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设计

青岛永平路小学李菲菲宋健

1、星罗棋布的海岛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岛的形成及分类

2、了解着名的中国海岛和世界海岛的名称

3、欣赏美丽的海岛,提高海岛保护意识,增强民族

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海岛,美丽的海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旅游,那么你知道美丽的海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星罗棋布的海岛。

二、海岛的成因及分类

师:“星罗棋布”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把书上关于海岛的形成相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点读)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快速说出“夏威夷群岛”属于哪类海岛?

“大堡礁”属于哪类海岛?“崇明岛”属于哪类海岛?

师:关于海岛。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将查阅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三、中国海岛知多少

师:同学们对于海岛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呀!中国也是个岛屿众多的国家,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达6500多个,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美丽的海盗的图片。

(出示蛇岛、舟山群岛、涠洲岛、台湾岛的图片)

师:还有谁查到了关于中国的海岛的资料来跟大家说说。

四、世界海岛集锦

师: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盖。浩渺眼波之上,海岛形态各异、星罗棋布、总数达5万个以上,总面积为990多万平方千米。下面就我们来欣赏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海岛的图片。

(出示“巴厘岛”“复活节岛”“马提尼克岛”“瑙鲁岛”等图片)

五、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制作一张海岛明信片吧!

2、海湾和海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海峡和海湾。

2.通过各种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和认识海峡和海湾的特点及作用。

3.知道我国及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图,标注出三大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名称)请同学们找一找,谁知道我国的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

学生自主发言。

师:中国还有哪些海湾和海峡?他们有哪些特点呢?海湾和海峡在海上的交通和运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初识海湾

师:(出示胶州湾图片)胶州湾是我们青岛的标志,你对胶州湾都有那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所查资料,全班交流。

生:胶州湾内刚阔水深,海水终年不冻,是天然优良港湾。胶州湾的海产品可丰富了……

师:(出示资料卡)请同学们齐读资料卡:海湾就是一面与海相连,大部分被大陆或岛屿包围的海域。海湾地区一般资源丰富,港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师:(出示世界各地闻名海湾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许多海湾因地形特点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天然良港,成为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三、初探海峡

师:(出示世界海运交通图)一艘货轮从天津港出发,依次经上海、广州、新加坡,到达伦敦,沿途经过了哪些海峡?

学生根据地图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对海峡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出示世界各地闻名海峡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让我们一起整理有关海湾和海峡的资料卡……

师:小小交流会,请同学们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合理利用和发挥好海峡与海湾的作用,可以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3.海上救助

教学目标:

1.知道海上救助的重要性及救助队伍和装备。

2.了解海上救助的途径及方式。

3.了解国际海上救助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案例传真----青岛起飞!急救落水渔民,及相关视频)

师:(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看了这些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海上报警呀?

生:应该如何进行海上救助呢?

师:谁能来解答一下他们的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上救助队伍”

二、海上救助队伍

师:(出示海上救助队伍的资料和图片)谁能根据图片和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海山救助队伍的知识?

(通过了解和交流让学生明确海上救助队伍的基本组成内容:救助机构、救助人员、救助硬件装备、救助电子软件系统等。)

师:还有谁想把自己查到的有关于专设备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救助行动进行时

师:只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是不不够的,专业的救援队员也为实施救助提供了保障。(出示海上救援人员图片及资料)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1:海、陆、空多种人员和设备参与了海上救援行动。

生2:还有许多的志愿者和志愿船只参与了海上救助。

生3:那么国际上的海上救援是怎样的呢?

四、国际合作海上救助

师:(出示“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的标志和介绍、各种海上救助的国际公约、“中美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图片、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交流合作中心的成立资料介绍)看到这些资料,我们对于国际海上救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想说点什么?

(旨在让学生了解还有许多的组织在宣传和探讨促进水上安全、发展救助事业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到海上救助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国际海上救助合作为海上救生能力和技术的快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海上救助的发展动态)

五、课堂小结

师:国际海上救助合作对海上救生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关注海上救助的发展吧。

4、海上自救自护

教学目标:

1、知道海上自救自护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自救自护的方法。

3、将对海上自救自护的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推广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出示教材图片)这幅图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他们使用了正确的自救方法,等待其他船只的救援,那我们海上遇险的时候该怎么办?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查阅的资料自由发言)

二、海上遇险自救宝典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海上遇险自救宝典,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宝典一:救生衣的穿着方法

宝典二:水中漂浮自救方法

宝典三:求救方法

师:同学们,老师介绍完了,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把学到的知识,再讲给同位听听。

师:学完了自救宝典,那么在海上遇险自救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生:1、在海水中一定要注意保温。

2、跳水时应该选择船尾。

3、缺水时应想办法收集雨水或露水,千万不能喝海水。

……

三、自救自护我能行

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演练各种海上自救方法的场景。

(学生分组,模拟海山自救自护方式和方法)

四、自救自护我实践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少的自救自护的知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也了解自救自护的知识呢?

生1:我们们可以去小区做宣传,把学到的方法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自救自护意识。

生2:我们可以把自救自护知识做成手抄报,传阅给别人看。

……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看来你们都是很热心的同学。

师:(出示公共场所的安全标识)这些安全标识,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让我们珍爱生命,学会自救自护,快乐的成长吧!

5、寻觅沉睡的宝船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沉船探究航运发展历史。

2、通过分析交流资料,了解大航海时代的经济、文化等状况。

3、正确认识海底考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沉船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沉船。

师:说对了,幽深的海底沉睡着众多的古代沉船,它们就像一把把珍贵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失落已久的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宝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神秘的沉船里去看看吧!

二、聚焦南海一号

师:(出示图片新闻)2007年,南海一号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这艘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船在被发现20年后重见天日。

师:你们对“南海一号”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出示南海一号出水文物精品展)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

师:这些文物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访中国沉船

师:(出示沉没于南海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和在泉州湾一个古海港淤陆中发现的一艘庞大的宋代三桅沉船)这些沉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生1:中外考古者迄今已发现与中国相关的沉船200多艘。

生2:欧洲考古学者曾感叹:“古代世界最丰富的博物馆就坐落在海底。”

生3:对沉船的研究促进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四、追寻异国沉船

师:在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关于沉船的故事,下面就有同学们来介绍几个有关于其他国家的沉船的故事。

(三名学生讲解西班牙的阿托卡夫人号、阿拉伯巴图希塔姆号、日本的阿波丸号有关故事)

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6 潮水与淤泥间的天堂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

2.知道这一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感知不同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3.引发学生对其他环境中生物特点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红树林等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感知不同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红树林的视频短片及图片;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相关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红树林及其中各种生物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树林优美的风光图片。

2、学生交流欣赏图片之后的感受。

3、教师小结: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的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树丛被称为“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让我们走进这潮水与淤泥间的天堂,去探寻红树林这一特殊的生物群落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北方沿海地区的学生对红树林是陌生的,本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红树林,并结合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红树林这一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激发起对红树林的探究欲望。)

二、神奇的海上森林

1、教师引导:红树林的特殊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先在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并选出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3、各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随机展示涨潮落潮时红树林的优美风光、红树林中的不同树种等图片、视频资料。

预设: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引导

A.红树林中丰富的树种

B.红树林的特点和作用

C.红树林的分布地区

4、教师小结: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南部沿岸。红树林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都强,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红树林能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宛如一道道海上绿色长城,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整理资料,用真实的数据、直观的照片、生动的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感悟到红树林的神奇之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奇特的生物群落

1、教师引导:红树林中蕴育着哪些奇特的生物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2、学生探究红树林这一生态环境中生物的特点。

A.一反常态的植物

(1)课件播放故事《小海鸥旅行记》,学生欣赏后交流:从故事中认识了几种红树林中的植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搜集的红树林中其他的植物名称及特点。

(3)学生根据搜集交流的资料制作红树林植物卡片。

B.潮间带的精灵

(1)学生分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红树林中动物的资料编排小品,要求体现出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

(2)全班进行小品表演。

(3)师生评价并谈收获:通过观看小品,认识了红树林中哪些动物,分别有哪些生活习性?

3、教师小结:由于环境条件的特殊性,使得红树林植物具有胎生现象、特殊根系、泌盐现象等一系列奇妙的特征。而这些植物又以凋落物的方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量非常丰富,如我国广西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133种。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开展欣赏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交流、整理和分析,探究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四、红树林里的聚会

1、找一找,红树林中都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2、教师播放视频《生命的天堂——红树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总结:红树林中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这一特殊的生物群落,它不仅是海洋动物栖息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除了红树林,在我们的地球村里,还有许多生物群落,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家庭和谐共存,其中的成员各具特色,让我们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群落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找一找的活动和欣赏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红树林中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激发学生对其他生物群落探究的兴趣。)

7、快乐沙画

教学目标:

1、知道沙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2、学会制作沙画的基本方法。

3、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沙画,培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朋友在沙滩上干什么。顺势导入:我们可以用沙子作画。(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谈话激趣,引入主题)二、作品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课件呈现漂亮的沙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观察交流,激发制作沙画的欲望。

三、制作沙画乐趣多

1、让学生认识制作沙画的用具和材料,老师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注意

事项,

2、老师重点讲解沙画制作步骤,边讲解边示范。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制作沙画,老师巡视指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完成。

四、沙画展览会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评价。

2、老师介绍一些其他的沙画表现形式。

3、收拾用品,打扫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