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3-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实验03-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实验03-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

学号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日期 2019年4月11日

一、实验名称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

2. 深刻理解Ethernet帧结构。

3. 深刻理解IEEE 802.11帧结构。(可选)

4. 掌握帧结构中每一字段的值和它的含义。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Ethernet帧结构;

2. 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可选)

四、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10

2.网络平台:以太网

3.IP地址:IPv4:172.27.100.212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抓包

2.选定某行帧进行分析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1.Ethernet帧结构

1)MAC 帧

由上图可知:

1)目的MAC地址:3c:95:09:19:2a:c6

2)源MAC地址:c8:8d:83:a7:ad:5f

3)以太网类型:0x0800,表示上层使用的是IP数据报2.IP数据报

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

七、实验体会、质疑和建议

通过实验,我对wireshark分析捕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有了基本了解,理解了以太网以及IEE 802.11帧的结构,Ethernet V2标准规定的MAC层报文结构进行了分析,了解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对以后的学习有

很大帮助。

2.6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协议分析

实验数据链路层的帧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分析 TCP、UDP的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准备工作 虚拟机XP,虚拟网卡设置,NAT模式,TCP/IP参数设置自动获取。本实验需安装抓包工具软件IPTool。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运行ipconfig命令 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界面中输入命令:ipconfig /all,会显示本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运行抓包工具软件 双击抓把工具软件图标,输入所需参数,和抓包过滤参数,点击捕捉。 3.进行网络访问 进行网络访问,下载文件/搜索资料/www访问/登录邮件系统等均可。 4.从抓包工具中选择典型数据帧 5.保存捕获的数据帧 6.捕获数据帧并分析 1、启动网络抓包工具软件在网络内进行捕获,获得若干以太网帧。 2、对其中的5-10个帧的以太网首部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的内容为:源物理地址、目的物理地址、上层协议类型。 实验过程: 1.TCP协议数据包、数据帧分析 启动IPTool,IE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8316191739.html,站点,使用iptool进行数据报的捕获。 TCP报文如下图:

根据所抓的数据帧进行分析: (1)MAC header 目的物理地址:00:D0:F8:BC:E7:06 源物理地址:00:16:EC:B2:BC:68 Type是0x800:意思是封装了ip数据报(2)ip数据报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①版本:占4位,所以此ip是ipv4 ②首部长度:占4 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此ip数据报没有选项,故它的最大十进制为5。 ③服务:占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里是0x00 ④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都及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为总长度字段为16位,所以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 535字节。 此数据报的总长度为40字节,数据上表示为0x0028。 ⑤标识(Identification):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 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在这个数据报中标识为18358,对应报文16位为47b6 ⑥标志(Flag):占3 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 (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这个报文的标志是010,故表示为不分片!对应报文16位为0x40。 ⑦片偏移:因为不分片,故此数据报为0。对应报文16位为0x00。 ⑧生存时间:占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英文缩写是TTL (Time To Live),其表明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 秒,就把TTL值减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经分析,这个数据报的的TTL为64跳!对应报文16位为0x40。 ⑨协议:占8 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这个ip数据报显示使用得是TCP协议对应报文16位为0x06。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Ethernet帧结构解析..

实验一Ethernet帧结构解析 一.需求分析 实验目的:(1)掌握Ethernet帧各个字段的含义与帧接收过程; (2)掌握Ethernet帧解析软件设计与编程方法; (3)掌握Ethernet帧CRC校验算法原理与软件实现方法。 实验任务:(1)捕捉任何主机发出的Ethernet 802.3格式的帧和DIX Ethernet V2(即Ethernet II)格式的帧并进行分析。 (2)捕捉并分析局域网上的所有ethernet broadcast帧进行分析。 (3)捕捉局域网上的所有ethernet multicast帧进行分析。 实验环境:安装好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Ethereal的计算机 实验时间; 2节课 二.概要设计 1.原理概述: 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DEC,Intel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几年后,IEEE802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其中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此三种帧的通用部分由802.2标准来定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以太网帧是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封装,网络层的数据包被加上帧头和帧尾,构成可由数据链路层识别的数据帧。虽然帧头和帧尾所用的字节数是固定不变的,但根据被封装数据包大小的不同,以太网帧的长度也随之变化,变化的范围是64-1518字节(不包括8字节的前导字)。 帧格式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分别如下。 EthernetrII帧格式: ---------------------------------------------------------------------------------------------- | 前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 FCS | ---------------------------------------------------------------------------------------------- | 8 byte | 6 byte | 6 byte | 2 byte | 46~1500 byte | 4 byte| IEEE802.3一般帧格式 ----------------------------------------------------------------------------------------------------------- | 前序| 帧起始定界符|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FCS | ----------------------------------------------------------------------------------------------------------- | 7 byte | 1 byte | 2/6 byte | 2/6 byte| 2 byte| 46~1500 byte | 4 byte | 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比较类似,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定义的2字节的类型,而后者定义的是2字节的长度;所幸的是,后者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前者定义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样就容易区分两种帧格式 2程序流程图: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802.11帧结构分析

802.11帧结构分析 1. 80 2.11介绍 1.1 80 2.11概述 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虽然WI-FI使用了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在以下标准中,使用最多的应该是802.11n标准,工作在2.4GHz频段,可达600Mbps(理论值)。 IEEE 802.11是一个协议簇,主要包含以下规范: a.物理层规范:802.11b,802.11a,802.11g; b.增强型MAC层规范:802.11i,802.11r,802.11h等; c.高层协议规范:802.11f,802.11n,802.11p,802.11s等。 802.11中定义了三种物理层规范,分别是:频率跳变扩展频谱(FHSS)PHY规范、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PHY规范和红外线(IR)PHY规范,由于物理层的规范与无线信息安全体系关系不大,故本文不对物理层做过多阐述。 802.11同802.3一样,主要定义了OSI模型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规范,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分为MAC子层和LLC子层,802.11与802.3的LLC子层统一由802.2描述。 1.2 80 2.11拓扑结构及服务类型 WLAN有以下三种网络拓扑结构: a.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SS, IBSS)网络(也叫ad-hoc网络),如图1所示。 b.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 BSS)网络,如图2所示。 c.扩展服务集(Extent Service Set, ESS)网络,如图2所示。 STA1 STA2 图1

XRD物相与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及物质结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hilips射线衍射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基本学会样品测试过程 (3)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4)基本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是对晶体微观结构精细的形象变换,每种晶体结构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X射线衍射图,而且不会因为与其它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发生变化,这就是X射线衍射法进行物相分析的依据.规模最庞大的多晶衍射数据库是由JCPDS(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s)编篡的《粉末衍射卡片集》(PDF)。 三、仪器和试剂 飞利浦Xpert Pro 粉末X射线衍射仪;无机盐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1)粉末样品制备:任何一种粉末衍射技术都要求样品是十分细小的粉末颗粒,使试样在受光照的体积中有足够多数目的晶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获得正确的粉末衍射图谱数据的条件:即试样受光照体积中晶粒的取向是完全机遇的。粉末衍射仪要求样品试片的表面是十分平整的平面。 (2)将被测样品在研钵中研至200-300目。 (3)将中间有浅槽的样品板擦干净,粉末样品放入浅槽中,用另一个样品板压一下, 样品压平且和样品板相平。 2. 块状样品制备 X光线照射面一定要磨平,大小能放入样品板孔,样品抛光面朝向毛玻璃面,用橡皮泥从后面把样品粘牢,注意勿让橡皮泥暴露在X射线下,以免引起不必要干扰。 3. 样品扫描 在new program中编好测试程序?open program ?measure?program开始采集数据?在HighScore中处理谱图。 五、实验结果 1.物相分析 实验得到的衍射图各衍射峰d值如表1: 表1 衍射峰d值 3.5094 3.2429 2.4845 2.4294 2.3764 2.3315 2.2944 2.1852 2.0523 1.8904 1.6996 1.6963 1.6645 1.6232 1.4921 1.4790 1.4517 1.3634

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杨国峰 学号20144360205 专业网络2班 任课教师谭邦 日期 2016年4月4日 成绩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 2. 深刻理解Ethernet帧结构。 3. 深刻理解IEEE 802.11帧结构。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Ethernet帧结构; 2. 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四、实验环境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与无线连接)

2.IEEE 802.11帧结构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为例) Ethernet II, Src: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Dst: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 以太网协议版本II,源地址: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Destination: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Source: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源: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Type: IP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 Padding: 000000000000 所有内边距属性 2.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Protocol version:表明版本类型,现在所有帧里面这个字段都是0x00。 *Type:指明数据帧类型,是管理帧,数据帧还是控制帧。 Subtype:指明数据帧的子类型,因为就算是控制帧,控制帧还分RTS帧,CTS帧,ACK 帧等等,通过这个域判断出该数据帧的具体类型。 To DS/From DS:这两个数据帧表明数据包的发送方向,分四种可能情况讨论: **若数据包To DS为0,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包在网络主机间传输。 **若数据包To DS 为0,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来自AP。 **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帧发送往AP。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是从AP发送自AP的,也就是说这个是个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数据帧。 Moreflag:分片标志,若数据帧被分片了,那么这个标志为1,否则为0。 *Retry:表明是否是重发的帧,若是为1,不是为0。 PowerManage:当网络主机处于省电模式时,该标志为1,否则为0。 Moredata:当AP缓存了处于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包时,AP给该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帧中该位为1,否则为0。 Wep:加密标志,若为1表示数据内容加密,否则为0。 *Order 这个表示用于PCF模式下。 Duration/ID(持续时间/标识):表明该帧和它的确认帧将会占用信道多长时间;对于帧控制域子类型为:Power Save-Poll的帧,该域表示了STA的连接身份(AID, Association Indentification)。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报告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 V2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和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 3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容 1、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 4、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5、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实验流程

实验环境 局域网环境,1台PC机。 实验原理 详见《计算机网络》教材(P79和P92)或相关书籍,然后进行说明阐述 实验步骤 步骤1:运行ipconfig命令 1、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界面中输入命令:ipconfig /all,会显示本机的网络信息: 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以太网地址。

步骤2:编辑LLC信息帧并发送 1、在主机A,打开协议编辑软件,在工具栏选择“添加”,会弹出“协议模版”的对话框,如图所示,在“选择生成的网络包”下拉列表中选择“LLC协议模版”,建立一个LLC帧; 添加一个数据包 2、在“协议模版”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出现新建立的数据帧,此时在协议编辑软件的各部分会显示出该帧的信息。如图所示:

新建的LLC帧 数据包列表区中显示:新帧的序号(为0)、概要信息; 协议树中显示以太网MAC层协议; 数据包编辑区中显示新帧各字段的默认值; 十六进制显示区中显示新帧对应的十六进制信息。 3、编辑LLC帧 在数据包编辑区中编辑该帧;具体步骤为: 编辑LLC帧 填写“目的物理地址”字段; 方法一:手工填写。 方法二:选择”地址本”中主机B的IP地址,确定后即可填入主机B的MAC地址;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802.11帧结构分析

帧结构分析 1. 介绍 概述 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虽然WI-FI使用了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在以下标准中,使用最多的应该是标准,工作在频段,可达600Mbps(理论值)。 IEEE 是一个协议簇,主要包含以下规范: a.物理层规范:,,; b.增强型MAC层规范:,,等; c.高层协议规范:,,,等。 中定义了三种物理层规范,分别是:频率跳变扩展频谱(FHSS)PHY规范、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PHY规范和红外线(IR)PHY规范,由于物理层的规范与无线信息安全体系关系不大,故本文不对物理层做过多阐述。 同一样,主要定义了OSI模型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规范,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分为MAC子层和LLC子层,与的LLC子层统一由描述。 拓扑结构及服务类型 WLAN有以下三种网络拓扑结构: a.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SS, IBSS)网络(也叫ad-hoc网络),如图1所 示。 b.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 BSS)网络,如图2所示。 c.扩展服务集(Extent Service Set, ESS)网络,如图2所示。 STA1STA2 图1

其中,ESS中的DS(分布式系统)是一个抽象系统,用来连接不同BSS的通信信道(通过路由服务),这样就可以消除BSS中STA与STA之间直接传输距离受到物理设备的限制。 根据拓扑结构可以得出的两类服务: 站点服务SS(每个STA都要有的服务):认证(Authentication)、解除认证(Deauthentication)、加密(Privacy)、MSDU传递(MSDU delivery); 分布式系统服务DSS(DS特有服务):关联(Association)、解除关联(Deassociation)、分布(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重关联(Ressociation)。 2. 帧结构分析 帧格式概述 无线中的数据传播有如表格1所示的格式: preamble是一个前导标识,用于接收设备识别。 PLCP域中包含一些物理层的协议参数,显然Preamble及PLCP是物理层的一些细节。 AP STA1STA2 图2 图3

结构试验

简答: 1、相似常数与相似准数的区别? 答:相似常数是指在两个相似现象中,两个相对的物理量始终保持的常数,但对于与之相似的第三个相似现象,它可具有不同的常数值;相似准数则在所有相似现象中始终保持不变。 相似准数:是联系相似系统中各物理量的一个无量纲组合。 2、常用的加载方法(静力试验中)及设备。 答:在静力试验中可以利用重物直接加载或通过杠杆作用间接加载;可以利用液压加载器和液压试验机等液压加载方法;可以利用绞车、滑轮组、弹簧和螺旋千斤顶等机械加载方法;也可以利用气压模拟加载方法。 3、结构试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设计? 答:主要环节:结构实验目的、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准备、结构试验实施、结构试验分析、结论。 主要设计:试件设计、试件加载方案设计、试件测试方案设计、试验误差控制、试验安全措施。 4、试验预加载的目的。 答:检查试验装置是否可靠牢固;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检查试验人员是否到位;检查构件与构件之间是否接触良好。 5、数据修约的规则。 答:四舍五入;负数修约时,先将它的绝对值按上述规则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加负号;拟修约值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性修

约获得结果,不得多次连续修约。 6、应变测量的方法;每种测试方法的优点缺点。 答:应变测量的方法有机测与电测两类。 机测法简单易行,适用于现场作业或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电测法手续较多,但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7、简支梁破坏试验中,测试的参数方法。 答:43页 8、混凝土开裂的几种判断方法。 答:62页 9、测量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答:刻度值A、量程S、灵敏度K、测量精度、滞后量H、信噪比、稳定性、频率响应、分辨率、线性度。 单选: 1、重力加载堆放不当造成的影响:荷载材料本身的起拱作用 造成结构卸载。直接加载会产生什么后果。21页 2、生产鉴定性解决的问题。第3页 3、结构的动力特性包含。第102页 4、回弹法测区布置注意的问题。第124页下到125页上 5、试验按试验时间分类:短期荷载试验、长期荷载试验。 按试验场所分类:试验室结构试验、现场结构试验。 6、模型试验的优点。第10页 7、超声回弹法综合法测量的特点:混凝土的龄期和含水率对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软件工程-实验1结构化分析实验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软件工程》 题目:实验1结构化分析实验 学号:2014140093 班级:Z计121 姓名:薛慧君

实验1结构化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传统软件工程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结构化软件工程分析与建模方法; 3、掌握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创建方法,建立软件功能模型; 4、通过实验,初步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的编写方法。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配置性能较好的台式计算机每人1台,并具备网络环境 软件环境:Micresoft Visio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题目 机票预定系统 1.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后,系统打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 2.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和交款发票)等。 (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一下功能: 1.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 2.航班取消后的处理 3.旅客临时更改航班的处理 (3)系统的外部输入项至少包括: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1) 旅客信息 (2) 订票旅客清单 (3) 订票信息 (4) 航班机票信息

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分析比较

一、 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的局域网大多数是以太网,但以太网有多种标准,其数据帧有多种格式,恐怕有许多人不是太清楚,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帧格式和Sniffer捕捉的数据包解码来区别它们。 以太网这个术语一般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英特尔公司(Intel)和施乐公司(Xerox)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它是第二版本,第一版本早在1972年就在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里产生了)。它是目前TCP/IP网络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其意思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它的速率为10 Mb/s,地址为48 bit。 1985年,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802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其中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这三者的共同特性由802.2标准来定义,那就是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不幸的是,802.2和802.3定义了一个与以太网不同的帧格式,加上1983年Novell为其Netware 开发的私有帧,这些给以太网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给我们学习以太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通用基础 注:* VLAN Tag帧和Gigabit Jumbo帧可能会超过这个限制值 图1-1 图1-1中,数据链路层头(Header)是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的长度不是固定的,根据

实验3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3 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目的 1.了解MAC帧首部的格式; 2.理解MAC帧固定部分的各字段含义; 3.根据MAC帧的内容确定是单播,广播。 实验设备 Winpcap、Wireshark等软件工具 相关背景 1.据包捕获的原理:为了进行数据包,网卡必须被设置为混杂模式。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共享式的以太网络。这些以太网是通过Hub 连接起来的总线网络。在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任何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候,它们之间交换的报文全部会通过Hub进行转发,而Hub以广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会收到这个报文,不过只有目的机器会进行后续处理,而其它机器简单的将报文丢弃。目的机器是指自身MAC 地址与消息中指定的目的MAC 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网络监听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报文,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中信息的现状。 2.Tcpdump的简单介绍:Tcpdump是Unix平台下的捕获数据包的一个架构。Tcpdump最初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洛仑兹实验室的Van Jcaobson、Craig Leres和 Steve McCanne共同开发完成,它可以收集网上的IP数据包文,并用来分析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Tcpdump已被移植到几乎所有的UNIX系统上,如:HP-UX、SCO UNIX、SGI Irix、SunOS、Mach、Linux 和FreeBSD等等。更为重要的是Tcpdump是一个公开源代码和输出文件格式的软件,我们可以在Tcpdun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辅助分析的功能,增强其网络分析能力。(详细信息可以参看相关的资料)。 3.Winpcap的简单介绍:WinPcap是由意大利Fulvio Risso和Loris Degioanni等人提出并实现的应用于Win32 平台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的一种软件包,包括内核级的数据包监听设备驱动程序、低级动态链接库和高级系统无关库,其基本结构如图3-1所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实验3 分析MAC帧格式分析

实验3 分析MAC帧格式 3.1 实验目的 1.了解MAC帧首部的格式; 2.理解MAC帧固定部分的各字段含义; 3.根据MAC帧的内容确定是单播,广播。 3.2 实验设备 Winpcap、Wireshark等软件工具 3.3 相关背景 1.据包捕获的原理:为了进行数据包,网卡必须被设置为混杂模式。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共享式的以太网络。这些以太网是通过Hub 连接起来的总线网络。在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任何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候,它们之间交换的报文全部会通过Hub进行转发,而Hub以广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会收到这个报文,不过只有目的机器会进行后续处理,而其它机器简单的将报文丢弃。目的机器是指自身MAC 地址与消息中指定的目的MAC 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网络监听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报文,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中信息的现状。 2.Tcpdump的简单介绍:Tcpdump是Unix平台下的捕获数据包的一个架构。Tcpdump最初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洛仑兹实验室的Van Jcaobson、Craig Leres和Steve McCanne共同开发完成,它可以收集网上的IP数据包文,并用来分析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Tcpdump已被移植到几乎所有的UNIX系统上,如:HP-UX、SCO UNIX、SGI Irix、SunOS、Mach、Linux和FreeBSD等等。更为重要的是Tcpdump是一个公开源代码和输出文件格式的软件,我们可以在Tcpdun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辅助分析的功能,增强其网络分析能力。(详细信息可以参看相关的资料)。 3.Winpcap的简单介绍:WinPcap是由意大利Fulvio Risso和Loris Degioanni等人提出并实现的应用于Win32 平台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的一种软件包,包括内核级的数据包监听设备驱动程序、低级动态链接库(Packet.dll)和高级系统无关库(Winpcap.dll),其基本结构如图3-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