6-羟基,与甲壳素相比增加了反应选择性的功能基团。由于C6-OH是一级羟基,C3-OH是二级羟基,空间位阻不同反应活性也不同,再加上C2-NH2,壳聚糖就具有三个活性不同的可供修饰的基团。根据不同的需要,被修饰的壳聚糖作为一种功能大分子广泛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壳聚糖只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而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以及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科学家们采用衍生化的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获得了多种水溶性和可溶解于某些有机溶剂的衍生物,大大扩展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其中包括对壳聚糖进行N-,O-酰化,含氧无机酸酯化,醚化,N-烷基化,C6-OH和C3-OH的氧化,以及鳌合、交联等,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性能良好,甚至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