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数学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第 1 页 共 12 页

课程实 验 日 期 2012年12月25日

系 别实 验 报 告 日 期 2012年12月 28日 专业班级_报 告 退 发( 订正 、 重做 ) 姓 名______学号___教 师 审 批 签 字

实验I 一、实验问题

单位球面被柱面所截以及单位球面里挖掉柱面

1222=++z y x 222)2

1()21(=+-y x

二、问题分析

该问题应分解为单位球面被柱面所截和单位球面里挖掉柱面两部分考虑,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均需要绘制单位球面,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将柱面显示出来,而后者需要将柱面隐去,且需要用到find 和nan 指令对图像实现精确绘制。

三、程序设计

1.单位球面被柱面所截

x1=-1:0.01:1; y1=-1:0.01:1;

[X1,Y1]=meshgrid(x1,y1); Z1=sqrt(1-(X1.^2+Y1.^2)); i1=find(X1.^2+ Y1.^2> 1 ); Z1(i1)= nan; x2=0:0.01:1; z2=-1:0.01:1;

[X2,Z2]=meshgrid(x2,z2); Y2=sqrt(-X2.^2+X2); mesh(X1,Y1,Z1) hold on

mesh(X1,Y1,-Z1) mesh(X2,Y2,Z2) mesh(X2,-Y2,Z2)

x=-1:0.01:1;

y=-1:0.01:1;

[X,Y]=meshgrid(x,y);

Z=sqrt(1-(X.^2+Y.^2));

i1=find(X.^2+ Y.^2> 1 );

Z(i1)= nan;

i2=find(X.^2-X+Y.^2<=0);

Z(i2)=nan;

mesh(X,Y,Z)

hold on

mesh(X,Y,-Z)

四、问题求解结果与结论

1.单位球面被柱面所截

五、问题的进一步拓展与实验

本实验中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单位球面的绘制:步长大,运算快,但图像缺陷多;步长小,图像细腻,但运算太慢。于是需要寻找一种既运算快又图像细腻的单位球面程序设计方法。百度并作部分修改后得到利用参数方程的方法,程序和结果如下:

1.单位球面被柱面所截

r=1;

theta=0:0.01:pi;

phi=0:0.01:2*pi;

[u,v]=meshgrid(theta,phi);

x1=r.*sin(u).*cos(v);

y1=r.*sin(u).*sin(v);

z1=r.*cos(u);

x2=0:0.01:1;

z2=-1:0.01:1;

[X2,Z2]=meshgrid(x2,z2);

Y2=sqrt(-X2.^2+X2);

mesh(x1,y1,z1)

hold on

mesh(X2,Y2,Z2)

mesh(X2,-Y2,Z2)

2.单位球面里挖掉柱面

r=1;

theta=0:0.01:pi;

phi=0:0.01:2*pi;

[u,v]=meshgrid(theta,phi);

x=r.*sin(u).*cos(v);

y=r.*sin(u).*sin(v);

z=r.*cos(u);

i=find(x.^2-y+y.^2<=0);

z(i)=nan;

mesh(x,y,z)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

第三、四部分中呈现的程序和结果较为容易实现,但在改进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的方法均能绘制出球体,其中使用的函数指令更是五花八门,十分令人费解。实验方法改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利用参数方程绘制曲面图形。

并且,由于这是第一个实验,在此过程中对Matlab的操作方法、文件命名规则和存储方法的熟悉程度也在摸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操作方面障碍的解除,为接下来的几个实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节省了许多时间。

实验II

一、实验问题

水仙花数若一个三位自然数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则称该自然数为水仙花数,例如153=13+53+33,所以153就是一个水仙花数,编程计算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二、问题分析

首先需要利用三重循环语句表示出所有的三位数,再验证是否满足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的条件,满足者输出,不满足者跳过。

三、程序设计

for a=1:1:9

for b=0:1:9

for c=0:1:9

D=a^3+b^3+c^3;

E=100*a+10*b+c;

if D==E

D

end

end

end

end

四、问题求解结果与结论

所以共有4个水仙花数:153、370、371、407

五、问题的进一步拓展与实验

在实验结果的显示方面,4个数字纵向排列,改进目标是改为横向排列。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

本实验的思路比较清晰,程序也很简单,关键在于三个for循环和条件语句的使用。另外,由于最初没有注意到条件语句中“等于”应该写为“==”,而误写为“=”,造成一些错误和麻烦。

实验III

一、实验问题

利用rand产生10个随机数,利用for循环对从大大小排序

二、问题分析

根据冒泡排序原理:比较开头两个数字的大小,选出较大的一个,再与第三个比较,选出较大的一个,依次比较下去,这样就选出最大的一个。然后再从剩下的数字中选出最大的一个,依此类推,经过多轮冒泡后就产生了排序数列。

三、程序设计

A=rand(1,10)

for i=1:1:9

k=i;

for j=i+1:1:10

if A(j)>A(k)

k=j;

end

end

if i~=k

a=A(i);

A(i)=A(k);

A(k)=a;

end

end

for i=1:1:10

AA=A(i)

end

四、问题求解结果与结论

五、问题的进一步拓展与实验

同实验II相似,在实验结果的显示方面,10个数字纵向排列,给排序结果的查看带来不便,改进目标是改为横向排列。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

本程序的设计思路较为明了,但将思路转化为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却有很大的困难。本程序的关键仍在于双重的for循环和两个条件语句的使用,程序语言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实验IV

一、实验问题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正偶数(n≥6)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二、问题分析

先输入一个不小于6的正偶数,再找到所有小于这个正偶数的质数,从第一个质数开始检索是否存在另外一个质数使这两个质数的和等于原正偶数,若存在,则输出两者;若不存在,则跳过。

三、程序设计

a=input('请输入正偶数')

A=(primes(a));

[m,n]=size(A);

for i=1:1:n-1

for j=i+1:1:n

b=A(i);

c=A(j);

if b+c==a

b

c

end

end

end

四、问题求解结果与结论

五、问题的进一步拓展与实验

实验结果的输出一直缠绕着本次实验的各个问题,当输入的正偶数较大的时,会有很多满足的条件的质数组被输出,相邻的b和c即为满足条件的质数,虽然能够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但却不能很方便的找出共有多少组满足条件的质数,改进目标是使质数横向排列或成组显示。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

本问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用到for循环、条件语句,还需要input 指令和size指令。但是本问题的思路较为简单,只要掌握了上述语句和指令,程序设计也很容易实现。

重庆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七

开课学院、实验室:数统学院DS1421实验时间:2013年03月17日

由于matlab中小数只能是四位,所以我在编程的过程中将距离扩大了1000倍,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所求得的结果。 运行程序之后我们得到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得到当金星与地球的距离(米)的对数值为9.9351799时,只一天恰好是25号。 8.编写的matlab程序如下: x=0:400:2800; y=0:400:2400; z=[118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900 123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1060 127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1150 137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1380 146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1600 145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1200 1430 1450 1470 1320 1280 1200 1080 940]; [xi,yi]=meshgrid(0:5:2800,0:5:2400); zi=interp2(x,y,z,xi,yi,'cubic'); mesh(xi,yi,zi); xlabel('x'),ylabel('y'),zlabel('高程'); title('某山区地貌图'); figure(2); contour(xi,yi,zi,30);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山区的地貌图如下所示:

等高线图如下所示: 三、附录(程序等) 6. y=18:2:30;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问题 追击问题 如图,在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跑道的四个顶点上各站有1人,他们同时开始以等速顺 (1)四个人能否追到一起? (2)若能追到一起,则每个人跑过多少路程? (3)追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设速率为1)? (4)如果四个人追逐的速度不一样,情况又如何呢? 二、问题分析 这是一个追及问题,模拟其追击过程就是将整个追击过程离散化,即以dt为时间间隔,每个人都一步步跳动,如此持续直到二者之间距离足够小为止。根据条件和追击规律,实时计算出四个人的位置:(以A点为坐标原点,边AD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刚开始四个人的坐标如右:A(0.00,0.00) B(0.00,1.00) C(1.00,1.00) D(1.00,0.00),d=1.00。追逐开始后,第一个dt内,四个人各自在自己的初始方向上跑一步,则他们的坐标分别为A(0.00,0.01) B(0.01,1.00) C(1.00,0.99) D(0.99,0.00),d=0.99,那么下一个dt内,A追B,A 沿AB单位向量的方向上跑K1*v*dt*e1的距离,则此时A的坐标为A+ K1*v*dt*e1,依此类推,B追C,B沿BC的方向上跑K2*v*dt*e2的距离,则此时B的坐标为B+K2*v*dt*e2, 同理,C追D,D追A,当第二个dt 时,记ABCD初始的坐标分别为(A1,A1),(B1,B1),(C1,C1)(D1,D1),则他们在这个dt(A2,A2)=(A1,A1)+K1v*dt*e11,e11为(B1,B1)-(A1,A1)的方向向量;(B2,B2)=(B1,B1)+K2*v*dt*e21,e21为(C1,C1)-(B1,B1)的方向向量,以此类推,可得到(C2,C2)和(D2,D2)的坐标。如此这般,随着n 的增加,四个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直到距离小于程序所设定的精度为止。当dt很小时,这逐步的过程变可以模拟真实的情况,误差可以忽略。 三、程序设计 clear;clc;clf; %清出内存变量,清理图型窗口 hold on %开启图形保持功能以便重复画点 axis([0 1.2 0 1.2]) %置坐标窗口 grid A=[0,0] ; %分别标记四人的初始位置B=[0,1]; C=[1,1]; D=[1,0]; C D

东南大学高等数学(A)Ⅰ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A )Ⅰ实验报告 实验一 观察数列的极限 一、 实验题目 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e n n n =?? ? ??+∞ →11lim .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请写出在程序中所需要的计算公式。比如定积分的数值计算中,如用梯形法计算的,请描述梯形法的公式。 四、程序设计 data = Table[(1 + 1/i)^i, {i, 10}]; ListPlot[data, PlotRange -> {0, 5}, PlotStyle -> PointSize[0.018]] 五、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二 一元函数图形及其形态 一、 实验题目 制作函数cx y sin 的图形动画,并观察参数 c 对函数图形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请写出在程序中所需要的计算公式。比如定积分的数值计算中,如用梯形法计算的,请描述梯形法的公式。 四、程序设计 Do[tt = Plot[Sin[c*x], {x, 0, 10}, PlotRange -> {0, 1}]; Print[tt], {c, 1, 3, 1/2}] 五、程序运行结果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 院(系) : 实验时间: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通过做图,观察重要极限:lim(1+1/n)^n=e 。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请对该题用极限的理论知识给出证明。) 四、程序设计 data Table 11 i ^i, i ,10 ;ListPlot d ata,PlotRange 2, PlotStyle PointSize 0.018 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该方法绘出的点数目较少,具有局限性,可以通过循环语句,绘制更多点图。还有为使图形更加生动,可以对这些图形进行动画演示. 实验二

一、实验题目:已知函数f(x)=1/(x^2+2x+c),(-5<=x<=4),作出并比较当c 分别取 -1,0,1,2,3时的图形,并从图上观察极值点、驻点、单调区间、凹凸区间以及渐近线。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熟悉数学软件Mathematica 所具有的良好的做图功能,并通过函数图形来认识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形来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有关性态,建立数形结合 的思想。 四、程序设计 当c 取-1,0,1,2,3时,分别输入以下五条程序: f x _ : 1 12x x^2 Plot f x , x ,5,4 , GridLines Automatic,Frame True,PlotStyle RGBColor 1,0, f x _ : 1 2x x ^2 Plot f x , x ,5,4 , GridLines Automatic,Frame True,PlotStyle RGBColor 1,0, f x _ : 1 12x x^2 Plot f x , x ,5,4 , GridLines Automatic,Frame True,PlotStyle RGBColor 1,0, f x _ : 1 22x x^2 Plot f x , x ,5,4 , GridLines Automatic,Frame True,PlotStyle RGBColor 1,0, f x _ : 1 32x x^2 Plot f x , x ,5,4 , GridLines Automatic,Frame True,PlotStyle RGBColor 1,0, 五、程序运行结果 以上五条程序分别得出如下五个结果: C=-1 C=0

东南大学高等数学A(上册)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计算机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一:观察数列的极限 一、实验题目一 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e n =∞→n )n 1 + (1lim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 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四、程序设计 五、程序运行结果 2 4 6 8 10 12 0.5 11.522.533.54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从点图可以看出,该数列是收敛的,并且收敛值在2.7左右,所以可以估计出e 的近似值为2.7

实验二:一元函数图形及其性态 一、实验题目二 制作函数y=sin cx的图形动画,并观察参数c对函数图形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通过作图形动画,观察参数c对函数性态(周期,最值,奇偶,凹凸)的影响,从而对函数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sin(-x)=sin(x) sin(x+2π)=sin(x) sin(x+π)=-sin(x) 四、程序设计 五、程序运行结果 1 0.75 0.5 0.25 123456 -0.25 -0.5 -0.75 -1 1 0.75 0.5 0.25 123456 -0.25 -0.5 -0.75 -1 1 0.75 0.5 0.25 123456 -0.25 -0.5 -0.75 -1

1 2 3 4 5 6 -1 -0.75 -0.5-0.250.25 0.5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当参数|c|越大,函数的周期越小,并且符合T=2π/|c|; 参数c 的变化并不影响函数的最值,奇偶性(当p=0时,函数是既奇又偶函数),和凹凸性。 参数c 的正负决定函数是在某一确定周期内的正负值 实验三:泰勒公式和函数逼近 一、实验题目三 作出函数sinx ) ln(cosx y 2+= )4 4 (- π π ≤ ≤x 函数图形和泰勒展开式 (选取不同的0x 和n 值)图形,并将图形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下面我们利用Mathematica 计算函数)(x f 的各阶泰勒多项式,并通过绘制曲线图形,来进一步掌握泰勒展开与函数逼近的思想。 三、计算公式 四、程序设计 0x =0时 )(n k n k k x x o x x k x f x f x f ||)(! ) ()()(001 0)(0-+-+=∑ =

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__**_____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以下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 222,1及*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 ⎩⎪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 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u,v],y[u,v],z[u,v]},{u,umin,uma*}, {v,vmin,vma*},选项] (1) (2)

四、程序运行结果 (1)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拟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z=,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 xy x。 +y 1= -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3〕 观察二次曲面族kxy z+ x y =2 + 2的图形。特别注意确定k的这样一些值,当k经过这些值时,曲面从一种类型变成了另一种类型。

数值积分实验报告

数值积分实验报告 数值积分实验报告 导言: 数值积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值积分方法,探索如何近似计算函数的积分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了解数值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数值积分方法,如矩形法、梯形法和辛普森法; 3. 进行实际函数的数值积分计算,并与解析解进行对比。 二、实验原理 1. 数值积分的基本概念 数值积分是一种通过将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近似分解为多个小矩形、梯形或抛物线的面积之和,从而计算函数积分值的方法。常见的数值积分方法有矩形法、梯形法和辛普森法。 2. 矩形法 矩形法是一种简单的数值积分方法,它将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近似为多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常见的矩形法有左矩形法、右矩形法和中矩形法。 3. 梯形法 梯形法是一种更精确的数值积分方法,它将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近似为多个梯形的面积之和。梯形法的计算公式为:积分值≈ (b-a) * (f(a) + f(b)) / 2,其中a

和b为积分区间的上下限。 4. 辛普森法 辛普森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数值积分方法,它将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近似为多个抛物线的面积之和。辛普森法的计算公式为:积分值≈ (b-a) * (f(a) + 4f((a+b)/2) + f(b)) / 6。 三、实验步骤 1. 确定积分区间和函数表达式; 2. 根据所选的数值积分方法,编写相应的计算代码; 3. 运行代码,得到数值积分的结果; 4. 将数值积分的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并分析误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函数 f(x) = x^2 在区间 [0, 1] 上进行积分计算。根据不同的数值积分方法,得到的结果如下: 1. 矩形法: - 左矩形法:积分值≈ 0.25 - 右矩形法:积分值≈ 0.5 - 中矩形法:积分值≈ 0.375 2. 梯形法: 积分值≈ 0.375 3. 辛普森法: 积分值≈ 0.3333 与解析解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数值积分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解析解

东南大学高等数学(A)上册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实验时间: 注:部分实验环境为Mathematica 8,另一部分为Mathematica 4. (文档下载者请在安装有Mathematica 4 的电脑打印此报告,否则公式是乱码,打印时请删去这一行文字) 实验一 观察数列的极限 一、实验题目 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e n n n =⎪⎭ ⎫ ⎝⎛+∞ →11lim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加深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 三、计算公式 n n n ⎪⎭ ⎫ ⎝⎛+∞ →11lim data=Table[,{,}] ListPlot[data,PlotRange?{,},PlotStyle?PointSize[],AxesLabel?{,}] 四、程序设计 ①data=Table[(1+(1/n))^n,{n,70}] ListPlot[data,PlotRange?{,3}, PlotStyle?PointSize[],AxesLabel?{n,lim (1+1/n)^n}] ②f[x_]:=(1+1/x)^x; For[x=1000,x?10000,x=x+1000,m=N[f[x]];Print["x=",x," ","f[",x,"]","=",m]] 五、程序运行结果(Mathematica 8)

010203040506070 n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lim 1 n 1 n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通过观察图像和数据可知,极限为e。 实验二一元函数图形及其性态 一、实验题目 已知函数())4 5 ( 2 1 2 ≤ ≤ - + + =x c x x x f,作出并比较当c分别取-1,0,1,2,3时的图形,并从图上观察极值点、驻点、单调区间、凹凸区间以及渐近线。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熟悉数学软件Mathematica所具有的良好的作图功能,并通过函数图形来认识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形来观察和分系函数的有关性态,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计算公式 Plot[f[x],{,,},PlotStyle→RGBColor[,,]]Show[]

数学实验报告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深奥的学科,它以逻辑推理和精确计算为基础,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在数学学习中,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数学实验的意义和效果。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以平面几何为主题,选取了三角形和圆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学生将 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以及圆的周长和 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实验步骤 1.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 a. 制作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模型,并标注各个角度。 b. 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角度,并记录数据。 c. 将测量结果进行计算,验证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a. 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不同半径的圆的直径,并记录数据。

b. 根据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c. 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不同半径的圆的半径,并记录数据。 d. 根据半径计算圆的面积,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验证: 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发现无论是哪种形状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等于180度。这一结果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相符,证明了该定理的正确性。 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通过测量不同半径的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进行计算,我们得到了圆的周长和 面积的近似值。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非常接近,验证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五、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实验不仅 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和 实用性。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些知识将对我的数学学习和应用产生积极 的影响。 六、实验延伸 本次实验只是平面几何的一个小部分,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数学实验可以进行。例如,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立体几何的相关性质;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 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进行数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引言 在数学学科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验证和应用数学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次实验报告将介绍一次有关数学的实验,主要探讨几何学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研究平行线和垂直线之间的基本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于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理解,并通过几何推理验证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材料与设备 1. 直尺 2. 竖杆 3. 纸张 4. 铅笔 5. 量角器

实验过程 实验一:平行线 1. 记号法:在纸上随意绘制两条直线,此时还不清楚它们是否平行。 2. 利用直尺测量两条线上的多个点,并分别标记为A、B、C、D等。 3. 测量标记点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例如:AB距离、CD距离等。 4. 比较通过直尺测量得到的距离,如果测量得到的距离相等或者近似相等,可以初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5. 使用量角器测量两条直线的夹角,如果夹角接近180度,可以确认两条直线平行。 实验二:垂直线 1. 记号法:在纸上绘制一条直线,再绘制一条线段,与原直线交于直角。 2. 利用直尺测量直线和线段上的多个点,并标记为A、B、C 等。

3. 测量标记点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例如:AB距离、BC距离等。 4. 比较通过直尺测量得到的距离,如果测量得到的距离相等或者近似相等,可以初步判断两条直线垂直。 5. 使用量角器测量两条直线的夹角,如果夹角接近90度,可以确认两条直线垂直。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一中,通过测量两条直线上的距离,发现它们的长度是相等或近似相等的,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实验一中,通过使用量角器测量夹角,发现两条直线的夹角接近180度,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平行的。 3. 实验二中,通过测量两条直线上的距离,发现它们的长度相等或近似相等,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这两条直线垂直。 4. 实验二中,通过使用量角器测量夹角,发现两条直线的夹角接近90度,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垂直的。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 程________概率论与数理统计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2016.1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号_物理51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李淏淼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2150900015_________________ 一、 实验问题1 某大米生产厂将产品包装成1000克一袋出售,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包装封口后一袋的重量是随机变量,设其服从正态分布N(m ,),其中σ已知,m 可以在包装时调整,出厂检验时精确地称量每袋重量,多余1000克的仍按1000克一袋出售,因而厂家吃亏;不足1000克的直接报废,这样厂方损失更大,问如何调整m 的值使得厂方损失最小? 二、 问题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设定x 为产品包装后的重量,依题意x 为一随机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N ,概率密度函数为f (x ) 当成品重量M 给定后,记: P 为x 大于等于M 的概率 P ’为x 小于M 的概率 故而有: P +P’=1 分析题意可知,厂方损失Y 由两部分组成: (1)x≥L 时,多余部分,重量为(x -L ); (2)x

成品袋数为NP 则成品中,平均每袋损失的重量为J= mN MPN m M PN P -=- 求J 的最小值即可 三、 程序设计 1. 在MATLAB 中建立文件Jmin.m function J=Jmin(m) J=m/(1-normcdf( (1000-m),0,1)); 2. 在Matlab 的Medit 窗口建立文件figer.m for m=1000:0.001:1020 J=Jmin(m); plot(m,J) hold on end 可得出函数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函数在该区间存在最小值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实验地点:金智楼机房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利用参数方程做图: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练习使用mathematic进行3D绘图。 2.观察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s1=ParametricPlot3D[{x,y,Sqrt[1-x*x-y*y]},{x,-1,1},{y,-1,1},PlotRange {0,1},AxesLabel {"X","Y","Z"},DisplayFunction Identity]; s2=ParametricPlot3D[{x,Sqrt[x- x*x],z},{x,0,1},{z,0,1},DisplayFunction Identity]; s3=ParametricPlot3D[{x,-Sqrt[x-x*x],z},{x,0,1},{z,0,1},AxesLabel {"X","Y","Z"},DisplayFunction Identity];

s4=ParametricPlot3D[{x,y,0},{x,-1,1},{y,-1,1},AxesLabel {"X","Y","Z"},DisplayFunction Identity]; Show[s1,s2,s3,s4,DisplayFunction $DisplayFunction] 四、程序运行结果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计算机模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给实验者带来许多便利也可以带来新的发现。 实验二 一、实验题目 观察二次曲线族 的图形。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练习使用mathematic进行3D绘图。 2.观察二次曲线族 的图形时怎么样随k变化的。 三、程序设计 Do[ParametricPlot3D[{x,y,x^2+y^2+k*x*y},{x,-1,1},{y,-1,1}],{k,-4,4,1}] 四、程序运行结果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本次试验中,参数k从-4以 变到4。可以看出,当k=0时,图形时旋转抛物面。当 时,图形是抛物柱面。从计算机模拟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图像的某些特性。 实验三 一、实验题目 观察级数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数学实验则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数学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 求法,并探究其应用。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验证求解一元二次方 程的方法的正确性,并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 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纸张、铅笔、直尺、计算器。 实验步骤 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其中,a、 b、c为已知系数,x为未知数。 2. 接下来,我们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例如,一个 矩形的长是宽的3倍,且面积为18平方单位,求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 将该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设矩形的宽为x,则矩形的长为3x。根据面 积公式,可得方程:3x * x = 18。 4. 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3x^2 = 18,进一步化简为x^2 = 6。 5. 接下来,我们使用计算器求解方程x^2 = 6的解。通过计算,可得到x的两 个解:x = √6和x = -√6。

6. 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矩形的宽为√6,长为3√6。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求法的正确性。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过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使用数学方法求解,得到了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解。这表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是可靠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验证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求法的正确性,并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验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无 附录 无 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求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验证了数学理论的可靠性和应用性。数学实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更多的数学实验,探索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更广泛应用。

西安交大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次实验

代码: a = 1 + 3i;b=2 - i; a+b a-b a*b a/b 运行结果: 代码: x=-4.5/180*pi; y=7.6/180*pi; . /,,,,2,311b a b a b a b a i b i a ⨯-+-=+=计算、设有两个复数 6,7,5.4)cos()sin(2=-=++y x y x y x ,其中、计算

sin(abs(x)+y)/sqrt(abs(x+y)) 运行结果: (1)代码: x=0:0.01:2*pi y1=sin(x); y2=cos(x); y3=exp(x); y4=log(x); plot(x,y1,x,y2,x,y3,x,y4); 运行结果: (2)代码: x=0:0.01:3 的图形。 下分别绘制)同一页面四个坐标系)同一坐标系下(、在( x y e y x y x y x ln ,,cos ,sin 214====

y1=sin(x); y2=cos(x); y3=exp(x); y4=log(x); subplot(2,2,1) plot(x,y1) subplot(2,2,2) plot(x,y2) subplot(2,2,3) plot(x,y3) subplot(2,2,4) plot(x,y4) 运行结果: 5、随机生成一个3x3矩阵A及3x2矩阵B,计算(1)AB,(2)对B中每个元素平方后得到的矩阵C,(3)sinB,(4)A的行列式,(5)判断A是否可逆,若可逆,计算A的逆矩阵,(6)解矩阵方程AX=B,(7)矩阵A中第二行元素加1,其余元素不变,得到矩阵D,计算D。 代码: A=randn(3,3) B=randn(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