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异物控制程序

食品工厂异物控制程序
食品工厂异物控制程序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文件.pdf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食品研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研发的食品能满足国家标准及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食品的研发和食品的改进活动。 3.职责 3.1食品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食品开发计划,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2 品管部协助进行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食品检测工作。 3.3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负责主持产品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 3.4 与食品开发有关的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食品的开发工作。 4. 作业程序 4.1 食品研发的策划 4.1.1营销部策划人员收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食品研发部。 4.1.2 食品研发部经理根据所开发食品的性质,成立食品开发小组并任命食品开发小组组长。食品开发小组的成员来自食品研发部、品管部、生产部、营销部和采购部。 4.1.3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跟进和监督。 4.1.4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经食品开发小组成员讨论后,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食品开发计划书”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食品开发计划书”应随着食品开发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5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在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的同时,应编制“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 4.1.6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要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食品开发的各部门、人员间以“信息联络单”的形式进行食品开发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4.2食品研发的输入 4.2.1食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根据“食品开发建议书”等资料编制“食品开发任务书”,“食品开发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食品开发的要求,内容可包括: (1)食品感官特性:包括气味、口味、质地和外观特性(就是通常指的色、香、味、形)等。 (2)食品营养特性:营养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性质。 (3)食品原辅材料的要求。 (4)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5)食品的保质期限要求。

欧美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

欧美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你了解吗 据了解2014年度欧盟网站RASFF Portal公布的通报信息统计分析,2014年欧盟对中国通报食品接触材料案例共152起,与2013年的154起基本持平。2014年欧盟对华通报案例数占其对全球通报总数(184起)的%,较2013年%的比例

二、德国LFGB 《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其它专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和核心。与食品接触的日用品通过测试,可以得到授权机构出具的LFGB 检测报告证明为“不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产品”,并能在德国市场销售。LFGB认证包括的测试项目:(有毒有害成分);test (感官性测试) 一般情况下,LFGB 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第三十和三十一条包括以下测试项目: 1. 样品及材料的初检;

2. 气味及味道转移的感官评定; 3. 塑料样品:可转移成份测试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4. 金属:成分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5. 硅树脂:可转移或可挥发有机化合物测试; 6.特殊材料:根据德国化学品法检验化学危害。 图:食品级PP材料制品 三、法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法律法规-French DGCCRF French DGCCRF是法国食品级安全法规的英文简写。销往法国的这类产品,除符合欧盟Regulation (EC) No1935/2004法规要求外,还须符合法国当地的法规要求。 法国法规不仅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橡胶制品有特殊要求,对金属产品也有特殊的分类和要求,如:带有机涂层的炊具,除涂层表面需测试外,对作为基材的金属也有对应的要求。测试项目的特殊之处:French DGCCR特殊之处在于法国要求镀层和里面的材料需分开进行测试。 表2:法国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 一般塑料制品PE PP全面迁移测试 .PVC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测试,氯乙烯单体测试 三聚氰氨树脂制品全面迁移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 陶瓷、玻璃、水晶制品铅、镉溶出量测试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卫生部出台了8项食品接触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对塑料、橡胶、搪瓷、陶瓷、涂料等8类食品接触材料进行了管理性规定,但由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这些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废止。目前,我国正在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同步建立多项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在标准构建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涉及到整个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在缺乏相应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急需建立相关标准,为现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出处,为其他配套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和规范的管理提供依据。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本标准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卫办食品函〔2014〕454号),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牵头承担标准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张俭波、朱蕾、张泓、王竹天、邓陶陶、鲁杰。 本标准修订以《食品安全法》为基本依据,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工作。2014年3月,评估中心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为了保证本标准能够充分解决相关问题,起草组向食品接触材料国家安全标准起草单位、相关行业、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对于标准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收集,并对美国、欧盟、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规定在我国监管方式和行业现状下的可行性。标准起草组组织召开了数次研讨会,对于标准制定原则、亟待解决问题、解决方式等内容进行研讨,并重点关注本标准与GB968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相关的产品安全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问题。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2015年1月,起草组将标准草案向相关专家、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来自15家单位的50余条意见。针对收集到的意见,起草组与相关专家、协会进行了沟通,根据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完善。2015年2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SPS通报。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一)关于标准名称 为明确体现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标准名称定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二)关于适用范围 本标准控制的是所有可能和食品接触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因此范围中规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符合性原则、检验方法、可追溯性和产品信息”,并明确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三)关于术语和定义 此部分规定了本标准中涉及的13项术语和定义。包括“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材料及制品”、“组合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总迁移限量(OML)”、“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特定迁移限量(SML)”、“特定迁移总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残留量”、“最大残留量(QM)”和“非有意添加物质”。 由于原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不能全面概括和明确描述标准所适用产品的范围,因此,以《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食品经营用工具、设备”定义为基本依据,参考欧盟和美国相关定义,标准引入“食品

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8317618329.html, 好好学习社区 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持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是为了防止污染食品,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卫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案、传送设施、内包装物料、加工人员的手及手套、工作服包括围裙等、及间接接触食品的表面、库房、车间、卫生间的门把手、操作设备的按钮、车间内电灯开关等。 3 职责 3.1水厂安排具体执行,技术质量部负责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厂区内产品转运及公司产品配送车必须清洁卫生,每周清洗消毒,卫检监督人员负责检查并填入每周卫生检查记录。 4.2所有的公司设备及工器具都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禁止使用竹木器具、纤维类物品。在更换设备的任何主要部件前,技术质量部、水厂对此进行评价,决定更换的部件是否对相关加工工序产生影响。所有设备的规格要严加审核,以保证加工生产能力和易于清洁。用于车间内修缮材料也必须进行同样的评价。购买小型设备和工器具也亦进行评价。 4.3食品接触的表面 4.3.1 加工设备:清洗池、包装机等。 4.3.2 操作台案、工器具等。 4.3.3 内包装物料、加工人员工作服(包括围裙及手套)、手等。 4.3.4 间接接触面:库房、车间、卫生间的门把手、操作设备的按钮、车间内电灯开关等。 4.4 设备工器具材料的要求 4.4.1 制作要求:车间内使用的各种加工设备的食品接触面和工器具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易清洗、制作精细、无粗糙焊接、凹陷、破裂等。表面不应积水和积存污物 4.4.2 正确设计安装和维护,设备应远离加工车间的墙,保持完好的维护状态。 4.5 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 4.5.1所有生产流水线,不论做何用途在以下情况下必须清洁:每次工作间歇,必须对车间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云南宏绿辣素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SSOP) 文件编号:WI-SSOP-1~11 文件版本:1/0 编制:刘学文 审核:吕虎山 批准:韦勇 受控状况: 分发号:

生效日期:二0一五年一月一日 目录 1.其内容由以下系列文件组成: 01、《水的安全性》; 02、《食品接触的表面的卫生和清洁》; 03、《防止交叉污染》; 04、《手的清洗与消毒及卫生设施的维护》; 05、《防止食品被掺杂》; 06、《有毒化学物品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07、《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08、《虫害的防治》; 09、《环境卫生》; 10、《检验检测卫生》; 在实施过程中,配有记录、有检查,如果实施不力还要进行纠偏。

1目的:确保生产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规定的要求。 2.职责:生产部负责提供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规定的要求的水,质检部负责监督检查。 3.程序 3.1生产部内的用水取自来水公司;公司自备一个贮水罐,贮水量为40立方米,每年清洗两次。第一次在3月份生产之前进行清洗消毒;第二次在下一年8月进行清洗消毒。每次清洗结束后都要由质检部QC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然后注满水并抽取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鉴定,以评定清洗消毒效果。 在自备贮水池上定期加入一定量的消毒灵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使用自备水前必须抽取水样进行PH、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以确保是否符合加工用水要求。 每年二次两取水样送砚山县疾病控制中心按《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进行全项目分析。 监测频率:每次消毒后/加工前/每年二次。 监测部门:质检部。 3.2供水系统:公司内自主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具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分布图,使用的管材为PVC管。车间水龙头进行连续编号,不同用途的水管用标识加以区分。管道设计安装时做到了防止冷凝水下滴污染裸漏的半成品,同时还做到了防止自来水管和污水管的交叉污染;水管管口离水面距离2倍于水管直径且水管管道有一个存水弯用以防止水的倒流。洗手消毒的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生产用软水管均为食品级材料制成。生产部每半年检查一次供水系统,确保管道无破裂,并拆除不需要的及末端堵塞的管道。处理后的污水在排放时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和防疫要求;车间地面有1/100的斜坡,地沟有大于3/100的斜坡,废水排放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 监测频率:每年二次或水管系统进行安装、维修、改装时。 监测部门:质检部。 3.3由本公司实验室依据水龙头编号,编制取样计划,每天对总出水口及选定的水龙头进行一次余氯和PH测定。每月进行一次大肠菌群分析。并执行GB5749—1985的规定,每次生产前对生产用水进行感官检测。 监测频率:每天一次/每月一次。 监测部门:质检部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版权所用,未经许可,不许翻印或将文件用于其它用途 会签单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采用预防的方法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各环节危害进行充分识别,分析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 水平之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等产品中原辅料、半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过程各环节。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食品安全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2质量部品保科对本程序的制定及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3食品安全小组职责见附件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名单及职责; 3.4研发负责参与产品HACCP计划书的制订或修订,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原 辅料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及时对相关工艺控制环节进行评估。 4.定义 4.1食品安全危害: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4.2关键控制点(CCP: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 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4.3前提方案(PRPs: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4.4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为减少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基本的前提方案。 4.5显著危害:有理由并且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了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危害。

4.6可接受水平:终产品进行食品链下一环节时,为确保食品安全,某特定危害需要被控制的程度。 第二章流程说明 5. 成立HACCP小组 公司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管理包含HACCP过程的质量体系。HACCP 小组的工作向 管理代表汇报,由研发部、生产部、质量部、销售、物流部等有经验的员工组成,HACCP小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HACCP过程的运行情况由HACCP小组组长定期向总裁/管理层代表汇报。HACCP的运行架构和小组成员名单以及其职责参见附件一。 6. 沟通 6.1及时将食品安全信息传达到供应商和客户、消费者。 6.2 产品标签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要求,出具每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接受监管 部门的监督检验和抽查,并保留报告。 6.3 每季度,由HACCP小组收集变更信息,填写在《HACCP计划确认表》。 7. 前提方案 我公司在选择和制订前提方案时,已考虑如下信息,具体详见《前提方案(PRP对照表》 7.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和布局 7.2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22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标题: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被可能的一切的污染物污染,以确保食品接触面(包括手套和外衣)的设计、安装便于卫生操作,维护、保养符合卫生要求,以及能及时充分地进行清洁和消毒,而采取的对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以便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2.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中接触和可能接触产品的人、物。 3.与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 3.1 直接接触产品物的卫生控制 3.1.1 加工设备、器具的制作 3.1.1.1 加工设备的制作材料需是用耐腐蚀、光滑、易清洗、不生锈的材料制成。 3.1.1.2 车间内不准使用由竹木制品、纤维等毛糙、易腐蚀、不光滑、不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设备和工器具。 3.1.1.3 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设计和安装须利于清洗消毒。 3.1.1.4 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设计安装须保证无粗糙焊缝、破裂、凹陷等现象。 3.1.1.5 表里如一,所有生产设备和工具的可能与产品接触的面或设备工具表面,无外光内糙现象。 3.1.1.6 有设备、工器具的维修保养计划,及时保证设备工具的正常使用。 3.1.2 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详见设备清洁操作规程) 3.1.3 包装袋和内包装物料 3.1.3.1 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周转和运输过程中均须对产品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各个环节不对产品产生污染。 3.1.3.2 产品在加工中的周转、预包装或临时包装用的包装材料必须是不会污染产品的物质制作而成,且在包装前经过严格的灭菌。 3.1.3.3 所有产品的内包装材料如:包装袋、胶囊产品的空胶囊、装片剂的包装瓶等等均需经过灭菌处理,且在包装生产前或进货时按规定比例进行微生物检测。 3.1.3.4 内包装材料的储存间应有杀菌设施,一般为紫外线灯,每次新包装材料入库和包装材料使用前均应进行紫外线灯30分钟的灭菌消毒。 3.1.3.5 所有接触内包装材料的人员的手部均应经严格消毒,未经消毒的人员不

食品接触材料控制程序

食品接触材料控制程序 1目的 1.1为了更好识别与食品接触材料的法律法规,做好各环节的管控,满足客 户及相关食品接触材料法律法规的要求,降低公司食品接触材料管理风 险,特制定本程序。 2定义 2.1食品接触材料定义:食品接触材料(欧盟),又称食品包装材料(中国), 间接食品添加剂(美国),常见英文缩写为FCM(Food Contact Materials 食品接触材料)。 2.1.1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1.1.1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 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 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 的涂料。 2.1.1.2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 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 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2.1.2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 预期与食品接触的;或已经接触到食品且预定供作此用的;或可 合理地预料会与食品接触,或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会将 其成分转移至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活性和智能材料。 2.1.3美国FDA定义:间接食品添加剂 指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质,以及盛放食品的容

器,而这些物质本身并不用来在食品中产生任何效应。食品接触 材料出现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或由于 意外萃取而出现于食品中。 3 范围 3.1适用于公司所有与食品(面包、水、牛奶、咖啡、酒等)接触的产品和材料。 4 主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分类 4.1按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器具按材质分为: 陶(搪)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及木制品等。 4.2其包含的产品类别有: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容器及器皿、餐厨具、家用食品加工器具、食品生产加工机械等。 5相关法规要求见附件 5.1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法规(见文件---HSMP-04) 6食品接触材料管控组织架构和职责规定(见文件---OC-004) 6.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食品接触材料控制程序,及对食品接触材料重大问 题的裁决。 6.2组长:负责督导各部门、各单位按照程序的要求执行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工作。 6.3推行专员:负责起草制订食品接触材料控制程序,处理客户关于食品接触材料要求的评审,召集相关部门配合执行相关工作要求(客户验厂、内部审核、材料委外测试等)。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被可能的一切的污染物污染,以确保食品接触面(包括手套和外衣)的设计、安装便于卫生操作,维护、保养符合卫生要求,以及能及时充分地进行清洁和消毒,而采取的对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以便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2、适用范围 所有生产过程中接触和可能接触产品的人、物。 3、与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 3.1、直接接触产品物的卫生控制 3.1.1、加工设备、器具的制作 3.1.1.1、加工设备的制作材料需是用耐腐蚀、光滑、易清洗、不生锈的材料制成。 3.1.1.2、车间内不准使用由竹木制品、纤维等毛糙、易腐蚀、不光滑、不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设备和工器具。 3.1.1.3、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设计和安装须利于清洗消毒。3.1.1.4、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设计安装须保证无粗糙焊缝、破裂、凹陷等现象。 3.1.1.5、表里如一,所有生产设备和工具的可能与产品接触的面或设备工具表面,无外光内糙现象。 3.1.1.6、有设备、工器具的维修保养计划,及时保证设备工具的正常使用。

3.1.2、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详见清洗消毒管理规范)3.1.3、包装袋和内包装物料 3.1.3.1、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周转和运输过程中均须对产品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各个环节不对产品产生污染。 3.1.3.2、产品在加工中的周转、预包装或临时包装用的包装材料必须是不会污染产品的物质制作而成,且在包装前经过严格的灭菌。3.1.3.3、所有产品的内包装材料均需经过灭菌处理,且在包装生产前或进货时按规定比例进行微生物检测。 3.1.3.4、内包装材料的储存间应有杀菌设施,安装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每次新包装材料入库和包装材料使用前均应进行紫外线灯30分钟或臭氧60分钟以上的灭菌消毒。 3.1.3.5、所有接触内包装材料的人员的手部均应经严格消毒,未经消毒的人员不准直接接触内包装材料。 3.1.3.6、生产厂家在供货时,所有内包装材料均应由食品级无毒材料密封包装,且包装材料不易破损,便于保存。 3.1.4、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和手套的管理 3.1.4.1、公司建有与车间生产能力相配套的洗衣房。3.1.4.2、工作服每天生产结束交由洗衣房统一清洗、统一消毒,由车间负责卫生人员每天上班前从洗衣房领取并发放当天(当班员工)需要穿着的工作服。 3.1.4.3、不同颜色的衣服区分不同工序,在工作服的回收清洗和发放时均应分开,有可能会混合时需做好标识。

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解读

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解读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卫生部出台了8项食品接触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对塑料、橡胶、搪瓷、陶瓷、涂料等8类食品接触材料进行了管理性规定,但由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这些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废止。目前,我国正在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同步建立多项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在标准构建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涉及到整个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在缺乏相应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急需建立相关标准,为现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 出处,为其他配套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和规范的管理提供依据。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本标准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卫办食品函〔2014〕454号),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牵头承担标准起草工作。主要起草人:张俭波、朱蕾、张泓、王竹天、邓陶陶、鲁杰。本标准修订以《食品安全法》为基本依据,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工作。2014年3月,评估中心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为了保证本标准能够充分解决相关问题,起草组向食品接触材料国家安全标准起草单位、相关行业、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对于标

准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收集,并对美国、欧盟、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规定在我国监管方式和行业现状下的可行性。标准起草组组织召开了数次研讨会,对于标准制定原则、亟待解决问题、解决方式等内容进行研讨,并重点关注本标准与GB 968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相关的产品安全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问题。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2015年1月,起草组 将标准草案向相关专家、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来自15家单位的50余条意见。针对收集到的意见,起草组与相关 专家、协会进行了沟通,根据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完善。2015年2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SPS通报。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一)关于标准名称为明确体现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 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标准名称定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二)关于适用范围本标准控制的是所有可能和食品接触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的安全,因此范围中规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符合性原则、检验方法、可追溯性

与食品接触表面清洁和卫生控制程序

与产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控制 1.目的: 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及其他接触物(手、工作服、手套)保持良好的卫生情况。 2.范围: 适用于产品接触面包括: 1.加工设备 2.操作台面 3.生产操作人员手、工作服 4.包装袋 3.责任人: 1.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为“食品用塑料包装袋”总经理负责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规划和 设计并对设施、设备的维护状态实施监督检查。 2.生技部负责对加工设备、生产设施、工器具维修保养。 3.品管部负责对操作人员的手、操作台、包装袋进行抽样检验。 4.生技部负责编制生产设施、设备、工器具、操作人员卫生和检查计划。 4.程序 4.1产品接触面的材料 4.1.1加工设备(复合机、印刷机、制袋机)、操作台面采用耐腐蚀、磨损、不生锈、表面 光滑、易清洗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4.1.2产品接触面的选材应是无毒、无吸水性、不使产品着色和锈蚀,耐腐蚀和,不会因 热水、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而发生破损和变化。 4.1.3包装袋必须符合GB9687《产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 4.2加工设备、工器具制定安装(或存放) 4.2.1设备安装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布局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 4.2.2工器具应有专柜存放并且保持干净。 4.2.3包装袋应按放在消毒车间消毒,车间内应用紫外灯杀菌消毒。

4.3设备、工器具清洗和消毒程序: 4.3.1专用设备:复合机、印刷机、制袋机清洗消毒: 1、每天上下班前后用干净的毛巾将复合机、印刷机、制袋机擦干净。 4.3.2、操作台每天上下班前后用干净的毛巾擦洗干净。操作台上不得堆放于产品无关的物 品。 4.3.3存放产品的周转箱使用前后要保持干净,周转箱不得堆放于产品无关的物品。 4.3.4进料口要保持干净 4.3.5包装袋使用前在消毒柜内进行紫外灯杀菌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有标识。 4.4操作人员手清洗、消毒程序 4.4.1 生产操作工人在工作前进入车间必须清洗双手并消毒清洗,其清洗消毒程序为:用非 手动式水龙头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清水冲干净→消 毒液浸泡→清水冲干净→擦干。 4.5 工作服 4.5.1工作服要保持干净,下班后把工作服放入消毒柜内进行杀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监控 5.1监控对象: 1.产品接触面设备、工器具、清洁状况。 2.消毒剂类型和浓度。 3.操作人员手、工作服的清洁度。 5.2监控方法和纠正措施。 5.2.1每天上班前车间卫生员对清洗过的机器和操作台等表面的清洁度进行外观检查,如果 发现不清洁,应通知操作员重新进行清洗至合格,否则不能进行生产。 5.2.2车间卫生员每天对洗手用的消毒液进行配制和及时补充 5.2.3生产班组长对清洗过的塑料产品周转箱使用前进行抽查,发现达不到清洁要求重新清 洗消毒。 6.记录: 《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文件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所用,未经许可,不许翻印或将文件用于其它用途

会签单

食品安全控制流程图 各部门食品安全小组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采用预防的方法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各环节危害进行充分识别,分析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 水平之。 2.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等产品中原辅料、半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过程各环节。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食品安全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2质量部品保科对本程序的制定及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3食品安全小组职责见附件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及职责; 3.4研发负责参与产品HACCP计划书的制订或修订,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原 辅料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及时对相关工艺控制环节进行评估。 4.定义 4.1食品安全危害: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4.2关键控制点(CCP):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 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4.3前提方案(PRPs):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4.4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为减少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基本的前提方案。 4.5显著危害:有理由并且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了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危害。 4.6可接受水平:终产品进行食品链下一环节时,为确保食品安全,某特定危害需要被控制的程度。 第二章流程说明 5. 成立HACCP小组 公司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管理包含HACCP过程的质量体系。HACCP小组的工作向 管理代表汇报,由研发部、生产部、质量部、销售、物流部等有经验的员工组成,HACCP小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HACCP过程的运行情况由HACCP小组组长定期向总裁/管理层代表汇报。HACCP的运行架构和小组成员以及其职责参见附件一。 6. 沟通 6.1及时将食品安全信息传达到供应商和客户、消费者。 6.2 产品标签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要求,出具每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接受监管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完整版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目的 对食品研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研发的食品能满足国家标准及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食品的研发和食品的改进活动。 3.职责 食品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食品开发计划,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品管部协助进行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食品检测工作。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负责主持产品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 与食品开发有关的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食品的开发工作。 4. 作业程序 食品研发的策划 4.1.1营销部策划人员收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食品研发部。 4.1.2 食品研发部经理根据所开发食品的性质,成立食品开发小组并任命食品开发小组组长。食品开发小组的成员来自食品研发部、品管部、生产部、营销部和采购部。 4.1.3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跟进和监督。 4.1.4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经食品开发小组成员讨论后,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食品开发计划书”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食品开发计划书”应随着食品开发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5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在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的同时,应编制“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 4.1.6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要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食品开发的各部门、人员间以“信息联络单”的形式进行食品开发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食品研发的输入 4.2.1食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根据“食品开发建议书”等资料编制“食品开发任务书”,“食品开发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食品开发的要求,内容可包括: (1)食品感官特性:包括气味、口味、质地和外观特性(就是通常指的色、香、味、形)等。 (2)食品营养特性:营养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性质。 (3)食品原辅材料的要求。 (4)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5)食品的保质期限要求。

食品接触材料测试

食品接触材料测试 Food Contact Materials Test ————美国FDA 一、美国FDA介绍及食品接触材料要求概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在美国,FDA 主要通过食品添加剂申报程序(FAP)来控制大多数与食品接触的产品。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或与食品接触的材料经FAP程序规定为可以使用,这种材料便会录入US FDA CFR 21 PARTS 170-189种相应的法规。制造商应严格按照食品级法规,生产出合格的与食品接触产品和材料。 食品接触性物质(Food Contact Substances,FCSs)的定义:如果一种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生产、包装、运输或支持材料的组分且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技术上的影响,那么该成分可以称为食品接触性物质。 美国食品级法规US Food Grade:U.S. FDA CFR 21 Part 175-189 & FDA CPG 7117.05, 06, 07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U.S. FDA =United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联邦法规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 执行政策指引CPG =Compliance Policy Guides 美国具体对与食品接触容器及材料的通用要求: -厂家能够依照GMP体系(卫生生产质量管理程序及规范)运作 -使用符合法规中批准的材料(U.S. FDA CFR 21 Part 170-189) -批准的原材料应符合规范中的技术指标(U.S. FDA CFR Part 170-189) -任何进入市场的新材料必须经U.S. FDA审核及认可(与欧盟新的食品级法规2004/1935/EC相类似)

食品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控制程序

食品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持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防止污染食品。 2. 适用范围 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包装材料的清洁度。 3. 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车间管路的串水串汽工作。 3.2 制炼车间负责各种箱罐的清理、除锈及清洁工作,生产技术部监督执行。 3.3 分蜜工段负责与成品接触的设备、器具、包装材料的清洁及卫生控制工作。 3.4 供销储运部负责包装材料的清洁及卫生控制工作。 4. 程序 4.1 工厂设备及器具 生产设备及器具须采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潮、不变形的材料。设备安装在中间,让机器里面与四周有足够的空间来做清洁和卫生工作。器具须平滑、无坑洞、易清洗。在更换设备或采新的设备时,须考虑清洗的因素。 4.2 直接接触产品的器具和设备的表面都要用工艺水进行有效的清洁,对照《卫生检查标准》进行评价,若卫生条件不符合,则记录在日常卫生检查记录中,并重新清洁,否则不能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手、工器具必须按规定的清洗指导和频率进行操作,由各班负责人进行监督指导。若器具、手被污染(如落地)必须清洁。 4.3开榨前分蜜工段要对震槽,输送带分类筛等成品输送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其方法为:先除去各种污物、堆积物,再用工艺用水彻底清洗,必要时用蒸汽消毒,或用清洁剂、消毒剂消毒,再用工艺水清洗。 4.4 开榨期间震槽、分类筛、装包间等安装紫外线灯消毒,数量

为每10~15米2,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每8个小时消毒时间不少 于60分钟。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 SSOP-02与食品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控制程序消毒时间。 4.5 与产品成品接触面相接触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有效的清洗、消 毒。 4.5.1 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经紫 外线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5.2 工作服、帽、手套等至少每天清洗更换一次。工作服的 配备(包括季节工)必须满足更换的需要,工作鞋至少每周清洗消毒 一次。 4.5.3 包装袋验收合格,其存放、运输、均应在卫生条件下进行, 进入包装岗位前应经紫外线消毒,方可使用。 5. 监控 5.1 开榨前,制炼车间及生产技术部应对车间的除锈、清洁工作 进行检查、验收。 5.2 开榨第一天,成品糖出来之前,分蜜工段应对成品输送设备 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可以是视觉检查与对消毒剂 的化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采用表面微生物检查法。 5.3 榨季期间,分蜜工段应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记 录。 6. 纠正 当发现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器具等受到污染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使之达到卫生状态;情况严重时,要及时报告HACCP小组,并评价对 产品的危害程度,必要时执行《不合格品程序》。 7. 相关文件及记录 7.1 《卫生检查标准》 7.2 《机械设备巡回检查记录》 7.3 《现场卫生交班记录》 7.4 《SSOP日常卫生检查记录》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方案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方案 1 目的 通过对设施、设备、工器具及其所用材料和结构设计的控制,以及对各种可能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管理,使食品接触面的状况达到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2 适用范围 车间设施、设备以及员工手、手套、工作服、围裙等一切可能与食品接触的表面。 3 职责 3.1加工部负责车间班前、班中、班后所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消毒和维护等卫生控制工作。 3.2品管部负责生产前、中、后车间清洁及消毒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对与食品接触的包装物料进行卫生检验。 3.3化验室负责生产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工器具等的卫生监测。 4 程序 4.1所有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工器具均由不锈钢材质或其他无毒塑料材质做成,须符合卫生标准,设计简单、表面平滑,易清洗和消毒、易排水、易保持干燥,可充分清洁,品管部对食品接触面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充分清洁。 4.2每班次生产前、中、后,须对加工过程中所有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和设备等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食品接触面的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参照清洁操作规范和清洁计划。 4.2.1班前,工作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用清水冲洗一次(或必要的用洗洁精洗刷),并用100~150ppm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水(次氯酸钠,下同)消毒,再用清水清洗,品管部检查接触面是否清洁和消毒。检测频率:班前。 4.2.2休息间隙(2小时),应从食品接触面、设备和地面上清除掉主要固状物,所有接触面应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用100~150ppm消毒水淋洒,工器具浸在100~150ppm消毒水中不少于3分钟,地板用200~250ppm消毒水消毒,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台、工器具使用前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热水冲洗。监测频率:2小时。 4.2.3收工后及时将下脚料移出车间,对工具、台面、设备、墙壁、地面进行清洗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