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开题报告】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开题报告】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我效能感这一名词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此后近三十年里,这一概念不仅被心理学界广泛接受,也引发了大量的基础和实证研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领域的具体表现,班杜拉在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行界定时也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状态的能力感,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识别情绪状态的能力感、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感以及管理积极和消极情绪表达的能力感。据此,他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意大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效能感的一种,不仅直接影响行为,还通过影响认知、动机、决策和情感而间接地作用于行为。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 G.V.从1999年研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出不同个个体在管理日常生活的情绪体验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因为管理情绪技巧上的差异,更大的差异出现在不同个体对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即效能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和人家关系,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对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调节作用。

而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Hochschild在1983年开展研究并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Rafaeli和Suton针对不同职业进行一系列质化研究之后,才开始引起注意。Morris和Feldman在1996年提出一个情绪劳动模型,促使许多研究者纷纷投入情绪劳动量化研究的行列中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关乎工作满意感。为了实现工作满意感的提高,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付出体力劳动,更多的是要付出情绪上的劳动,使其适应工作环境、融入组织。在我国,情绪劳动的概念在研究和实证领域都鲜有研究,除了台湾地区今年来对情绪劳动进行了先关实证研究之外,大陆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认识这个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同时,国内外的各种研究已经证明,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情绪角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有助于组织了解员工在工作中表达情绪的方式,从而针对性地在员工的培训方法、

激励手段、薪酬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有助于采取有效手段缓解个体工作压力、避免情绪耗竭,提高工作满意感;为情绪劳动管理、人员选拔、绩效评估提高依据。开展在我国文化和现实背景下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能够为组织行为的管理、工作任务的设计、员工身心健康的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研究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主要包括内容: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1.1.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背景

1.1.2情绪劳动的研究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2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

2.3工作满意感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3.1研究思路

3.1.1研究模型

3.1.2研究假设

3.2研究工具

3.3数据分析方法

四、数据分析

4.1样本的基本情况

4.2人口统计学因素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分析

4.3.1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4.3.2调节痛苦情绪和愤怒情绪效能感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4.4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分析

4.3.1情绪劳动策略的表层行为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分析

4.3.2情绪劳动策略的深层行为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分析

4.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相关分析

五、结论和建议

5.1假设结论

5.2研究结果

5.3研究不足

5.4提出建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研究拟采取量表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调查。我们将以多构面工作满意度测量的方式,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从四个维度对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采用Grandey所编制的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包含11个题,5个测量浅层行为、6个测量深层行为,对员工的情绪劳动策略进行测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则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员工进行测量,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分为: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等三个维度。

计划将对浙江省杭州市和建德市、衢州市相关企事业单位的400名员工进行上述三个量表测量,并结合三个量表数据,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同时结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满意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方面的差异情况。

四、参考文献

[1]陆昌勤, 方俐洛, 凌文辁. 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 心理科学进展, 2001 ,9

(2) :179~185

[2]高申春. (2000). 自我效能理论评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16(1), 60–63.

[3]郭小艳, 王振宏. (2007). 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心理科学进展, 15(5), 810–815.

[4]文书锋, 汤冬玲, 俞国良. (200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 心理科学, 32(3), 666–668

[5]李元元, 张林. 餐饮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4) : 489-491

[6]徐光中. 工厂工人的工作满足及其相关因子之探讨[J]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集刊,1977,(43)

[7]朱宏琨. 国内IT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宋铭. 情绪与工作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文书生.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

[10]Brayfield, A. H., & Rothe, H. F. (1951). An index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35, 307–311.

[11]Arvey, R. D., Bouchard, T. J., Segal, N. L., & Abraham,L. M. (1989). Job satisfaction: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compon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4, 187–192.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月1日——1月10日)相关文献搜集和整理

第二阶段(1月10日——1月15日)确定研究假设、方法和思路

第三阶段(1月15日——1月25日)问卷的编写和施测

第四阶段(1月25日——1月30日)数据分析及验证假设

第五阶段(2月1日——2月28日)论文撰写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第一、从情绪角度出发研究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因素,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立足于我国城乡企事业单位,以实证方式对员工情绪劳动策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三、为组织行为的管理、工作任务的设计、员工身心健康的维护提供帮助。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修订版) 指导语:以下是17种表述,请根据其与自己符合的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序号题目很不符合 ? 非常符合 令人高兴的事情发生时,我会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 A1 1 2 3 4 5 参加聚会时我会尽情表达自己的快乐 A2 1 2 3 4 5 面对感兴趣的人或物时,我会积极表达我的兴奋之情 A3 1 2 3 4 5 当运动员为国争光时,我会感到非常荣耀 A4 1 2 3 4 5 预期目标实现时,我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A5 1 2 3 4 5 我会为自己的成功雀跃 A6 1 2 3 4 5 受到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斥责时,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消极A7 1 2 3 4 5 情绪当别人故意找我麻烦时,我能够避免恼火 A8 1 2 3 4 5 碰到败兴的事情后,我能够很快摆脱恼怒的情绪 A9 1 2 3 4 5 当我生气时,我能避免勃然大怒 A10 1 2 3 4 5 孤独时我能够让自己远离沮丧 A11 1 2 3 4 5 面对尖锐的批评,我能够不气馁 A12 1 2 3 4 5 未获应得的赞赏时,我能够减轻心中的失落感 A13 1 2 3 4 5 面对困难,我能够不气馁 A14 1 2 3 4 5 感到内疚时,我能够让自己不受其影响 A15 1 2 3 4 5 因能力不足未能实现目标,我能尽量避免消极体验 A16 1 2 3 4 5 感到羞耻时,我能够积极的自我调节 A17 1 2 3 4 5 2. 计分方法 一级因子二级因子条目

表达快乐/兴奋情绪自我效能感 A1 A2 A3 (HAP) (3) 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 感表达自豪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A4 A5 A6 (GLO) (3) 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7 A8 A9 A10 (ANG)(4) 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 A11 A12 A13 A14 (DES)(4) 管理内疚/羞耻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A15 A16 A17 (COM)(3) 3. 注意事项 使用前请说明出处,参考文献如下: [1] 王玉洁, 窦凯, 刘毅.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 广州 大学学报(社会科 ), 2013, 12(1): 41-46. 学版 [2]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黎建斌.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 的关系[J].中国 , 2012, 33(10): 1195-1200. 学校卫生 [3]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刘毅, 黎建斌.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 观幸福感:情绪 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3, 36(1): 139-144. [4] Caprara GV, Di Giunta L, Eisenberg N, et al. Assessing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 three countries [J]. Psychol Assess, 2008,20(3):227-237. 请根据其与自己符合的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题目很不完全 符合符合 1. 令人高兴的事情发生时,我会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 1 2 3 4 5 2. 预期目标实现时,我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1 2 3 4 5 3. 我会为自己的成功雀跃 1 2

情绪劳动视角下的服务业员工管理策略研究

情绪劳动视角下的服务业员工管理策略研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经济市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也显著提升。消费者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体验需求越来越多,关注点也逐渐的从产品的质量向服务的质量转移。因此,服务行业的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经营下去,不得不重视服务本身,这种服务质量更多的就是指顾客消费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我国的情绪劳动研究刚刚起步,现有文献多是对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从微观层面的研究。 有一些学者也开始了对情绪劳动的组织学行为和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将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相结合方面的研究领域几乎是空白的。本文在对我国国内服务行业的管理实践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整合了现有文献中对情绪劳动相关研究的研究成果,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总结出现阶段我国服务行业企业情绪劳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服务行业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绩效来自于顾客的满意度,而顾客的满意度取决于员工的情绪劳动质量,这最终是由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决定的。这也成为我国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采用了服务产品和服务业以往传统的概念,规定服务产品是具有非实物性、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不可储存性三大特点的商品。而服务业是所有提供服务产品的企业或组织。辛格曼按照过程性质的不同将服务行业分为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四类。除了对服务业具体内容的研究外,还着重研究了情绪劳动自身的概念、作用机制及策略。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是由Hochschild提出的。他指出情绪劳动是指员工为了组织所规定的工作目标和期望而在工作过程中调整和管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所要付出的劳动和努力。情绪劳动具有工作环境直接性、工作目的间接性、情绪劳动的表达规则性、情绪劳动的多维性、过程性以及职业性等特点。情绪劳动的主要表现策略包括自然表现、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失调扮演四种。 企业在进行情绪劳动的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措施有明确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情绪劳动职责、招聘情感密集型员工、进行情绪劳动的培训、将情绪劳动目标列入绩效管理体系中、从薪酬体系中对情绪劳动进行回报以及从情感上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安全。在此基础上,以胖东来百货有限公司和海底捞为例,介绍了企

自我情绪调节的几种方式

自我调节的几种方法 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一是观念上的,一是躯体上的。 我比较喜欢通过改变观念来适应环境,这里不外三条原则: (一)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比如,我们欣赏美丽的女性,并坦然地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一旦担心被人斥责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如果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很少有烦恼的。 (二)所有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 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如果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白天与黑夜。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但客人还会走,它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是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 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就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是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

躯体上的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数千年来,人们都在通过修炼的努力来获得更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修行正是从身到心,然后再由心及身,这就是自我调节或养身的诀窍。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只有益而无害的。正如轻松的跑步锻炼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磨损一样,要很好的通过自我情绪调节来完善心身,就要破除一些迷信,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或程度。不然,越想改善越被其累,出力不讨好。正如越想睡越睡不着,想睡的念头使自己的神经处在兴奋之中。 自我调节的常见方法分析 一、运动调节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可怜的心智获得喘息。 质疑: 尽管运动对人的心理情绪有广泛的好处,但是我们很难得到一个运动可以让情感改善令人信服的解释。运动的时候,肌肉的收缩,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实际上是增加躯体的紧张与情绪的焦虑。很多人在运动后会有不短的一个时间处在躯体不舒服中,对想通过晨跑来清晰自己头脑的人,往往适得其反。如果真有点效果,那可能是清新的空气带来的,而非你身体运动后的疲惫。运动也会诱发情绪的激动,看看足球场上或竞技场上的暴力你就知道此言不虚。 如果你说运动虽然增加紧张,但可以得到紧张以后的放松。但我们很快发现,运动会提高我们对焦虑的释放阈值,这个阈值像一个水库的闸门,我们把焦虑、烦恼想象为水库里装满的水。运动启动这个闸门,让焦虑流掉,身体就感觉舒服一些。糟糕的是这样的闸门有一个特性,需要每次增加力量才能打开。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综述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与离职意向的研究 综述 一、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多的人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服务型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服务性行业要求员工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需要员工参与相当强度的情绪劳动( 李红菊,许燕,张宏宇,2005) ,于是,情绪劳动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情绪劳动不但关系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而且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工作倦怠,离职意向等各种问题的产生。现阶段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例如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以“情绪劳动”为关键字的文章在2005年只有一篇,而从2006 年至今已达38 篇,尤其是与顾客频繁接触的服务行业。情绪劳动有助于工作的完成,能提高组织绩效;员工通过有效地表达组织要求的情绪,获得组织和工作上的认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和减少压力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情绪劳动、表层策略、深层策略、工作倦怠、离职率 二、情绪劳动概念及其策略的引入和完善 最早提出“情绪劳动”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ockschild,他于1979年提出此理论。她在《情绪管理》一书中正式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并且将其定义为“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创造一个公众可以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Hockschild认为, 员工从事情绪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与雇主交换而获取工资, 因而情绪劳动具有交换价值。 Hochschild 于1983年根据戏剧表演理论提出, 员工在其内心的情绪发展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标准不一致时, 会用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与组

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文章-8页word资料

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文章 [1] Hochschild A R. The managed heart [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2] Hochschild A R. Ideology and emotion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 and path for future research [M] / /T D Kemper. Research agendas in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117- 142. [3] Hochschild A R. Preface [M ] / /S Fine man.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1993. [4] Ashforth B E, Humphrey R N.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 1) : 88. [5] Morris J A, Feldman D C.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4): 986. [6] Jones,J.R. An examination of the emotional labor construct and its effects on employee outcom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1998.1-17. [7]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32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情况和人格特质进行了调查,以探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大五人格各因子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年龄、学历和出生地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有影响;大五人格的五个因子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显著相关,是情绪劳动策略的有效预测变量。 关键字:幼儿教师大五人格情绪劳动策略 1、引言 情绪劳动是区别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它是指个体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面部和肢体表情的过程(Hochschild,1983)。情绪劳动策略是指个体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与管理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他包括表层行为策略(个体只在外部表情上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不一致)、深层行为策略(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调节,从内而外地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和自然行为策略(个体的情绪体验与组织所要求的情绪相一致,个体自然地表现很出内心的情绪体验)(Diefendorff,2005)。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的个体具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情绪劳动策略的前置变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对表层行为策略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对深层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Johnson,2007;杨林锋,2010);组织支持对员工的表层表现和深层表现有显著影响(柏乔阳,2006);情绪智力与员工的深层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汤赵颖等,2009);正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员工情绪劳动策略的采用(柏乔阳,2006);角色失调对员工的表层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Ashforth,1993)。针对特定群体的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医院医生和护士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研究目前很少。 本研究对大样本的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了调查,并定量分析了其与人格的关系,以补充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课题,并为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2、方法 2.1测量工具 (1)情绪劳动量表。本研究采用Diefendor等(2005)编制,台湾学者邬佩君修订的《情绪劳动量表》,包括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个维度,共14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该量表的信度是0.87,本次研究的信度是0.866。

8个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

8个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在愤怒之时,乱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发脾气,长期压抑又伤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存在一个控制与开发的问题。一个人处于青年之时,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更有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的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 一、数颜色法 最近,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了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即“数颜色法”。其操作方法是,当你不满某个人 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独立找个没人的地方,不论是办公室、卧室或是洗手间都可以,做下面的练习:首先,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色的文件柜?? 一直数到十二,大约数三十秒左右。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例如正在听主管领导的批评或父母大人的教诲,那么你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这就是所谓的“数颜色法。”也许有人会问,这办法行吗?是否有点荒谬?其实这个方法大有学问。它是运用生理反应来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因为,一个人在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拉紧,血流速度加快,使生理上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这时随着愤怒

情绪的升高,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内心的感觉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减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暂时被削弱。通过运用“数颜色法”,强迫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大脑恢复理智性思考。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心情就会冷静一些,这时再想想,你该怎么应付眼前的情况?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 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所以,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二、记情绪日记法 情绪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这是心理学家们对控制迟钝型情绪的建议。事实证明,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你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一点须特别引起迟钝型人的注意。正如人们所说的,某先生脾气很好,但一旦发起脾气可就不得了。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特点。因此,情绪日记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暗示调节法 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

情绪的自我调节解读

情绪的自我调节 [作者:孙欲晓] 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和态度的一种反映。研究表明,情绪对人体的机能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呼吸、节律、肠胃蠕动、血管舒缩、汗腺分泌、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以羊羔和狼为伍的古老实验为例,若将同时出生体质健康的羊羔,一头与其它羊群为伍喂养,另一头则与圈在笼中的狼为伍喂养,久之前一头羊羔活泼健壮,后一头羊羔体弱消瘦。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令人烦恼、愤恨甚至悲伤的事情。因此产生色性情绪,最终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此时你应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试试: 意识调节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和强度,一般来说,思想修养水平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善于明理与宽容。 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如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的例证; 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劝告那些刚愎自用、喜欢争吵的人:在发言之前,应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些劝导,对于缓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行动转移此法是把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即把怒气转变为从事科学、文化、学习、工作、艺术、体育的力量。 释放法让愤怒者把有意见的、不公平的、义愤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以消怒气,或者面对着沙包、人头面像猛击几拳,可达到松弛神经功能的目的。 自我控制人们还可以用自我调控法控制情绪。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以解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文献综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文献综述 应用心理学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一)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类:情境模型、内容型理论、过程性理论。 情境模型理论认为:工作满意收到工作任务特点、组织特性以及个人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情境现实理论和工作满意预测模型是这类理论的代表。前者由两个情境特性和情境现实两大部分组成,情境特性包括报酬、晋升机会、工作条件、公司政策及监督指导;情境现实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两种。该理论假设工作的总体满意感是情境特征与情境现实这两个因素的函数。后者从员工、工作和组织特性三方向同时考虑了多因素对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的预测能力。工作任务本身已能很好地预测工作满意感,员工本身特征只具有微弱预测力,组织特性对预测只起到修正作用。该研究结果支持了传统理论视工作本身特性为决定工作满意感的主导因素的观点,并给新近的组织决定因素的研究结果提供支持。 内容型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与价值的实现会导致工作满意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是该类理论的典型。前者将认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种。并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而已得满足的需求则不再对个体构成激励。该理论的价值在于解释和预测工作满意度。但是,该理论并未提供验证性支持。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示人类需求可分成阶梯状排列的五类。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与否并非或此即彼的关系。满意的反面是未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他开创性的提出了工作满意中的满意和不满意的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和联系,被大量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但它在形成过程中没有考虑人的因素,忽略了保健因子对人的激励作用,也缺乏一定的实证支持。 过程型理论认为:期望、价值观等内源性因素的影响可对工作满意进行解释。弗

论情绪劳动管理

论情绪劳动管理 摘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员工心理问题也随之越显严峻。长期以来,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员工心理保健问题工作迫在眉睫。情绪劳动是体力劳动、智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 情绪劳动不仅对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意义重大, 而且对情绪劳动者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有效管理情绪劳动应是当代组织与员工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情绪劳动的概念、内容、情绪表现规则以及管理情绪劳动策略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进而给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提供适当参考。 关键词:情绪劳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 2010年,富士康的“十三连跳”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问题和普通的社会问题,它毫无疑问已经上升到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乃至是全民式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过这个社会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呼吁社会大众、所有企业必须重新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关心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才是正途,才是当务之急!情绪劳动是其中的一个要点问题,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情绪劳动的概述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1]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霍奇德(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并在其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以空姐的工作为例对情绪劳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情绪劳动多存在于情感密集型行业(如护士、教师、服务员等),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得一定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受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情绪劳动强调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就是控制自然情绪,使其适合特殊岗位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因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需要当事人付出努力以实现非自然的情绪表达。 (二)情绪劳动的分类 从情绪劳动的策略来看,包括表面行为和深度行为。[2]

学习版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doc

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 对于我们这些刚进校门的大学生,由于还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的应激变化,这对我们的成长往往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如何让自己成熟起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成为一个亟待注意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自我情绪调节的一些简单看法,不足之处还恳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大学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也是愉快的。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活还是紧张的。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大学生也同样背负着许多压力。那些压力来自社会,来自家庭,也来自大学生自身。如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颇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都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适当的负面情绪发泄是正常的。如失利后的伤心,对于学业的紧张,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些不能被正确处理的情绪问题,有时将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正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的大学生,本应是健康活力的代表,可是近年来的调查却表明,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的呈上升趋势。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的大学生跳楼伤人事件,也应令我们深思。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简单说来,情绪就是个体与环境、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形式,对人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和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的情绪,我们的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的。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指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来自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面。大学生正遭受理想与现实的冲击。有太多的事,和想象中的大而不同,从而引发的迷茫、不解,这对大学生的影响很严重。而这些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过多的消极情绪,会使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办事效率降低,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心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4, 598–60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98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汤冬玲 董 妍 俞国良 文书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摘 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 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 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 有研究表明, 在不同文化中,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 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8 1 引言 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 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郭小艳, 王振宏, 2007)。鉴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不同社会心理功能, 我们需要强调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 通过调节情绪发挥积极情绪的正向功能, 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是目前国内外情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认为它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人们逐渐认识到情绪调节在人类自身发展与变化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效果的作用(Ashby, Isen, & Turken, 1999)。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情绪调节对注意、记忆、认知、动机等过程的影响(李静, 卢家楣, 2007), 同时,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失败会导致情绪与社会心理方面的机能障碍。例如, 许多临床障碍如物质滥用、广泛性焦虑障碍、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蓄意自我伤害以及攻击行为等都是由于情绪调节功能减弱导致的(侯瑞鹤, 俞国良, 2006; 王力, 柳恒超, 李中权, 杜卫, 2007)。情绪调节理论一直致力于发现作用于情绪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Heuven, Bakker, Schaufeli, & Huisman, 2006)。意大利心理学家Gaprara (1999)和美国心 收稿日期:2009-07-07 * 教育部“十一五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EBA080302)。 通讯作者:董妍, E-mail: dong8958@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60266.html, 理学家Bandura (2003)分别发现个体在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取决于个体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信念, 而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实际效果, 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最近在这两位学者的推动下, 很多学者展开了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RESE)的研究。 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与分类 众所周知,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Bandura 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 它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观自我感受(Bandura, 1995; 高申春, 2000), 是一种自我把握感和控制感, 而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都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实现。随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发展, Bandura 又把自我效能感划分为一般效能感和具体效能感, 前者作为个体的一种稳定个性特征, 是个体应对、处理新问题或困难情境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程度, 它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不同任务领域的经验积累即具体效能感的形成, 而且一般效能感主要是通过具体效能感对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所以要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效果, 须针对具体任务和具体情境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陆昌勤, 凌文辁, 方俐洛, 2004)。根据这种分类方法,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属于一般效能感范畴。从1999年开始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 就对情绪调节自我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献给极端的人!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献给极端的人!!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件事,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情绪的低落,既会影响生活,也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你感觉你正在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时,不妨试着照下面的方法去做,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1、转移你的注意力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想着那些伤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应该让自己不要总是去想这些问题,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一些事情是人们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不要总想着如何再让它变为虚无,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现实。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全世界,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世界。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就要让自己不那么极端,不去钻牛角尖。 不要总是对现实的生活现状不满,不要总是和别人去攀比。你的生活,应该有你的精彩。有时候,幸福的生活不是用大把的票子堆起来的。 2、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不要总是想着对方如何得罪了你,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或损失。想想对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发火。他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平日待你如何?给对方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于一些人,原谅,远远要比惩罚来得有效。也许只是一时的失误,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歪念。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对人不要过于苛刻。 不要总是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时候,只要有信心,人是可以改变的。或许是为了友情,或许是为了爱情,又或许是为了亲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人。尤其是对于相爱的人。也许你无法容忍对方的一些毛病,如果你要是爱着对方,就给他机会去改变。但是,严格要求对方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为对方所不能容忍的毛病,一样要加以改正。永远不要严于待人,宽于待己。这样做会让对方伤心、失望。 3、知足者长乐 你现在所受到的痛苦,不是毫无意义的。人一辈子会碰上许许多多的痛苦,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痛苦可以让人颓废,也可以激发人的斗志。痛苦磨练了人的意志,让人们不会轻易的被困难所打倒。 追求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这种完美真的存在么?我们穷尽一生,只是为了追求那完美的一刻,值得吗?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件事都会有不足。看人看事,先看到其美好的一面,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值得你去付出,我想你一定可以容忍对方的缺点。不要把目光总盯在丑恶的方面,那样你永远找不到快乐,永远不会有好的心情。 4、学会控制自己 人都是有恶念的,也许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不必为自

情绪劳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1, 1, 27-34 doi:10.4236/ap.2011.11005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60266.html,/journal/ap/)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27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motional Labor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Perspective Yi Xiong, Xinggui Zh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Email:xingguiz@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60266.html, Received: Feb. 16th, 2011; revised: Mar. 30th, 2011; accepted: Apr. 13th, 201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researcher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emotion-al labor. The concept, the structure, and the causes and results of emotional labor had been researched. Though the efforts over 20 years on emotional labor make the researches more complete, many limita-tions and insignificancy are existed.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emotional labor’s concept and structures di-mension, research under culture background, deep and wide researches on emotional labor in organiza-tions, multiple-sample studies, those would be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Behavior; Review 情绪劳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熊 懿,张兴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Email:xingguiz@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60266.html, 收稿日期:2011年2月16日;修回日期:2011年3月30日;录用日期:2011年4月13日 摘 要:随着服务业的兴盛,情绪劳动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对情绪劳动的定义、结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以及情绪劳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文就情绪劳动的涵义和测量,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及其对组织行为结果变量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做出评论与展望:指出,对情绪劳动的内涵和结构维度的清晰界定、结合文化背景的本土研究,对组织中情绪劳动的深化和拓展研究以及多样化样本研究都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字:情绪劳动;组织行为;评论 1. 引言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服务业的崛起和兴盛,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稳步增长,服务质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管理者开始相信,员工积极、友善的情绪与顾客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能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依赖,从而提高组织利润。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情绪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影响以及员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等问题,并提出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展开了对这一新的范畴的研究。有学者将情绪劳动视为个体在工作中所从事的 与智力劳动、体力劳动齐名的“第三种劳动”。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管理的对象——人,也将丰富和完善组织行为学理论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启新的视角。 对情绪劳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实践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强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配置时,却存在着对其物化的倾向,忽视了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本质区别——人是有情绪的。情绪劳动作为一种受到内在调控的外显的情绪表达行为,既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又 对组织意义重大。对个体而言,过度的情绪劳动负担者当其承受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导致职业枯竭,降低工作的满意度和绩效。了解情绪劳动的策略、内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4200100000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GD10CGL1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2011JD-05)及服务外包研究院(fwwb0904)的资助。

李子勋:自我情绪调节的几种方法_New

李子勋:自我情绪调节的几种方法

李子勋:自我情绪调节的几种方法 大多数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心理医生只是给你一个方向或建议,是否能从困扰中出来全靠当事人自己。很多来看心理医生的人,以为一旦建立了关系,医生就会投入热情来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这是一种想当然。心理医生更像一个图书馆,你在哪儿查阅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怎么使用是自己的事,跟那本书无关。也许我贬低了心理医生的作用,不过,如果当事人去除对心理医生的神话,对自己的康复是更有益的。 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一是观念上的,一是躯体上的。我比较喜欢通过改变观念来适应环境,这里不外三条原则: (一)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比如,我们欣赏美丽的女性,并坦然地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一旦担心被人斥责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如果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很少有烦恼的。 (二)所有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 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如果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白天与黑夜。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但客人还会走,它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是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

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就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是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 躯体上的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数千年来,人们都在通过修炼的努力来获得更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修行正是从身到心,然后再由心及身,这就是自我调节或养身的诀窍。大多数学者或著书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偏好,常常夸大某种自我调节的功能,仿佛告诉读者只要坚持你就可以重整心态,摆脱烦恼。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只有益而无害的。正如轻松的跑步锻炼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磨损一样,要很好的通过自我情绪调节来完善心身,就要破除一些迷信,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或程度。不然,越想改善越被其累,出力不讨好。正如越想睡越睡不着,想睡的念头使自己的神经处在兴奋之中。 自我调节的常见方法分析 一、运动调节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可怜的心智获得喘息。 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