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4, 598–60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98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汤冬玲 董 妍 俞国良 文书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摘 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 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 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 有研究表明, 在不同文化中,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 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8

1 引言

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 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郭小艳, 王振宏, 2007)。鉴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不同社会心理功能, 我们需要强调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 通过调节情绪发挥积极情绪的正向功能, 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是目前国内外情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认为它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人们逐渐认识到情绪调节在人类自身发展与变化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效果的作用(Ashby, Isen, & Turken, 1999)。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情绪调节对注意、记忆、认知、动机等过程的影响(李静, 卢家楣, 2007), 同时,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失败会导致情绪与社会心理方面的机能障碍。例如, 许多临床障碍如物质滥用、广泛性焦虑障碍、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蓄意自我伤害以及攻击行为等都是由于情绪调节功能减弱导致的(侯瑞鹤, 俞国良, 2006; 王力, 柳恒超, 李中权, 杜卫, 2007)。情绪调节理论一直致力于发现作用于情绪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Heuven, Bakker, Schaufeli, & Huisman, 2006)。意大利心理学家Gaprara (1999)和美国心

收稿日期:2009-07-07

* 教育部“十一五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EBA080302)。 通讯作者:董妍, E-mail: dong8958@https://www.360docs.net/doc/824002443.html,

理学家Bandura (2003)分别发现个体在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取决于个体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信念, 而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实际效果, 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最近在这两位学者的推动下, 很多学者展开了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RESE)的研究。

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与分类

众所周知,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Bandura 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 它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观自我感受(Bandura, 1995; 高申春, 2000), 是一种自我把握感和控制感, 而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都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实现。随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发展, Bandura 又把自我效能感划分为一般效能感和具体效能感, 前者作为个体的一种稳定个性特征, 是个体应对、处理新问题或困难情境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程度, 它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不同任务领域的经验积累即具体效能感的形成, 而且一般效能感主要是通过具体效能感对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所以要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效果, 须针对具体任务和具体情境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陆昌勤, 凌文辁, 方俐洛, 2004)。根据这种分类方法,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属于一般效能感范畴。从1999年开始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 就对情绪调节自我

第18卷第4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599-

效能感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个体在管理日常生活

情绪体验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而导致这种差异的

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管理技巧上的差异, 还在于不

同个体对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感上有很大差异。

同样的, Bandura后来在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进行界定时也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状态的能力感,

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识别情绪状

态的能力感、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感及管理积极

和消极情绪表达的能力感, 据此, 他认为情绪调

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

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 Caprara, Barbaranelli, Gerbino, & Pastorelli, 2003), 而自信

实际上是自我效能高的一种表现。

西方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将Perceived self-efficacy for affect regulation, Affective self- regulatory efficacy,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positive Affect等混合使用, 用来指代情

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遵循情绪的传统分类法, 早

期的情绪调节效能一般分为两类:管理消极情绪

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NEG)和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POS)。前者指当个体应对逆境或令人沮丧

事件时不会被生气、愤怒、失望、气馁等负面情

绪击倒, 即个体改善负面情绪状态时所具有的效

能信念。后者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性事件时, 积极体验或允许自己表达快乐、兴奋、自豪

等积极情绪的效能信念。Caprara等人(2008)又在

此基础上将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信念细分

成两个维度, 即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

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anger/ irritation, ANG)和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

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despondency/distress, DES), 从而建构了一个二

阶因子模型, 并在意大利、美国和玻利维亚三国

进行了跨文化研究, 验证了该结构具有合理的信

度和效度。

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每种情绪都包含了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

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情绪既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也是经常需要自身调节的对象, 因此作为自

我调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调节是个体主观性

动力过程(孟昭兰, 2007)。而自我效能感是自我信念体系之一, 是自我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它是一种自我现象。个体情绪调节与自我效能感的双重自我主观性及情绪的不断变化性决定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有别于其它效能感的一种特殊自我效能感(比如学业自我效能感中的学业成就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 而情绪调节则属于个体内在的过程), 而且这种自我主观性决定了它必然与个体内在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联系。

现有研究已经证实, 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种, 不仅直接影响行为而且还通过影响认知、动机、决策和情感而间接地作用于行为, 对个体的人格和行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Caprara, Bandura, Gerbino等人的实证研究显示, 情绪对健康及行为的影响作用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它可以使个体有效应对压力、提高人际关系质量、提高主观幸福感, 还对抑郁、害羞、亲社会行为、犯罪行为、成瘾行为等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3.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受心理学者的关注, 它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独立维度:情感维度(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和认知维度。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 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 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 所以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丁新华, 王极盛, 2004)。在Caprara, Steca, Gerbino, Paciello和Vecchio (2006)的一项研究中, 认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包括生活满意度、自尊和乐观, 并把积极思维(Positive Thinking)作为其潜在测量维度, 把幸福感(Happiness)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 指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情况下的主观体验。研究结果显示,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自我效能感共同影响着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而且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人际关系效能信念的提高, 因为个体越是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那么他就越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应对人际交往环

-600-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

境。而且人际关系效能信念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令人满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水平, 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管理积极、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望、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感知到生活的幸福, 从而有效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Caprara & Steca, 2006; Caprara, Pastorelli, Regalia, Scabini, & Bandura, 2005)。由此可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提高人际关系效能信念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此外, Caprara和Steca (2005)的研究显示, 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是与高人际关系效能感、高共情效能感呈正相关,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通过作用于人际关系效能感与共情效能感进而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因为个体越是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应对自己的情绪并处理好人际关系, 那么他就越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绪(即产生共情)进而也越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际关系质量、情绪状态及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逐渐提高, 因此, 他们的研究既证明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作用于行为, 也证明了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3.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抑郁

抑郁是一种常见而且最能使人情绪低落的复合情绪, 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以悲伤为主)的大量增加, 正性情绪的明显缺乏。黄敏儿、郭德俊(2001)的研究表明, 抑郁高分组包含比较多的羞愧、悲伤、自我敌意、恐惧、厌恶、愤怒等负性情绪, 缺少快乐和兴趣; 而在调节方式上, 抑郁高分者在感受负性情绪时往往更多地沉浸于负性情绪之中, 反复思考, 并习惯于过多地表现、重视和宣泄这些负性情绪, 在感受正性情绪时则更多地倾向于忽视和抑制, 而且, 他们比较少去感受、发现、表现、宣泄他们的正性情绪。抑郁高分者的情绪调节方式与一般的调节方式(减弱负性情绪, 增强正性情绪)正好相反, 这可能是抑郁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不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可能是增强抑郁的重要原因。此外, Bandura认为, 因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积极结果而引发的强烈的无效能感是各种不同形式抑郁产生的共同核心因素(郭本禹, 姜飞月, 2008), 情绪调节无效能感便是其中的一种, 再加上个体采用何种情绪调节方式又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因此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个体的抑郁状况。

Bandura等人(2003)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调节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和抑郁倾向存在高相关。这是因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无法有效应对自身情绪, 当消极情绪受到过分重视并且得不到有效表达和排解时就容易引发抑郁。具体的, 低消极情绪调节效能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引发抑郁情绪, 此外, 低消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还通过作用于学业效能感和共情效能感引发青少年女性的抑郁情绪, 这是因为低学业效能感会直接引发低学业成就, 高共情效能感引发高共情, 低学业成就与高共情又容易引发抑郁情绪(Bandura, Pastorelli, Barbaranelli, & Caprara, 1999; Bandura, Barbaranelli, Caprara, & Pastorelli, 2001; Bandura et al., 2003)。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一般男性具有较高的消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他们通过改变对消极事件或刺激的认知来减弱负性情绪的影响, 相信失败、挫折和阻碍是可战胜的, 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目标并激发加倍的努力, 而不是一味沉迷于沮丧和失望中。而对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而言, 失败只会削弱动机、滋生沮丧和抑郁情绪。可见, 造成抑郁的往往不是消极事件或刺激本身而是个体行为取向的效能感, 而行为取向的效能感又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控制, 因此,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间接地影响抑郁情绪。

所有个体在面临反对、损失、失败和挫折时都会经历失望的情绪, 但每个人克服消极情绪的时间长短不一。实验表明, 个体经常思索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和失望状态会放大并延长抑郁, 而当个体全神贯注地投入于积极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活动中时, 抑郁也就会终止。通过认知重建来增强控制沮丧情绪的效能感研究表明, 当个体对自身能否控制反复思索令人沮丧或失望的事件或想法表现出低效能感时, 则会促成抑郁过程的发生, 并影响其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由此可见, 调节抑郁情绪本身的高效能感可以有效减少抑郁。

3.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压力应对

在压力情境下个体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 个体认为自

第18卷第4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601-

己没有能力应对面临的危险性事件(即应对相应事件的低自我效能感)是焦虑、恐惧情绪及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压力和挑衅情况下, 那些不能充分有效调整自身强烈消极情绪的个体, 要么可能不适当地将消极情绪具体化、扩大化, 要么可能被害怕、焦虑或抑郁弄得不堪重负。相反地, 体验积极情绪却可以增强认知功能、缓解因令人厌恶的经历而引发的扰人情绪, 使人容易获得适应性应对并获得积极的社会交往体验(Fredrickson, & Branigan, 2005; Fredrickson, Cohn, Coffey, Pek, & Finkel, 2008)。当然, 除了这些潜在的积极效果, 不分情境地表达喜爱和快乐情绪也会引发消极后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管理自身情绪体验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生活技巧上存在差异, 还因为他们在管理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上存有差异。实际上, 特别是在消极情境下, 当个体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时, 相应地, 他们对有效调节自己情绪缺乏自信(Waugh, Fredrickson, & Taylor, 2008)。同时,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选择何种压力应对策略。有实证研究显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采用问题定向的积极应对策略, 而情绪调节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用情绪定向的消极应对策略(刘霞, 陶沙, 2005)。应对危机,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能不受焦虑情绪的影响而成功地完成任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有效缓解压力对个体造成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研究者普遍认为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身情绪的个体比那些认为自己会受情绪摆布的个体更加成功(McCraty, Barrios- Choplin, Rozman, Atkinson, & Watkins, 1998; Tugade & Fredrickson, 2004)。

由此可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行为导向的具体效能感(比如, 学业效能感、社会关系效能感、抵制诱惑效能感、共情效能感等)进而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比如, 抑郁、紧张、主观幸福感等)与行为(比如, 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等), 当然情绪调节效能感也会直接作用于行为, 但影响力一般比较小。

4 跨文化研究

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表达机制, 所以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社会标准很可能影响一个人感知和管理情感的方式, 进而导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当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跨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文化下,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是否相同; 二是不同文化下,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对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的跨文化研究(Caprara et al., 2008)已经发现, 个体普遍具有POS、DES和ANG三类情绪调节的效能感。POS代表的是表达积极情感的效能感, DES代表的是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的效能感, ANG代表的是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效能感, DES和ANG是均属于管理典型负性情绪的效能感, 在美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 DES和ANG可以拟合成一个高阶因子即NEG(管理消极情感的效能感), 而中国的实证研究(文书锋, 汤冬玲, 俞国良, 2009)则支持POS、DES与ANG之间只具有一阶因子模型。而且, 东西方两种文化下的DES与ANG在内容上也略有不同。由此可见不同文化下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是有差异的。

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上, 对美国、意大利、玻利维亚等国的跨文化研究显示,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即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与亲社会行为相关; 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与攻击行为、易怒性呈负相关; 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DES)与焦虑、抑郁、害羞及孤独呈负相关, 与自尊、积极情感呈正相关相关(Caprara et al., 2008)。可见, 不同文化下情绪调节的任务具有一致性, 即调节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更多的是表达并增强正向情绪, 而调节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更多的是减弱并控制负性情绪。此外, 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性别与年龄差异上, 也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一方面, 相较于女性, 男性能以一种更加健全的自我效能感处理消极情绪, 但进入老年期后男性反而表现出比女性更低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 女性处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从成人早期到老年期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在表达积极情感的自我效能感方面, 不同年龄组的男、女性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而且女性要高于男性。

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研究问题与展望

情绪是行为的调节者, 也是个体调节的对象, 它具有组织的功能, 会对认知、行为以及情绪本

-602-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

身等起到驱动或干扰的作用, 因此是一个需要经常调节的对象。能否快速有效地调节情绪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质量、社会适应水平、主观幸福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

5.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 对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都只涉及到有限数量的情绪类别, 比如, 快乐、自豪、生气、愤怒、沮丧和痛苦等。而对其它情绪(比如羞愧、愧疚、尴尬、恐惧)的调节效能感的研究则较少涉及, 而有研究证明, 这些情绪对人类的行为同样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具有反馈、激发动机以及协调人际行为等道德功能(冯晓杭, 张向葵, 2007; 俞国良, 赵军燕, 2009)。其次,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研究的被试群体过于单一。现有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早期群体, 对于其他群体的研究则较少涉及。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情绪起伏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雷雳, 2009)。因此, 需要加强对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 虽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领域已经开展了跨文化研究, 但研究的范围还很有限。因此, 也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 展开更系统、全面的跨文化研究。最后, 从现有的研究中, 我们可以初步梳理出,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条路径, 一条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直接作用于行为, 另一条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通过作用于其它行为导向的具体效能感进而间接影响行为。但是, 专门针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很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5.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展望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而对这一领域的探讨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扩展和深究的方向。

第一, 对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将会增加情绪的多维度性, 比如增加对恐惧这一基本情绪以及其它复合情绪的调节效能感的考察, 从而获得对情绪调节效能感更加全面的了解。另外, 在情绪的社会化过程中, 普遍强调消极情绪的控制和积极情绪的表达, 但事实上, 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下, 更重要的是表达和排解消极情绪, 不合时宜地表达积极情绪反而是有害的, 而且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正快速发展, 因此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社会性适应及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作用。

第二, 更多的实证研究将致力于证实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具体作用机制。相信自己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及各种事件实施有效的控制是自我效能感的核心, 只有当个体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时, 个体才有足够的动机去实施行动并有足够的毅力面对困境(Caprara et al., 2005), 因此自我效能感对行动倾向及行动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般效能感, 其作用机制又有别于具体效能感, 首先, 它和具体效能感一样可以直接作用于行为, 其次, 它可以直接影响具体效能感(主要是行为导向的效能感, 即相信可以通过行动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信念)进而间接地影响行动倾向及实际行动的实施, 而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这种间接调节方式发挥作用的。至今虽已有少量研究证实了这种作用机制, 但由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第三, 更多的实证研究将致力于探讨情绪调节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及如何有效地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 了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也将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四, 对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比如对于一些发展结果, 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社会评判的行为,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采用自我报告测量方法上, 而应该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的研究思路, 比如增加社会计量评级方法、行为观察法等自我报告以外的测量方法, 对于亲社会与攻击等行为的考察也可以从同伴、家长、教师、自我等多途径深入、全面地

第18卷第4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603-

考察。

虽然, 目前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 研究者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还不确定, 但是,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认识会更加明晰。

参考文献

丁新华, 王极盛. (2004).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2(1), 59–66.

高申春. (2000). 自我效能理论评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6(1), 60–63.

冯晓杭, 张向葵. (2007). 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

心理科学进展, 15(6), 878–884.

郭本禹, 姜飞月. (2008).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小艳, 王振宏. (2007). 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

心理科学进展, 15(5), 810–815.

黄敏儿, 郭德俊. (2001).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5(6), 438–441.

侯瑞鹤, 俞国良. (2006). 情绪调节理论: 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 心理科学进展, 14(3), 375–381

雷雳. (2009). 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陆昌勤, 凌文辁, 方俐洛. (2004). 管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心理学报, 36(5), 586–592

李静, 卢家楣. (2007).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 (6), 1084–1092.

刘霞, 陶沙. (2005). 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心理学报, 37 (5), 637–649.

孟昭兰. (2007). 情绪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 (2007). 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6), 503–505.

文书锋, 汤冬玲, 俞国良. (200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 心理科学, 32(3), 666–668

俞国良, 赵军燕. (2009). 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116–120.

Ashby F. G., Isen A. M., & Turken A. U. (1999). 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 529–550.

Bandura, A. (Ed.). (1995).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 A., Barbaranelli, C., Caprara, G. V., & Pastorelli, C. (2001).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 Child Development, 72(1), 187–206.

Bandura, A., Caprara, G. V., Barbaranelli, C., Gerbino, M., & Pastorelli, C. (2003). Role of affectiv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on diverse spheres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Child Development, 74(3), 769–782. Bandura, A., Pastorelli, C., Barbaranelli, C., & Caprara, G. V. (1999). 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2), 258–269.

Caprara, G. V., Giunta, L. G., Eisenberg, N., Gerbino, M., Pastorelli, C., & Tramontano, C. (2008). Assessing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 three countrie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3), 227–237.

Caprara, G. V., Pastorelli, C., Regalia, C., Scabini, E., & Bandura, A. (2005). Impact of adolescents’ filial self-efficacy on quality of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5, 71–97.

Caprara, G. V., & Steca, P. (2005). Self efficacy beliefs as determinant of prosocial behavior conducive to life satisfaction across ag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4, 191–217.

Caprara, G. V., & Steca, P. (2006). The contribution of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beliefs in managing affect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to positivity and hedonic balance.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5, 603–627. Caprara, G. V., Steca, P., Gerbino, M., Paciello, M., & Vecchio, G. (2006). Looking for adolescents’ well-be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determinants of positive thinking and happiness. Epidemiologia e Psichiatria Sociale, 15, 30–43.

Ellen Heuven, Arnold B. Bakker, Wilmar B. Schaufeli, Noortje Huisman. (2006).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performing emotion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9, 222–235.

Fredrickson, B. L., & Branigan, C. A. (2005).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 313–332.

Fredrickson, B. L., Cohn, M. A., Coffey, K. A., Pek, J., & Finkel, S. M. (2008). Open hearts build lives: Positive emotions, induced through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5, 1045–1062. McCraty, R., Barrios-Choplin, B., Rozman, D., Atkinson, M., & Watkins, A. D. (1998). The impact of a new emotional self-management program on stress, emotion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HEA and cortisol.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33, 151–170.

Tugade, M. M., & Fredrickson, B. L. (2004). Resilient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6, 320–333.

Waugh, C. E., Fredrickson, B. L., & Taylor, S. F. (2008). Adapting to life's slings and arrow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604-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in resilience when recovering from an anticipated threa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 1031–1046.

The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A New Research Topic

TANG Dong-Ling; DONG Yan; YU Guo-Liang; WEN Shu-Fe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the degree of self-confidence about whether an individual can regulate his/her emotion effectively, affects various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Currently, some empirical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and stress coping, the result of which indicates that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In addition, the cross-cultural researches show that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 different cultures varies in structure but not in function. As a new research domain,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boasts a broad prospect.

Key words: emotion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

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 对于我们这些刚进校门的大学生,由于还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的应激变化,这对我们的成长往往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如何让自己成熟起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成为一个亟待注意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自我情绪调节的一些简单看法,不足之处还恳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大学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也是愉快的。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活还是紧张的。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大学生也同样背负着许多压力。那些压力来自社会,来自家庭,也来自大学生自身。如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颇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都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适当的负面情绪发泄是正常的。如失利后的伤心,对于学业的紧张,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些不能被正确处理的情绪问题,有时将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正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的大学生,本应是健康活力的代表,可是近年来的调查却表明,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的呈上升趋势。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的大学生跳楼伤人事件,也应令我们深思。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简单说来,情绪就是个体与环境、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形式,对人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和未

来充满信心,我们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的情绪,我们的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的。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指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来自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面。大学生正遭受理想与现实的冲击。有太多的事,和想象中的大而不同,从而引发的迷茫、不解,这对大学生的影响很严重。而这些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过多的消极情绪,会使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办事效率降低,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时会使大学生作出失去理智的行为。 积极情绪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占主导地位,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健康的积极情绪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不良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及时地去清除和克服,努力减少不良情绪带来的伤害和影响。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呢?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做法来帮助我们达到控制自我情绪的目的。 其一,就是暗示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的压力,调整不良的情绪。 其二,就是放松调节。大学生还可通过身体上的放松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呼吸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帮助员工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是EAP的重要功能。 情绪的调控不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并不等于简单的压抑。EAP对员工的帮助更多的是建议首先了解情绪的这些特性,再有的放矢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理智分析法 1、加强自身修养 人生应该面对有价值的目标,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生活基调调定在实现远大目标的基础上,事实上就为自身的人生道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就容易克服。因而,EAP要帮助员工自觉树立有所作为的人生目标,培养自身战胜困难的精神,并学会从中体验战胜困难之后的快乐。大学生平时要注意加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当遇到挫折时,就可以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求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成为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如,不少员工把嫉妒升华为奋发努力和积极进取的行为;把单相思转化为热爱集体、珍惜友谊的高级情感,既宣泄了积储的性能量,又陶冶了情操。 2、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通过言语、形象、想象等方式进行有力、积极的叙述,从而对自己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极自我暗示则是自己对自己施加消极影响的过程,它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比如每天要大声地、响亮地、真诚地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积极自我暗示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提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言语,比如你忙碌了一天回家,不要说“我累坏了”,而是要说“忙了一天,现在真轻松”;不要说“为什么失败的是我呢?”而是说“有什么理由不是呢?”;不要说“我不会失败”,而是说“我一定能成功”;不要说“我没有病”,而应该说“我很健康”等。所以当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言语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的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而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对员工复杂的、波动的心理状况有镇定作用、集中作用和提醒作用。 3、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核心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 艾利斯的RET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如果当事人能对该事件做出理性的评价,就可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可能是正面的(如喜爱),可能是负面的(如焦虑),也可能是适当的(如当喜则喜)。

十种情绪调节方法

十种情绪调节方法 转移法 当火气迅速上涌时,你要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这可使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在余怒未消时,不妨通过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情绪即刻松弛下来。 宣泄法 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假如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将给身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是你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吐出来或干脆大哭一场。这种发泄能够快速释放出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防止伤害他人。 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而没有得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程度,常为失败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那样,因此,通常也称为“酸葡萄心理”。 语言节制法 一旦情绪激动时,可以默诵或轻声自我警告“保持冷静”、“不允许发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等词句,想尽办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预先写有“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悬挂在墙上。 自我暗示法 估计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紧张情绪,就事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愉快记忆法 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过的令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或获得成功时愉快满足的体验,尤其应该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环境转换法 每当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要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幽默化解法 增强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采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推理比较法 将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列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寻觅到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一切畏难情绪。 压抑升华法 假如你不幸不受上司重用,身处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闷,等等,不妨把精力投入某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过程 : (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 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 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 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三)排解不良情绪 (情景):小明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版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小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小明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小明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小明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小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总结: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讨论:小学生情绪的特点会对我们产生那些不良影响? 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这不仅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影响人际交往。甚至有些小学生不能摆脱情绪的干扰,凭着一时的冲动,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情绪进行调节。 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请举例说明. 活动:1、烦恼大本营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 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 4、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 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 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 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 2.活动名称:烦恼大拍卖 师: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2020淮安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培训资料.doc

本讲认为,保持阳光心态的方法有()。 A . 跟积极心态的人交往 B . 善用性格优势 C . 做自己开心的事情 D . 培养乐观的认知风格 E .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B, D, E 心理学的三项使命包括() A . 治愈医学疾病 B . 帮助健康者更幸福更多产 C . 发挥人的潜能 D . 激发创业灵感 E . 治疗精神疾病 参考答案: B, C, E 本课程提到,辩证认识的方法包括()。 A、片面性 B、相对论 C、全面论 D、发展论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 保证,请做题朋友知晓!

答案:BCD 心理学上著名的猴子实验告诉我们不良情绪处理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损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 保证,请做题朋友知晓! 答案:√ 1、根据本讲,霍尔姆斯生活事件压力指数表中,对人们形成最大压力的是来源于配偶。 2、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能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表现,例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答案:√ 本课程讲述了在判断出现食物短期缺时,身体会有哪两种最基本的策略?答案:DE A、增强基础代谢率;B一旦获得食物,尽可能多地消耗;C加快新陈代谢;D降低新陈代谢率;E一旦获得食物,尽可能多地储存脂肪;

[判断题]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A . 正确 B .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情绪管理和调节的基础,就是首先要自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 保证,请做题朋友知晓! 答案:√ 处在正面情绪状态下的人更容易采纳他人的观点。 A . 正确 B .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根据本讲,对自己的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哪些?() A、两极化 B、概括化 C、个人化 D、读心术 E、灾难化 正确答案:A,B,C/2、北大物理系高材生卢刚因心理因素最终自杀,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都不能()。

大学生自我情绪分析范文

大学生自我情绪分析范文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正因为年轻,难免年少轻狂、容易冲动,情绪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人生需要经历的那么多阶段,大学无疑是最美好的。大学也是人们从学生步入社会的一座桥梁,从曾经的清纯逐渐变得稳重的一个必经之路。大学生如果希望自己早日有所担当、变得成熟稳住,首先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孩子气,不能容易被环境所影响。那大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对于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1.学会控制: 很多大学生虽然都已经成年,但是因为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原因,心智还未成熟,遇到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容易冲动,与人发生摩擦。因此大学生如果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必须学会控制情绪,凡事多加思考,冷静分析。 2.学会宣泄: 当某种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无法控制住的时候,大学生们应该需要找某种途径把坏情绪宣泄出来,比如可以去跑步、可以去爬山、可以大声的呐喊。当情绪进行宣泄后,人就会变得平静下来,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才能不容易冲动行事。

3.学会转移: 当我们在宣泄情绪的时候,也可以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比如看书、听听音乐、助人为乐等。当人集中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情绪是可以有效的进行转移的。而且大学生一般课余时间比较多,学业相对压力较小,这时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 4.学会改变: 当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容易冲动,这时不妨花点时间思考下自己的缺点,然后制定一些计划纠正缺点,努力改变自己。只要自己肯改变,多花点心思,我相信不管是谁都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的。 5.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般不易管理自身情绪的大学生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正因为习惯能够决定人的行为、情绪。一般拥有良好习惯的人生活也比较有规律、做事也有计划性,这样的人性格相对也会显得稳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含答案)

! 一、单选题 1、情绪一般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阵营。 2、焦虑、浮躁、悲观、失望、(忧郁)、苦闷、激愤和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 力活动水平。 3、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4、激励自我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 忱、专注和自制。 5、常见的情绪困扰症状有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6、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 7、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创造)。 8、》 9、心理学家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0、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 自我(安慰/认识)、自我协调。 11、构成情商的表现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 受能力。 12、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13、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启发),而不是惩罚。 14、专业技术人员压力来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社会因素与个人需求冲突、竞争因素、个性 因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 15、要找出压力的本质,先要从压力的(来源)说起。 16、竞争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压力、二是(客观)压力。 17、& 18、提高自己竞争(能力),而不是和人竞争,才能建立持久的自我价值感。 19、在竞争过程中更要注重自我(心理)调整。 20、竞争能给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希望)。 21、压力一旦超过平衡点之后,就是(弊多于利)。 22、驱除烦恼、摆脱压力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23、若想在职场出类拔萃,你一定得有够深的(压力)容量。 24、承受(压力)是心智、体能和情绪成长的基本条件。 25、情绪不但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26、$ 27、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妨碍工作,反而有(正面)的帮助。 28、公认的能够影响情绪的四大食品是:盐、酒、糖、(咖啡因)。 29、一个重视身体健康、爱惜生命的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 30、深呼吸可以减慢心跳速度,减少神经张力,降低(血压)。 31、控制(呼吸)是最容易迅速冷静下来的方法之一。 32、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是一种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态。 33、不要在失败中失掉自信,失掉信念,甚至失掉(个性)和人格。 34、工作困难,指的是在达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 35、\ 36、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暗示自己(冷静)、沉住气。 37、(工作)上种种的不如意都会形成压力。 38、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前提是要(谨言慎行)。

情绪调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范文

情绪调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情绪包括有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尊心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也会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

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作为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人才,应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情绪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心理疾病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环境适应问题。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天外有天”、“强者更有强中手”之后,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这样在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其次是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强调自我意识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再次是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会怀疑人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1、理性情绪疗法 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与赞许; 二、每个人都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有成就,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三、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性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四、假如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或期待的,那么它是糟糕、很可怕的,事情应该是自己喜欢与期待的那样。 五、人的不快乐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忧伤和烦闷。 六、一个人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考虑到它可能发生。 七、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 八、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九、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曾影响一个人,它会继续,甚至永远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 十、一个人碰到种种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妥当及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解决方法,那将是糟糕的事。 2、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3、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4、适度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采取的形式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到空旷的山林原野,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骂,发泄胸中怨气。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篇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1.自我鼓励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2.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幽默的诗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3.环境制约法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4.注意力转移法 请你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会豁然开朗。例如,当你遇到苦恼时,可以将它抛到脑后或找到光明的一面,则会消除苦恼。 5.能量发泄法 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l)将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泄出去。比如当你发怒时,不如赶快跑到其它地方,或是用拳头锤击墙壁,或是找个体力活干一千,或是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或者在你过度痛苦时,不妨大哭一场。笑,也是释放积聚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2)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绪。首先必须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其次,承认了不良情绪的存在后,就要分析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并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苦恼、忧愁或愤怒,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自己所苦恼、忧愁、愤怒的事物,是否确实可恼、可忧、可怒,有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么不良情绪就会得到消解;最后,有时确实有可恼、可忧、可怒的理由,那么,就要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它。比如,你如果因为考试前把握不大,对能不能考好感到焦虑不

情绪的自我调节解读

情绪的自我调节 [作者:孙欲晓] 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和态度的一种反映。研究表明,情绪对人体的机能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呼吸、节律、肠胃蠕动、血管舒缩、汗腺分泌、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以羊羔和狼为伍的古老实验为例,若将同时出生体质健康的羊羔,一头与其它羊群为伍喂养,另一头则与圈在笼中的狼为伍喂养,久之前一头羊羔活泼健壮,后一头羊羔体弱消瘦。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令人烦恼、愤恨甚至悲伤的事情。因此产生色性情绪,最终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此时你应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试试: 意识调节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和强度,一般来说,思想修养水平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善于明理与宽容。 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如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的例证; 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劝告那些刚愎自用、喜欢争吵的人:在发言之前,应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些劝导,对于缓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行动转移此法是把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即把怒气转变为从事科学、文化、学习、工作、艺术、体育的力量。 释放法让愤怒者把有意见的、不公平的、义愤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以消怒气,或者面对着沙包、人头面像猛击几拳,可达到松弛神经功能的目的。 自我控制人们还可以用自我调控法控制情绪。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以解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单选+多选+判断)部分答案

《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单选+多选)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情绪一般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 两大阵营。 A激动情绪 B 负面情绪 C 行为情绪 D 消极情绪 2. 焦虑、浮躁、悲观、失望、()、苦闷、激愤和恼怒等不良 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 A 轻松 B 乐观 C 愉快 D 忧郁 3.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 等复杂成分。 A 消极 B 行为 C 失望 D 履行 4. 激励自我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自 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 A 水平 B 鞭策 C 天赋 D 培训 5. 常见的情绪困扰症状有焦虑、抑郁、()、愤怒。 A 兴奋 B 烦扰 C 恐惧 D 开心 6.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控制、调节的过程。 A 感知 B 把握 C 理解 D 安慰 7.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 A 情感 B 创造 C 感觉 D 天赋 8. 心理学家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和狭义之分。 A 狭隘 B 广泛 C 广义 D 广大9. 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 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自我协调。 A 宽慰 B 认识 C 安慰 D 培训 10. 构成情商的表现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 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A 安慰 B 激励 C 计划 D 培训 11.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也就是对自 己的心理体验。 A 期望 B 期待 C 盼望 D 指望 12. 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而不是惩罚。 A 罚款 B 教育 C 培训 D 启发 13. 专业技术人员压力来源于工作性质、()、社会因素与个人 需求冲突、竞争因素、个性因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 A 工资待遇 B 工作环境 C 工作心情 D 工作岗位 14. 要找出压力的本质,先要从压力的()说起。 A 来源 B 来历 C 结果 D 作用 15. 竞争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压力、二是()压力。 A 持久 B 控制 C 目标 D 客观 16. 提高自己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才能建立持久的自我 价值感。 A职能 B 能力 C 指挥 D 关系

自我调节情绪方法

自我调节情绪方法 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电影、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呢?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六是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 七是宣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八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九是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心,只可以碎一次,以后也许会有痛的时候,但那痛永远不及碎掉的感觉。而心碎后的痛也都不那么难以抹去了。至少痛的感觉会比碎的感觉好很多。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的过程。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对于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影响我们大学生情绪的因素有: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每个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2.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是产生积极的情绪的原因之一,身体健康欠佳或过度疲劳,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3.集体的人际关系。学生所在的集体状况和集体内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互相信任,团结和谐,就会使人心情愉快,情绪积极;如果成员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戒备,则会使人随时都处在不安全的情绪中。 4.生活条件。生活条件是一种外在的刺激,它引起人的知觉从而产生情绪体验。在生活中的学校硬件设施,管理的方式,校园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情绪的重要方面。 在情绪的调节方面可以分为学校和个人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减弱或消除不良刺激、提供多种应对策略和多方面的应对资源、调整认知评价以及提高对事物的可控性等途径来完成,具体包括两方面,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调节相对重要将进行重点介绍。 一、创造温暖积极的班集体和校园文化,较少不良情绪的出现。 温暖的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使学校成为我们大学生的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班级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关心,并能与班级的其他同学融为一体。同学之间交往要相互尊重,真诚待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多鼓励少打击,但不是奉承阿谀,注意说话的技巧性。 同时由于大学生住集体寝室,这里要强调良好的寝室文化。寝室就是我们在外的另一个家,室友就是兄弟姐妹。首先室友爱与支持会带来稳定的安全感与信心;其次,室友之间要多多交流,相互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后,要及时减

大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策略 本文作者:矢名发表时间:2006-6-14 作者单位:矢名联系方式:矢名 大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策略 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策略应该是积极的、发展性的策略。情绪自我调节的3M理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即Master(主人)、Medium(中介)、Maneuver(有策略的控制)的情绪调节理论。 1、Master是主人的意思,即个体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了解自己情绪的类型和规律,具备情绪调节理念,有自我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包括自我观察情绪的意识,自我观察的方法及自我判断的能力。 这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它依赖自我内部力量而不是外界,这是一种真正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我的发现和认识。一个拥有真正安全感的人,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冒风险;反之,就会惧怕未知世界,即使拥有一切,他依然会感到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勇于改变自己的人,是最安全的人。 2、Medium是中介的意思,引申为对情绪进行调整、转换,从而达到情绪与环境性质上的兼容,消除情绪冲突的过程。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应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就意味着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时,他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当个体处于不良情绪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其恢复信心。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重视与班级同学和寝室同伴的关系。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应正确消除身心疲劳。疲劳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又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体力疲劳是指由于肌肉关节持续重复地收缩活动,造成能量的消耗和废物积存过多,致使人的劳动能力降低以至消失的现象。脑力疲劳是指用脑过度,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心理疲劳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思维迟缓、行动吃力,情绪低落、浮躁、厌倦、忧虑等。一般情况下,生理疲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心理疲劳延续时间较长。 要采用积极的休息方式消除疲劳。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积极休息方式,能增强机体储存能量的能力;有利于疲劳恢复;有健脑作用;体育锻炼有情绪镇静作用。同时注意生活节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保持生活有规律。 要学会放松方法消除疲劳。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中午午休20分钟左右的大学生比根本不午休的大学生明显的少得病。经常沉思的人一般睡眠很好,有效、有规律、正确的松弛能够使人很快的消除疲劳。 3、Maneuver指有策略的控制。情绪自我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调节情绪要运用积极认知。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 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

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掌控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会在轻松中完成任务,在快乐中创造和谐。 一.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高声训斥,还是巧做欢颜…… 还有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室里闹哄哄的,几次严厉警告后,学生依然不能安静,似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一般的老师对以上这种情况都很恼火,甚至暴跳如雷…… 一位英语老师因一名女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像你这样的姑娘不学习,没文化,长大了嫁都嫁不出去。听到老师这样说,她羞愧极了,一下课就趴到桌子上哭起来…… 遇到上述行为,如果你暴跳如雷、高声训斥、言语粗鲁,会产生许多害处。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板着脸,气急败坏的拍桌子,瞪眼睛,甚至还歇斯底里地狂吼,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紧张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负作用,学生可能会把这个老师看作神经病,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的情绪甚至行为,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教师上课时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影响正常授课,工作也无法投入热情。而且人在气头上往往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如果是碰上个子较高又特别倔强的男生,可能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互相推搡,甚至动手打起来,到这个时候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倡导者,如果用粗暴的方式来维护个人的尊严肯定是不可取的,虽然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发火发威。课堂的气氛常常受教师的情绪所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自我调节情绪很重要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自我调节情绪很重要 今天是一月份最后一天,希望二月份的我不会有那么多的小情绪,能好好迎接新年的到来。我想吐槽的是大伯子和婆婆,大伯子今年37岁了,但还没有结婚,也没有正经工作,整天研究七七八八的,也没赚什么钱,对我还算可以,对两个孩子也很好,但他在婆婆的宠爱下,居然不懂煮饭炒菜,有一次自己热菜,居然把瓦斯打开了不懂如果关,还告诉我瓦斯坏了。 而我现在带着大宝小宝,每天就是跟她们俩斗,现在大宝两周岁,小宝六个月,带着带着,我也算越来越顺手了,大宝不会那么排斥小宝,懂事了不少,还会天天叫:妈妈,爸爸,奶奶。而小宝还算乖巧,不怎么会吵,很爱吃,而且晚上很早睡,让我省心不少。 婆婆呢,天天帮老公做生意,然后白天还会去厂里打工,每次发工资都会拿点钱给我花,对我挺好的,每次唠叨我带两个不容易,每次看见碗筷没洗就马上洗,多累都会帮我做点家务再去睡觉。但婆婆对老公大伯子实在疼的我看不下去。 婆婆多累只要大伯子说饿,立刻就会去煮,大伯子就立刻说端一碗给他吃,婆婆就嘴里唠叨自己不起来躺着,但婆婆立刻端着到房间给他吃,吃完了还继续端,我真心看不下去,但我不说话,婆婆溺爱自己的儿子,我是儿媳妇,我怎么能说。 但,婆婆爱怎么溺爱,我都不管,有时候关联到我我就会生气。现在的社会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虽然全职,但没必要煮给全家人吃吧,特别是一个闲着的人而且是一个快四十岁的大伯子。 我带两个娃有多累,婆婆只是说说然后给点钱,但却很少帮我带,这两年来我从未独自逛街半天过,我对婆婆没有怨言,我觉得孩子是我的,再苦再累是我做妈妈的事,所以我想的很开,所以没有什么婆媳关系。

但昨晚,我真的生气了,老公最近都去吃宴席次数很多。我不想去,因为两个孩子没人带,我只能自己带,而大伯子天天都在电脑前研究东西,我自然要煮他的饭菜,但小宝离不开我,平时都老公抱我煮饭,要不都是老公煮。 但小宝哭啊,我总不能放着哭然后煮干饭吧,因为大伯子爱吃干饭,而我喜欢吃稀饭之类的,所以我不想两个人还特地去煮干饭炒菜,我随便煮点米粉,还叫他吃了我才吃。 以前,我都会煮干饭,但昨晚小宝没睡觉,我压根没办法,所以只能随便煮。我不知道他吃饱没吃饱,但我煮很多,但他居然在婆婆回来的时候,叫婆婆煮点心,婆婆就来我房间问我晚上有没有煮,我吃了没?他吃了没。 我就生气的告诉婆婆,煮了煮米粉,他也吃了,小宝在哭,我没办法煮干饭。然后婆婆就很理解的说吃了他还喊饿,然后婆婆就去煮点心了。其实,我挺生气的,言下之意是以为我没煮给他吃吗?我带两个这么小的娃,那么冷,难道我得让她哭,然后煮干饭给大伯子吃吗? 我做不到那么好,但婆婆也没有怪我的意思。只不过看着婆婆煮了还端给大伯子吃,我只能说我看不下去。这不是第一次了,但真心让我生气,每次老公不在家,大伯子看我没煮饭就问我怎么还不煮饭,但他又不帮忙带娃,每次都得我背着煮,最近太冷了,实在不想煮干饭,于是每次婆婆就来问,让我有点生气。 现在的人全职了,能带好娃做好家务,就特别的好了。听过孝顺公婆,但见过我这样得每次煮给大伯子吃的吗?每次我就想着他不懂煮,所以每次跟老公出去吃,或者回娘家吃,我就煮好给他吃,但人家又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我每次想着家和万事兴,所以都不计较,但每次婆婆唠叨着他怎么没吃,我就特别的生气,我又不是伺候他的,难道得每次煮饭都问他要吃什么然后再煮吗? 我做不到如此伺候,婆婆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只能做到每次我吃什么他吃什么,有空我就煮干饭,没空就煮稀饭米粉面条,吃不饱他就自己煮,我没办法按他喜好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