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22.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22.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如何防护糖尿病眼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二、控制血压

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有人做了实验,一组高血压,一组正常血压,结果是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

三、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后果非常严重,且不易被及早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多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积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央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盘周围环状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静脉扩张,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且老年人严重的视力下降可造成双目失明。

四、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

起,每年检查一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眼部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五、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戒除不良嗜好

糖尿病病友必须戒烟;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适当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从而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另外,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都要加强重视。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很多种糖尿病眼部病变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许多人都需要使用电脑工作,所以最近几年门诊病人中,干眼症的比例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糖尿病病友更容易出现干眼症。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干眼症在IT行业、文字工作者中发生率达到了70%之多,在其他行业的发生率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说对其预防非常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看电视、所戴眼镜不合适都是造成用眼疲劳的因素,从而引起干眼症。归根结底,引起干眼症最主要的就是用眼疲劳,眨眼次数明显减少,泪液分泌减少。

六、与电脑和平共处

自我调节

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后,做5分钟眨眼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或者再做一下眼部按摩,眼睛周围有很多穴位,许多经脉由此而过,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明显改善视疲劳状态。

被动调节

还可以选用一些小的按摩眼睛的仪器,这些仪器大部分是按照中医经络理论设计的。人体有8条经脉从眼部走过,这些仪器从这些经脉中选取一部分穴位,仪器一戴上就正好盖在穴位、经络上,通过刺激、按摩穴位、经络,有效改善视疲劳。

七、饮食或者药膳的调理

中医讲“药食同源”,可以利用一些食物来调节视疲劳状态。

没有糖尿病的眼病患者可以泡茶,比如菊花绿茶,在绿茶中加一些菊花;有糖尿病的患者可

以泡菊花,加枸杞、决明子,可滋阴、养肝、明目。每天热水冲泡两次代茶饮,早上、下午各一杯。在水温不很烫的时候,把眼睛贴在杯子口,用代茶饮的热气熏眼睛,茶稍凉之后喝掉,这样,一次代茶饮起到了两次保护眼睛的作用,内外兼用。

八、出游防护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专家都主张的控制血糖三大法宝为:带着白开水,多运动,多吃蔬菜。

出游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夏日阳光好,紫外线很强烈,很多研究资料已经明确显示: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白内障,所以,不管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正常人,在夏季外出时,都需要打遮阳伞、戴上防护眼镜,比如墨镜。购买太阳镜时需注意,要选择真正能防紫外线的眼镜。让糖尿病人远离“黑暗”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9:26

中国有5000万糖尿病患者,他们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

* 得糖尿病后5~9年,约10%发生视网膜病变;

* 得糖尿病15后,约50%发生视网膜病变;

* 得糖尿病25年后,80%~90%发生视网膜病变。

眼睛里的视网膜是人体内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危害的组织之一,一旦严重受累,将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直至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进行性发展的,其病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而且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首先是病情,当病情长期控制不佳时,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并且病变程度也重。第二是病程,患糖尿病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视网膜病变程度越重。另外,发病年龄越大,视网膜病变率也越高。

定期检查,及早发现眼病变

大多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都无眼部自觉症状,但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等症状;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密切注意双眼视力的改变和眼前黑影的增减,因为该症状常常是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信号。

由于在视网膜病变发病初期,没有症状。所以,在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最好定期到眼科做眼部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包括眼底的眼部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应该每年复查数次,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结膜、虹膜、晶状体及眼底的一般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有无异常。如果患糖尿病3年以上,患者除了做眼部常规检查外,还应定期做视网膜电生理检查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客观的方式了解视网膜功能改变,以及视网膜血管有否出现解剖形态学上的改变。

多管齐下,防止视力丧失

尽管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予以预防和根治,但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

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原则上应首先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这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促进逆转的作用,而长期控制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如导升明对微血管瘤的消退具有一定功效,适宜于单纯型糖尿病早期使用,而中药辨证治疗单纯型糖尿病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控制与缓解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还可以作为眼底激光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3.激光治疗。迄今三十多年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取得最明显效果并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为激光治疗。有一些患者对激光治疗心存疑虑,有的患者自觉激光治疗以后视力差了。其实,激光治疗前需将患者的瞳孔用强扩瞳药散大,而强扩瞳药的效果可持续二周,在瞳孔散大期间,看东西自然会模糊不清。另外,激光治疗确实有一些副作用,如视野中会出现暗点,患者的夜间视力、颜色视力和周边视力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些副作用与防止视力丧失的作用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4.手术治疗。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到非常恶重的程度时,如玻璃体大量出血不吸收,甚至出现牵引性的视网膜脱离,必须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是一类难度很大的手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才能承担。

糖尿病友六项防盲措施

患糖尿病5年后,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轻重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眼部病变起病往往不明显,但会不断进展,引起严重视觉损害甚至失明,失明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是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注意视力的保护,要尽早采取防盲措施,避免失明。

定期作眼科检查所有糖尿病患者自确诊之日起,每年都应该做眼科检查。其中包括视力、眼底镜检查、测眼压、视网膜照像、荧光血管造影等。有位糖尿病患者,是某厂经理。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已5年,平时服一些降糖药物,但治疗不规则,断断续续,由于事务缠身,不能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近两年来,视力逐渐下降,但未引起警觉,3个月前突然双眼一片模糊,视物不清,急忙去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双眼黄斑水肿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视力已无法恢复。这意味着他的后半生将在黑暗中渡过。如果他能在初患糖尿病时坚持每年做眼科检查,也许可以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

严格控制血糖不论患何型糖尿病,也不论病程多长,只要严加控制,视网膜病变便会有所好转。尤其是早期糖尿病,如能严格控制血糖,绝大多数病人的视力可不受损害。具体地说,应使自己的血糖持续稳定在空腹血糖小于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但目前糖尿病患者血糖能达到满意控制的还不足20%,因此,视力损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时,应及早果断地采用胰岛

素治疗,以避免视力的进一步受损。

随时监测血压糖尿病如合并高血压,则更容易导致双目失明。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必须积极治疗高血压。一般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若血压下降不满意,可加服小剂量的双氢克尿塞。一星期后,血压下降还达不到要求,则还可加少量钙拮抗剂,如硝苯啶等。总之,应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将血压维持在17.2.2 /10.6千帕(130/80mm汞柱)。

预防白内障的出现白内障是指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晶状体混浊。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早、进展快,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预防白内障的有效办法是:①预防脱水:当体液不足时(如严重腹泻、呕吐、高温出汗等),体内一些异常化学物质易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此时可及时补充一些白开水和含盐饮料。②外出戴深色眼镜:一般地说,晶状体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间愈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愈大。戴深色眼镜,可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害。③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减弱光线对晶状体的损害,每次口服维生素C0.4克,每天3次。此外,还可加服阿司匹林,每次1.3g,每天1次,饭后服用,可使患白内障的危险性降低一半。

及时激光或手术治疗尽早发现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病变,如视盘或其周围出现新生血管等,可及时采取激光凝固治疗。此外,如白内障严重而降低了视力,可行白内障摘除术。如有不能吸收的严重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出现病理改变时,可行玻璃体灌注切除术。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如疾病早期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而且病变广泛,双眼对称,激光治疗又无效时,可采用垂体切除术。

尽早使用防治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在影响视力的病变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而且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发展。有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现有早期视网膜病变,8年后,视网膜病变约占所有病人的50%,20年后,约80%的患者都能查出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因此,尽早使用防治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可减少失明的危险。

综上所述,得了糖尿病,及早防失明,应该成为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准则,如果待到视力明显受损时再采取措施,则为时过晚,并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失明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9:24

患糖尿病5年后,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轻重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中青年人患的糖尿病,更是“脆弱型”糖尿病,在并发症中最容易攻击的就是眼睛。据统计,在中国,糖尿病除了会导致一半左右的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导致六成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还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导致半数以上的患者失明。

视力没问题不等于眼底没问题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以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易长贤教授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病人危害最大。有的病人在发现眼底有病变时仍不解地说,自己做针线活都没问题,他把视力下降与眼底病变画上了等号,其实不然。不痛不痒的视网膜病变甚至不会立即引起视力变化,等病人真“有感觉”时,通常已造成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此时医生也无能为力。“由于眼底出血,医生无法检查眼底,增加治疗难度;碰到眼底出血又不吸收的,还要做手术取血块,做手术就有风险,病人也受罪。”

控制血糖与眼底检查缺一不可

为免留下痛苦和遗憾,专家建议,除了控制血糖,从患糖尿病的那天起,无论有无眼部不适,病人都要坚持定期检查眼底,而检查的频率则取决于视力的变化和眼底变化。

大多数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但发展速度可能因人而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日。目前,仅有通过定期眼底检查才能尽可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导致的眼底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视网膜病变

医学研究已证明,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饮食高脂、高糖,运动减少,经常接触强光刺激等,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因此,邱主任建议,中老年人预防视网膜病变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1、注意饮食清淡,不宜食用高脂、高糖食物;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或减少紫外线、强光的刺激,不要长时间注视光亮的屏幕;

4、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糖友为何容易“看花”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9:23

糖尿病导致视力损害不容忽视。因为经常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这种改变过程会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长期如此,将会发生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并会形成永久性的视物不清甚至失明。

大家知道,人的眼睛里有一个扁圆形的透明体,又叫“晶状体”,大小与豌豆差不多,直径为10毫米,厚度4毫米。晶状体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正常人眼睛的晶状体富有弹性,可借助于睫状肌及晶状体悬韧带的作用而变凸或变扁。正是由于晶状体有这种反复变凸变扁的调节作用,人们才能对远近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楚。

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不清,主要与血糖波动直接相关。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常不

稳定,当血糖量上升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将随着尿糖的大量排出而减少,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减低,这时房水的渗透压则低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房水会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此时病人看近处则清楚,看远处则模糊。相反,当血糖量减低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潴留,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增高,此时房水的渗透压则高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晶状体内的水份便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房水内,晶状体便会变得薄而扁平,其屈光力减低,于是形成远视状态,这样病人看远处会清楚,而看近处就会模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难缠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9:23

不少糖尿病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很多种,为何医生总是在就诊时多“唠叨”视网膜病变?因为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最严重,往往不可逆转,造成失明。

一旦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不要紧张,目前惟一被公认的有效方法就是激光治疗。从临床上看,很多患者拒绝激光,觉得自己的病情还轻,不用这么“大动干戈”,想吃药就能解决麻烦,其实,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对于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激光治疗可以减少黄斑区漏出液的蓄积,以减轻黄斑水肿,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对于严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能够防止新生血管发生。而对于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视网膜病变,激光能够使异常的新生血管消退,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当然,激光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暂时性视物模糊,轻度视力下降,一般过段时间能够恢复。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从经验上看有些病人做一次激光后可能视力有所提高,但一般情况下视力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多数情况下,反复多次的激光治疗是必要的。医生提示: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很少影响视力,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而当发觉视力下降时,病变往往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因此,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

如何预防糖尿病眼病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9:22

糖尿病患者经常担心眼镜会受到不良影响;跟防治其他并发症一样,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

(1)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之大,

(2)应该教育病人,让他们了解到在糖尿病病人中,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它可以严重地影响视力,且在视力正常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对眼部并发症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而引起的失明。

(3)糖尿病人年龄在10~30岁,应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第5年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若年龄大于30岁,则应在确诊时就开始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但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无视网膜病变者,可以间隔稍多一些时间复查。

(4)糖尿病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到医院检查眼底。怀孕后应于第l

孕期内再进行眼底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5)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①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②戴眼镜后视力减退。③眼压增高。④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⑤其他眼科病变可以危及视力时。⑥黄斑水肿。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①激光治疗,氢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它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时,先封闭其供养动脉,并同时凝固其周围的视网膜,使它由缺氧状态转为不需氧状态,故可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或使之萎缩。每年需作激光补充治疗,以封闭初发的新生血管。②玻璃体切割术,近年来,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当玻璃体内有较多钒化物时,如视网膜电图正常者,可以采用切除玻璃体内祝化物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③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徽血栓的形成所致,故可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等;抗凝药物,以肝素为代表;促纤溶药物,以尿激酶、链激酶为代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mil)对少数病例有效。

糖尿病眼病防护全攻略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19:22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很多,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多见,且危害最大。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病友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

糖尿病眼病防护策略

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一是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

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二是控制血压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

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有人做了实验,一组高血压,一组正常血压,结果是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

三是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后果非常严重,且不易被及早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多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积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央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盘周围环状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静脉扩张,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且老年人严重的视力下降可造成双目失明。

四是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起,每年检查一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眼部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五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戒除不良嗜好

糖尿病病友必须戒烟;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适当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从而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另外,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都要加强重视。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很多种糖尿病眼部病变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许多人都需要使用电脑工作,所以最近几年门诊病人中,干眼症的比例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糖尿病病友更容易出现干眼症。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干眼症在IT行业、文字工作者中发生率达到了70%之多,在其他行业的发生率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说对其预防非常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看电视、所戴眼镜不合适都是造成用眼疲劳的因素,从而引起干眼症。归根结底,引起干眼症最主要的就是用眼疲劳,眨眼次数明显减少,泪液分泌减少。

糖尿病人如何与电脑和平共处

自我调节

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后,做5分钟眨眼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或者再做一下眼部按摩,眼睛周围有很多穴位,许多经脉由此而过,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明显改善视疲劳状态。

被动调节

还可以选用一些小的按摩眼睛的仪器,这些仪器大部分是按照中医经络理论设计的。人体有8条经脉从眼部走过,这些仪器从这些经脉中选取一部分穴位,仪器一戴上就正好盖在穴位、经络上,通过刺激、按摩穴位、经络,有效改善视疲劳。

饮食或者药膳的调理

中医讲“药食同源”,可以利用一些食物来调节视疲劳状态。没有糖尿病的眼病患者可以泡茶,比如菊花绿茶,在绿茶中加一些菊花;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泡菊花,加枸杞、决明子,可滋阴、养肝、明目。每天热水冲泡两次代茶饮,早上、下午各一杯。在水温不很烫的时候,把眼睛贴在杯子口,用代茶饮的热气熏眼睛,茶稍凉之后喝掉,这样,一次代茶饮起到了两次保护眼睛的作用,内外兼用。

糖尿病人出游眼睛如何防护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专家都主张的控制血糖三大法宝为:带着白开水,多运动,多吃蔬菜。出游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夏日阳光好,紫外线很强烈,很多研究资料已经明确显示: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白内障,所以,不管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正常人,在夏季外出时,都需要打遮阳伞、戴上防护眼镜,比如墨镜。购买太阳镜时需注意,要选择真正能防紫外线的眼镜。

糖尿病眼病的筛检

1.所有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应该进行眼病筛查。如果未发现视网膜病变,则以后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如发现视网膜病变,则以后每年要增加检查眼底次数。特别是在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或有肾脏病的情况下,还要更频繁地检查眼底。

2.妊娠糖尿病病人,在妊娠过程中,应该每3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检查一次眼底。

3.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应该检查眼底,因为在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就已经有10~28%存在视网膜病变。最近资料表明,如果诊断2型糖尿病时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那么一般可以安全地等待4年,直到下一次检查视网膜;如果发现视网膜病变,则以后应该每年或半年或更短些时间检查一次眼底视网膜,这个检查程序是值得推荐的。4.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包括以下项目: 裸眼的视力、白内障、眼底等。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视网膜照像检查,其优点是能永久性保留客观记录,这种图像可留以后的专家判读和评价。筛检发现以下情况,应尽可能快地交眼科专家作进一步评价:

(1)前驱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2)波及视斑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出血或视力减退。

(3)在视斑的一个园盘直径范围内出现含无机盐渗出液,伴有或无视力丧失。

(4)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但不波及视斑合并大的环状的含无机盐渗出物。

(5)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附:美国糖尿病协会最近推荐的筛检方案

(1)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糖尿病诊断建立,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首次视网膜检查。

(2) 如果进行扩瞳,用眼底镜检查,那么以后应该每年重复检查一次。

(3) 如果能聘请到7视野立体照片的熟练判读者判定未发现患视网膜病,那么该病人4年内不必要重复检查视网膜,但是,要对此病人给于适当的医学照顾,并且进行随访。4年后,再检查时,仍然需要用立体照相术或扩瞳眼底镜检查,每年一次。

(4) 血糖平均值>280mg/dl 或并发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不管采用什么检查方法,都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视网膜。2型糖尿病病人,应该检查眼内压力,检查视神经和视野,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开放角青光眼。如果青光眼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采用裂隙灯的透镜检查,可以判断白内障是否存在。

糖尿病眼病监测

特点: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晚期治疗十分棘手,疗效不佳;糖尿病并发的眼病主要有七种:视网膜病变、色素膜病变、白内障、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脂血症、青光眼及屈光改变,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30%并发眼病;血糖控制不好,失明风险增大。

监测意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

病变可分六期:Ⅰ期仅限于静脉扩张或微血管瘤、小出血点;Ⅱ期有硬性渗出和出血斑;Ⅲ期有软性渗出和出血斑;Ⅳ期有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Ⅴ期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Ⅵ期并发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时视力正常,累及黄斑或黄斑囊样水肿对视力影响很大;出血侵犯黄斑或广泛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损伤严重;监测有重要价值,目标是防止失明。

监测频率:刚诊断患者必须做眼底检查,留下初始眼底资料,以后做对照;情况较好时每半年复查一次;已有病变应当每3月复查一次;三期病变以上增加检查次数,进行激光治疗。

糖友防眼底病变别忘降血脂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4

相信许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会引起眼部损害导致失明,然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没有引起重视,当病情严重来看病的时候才感到后悔,"以前眼睛看东西挺好,没想到糖尿病对眼睛损害能这么严重,现在眼睛看不见东西真憋屈。"

其实,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是非常隐蔽的,在病变发展的过程中,早期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等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很严重的阶段,此时多数患者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当糖尿病眼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眼部的病变就无法逆转了。

从临床上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血压和血脂都控制不好,生活中也不加注意,很多人五年以后即出现眼底病变;如果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控制一般,那么十至十五年就可能出现眼底病变。

有很多血糖、血压、血脂都控制很好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二十年眼底情况依然保持得很好。可见,糖尿病眼病发生不光和血糖有关,与血压和血脂等控制的好坏关系也很明显。

糖尿病人如何保护视力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3

糖尿病和视力看似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眼部病变也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会间接反映在病人的视力上。据研究显示,糖尿病人大约有50%最终会出现视力改变。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阶段患者可能全无症状,视力不受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视力明显减退,眼前会出现漂浮的球状物体,双眼所能看见的范围缩小,甚至在阳光下并不感觉到刺眼。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旦视力明显下降,视网膜病变往往难以逆转,所以预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环。

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可分为真性糖尿病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两大类。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总感觉眼前有一层雾,揉眼后也不会去除,感觉阳光、灯光特别刺眼。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机会较普通人多,发病早,进展也更快。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容易发生眼底出血、术后感染或者愈合不好等并发症,所以术前必须控制好血糖及血压。

暂时性屈光改变:血糖浓度的急剧变化可以引起暂时性屈光改变,高血糖时易发

生近视,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视物模糊、不能聚集或看不清小字等,经过控制血糖,视力又会逐渐恢复。

糖尿病眼病还包括眼肌麻痹、出血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眼部感染、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玫瑰疹等等。

糖尿病病人如何保护视力

糖尿病人应从以下几方面保护眼睛:

1、开展教育,提高认识,使病人认识到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病是最常见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不仅损害视力,严重者还会造成失明,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视力正常时,眼部并发症可能隐匿性存在和处在发展中,所以要做到早期发现应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定期到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如有并发症存在,应及时治疗,如未发现并发症,以后应每年复查1次。对已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

3、糖尿病病人有下列情况,应到专科医院就诊: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眼压增高、戴眼镜后视力比前有所下降、有视网膜病变、其它眼部疾病等。

4、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因二者会促进视网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糖尿病眼底出血宜尽早激光治疗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3

为什么对视力的影响差别很大

眼底出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分期内均可出现。出血对视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病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分期有很大的差异,从毫不影响视力到完全失明。其实,眼底出血包括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内出血。

出血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血的部位,二是出血的量。视网膜内的出血是来源于视网膜内有病变的小血管。因为我们中心视力的功能部位是在黄斑,而黄斑部视网膜没有血管,因此,视网膜内出血很少发生在黄斑区。这就是为什么在背景期和增殖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有眼底出血,但视力受影响不大的原因。

而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发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出血的来源主要是视网膜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如果是发生在黄斑区,即便是量较少,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相反,玻璃体出血对患者的视力影响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较少,病人可能出现视力轻度下降;出血量多,视力可能仅存光感。部分糖尿病患者第一次玻璃体出血吸收后,可再次或反复多次发生出血。

激光光凝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较为复杂,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出血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关心的字眼。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出血是一种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出血现象,所以激光光凝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利用激光的光致热生物效应,对视网膜的组织进行凝固。它的目的并不是直接止血,而是通过对缺氧的视网膜外层细胞的光凝,改善视网膜内层的供氧和促进视网膜内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或消除缺氧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泌的与新生血管生长有关的因子,使新生血管退化而间接达到止血的目的。

因此,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眼科医生原则上是首选激光光凝治疗的,除非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的点样出血或增殖期严重的玻璃体出血,无需或无法进行激光治疗。

实践证明,通过激光光凝治疗,不仅可使原来扩张的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网膜内的出血吸收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而且在防治糖尿病黄斑水肿等其他方面的病变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内,由于诸多原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普查和激光光凝治疗的干预工作虽然比以前有所进步,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完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知识,认识早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和意义,将是今后防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能激光光凝者要尽早手术

对于已失去眼外激光光凝治疗机会的玻璃体出血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光凝其实是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就是取出玻璃体和其内的积血。目前,国内外的眼科医生基本都有这样的共识,强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项有关早期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糖尿病玻璃体出血的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中,将玻璃体出血在1个月时,视力低于或等于0.025规定为严重玻璃体出血,6个月内实施手术为早期手术治疗。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在发达国家,目前所谓的早期手术已不再是第一次玻璃体出血后的6个月,而是指玻璃体出血发生的几周内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事实证明,早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出血的临床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花费少,同时病人的痛苦小。相反,对手术的担心、恐惧和等待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教育广大的有玻璃体出血而无眼外激光治疗机会的糖尿病患者,消除对手术的顾虑,积极接受早期的手术治疗,这也是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盲工作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糖尿病眼底出血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2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视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病变。

目前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有(1)机械性阻塞,如血栓(2)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3)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4)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活,气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或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则容易引起上眼底出血,瘀血阻滞目络,常导致眼前浮云飘移,如旌旗拂摇,视物黑茫不见,反复发作,可出现眼部胀痛等,直至失明。

对于视网膜血管出血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激光疗法,以及选用止血剂,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远不理想。

糖尿病眼病的预防治疗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2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双目失明的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可以说糖尿病人中人血糖控制不好,都有引起失明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眼病。据统计,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有30%并发眼病。

糖尿病眼病的预防

1、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发病5年后应该每年检查一次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情况。

2、对于2型糖尿病病友,由于当其发现糖尿病时,往往糖尿病已经有多年了,因此,他们应该从发现糖尿病时就每年一次检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戒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病宜早治疗

糖尿病眼病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等。其中,常见并且对人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30岁以上的人群 ,在初次发现糖尿病时 ,应请眼科医生对眼睛进行全面检

查 ,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等。

2、患者要定期随访 ,如果已发现视力逐渐下降 ,晶状体混浊 ,视网膜有病变

时 ,应听从医生的诊疗意见。

3、患者如突然发现视力下降或失明 ,应尽快就医 ,千万不要拖延时间。

眼科门诊中 ,发现糖尿病病程小于 5年 ,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眼部改变不显著 ;若大于 10年的糖尿病患者 ,即使血糖控制较好 ,仍有 70~80%的患者有不同

程度的眼部改变。

临床治疗原则为 :内科药物控制血糖 ;眼科局部滴白内停、卡他林、麝珠明目液等眼液 ;口服维生素类药、止血药等 ,延缓病情发展 ,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眼病饮食治疗

①限制主食量 ,但不能过分 ,以免造成饥饿状态 ;

②要少吃多餐 ;

③忌食各类糖类和甜食食品 ;

④多食茎叶类蔬菜 ,多食粗纤维类 ,低脂肪膳食 ;

⑤限制食用油脂、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多食品 ;

⑥禁止饮酒 ,特别是烈性酒 ;

⑦杞子、山药、荠菜可煎汤代茶 ,经常服用 ,能降低血糖 ,也有降低血压作用。

糖尿病一般为慢性疾患 ,食疗应坚持不懈 ,不能放松。若食疗结合服药物仍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时 ,可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进行胰岛素针剂注射法 ,一旦全身性糖尿病得到控制 ,眼睛的病变应会逐渐停止进展 ,出血也会逐渐吸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及治疗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1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病友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

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当糖尿病病友有下列表现时应尽快找眼科医生检查眼睛,因为这些表现表示您可能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

1、视物模糊

2、视力减退

3、夜间视力差

4、眼前有块状阴影漂浮

5、双眼的视力范围(视野)缩小

到医院后,医生给您检查视网膜病变的常用方法包括:

1、视力:是最简便的方法,但许多早期视网膜病变并不影响视力,因此单凭视

力检查不能准确评价视网膜病变。

2、眼底镜检查:最常用的方法,点散瞳药后,医生用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改变,可以初步评价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3、眼底荧光造影:最准确的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用专门的造影仪精确的观察视网膜病变程度,能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准确分期。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1、控制血糖

2、控制血压

3、控制血脂

4、戒烟

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发现糖尿病后就要每年检查一次,如有眼睛的异常表现,随时进行眼科检查。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简介

1、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至今30多年来,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可靠的效果,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光凝固视网膜病变部位,可消除病灶,不使病情恶化,稳定视力。对于增殖期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玻璃体出血、增殖,除了做眼外视网膜光凝治疗外,最好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加眼内激光光凝,可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

2、药物治疗:导升明(Doxium)是目前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10多年来,通过临床应用证明,导升明可以恢复毛细血管的韧性,有效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明显降低血浆和全血的粘稠性,并使血小板不易凝集。从根本上改善视网膜的供血情况,使之早期病变得以吸收和修复,可以推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

3、严格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会引起哪些眼病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51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世界上引起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波动性屈光不正、开角型青光眼、缺血性视突病变、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等等。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后果,

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导致血管破裂。

白内障: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其手术几率也比其他白内障患者要高出很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高血糖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均可导致白内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波动性屈光不正:许多患者起初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忽然近视了,看远看不清,看近反而很清楚,事实上,这是得了糖尿病眼病了。于是,患者去配眼镜,刚配上还挺好,没过几天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此时,如果分别查几次血糖,肯定有高峰、有低谷,这就是波动性血糖增高。

当血糖急剧升高时,患者可突然由正视眼变成近视眼,或原有的老花眼症状减轻;血糖降低时,又可恢复为正视眼,或又需要佩戴老花镜。可见,波动性血糖会造成视力的波动性变化。

开角型青光眼:糖尿病易引起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此类青光眼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是视力疲劳所致。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视野随之缩小、消失,最终失明。整个病程中,外眼无明显体征,仅在晚期时,瞳孔有轻度扩大,虹膜萎缩。

缺血性视突病变:又称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多见于老年人,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视力和视野发生突然变化。视力骤然模糊,下降至失明;视野起初是鼻下方扇形缺损,而后扩展成偏盲或向心性缩窄,有时可与生理盲点相连。这是由于营养视神经前段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睫状后短动脉回归支闭塞;或视神经软脑膜血管受累,使视乳头供血不足,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眼压过低或过高,可使视乳头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压失去平衡,也可引起视乳头水肿。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致使供应眼睑神经的小血管缺血,另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引起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如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比如:有些老人会突然眼皮耷拉,眼睛睁不开,很多人以为这是眼病或肌无力等,长期进行针灸、理疗、输液等治疗,延误了最佳正确治疗时机。

糖友应预防视网膜病变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而且发病率相当高。目前由糖尿病引起的视力下降和失明发病率正与日俱增。有研究指出,25%糖尿病患者具

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0%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某个时间将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然而一旦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就会导致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所以,只要一旦有了糖尿病,就要定期到眼科医生那里检查。不要怕麻烦,否则等到视网膜病变严重时才进行检查治疗,可能我们就会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更多财力,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痛苦。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查1次眼底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如有视网膜病变,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

个月1次。

控制好血糖、血压,避免损伤眼睛血管

长期高血糖、高血压会损伤眼睛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引起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等多种眼部病变,最终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这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要勤查眼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 18:20

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关心血糖的高低,还应该重视血糖高了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糖尿病主要可以引起肾脏、心脑血管、足等严重的病变,特别是对眼睛的损害最为常见。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糖尿病眼病的问题,造成这种结果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糖尿病眼病发病有一个过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并没有任何表现,病程长,发展缓慢,容易被忽略;再则,糖尿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眼睛有一些轻微改变往往会以为是视力下降,是一种正常的衰退,不会把这种情况和糖尿病联系到一起;还有我国国民健康知识水平偏低,很多人缺乏相关知识,往往意识不到其相关性与严重性。由于眼部并发症和糖尿病本身有一些相似,待发现常常已是危害较大、治疗困难之时。所以,加大宣教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是十分必要的。

糖尿病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

所谓眼底,指的是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及脉络膜。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脉络膜的色泽、视网膜的血管、黄斑部的颜色、以及视神经乳头的形状、颜色、乳头凹陷的情形,有时可以看到脉络膜的大小血管。

眼底检查最重要的意义是检测出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乳头)是否有病变,如:视网膜剥离、黄斑部病变、青光眼、视神经炎、脉络膜肿瘤等。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 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因为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视网膜上可以直接看到,所以透过眼底检查,可以检查出这些疾病是否已产生血管性的病变。并藉此检查结果做出病程研判及治疗之参考。肾脏病、红斑性狼疮、爱滋病等疾病,眼底检查时,往往可以发现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等变化。脑瘤或其他原因引起脑压升高,会引起视神经乳头浮肿,也可经由眼底检查看出来。所以,眼底检查是全身检查中很重要的一环。除了可查出眼疾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借助眼底检查而了解病情。临床上有相当多的病例,是经由眼底检查才被发现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而接受治疗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症状及治疗

2009年04月20日星期一18: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主要并发症,是我国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而近年来发病率及致盲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据统计,有10年糖尿病史者,7%有视网膜病变,15年者约25%,20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其发生率为60%,注射胰岛素者为84%。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易导致视网膜组织代谢紊乱,致使视网膜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因此,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其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性和增生性两类。

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症状

(1)微动脉瘤: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比较确切的体征。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小圆点状,常先出现于眼底后极部,尤其在黄斑区,多分布在颞侧。

(2)视网膜内出血:位于毛细血管静脉端,视网膜深层,呈圆形斑点状或火焰状。

(3)硬性渗出:位于视网膜内丛状层和内核层之间。呈蜡黄色点、片状,边界比较清楚。最常见于后极部。硬性渗出环的中心含有微动脉瘤。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大片星芒斑。黄斑的硬性渗出也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原因。

(4)视网膜水肿:初起水肿位于外丛状层和内核层之间,进一步累及内丛状层和神经纤维层,最后达视网膜全层。临床上表现力视网膜肿胀变厚,呈不透明外观,黄斑水肿表现为囊样,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症状

此型特征是在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病变。脆弱的新生血管易引起反复出血,伴有视网膜纤维组织增殖。新生血管形成是从血管内皮细胞芽开始,可通过内界膜伸展到视网膜表面。视盘前新生血管纤维增殖,通常呈扇形或辐射状伸长,常粘附在玻璃体后面,甚至突入玻璃体中,可导致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3-6个 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抗血小板治疗 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2020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

附件2 2020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 科技领域)项目指南 1.人口康健 1.1慢病防治 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肥胖症和代谢性疾病防治。 1.2妇儿疾病防治 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重症儿童免疫混乱、儿童过敏性疾病、儿童多见稀罕病防治。 1.3感染性疾病 艾滋病综合防治、COVID-19中西医结合防治。 1.4康健促进 居民康健生活方式评价体系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青少年心理障碍防控与精神康健急救技术研究,中老年人康健生活方式促进技术研究,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科学方法研究。 1.5五官疾病 难治性致盲眼病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干细胞在牙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安全应急及自然灾害防治 2.1新型消防技术研发及装备研制 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新一代消防减灾技术及装备研

制。 2.2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安全环保新技术研发。 2.3洞庭湖洪水调控 湖南省四水洪水晦气组合及防洪调度研究,洞庭湖流域洪水汛情精准监测预报。 2.4公共安全 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3.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 3.1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与溯源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研究。 3.2白酒品质提升 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湘产白酒独特性及关键工艺控制技术开发,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与安全控制。 3.3计量方法与品质标准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计量方法、标准物质研发,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4.实验动物 4.1人源化小鼠质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4.2转基因小鼠肿瘤动态示踪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4.3巨大生殖疾病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 5.其他

糖尿病知识考试题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 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 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B.眼底病变C.糖尿病肾病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B.亚莫利C.达美康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则进入药物治疗(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浓度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一)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为HbA1c下降%~%,并可减轻体重[101-103]。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04-105]。在500~2 000 mg/d剂量范围之间,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4,106],在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与将二甲双胍的剂量继续增加所获得的血糖改善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78]。在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

急诊分诊指南

急诊分诊指南 一.分诊系统的目标 定义 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意外事故和急救部门根据患者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谁能优先治疗,确定适当的治疗场地并开始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治疗 确定优先权 根据情况严重程度确保患者得到优先治疗 分配治疗区域和控制交通 1.通过提高运输量减少拥堵和混乱 2.更有效的利用人力和设备 开始适当的护理干预 1.通过准确的初步评估促进患者治疗 2.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提供紧急干预 3.通过运用初步诊断程序加快医生评估 提高患者的信任保持沟通 1.提高患者的信任,即一旦患者进入意外事故和急救部门,作为受过培训的部门成员将立 即查看患者 2.作为转诊介绍中心为另一个急救部门需要治疗的患者提供服务 3.作为问讯处仅仅为患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指导 4.在患者治疗区域等待的患者亲友做好沟通 5.与警察和救护车保持联系 6.记录由救护车人员和/或其他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 提供培训 提供评估和一般分诊技巧方面的指导性学习机会 反应时间 从登记到医疗关注(治疗)的时间 初级分诊 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个简单而快速地评估来识别和筛选出那些明显需要紧急复苏的患者,这个分诊决定应考虑对以下信息的分析 1.当前的问题:导致患者来到意外事故的问题和情况 2.详细的信息 详细的信息非常有用,因为它能对问题的发生机制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一个好的判断,信息可以通过亲属、朋友、救护人员、警察或其他旁观者来收集 3.一般的和客观的生命体征评估 这些包括: 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移动、保健情况、衣着、气味、颜色、姿势、言语、行为、面部表情、出汗、呼吸、伤口情况、环境等 生命体征观察 1)气道 2)呼吸 3)循环 4)意识水平 4.分配优先权及治疗区域 筛选出危殆患者送往复苏室并尽可能快的实施复苏,并为后来的分诊评估提供信息 5.提供给患者的信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健康管理培训试卷和答案

糖尿病健康管理培训试卷和答案 糖尿病健康管理培训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糖尿病: 2、糖耐量减低: 二、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 3.无症状低血糖是指,但血糖≤ mmol/L。 4.糖尿病的中医分类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 7.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 三、问答题 1. 简述糖尿病三级预防? 一、名词解释 1、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2、糖耐量减低: 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现普遍将其视为糖尿病前期。是指一类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

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节(或稳态)受损。 二、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 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三、问答题1. 简述糖尿病三级预防答案: ①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的发病; ②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③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目录:

一、编写说明 贾伟平陆菊明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01.002 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于2003年首次发表,2007、2010和2013年进行了三次修订。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对指南的编写有了明确要求,因此有必要在2013版指南[1]的基础上对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进行修订[2]。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特作如下编写说明。 一、编写要求 在本版指南的每章伊始,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本版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证据级别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证据级别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级别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指南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修订本版指南参考了WHO、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并要求以2013年后中国作者的文献(中英文)和中国已颁布的相关指南为基础,适当参考欧美国家及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相关指南。 二、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本版指南所列出的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依据WHO(1999年)标准。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及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9.7%和10.4%。还报道了2013年部分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 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本版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与2013年版相同。关于血脂和血压的控制目标与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即血脂一级预防控制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二级预防控制目标为LDL-C<1.8 mmol/L;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本版指南修订了伴高危心血管病变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年龄为≥50岁。五、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中增加了新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中心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六、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关于糖尿病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进一步强调了二甲双胍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鉴于预混胰岛素多次注射与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相似,因此该二种方案可以互换。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此外,本版指南及时跟进了各种降糖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并更新了相关内容,已在附录中全部列出。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就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就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 至上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 3-6个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B、降压C、调脂D、抗血小板治疗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A、受试者需空腹8-10小时 B、无水葡萄糖82、5g溶于300ml水中 C、试验过程 中,患者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D、从服用完糖水后开始计时,进行静脉采血E、实验前3天,患者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眼科患者内科急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眼科患者内科急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摘要:目的:对内科急症的眼科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总结,并对其防止防治制 定措施。 方法:以某家三级眼科医院发生的内科急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探讨内 科急症的措施。结果:在眼科患者中发生内科急诊的患者,高于门诊发生率,每 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但以老年人居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为常 见病症。结论:对眼科患者内科急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培养眼科医 护人员的急救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救能力,及时的帮助患 者脱离危险,保证生命安全。 关键词:眼科;内科疾病;特点;措施;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很多的眼科患者,到医院就医主诊的是眼科的病症,但往往自身伴有很多的内科疾病,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肺病、心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这些就给眼病诊治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很容易 在眼病诊治过程中出现急症甚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医疗工作者要将内科急症的防治作为眼 科医疗中的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危险程度,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 纷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某三级眼科专科医院2014-2015年间的发生的内科急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 性分析,探讨眼科防止内科急症的措施。该院在这期间,门诊就诊眼科患者中,总共发生内 科急124例,占眼科就诊的0.047%。 1.2方法 当眼科患者出现内科急症时,由其主管医师申请内科紧急会诊,内科会诊医师由主治医 师及以上职称者担任。会诊医师向患者、家属、主管医生、相关科室医生及护士了解病情, 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和护理建议,并填写统一的会诊记录单,对患者的资 料进行记录。对这124例内科急症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内科基础疾病、内科急症 种类等资料进行收集。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计数资料用例 数及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内科急症患者资料构成 门诊患者内科急症22例,占0.007%,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其中60岁以上8例;住院患者内科急症102例,占0.44%,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2 - 89岁,其中60岁以上87例。住院患者内科急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门诊患者(p<0.05),二 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例数明显高于门诊患者(p<0.05)。 2.2内科急症患者伴发的内科基础疾病 22例门诊患者中伴发内科基础疾病11例,其中高血压病4例,癫痫3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在124例内科急诊住院患者中,有90%伴发内科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同时伴发 多种内科疾病,常见的内科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慢 性胃病以及癫痈、支气管哮喘等。住院患者中伴发内科基础疾病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 2.3内科急症的病种构成 门诊患者内科急症按其频次排列如下:神经反射性晕厥、过敏性休克、癫痈、不稳定型 心绞痛以及高血压急症。 住院患者内科急症按其频次排列如下:高血压急症、不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于2003年首次发表,2007、2010和2013年进行了三次修订。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对指南的编写有了明确要求,因此有必要在2013版指南[1]的基础上对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进行修订[2]。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特作如下编写说明。 一、编写要求 在本版指南的每章伊始,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本版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证据级别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证据级别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级别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指南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修订本版指南参考了WHO、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并要求以2013年后中国作者的文献(中英文)和中国已颁布的相关指南为基础,适当参考欧美国家及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相关指南。 二、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本版指南所列出的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依据WHO(1999年)标准。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及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9.7%和10.4%。还报道了2013年部分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

斜视防治指南

斜视诊治指南 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一)询问病史 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 1.视力检查 (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远视力检查常用E 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 a e g e r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 s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 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对于部分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对于年龄大于12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22.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如何防护糖尿病眼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二、控制血压 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有人做了实验,一组高血压,一组正常血压,结果是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 三、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后果非常严重,且不易被及早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多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积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央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盘周围环状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静脉扩张,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且老年人严重的视力下降可造成双目失明。 四、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眼病预防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眼病预防中的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对人体视网膜产生损害作用的一种并发症状,同时也是导致失明的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图书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Diabetes)数据表明,在美国,超过40%的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都正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某个阶段。同时,据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之中。 眼科医师往往通过检查眼睛后部病变的显像来诊断糖尿病眼病,而眼部出血和液体渗漏程度是判定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准。但是,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家才能对这些图像进行扫描和解读。目前,能够诊断糖尿病眼病的眼科医师资源十分缺乏,这也使许多患者处于失明的风险之中。 Google Brain是一支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application of AI)的Google的研究团队,它与印度和美国的医生一同合作,以帮助他们进行DR的诊断。这支团队从54位眼科医师处收集了超过128,000张眼部检查图像,并且每张图像都经过3-7名眼科医师的评估。这些图像被输入到一种深层次的算法当中,用于创建一个检测DR的算法模型。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性能,团队将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集合上对总计达12,000个测试图像进行测试。 Google Brain的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与现实结果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认为与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的诊断不相上下。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在DR诊断上的应用更是在人工智能和健康服务领域的一大突破。更精确的DR自动化诊断能帮助眼科医院评估更多的患者以及优化治疗方案。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眼科部门资源的不足。 亚拉文眼科医院(Aravind Eye Hospital),印度最大的眼部保健机构,是这种基于人工智能诊断的先行者。这家医院的总部位于印度南部的佛教城镇马杜赖(Madurai),分支机构遍布整个印度地区。亚拉文眼科医院为Google的研究提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健康讲座-糖尿病与眼病

糖尿病与眼病 糖尿病的危害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 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 ?可导致的: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 ?最常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情况 ?不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有所不同,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在青少 年患者中出现,发展迅速。 ?有些糖尿病老年患者既有糖尿病性白内障,又有老年性白内障。 ?一个人得了白内障,就像是一驾照相机的镜头不透明了似的。 白内障成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通过房水渗透到晶状体中的糖 浓度增高。 ?由于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晶状体内山梨醇通路被激活,从而产生相当多的 山梨醇。

?这些山梨醇不能很快转化成果糖,并且不易渗透出细胞膜,因而不能通过 弥散被清除,而在细胞内积聚,产生高渗作用,吸收大量的水分进入晶状体,使晶状体纤维肿胀,失去其透明性变得混浊, ?最终发展成为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常见表现 ?下列表现提示可能有白内障:视物不清、眼前云雾感、阳光、灯光不耀眼、 更换眼镜,视力改善不明显、视力下降。 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绝大多数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能达到治疗目的。 ?白内障摘除后,可恢复有用视力的80%左右,植入人工晶状体能达到更自 然的屈光矫正。 糖尿病患者能否植入人工晶体?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提高,不再把糖尿病患者一律作为人工 晶体植入的禁忌症,也已有相当一些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大多数国内外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在未发生或仅有很轻的糖尿病性视网 膜病变患者可植入人工晶体,但眼底视网膜病变较重,植入人工晶体则不适宜。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内祝化物,适当提高视力 ?玻璃体切除术也是20世纪眼病治疗上的又一大进展,尽管手术作得很成 功,但由于眼内病变已至晚期,常发生视神经视网膜的萎缩 ?术后患眼大多数仍视力较差,事倍而功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