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Gail R Stultz、Richard W Bono、Mark I Schiefer 著

王健、陈闪译

摘要

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行业对粉末金属件和铸造件的机械加工要求日益提高,客户和主机厂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已经不能容忍几个PPM的不合格率,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的零缺陷率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达到产品零缺陷的要求,制造厂家希望在产线中投入在线无损检测设备,这种在线无损检测设备需要有精度高、可靠性高和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NDT系统(简称RAM-NDT)正是基于上述需求开发的一套无损检测系统。NASA对构成飞行器部件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测,RAM-NDT系统的检测目的就是对部件进行100%地测试和筛选。基于结构动力学和静力学特性,RAM-NDT是一项已被实验室证实、成熟、稳定且性价比高的无损测试技术。

1.典型案例

同其他粉末金属部件供应商一样,ABC公司已经开始对生产过程中的部件分批次进行磁粉无损检测。问题源于一个客户-汽车生产商遭遇了现场故障,导致ABC公司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并且支付全部客户现场检测费用。为避免损坏公司名誉,丢失现有客户和新客户,ABC开始对部件进行大批量磁粉探伤检测,对全套生产线进行三遍视觉检测,即三名技术人员分别对每个部件进行视觉检测。所有可以从其他岗位调来的员工都被拉来应对这场危机。为确保质量,必须对产品进行100%出厂检测;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如磁粉技术,液体渗透,涡流,X射线,或纯粹的目视检测都是非常辛苦的主观人工检测方法。因此,这种费神费力的全检手段很少能够持续下去,进而导致“缺陷部件轮盘赌”的恶性循环。

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简称RAM-NDT,该技术可以为生厂商的大批量产品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检测以及定量、客观的检测结果。其特点是简单直接、吞吐量大、成本低,可以轻松的消除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而对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RAM-NDT通过测量待测部件的完整性来判别该部件是否存在缺陷。该技术在粉末金属件、锻件和铸件生产线有着大量的成功案例,说明RAM-NDT已成为解决这类问题最为简单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2.历史

无损检测技术(以下简称NDT)为零部件生产商提供质量控制检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制造时代初期。最初,经营者采用的目视检测法是零部件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随着先进NDT技术的发展,磁粉探伤检测成为铸造件、锻造件、以及新兴的粉末金属件等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这种目前最为普遍的主观检测技术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基本保持不变。

传统的NDT技术专注于检测和诊断产品缺陷,利用目视技术或成像技术通过扫描来寻找缺陷。对于典型案例中的事件,找出不合格件的重要性要远高于确定缺陷类型。只有当评估或检测某些系统时,如天然气管道或类似产品,才可能要求诊断出具体的缺陷类型,而大批量制造型零部件的100%检测往往不需要确定具体的缺陷类型,重要的是判断出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而不是其原因。因此,像RAM-NDT这种客观检测方法要优于主观诊断方法。

扫描法包括磁粉探伤(MT),超声波检测(UT),涡流/电磁测试(ET),染料渗透测

试(PT),X-ray/放射测试(RT)和目视检测(VT)法。这些传统的无损测试方法和共振检测法根本区别在于扫描原理的不同。扫描法由人工操作并且需要操作者的主观判断,因此,必须对操作者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或使之具备一定资质来恰当地判断出部件的缺陷及其对部件功能的影响。另外,当某种技术需要由人为进行判断的话,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在《Juran’s Quality Handbook》中Juran指出,操作者的平均可靠性只有80%左右,这个数字反映的是人类判断的因素,而不是技术本身的精确性,参考文献1。这些扫描技术都没有考虑到如何对每个部件进行有效的、成本低廉的、结果可靠的100%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案例中涡流检测技术可以被视为“整体部件”检测法,也能实现自动化检测,测试时通过一个环绕线圈,依靠高速电流实现自动检测。然而这种情况下由于缺陷表面的类型限制或参数的不同,探伤的有效性被降低。

相反,共振检测法测量的是待测件的结构响应,将这个响应和合格部件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来判别这个待测件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方法是对结构整体进行测量,包括结构的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并给出客观和定量的检测结果。这种结构响应是由结构的共振特性决定的,是独一无二的、可重复测量的特征,它反映了部件的几何特点和材料属性,是共振检测技术的基础。测试过程中,一次测试就可以测量出一个部件的共振特性。表格1给出了粉末金属件、铸件和锻件会产生的一些典型缺陷类型。之前讨论的大多传统的NDT技术也可以将这些缺陷检测出来,但是只有共振检测法可以在一次测试中客观地探测出所有缺陷类型(包括深层亚表面缺陷)。

表1.

利用共振检测技术将缺陷部件筛选出来后,可以再使用传统NDT技术对缺陷部件进行主观诊断,这样有利于确定造成缺陷的原因,最终改进生产过程。表2是各种的NDT技术对不同缺陷类型的判别能力。ASME出版的标准详细说明了这里提到的每一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参见文献2-8。

3. 理论依据

模态分析是用于研究机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一种分析手段。所有的金属结构,如齿轮等看起来非常坚硬的结构,都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变形。这种变形通过肉眼很难观察到,但通过模态分析就能将其描述出来。每一种结构都有特定的共振频率,在这些共振频率点处,任意小的能量输入都会被结构本身放大。例如,音叉和钟在受到很小的触碰下,也会以特定的频率产生长时间的振动,这些特定频率成为结构的固有频率。产生的声音也是直接由这些固有频率引起的。事实上,结构的振动表现为一系列单频振动的叠加,任何结构产生的声音都是由这类振动引起的。RAM-NDT 技术正是利用了结构的这个动力学特性来评价待测部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

如图1所示的单自由度振子系统,包含质量块,弹簧和阻尼。系统的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质量(m )、刚度(k )和阻尼(c ),系统状态可由质量块的位移来描述,激振力F 输入给系统的能量表现为质量块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并由阻尼在不断耗散。系统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运动微分方程见式(1),

()()()()mx t cx t kx t F t '''++= (1)

对于一个无阻尼系统,上述运动方程的解见下式

12k f m

π=

(2) 由式(2)可见,无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f 由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决定。对于多自由度系统,式(2)中质量和刚度的关系仍然成立。增加刚度会提高固有频率,增加质量会降低固有频率。拿吉他的琴弦而言,大直径的琴弦(质量更大)产生的声音比细弦更为低沉;张紧的琴弦产生的声音比松散的琴弦更为高亢。RAM-NDT 技术正是利用这些结构的基本特性来评价待测物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

图1. 单自由度系统示意图

固有频率是结构的全局属性,结构的缺陷会导致固有频率的偏移。例如,裂纹会改变裂纹所在处周围的刚度,密度的变化或气孔会改变结构的质量。裂纹一般会降低结构的刚度,导致固有频率降低。类似的,气孔会导致减小结构质量,进而导致固有频率升高。假如缺陷大小和位置在某一阶模态表现明显,那么这一阶固有频率的偏移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某些缺陷甚至是可以通过人耳判别出来的,比如存在裂纹的钟产生的钟声和完好的钟产生的钟声是有明显差异的。

4. 共振声学原理

关于共振检测技术和理论背景已经分别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描述过。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共振检测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共振声学法的优点。

共振检测是基于模态分析方法而简化的一种检测手段,以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为目的。常规的检测流程如下:

1. 对待测件施加一个的敲击力,这个敲击力大小恒定、且可重复输出,在分析频段范围内具有平坦的能量谱,一般由手动力锤或电动力锤输出。

2. 利用麦克风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一个带有抗混叠滤波的高速模数转换器采集待测物在敲击力下产生的声学或振动响应。

3. 对采集的时域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数据。

4. 将每个待测件的频域曲线与标准频域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其一致性,标准频域曲线是来自于已知合格部件的测试曲线。共振频率表现为频谱曲线上各个峰值,“合格件”频谱

曲线的各个峰值与标准曲线在幅度和频率与标准频域曲线是一致的。频谱曲线上峰值的幅度和频率差异都意味着该待测件与合格件有差异。

简而言之,共振声学技术就是通过敲击待测件,并利用麦克风“听取”其声学响应。可控的敲击力在频域上是一条平坦的能量谱,麦克风实现对结构的非接触式测量。输入能量在待测件的固有频率点被“放大”和辐射,并被麦克风采集到,图2给出了一套麦克风采集到的0-40kHz的响应曲线。

图2. 粉末金属件的声学频谱响应曲线

待测部件严重的缺陷一般能通过人耳直接判断,但人耳带有主观性,且人耳在高频和低频的判别能力很差。然后很多小的缺陷往往体现在20kHz以上的共振频率点处,这些缺陷通过普通的产线质量控制手段很难避免。这些缺陷一般表现为共振峰值的偏移,如图3所示。特定共振峰值的偏移体现了特定位置的缺陷。共振频率是结构的固有特点,一般一个缺陷至少会影响一个共振频率,基于这样的原因,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多设置一些频率标准。

图3. 结构曲线造成的共振峰值的偏移

在进行信号处理时,施加一个时延函数会提高判别结果的精度。有时,一个缺陷不会引起共振频率的明显偏移,但会影响结构辐射声音的时间长短,通过对麦克风响应施加一个时延(一般延迟几个毫秒),缺陷件的某些共振峰值就不会被探测到,因为这些共振峰值的能量很快就衰减掉了,如图4所示,红色曲线在该频率范围内就不存在共振峰值。以一个有裂纹的钟为例,敲击它产生声音的持续时间就不会有好的钟持续的时间长。

图4. 采用时延函数后,缺陷件的某共振峰值“消失”

基于上述的测试流程,RAM-NDT系统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测试和大批量测试。无需对待测件进行预处理-无需磁化、无需表面清洁、无需浸透等,省去了大量化学材料以及产生

的废料。待测部件在传送带上移动时按次序受到力锤敲击和声音采集,检测速度高达每秒钟一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停顿,也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机械臂来进行精确位置的传感器粘贴和振动采集,适合不同类型和不同形状的产品检测,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就能定位合适的敲击位置。正是由于系统的自动化能力、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RAM-NDT系统非常适用于生产线的批量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如图5和图6所示。麦克风、电动力锤和NEMA智能控制器的外围设计非常坚固耐用,也非常符合如铸铁车间等条件恶劣的使用环境。图7显示了一套全自动NDT测试系统。

图5. 可重复敲击三亿次的电动力锤、麦克风、传送带等系统核心部件

图6. 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智能控制器

图7. 全自动系统,带有消声腔

RAM-NDT的使用关键步骤是合适的设置频率标准。每一类待测部件都需要设置一类频率标准,且待测部件处于同一种工艺状态。一般情况下,频率标准的设置过程需要几十件左右的已知合格件和十件左右的已知不合格件(最好能带有不同批次的部件),设置过程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一般建议通过几百个部件的测试来验证设置的频率标准是否准确。其他例如磁粉探伤等NDT手段也会采用这种验证流程来确定设置的标准是否合适。一旦设置的频率标准被确认是准确的,那么就可以快速和可靠地进行100%的部件检测了。

系统的准确性可通过一组已知的部件进行验证,这组部件包括合格件和不合格件,建议将这组已知的部件作为标样保存,每次运行系统时,都预先对这组标样进行测试,以验证频率标准是否被改动或发生变化。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批次的检测结果,质量人员可以发现某种频率偏移的趋势,或者由于材料变化(如密度)引起,或者由于工艺流程变化(如热处理)引起。在这个长时间的分析过程中,质量人员或产线工程师就能更好的理解其产品及产品生产过程,并且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可靠性。

5. 案例研究:粉末金属齿轮

如图8所示,粉末金属齿轮制造商需要对齿轮进行自动检测,主要检查齿轮是否有裂缝及缺陷。初始判别标准由70个部件样品测试得到,其中30个部件通过目视检查为合格部件,其他40个则存在各种缺陷,如破损,齿轮有缺口或裂缝,如图9所示。图10显示的是其中几个齿轮的测试数据,其中存在缺口的齿轮的共振频率偏低(蓝色方框左侧的两条蓝

色曲线),存在破损的齿轮的共振频率频率偏高(蓝色方框右侧的红色、粉色和黄褐色曲线),合格的样品的共振频率的峰值位于蓝色方框内。这些物理缺陷符合第二部分的理论。存在缺口就意味着刚度变小,存在破损就意味着质量变小,根据公式(1)可看出其如何影响共振频率。

图8. 粉末金属齿轮

图9. 存在缺口、裂纹和破损的齿轮

图10. 齿轮测试曲线

测评结果表明,共振声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缺陷部件从合格部件中筛选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个合格部件的共振频率点与其他合格部件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该合格部件存在结构性缺陷。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来自于磁粉探伤判断出来的标样本身就存在判断失误,因为目视扫描法无法检测内部裂痕。通过共振声学技术进行测试,就可以将这个部件挑选出来,而主观的目视检测则不能。

根据这批标样齿轮生成的测试模板已经在生产成功使用至今,每年检测量达数百万。在使用RAM-NDT之前,生产车间通过磁粉探伤技术进行产品全检,报废6-8%的生产出来的齿轮,即使这样仍然有客户因为现场故障将其产品退回。RAM-NDT技术通过消除误判将废品率降低了2%,此外,更重要的是,RAM-NDT技术阻止了任何有缺陷的产品交到客户手中。

6.结论

RAM-NDT技术为重视产品质量的制造商服务,他们不满于费时费力的主观目视检测技术,如磁性颗粒,液体渗透,或X-射线法。RAM-NDT为客户提供整体检测方案,为质量控制和过程改进提供可靠和全面的自动检测工具。这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创建了一种经济的、可提供无缺陷产品供应的在线检测系统。世界各地的粉末金属制造商、铸件和锻件制造商都已经证明了RAM-NDT技术相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优越性。

7. 参考文献

[1] Juran, Joseph M. and Godfrey, A. Blanton, Fifth Edition, Juran’s Quality Handbook, McGraw-Hill.

[2] ASTM E1444-01 Standard Practice for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3] ASTM E309-95 Standard Practice for Eddy-Current Examination.

[4] ASTM B594-02 Standard Practice for Ultrasonic Inspection Examination.

[5] ASTM F1467-99 Standard Guide for Use of an X-Ray Tester.

[6] ASTM E2001-98 Standard Guide for Resonant Ultrasound Spectroscopy for Defect Detection.

[7] ASTM D4086-92a (1997) e1 Standard Practice for Visual Evaluation.

[8] ASTM E165-0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quid Penetrant Examination.

声学基础及其原理

2 声学基础及其原理[13]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会遇到声强从弱到强范围很宽的各种声音[5]。如此广阔范围的能量变化直接使用声功率和声压的数值很不方便,而用对数标度以突出其数量级的变化则相对明了些;另一方面人耳对声音的接收,并不是正比与强度的变化值,而更近于正比与其对数值,由于这两个原因,在声学中普遍使用对数标度来度量声压、声强、声功率,分别称为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单位用分贝(dB )来表示[1]。 2.1声压级 将待测声压的有效值P e 与参考声压P o 的比值取以10为底数的常用对数,再乘以20。即: L p =20lg o e P P (dB ) (2.1) 在空气中,参考声压P 0规定为2?10-5帕,这个数值是正常人耳对1000Hz 声音刚能够觉察到的最低声压值。式(2.1)也可以写为: L p =20lgp+94 (dB ) (2.2) 式中p 是指声压的有效值P e ,由于声学中所指的声压一般都是指其有效值,所以都用p 来表示声压有效值P e 。 人耳的感觉特性,从可听域的2?10-5帕的声压到痛域的20帕,两者相差100万倍,而用声压级表示则变化为0-120分贝的范围,使声音的量度大为简明。 2.2 声强级: 为待测声强I 与参考声强I 0的比值取以常用对数再乘以10,即: L I =10lg 0 I I (dB ) (2.3) 在空气中,参考声强I 0取以10-12W/m 2这样公式可以写为:

L I =10lg I+120 (dB ) (2.4) 2.3声功率 可以用“级”来表示,即声功率L W ,为: L W =10lg 0 W W (dB ) (2.5) 这里W 是指声功率的平均值W ,对于空气媒质参考声功率W 0=10-12W ,这样式子可以写为: L W =10lg W +120 (dB ) (2.6) 由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I=W/S ,S 为垂直声传播方向的面积,以及空气中 声强级近似的等于声压级,可得: L p =L I =10lg ????? ??01I S W =10lg ????????S I W W W 1000 (2.7) 将W 0=10-12W ,I 0=10-12W/m 2代入,可得: S L L L W I p lg 10-== (dB ) (2.8) 这就是空气中声强级、声压级与声功率级之间的关系,但应用条件必须是自由声场,即除了有源发声外,其它声源的声音和反射声的影响均可以忽略。在自由场和半自由场测量机器噪声声功率的方法的原理就是如此。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定义中,在后两者对数前面都好似乘以常数10,而声压级对数前面乘以常数为20,这是因为声能量正比于声强和声功率的一次方,而对声压是平方的关系。如声压增加一倍,声压级和声强级增加6分贝,而声强增加一倍,声压级和声强级增加3分贝[5]。 对于一定的声源,其声功率级是不变的,而声压级和声强级都是随着测点的不同而变化的。 专门的研究表明,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人耳对于声的响应不单纯是物理上的问题了。为了使人耳对频率的响应与客观声压级联系起来,采用响度级来定量的描述这种关系,它是以1000Hz 纯音作为基准,对听觉正常的人进行大量比较试听的方法来定出声音的响度级的,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摘要:建筑声学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市场上也有许多应用软件,如丹麦的ODEON,意大利的RAMSETE,德国的EASE等等。声模拟软件可以预测室内声学参数,评价调整声学方案,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将是未来趋势。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强调其参考价值和局限性并重,注重与建筑声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研究成果对建筑声学设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 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

01.声学简介

声学简介 声学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媒质包 括各种状态的物质,可以是弹性媒质也可以是非弹性媒质;机械波是指质点运动变化的传播 现象. 声学发展简史 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并且当前 仍处在前沿地位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从上古起直到19世纪,人们都是把声音理解为可听声的同 义语. 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 声、音、乐三者不同,但都指可以听到的现象. 同时又说“凡响曰声”, 声引起的感觉(声觉)是响,但也称为声,这与现代对声的定义相同. 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英文的词源来源于希腊文,意思就是“听觉”. 世界上最早的声学研究工作主要在音乐方面. 《吕氏春秋》记载,黄帝令伶伦取竹 作律,增损长短成十二律;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 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 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样听起来都很和谐,这是最早的声学定律. 传说在古希腊 时代,毕达哥拉斯也提出了相似的自然律,只不过是用弦做基础. 1957年在中国河南信阳出土了蟠螭文编钟,它是为纪念晋国于公元前525年与楚 作战而铸的. 其音阶完全符合自然律,音色清纯,可以用来演奏现代音乐. 1584年,明朝 朱载堉提出了平均律,与当代乐器制造中使用的乐律完全相同,但比西方早提出300年. 古代除了对声传播方式的认识外,对声本质的认识也与今天的完全相同. 在东西方,都认为声音是由物体运动产生的,在空气中以某种方式传到人耳,引起人的听觉. 这种 认识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古代人们的知识水平来看,却很了不起. 例如,很长时期内,古代人们对日常遇到的光和热就没有正确的认识,一直到牛顿 的时代,人们对光的认识还有粒子说和波动说的争执,且粒子说占有优势. 至于热学,“热质”说的影响时间则更长,直到19世纪后期,恩格斯还对它进行过批判. 对声学的系统研究是从17世纪初伽利略研究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开始的. 从那时 起直到19世纪,几乎所有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对研究物体的振动和声的产生原理作 过贡献,而声的传播问题则更早就受到了注意,几乎2000年前,中国和西方就都有人把声 的传播与水面波纹相类比. 1635年有人用远地枪声测声速,以后方法又不断改进,到1738年巴黎科学院利用 炮声进行测量,测得结果折合为0℃时声速为332米/秒,与目前最准确的数值331.45米/ 秒只差0.15%,这在当时“声学仪器”只有停表和人耳的情况下,的确是了不起的成绩.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推理:振动物体要推动邻近媒质,后者又推动它的邻近媒质等等,经过复杂而难懂的推导,求得声速应等于大气压与密度之比

ODEON原理---建筑声学

ODEON原理 摘要:建筑声学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如ODEON。声模拟软件可以预测室内声学参数,评价调整声学方案,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将是未来趋势。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强调其参考价值和局限性并重,注重与建筑声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研究成果对建筑声学设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 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

声学原理

声学原理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在一定的频率和强度范围内时,人耳就可听到。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源发声后要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而声波是依靠介质的质点振动而向外传播声能,介质的质点只是振动而不移动,所以声音是一种波动。波是振动的传播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即振动方向、振动位相或振动能量的传播。波的传播并不是介质或物理量本身的向前运动。即声源的质点并不随声波前进,他只在原地运动,传递出的只是质点的运动状态。 由上所述,声音为一串串稀疏稠密交替变化的波,而疏和密就是空气压强的变化,再通过人的耳膜对空气压力的反映传入大脑,从而听到声音。声波是描述声音的物理现象,常用波形表示。声波具有一 切“波”的性质。所以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两个:1、必须要有振动体或振动源。2、声波的传递必须依靠传播媒介。声波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气体中的声波属于纵波,即波的前进方向与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同一时刻,同位相的振动传播到达点的集合叫做波阵面。波阵面是平面的波叫平面波,波阵面是球面的波叫球面波。 一般情况下,平面振动发出的波是平面波,点源振动发出的波是球面波。 人耳的听音范围是20Hz~20K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KHz的叫超声波。 声波在振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 声波一秒钟传播的距离叫“波速”用c表示 声波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 f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λ=c/f 相位:说明其声波在周期运动中所达到的精确位置,通常用圆周的度数来表示。 振动频率、振幅和传播速度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合时,就产生驻波。驻波形成时,空间各处的介质或物理量只在原位置附近作振动,波停驻不前,而没有行波的感觉,所以称为驻波。 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互干涉作用。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步调一致的声源发出的声波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干涉现象。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两波叠加后幅度增加声压加强;反之,它们的相位相反,两波叠加后幅度减小声压减弱,如果两波幅度一样,将完全抵消。由于声波的干涉作用,常使空间的声场出现固定的分布,形成波峰和波谷(从频响曲线上看似梳状滤波器的效果)。对于一般的节目素材,只要几个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 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吸声系数: 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 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

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 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 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 1、声压级Lp 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 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 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 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 2、声功率级Lw 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 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 3、声强级: 3、声压级的叠加 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

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 声压级为: 声压级的叠加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

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 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 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 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 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波浪理论—黄金技术分析的工具

波浪理论—黄金技术分析的工具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艾略特(R.N.Elliott)于1939年所发表的分析方法。艾略特认为价格的波动与大自然的潮汐一样,一浪紧随一浪,周而复始,具有一定的规律。 依据波浪理论的论点,价格的波动从“牛市”到“熊市”的一个完整的循环,由五个上升浪和三个调整浪组成,即所谓的八浪循环。 图例1: 波浪理论八浪循环 艾略特波浪的组成 1.波浪理论定义 波浪理论认为:市场的发展遵循着五浪上升,三浪下降的基本型态,从而形成包含八浪的完整周期。前面五浪所组成的波浪是市场运行的主要方向,而后面三浪所组成的波浪是市场运行的次要方向。第(1)浪,第(3)浪和第(5)浪称为推动浪,第(2)浪和第(4)

浪则称为调整浪。 经过第(1)浪至第(5)浪推动之后,又会受到(a)、(b)、(c)三浪的调整。在这个完整的八浪周期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类似的周期变动,如此不断地重复。每一浪当中都可划分成次一级别的子浪,推动浪一般由5个子浪组成,调整浪一般由三个子浪组成,但有时也会有变化。 2.波浪理论的主要原理 波浪理论主要考虑影响价格的三方面因素: 第一,价格走势所形成的形态; 第二,价格走势图中各个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 第三,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三个方面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形态、比例和时间。价格的形态是最重要的,它是指波浪的行状和构造,是波浪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是波浪理论中各个浪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通过计算这些位置,可以弄清楚各个波浪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价格的回撤点和将来价格可能达到的位置。 完成某个形态的时间可以让我们预先知道某个大趋势的即将来临。波浪理论中各个波浪之间在时间上是相互联系的,用时间可以验证某个波浪形态是否已经形成。 3.波浪理论价格走势的基本形态结构 价格的上下波动是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的,每一个周期无论上升还是下降,都可以分成8个小过程,这8个小过程一结束,一次大的行动就结束了,紧接着的是另一次大的行动。 考虑波浪理论必须弄清一个完整周期规模大小。因为趋势是有层次的,每个层次的不同取法,可能会导致我们在使用波浪理论时发生混乱。但我们应该记住,无论我们所研究的趋势是何种规模,是原始主要趋势还是日常小趋势,8浪的基本形态结构是不会变化的。 推动浪:与市场主要趋势方向相同的波浪,一般呈现5波结构。 调整浪:与市场主要趋势方向相反的波浪,一般呈现3波结构。

技术分析:波浪理论

技术分析: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艾略特(R.N.Elliott)于1939年所发表的分析方法.艾略特认为价格的波动与大自然的潮汐一样,一浪紧随一浪,周而复始,具有一定的规律。 依据波浪理论的论点,价格的波动从“牛市”到“熊市”的一个完整的循环,由五个上升浪和三个调整浪组成,即所谓的八浪循环。 图例1:

1.波浪理论定义 波浪理论认为:市场的发展遵循着五浪上升,三浪下降的基本型态,从而形成包含八浪的完整周期。前面五浪所组成的波浪是市场运行的主要方向,而后面三浪所组成的波浪是市场运行的次要方向。第(1)浪,第(3)浪和第(5)浪称为推动浪,第(2)浪和第(4)浪则称为调整浪。 经过第(1)浪至第(5)浪推动之后,又会受到(a)、(b)、(c)三浪的调整。在这个完整的八浪周期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类似的周期变动,如此不断地重复。每一浪当中都可划分成次一级别的子浪,推动浪一般由5个子浪组成,调整浪一般由三个子浪组成,但有时也会有变化。 2.波浪理论的主要原理 波浪理论主要考虑影响价格的三方面因素: 第一,价格走势所形成的形态; 第二,价格走势图中各个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 第三,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三个方面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形态、比例和时间。价格的形态是最重要的,它是指波浪的行状和构造,是波浪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是波浪理论中各个浪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通过计算这些位置,可以弄清楚各个波浪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价格的回撤点和将来价格可能达到的位置。 完成某个形态的时间可以让我们预先知道某个大趋势的即将来临。波浪理论中各个波浪之间在时间上是相互联系的,用时间可以验证某个波浪形态是否已经形成。

手机声学原理介绍

Learning report on principles of acoustics of the cellphone ZHOU Yang-fang Once in the Sunlite Electronic (Shen Zhen ) co.,ltd, Shen 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These days , through the chect of kinds of material ,I have a general idea of the mobile phone acoustics and make a relavant arrangement ,making mainly a summary report in here . The sound system of the phone have the three basic function devices that include the speaker ,the receiver ,and the microphone .The speaker is to realize the hand-free cellphone conversation and the speech broadcasting ,the receiver’s purpose is that the voice messenger is received by the phone ,and the microphone’s function is that the acoustic information is passed from people to phone .They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the phone and perfectly deduce the phone’s roles in the daily life so that we cannot do without it . Keywords: Acoustics of the cellphone ,acoustics devices ,sound wave , the working principle ,short circuiting effect Content: 1.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electroacoustics 1.1Sound propagation mode 1.2Speed of sound 1.3Frequency domain 1.4Sound pressure level 1.5V oice three elements 2.Acoustics devices of the phone’s structure 3.Working principle of SPK.&RCV. 3.1The basic principle of application 3.2Workong principle 3.3Difference of SPK.&RCV. 3.4The basic parameters of SPK.&RCV. 4.The acoustic short circuiting effect

心理声学原理

心理声学原理 时间:2016年10月22日星期六来源:百度 心理声学模型是对人听感的统计性质的数学表述模型,它解释人各种听感的生理原理。心理声学模型可以在主观听感劣化不多的条件下,大大降低数字音频信号传输的带宽。它主要基于人的听觉器官的生理结构和感知模式,通过对数字音频信号的相应处理,去除不可闻的信号成分及引入不可闻的畸变,达到普通熵编码无法达到的压缩比率。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复杂,人类迄今为止对它的机理和听觉特性的某些问题总是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内进行。人耳对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声音的一定听觉范围称为声域。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其中响度、音度、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是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对于多种音源场合的人的耳掩蔽效应等特性尤为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研究声音和它引起的听觉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心理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声学本可包括言语和音乐这样一些复合声和它们的知觉。这些可见语言声学、音乐声学等条,本条只限于较基础和简单的心理声学现象,即①刚刚能引起听觉的声音──听阈;②声音的强度、频率、频谱和时长这些参量所决定的声音的主观属性──响度、音调、音色和音长;③某些和复合声音有关的特殊的心理声学效应──余音、掩蔽、非线性、双耳效应。 分类 听阈分强度阈和差阈。声音不够一定强度不能引起听觉。在多次作用中能有50%的次数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称为强度阈(也称听阈)。听阈有个体差异,因而所谓正常听阈只能是一些听力正常的年轻人的听阈的统计平均值。听阈随频率而变化。500~4000Hz之间阈值最低,在它们之上和之下的高频声和低频声的

音乐厅中运用了什么声学原理

音乐厅中运用了什么声学原理主要是混响和回声音乐厅是乐队演出的主要场所,除了专门为乐队服务的音乐厅外,歌剧院、大会堂、大教堂、演播大厅、电影院等都可以作为音乐厅使用。反映音乐厅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混响。乐器停止发音后,声音并不马上消失,而是伴有余音的,即分贝数渐渐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混响,声学上把声音衰减 60dB 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混响是由于声音在室内反射造成的,室外是没有混响的。混响时间和以下因素有关: (1) 房间的体积:通常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 (2) 房间内壁的材质:如果内壁是粗糙柔软的吸声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短些,如果内壁是坚硬光滑的反射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长些,房间的内壁指的是墙壁、天花板、地板,以及音乐厅内一切影响声音传播的障碍物,特别是坐椅,增加有软垫的坐椅数量会缩短混响时间; (3) 声音的频率:由于高频声音的反射和衍射能力比低频声音差,所以高频声音的混响时间比低频声音短。 混响时间太短会使声音变得干涩,太长则会使音乐失去清晰的线条,两者都不利于音乐的欣赏。实践表明,适合乐队演奏的音乐厅,混响时间应在 1.5 到 2 秒之间,当然,最佳的混响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它取决于听众的爱好、音乐的类型、乐队的规模等诸多因素。例如,重视音响效果的听众希望混 响时间长些,重视音乐细节(旋律、节奏等)的欣赏者希望混响

时间短些;演奏交响乐时可以采用混响时间较长的音乐厅,而歌剧院的混响时间必须控制在 2 秒以内,否则歌手就无法听清自己的声音;小规模的乐队希望在混响时间长的音乐厅中演出,以增加音响,而过长的混响时间对于大规模的乐队(四管制,由两个交响乐团组合而成的乐队)有时反而不利。和混响类似的一种现象称为回声,语言和音乐都会在回声的作用下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回声是音乐厅中必须避免的。产生回声的主要原因在于声音的反射体,如果很平滑,那么声音会作镜面反射,同一束声线(几何光学中“光线”的概念沿用在声学中)很有可能同时到达某个地方,由此产生回声,如果凹凸不平,那么声音会作漫反射,同一束声线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然后以不同的时间到达某个地方,形成混响。音乐厅的天花板通常有避免回声的装饰,例如很多形状不规则的吊顶。此外,管弦乐和合唱表演必须使用乐队罩,也就是乐队背后的音板,这样,向上和向后传播的声音就会尽可能多地被音板反射回来,使得乐队罩起到聚光灯后凹面镜的作用,反之,把音板换成绒布,那么音量将减轻很多。

电声学基础

电声学基础 绪论 ?什么是声学? ?产生——传播——接收——效应。 ?研究范围 ?人类对声学现象的研究 ?我国,11世纪,沈括 ?西方,17世纪,索沃提出acoustique的名称。如今,acoustics代表声学,音质。 ?人们观察声学现象,研究其规律,几乎是从史前时期开始的。 ?近代声学 ?伽利略(1564~1642)开创 ?1638年,“有关两种科学的对话” ?林赛(R. Bruce Lindsay)在“声学的故事”中提到科学家79人 ?19世纪末,瑞利《声之理论》二卷(1000页) ?20世纪开始,赛宾,建筑声学 ?1936年,莫尔斯《振动和声》一书,反映了声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古人的声学研究理论成果 ?关于声的知识和分类 ?“音”(即乐音) ?“乐” ?“噪”,“群呼烦扰也” ?“响”,“响之应声” ?乐律 ?在《管子》中首先出现,理论是“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是十二个标准音调,实际上基本的标准音调只有一个,即黄钟,《史记》:“黄钟(管)长八寸一分”,或提:长九寸。 三分损益十二律 ?欧洲乐律起源: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六世纪 ?1584年,明代王子朱载堉完成《律学新说》,详细提出十二平均律理论 ?荷兰人斯蒂文(Simon Stevin), ?共振、回声、混响 ?“应” ?“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11世纪,沈括,“共振指示器” ?波动论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 ?高度、强度、品质

?空气运动的速度、被激动的空气量、发声器官的构造 ?频率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单摆及弦的研究 ?声速 ?法国的梅尔新,加桑地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16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 ?电声学 ?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 ?1920年,美国肯尼迪(A. E. Kennedy)把类比概念和方法引入电声系统和机械振动系统 ?电声学这门科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声能彼此转变的问题。各种换能器的构造和理论,录音和放音的各种方法,都是属于“电声学”的范畴。 ?电声学与其他声学部门的关系 ?电声学和建筑声学、生理声学、超声学、水声学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振动和声波的特性 1-1 振动与声波 1-1-1 振动 ?什么是振动?P6 ?振动的特性 1-1-2 声波 ?几个基本概念: ?声波——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媒质质点由近及远的波动 ?声源——发声的物体,即引起声波的物体 ?媒质——传播声波的物质 ?声场——声波传播时所涉及的空间 ?声音——声源振动引起的声波传播到听觉器官所产生的感受 ?声线——声波传播时所沿的方向 ?结论 ?声波的产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物体的振动,传播振动的媒质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媒质 ?传播的只是能量 ?气体中的声波是纵波,即疏密波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

噪声产生原因 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声波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Hz,20000。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的属次声波。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高于20KHz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c λ

f )和波长( 声频( )声速( )fλ= c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c?20.05273?t c (m/空气中,=+或s) t—摄氏温度 /ms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λ。1/等于波长的倒数,即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πλK表示。为波数,用符号 2有时也规定/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 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波浪理论研究分析

我对波浪理论的研究 一炷心香 一、波浪理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可以预测未来一段的走势。 二、波浪理论和斐波那契数列只是在证券市场走势中经常出现,但并非必然,不可偏 执,需灵活操作才是王道。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这才是真理。 三、在波浪理论中,最困难的地方是:波浪等级的划分。若要在特定的周期中正确地 指认某一段波浪的特殊属性,不仅需要形态上的支持,而且对波浪运行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波浪理论易学难精,易在形态上的归纳、总结,难在价位及时间周期的判定。 四、在8浪中,的上升浪与下跌浪各占4个,这就是对称性。 五、与大一级趋势相反的运动只是一种徒劳的抵抗。时刻注意其调整浪发展成大一级 的驱动浪。 六、调整浪绝不会是5浪结构,与大一级走势相反的调整浪如果初期出现5浪结构, 那么这里就不是调整浪的结束,而仅是调整浪的一部分。 七、调整浪锯齿形:5-3-5,其中有单锯齿、双锯齿和三锯齿。 八、 调整浪的平台型:3-3-5,有普通平台、扩散平台和顺势平台。变形平台,C不一定走完,也会在A前结束。

九、 十、调整浪三角形:3-3-3-3-3,收缩三角形分为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和对称三角 形。还有一种变种的扩散型。 三角形调整浪总是在大一级浪的最后一个作用浪之前出现。即推动浪的第4浪或者ABC调整结构的B。如果三角形调整浪在第四浪位置发生,那么第5浪突破后的运动幅度等于三角形调整浪的最宽幅度。 十一、联合性调整浪:双重三浪或者三重三浪。 十二、如果一波上升浪的第五浪是延长浪,那么继而发生的调整将非常剧烈,并会在延长浪第二浪的最低点找到支撑,有时调整会在那里结束。同时也说明发生五浪延长浪也预先警告了市场即将回撤或者转势。

声学基础

压强式电容传声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压强式电容传声器常作声学测试用,它的特点是工作频带宽,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均匀。这种传声器的简单工作有原理如图所示。 它有一接收声波的振膜作为力学振动系统,振膜与背极形成一静态电容C0,这个电容串接到有直流电源E0和负载电阻Re 的电路中,当振膜受到声波的作用力FF 作用时就产生位移,从而使振膜与背极间已形成的静态电容发生变化,这一电容量的变化导致负载电阻中电流相应的变化,由此就在此电阻上产生与声波频率相应的交变电压输出。简单计算可以得到,当负载电阻Re 甚大时,传声器的开路输出电压E 与振膜的位移ξ之间有如下关系:E =ξD E 0,其中D 为振膜与背极之间的静态距离,E0为在它们之间垢极化电压。这一关系表示了电容传声器的开路输出电压与振膜的位移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能在结频率恒定的力的振幅FA 作用下,使振膜产生恒定的位移振幅ξA ,那么传声器就能产生对频率恒定的开路输出电压幅值EA ,根据上面对振动位移控制的分析可知,如果把振膜设计在弹性控制状态,即将振膜的固有频率设计在远高于工作频率范围,这时就可得振膜的位移振幅为M A A K F ≈ξ,它与频率无关。如果再根据前面1-4-3中的分析,使振膜的力学品质因素QM 接近1,那么就可以使位移振幅对频率均匀 特性范围扩大到固有频率附近,而使电容传声器的工作频段范围更为宽广。 压强式动圈传声器工作原理 图1-4-6是一种作为广播或录音等用的普通压强式动圈传声器的工作原理图。传声器的振动系统由音膜与音圈组成。音膜的边缘压成折环状起着弹簧的作用,音膜的球顶部分和音圈连在一起起着质量块的作用。音圈放在磁极间的缝隙中,当有一由声波而产生的力FF 作用在音膜上时,音膜连同音圈产生振动,音圈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从而使音圈的导线感应出电压。根据电磁学原理可知,当总长为l 的导体在磁感庆通量密度为B (单位为韦伯/米2)的磁场中以速度v 运动时,其感应的开路电压为E =Blv.此关系式表示了,这种传声器的开路电压是与振动系统的速度成正比的。因此如果在对频率恒定的力作用下,使音膜产生恒定的速度振幅V A ,那么就能使传声器产生对频率恒定的开路电压幅值EA 。根据上面对振劝速度控制的分析可知,如果把音膜-音圈的振动系统设计在力阻控制状态,这时系统的速度振幅可得为VA M A A R F V ≈,它与频率无关,如果力阻愈大,则受这一力阻控制的频率范围愈宽,传声器具有均匀频率特性的频段也愈宽。根据1-4-3中的分析,对力阻RM 的控制可归结为对力字品质因素QM 的控制,例如取QM =0.1,则可以使传声器频率特性的均匀

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Gail R Stultz、Richard W Bono、Mark I Schiefer 著 王健、陈闪译 摘要 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行业对粉末金属件和铸造件的机械加工要求日益提高,客户和主机厂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已经不能容忍几个PPM的不合格率,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的零缺陷率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达到产品零缺陷的要求,制造厂家希望在产线中投入在线无损检测设备,这种在线无损检测设备需要有精度高、可靠性高和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NDT系统(简称RAM-NDT)正是基于上述需求开发的一套无损检测系统。NASA对构成飞行器部件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测,RAM-NDT系统的检测目的就是对部件进行100%地测试和筛选。基于结构动力学和静力学特性,RAM-NDT是一项已被实验室证实、成熟、稳定且性价比高的无损测试技术。 1.典型案例 同其他粉末金属部件供应商一样,ABC公司已经开始对生产过程中的部件分批次进行磁粉无损检测。问题源于一个客户-汽车生产商遭遇了现场故障,导致ABC公司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并且支付全部客户现场检测费用。为避免损坏公司名誉,丢失现有客户和新客户,ABC开始对部件进行大批量磁粉探伤检测,对全套生产线进行三遍视觉检测,即三名技术人员分别对每个部件进行视觉检测。所有可以从其他岗位调来的员工都被拉来应对这场危机。为确保质量,必须对产品进行100%出厂检测;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如磁粉技术,液体渗透,涡流,X射线,或纯粹的目视检测都是非常辛苦的主观人工检测方法。因此,这种费神费力的全检手段很少能够持续下去,进而导致“缺陷部件轮盘赌”的恶性循环。 基于共振声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简称RAM-NDT,该技术可以为生厂商的大批量产品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检测以及定量、客观的检测结果。其特点是简单直接、吞吐量大、成本低,可以轻松的消除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而对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RAM-NDT通过测量待测部件的完整性来判别该部件是否存在缺陷。该技术在粉末金属件、锻件和铸件生产线有着大量的成功案例,说明RAM-NDT已成为解决这类问题最为简单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2.历史 无损检测技术(以下简称NDT)为零部件生产商提供质量控制检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制造时代初期。最初,经营者采用的目视检测法是零部件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随着先进NDT技术的发展,磁粉探伤检测成为铸造件、锻造件、以及新兴的粉末金属件等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这种目前最为普遍的主观检测技术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基本保持不变。 传统的NDT技术专注于检测和诊断产品缺陷,利用目视技术或成像技术通过扫描来寻找缺陷。对于典型案例中的事件,找出不合格件的重要性要远高于确定缺陷类型。只有当评估或检测某些系统时,如天然气管道或类似产品,才可能要求诊断出具体的缺陷类型,而大批量制造型零部件的100%检测往往不需要确定具体的缺陷类型,重要的是判断出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而不是其原因。因此,像RAM-NDT这种客观检测方法要优于主观诊断方法。 扫描法包括磁粉探伤(MT),超声波检测(UT),涡流/电磁测试(ET),染料渗透测

声学书籍

[分享]声学书籍 1.《工程声学(Ⅲ)》 作者:北京声学学会编页数:276 出版日期:1996年9月第1版 SS号:10200190 2.《录音播音建筑声 杓?/A>》 作者:项端祈页数:249 出版日期:1994年9月第1版 SS号:10192054 3.《物理学手册之一声学技术手册》 作者:何圣静页数:438 出版日期:1994年4月第1版 SS号:10200203 4.《孔隙介质声学》 作者:[法]T.布尔贝 O.库索 B.甄斯纳页数:225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第1版 SS号:10104649 5.《超声学》 作者:王纯正页数:454 出版日期:1993年8月第1版 SS号:10032068 6.《水声学原理》 作者:刘伯胜雷家煜页数:262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1日第1版 SS号:10071698 7.《非线*声学》 作者:钱祖文页数:389 出版日期:1992年7月第1版 SS号:10100120 8.《工程声学文集》 作者:北京声学学会页数:207 出版日期:1992年3月第1版 SS号:10152554 9.《音乐厅声学》 作者:[日]安藤四一页数:192 出版日期:1989年5月第1版 SS号:10013682 10.《声学测量实验》 作者:贾志富页数:230 出版日期:1989年11月第1版 SS号:10200200

11.《音乐声学基础》 作者:朱起东页数:62 出版日期:1988年6月第1版 SS号:10195238 12.《环境声学袖珍手册》 作者:马大猷页数:95 出版日期:1986年7月第1版 SS号:10186349 13.《渔业水声学和鱼群定位》 作者:(苏)В.И.库德里亚夫采夫页数:223 出版日期:1986年12月第1版 SS号:10152542 14.《光声学和光声谱学》 作者:[美]A.罗森威格著王耀俊张淑仪等译页数:307 出版日期:1986年09月第1版 SS号:10 819946 15.《声学原理概要和习题》 作者:(美)W.塞托页数:355 出版日期:1985年6月第1版 SS号:10100115 16.《信号处理和水声学》 作者:[丹]比约诺页数:262 出版日期:1985年6月第1版 SS号:10152561 17.《海洋声学基础》 作者:列·布列霍夫斯基赫等页数:287 出版日期:1985年5月第1版 SS号:10187778 18.《俄汉水声学词汇》 作者:关定华主编页数:365 出版日期:1985年2月第1版 SS号:10330881 19.《理论声学(上册)》 作者:[美]P·M·莫尔斯 K·U·英格特页数:549 出版日期:1984年9月第1版 SS号:10071687 20.《声学名词术语》 作者:马大猷主编页数:215 出版日期:1984年3月第1版 SS号:10340354 21.《声学和量和单位量和单位丛书(9)》 作者:徐唯义页数:29 出版日期:1983年5月第1版 SS号:10152537 22.《声学手册》 作者:马大猷沈?页数:658 出版日期:1983年1月第1版 SS号:10216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