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讲授的《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

说明:根据视频讲话、PPT课件整理。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

第一节

一、社工机构和政府的关系

二、部分政策文件

三、各地做法---广州、上海

四、社工机构发展的困境

五、政府怎么培育

参加政府购买服务评审项目

1、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的街面外展服务项目(35万)涉及三个街区,只有两个竞标单位

2、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特殊受助人员跨省护送返乡救助项目(97,6495万)三个竞标单位

政府如何扶持,

北京有这样一个方法,雇用退役士兵,每年护送一个人是5000元,社会工作机构不敢接,因为担心接不住,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发展,北京市救助费用是1100万左右。是为了保证北京各个方面的稳定。

政府购买服务时为何给社会工作机构

社工的专业机构和政府的关系

(一)社工专业机构有多种功能

公益性--慈善组织

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益倡导性—为公民社会

非政府性---非政府机构

社会服务性--社会服务机构

(二)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关系

在未有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前几乎大部分社会福利有关的服务都是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的事业单位全力承包。

政府与非政府社会服务(专业社工)机构的关系

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工机构)和政府的关系是“合作伙伴”

还是政府的“伙计”

政府想履行管理职能,有钱,但没有专业化的队伍,

从上往下推行

服务效果

服务效果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有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造就一支结构合

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专业\质量

紧接着民政部、财政部、中组部等颁发几份文件,更明显展示政府对社会工作民办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重视,甚至视之为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的渠道。

因此如何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

社会工作机构是吸纳和培育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

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

三、各地做法---广州、上海、北京

(一)广州

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

2008年广州市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2008年设置了11个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试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

2009—2010年度设置了33个项目

2010—2011年度设置了34个项目

2012年度设置12个项目

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

试点范围涉及;

养老服务;

青少年服务;

社会救助;

社区矫正;

社区发展;

残障康复等领域。

丰富多彩的社工服务例举

扶持发展民办社工机构

降低门槛

简化程序

提供专业指导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

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

落实优惠政策等举措

民办社工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全市注册的社工机构不足10家;2009年上升13家;

2011年上升71家;

截止到2012年5月底全市共注册成立社工机构为111家。

2010年10月11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参观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全面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根据区域服务需求实际情况,以家庭、青少年、长者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优质的社会服务。省、市领导关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上海做法

1、政府运作

1993年,上海响应民政部号召,成立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1997年,浦东新区率先引进社工毕业生,进行上海社会工作人才基层实践工作的探索;

1999年,浦东新区在诸多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成立区域性的社会工作者协会。

2000年5月,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成立(朱希峰),是大陆第一所由政府主办的专门以开展社会工作岗位培训,并以“社会工作”命名的省级专业培训机构。

随后上海市政府着手发展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

2001年市民政局启动“新时期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化对策研究”

2002年11月,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了“推进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工作小组”,以建立上海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切入点开展实践研究。

2003年1月,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探索建立社会职业工作者制度”

2003年3月,上海市人事局、民政局颁布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暂行办法》,社会工作者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又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序列,并在全市推行。

2003年11月上海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举行。

12月政府颁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写入“加快推进社工职业化”。

2004年6月,上海市批准民政局增设”职业社会工作处”――主管社会工作的职能部门

第三节

2、社会运作

1998年,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家庭寄养部引入社工,提供更好的预防性、辅导性和发展性专业服务。

上海东方医院于2000年5月正式成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援、医疗康复、协调医患关系等六大类服务。

2004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务社会工作部成立。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第二精神病院等成立社工部门。

2005年11月,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救助管理行业的第一个

社工站—上海市救助管理社工站,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和运作机制。

在社会组织孵化方面,其形成特点主要表现为:通常产生在社区,以直接的社区服务为首要目标,初期是项目运作,项目成熟之后发展成为机构。

2003年2月专为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机构的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成立。

其服务涉及学校、医务、青少年外展社工、老年社工服务、历奇辅导及社区发展服务、社会工作人员和社会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等。

政社合作

政社合作类型,即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推动成立,各取所需。

2007年初,浦东新区民政局提出了在社区积极培育专业社会工作组织的设想。

部分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尝试借助政府的资源优势,寻求与政府的积极合作互动。

与大学合作成立社会工作机构

8月,在华东理工大学,三林功能区域管委会、三林镇和新区社工协会成立了“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在家庭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等领域逐渐形成特色。

2009年5月,杨浦区民政局与复旦大学—杨浦复馨社工事务所—为大学生创业和能力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

上海运作模式

政社合作

四、社工机构发展的困境

(一)政府“催生助长”:社工机构结构松散、管理弱化,对政府的资源依附严重、自主运营能力极其低下

(二)社工机构想自治而不能自治,政府想退出无法退出,以及政府不知何时退出或以什么方式退出等。

启示一

社会工作机构在实际运作中所出现的“组织自治能力低下、政府权力介入过度”等现象。也再次凸显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度把握表与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难题。

启示二

在中国当前“强政府”“弱社会”并存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借助政府的强势力量来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同时又避免政府力量的过度介入就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二难困境。

社会工作机构需要突破

稳健的管理架构和体制

有明确的组织目的、使命

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及政策系统

质量保证和监控的制度

财务管理的制度

如何开源

人力资源管理

机构绩效的评估

公众问责的制度

五、政府怎么培育

监督

评审 项目设计质量

能不能做

评估

督导/监测 项目过程监控 怎么做

考核 项目完成质量 做的如何

机构服务水平社会工作专业背景

专业人员

职业水平考试(继续教育)

专业化水平建设

实际操作经验

专业实操

实际的开始

社会机构建设:

督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基层党组织

逐步实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组织全覆盖

支持有条件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共青团、工会、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

激发民办社工机构的活力

民办社工机构“活力”(活动策划)

建设阶段→活养→激发活力

民办社会机构活力:

有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项目

有相对多元的筹款渠道

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团队

有开展持续性的服务活动

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节

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生根”服务

变设计项目为原生项目

开展相应的培训

项目设计的能力培训

项目执行能力培训

项目评估能力培训

项目品牌建设能力培训

组织、机构运营管理能力培训

说明:以下根据新丝路网校新疆2014年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班课件辅导整理(新疆天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一、关于社工专业机构

(一)专业社工机构的内涵

是指经本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从事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如社工师事务所、社工服务社、社工事务受理中心等。其主要任务是:遵循社工专业理念,运用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采取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以“助人自助”为目的,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

(二)社会组织

1、民办:

---社工机构

---不是政府出资设立、政府也不参与决策的组织。

2、官办

?是由政府出资成立,有单独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是指设立理事会),注册性质为社会团体或基金会的组织。此类组织成立后,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支持运作,其执行团队人事管理和薪酬标准也参考公务员待遇,其决策完全受政府影响。

官办非政府组织中:

工商联、

《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民政部2009 年10 月颁发?指出:“促进社工机构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一)政府购买服务

?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职业化、专业化

社会工作者队伍。然而,社会工作机构是吸纳和培育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

(二)我国目前社工机构特点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认知度和公信力不高,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程度较低,资金不足和筹资渠道狭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足,社工待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需要解决发展路径、发展环境和机构自身的建设问题。

激发民办社工机构的活力

民办社工机构“活力”(活动策划)

有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项目

有相对多元的筹款渠道

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团队

有开展持续性的服务活动

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分析

1、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使人民有比较充足的社会资本,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2、社工机构在帮助人们连接社会资源,提升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社会资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作为社会工作发展载体的社工机构通过社区工作增强人们的社区参与、社区归属及社会信任;

四、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

?意义

1、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

2、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

3、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有利于搭建社工服务平台。

(一)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生根”服务

变设计项目为原生项目

(二)开展相应的培训

项目设计能力培训

项目执行能力培训

项目评估能力培训

项目品牌建设能力培训

组织、机构运营管理能力培训

(三)社工机构培养的纲领:

所有国内机构都要遵循的

党委领导、政府倡导,企业参与,社会力量协

五、专业社工机构发展的困境

?政府“催生助长”:社工机构结构松散、管理弱化、对政府的资源依附严重、自主运营能力极其低下

14《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讲授的《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 说明:根据视频讲话、PPT课件整理。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 第一节 一、社工机构和政府的关系 二、部分政策文件 三、各地做法---广州、上海 四、社工机构发展的困境 五、政府怎么培育 参加政府购买服务评审项目 1、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的街面外展服务项目(35万)涉及三个街区,只有两个竞标单位 2、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特殊受助人员跨省护送返乡救助项目(97,6495万)三个竞标单位 政府如何扶持, 北京有这样一个方法,雇用退役士兵,每年护送一个人是5000元,社会工作机构不敢接,因为担心接不住,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发展,北京市救助费用是1100万左右。是为了保证北京各个方面的稳定。 政府购买服务时为何给社会工作机构?

社工的专业机构和政府的关系 (一)社工专业机构有多种功能 公益性--慈善组织 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益倡导性—为公民社会 非政府性---非政府机构 社会服务性--社会服务机构 (二)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关系 在未有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前几乎大部分社会福 利有关的服务都是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的事业单位全力承包。 政府与非政府社会服务(专业社工)机构的关系? 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工机构)和政府的关系是“合作伙伴”还是政府的“伙计”? 政府想履行管理职能,有钱,但没有专业化的队伍, 从上往下推行 服务效果

专业\质量 服务效果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有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紧接着民政部、财政部、中组部等颁发几份文件,更明显展示政府对社会工作民办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重视,甚至视之为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的渠道。 因此如何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 社会工作机构是吸纳和培育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员流失的现象分析 (3)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员流失的现象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本土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良性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备受关注的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规模和力量不断壮大;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并严重影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市政府推动产生、政社合作产生以及社会运作产生三类共五个成立时间不一样的社工服务机构展开了有关能力建设的个案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出当前机构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运作资金短缺,过渡依赖政府支持和服务购买、资源竞争激烈,机构自主能力薄弱、管理薄弱,运行效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低。本研究主要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会工作能力现状描述。为准确把握社工服务机构能力现状,本文以组织与环境互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环境、开放系统角度对机构能力现状展开了探讨,将机构能力要素分为资源、服务和管理三大维度,从机构基础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专业人员建设能力、专业服务能力、机构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这六大方面的能力把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能力现状。第二部分,是基于机构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本文试图以组织与环境理论中的制度环境理论为基础,从政府、机构本身以及社会三大层面对制约机构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机构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提出机构能力提升的两大对策,一方面是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机构发展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是从机构自身角度提出机构在能力提升方面的积极作为。社会工作者是现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稳定社会秩序,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专业社会工作的普及与推广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其社会认知度低,职业定位不清,是导致社会流失率高的最大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现状,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讲授得《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共4节课,以下就是概要。 说明:根据视频讲话、PPT课件整理。 培育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张柳清 第一节 一、社工机构与政府得关系 二、部分政策文件 三、各地做法---广州、上海 四、社工机构发展得困境 五、政府怎么培育 参加政府购买服务评审项目 1、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得街面外展服务项目(35万)涉及三个街区,只有两个竞标单位 2、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特殊受助人员跨省护送返乡救助项目(97,6495万)三个竞标单位 政府如何扶持, 北京有这样一个方法,雇用退役士兵,每年护送一个人就是5000元,社会工作机构不敢接,因为担心接不住,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发展,北京市救助费用就是1100万左右。就是为了保证北京各个方面得稳定。政府购买服务时为何给社会工作机构? 社工得专业机构与政府得关系

(一)社工专业机构有多种功能 公益性--慈善组织 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益倡导性—为公民社会 非政府性---非政府机构 社会服务性--社会服务机构 (二)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得关系 在未有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前几乎大部分社会福利有关得服务都就是由政府部门或相关得事业单位全力承包。 政府与非政府社会服务(专业社工)机构得关系? 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工机构) 与政府得关系就是“合作伙伴” 还就是政府得“伙计”? 政府想履行管理职能,有钱,但没有专业化得队伍, 从上往下推行 服务效果 专业\质量

服务效果 2006年10月11日党得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有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迫切需要。” 紧接着民政部、财政部、中组部等颁发几份文件,更明显展示政府对社会工作民办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得重视,甚至视之为建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章我们要从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说起,一方面考察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还要考察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 关于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形成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学术界,多数人认为社会工作起源于中世纪教会所举办的慈善事业,形成于资本主义时期。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思想萌芽和思想基础 在原始社会,多数情况下,当人们遇到问题时,主要是由当事人自己来解决,各种社会关系也主要靠习俗来进行调节。在这一时期,只有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而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造成了各种社会问题。剥削阶级最初所采取的是压制手段,比如对流浪、乞讨者实施幽禁、鞭打、烙印、切耳、挖鼻等刑罚,或者对社会问题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蔓延泛滥。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当人们无法忍受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便起来造反,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王朝。到了后来,虽然也规定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却很少真正实行。劳动人民憧憬着一个各种社会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的社会,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在他们的思想中就反映了劳苦大众的这种愿望。 (一)思想萌芽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出了“大同”的思想。《礼记〃礼运》就有这样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墨家提出“兼爱”思想,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法家则提出了“实利”思想,主张调节贫富悬殊,富民以富国,实行“九惠之教”(参见李P51或资料),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困、接绝”等(《管子〃入国》)。道家提出了“无为”思想,反对上“多为”,主张下“有为”(《庄子》),并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民,乐其俗”(《老子》)为理想社会的内容。 在西方,古希腊宣扬的是“幸福论”,认为幸福是与别人共享而得来的,富人要幸福,要控制穷人,就要为穷人提供财富,使穷人有机会获得幸福。而古罗马提倡的是宗教责任观,他们认为富人为穷人解除痛苦,是教义中所包含的一种责任,要使受救济的穷人不因受到救济而丧失尊严,而富人则因为救济穷人才更加显得尊贵。希伯莱人则认为,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物质财富是一种正义的观念。公正就是个人按其功劳获得应有的财富,每个人都应公平地享有社会财富。 以上这些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以及各家各派对理想社会憧憬的思想之中,包含和蕴涵着不同动机的慈善事业以及社会工作的思想萌芽。 (二)思想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从思想上看,这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以及它所提倡的博爱思想,另外还有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观直接相关。在前面我们也已经说过,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理论发端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并在启蒙运动中得到新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反对神学,提倡人学【神学→人学】(2)反对神权,提倡人权【神权→人权】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

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所谓社会工作,即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社会工作有什么职能呢?(一)提供专业资料。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首先是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二)给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能是给处于困境中的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会遇到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三)进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弱势群体给予经常性的照顾,承担着向其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或其他救助工作。(四)建立资源网络。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与制度,对社会资源与机会进行有效的分配,建立资源网络。(五)化解社会纷争。社会工作者可以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社会纷争,帮助处于冲突中的系统达成共识。(六)提供信息与机会。社会工作者提供信息与机会,使社会成员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社会角色并预防问题和困难生活情景的发生。(七)给予意见和建议。社会工作者通过给予意见或建议,防止和纠正人们的越轨行为。(八)参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服务于政策制定部门,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九)提供政策依据。社会工作者研究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社会工作有哪些特征呢?它是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工作过程的逻辑性。它是一门艺术,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它是一种制度,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它也是一种专业,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且被社会所认可。 谈了如此多关于社会工作的内容,然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介绍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经济背景。1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 方式的变化,打破了旧有的保障形式。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作奉行社会化,需要保障的社会化。2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社会问题增多,如人口向城市集中,彼此不认识,导致孤独,失去原有社会支持网路;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失业的威胁;孩子教养;养老问题等。3无产阶级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 (二)政治背景。1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人民的 权力得到一定尊重。3无产阶级政党的觉醒,逐步发挥作用。 (三)思想文化背景。宗教慈善,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的传播。

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与发展策略研究

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与发展策略研究 自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本土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创新社会治理,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内蒙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一在内蒙古范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分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发展情况,尝试提出促进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探索符合本土实际情况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 本文由绪论、主体三章及结语,总共五部分组成。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概况进行整体全面的梳理,介绍国内社会工作机构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概括社会工作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其次,对内蒙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发展概况、运营模式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促进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与运营是一项纷繁复杂的任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必须采取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方式才能有效促进机构发展。本文从机构内部和机构外部两个层面对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进行了论述,从机构内部来看,专业的人才、充足的资金、完备的制度这三大要素是社会工作机构运营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笔者从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团队;创新发展思路,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体系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从机构对外关系来看,笔者提出维护公共关系,强化支持网络来进行机构外部建设。 社会工作机构也处于社会之中,跟政府、社区、学校、企业、媒体等有着密切互动,加强对外联系不仅可以有效宣传社会工作机构,让社会中更多的人了解社工机构,更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P9-10】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1900年至1949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②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③40年代,当时政府把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2、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同年,燕京大学被取消。②城市实行“单位制度”,农村依靠家庭和村集体解决困难。这种社会工作是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①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②1988年国家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打开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门。③1991年中国社工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工教育协会成立。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a、政府积极探索 b、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 c、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 d、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论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推进路径》】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下“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可以说,大力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是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专业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充分彰显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前提。 1. 以保障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发展权利为中心。 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尊严能否得到充分维护,是衡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服务成效的重要考量指标,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彰显社会公平和融合包容的关键,它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权利保障作为健康发展内涵的核心,符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与党和政府的服务宗旨高度一致。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之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 025 757人,全国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人员共326 574人;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评价体系,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健康发展”的初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 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

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最新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作总结

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作总结 县民政局年度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作总结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局全力做好全县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促进了我县社会和谐建设。 一、主要成效 (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报考。广泛宣传动员全县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2020年全县报考人数为209人(其中初级165人,中级44人),通过人数为20人(其中初级12人,中级8人)。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持证人员共370人(其中初级337人,中级33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人才发展指数任务。二是扶持壮大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全县现有本土注册成立的社工机构已达4家,引进市级社工机构6家,共有10家社工机构,一线服务社工已达30人左右。二是加强社工持证人员的培训。我局开展多种系列学习活动,组织一线社工参加赴港培训,到广州、惠州、深圳等多地学习,提高服务技能。 (二)扩大社工服务人群和范围 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县设置了8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龙田镇田尾村、永汉城东社区、龙城街道青溪村、林村村、城南社区示范点、南昆山下坪社区、龙潭镇左潭社区、蓝田上东村),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社工服务范围,在优先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低保家庭等重点人群基础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到社会福利与救助、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从县城扩展到农村,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扩展到流动人口、受灾群众和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三)创新“一综多点”示范建设 龙城街道城南社区“一综多点”创新模式试点于2020年4月进驻运营,由县级财政支持深化探索实践,把服务范围覆盖至龙城街道五个县城社区(城南、城内、北门、太平门、东较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置7名专业社工开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设在城南社区,其余四个社区建立一个社工服务工作站,每一个工作站分配安排一名社工驻点,采取“1+X+志愿者”(即每一个社区社工服务工作站有一名常驻社工,工作时候连同其他社区社工带领志愿者配合协同完成)的方式开展服务。每一个社工服务工作站给合社区的需求重点进行一项特色服务,扩大村(居)委会受惠面。 (四)推进双百镇(街)社工服务站建设

关于对机构社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对机构社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对社会组织一线社工的发展规划及督导的若干建议——以克拉玛依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咨询协会为案例 摘要:本文在对克拉玛依心理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机构的一线社工成员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督导建议及培训规划,旨在以专业视角及模式的推动下,帮助机构成员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以致于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机构及其他领导部门的任务要求,从总体上推动机构的发展程度。 关键词:社会工作;一线社工;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及单位:克拉玛依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咨询协会马涛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且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及推广,心理健康一词也成为广大社会成员及企业团体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发展对于个人和所属企业单位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人们内心情绪的稳定和正常生活的保证,同时拥有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也能把快乐传递给别人,用个人力量去温暖及感染他人,从而推动整体大环境的逐步发展与提高。 因此,作为克拉玛依市专门致力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协会(下称协会)在为上述目做着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贡献。在现今宏观社会推崇“大社会、小政府”的模式下,社会组织的建立与成熟无非起到助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好的机构的发展势必离不开拥有专业背景且实务能力突出的

员工作为保障。目前,心理协会共设立机构总干事一名、一线社工两名作为协会全职人员进行专业工作。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协会人员特别是一线社工的专业水平,是摆在协会现下最关键的问题。作为机构理事会成员之一,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和专业认知的角度提出个人建议,望相关部门能够从合理性考虑出发,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扶持。 首先究其专业素养角度来说,心理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可靠的专业理论及较高的实务操作水平是必须具备的一个衡量标准。而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讲,机构的两名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背景出身。虽然有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且有很强烈的学习意愿,但理论的缺乏还是或多会少成为了专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若要为其提供培训课程,社会工作及心理行业的基本理论的灌输是势在必行的。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且能让工作人员快速领悟吸收,则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在这里,笔者的个人建议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聘请疆内外著名院校或机构的心理权威人士(如举办客座教授讲座、培训机构讲师现场教学)为其带来结合本土实际的理论及实务模式的现场讲述,通过考试评估、布置作业、现场提问等形式要求一线社工进行反复记忆并深入大脑,从而做到熟悉理论的基本架构。或者,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带领一线社工在一定时间内前往高等院校或机构进行现场全封闭式学习,在学习氛围浓厚的院校或机构中,为员工的学习提供正面影响并起到激励示范作用。通过以上手段的

10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主持人语]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现状,勾画其路线图,唯此中国社会工作才能在不断反思中进入一个健康且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轨道。为此,我们以 挑战与回应:中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为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社会工作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前景。文军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危机,这是对现实的铺陈,但化 危 为 机 是社会工作的天职,因此挑战的述说并非悲观的论调。田毅鹏聚焦于原子化动向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并寄希望于新公共性的构建,以此来拓展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空间。何雪松则从社会工作知识架构的重建角度提出要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表达了某种寻求知识自主性的企图。 文 军 收稿日期:2009 04 10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04JJ DZ H 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 A840007)、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BS H 002)的系列成果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 文 军 摘 要:中国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 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 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困境;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5833(2009)07 0066 05 作者简介:文 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学系教授、上海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上海 200241) 如果以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作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全面建立与重新发展的标志,其起步时间也不过是五年多的事情。虽然,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在少数几个高校中设立了 社会工作与管理 等类似社会工作的专业,但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步伐直到2000年之后才逐步纳入到政府工作视野中。2003年1月,上海市政府在其当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率先明确提出了要 探索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 。同年3月,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从而揭开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序幕。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在全国的正式建立。近几年来,尤其是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做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的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社会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以高校

全国各地社工机构名录

全国各地社工机构名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国各地社会工作机构名录 上海社工: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潍坊街道社会工作站、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东方医院医务社工部、乐耆社工服务社、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复馨社工师事务所、春晖社工师事务所、静安寺街道阳光助残社工事务所、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 广州社工: 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广州仁爱社会服务中心、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广州市成长动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资源中心、广州市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 东莞社工: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东莞正阳社工服务中心、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东莞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深圳社工: 鹏星工作服务社、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慈善公益网、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深圳市铭晨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龙岗区龙祥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

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市盐田社工服务中心、深圳爱民社工服务社、深圳市红树林社工服务社、深圳市微尘社工服务社、温馨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润鹏社工服务社、深圳市日月社工服务社、深圳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市中智社工服务社、深圳正阳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人本社工服务社、深圳工源社工服务社、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市安澜社工服务社、深圳市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市宝安区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深圳市残友社工服务社、深圳市仁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 广东其它市社工: 佛山市南海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珠海市香洲区梅华社工服务中心、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山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其它省社工机构: 甘肃丝雨社会工作发展论坛、福建医大社工服务中心、江西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心航社工事务所、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武汉新起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工相关组织: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深圳社工协会、澳门社会工作局、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东莞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中华女子学院 社会工作系 齐小玉 讨论: “贫困生活”是……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 怎样可以改变“贫困”的处境?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是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古希腊人:“幸福”是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的,富人的幸福是将自己的财富分给穷人。 古罗马人:富人帮助穷人被看作是宗教的责任,且要保证穷人的尊严;鼓励人之间相互帮助。 古希伯来人: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公正”就是大同与分配 大同:每个人按贡献享有财富; 分配:每个人都公正地享有财富。 (二)基督教宣扬的“博爱” 《圣经》强调“爱自己的邻居”,宣扬“明爱”和“意志之爱” ——“明爱”:献身于他人的幸福,或是“聆听、回应、转化之爱”; ——“意志之爱”:强调爱是无条件。 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 斥责社会贫富不均,鄙视富人,仇恨压迫者。 ——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观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的思想根源。 (三)人道主义价值观 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二)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地方教区举办贫民救济,首创了国家设立机构、监理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分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首创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 对“贫困”的态度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政府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合法性前提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 在”有劳动能力的乞丐”概念影响下对不同情况的贫民给予不同的救助,有效利用的社会资源 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可视为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新济贫法》(1834年)规定: (1)济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地区的地方税(原称济贫税),济贫事务仍由地方和教区共同负责。 (2)停止发放院外救济,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和贫民习艺所。 (3)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丧失个人尊严;丧失个人自由;丧失政治权利。——局限性 1788年,德国的“汉堡制”: 对各国的救济制度和方法有较大影响 1852年,德国的“爱尔伯福制”: 对后来救济工作的方法影响较大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由于贫民、失业人数剧增,具有不同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征募捐款救济贫民,带来混乱 1869年和1877年,英国伦敦、美国水牛城 相继成立慈善组织会社;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朱华13社工春1322001200565 内容摘要 个案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案社会工作在获得了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探究个案社会工作,为其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发展;挑战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已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案社会工作概述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内涵,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的改变着手,以良好工作关系为基础,以专业价值为引导,综合运用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开展的个别化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和解决有关问题,促进个人或家庭发展的社会工作方式。个案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应对问题,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恢复与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注重信息交流和有效互助,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和服务对象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从而实现工作双方的互动,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个案社会工作就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根源,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个体潜能,扩大社会福利。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个案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七大要素:价值理念、服务对象、个案工作者、问题、专业关系、环境和机构。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承认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尊重人的个性。这种价值理念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灵魂与思想基础,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个案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受过专业训练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员。通常一个好的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具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数量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技巧,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事件或矛盾,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服务对象的内在需要。专注关系贯穿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有助于实现个案关系的目标。个案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社区、家庭中开展的,开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以找准具体工作的突破口与方向。 二、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成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心理等多种压力,一些社会局部矛盾不断产生,增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冲突与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强调个案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 (1)思想背景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 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2.简述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答:涉及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英美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睦

邻组织运动以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内容。 (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①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a.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b.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c.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教区设贫民习艺所,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与院内两种;e.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济贫法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旨在阻止劳动力的流动和稳定旧的社会秩序。但由于其基础仍是以承认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权利不平等为前提的,统治者履行保障被统治者最低生存条件的责任,但以后者接受其支配为条件。因此,这种救济形式仍没有摆脱“慈善”的性质。 ②缺陷:a.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b.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c.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①汉堡制 德国汉堡市1788年实行。它规定在该市设立中央办事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其工作的内容或方式包括: a.为失业者介绍工作;b.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c.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d.对沿街乞讨者不予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使贫民不致依赖成习。 ②爱尔伯福制 德国爱尔伯福市1852年实行。

社工机构架构+计划

一、组织架构: 二、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 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1.修改章程; 2.决定业务活动计划; 3.负责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4.决定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5.决定机构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6.聘任或者解聘机构主任及其提名的机构副主任及财务负责人; 7.罢免、增补理事; 8.决定内部组织的设置; 9.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二)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负责机构内部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传达上级指示,协助领导开展活动方案的审批等。 1.具体执行机构人事招聘、调动、辞退事务; 2.负责机构行政管理,员工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3.负责来访接待、会务安排、文件收发及下达; 4.负责机构设备设施及物品采购、使用和管理; 5.传达并跟进上级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指示、信息及意见; 6.落实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7.负责收集机构内部员工建议和满意度调查; 8.协调各部门行政关系,重大事务的跟进及协调; 9.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宣传策划部 宣传策划部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等。 1.负责机构网站、简报、年刊、折页等宣传刊物的策划、设计; 2.与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争取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和便利; 3.策划机构各项宣传活动,协助机构做好形象和品牌建设; 4.负责机构各部门及各领域对外宣传事务; 5.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向上级部门提出机构发展建议; 6.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督导培训部 督导培训部负责理论实务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统筹一线社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等。 1.负责理论研究、实务服务开发; 2.制定机构年度督导培训计划; 3.组织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