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

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元)

或者: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元)

移动平均和全月平均的适用

移动平均和全月平均的适用 (一)先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 (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四)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五)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六)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价”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 2、价格结算的时间不同,加权平均只能在月底,移动平均是随时的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同 移动平均比较适用于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比如和原材料相关的行业 加权平均适用于对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比如机械加工行业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二次移动平均法与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结果并比较

《市场调查与分析》上机操作实验报告(三) 二次移动平均法与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结果并比较 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广告投入: 某公司2008年1—10月份的广告投入情况,试取用n=3的二次移动平均法计算2008年1—11月份的广告投入的理论预测值,并预测11月份的广告投入。 某公司1—10月份广告投入表

1—10月份广告投入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23456789101112 月份 广 告 投 入 / 万 元 广告投入xt/万元 预测值^yt+i(i=1) 解:计算步骤: 1.计算一次移动平均数。 因为: 所以: M3(1)=++ / 3 = M4(1)=++ / 3 = M5(1) =++ / 3 = M6(1)=++ / 3 = M7(1)=++ / 3 = M8(1)=++ / 3 = M9(1)=++ / 3 = M10(1)=++ / 3 = (将数据填入以上图表) 2.计算二次移动平均数 因为: 所以: M5(2)=++ / 3 =

M6(2)=++ / 3 = M7(2)=++ / 3 = M8(2)=(++)/3 = M9(2)=++ / 3 = M10(2)=++ / 3 = (将数据填入以上图表) 3.计算at、bt 因为: 所以: a5 =2M5(1)—M5(2)=b5=2(M5(1)—M5(2))/2= a6=2M6(1)—M6(2)= b6=2(M6(1)—M6(2))/2= a7=2M7(1)—M7(2)=b7=2(M7(1)—M7(2))/2= a8=2M8(1)—M8(2)=b8=2(M8(1)—M8(2))/2= a9=2M9(1)—M9(2)= b9=2(M9(1)—M9(2))/2= a10=2M10(1) —M10(2)=b10=2(M10(1) —M10(2))/2=(将数据填入以上图表) 4.当i=1时 ^y t+1= a t+b t=+=(万元) 所以当i=2时可以预测11月份广告投入 即:^y t+1=a t+2b t=+2*=(万元) 答:预测11月份的广告投入为万元。

3移动平均法

第二节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二定项数的序时平均数,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趋势移动平均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 设时间序列为Y1,Y2,……YT……;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为: 式中:Mt为t期移动平均数;N为移动平均数的项数. 这公式表明:当T向前移动一个时期,就增加一个新近数据,去掉一个远期数据,得到一个新的平均数. ∴t-1+ M t=M t-1 这是它的递堆公式。当N较大时,利用递堆公式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 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使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而可以用于预测: 预测公式为:y t+1=M t 即以第t期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例1:某市汽车配件销售公司,某年1月至12月的化油器销量如表4-1所示。试用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下年1月的销售量。 解:分别取N=3和N=5按列预公式 y t = y t+1= 计算3个月和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其结果如表: y t-y t-N y t-y t-N ^ ^ y t+y t-1+y t-2 3 y t+y t-1+y t-2+y t-3+y t-4 ^ 5

100200300400500600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实际销售量3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 5个月移动平均预测值 由图可以看出,实际销售量的随机波动比较大,经过移动平均法计算以后,随即波动显著减小,即消除随机干扰。而且求取平均值所用的月数越多,即N 越大,修匀的程度也越大,波动也越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销售量真实的变化趋势反应也越迟钝。 反之,如果N 取的越小,对销售量真实变化趋势反应越灵敏,但修匀性越差,从而把随机干扰作为趋势反映出来。 因此,N 的选择甚为重要,N 应取多大,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抉择,当N 等于周期变动的周期时,则可消除周期变动影响。 在实用上,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取几个N 值进行试算,比较它们的平均预测误差,从中选择最优的。 如:在本例中,要确定化油器销售量预测,究竟是取3合适还是取5合适,可通过计算这两个预测公式的均方误差MSE ,选择MSE 较小的那个N 。

移动加权平均法.doc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计算增加,不计算减少,月末一次计算减少数)计算过程及公式如下: 1、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2、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

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举例:假设期初库存10个,金额60元。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1月10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1月11日发出15个, 4、1月15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5、1月20日发出10个, 6、1月2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7、1月22日发出8个 解答: 1、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60+50+60+70+80)÷(10+10+10+10+10)= 2、发出数量=15+10+8= 3、发出商的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自己动手练习: 期初A材料库存:3 000千克,单价4元,金额12 000元。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单价4.4元,金额8 800元。 7月18日领用4 000千克。 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单价4.6元,金额13 800元。7月29日,领用2 000千克。 7月31日,领用500千克。 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 1、加权平均单价= 2、发出材料数量= 3、发出材料的成本=

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weighted moving average method/weighted moving average) 目录 [隐藏] ? 1 加权移动平均法概述 ? 2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 3 加权移动平均法案例分析 o 3.1 案例一:加权移动平均法应用高校教师的考核业绩 [1]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编辑] 加权移动平均法概述 加权移动平均法就是根据同一个移动段内不同时间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然后再进行平均移动以预测未来值。 加权移动平均法不像简单移动平均法那样,在计算平均值时对移动期内的数据同等看待,而是根据愈是近期数据对预测值影响愈大这一特点,不同地对待移动期内的各个数据。对近期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对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这样来弥补简单移动平均法的不足。 [编辑]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Y n + 1——第n+1期加权平均值;

Y i——第i期实际值; x_i——第i期的权数(权数的和等于1); n——本期数; k——移动跨期; 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求预测值,对近期的趋势反映较敏感,但如果一组数据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时,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所得到的预测值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因素存在时,最好不要加权。 [编辑] 加权移动平均法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加权移动平均法应用高校教师的考核业绩[1] 当前,在高校薪酬分配中,一般对教师通过简单统计年度业绩考核结果来确定岗位津贴标准进行分配。笔者认为,这种办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年度科研业绩的大起大落自然会造成教师收入水平的巨大波动,由此引起教师情绪上的波动以及其工作情境的变化,影响到工作效率,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用改进的加权移动平均法统计教师业绩,并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将有效地消除年度考核业绩的“大年”与“小年” 的现象,稳定教师的业绩水平与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吸引人才与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本文尝试着将加权移动平均法的“修匀”或“平滑”作用,应用于高校的年度业绩考核,使不规则的序列数据,能够平滑起来,利用经过修匀的年度考核数据作为有关津贴和奖金发放的依据,能够使教师的收入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一、模型的讨论 加权移动平均法常用于进行趋势的预测,用这种办法可以得到一个光滑的修正序列,即所谓的“修匀”。把修匀的功能应用于整理高校教师年度考核的序列数据应该同样有效。 1.加权移动平均模型 加权移动平均模型是对移动平均模型的改进。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既可以做到按数据点的顺序逐点推移,逐段平均,使不规则的数据点形成比较平滑的排列规则,又可以通过权数的设定使离考核期距离不同的数据,所起的作用不同。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统计模型为: M t = a1Y t? 1 + a2Y t? 2 + a n Y t? n(1)

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 精确的成本核算。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平均法例题

先进先出法 以“先购进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 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移动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背景资料:红星工厂2007年6月A材料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1、先进先出法: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先发出最先入库的存货;等前一次入库的存货发完后再发出后后一笔入库的存货;也就是只有当前一笔入库的存货发完后,再发下一次收入的存货。 在发出业务发生时,只记录数量,由程序自动按照收入的顺序,在进行出库核算时自动计算它对应的成本。事实上,先进先出法也是一种特殊的批次管理的计价方法。 展现给用户看到的存货明细账中的实际进、销的成本信息,按照每笔业务一行数据,显示如下: 其中:显示的发出单价、结存单价都是平均单价,都等于金额/数量。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月存货收入总数量)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时,本期发出存货的平均发出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月存货收入总数量)=(9000+19800)/(150+300)=28800/450=64,本月发出存货总数量=270,据此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总成本=64*270=17280元,本期期末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总成本)=9000+19800-17280=11520元。 展现给用户看到的存货明细账中的实际进、销的成本信息,按照每笔业务一行数据也如下表所示: 其中:显示的结存单价=金额/数量。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的核算方法,平时在发生发出业务的时只记录数量不计算成本。在软件里,专业版系统通过月末的入库核算和出库核算,可以自动完成这样的计算过程。而在商贸版里,则是在单据审核或单独执行成本计算时,自动完成相关单据上的成本更新。

加权平均 和 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 统计学名词. “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 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 (10 *2+8*3+7*4+9*1)/10 = 8.1 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 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 股票A,1000股,价格10; 股票B,2000股,价格15; 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 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 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此外在一些体育比赛项目中,也要用到权重的思想.比如在跳水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除完成规定动作外,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自选动作,而自选动作的难度是不同的,两位选手由于所选动作的难度系数不

时间序列的移动平均预测法

3.2 时间序列的移动平均预测法 由于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在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时,只能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地说,只能考虑它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对不规则的扰动应该消除。消除不规则扰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时间序列的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显然,这样的方法太过简单、粗糙。这些方法的实质是数据的过分修匀,即完全不顾数据的扰动及其他特征。对此想法进行修正,有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ethod ),这种方法就是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匀,部分消除不规则的扰动。 3.2.1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 设时间序列为N x x x ,,,21 ,即样本容量为N ,有N 个历史数据。所谓移动平均,是指每次移动地求算术平均值。若每次按)1(N n n ≤≤个数据移动地求平均值,那么在第t 时点的移动平均值t M 为: ∑+-=-+-=+++=y n t i i t t n t t x n x x x n M 1 111)(1 (3-3) 式中,N t n ≤≤≤1,而t M 作为第t 时点的移动平均值,即可作为第1+t 时点的预测值t t t M y y =++11:。 由公式(3-3)可以容易地推出如下迭代公式: )(1 )(1)(11121n t t t n t t n t n t t t t x x n M x x n x x x x n M ----+----+=-+++++= (3-4) 【例3-6】某商品某年1~11月销售量i x 如表3-1所示。其移动平均计算后也列入表3-1(也可按下面的Matlab 程序计算)。 表3-1 某商品销售量历史数据及其移动平均值 显然,取不同的n 就有不同的移动平均值,同时也容易看出,当N n <<1时,移动平 均值随着n 的增大,t M 越显均匀(称为修匀)。因此,应该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n 值来做移动平均。选择较为合理n 值的方法是:在计算多个移动平均值(对应多个n )后,计算各

移动加权平均法详解_多批次入库的成本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法 公式:(原成本x 原库存+ 新成本x 新入数量)÷总库存数(新+原)= 新成本例:退热贴单位:张销售规格8元/张 场景1:原库存为零、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1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0+10=10 新成本:(5x0 + 5x10) / 10 = 5元/张 场景2:原库存为零、原成本与入库成本不相同 原库存: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1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0+10=10 新成本:(8x0 + 5x10) / 10 = 5元/张 场景3: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3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5x30 + 5x20) / 50 = 5元/张 场景4: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2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5x20 + 5x30) / 50 = 5元/张 场景5: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大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3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8x30 + 5x20) / 50 = 6.8元/张 场景6: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小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3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8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5x30 + 8x20) / 50 = 6.2元/张

场景7: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大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2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8x20 + 5x30) / 50 = 6.2元/张场景8: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小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2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8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5x20 + 8x30) / 50 = 6.8元/张 说明: 原成本:上次入库时的单品成本 原库存:上次入库时的单品库存 新成本:本次入库后的单品成本 总库存:本次入库后的单品库存

第一章 资 产-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资 产 知识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2)——月末一次加 权平均法 ● 详细描述: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总成本-月末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 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进 项税额为17万元。所购商品到达后,实际验收数量为80吨,商品共短缺 25%,其中合理损失5%,另20%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吨()万元。 A.1.17 B.1.25 C.1 D.0.7 正确答案:C 解析:商品的实际总成本=100—100X20%=80(万元),商品的单位成本 =80÷80=1(万元/吨) 2.下列各种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中,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是()。 A.移动加权平均法 B.先进先出法 C.个别计价法 D.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记录存货发出的数量,不记录金额,所以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 3.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3年5月1日 ,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0元;5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20元;5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5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A.20000 B.21000 C.21200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 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 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 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 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 ;销售后结存数量:-1 ;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 )/(- 1+10 )=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 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 +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 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 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一、移动加权平均的缺点 随着ERP系统的普及,企业数据计算能力大为提高,多数的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而是使用广泛使用移动加权平均,发生一笔就计算一笔,但是一旦账务有差异,核对起来太麻烦,绝对的不发生差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则不可追溯,也很难讲数据按指定的时点还原,即使系统逻辑是正确的,但是数据的输入是靠人工采集的,有时也难免发生遗漏、重复或错误,然后再重新核对、计算、调整就相当困难了。 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对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才进行单价计算,计算方法较简单;在物价上涨或下跌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衷;企业不能随意挑选进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但是,这种方法下个月才能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和结存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加强日常管理;而且,期末核算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于存货品种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较大的企业采用。 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金额】÷(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试用这种方法,当月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必须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得到。 例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8月份物料A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8月份物料A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8月份物料A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 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公式 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优缺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举例 事例1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 事例2 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 (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

2014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提高:移动加权平均法

2014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提高: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注:每购入一次货物就需从新计算一次成本 第一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150×10+100×12)/(150+100)=10.8 第一批发货的存货成本=200×10.8=2160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50×10.8=540 第二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50×10.8+200×14)/(50+200)=13.36 第二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0X 13.36=1 336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50X10.36=2 004 定义: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多选题】下列税金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A、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B、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C、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 D、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应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应该计入原材料成本。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

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元) 或者: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4.016=1401.6(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1401.6=4897.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897.6=2102.4(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0.8(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10.8=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3.36(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4.016(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4.016=1401.6(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1401.6=4897.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897.6=2102.4(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