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学设计: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信息教学设计: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信息教学设计: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信息教学设计: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水平,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一学生对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集成的过程缺乏整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采用的教材是《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版)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中第一节信息集成的内容,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通过作品制作流程和作品设计过程,亲历信息集成的过程。

能够围绕主题,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息集成的过程。

运用作品制作流程设计出作品框架。

教学策略:从设计一个作品出发,通过学生日常对作品的认识和学生已有经验,制作讨论,从而提出自己作品的设计规划。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模式,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特点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采用做中学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内化成一种伦理。

通过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

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向外地的朋友介绍美丽东莞?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展开思考,阐述自己的想法。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也为任务驱动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学习主题探究布置任务一:根据设想,利用制作作品。

明确任务。

根据自身对东莞的认识,利用制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经验交流请两位学生展示作品,汇报设计思想,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介绍一位同学的作品《魅力广州》,交流设计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经验,得出作品制作的规范流程,从而得出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学生展示作品,交流设计经验,其他学生给出建议。

了解认识作品制作流程和框架结构图,认识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对学生的探究情况给予反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评价。

通过经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规范设计布置任务二:重新设计作品,依照规范格式画出框架结构图。

在大屏幕上打出框架结构图的格式。

巡视辅导。

明确任务。

展开思考,在练习纸上画出框架结构图。

在前面的铺垫下,本环节让学生画出框架结构图,引导学生规范设计思想,提高作品设计技能。

点评与小结点评学生的规划设计。

小结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观看屏幕,听老师点评。

参与课堂小结。

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

引导学生反思作品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信息集成的过程的理解;承上启下,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详):创设情景:(师):老师从广州来,第一次到东莞,很想了解一下东莞,同学们在东莞生活了十几年,对东莞一定相当了解,下面哪两位同学愿意给老师介绍一下东莞?(两位同学介绍东莞)(师)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老师对东莞有些了解了,我们面前都有计算机,为什么不使用计算机来制作一个介绍东莞的作品呢?把你的介绍东莞的构想在电脑上实现吧!主题探究(师):在开始做之前,你要先确定一个主题,你想介绍东莞的哪些方面的特色?当然是根据你对东莞的认识;然后确定用什么软件来制作这个作品?你可以用,等工具,教师找了一些东莞的资料,可以供大家参考。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标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学习科目:《信息技术基础》
课 时:一课时(45 分钟)
适于的学段/年级:高中一年级
一、授课背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绩的管理和分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 教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刚刚结束不久,每个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成绩,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看重了年 级名次,或悲或喜,没有学会理性的分析自己的成绩。整个高中阶段,将会有很多的考试等着这些刚入学 的新生,因而借助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加工与评价,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 效指导。
二、教学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 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在以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强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并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强调“协作学习” 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 支持“教”),主体最终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设计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再以任务驱动学习,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多讨论、多思考,在情境中完成意义的建构。在学习了 Word 文字编辑 之后,学生懂得了常规软件的界面布局及操作技巧,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学习 Excel 表格处理中 来。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软件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境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即 将知识外化;最后由学生通过挖掘、提炼表格信息进行后统计、分析,形成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作出有 效的判断和决策,实现自我反馈。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扮演学生学习者的伙伴、指导 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并且平等参与学习的角色,在整个过程中贯穿教学评价,起到鼓励和监督的 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 出版社出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课内容联系学生实际,通过 Excel 建立表格处理各班三周以来“评优活动”的统计表,利用数值计
1

信息检索教案

北京城市学院教学任务书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 任课教师:王学刚 授课班级:12西本1、12旅本3 学部:语言学部

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教案第1周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任课教师:王学刚 授课班级:12西本1、12旅本3授课日期:2013.3.1 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检索基础预计学时2 教学目的讨论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基本概念,以及科技文献的社会功能和时代特征。说明文献的类型,从它们的内容特征、媒体形式、出版类型等方面加以划分,并阐 明了描述和识别它们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立概念,认识文献的各种类型。 教学难点建立概念,认识文献的各种类型。 教学方案1、简单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过程,考核办法。 2、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引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3、了解基本概念(信息、知识和文献)。 4、通过上面讲解的内容过度到检索的语言,技术,系统,方法和途径。 5、举例说明检索的一般过程。 6、总结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教案第2-4周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任课教师:王学刚 授课班级:12西本1、12旅本3授课日期:2013.3.8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检索基础预计学时6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实现的原理 2.掌握计算机网络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网络检索技术及其实现;检索词选择原则与检索的步骤 教学难点网络检索技术及其实现;检索词选择原则与检索的步骤 教学方案1.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情况; 2.熟悉WWW信息资源的主要检索方法; 3.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以及检索技术。 4、复习引入。提问回顾:1.如何确定信息的需求? 2.信息的来源有哪些?学生回忆、思 考、发言. 5、讨论信息获取的多样性。提问讨论:既然信息来源很广泛,对应地获取信息的方法会有哪 些呢?学生根据信息来源四大类的具体形式对应分析回答获取信息的多种方法. 6、展现关键词查询个人技能。 根据自己经验分组搜索信息:1.世界杯乒乓球赛中国历届获奖情况;2.我国各少数民族名称、人数、分布情况.要求信息获取准确全面快速. 学生组内任务分配,内容分块、信息筛选、整理分工. 7、分组交流关键词提炼技巧。 (1).每个小组阐述关键词提炼巧. (2).教师补充整理. 各组代表发言展示. 8、组合关键词的运用 (1).教师讲述组合关键词优化搜索的有效途径. (2).引导学生搜索“组合关键词”或从百度、Google首页的帮助进行学习. (3).提醒学生注意不同搜索网站的布尔运算符有所不同. 从网上搜索搜索“组合关键词”教程技巧学习,或从百度等网站首页帮助学习,并在组内 交流. 9、技能加强。 (1).在百度中查找包含关键词“鲜花”,但不包含“玫瑰”的网页. (2).在Google中查找“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信息. 分组动手搜索,互相协作. 10、认识目录检索。 (1).很多同学都知道用关键词搜索信息,是否知道检索信息的另一种主要方式.(2).了解雅 虎中国和搜狐的目录检索.

数据信息的加工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威宁民族中学 杨贵连 【教材分析】 1、教学地位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三节的内容。数据信息加工是指表格数据的处理和表格数据的图形,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技能,因此中学生需要掌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获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使用word处理文本信息。本节将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处理加工数据信息。 2、教材处理 本节的教学将以一个班级小组成绩统计表作为例子展开。用具体的例子展开教学学生易于接收,教学也更容易表述。另外,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进行数据统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数据加工的常用工具,熟悉文本加工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Excel的基本操作。使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以及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完成小组成绩统计表。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数据的加工工作。使学生确实地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处理信息。 【重点难点】 1、熟悉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的数据加工的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Excel的基本操作完成小组成绩统计表。 【教学方法】 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举例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师:大家知道数据可以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数据能增加观点的说服力,增强受众的感受。比如我们要看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可以直接通过数据来查看。但是不是我们得到数据信息就可以直接看出谁的成绩好呢?请同学回答一下。你可以直接通过一组数据就看出一个小组的成绩谁的更好不? 小明:语文95、数学79、英语110、小红:语文104、数学98、英语85 小张:语文92、数学99、英语102、小李:语文85、数学106、英语93 生:(回答老师问题) 师:好,大家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出结果。但像这样的数据往往不够直观。因此,在得到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大家再看看这个表格: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高一年级 【摘要】学习如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加工,如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等操作。 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根据不同的信息选择方便有效的工具对其进行加工。 【关键词】数据信息加工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节中的第3小节的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的范畴。本节内容又是表格加工中的重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信息加工需求确定,对信息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节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EXCEL表格数据的统计,要求掌握数据的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等数据统计方法。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表格中不同数据及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表达意图;②熟练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任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②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使学生感受信息加工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认识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自学、互学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等数据统计方法。 难点:EXCEL电子表格中函数计算。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中学,虽然很多学校都基本上配置了计算机房,但许多学校都

网络信息检索教案设计

网络信息检索教案设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马洪伟 教案背景 1、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网络信息检索 4、学时数: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选取了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信息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查询为主设计了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这两种检索方式,为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所需信息获取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中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素养。并为选修教材中搜索引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利用下载工具下载保存各类信息,并重点突出在下载前要建立分类文件夹,这为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需求分析:网络中信息资源分散,数量庞杂,从中寻找所需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学生在平时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已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有一定需求的。 差异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能主动运用“搜索所需信息,一部分学生不仅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利用工具下载,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知识产权和对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思维活跃,表达能力也很强,仅几名同学自控力不强,注意力易被分散。 情绪分析:学生对网络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把喜欢的资源“据为已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选择关键词的重要性;掌握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的基本方法及技巧;能根据需要运用合适的探索方式和技巧检索信息;能使用合适的下载工具下载保存信息。 2、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中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的检索效果,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初步体验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掌握下载网络信息的常用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能针对不同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下载并保存。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构建、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新理念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诱思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体验式教学法等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协作式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问题导学,以主题活动为主线,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 案例摘要 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多媒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感受并收集声音、视频等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提供的 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并能对他人收集的媒体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 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现代媒体的兴趣。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 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 是融合了几种每体的交互式信息交流 和传播的载体。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单元的任务是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 教学重点:1、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说多媒体技术有那些应用。 教学难点:声音和视频的处理 3. 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欣赏短片(十面埋伏)师提问:片中都涉及到那 些媒体形式。 教师启发: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 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 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多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具体谈一谈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理解看法与 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多媒体知识有初步和了解和 认识。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一节感受媒体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信息技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著) 1、

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设计范文.doc

【入党申请书格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常见数据的录入和单元格格式基本设置; b.掌握EXCEL中常见数据的运算和自动填充的使用,学会对EXCEL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c.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从不同的角度采集和分析数据,通过选用适当的图表类型,发现有价值的规律,以便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a.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信息需求,确定研究计划和方法。 b. 能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选择并采用合适的信息加工方式来组织和表达信息。 c. 能归纳出如何利用表格和图表等工具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惊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b.通过任务的完成,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EXCEL中数据的运算以及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清楚EXCEL中选中对象或区域 四、教学过程 展示同学们第一次月考的成绩统计表和三幅统计图, (1)表格数据的统计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可能帮助建立、编辑和管理数据,并进行各种需要的数据统计。数据的统计类型有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

(2)表格数据图形化数据以图表形式可以直观、形象地传达数据的信息。图表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 设置任务,操作示例 (1)第一幅成绩统计是同学的各学科的总分、平均分,以及班级排序、年级排序等,这些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各学科成绩在班级的排名,以及总分在年级的排名等等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吗? 任务一先计算每个同学的总分,用到excel的公式计算; 任务二求各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要用函数计算; 任务三每位同学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要用排序功能; 【操作示例】 1)用excel打开表格文件,选中要填写统计结果的单元格; 2)点击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 fx ”按钮; 3)在弹出的“粘贴函数”对话框中选择所需要的“函数分类”及“函数名”; 4)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统计的单元格范围。 表格是有效管理数据的一种方法,而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的形式,能够对表格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出一些规律性的、有价值的东西。 (2)柱形图适用于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体现不同项目数据的比较。饼图也称扇形图,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适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折线图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表现事物的发展趋势。 【操作示例】 选定表格的数据区域→应用“图表向导”工具→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1)用excel打开表格文件,并选中相关的数据区域。 2)单击“插入/图表”项。 3)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 4)根据“图表向导”的提示完成各项设置。

《现代信息检索》完整备课教案

《现代信息检索》 授课教案 2010年9月

学期授课计划说明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编号 1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任课教师熊冠静课程名称《现代信息检索》 授课章节第1 章现代信息检索概述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章基本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知识时代,文献信息资源层出不穷。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按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按出版形式可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舆图资料以及电子资源。从文献加工处理的深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直接记录观察、发现、科研成果而形成的文献。二次文献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编排而形成的文献,是为报道、检索、管理、利用一次文献而出现的一种文献形式。三次文献是指根据需要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所载的内容进行选择,经分析研究、综合加工而成的文献。 1.1 检索工具的类型与作用 检索工具是指用于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源线索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是以一次文献为基础,在广泛收集并经过严格筛选后,对其进行描述、标引或汇集,充分揭示其物质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并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而成的。 检索工具的作用在于帮助用户及时、快速、全面、系统地查找分散在各处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类型繁多,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录范围可分为综合性检索工具和专科性检索工具两大类型;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书本式工具书、卡片检索工具、光盘检索工具以及数据库。无论是书本式工具书,还是数据库均是知识时代人们检索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工具,都具有存储和检索两种功能。但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手段不同,前者采用手工检索,后者采用计算机检索。 1.2 检索汉字常用的检字法 1.2.1 汉语拼音音序法 汉语拼音音序法是一种将汉字依照《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拼音字母顺序

《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成效及作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信息检索与利用》成为精品课程,促进课程不断改革、完善,全面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富有成效、作用明显。 1、课程定位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在学校合并之前都分别有了长足的发展。早在1985年就在个别学院有选择地开课。20世纪80年代末,该课程转由当时的社科系统一开课。1995年,课程划归到图书馆统一开课,成立“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2003年9月教研室改名为“信息检索教研室”。课程性质的定位经历了由“必修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如今的“公共选修课”的过程。课程名称经历了“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科技情报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一系列更改。 通过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课程性质更加清晰明了,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2、文件整理 2005年本课程责成专人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等相关要素进行了梳理,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做准备。其间,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课程建设的重点问题,并形成统一的意见。2006年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完成了精品课程的最后锤炼,顺利地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为课程向更高级别迈进奠定了基点。其后,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建设,完善课程的所有文件,规范教学程序,强化教学效果。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过程,教学文件规范有序,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在信息环境下,现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针对信息检索课的学科新定性,制定新大纲,能适应包括文科在内的各专业的检索教育需求,突出新技术的应用等。 3、教学改革 信息检索教研室的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撰写综述和检索报告的形式加大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考核力度。制作课程的所有课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扩大授课对象的范围,使课程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图书馆网站,实现课程的网络教学,课程内容逐步网络化。2006年9月,课程顺利实施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为课程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6年,结合学校评估,课程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其信息素质。

最新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A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 .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 .问题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 .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 1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 2 )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 3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自定义。 ( 4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 .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 .学习情境的类型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 .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 .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

高中信息技术 第四章 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 一、标准条目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样性、差异性、分层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1)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评价与归纳、问题解决) (1)能在实践应用中,根据任务特点,通过问题分析明确信息需求。 (2)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能归纳利用文本和图表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价值与责任感) (1)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 (2)在整理、挖掘、提炼和分析数据的信息活动中,形成高质量地表达意图的分析报告的态度,增强信息意识。 (3)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如何利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如图文混排、适当的图表类型、恰当的文本内容等)表达意图。 (2)能在实践应用中归纳利用文本和图表的形式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怎样选择恰当的图文混排等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内容。 三、所用学时 2课时。 四、学习环境 网络实验室、学习支持网站。 第1课时: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本课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合适的表格。 2.学会利用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及分析(例如数据合计、排序、分类汇总)。 3.认识到表格是处理数据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联系和问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如前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论”、“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问题、案例、项目、分歧)这一核心,如图3所示。结束部分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也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图3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 在哲学上强调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虚无主义。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理解,但事物有其复杂的一面,也有起客观的一面,事物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达到共同理解的,所以,我们在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避免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陷阱,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教学目标简单化的倾向,不能采用传统的行为式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化性,如采用认知目标分类的层次来标识(掌握...理解...),另外,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应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展现,学生在探索真实的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传统教学目标分析过度抽象、过分细化、过分分散、过分单调的逻辑关系,而应该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可以按照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然后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确定各知识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描述教学目标时,通常可以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的,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的具体化。如平面几何课中有一个教学目的是“理解几何术语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的一般陈述,旨在理解,但理解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因此理解的标准不明确。所以必须描述证明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行为例子,这样,理解变成可以操作的目的,不再是难以捉摸的东西了。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这种重整体、轻细化具体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方式,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如归类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就没有用了呢?并非如此,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与学习环境中体现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详细分析,将有助于设计更合理的真实任务与真实的学习环境,减少非学习范围的错误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要区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允许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多重目标;其次,分析教学目标还应尊重学习主题本身内在体系特征。学习主题是由各级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这样总体上,学习主题呈现多层次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哲学角度看学习者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课堂中,教师实施同一教学,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

表格信息的加工教案

表格信息的加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3)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00)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 (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数据信息加工说课稿

第2章《数据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长沙市南雅中学熊小强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信息的加工”,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思想与理念 《数据信息的加工》这节的教学案例,是一个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节信息加工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信息加工需求确定与文本信息的加工。 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节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EXCEL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方法,并学会图表这一形象直观的工具来表达数据之间的联系。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信息加工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学会用图表表达数据。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数据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能够利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康文娟 一、教案背景: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二、教学课题:信息检索 三、教材分析: 《信息检索》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因特网使用初步》的第三节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网上浏览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掌握了在因特网浏览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寻找我国几个有代表性节日的资料,掌握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保存信息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完成对“另存为”对话框的设置。(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我国几个有代表性节日的文本、图片、影像资料等,进一步了解我国多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展示经过处理后的信息,温习并巩固了第三章的学习内容,也培养了创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寻找我国几个有代表性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热情。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学分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有用的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有良好地分析鉴别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课,学分4。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设,并以实践操作为重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文献检索方法(2)掌握专利及标准检索方法。(3)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因特网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参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概述、文献信息检索、图书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第一章信息素质培养 主要知识点: 1.1 阅读与使用本书的先行知识 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图书馆的简单使用;常用概念。 1.2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信息与知识、文献、情报的关系。 1.3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评价标准;信息素养的测试;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社会,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