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的现代控制问题

倒立摆的现代控制问题
倒立摆的现代控制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报告单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电气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学生: YU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12月

0本文的亮点及单倒立摆的重述

问题重述:

图示为单倒立摆系统的原理图,其中摆的长度l=1m,质量m=0.1kg,通过铰链安装小车上,小车质量M=1kg,重力加速度g=9.8m/s2。控制的目的是当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将倒立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

分别列写小车水平方向的力平衡方程和摆的转矩平衡方程,通过近似线性化处理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绘制带状态观测器状态反馈系统的模拟仿真图,要求系统期望的特征值为:-1,-2,-1+j,-1-j;状态观测器的特征值为:-2,-3,-2+j,-2-j;

根据模拟仿真图,分别绘制系统综合前后的零输入响应曲线

本文的仿真实验亮点如下:

●对单倒立摆进行传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建模,全面分析了单倒立摆的物理性质。

●在物理模型建立时,强调了角速度θ 不能近似为0。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时,选择位移x和角度θ作为输出,是一个多输出系统。但增加了状

态观测器设计的复杂度。

●在摆运动过程中,初始扰动角θ可达60度左右;而且调节过程中,倒立摆θ在(-90,90)

范围内变化,符合实际情况。

●在仿真波形图中,展示了状态观测器的跟踪过程,体现了其在反馈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在初始扰动60度下,分别在原始系统、状态反馈系统、带状态观测器反馈系统,进行

了零输入响应、阶跃输入响应的仿真实验。

●解释了带状态观测器反馈时,阶跃输入,但系统前1秒处于稳态的现象的原因。

1单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不稳定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直观地表现出来。本设计是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来进行设计的。

传递函数法:对SISO 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在这个系统中θ作为输出,因为它比较直观,作用力u 作为输入。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可以进行单输入多输出系统设计,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尝试同时对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进行控制,并给小车加一个阶跃输入信号。

本文利用Matlab ,对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进行分析,并用指令计算状态空间的各种矩阵,仿真系统的开环阶跃响应。Matlab 将会给出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A,B,C 和D 矩阵,并绘出在给定输入为阶跃信号时系统的响应曲线。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

假设系统内部各相关参数为:

φ和θ都表示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l L 、都表示 摆杆长度 1m

M 小车质量 1kg m 摆杆质量 0.1kg x 小车位置

单倒立摆系统力的平衡方程分析

小车、摆杆力的分析图如下所示:

小车的平衡方程:u H Mx

-= 摆杆的X 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2

2(sin )d H m x l dt

θ=+

摆杆Y 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2

2(lcos )d V mg m dt θ-=

摆杆的转矩平衡方程:sin cos VL HL I θθθ-=

选择摆杆的质心在端点处,则惯性惯量2

12ml I =

方程的线性化处理

当θ很小时,可对方程进行线性化。由于控制的目的当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将倒立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在施加合适的外力下,θ比较小,接近于0,sin ,cos 1θθθ→→,对以上方程进行线性化。但要注意的是,θ 不能约等于0,因为摆杆的角速度在实际情况中是比较快的。但对以上方程先求导会产生θ 及其平方项,但这些项都和sin θ相乘,于是这些项还是约等于0。另外,如果先线性化,再求导,则不会产生以上需要考虑的问题。线性化后方程如下:

线性化方程:

2

+12

u H Mx H mx ml V mg ml VL HL θθ-===-=

1.1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

对SISO 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可选择传递函数法,在这个系统中θ作为输出,因为它比较直观,作用力u 作为输入。根据前面所建的数学模型,消除中间项后,可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1

131

(M m)1212(M m)g

13()1212L u s M m L θ-+=

+-+

带入题目中的数据后可得到传递函数: 20.9169.874

u s θ

-=

- 在matlab 中,求单倒立摆传递函数的阶跃响应: G=tf(num,den) step(G)

传递函数阶跃响应

5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Figure 1零初始扰动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预期效果一样,若无初始扰动,系统处于稳态)

Figure 2初始扰动0.1弧度,传递函数的零输入响应

Figure 3传递函数的波特图以及相角裕度

00.20.40.60.81 1.2 1.4 1.6 1.82

Response to Initial Conditions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5

Response to Initial Conditions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Figure 4原始系统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得原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存在两个极点,其中一个在右半平面

1.2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系统状态方程为:

X

AX Bu Y CX Du =+=+

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可得到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为:

222222201()0()()0()0()()x I ml b m gl x I M m Mml I M m Mml lb mgl M m I M m Mml I M m Mml φφ??????-+?????

?++++??=????

???-+?????++++?? 0 0 0 0 0 0m 0 2220()0()x I ml x I M m Mml u ml I M m Mml φφ??

????+??????++??+????????????????????++??

1000000100x x x Y u φφφ??

??

????????==+??????????????

??????

以上就是单倒立摆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表达式中:x 为小车的位移;x

为小车的速度;φ(θ)为摆杆的角度;φ (θ )为摆杆的角速度;u 为输入;y 为输出。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后可得单倒立摆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其中转动惯量为2

12

ml I =):

Root Locus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01

00000.897700001009.8748000.99241000=0

000100.916A B C D ?? ?- ?=

? ????? ??? ?== ? ??? ?-??

>> A=[0 1 0 0;0 0 -0.8977 0;0 0 0 1;0 0 9.8748 0]; B=[0;0.9924;0;-0.916]; C=[1 0 0 0;0 0 1 0] D=[0;0]

GSS=ss(A,B,C,D) > eig(GSS) ans =

0 0 3.1424 -3.1424

开环系统的阶跃响应:图中上方是位移输出,下方是角度输出。

Figure 5阶跃响应,图中上方是位移输出,下方是角度输出

从状态空间分析可知,原系统不稳定,存在四个极点,有两个位于原点处,一个处于右半平面。阶跃响应也呈发散状。

4

T o : O u t (1)

T o : O u t (2)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2系统的状态反馈闭环系统设计

Figure 6状态反馈闭环系统

在状态空间中,可通过状态反馈求取K 阵,以任意配置极点,达到设计要求。但状态反馈必须要求系统完全可控,现进行可控性分析。 AC=A-B*K ;B 矩阵不变;u=r-K*x; C 矩阵不变 在MATLAB 中,输入 Tc=ctrb(A,B); rank(Tc); Tc =

0 0.9924 0 0.8223 0.9924 0 0.8223 0 0 -0.9160 0 -9.0453

-0.9160 0 -9.0453 0 Ans=4.

可知,可控性矩阵满秩,系统完全可控。 要求系统期望的特征值为:-1,-2,-1+j ,-1-j

由以上指令可求得K 矩阵: ()

K=-0.445560408906477-1.11390102226619-22.1801027836232

-6.66532246124124验证配置的极点是否正确:

P=[-1 -2 -1+i -1-i]; K=place(A,B,P); AC=A-B*K; eig(AC)

GCS=ss(AC,B,C,D);

Figure 7零初始条件下,状态反馈系统的阶跃响应,图中上方是位移输出,下方是角度输出。

由图可知,倒立摆在阶跃输入下,摆动角度范围是(-4.6,2.29)度。最终位移输出是-2.25m 。

Figure 8初始扰动弧度为1(60度),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5-2-1.5-1-0.50

0.5T o : O u t (1)0

1

2

3

4

5

6

7

8

9

-0.08

-0.06-0.04-0.0200.02

0.04T o : O u t (2)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 o : O u t (1)01234567

8910

T o : O u t (2)

Response to Initial Conditions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eig(AC) ans =

-2.0000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1.0000

3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Figure 9观测器设计图,上方为原系统,下方为观测器

在设计系统的观测器前,必须对系统可观性进行判定,否则不能设计系统的状态观测器。 系统可观性判定:

由上可知,系统可观测。

根据系统的要求配置极点,由于一般要求观测器响应速度要快所以配置的极点更靠左些。 状态观测器的特征值为:-2,-3,-2+j ,-2-j 根据以下指令求出观测器的G 矩阵

>> To=obsv(A,C) To =

1.0000 0 0 0 0 0 1.0000 0 0 1.0000 0 0 0 0 0 1.0000 0 0 -0.8977 0 0 0 9.8748 0 0 0 0 -0.8977 0 0 0 9.8748 >>rank(To) ans = 4

PS=[-2 -3 -2+i -2-i];

G=place(A',C',PS)'

G =

4.8104 0.0084

5.8233 -0.4745

-1.1074 4.1896

-1.8985 14.8885

>> AO=A-G*C

AO =

-4.8104 1.0000 -0.0084 0

-5.8233 0 -0.4232 0

1.1074 0 -4.1896 1.0000

1.8985 0 -5.0137 0

现在测试系统的跟踪性能。

设计状态观测器,并将观测器输出和原始系统输出进行比较。

4

Figure 10观测器的跟踪性能(四条曲线,表示原始系统的两个输出)放大后可以看到,观测器输出并不是和系统输出完全一致。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Figure 11放大后观察观测器输出(虚线为实际系统输出,实线为观测器跟踪)

小结:此节设计了状态观测器,并且测试了其跟踪性能。

4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闭环系统

Figure 12带观测器的闭环控制系统

带状态观测器的闭环控制系统,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我们需要设计G矩阵和K矩阵。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设计了K矩阵和G矩阵,所以按系统框图搭建即可。在搭建仿真图时,由于G矩阵是个两列的矩阵,所以观测器的闭环系统会复杂不少。搭建的仿真图如下所示:

Figure 13观测器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

Figure 14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初始条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可以看到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和预期相符。状态观测器并没有使之不稳定。

无扰动的阶跃响应: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阶跃响应。

零初始状态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可以看到系统的开始的1s 处于稳定状态。理论上,

阶跃输入,系统应该立即有所反应,是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但仿真显示系统第一秒是稳定的,系统没有任何动作。所以我们查看一下阶跃输入波形:

Figure 16阶跃信号的波形

由阶跃输入波形可知,阶跃输入在1秒时才有输出,所以第一秒系统实际处于零初始零输入响应状态。

带扰动的系统的阶跃响应:初始扰动1弧度,即60度情况下,位移输出不为0

Figure 17初始扰动1弧度,系统的阶跃响应

Figure 18初始扰动1弧度,观测器的阶跃响应

Figure 19?

波形

y y

初始扰动角度为60度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由图可知,系统最终都能在7秒时稳定,且倒立摆的摆动角度范围在(-90,+90)范围内。

Figure 15 60度扰动下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观测器输出

Figure 16扰动60度观测器的零输入响应

5设计小结

状态空间分析比传递函数分析更为准确全面。状态反馈相比观测器反馈设计要简单很多,但是观测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反馈设计手段。

本文对单倒立摆进行传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建模,全面分析了单倒立摆的物理性质。建立状态空间表达时,选择位移x和角度θ作为输出,是一个多输出系统。但增加了状态观测器设计的复杂度。本文所做的仿真实验达到了如下效果:

(1)在摆运动过程中,初始扰动角θ可达60度左右;而且调节过程中,倒立摆θ在(-90,90)范围内变化,符合实际情况。

(2)解释了带状态观测器反馈时,阶跃输入,但系统前1秒处于稳态的现象的原因。

(3)分别在原始系统、状态反馈系统、带状态观测器反馈系统,在初始扰动60度下,进行了零输入响应、阶跃输入响应的仿真实验。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

(1)系统的优化设计,进一步缩短调节时间,减小超调量;极点选择的优化设计。(2)设计控制算法,达到系统的最优控制。

(3)将数学控制模型设计为实际的电路控制,由于在仿真中都是数学表达式,相对于实际系统中的模块有不少差距。所以根据理论设计为实物,进行验证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们一一解决,很有成就感。并且能有机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也是一个非常愉快激动的过程。同时由于设计时间比较短,所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小组成员:武锦张东瀛杨姣 李邦志胡友辉 一.倒立摆系统简介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高阶次、多变量、不稳定和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由于它的行为与火箭飞行以及两足机器人行走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它成为人们深入学习、研究和证实各种控制理论有效性的实验系统。 单级倒立摆系统(Simpl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物理模型,其结构和飞机着陆、火箭飞行及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等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对倒立摆系统平衡的控制方法在航空及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倒立摆控制理论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入技术、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器对接控制技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倒立摆仿真或实物控制实验是控制领域中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单级倒立摆可以看作是一个火箭模型,相比之下二阶倒立摆就复杂得多。1972年,Sturgen等采用线性模拟电路实现了对二级倒立摆的控制。目前,一级倒立摆控制的仿真或实物系统已广泛用于教学。 二.系统建模 1.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物理模型 图1: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物理模型

单级倒立摆系统是如下的物理模型:在惯性参考系下的光滑水平平面上,放置一个可以在平行于纸面方向左右自由移动的小车(cart ),一根刚性的摆杆(pendulum leg )通过其末端的一个不计摩擦的固定连接点(flex Joint )与小车相连构成一个倒立摆。倒立摆和小车共同构成了单级倒立摆系统。倒立摆可以在平行于纸面180°的范围内自由摆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使倒立摆在外力的摄动下摆杆仍然保持竖直向上状态。在小车静止的状态下,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在摆杆受到微小的摄动时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使倒立摆无法复位,这时必须使小车在平行于纸面的方向通过位移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依照惯性参考系下的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物体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存在线性关系,单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为: M — 小车的质量 m — 倒立摆的质量 F — 作用到小车上的水平驱动力 L — 倒立摆的长度 x — 小车的位置 θ— 某一时刻摆角 整个倒立摆系统就受到重力、驱动力和摩擦阻力的三个外力的共同作用。这里,驱动力F 是由连接小车的传动装置提供,控制倒立摆的稳定实际上就是依靠控制驱动力F 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做与倒立摆运动相关的特定运动。为了简化模型以利于仿真,假设小车与导轨以及摆杆与小车铰链之间的摩擦均为0。 2.单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令小车的水平位移为x ,运动速度为v ,加速度a 。 小车的动能为212kc E Mx =,选择特定的参考平面使得小车的势能为0。 摆杆的长度为L ,某时刻摆角为θ,在摆杆上与固定连接点距离为q (0

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控制分析

控制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分析及控制器的设计 组员1专业、班级14自动化1 班姓名朱永远学号1405031009 组员1专业、班级14自动化1 班姓名王宪孺学号1405031011组员1专业、班级14自动化1 班姓名孙金红学号1405031013 报告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权重评价内容评价结果项目得分 内容70设计方案较合 理、正确,内容 较完整 70-50分 设计方案基本合 理、正确,内容 基本完整 50-30分 设计方案基本不 合理、正确,内 容不完整 0-30分 语言组织15语言较流顺,标 点符号较正确 10-15分语言基本通顺, 标点符号基本正 确 5-10分 语言不通顺,有 错别字,标点符 号混乱 5分以下 格式15 报告格式较正 确,排版较规范 美观 10-15分 报告格式基本正 确,排版不规范 5-10分 报告格式不正 确,排版混乱 5分以下总分

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分析及控制器的设计 一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1.1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图1.1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 本文中倒立摆系统描述中涉及的符号、物理意义及相关数值如表1.1所示。

图1.2是系统中小车的受力分析图。其中,N 和P 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用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图1.2 系统中小车的受力分析图 图1.3是系统中摆杆的受力分析图。F s 是摆杆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干扰力, F h 是摆杆受到的垂直方向的干扰力,合力是垂直方向夹角为α的干扰力F g 。

图1.3 摆杆受力分析图 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11- 设摆杆受到与垂直方向夹角为α 的干扰力Fg ,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干扰力,所产生的力矩可以等效为在摆杆顶端的水平干扰力FS 、垂直干扰力Fh 产生的力矩。 ()21- 对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θsin 22 l x dt d m F N S +=- ()31- 即: αθθθθsin sin cos 2f F ml ml x m N +-+= ()41- 对图1.3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θcos 22 l l dt d m F mg P h -=++- ()51- 即 θθθθ αcos sin cos 2 ml ml F mg P g +=++- ()61-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0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θθθθαθα I Nl Pl l F l F g g ()71- 代入P 和N ,得到方程: () 0cos 2sin sin 2cos sin cos 2cos sin 2222=+-++++θθθθθθθαθαx ml ml mgl ml I l F l F g g ()81- 设φπθ+=,(φ是摆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之间的夹角,单位是弧度),代入上式。假设φ<<1,则可进行近似处理: φφφφφφφ===?? ? ??==2sin ,12cos ,0,sin ,1cos 2 dt d N x f F x M --= α sin g S F F =α cos g h F F =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答案1

习题解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 如题图2-1所示为RLC 电路网络,其中()i U t 为输入电压,安培表的指示电流)(t i o 为输出 量。试列写状态空间模型。 题图2-1 解: (1) 根据回路电压和节点电流关系,列出各电压和电流所满足的关系式. ()()() 1 ()()()()() i L C L C R C C d U t L i t U t dt d i t i t i t C U t U t dt R =+=+=+ (2) 在这个电路中,只要给定了储能R 元件电感L 和电容C 上的i L 和U C 的初始值,以及t ≥t 0 时刻后的输入量U i (t ),则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在t ≥t 0时刻以后的值就完全确定了。也就是说,i L 和U C 可构成完整的描述系统行为的一组最少个数的变量组,因此可选i L 和为U C 状态变量,即 x 1(t )=i L , x 2(t )=u C (3) 将状态变量代入电压电流的关系式,有 1221211 11 i dx x U dt L L dx x x dt C RC =-+=- 经整理可得如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一阶矩阵微分方程组--状态方程 11i 22110110x x L U L x x C RC ??-??????????=+???? ???? -???????????? (4) 列写描述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输出方程, 1221110C x y U x x R R R ????===?? ?????? (5) 将上述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列写在一起,即为描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 式 11i 221211011010 x x L U L x x C RC x y x R ??-?????????? =+????????-? ??????????? ??? ?=????? ???

一级倒立摆控制方法比较

一级倒立摆控制方法比较 摘要: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和快速运动的自然不稳定系统。针对一级倒立摆系统,首先利用牛顿力学的知识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 及其封装功能建立倒立摆的仿真模型,使模型更具灵活性,给仿真带来很大方便。根据状态方程判断系统的能控、能观性。通过LQR控制算法和极点配置设计控制器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利用Matlab仿真加以证实。 关键词:倒立摆; LQR ;极点配置 ;Matlab DISCUSSION ON CONTROLOF INVERTED PENDULUM Abstract:th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is a typical multi-variable, nonlinear, strong coupling and rapid movement of the natural unstabl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firstI make use of Newtonian mechanics knowledge to establish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use the Simulink and packaging function to establish inverted pendulum simulation model.The model is more flexibility, bringing a lot of convenience for simulation. By the equation of state,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lityof system can be sure. Designing the LQR control algorithm and pole-place makes the system stable stat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methods confirm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MATLAB. Key words:Inverted pendulum ;LQR ;pole-place ;Matlab 0引言 倒立摆系统作为研究控制理论的一种典型的实验装置,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物理参数和结构易于调整的优点。研究倒立摆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如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性,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直观地表现出来。希望对倒立摆的研究能够加深对控制理论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倒立摆[1]的稳定控制主要可分为线性控制和智能控制两大类,下面分别对其归纳介绍。 1)线性理论控制方法 应用线性控制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倒立摆处在平衡点附近,偏移很小时,系统可以用

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

一阶直线倒立摆系统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摘要 (3) 第一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建模 (4) (一)对象模型 (4) (二)电动机、驱动器及机械传动装置的模型 (6) 第二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分析 (7) 第三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控制 (11) (一)内环控制器的设计 (11) (二)外环控制器的设计 (14) 第四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仿真结果 (16) 系统的simulink仿真 (16)

摘要: 该问题源自对于娱乐型”独轮自行车机器人”的控制,实验中对该系统进行系统仿真,通过对该实物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物仿真实验研究,有助于实现对独轮自行车机器人的有效控制。 控制理论中把此问题归结为“一阶直线倒立摆控制问题”。另外,诸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海上钻井平台的稳定控制、飞机安全着陆控制等均涉及到倒立摆的控制问题。 实验中通过检测小车位置与摆杆的摆动角,来适当控制驱动电动机拖动力的大小,控制器由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完成。实验将借助于“Simulink封装技术——子系统”,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双闭环PID控制方案,实现倒立摆位置伺服控制的数字仿真实验。实验过程涉及对系统的建模、对系统的分析以及对系统的控制等步骤,最终得出实验结果。仿真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PID方案对系统平衡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展示了它们的控制品质和特性。 第一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建模

(一) 对象模型 由于此问题为”单一刚性铰链、两自由度动力学问题”,因此,依据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即可满足要求。 如图1.1所示,设小车的质量为0m ,倒立摆均匀杆的质量为m ,摆长为2l ,摆的偏角为θ,小车的位移为x ,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为F ,1O 为摆杆的质心。 图1.1 一阶倒立摆的物理模型 根据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乘积等于作用于刚体主动力对该轴力矩的代数和,则 1)摆杆绕其重心的转动方程为 sin cos y x l F J F l θθθ=-&& (1-1) 2)摆杆重心的水平运动可描述为 2 2(sin )x d F m x l dt θ=+ (1-2) 3)摆杆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可描述为 2 2(cos )y d F mg m l dt θ-= (1-3) 4)小车水平方向运动可描述为 202x d x F F m dt -= (1-4)

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控制分析

研究生《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小论文 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控制分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研131 姓名:尹润丰 学号: 201321202016 2014年6月2日

目录 1. 问题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 1 - 1.1问题描述.......................................................................................................................................- 1 - 1.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 - 1.2.1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 1 - 1.2.2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状态方程 .................................................................................- 5 - 2.应用MATLAB分析系统性能 .....................................................................- 6 - 2.1直线一级倒立摆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 ......................................................................................- 6 - 2.2 系统可控性分析.........................................................................................................................- 7 - 2.3 系统可观测性分析.....................................................................................................................- 8 - 3. 应用matlab进行综合设计.........................................................................- 8 - 3.1状态反馈原理...............................................................................................................................- 8 - 3.2全维状态反馈观测器和simulink仿真 .......................................................................................- 9 - 4.应用Matlab进行系统最优控制设计 ........................................................ - 11 - 5.总结 ............................................................................................................. - 13 -

现代控制理论第3章答案

第三章习题 3-1判断下列系统的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系统中a,b,c,d 的取值对能控性和能观性是否有关,若有关,其取值条件如何? (1)系统如图3.16所示: 图3.16 系统模拟结构图 解:由图可得: 3 43432112332 211x y dx x x cx x x x x cx x bx x u ax x =-=-+=++-=-=+-=????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x y u x x x x d c b a x x x x 01 000001100 011000000 43214321=? ???????????+????????????????????????----=??????? ? ??????????? ? 由于? 2x 、?3x 、? 4x 与u 无关,因而状态不能完全能控,为不能控系统。由于y 只与3x 有关,因而系统为不完全能观的,为不能观系统。 (3)系统如下式:

x d c y u b a x x x x x x ?? ????=??????????+????????????????? ???---=?????? ?????????? ?00000012200010011321321 解:如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所示,A 为约旦标准形。要使系统能控,控制矩阵b 中相对于约旦块的最后一行元素不能为0,故有0,0≠≠b a 。 要使系统能观,则C 中对应于约旦块的第一列元素不全为0,故有0,0≠≠d c 。 3-2时不变系统 X y u X X ?? ????-=?? ? ???+??????--=? 111111113113 试用两种方法判别其能控性和能观性。 解:方法一: []?? ?? ??==?? ????-=????? ?=??????--=2-2-1 12-2-1 1AB B M 1111,1111,3113C B A 系统不能控。 ,21<=rankM ??? ? ? ???????----= ??????=44221111CA C N 系统能观。,2=rankN 方法二:将系统化为约旦标准形。 ()4 20133113 A I 212 -=-==-+=+--+= -λλλλλλ,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章

2.6 可控性与可观性 26 2.6.1 概述 经典控 制论中: 系统用传递函数描述。 只注重输入-输出间的直接关系! 低阶系统,输出可控制亦可测量。 可控性与可观性不是问题。

现代控制论中: 系统描述:状态方程+输出方程 由于状态?输入,输出?状态 所以要控制输出,首先要控制状态 并且使输出随状态发生变化输 (1)输入?状态间的问题: 输入是否使状态发生希望的变化? ? 可控性问题 要使状态发生某种变化,输入? 要使状态发生某种变化,输入=? ? 最优控制问题

(2)输出?状态间的问题: 状态可否从输出得到? ? 可观测性问题 如何从输出得到? ? 最优估计问题 &可控性、可观性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例如最优控制与最优估计的基础! &如何处理可控性?可观测性?

可控性:系统输入对系统状态的有效控制能力 可观性:系统输出对系统状态的确切反映能力 问题: 状态可控?系统可控? 状态不可控?系统不可控? 状态可观测系统可测观 状态可观测?系统可测观? 状态不可观测?系统不可观测?

个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分析如下4个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x x 111001/????+??????=u dt d []x 11=???y x x 101/????+???????=u dt d x x 001/??+???=u dt d []x 01110=? ??y x 11110=?????????x x 0111/? ???+???=u dt d []y []x 0110=???????y

?x x 111001/????+??????=u dt d []x 11=? ??y x ∫ ?1 u y 1 2 x ∫ 1?

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系统

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系统 摘要:倒立摆控制系统虽然作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但见于资料上的大多采用现代控制方法,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用经典的方法对单级倒立摆设计控制器进行探索。本文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小车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PID控制法设计出确定参数(摆长和摆杆质量)下的控制器使系统稳定,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词: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数学模型;PID控制器;MATLAB 1绪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并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控制理论在几十年中,迅速经历了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理论再到智能控制理论的阶段,并有众多的分支和研究发展方向。 1.1经典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起于“经典控制理论”。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自动控制系统是18世纪的蒸汽机调速器。20世纪前,主要集中在温度、压力、液位、转速等控制。20世纪起,应用范围扩大到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频率调节,锅炉控制,电机转速控制等。二战期间,为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促进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至二战结束时,经典控制理论形成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问题。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线性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用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它包含利用各种曲线图的频率响应法和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时域分析法。这些方法现在仍是人们学习控制理论的入门之道。 1.2倒立摆 1.2.1倒立摆的概念 图1 一级倒立摆装置 倒立摆是处于倒置不稳定状态,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摆。如杂技演员顶杆的物理机制可简化为一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量、存在严重非线性、非自治不稳定系统。

小车倒立摆系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倒立摆系统作为一个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易于改变,成本低廉;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又相当复杂,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方能使之稳定。 理论是工程的先导,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机器人行走类似倒立摆系统,尽管第一台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由于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空间飞行器控制和各类伺服云台的稳定有很大相似性,也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任何重心在上、支点在下的控制问题的抽象。因此,倒立摆机理的研究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控制理论中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倒立摆系统的最初分析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不稳定,多变量,带有强耦合特性的高阶机械系统。倒立摆系统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系统的参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系统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其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处理一般工业过程中有很广泛的用途,此外,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航天科技和机器人学习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等,因此,倒立摆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理想平台。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答案 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令y s =)(θ,则1x y =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与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与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 有电路原理可知:? ? ? +==+=++3 213 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 x x L x R 既得 2 221332 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 =+-=+-- =? ? ?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1-4 两输入1u ,2u ,两输出1y ,2y 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 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 3. 21y x y x y x ===,,,则有 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1-6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2 )3)(2() 1(6)(+++= s s s s s W ,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s s s s s s s s s W 31 233310)3(4)3)(2()1(6)(22++++- ++-=+++= 1-7 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 []??? ? ? ?????=???? ??????+????????????????????----=??????????321321321100210311032010x x x y u x x x x x x ‘ (1) 画出其模拟结构图 (2)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王金城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知识题目解析

王金城化工出版社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1(a )选123123,,,,,y y y v v v 为状态变量,根据牛顿定律, 对1M ,有()1 1112121 dv M g K y K y y M dt ---= 对2M ,有()()2 22123232dv M g K y y K y y M dt +---= 对3M ,有()3 3323433dv M g K y y K y M dt +--= 令312112233415263,,,,,dy dy dy x y x y x y x v x v x v dt dt dt ===== ====,整理得 ()()()122214253641 11 23342332 51262322233 ,,,,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g M M K K K K K x K K x x x g x x x g M M M M M +====-++++= -++=-+ () ()() 122 11 23222 22 3433 3 000100000010000000100000 01100010000K K K M M x x g K K K K M M M K K K M M ? ????? ??????? ? ??+??-????=+??????+?? ??- ? ? ???? ??? ? +- ?? ??? ? 100000010000001000y x ?? ??=?? ???? (b )选12,12,,y y v v 为状态变量,根据牛顿定律, 对1M ,有()1 1121111 dv M g B v v K y M dt +--= 对2M ,有()2 2221212dv f M g B v B v v M dt +---= 令1211223142,,,dy dy x y x y x v x v dt dt === ===,整理得 11113243134111 ,,K B B x x x x x x x x g M M M ===--++, 112434222 B B B f x x x g M M M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章

第一和第二讲小结 一、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标准形式 能控标准形 能观测标准形 对角线标准形 Jordan标准形 二、矩阵的特征值及对角线化 矩阵是能控标准形时的变换矩阵求法(1)特征值互异 (2)重根 (3)一般情形 三、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A, B, C, D] = tf2ss (num, den) [num,den] = ss2tf [A,B,C,D,iu] 四、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凯莱-哈密尔顿定理 最小多项式 五、矩阵指数计算 级数法,对角线标准形与Jordan标准形法 拉氏变换法凯莱-哈密尔顿定理

II、分析部分 第三章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 能控性(controllability)和能观测性(observability)深刻地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由R.E.Kalman于60年代初首先提出并研究的这两个重要概念,在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通常决定了最优控制问题解的存在性。例如,在极点配置问题中,状态反馈的的存在性将由系统的能控性决定;在观测器设计和最优估计中,将涉及到系统的能观测性条件。 在本章中,我们的讨论将限于线性系统。将首先给出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然后推导出判别系统能控和能观测性的若干判据。 3.1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3.1.1 概述 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就是研究系统这个“黑箱”的内部的状态是否可由输入影响和是否可由输出反映。 例1.给定系统的描述为

u x x x x ??????+????????????-=??????2150042121 []?? ? ???-=2160 x x y 将其表为标量方程组的形式,有: u x x +=114 u x x 2522+-= 26x y -= 例3-2:判断下列电路的能控和能观测性 ) (t u + y C R ) (t u L y 2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1)

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说明书 题目:直线一级摆的PID控制与校正 学生姓名:罗鹏飞 学号:0967112208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2009-2班 指导教师:张勇

摘要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多变量、非线性、不稳定系统,对倒立摆的控制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本论文以实验室原有的直线一级倒立摆实验装置为平台,重点研究其PID控制方法,设计出相应的PID控制器,并将控制过程在MATLAB上加以仿真。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概述自动控制的发展和倒立摆系统研究的现状;介绍倒立摆系统硬件组成,对单级倒立摆模型进行建模,并分析其稳定性;研究倒立摆系统的几种控制策略,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以MATLAB为基础,做了大量的仿真研究,比较了各种控制方法的效果;借助固高科技MATLAB实时控制软件实验平台;利用设计的控制方法对单级倒立摆系统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在线调整参数和突加干扰等,研究其实时性和抗千扰等性能;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研究作一些展望。 关键词:一级倒立摆,PID,MATLAB仿真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第1章 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 (1) 1.1 MATLAB的基本介绍 (1) 1.2 MATLAB的仿真 (1) 1.3 控制系统的动态仿真 (2) 1.4 小结 (4) 第2章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5) 2.1 系统组成 (5) 2.1.1 倒立摆的组成 (6) 2.1.2 电控箱 (6) 2.1.4 倒立摆特性 (7) 2.2 模型的建立 (7) 2.2.1 微分方程的推导 (8) 3.2.2 传递函数 (10) 3.2.3 状态空间结构方程 (10) 2.2.4 实际系统模型 (12) 2.2.5 采用MATLAB语句形式进行仿真 (13) 第3章直线一级倒立摆的PID控制器设计与调节 (16) 3.1 PID控制器的设计 (16) 3.2 PID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 (18)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详细报告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 一、课程设计目的 学习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建模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PID控制器,并应用MATLAB进行仿真。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建立理论知识与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加深和巩固所学的控制理论知识,增加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应用动力学知识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形式),并建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模型。 2. 运用经典控制理论知识,按设计要求设计控制器。 3. 应用MATLAB的Simulink建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出仿真结果。 4. 控制要求: ※小车的位置x和摆杆角度的稳定时间小于10秒; ※阶跃响应摆杆角度的摆幅小于2°; ※θ有≤8°扰动时,摆杆的稳定时间小于三秒。 对比仿真结果与控制要求,修正设计值,使之满足设计要求。 三、控制系统建模过程 1、控制对象示意图

/ 10 1 图1.控制对象示意图 图中对象参数: M 小车质量 1.32kg l 摆杆转动中心到杆质心的距离 0.27m m 摆杆质量 0.132kg F 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

/ 10 2 X 小车位移 θ 摆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以垂直向上为起始位置,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 b 小车摩擦阻尼系数 0.1N/m/sec 2. 控制系统模拟结构图: 图2.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其中G1(s )表示关于摆角θ的开环传递函数,D(S) 表示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2(s )表示小车位移x 的传递函数。由于摆角与垂直向上方向夹角为0时为平衡状态,故摆角的理想输出值应为R (S )=0。 3. 建模过程: T 图3.小车及摆杆的受力分析图 如图3所示,对小车及摆杆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以下平衡方程: 对小车有: 22..................................(1)dx d x F F b N M dt dt =--=∑小车 对摆杆有:

倒立摆控制

倒立摆控制 Johnny Lam 摘要: 倒立摆沿着水平轨道车移动时的平衡问题是控制领域中的经典问题。本文将介绍两种方法,使系在小车上的倒立摆从初始向下位置摆到直立位置, 并保持该状态。通过非线性启发式控制器和能量控制器,可以使倒立摆摆向直 立位置。倒立摆摆动起来后,通过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状态反馈最优控制器维 持其平衡状态。在合适的时间,启发式控制器输出一个重复信号,然后通过微 调使摆锤到达最合适的位置。通过能量控制器增加合适的能量到倒立摆系统, 来达到所期望的能量状态。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是基于各地的直立位置线性模 型一个稳定的控制器,它在车摆系统接近平衡状态时能产生效果。这两种方法 都在倒立摆摆在向下位置时记录实验结果。 1.简介 倒立摆系统是在控制系统领域中的一个标准问题。在证明线性控制的思想 上它经常常是很有效的,例如使不稳定的系统的稳定化等。由于该系统本质上 是非线性的,它也一直在说明一些结论在非线性控制方面也是有效的。在这个 系统中,倒立摆附着到配备有马达驱动的沿水平轨道行驶的小车上。用户能够 通过电机来控制小车的位置和速度还能通过轨道来控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传感器被连接到小车和小车的中心上来测量小车的位置和钟摆关节的角度。测 量采用连接到MultiQ - 3通用数据采集和控制电路板上的正交编码器。Matlab / Simulink用于实现控制和分析数据。 倒立摆系统本身有两个平衡点,其中之一是稳定的,而另一个是不稳定的。稳定平衡对应于一个状态,其中摆锤向下。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该系统 会自然返回到这个状态。稳定平衡不需控制输入来实现,因此,从控制的角度 来看是没有意义的。不稳定的平衡对应于另一个状态,其中摆点完全向上,因此,需要控制输入力的大小,来保持在这个位置。倒立摆系统的基本控制目标 是使倒立摆在不稳定平衡位置上平衡。该项目的控制目标将侧重于从稳定的平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自动起摆与稳摆控制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自动起摆与稳摆控制(Simulink仿真)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力学及运动学分析,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为 可见,直线一级倒立摆为单输入双输出系统,利用Simulink可建立上式的框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Simulink模型 倒立摆的起摆问题,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其实质是倒立摆系统从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垂直向下)在外力的作用下自动转移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垂直向上)。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起摆快速,但又不能过于超调。由于输入、输出之间的非线性,许多常用的线性控制理论都不适用。基于非线性理论,目前常用的几种起摆方法为:Bang-Bang控制、能量控制、仿人智能控制等。这里采用Bang-Bang控制作为起摆方法,LQR控制作为稳摆方法,Simulink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倒立摆自动起摆控制Simulink框图(Bang-Bang + LQR)

图2中,子系统“Inverted Pendulum”是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非线性模型,如图1所示;S函数“ang_proc”模块用于摆杆角度的处理,即将任意角度信号转换为“ -π ~ π”之间的对应值;子系统“Bang-Bang Controller”为Bang-Bang控制器;子系统“LQR Controller”为LQR 控制器。 双击“Bang-Bang Controller”模块可打开Bang-Bang控制器框图如下: 图3 Bang-Bang控制器框图 图3中,bang_controller是为实现Bang-Bang控制算法而编写的S函数,信号Ang_s是Bang-Bang控制切换角,F_bang是Bang-Bang控制作用力。 双击“LQR Controller”子系统,打开LQR控制器框图如下: 图4 LQR控制器框图 运行图2中的仿真框图,则基于Bang-Bang控制和LQR控制算法的直线一级倒立摆自动起摆控制效果如图5所示。 (a)小车位置设定值x=0 (b)小车位置设定值x=1 图5 倒立摆自动起摆控制效果(Bang-Bang + LQR)

一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倒立摆是一个非线性、不稳定系统,经常作为研究比较不同控制方法的典型例子。设计一个倒立摆的控制系统,使倒立摆这样一个不稳定的被控对象通过引入适当的控制策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各种性能指标的稳定系统。 二、设计要求 倒立摆的设计要求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实验参数自己选定,但要合理符合实际情况,控制方式为双PID控制,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并用simulink对相应的模块进行仿真。 三、设计原理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轴角编码器测得小车的位置和摆杆相对垂直方向的角度,作为系统的两个输出量被反馈至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根据一定的控制算法,计算出空置量,并转化为相应的电压信号提供给驱动电路,以驱动直流力矩电机的运动,从而通过牵引机构带动小车的移动来控制摆杆和保持平衡。 四、设计步骤 首先画出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分析工作原理,可以得出一阶倒立摆系统原理方框图:

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 下面的工作是根据结构框图,分析和解决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1.一阶倒立摆建模 在忽略了空气流动阻力,以及各种摩擦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 M :小车质量 m :为摆杆质量 J :为摆杆惯量 F :加在小车上的力 x :小车位置 θ: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刚体运动规律,可知: (1) 摆杆绕其重心的转动方程为 (2) 摆杆重心的运动方程为 得 sin cos ..........(1)y x J F l F l θθθ=- 2 22 2(sin ) (2) (cos ) (3) x y d F m x l d t d F mg m l d t θ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