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林

风景林
风景林

一、(名解)风景林是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 森林分类:特种用途林中的一种;二、风景林的意义 1. 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满足人们向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导致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风景林的迷人景色和小气候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2. 林业企事业单位利用地处风景名胜处的风景林,兴办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我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各级森林公园达到1450处,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1.5亿人次,综合社会产值达到600亿元,这种势头还在继续发展中。三、(填空)风景林的功能:森林的保健游乐作用、森林的环境保护四、森林浴指在森林中散步游憩,即是全身享浴森林植物所散发的精气与香气,以强身心与培养活力。有“绿之沐浴”一说。功效:森林浴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增进或恢复有显著功效。二、森林浴健身的功效理由: 1. 清新空气2、宜人气候3、林间精气、4、落叶土径2. 水声鸟叫6、迷人景色五、风景林是以乔灌木为主体,包括珍稀保护动植物和草地在内的生物群体,另外,凡分布在风景林区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物,包括地貌景观、古建筑、当地人民的良风美俗以及旅游服务的一切设施等,也都属于风景林的范畴。一、森林植物的分类(一)按自然形态的分类1. 乔木和灌木2. 藤本和草本 3. 竹类 4. 针叶树和阔叶树5. 常绿树和落叶树(二)按观赏特性分类 1. 林木类:构成林相,感受群体美;2. 花木类:观花形花色;3. 果木类:观果形果色;4. 叶木类:观叶形叶色;5. 荫木类:享受幽美环境; 6. 蔓木类:另类美风景林区的组成要素:森林植物、野生动物、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致、旅游设施一般设施:停车场、步道、坐凳和座椅、森林小屋、垃圾箱六、人文景致系指一切无具体固定物象或附着于具体固定物象的拟景素,如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文人表彰等。另外一些寺庙、古建筑、石碑、石刻等也属此范畴。

§1 风景林景观特点1、林相:不同林相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常绿林与落叶林、针叶林和阔叶林、纯林和混交林等。2、季相:“繁花似锦,百草含芳;浓荫密枝,万木向荣;白萍红树,山痩林薄;长松点雪,枯木号风”。我国传统以桃、梧桐、枫香、梅作为四季的象征。3、时态:清晨百鸟争鸣,夜晚万念俱寂。4、林位:视域、视距、视角的不同有不同的感受。5、林龄:通过林相与季相体现。6、感应:林木接受自然因子而迅速做出能为人类感官所感觉的反应,较为突出的是接受风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如“松涛”、“柳浪”。

7、引致: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伴随存在的事物。如含烟带雨、荫重凉生、雪枝露花、鸟踪兽迹、蝉鸣蝶翩等;8、其它感官效应:如芳香、名特产、林木果实等。二、按林分结构分类1、水平郁闭型、垂直郁闭型、稀疏型、空旷型、园林型一、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原则1、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2、充分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3、充分掌握植物的观赏效果。七、抚育采伐是从幼林郁闭起至更新主伐前一个龄级止这一段时间内,在森林中定期而重复地伐除部分林木,为留存的利用价值较好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使它们更快更好的生长,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的各种要求。八、采伐类型:卫生择伐、上层抚育采伐、下层抚育采伐、综合抚育采伐、整形伐二、林分改造林分改造的对象是生长不良的残次林,无培育前途的“小老树”,无观赏价值的疏林和灌木林。可采取伐造结合的方式,主要有:1、全面改造和块状改造;2、林冠下补植补播;

3、群团状改造;

4、带状改造;

5、结合抚育采伐的林分改造。九、采伐与更新:择伐与更新、渐伐与更新、皆伐与更新十、关于小班的五种类型:水平郁闭型、垂直郁闭型、稀疏型、空旷型、园林型十一、美学鉴定因子:树种组成、树冠长度、树冠冠幅、色调对比、卫生状况、树木配置、地被物、周围林相、眺望条件、建筑物、服务设施、道路状况、空地形状、空地结构、水平郁闭度、透视度、垂直郁闭度风景林美学评价的方法:专家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心理物理学派风景林区资源调查方法: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一、自然地理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如高山、陆地、海洋

等,主要调查因子有:1. 位置及面积:风景林区的地理位置;风景林区面积;风景林区所属山系、水系及大地貌范围。 2. 地质:地质年代及地质形成期;大中地貌生成形式;区内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遗址;母岩及对景物生成、交通、旅游的影响、山体类型、坡度等。二、气候调查:植物生长及生活环境的考量。主要调查温度、光照、湿度、降水、风等。三、一般林业资源调查:包括林业资源的一般情况,可结合二类调查资料;其它林特、林副产品资源调查。四、环境保护情况调查:大气、水质、噪声污染情况及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调查;其它有碍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一、风景林区主要条件评价 1. 风景林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一定的面积与优越的地理位置。2. 风景林区的对外交通:旅游的可及度。3. 风景林区的自然景观数量和等级:4. 风景林区的环境质量:不可有污染。

5. 风景林区的人文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 风景林区的依托城市,主副食供应:决定游客的衣食住行及保障,林区职工的后顾之忧。

7. 风景林区周围的土特产、工艺品及纪念品的加工和供应程度:带动经济,促进风景林区发展有重要意义。二、风景资源评价包括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评价包括2方面内容单项景物(风景要素或景素)的可览度评价:主要根据景物吸引游人的的程度可分为3等:①上上景:景象绝妙,举世罕见者;②上景:景象美妙,比较少见者;③中景:景象美丽者。如城镇、工矿附近可适当降低标准;临近景物对其有烘托作用时,可提升其等级;十三、风景区景色评价:4级: 1. 第一级:奇景。标准是有众多及时回家的绝妙上上景组成,足令游人叹为观止,如醉如痴,如四川的黄龙寺等。 2. 第二级:胜景。有上上景和上景组成或由众多不同特质的上等景素组成,多景相连、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3. 第三级:美景。有上等或中等景素为主景组成的风景区,或以山水、森林为环境,有古建筑或历史陈迹、美丽的传说、奇花异草、森林浴等。4. 第四级:佳景。城镇、工矿附近由大片森林构成的森林环境,或有借景陪衬,区内有各种文化设施的风景区。再根据前述预测客源结果,乘上月份指数即可预测各月份的大致客源数量。总平均数平指数全年月份均数月份月份十四、风景林区不同于一般游憩区,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国家特有的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史迹,并提供人们旅游的场所。因此在进行游憩利用时,不应违反保护自然及人文资源的原则。游憩容量是各种游憩活动的空间面积标准,过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发挥,过大则会造成安全问题及生态保护问题分析游憩容量必须综合考虑实质生态游憩容量及社会心理游憩容量§1 风景林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大力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开发不能影响和破坏景观。二.合理布局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建筑:“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前者指生活服务设施应相对集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后者指为方便游客着想,应分散设置。三.风景林区的基本建设切忌城市化:应改变观点,将风景林区的建设重点放到风景林的规划上,其它建筑为次,不能喧宾夺主。四.正确处理森林旅游利用与森林其它利用的关系:森林具有多种效益,尽管风景林主要进行保护,但是考虑到林木生长规律及开发的需要,也应尽量在不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其它利用。(一)游览区规划1、区划原则:①游览区和生活区分开;②一切重要景素都要划入游览区;③不同特质景素应单独设立景区;④每个景区应有一定游人容量;

⑤为了旅游业的需要,针对该风景区现有要素特质与分布,可以为了烘托自然景素和已有的人工景素,而增设人工景素,甚至可以增设人工景区。十六、规划划分的几个区为:游览区、森林休养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多种经营区、旅游接待区、行政管理区绿化美化规划原则 1. 体现植物区系的地带性:保护、引种、管理。 2. 基调与主调:森林为基调,各景点要有自己的主调。3. 调整森林结构:美学及生物学原因。4. 注意树种配置:和谐、自然。 5. 结合经济效益:适当的经济林,别有韵味。6. 加快绿化步伐:绿化为美,绿化为保。7. 绿化美化应点、线、面相结合,分期分批的办法进行:突出景点、景区特色,提高景点、景区质量。(了解,可能填空)一)色彩的感觉:色彩给人的观觉是复杂的,

与园林色彩构图关系密切。1、色彩的温度感觉?橙色系:波长长、温度效应高,给人以热感,又称为暖色系;?青色系:波长短、温度效应低,给人以冷感,又称为冷色系;?绿色介于两者之间,温度感适中;?园林构图中,春秋宜用暖色树木,冬季更应多用,夏季宜用冷色花木;在照明上,春秋冬用暖色照明,夏季用冷色照明。色彩的距离感觉:暖色系有向前及接近的感觉,冷色系有后退及远离的感觉;色相饱和有近前感,色相不饱和有退远感;灰色调退远,其它近前;因此为了加深空间深度的感染力,背景树宜用灰绿色或蓝灰色的树种。3、色彩的运动感觉:橙色系运动感强,青色系弱;白光运动感强,灰、黑色弱;白昼强,黄昏、晨曦弱;橙色系易引起跳动感觉,青色系易引起宁静的感觉,同一色系明色调运动感强;同一色相饱和的运动感强;亮度强的运动感强。因此在园林构图时,在文娱活动区,宜多选橙色系,而在安静的休息区,如疗养区宜用绿色或青色系。色彩的方向感觉:橙色系向外散射,青色系向心收缩;白色及明色调散射;亮度强散射;饱和的散射;因此如对峡谷和空旷地的处理是不同的。5、色彩的面积感觉:橙色系面积大;白色及明色调面积大;亮度强面积大;饱和的面积大;受光面面积大。因此范围小的景区,多采用产生大面积感的色系易产生面积扩大的感觉。6、色彩的重量感觉:亮度强重量小;白色及明色调重量小;红、青重于黄、橙;饱和色相重。色彩重量感对园林建筑的设色关系重大,一般建筑基础部分用暗色调,显得稳定,基础栽植,也多选用色彩浓重的树种、花卉和花灌木。景点命名原则: 1. 要含义深邃,意境高雅:如桂林的“象山水月”,给人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谁还留”的感觉。2. 能高度概括景色特点:如“柳浪闻莺”。 3. 要虚实并存:“虚”指意境,“实”指具体的景色。如“断桥残雪”、“梦笔生花”。4. 要雅俗共赏,不要用词过僻:?用词可以是自然山水、自然界的气象变化、森林植物动物等虚实物体的形象等,一般用4字,也可有多字。投资概算(一)筹资渠道:3条原则: 1. 根据办好绿色产业的要求,提倡森林旅游,鼓励自主经营、自我开发;

2. 扩大开放,联办森林旅游业:与它部门联合。

3. 有偿使用:它部门应有偿使用,与林业部门按比例分成,林业上的投入应由使用单位负担,由林业部门指导投资概算(一)筹资渠道:3条原则: 1. 根据办好绿色产业的要求,提倡森林旅游,鼓励自主经营、自我开发;2. 扩大开放,联办森林旅游业:与它部门联合。 3. 有偿使用:它部门应有偿使用,与林业部门按比例分成,林业上的投入应由使用单位负担,由林业部门指导二、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2. 社会效益 3. 生态效益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03T09:08:42.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冯思瀚[导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一、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风景园林的效果呈现 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效果呈现主要是实用、经济、美观。 (1)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2)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要考虑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园林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永恒性和长久性。其次要考虑经济问题。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也要考虑美观,既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美观本身就适用,就是观赏价值。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标准 将居住环境规划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使二者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永远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小区的可识别性园林艺术是园林空间精神上的享受,节点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去的居住小区规划往往是规划师先做小区总体布局,安排道路系统,布置住宅单体,随后建筑师接着进行住宅单体建设,往往在总体已定的前提下,才进行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师、开发商、业主三结合,业主共同需求即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相互的沟通能够使业主了解到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创造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同时业主们的反馈意见也是我们获得的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准确的景观设计定位,加之与开发商达成的共识,关注、掌握、完善人们所需的设施的配置与要求,创建符合业主要求的,清新、自然宜人的人居环境,把我们的住宅园艺景观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简述园林设计方面的几点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

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1 . 1 项目提要 (6) 1 .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7) 1 .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1 . 4 综合评价与结论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 2 . 1 项目由来与形成 (9) 2 . 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 2 .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2) 3 . 1 自然地理条件 (12) 3 . 2 社会经济条件 (13) 3 . 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 (14) 3 . 4 土地资源条件 (15) 3 . 5 劳力资源条件 (16) 3 . 6 种苗供应分析 (16) 3 . 7 基础设施条件 (17) 第四章建设方案 (18) 4 . 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18) 4 . 2 项目区范围 (18) 4 . 3 项目建设规模 (19) 4 . 4 建设布局 (19)

4 . 5 项目建设内容 (20) 4 . 6 营林技术措施 (20)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22) 5 . 1 森林管护 (22) 5 . 2 环境保护 (23)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25) 6 . 1 经营管理形式 (25) 6 . 2 项目管理机构 (25) 6 . 3 项目管理 (2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7) 7 . 1 投资估算原则 (27) 7 . 2 投资估算依据 (27) 7 . 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7) 7 . 4 资金筹措 (27)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28) 8 . 1 项目建设期限 (28) 8 . 2 建设进度安排 (28)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 (29) 9 . 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0) 9 . 4 综合评价 (31)

生态风景林研究进展

第36卷第3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36No.3 2009年6月 Journal of J 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Jun .2009 文章编号:1001-7380(2009)03-0051-04 生态风景林研究进展 秦 飞 1,2 ,关庆伟 13 ,李亚丽 1,2 ,陈 平 1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徐州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徐州 221009) 收稿日期:2009203213;修回日期:20092032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专题“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诱导技术”(2006BAD03A0602)和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关键技术及石灰岩特困地造林技术集成示范” (lysx[2007]12号) 作者简介:秦 飞(1962-),男,江苏通州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森林和困难土地造林。E 2mail:xzlyqf@https://www.360docs.net/doc/8415741122.html, 3通讯作者:关庆伟(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森林等。 摘 要:生态风景林是我国城市森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林种。该文在对生态风景林营建技术及其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当前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生态风景;概念;质量评价;营建技术中图分类号:S73112;S72715 文献标志码:A A prospect of eco 2l andscape forest research i n Ch i n a Q I N Fei 1,2 ,G UAN Q ing 2wei 13 ,L I Ya 2li 1,2 ,CHE N Ping 1 (1.College of Forest Res ources and on 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2.Forestry Stati on of Xuzhou city,Xuzhou 221009,China ) Abstract:The backgr ound,concep t and p resent research p r ogress of Eco 2landscape forest were revie wed in the paper .W e briefl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 w een Eco -landscape f orest with si m ilar,and intr oduced the constructi on and manage 2ment technol ogy e .g .p rinci p le of p lanting series,classificati on of site type,p rinci p le in selecti on of p lanting st ock,estab 2lish ment of m ixed f orest,and p reparati on of p lanting site . Key words:Eco 2landscape f orest;Concep t of Eco 2landscape f orest;Quality assess ment;Constructi on and manage ment tech 2nol ogy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市率先提出了建设 生态风景林理念[1] 以来,有关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日益深入,但综合分析相对欠缺。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全面回顾,为正在兴起的我国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和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1 生态风景林的产生 一般地,我国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5大林种21个森林类型[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其人口、物质、生产和消费的高度聚集,使人们远离了大自然的滋润,给城市人带来了新的内心冲突、心理困惑和更多的心理压力以及 “城市病”等一系列人类健康新问题[3] 。园林作为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虽然与城镇的形成具有 同样长的历史[4] ,但是传统园林大都以封闭形式创造园林景观,没有用生态学原理种植植物,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无法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于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首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的理念,与追求构图美感的西方传统园林和追求 形意相随的东方古典园林有很大的区别[5] 。之后,美国詹逊提出了以自然生态学的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以视觉景象出发的园林设计[6]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的调查报告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将本国城市放在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人—社会— 自然”的和谐发展[7] 。1986年,中国园林学会召开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造景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 倡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7] 。 与园林学家们探寻生态园林之路同时期,1962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赏析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赏析 风光摄影除需要有正确的曝光外,还要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将无限风光,摄录于有限的画面之上,框出美好的景色来,这也是不容易。下面是带来的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 风光拍摄技巧:月亮摄影 1.使用Tele-lens(远摄镜) 众所周知,拍摄远景需要使用远摄镜。尤其是拍摄距离非常遥远的月光,远摄镜更加是必备的器材。如果使用普通镜头拍摄,不论你怎样zoom,都只会看到一个白点,更何况可以拍出月球上的纹理。一般来说,拍摄月亮时镜头焦距当然愈长愈好,但若各位新手没有「大炮级」的镜头,至少亦要使用200mm的镜头或加上增距境。 2.使用全手动模式 要拍出动人的月亮,建议使用全手动模式。当拍摄月光时,我们通常都是处于黑暗的环境。因此,如果拍摄时使用半自动或先决模式,相机有可能会被四周漆黑的环境误导,误以为光线不足而将快门较慢或将光圈调大。最后,照片就会因此而过度曝光,所以,拍摄月光的时最好把相机设定为全手动模式,试拍数张再因应环境而微调。 3.留意快门速度 相信有很多初学者亦有着同样的迷思,在黑暗的环境下拍摄月

光,是否应该将快门速度调慢,以拍出光亮的月色呢?其实这不是必然的,因为月球和地球是会转动的,所以越短的快门时间越能捕捉到锐利的画面,减少因月球移动而令相片变朦的机会,而且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线,实际上有机会比我们想象中来得亮,所以如果快门太慢可能会使月亮过曝令细节消失。 4.使用脚架及计时器 跟拍摄其他夜景一样,建议把相机架上三脚架。都在黑暗中拍摄,需要非常稳定才可拍出清晰的影像。而且,月亮与我们的距离十分遥远,只要有些微的晃动便会令画面模糊。所以,拍摄月亮建议使用三脚架以保持相机的稳定。 为确保相机处于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还可以使用自拍计时器或反光板预升(/延迟)功能来拍摄。例如当相机光圈快门等设定完成后,再设定10秒计时,这样便可确保相机完全没有受按动快门时发生的晃动影响,避免影像变得模糊。 5.使用小光圈与低ISO 光圈愈小,景深便会愈深。因此,建议使用小光圈(f/8-f/16)来拍出圆月,令影像更清晰。此外,我们应该调低ISO以获得最佳拍摄品质,否则相片会很容易出现噪点。 月亮摄影

浅谈风景园林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浅谈风景园林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18-07-09T14:33:46.5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胡月华1 王建凤2 [导读] 摘要: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协调、美化城市的环境,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身份证号码:33050119820607xxxx 浙江绍兴; 2身份证号码:33062119811226xxxx 浙江绍兴 摘要: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协调、美化城市的环境,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的探讨,对于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就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影响 1.前言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城市和和谐城市构建的呼声越来越大。在城市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必须认真的对待这一问题,因为这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乎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协调、美化城市的环境,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的探讨,对于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手段营造的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环境,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及所处环境的关系。风景园林不同于以往城市设计中的观赏园艺和景观设计,后两者在空间和生命力的体现上都有不足;也不同于环境艺术和城市规划,这二者对文化和科学体现不足。风景园林结合了它们的长处,是在综合考虑环境、人文、社会和自然因素后进行的创造活动。 我们以中国古典风景园林为例,首先,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比较重视“意”,即园林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它强调运用多种园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应所产生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这一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还是现代城市设计,都以“经营位置”为主要原则,空间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成为设计的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中国的风景园林重视空间的层次、延伸与渗透,强调通过有限的空间设计达到层次与空间更为丰富的效果。因此,古典园林更多的利用场地与周围环境,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此我国城市的设计者们都运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设计即能反映城市设计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体的功能和环境得以统一,从而使城市空间和园林空间相互渗透,边界感消失。同时,风景园林中重视空间延伸的设计思想对城市设计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城市设计总重视空间分隔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设计就源于此。 再次,中国风景园林重视空间虚实的对比,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来说,中国园林中实体因素与其间的虚体因素共同形成了立体的三维空间。风景园林中的虚实对立关系体现在由山、水虚实关系产生的空间力,并由此产生的山水环抱、虚实相生的环境氛围。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建筑因地势起伏产生的虚实对比关系并由此创造出的意境美上。 3.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风景园林对城市中人群的作用不仅是满足观赏需要,而是创造更有利于城市人群身心健康的、更有利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风景园林对城市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会从根本上影响城市设计的思路,会导引着城市设计的方向,影响着城市建设的速度,能反映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面貌。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已从传统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转变为集传统与现代园林之大成,实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设施公益性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气候和环境。风景园林的基础构成元素—植物能减少城市有毒气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消耗氮、消音减噪、吸附灰尘以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能发挥优化作用,还有助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起着净化作用。在城市设计中,专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用地,正是为了发挥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需严格控制建筑、交通、广场铺装地面的比例,保证风景园林的绿化面积,降低公园建设土木工程化的倾向,保证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发挥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注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亲切感 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与人们之间的尺度,重视环境空间带给人们的亲切感与舒适感。但是我国一些城市的花园规划尺度过大,让人们感觉到排斥感。因此,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应注重温馨和谐的氛围,少一点敬畏与严肃,多一些生活情趣。首先,可根据风景园林所选的位置,从周围的整体环境出发,并与空间环境相映衬,而不能一味求大;其次,在风景园林内,可适当设计一些休息场所,并布置如草坪、树木、雕塑、喷泉及休闲座椅等装饰,另外,城市风景园林不能过于拘泥形式,而应保证造景元素的多样性,并通过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等形式,让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们都能在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2)重视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系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及绿化工程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美观及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与支持。随着城市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绿地与景观面积日益增多,在风景园林内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多。当前,我国大多城市的风景园林中的水源需要多来自自来水,并且利用效率较低,这给城市的用水资源造成了压力,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风景园林中的绿地规划,是城市整体环境发展的重点,因此在总体施工阶段,就应注重风景园林的布局及绿地的布置,可充分利用湖泊水系等天然水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水景规划,尽量减少使用自来水等洁净水源而设计的人工水景。 (3)充分考虑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经济与管理因素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优劣在于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而不是取决于其华丽与否及规模的大小。在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中,各城市应多方面考虑,结合本城市的经济状况,以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为城市人民办实事,在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方面,应加强社会宣传,让市民认识到城市风景园林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让市民主动参与风景园林建设,并关心、爱护大家的共同休闲空间,进而提高各项环境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市民休闲活动的安全度与舒适度。另外,还应通过各种媒介向市民大量宣传有关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的

景观工程技术要求内容

景观工程技术要求 一、绿化工程 (一)绿化工程:严格遵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及验收规> DB11/T 212—2003 1.土壤处理:a.覆土0.6m以粒级为2cm以上的渣砾和2 m的沥青、混凝土及有毒有机垃圾必须清除;地表30cm 土层须过筛。 b.实地土壤改良:对地表30cm土层施基肥做土壤改良,以满足植物对肥力的需求。表土:松针土= 8:2(体积比)即松针土1.5袋/平米或6大袋/立方,菌发酵有机肥2公斤/平米(须施在表面20cm以下)。 c.苗木栽植的土壤处理:种植穴回填土按绿化土:松针土= 8:2(体积比),即松针土5袋/立方,菌发酵有机肥15公斤/立方 2.苗木栽植: a、种植穴、槽挖掘前,应主动向开发商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便于环境施工 b. 种植穴要求:种植穴、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规格见下表 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单位:cm 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单位:

cm 花灌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cm 竹类种植穴规格 单 位:cm 篱类种植槽规格 单位:cm

b.种植要求: (a)苗木在苗源所在地确认后,要结合施工图纸进行编号,进场苗木须按编号进行栽植。 (b)苗木种植前的质量要求: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种植原则“先高后低、先后外”,种植顺序“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如大乔木栽植完毕,经甲方及设计确认后方可进行小乔木栽植;树木置入种植穴前,应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两侧必须比土球直径大20公分和深30公分)。 (c)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 (d)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入种植穴,随填土分层踏实;种植胸径12CM 以上的乔木生根粉1克/株,抗蒸腾剂5公斤/株。 (e)种植胸径12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统一为4角支撑)固定。支柱(统一为8cm的松木杆,不短于1.5米)树木处应夹垫保护物,各支架高度、角度、方向应一致,保证整个环境的整洁,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 (f)攀缘植物种植后,应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进行绑扎或牵引。 (g)草坪铺植:草坪铺植前,用机械或碾子将场地碾压多遍并找平,待草坪铺完后用碾子再碾压一遍;草坪周边平直整齐,高度一致,必须与其下的土壤密接,互相衔接不留缝;草卷土层厚度要求为3cm,草坪铺设后需敷细沙2cm, 再进行碾压、拍打、踏实,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叶开始生长。 3.苗木修剪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胡传伟,孙冰,陈勇,庄梅梅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周边的环境越来越重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有舒适的房屋,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自然的人居环境。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率先提出城市林业的理论构想,历经土地利用区划、绿道工程和风景游憩林保护等阶段,至今已成为融合风景园林与传统林业的新兴学科,为都市地区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传统的风景园林倡导师法自然的植物造景,于细微处写意寄情;而城市生态风景林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生物要素,是具备自我维护与更新功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它在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将城市生态风景林单独作为一个林种,但是基于景观和美学考虑的森林经营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质量美景评价、林分改造、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模拟、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城市森林影响与价值、城市森林景观规划设计、近郊森林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森林,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是美国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英国和加拿大在用材林采伐区设计上考虑美学因素,使得采伐区对景观的视觉冲击最小化、视觉影响评价研究报道较多,如1981年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林务局出版森林景观手册,主要内容就是从美学的角度经营森林;1991 年英国林业委员会的景观顾问出版专著《森林景观设计》,从景观尺度上系统论述了人工用材林的美化方法;德国强调近自然林的人工促进恢复技术与游憩化技术研究Ⅲ;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城市周围建立旨在保护环境与森林游憩的生态风景林,注重森林环境质量与人的感知、森林的抚育措施研究。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生态风景林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在城市生态风景林概念提出以前已经无意识地进行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规划设计、景观美学评价、美景诱导、效益监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1树种选择 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种的筛选,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陈涛等1999年推荐了100多种深圳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可选树种,同时又对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示范林四季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冯文水2005年总结了乡土树种在美景诱导中的意义,并推荐12种优良树种m1。杨亚玲等2007年对泰山主要观赏树种资源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分析,按照树木的观赏特性将其分成了观叶、观花、观果、观形4大类,初步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风景林树种。叶志勇2008年在厦门市本岛马尾松风景林内,选择“种阔叶树在林下套种,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适应性、生长特点和抗逆性。研究发现,木荷等15种树种适应性较强,尾巨棱等7种树种的生长性状良好,结合不同树种的景观效果、美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适宜风景林美景诱导的11种骨干树种。冯学华等在调查乡土植被的基础上,兼顾生态和景观功能。筛选出适合不同海拔高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道路绿化林的乡土树种,并提出植物景观加强模式、立体营造模式、林相改造模式、果园套种模式和垂直绿化模式5种生态风景林的营造模式。张晓萍2006年探讨了生态风景林四季供景和专项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并提出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李征宇等2006年提出海南岛海岸生态风景林的归化建设构想,并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推荐了多种适宜的乡土树种。 2.2规划设计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由理论探讨、方案编制到项目实施,一系列成果不断出现,近几年林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城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在安徽怀宁、上海、北京、广州、临安、南宁、成都、阿克苏、无锡等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工作方法是首先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在景观尺度上了解其分布格局与景观动态,最后,针对不同的生态风

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to appreciate the scenery of nature 欣赏古典文学 to appreciate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开拓视野 to broaden the horizon 开拓心胸 to broaden the mind 扩大知识面 expand one’s scope of knowledge grasp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掌握良好的交流技能 启迪心灵 to enlighten the mind 陶冶品德 to cultivate the character 培养公德心 to cultivate the public mindedness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承担责任 promote social skills and comp etence 提高了社会能力和竞争力 维护健康 to maintain health

松散身心 to relax oneself 调剂生活 to make life pleasant 提升生活质量 to promote the qualities of life 提升生活的水平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比较少) 增加生活的情趣 to increase the pleasures of life 解除紧张和焦虑 to relieve the tension and anxiety both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schoolwork lighten the burden of 减轻了…的负担 financial burden psychological burden 经济/心理负担 较好地驾驭生活 be a better pilot of one’s life 关心社会 to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ety 贡献国家 to contribute oneself to the country adapt oneself to the development of 使自己适应…的发展 面临困难 to be confronted with the difficulty 克服困难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21T10:49:32.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余志勇[导读]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基础材料,可以说,园林植物配置直接关系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基础材料,可以说,园林植物配置直接关系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植物的主要功能,保证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体现园林植物设计的艺术性,实现园林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真正创建一个优美的景观效果。因此,分析了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希望能够实现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园林设计;生态学;生态学设计城市园林设计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遏制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时,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使生态环境具有安全性,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真正作用,对历史景观采取保护和装衬的措施,促进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声、美化城市的功能。使景观和生态与历史文化进行了密切的结合,人类与动物能够在自然界和谐共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 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实则与我国文化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二者彼此间的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通过意象的结合形成不同的意境。在此状况下,我国风景园林便获得了“凝固的诗、立体的画”美誉。站在发展的角度分析:风景园林意境的发展是从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潮方向演变而来的,可是,风景园林意境在历经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其整体发展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以传统建筑为主的风景园林设计开始向自然山水、体现文化素养的园林意境设计不断转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代风景园林设计逐渐趋于成熟化。 2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从风景园林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意境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般园林的意境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同时利用不同的创造手段加强园林设计,譬如: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等等,风景园林意境当中包含了文化典故的中心思想,源于神话传说当中的人物场景,这里的人化景物是指人们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把景物赋予了人的思想品格,对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抒发,从而促使风景园林意境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人化景物的方式是文人志士会经常采用的设计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园林设计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诗情画意的方式进行分析,从古代开始园林景观的发展便与诗歌间的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密。 风景园林通常侧重于对诗意的创造,诗意在极大程度上与园林的意境有着非常密切地联系。在园林讲求诗意、诗文绘风景的互相作用下可促使园林意境得到有效地呈现,从而使得园林意境和诗歌得到完美的呈现。可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当中,需要预先做好园林设计的构思,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具有诗句的立意,从而将园林的意境呈现出来。风景园林建造过程当中要对设计主题进行不断地修正,通过具体的加工处理,建设独具“诗意”的风景园林。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秉承生态学的基本设计理念,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具体应用 3.1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水的处理主要包含对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例如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可考虑通过大型植物的自然净化功能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处理,而且还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2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1)植物材料的选择 选择植物材料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很重要,应尽可能突出植物的生态功能,并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尤其对于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更要促进植物生态效应的有效发挥。所以,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要结合植物的生长优势和当地的生态条件做出科学的选择。此外,由于不同的树种在生态功能方面也有所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对污染气体的抗性以及生态效益。 (2)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以生态学为基础,对植物的层次性、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因素都要纳入设计的考虑范畴,尤其是一些植物的生化相克问题,以及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要予以正确认识。可通过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情况来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例如乡土树种生命力和适应性强,能有效防止病虫害暴发,常绿与落叶树种分隔栽植能有效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3)保护并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常现有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为了尽量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使其不受或少受人类的干扰,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可根据生态平衡原理,保留并利用原有自然环境中有价值的生态要素,有效融合风景园林设计。 (4)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我更新、自我养护。所以保护和利用当地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镇江市绿竹苑二期景观工程景观部分施工方案 镇江市绿竹苑环境景观工程 (景观部分) 实 施 性 施 工 方 案 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一章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 1.1.1 本项目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多次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对该项目场地和周边环境条件有了初步了解,为现场施工做好准备,从而使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1.1.2 按照本项目的定位要求,技术专业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1.1.3 本项目部已积累了大量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熟悉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章;了解与工程相关的注册手续;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厂商等市场情况和周边资源;熟悉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环卫、交通、劳务用工、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市政供水电和雨、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相关定额和取费标准等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文件和规定等,这将对本工程的顺利进展非常有利。 1.1.4 我项目部将会积极、主动、高效为甲方服务,处理好与甲方、监理、设计、以及政府部门的关系,使工程各方形成一个团结、协作、高效、和谐和健康的有机整体,共同促进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 1.2 编制依据 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70-9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

防护林分类

防护林及林种划分 任何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能把所有的森林都视为防护林。因此,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防护意义而划定的森林才叫做“防护林”。比如在大江大河的上游集水区的森林叫“水源涵养林”,在表土疏松土壤易于被水冲走的山区陡坡上的森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在平原农区所营造的农田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这些都是“防护林”。随着工业发展而带来的大气和水质的污染,森林的不断减少和由之而来的环境沙漠化和各种灾害性气候等,经常给交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损失。因此,人们逐渐把对森林的注意力从生产木材转向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例如,中国自70年代末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的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全长约7000km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就属此目的。根据发挥的主要防护作用不同,防护林又分为若干具体林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等。 一、水源涵养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且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茂盛。这样的林子,在林学上叫做复层异龄混交林。 森林为什么能够涵养水源呢?在森林覆盖下,每当降雨,会有10%~30%的雨水阻滞在林冠枝叶上。其中林木本身吸收一些,雨停后蒸发一些,其余的雨水顺枝干流下,或辗转周折通过林冠层滴落到林地上。在这种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在地表,构成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叫做“死地被物”。一部分枯枝落叶经真菌、细菌分解成一层厚厚的碎屑和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非毛细管孔隙度,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壤贮存雨水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林冠下还聚生了厚厚的一层植物,叫做“活地被物”。它和“死地被物”一起统称“地被物”。滴落在林地的雨水,由于受到林冠的阻隔,大大降低了对地表的冲击力,并且很快被地被物所吸收,然后慢慢渗入到土壤和基岩,被“贮存”起来。这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物理机制。水源涵养林就是在需要的地方专为发挥这种作用的森林。 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是由树木本身的吸附量、地被物贮存量和土壤、基岩的贮存量三部分组成的。一片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这三部分的条件。通常林冠层次越多、越浓密、地被物和土层越厚、基岩空隙度越大,贮水能力就越大,反之,贮水能力就越小。因为森林贮存的水分缓慢地流动,降水停止后,下游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以溪流、泉水、潜流等形式得到水源补给。根据观测,森林涵养水源保证补给水分的时限,因坡度、基岩、坡面状况而不同,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由此可似看出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林地坡面平缓、土层深厚、林木郁闭好的针阔叶混交的复层异龄林贮水能力最大;基岩坚硬和空隙度小,土层浅薄,林木郁闭差且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贮水能力最小。不同的林子贮水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十分悬殊。没有森林覆盖的光山秃岭,涵养水源的能力就大不一样。雨水因无林冠阻拦,直接冲击地表。地表又缺少地被物覆盖,雨水直接冲击地面泥沙,来不及渗入土壤,就汇成径流,顺着倾斜的坡面,挟带泥沙,迅速流走。无数径流又汇成大股洪流,激浪翻石,汹涌奔腾,形成山洪暴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现在全世界都提倡在河流两岸和河源区以及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强山坡蓄水、保土的能力,力求在雨季能够大量贮存雨水,暴雨不成灾;在无雨或少雨的季节,又能源源不断地补充下游的径流量。

风景林营造技术

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 李佳20120189 林学院,林学4班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人口高度集中,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污染源和污染物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越来越迫切的希望能够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同时也意识到了风景林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风景林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及美化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风景林,就是指以发挥森林的游乐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在林种划分中,属于生态公益林中的特种用途林。笔者认为,城市风景林面积可大可小,大到可以是以风景林景观为主题的公园,小到可以是城市道路绿化,但只要是结构合理、树种多样,分布相对集中的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需求的植物群落,都可称为城市风景林。 关键词:城市风景林、原则、措施 1.城市风景林经营原则 1.1 近自然经营的原则 近自然经营模式最先由德国提出,同时在德国多年的营林实践中也得到了完善,近自然经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原来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立地,仍以种植原有树种为好,大面积、长期种植人工针叶纯林其危害巨大,不能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即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生长为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实现最佳结合。在经营风景林时应尽量遵守该原则,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尊重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依据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更多地采用相对粗放的近自然经营和管护方式[5-7],只有这样,林分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才可源源不断的造福城市居民。 1.2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人作为组成城市的主体,经营活动由人完成,结果直接作用于人,在当今城市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良好的生存空间是人们生活的迫切需求,因此在经营风景林时要以人为本,而要做到生态效益优先,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从风景林的营造到抚育管理,再到更新改造,无一不涉及这一原则。 2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 2.1 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选择风景林的目的树种时,经过漫长的植物演替过程所保留下来的乡土树种是再适合不过了,不仅能够做到适地适树,而且在同一物种中也是最稳定的[8, 9],另外,还要妥善处理好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关系。就目前我国风景林经营状况来看,为实现某一目标,往往林中树种配置单一,没有实现风景林原本应有的多样化[10],例如在一些名胜古迹或是纪念性风景区,为了体现庄严肃穆、万古长青的气氛,应当适当配置常绿针叶树,但如果整个风景林全是这样的景观的话,不免会影响效果,这样缺乏四季变化的多样性。因此,在树种选择过程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适当的引进些外来树种,使得景观多样化,林分群落结构相对也会更加稳定。 2.2 林分空间配置 从城市风景林林分结构来看,其构成离不开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而这三者又对光、温度、水分的要求不一样,上层植物喜光、喜阳,而下层植物相对来说喜阴、耐湿,因此,在空间配置上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结构性,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点,冲击人的视野11]。此外,在城市风景林经营过程中要做到疏密有度,突出季相和林相变化[1],也可以巧用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