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特征表

建筑结构特征表
建筑结构特征表

建筑结构特征表

表7-2-1

建筑结构特征表

续表7-2-1

建筑结构特征表

续表7-2-1

建筑结构特征表

续表7-2-1

建筑结构特征表

续表7-2-1

建筑结构特征表

续表7-2-1

全套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完整版)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检查用表填写说明 建设部膜布的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最验收规范》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新版规范在省全面贯彻实施,使于实际操作,报据新版规范的条文和建设部有关规定,我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建筑程工质量验收检验批检查用表江编”。它是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的全省统一格式,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都应严格遵照执行。填飞检查用表时,除应符合省建设厅(关于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建发[2002]193号) 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合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多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内容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补充检查内容,井按此检森验收: 2、当合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质最要求高于国家规范的规定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修改检查表内相应的质量要求指标,井按此检查验收; 3、当检责表中菜检查项目的版量要求指标写明按“设计要求”时应按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什的规定,明确填写本工程设计规定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并按此检查验收: 4、当检企表中某检查项有多种检在内容时(仅限定量检在项目),应按相关专业规范成合同的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直并另行形成“检查记录表”作为本表的附件。填写本表时,按所附“检直记录表”中的合格检查结果,在本表相应栏内填与“符合要求”成“抽样检验合格”等合适的结论性自定用调: 5、当同检自表内的检查项目不能(成不应) 在某时间次性检办验收时,工、监理(建设) 单位应按实际情况在过程前、过程中进行检查、擦制、验收,并填写相应的检查(验收) 栏1,但“验收结论”应在表列检直内容个部检查并填写完整后填了,日期以填写“脸收结论”的日期为准: 6、当检查表所列某一检直项目的检查(验收) 记录栏分为10 个小格时,井不表示只需抽查10 个点,现场实际抽自点最应按施组织设计中划分的检骑批人小和相关专业规范(企业标准) 波本表说明中规定的抽样方米(检查數量) 确定的点数抽查。 7、、当某一张检验批表有多个编号,填写时应将无关的编号划去,保留实际检查的检验批编号。如《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求》用于主体结构砌体检查时,应将010701(基础分部用) 编号划去。

框架结构特点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 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 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适用于非抗震设计; 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 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 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 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 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 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 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滑模 滑模工程技术是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 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技术,通常 简称为“滑模”。 建筑层高 建筑物上下两层间的高度差值(一般以楼面高度间的差值或上下横梁间的差值)称建筑层高。 结构层高 结构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参考资料:框架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它们设置的原因、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区别也有联系。分 别介绍如下: ㈠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设置伸缩缝时只需断开上部 结构,基础可不断开。

建筑施工资料专用表格

目录 工程开工报审表 0 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 (1)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报审表 (3) 管理体系报审表 (4) 安全文明施工二次策划报审表 (5) 工程施工创优实施细则报审表 (6) 应急预案报审表 (7) 一般施工方案(措施)报审表 (8) 特殊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报审表 (9)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10) 试验(检测)单位资质报审表 (11) 线路复测报审表 (12) 施工质量验收及工程类别划分报审表 (13)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14) 试品/试件试验报告报验表 (15) 施工管理人员资质报审表 (16) 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安全用具报审表 (17) 特殊工种/特殊工作人员报审表 (18) 主要测量、计量器具检验报审表 (19) 大中型施工机械进场/出场申报表 (20) 报审表 (21) 工程预付款报审表 (22) 工程进度款申请表 (23)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24)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25) 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报审表 (26) 变更工期报审表 (27) 费用索赔申请表 (28) 主要材料及构配件供货商资质报审表 (29)

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 (30) 材料/构配件开箱检查申请表 (31) 材料/构配件缺陷通知单 (32) 材料/构配件缺陷处理报验表 (33) 工程初步竣工验收申请表 (34) 工程变更申请单 (35) 设计变更执行报验单 (36) 工程安全/质量事故报告表 (37) 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38) 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 (39) 工作联系单 (40)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41) 工程暂停令 (42) 监理文件报审表 (42) 工程监理费付款报审表 (43) 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表 (44) 项目监理大事记 (46) 监理工作日志 (47) 旁站监理记录表 (48) 设计变更通知单汇总表 (49) 工程项目设计计划报审表 (50) 施工图交付进度计划报审表 (51) 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报检表 (52) 设计变更通知单报检表 (53) 设计修改通知单报审表 (54)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汇总表 (55)

建筑结构特征表

建筑结构特征表

建筑结构特征表 表7-2-1 序号工程名 称 建筑指标 檐高或 平均高 (m) 基础 结构 类型 墙身 地 面 楼 板 屋顶 屋面门窗 卫生设备 备 注建筑 面积 (m2) 建筑 体积 (m3) 长度 (m) 构造 类型 埋 深 (m) 内 墙 外 墙 屋架或 屋盖 保温材料 及厚度 通 风 采 暖 上 下 水 一地面生产系统 1 金新1#筒仓(ф18) 1018437.5 筏板基础 3.5 钢筋砼筒钢筋砼钢筋砼钢筋砼150厚岩棉板有有有CFG桩处理 仓上建筑1170 10 钢砼框架砌块钢筋砼钢筋砼150厚岩棉板钢塑钢有有有 2 金新1#筒仓下转载皮带廊BXH=5.9X2.2 10 3.3/4 条基 3 砌体砖混凝土钢筋砼钢筋砼150厚岩棉板木塑钢有有有α=4° 3 107#皮带廊BXH=3X2.2 93.5 16/4 4 钢桁架彩板钢砼组合钢150厚岩棉板夹芯彩板塑钢有有有α=15° 四柱支架(2个) 单300 30柱下条基 3 钢砼框架砌块钢筋砼木塑钢 4 3#转载站194 5 24 柱下独基 3 钢砼框架砌块混凝土钢筋砼钢筋砼150厚岩棉板木塑钢有有有 5 106AB#皮带廊BXH=6X2.2 228 3/19 钢桁架彩板钢砼组合钢150厚岩棉板夹芯彩板塑钢有有有α=4° 四柱支架(3个) 单260 11柱下独基 3 钢砼框架砌块钢筋砼 双柱支架(3个) 11柱下独基 3 钢砼框架 6 108AB#皮带廊BXH=6X2.2 727.5 4.5/75.5钢桁架彩板钢砼组合钢150厚岩棉板夹芯彩板塑钢有有有α=6° 四柱支架(7个) 单3528 63柱下筏基 4.5 钢砼框剪砌块钢筋砼CFG桩处理四柱支架(8个) 单2016 36柱下筏基 3.5 钢砼框架砌块钢筋砼CFG桩处理四柱支架(3个) 单353 14.7柱下条基 3.5 钢砼框架砌块钢筋砼 双柱支架(3个) 12.3柱下条基 3. 钢砼框架 7 2#转载站6996 79.5 柱下筏基 5.5 钢砼框剪砌块混凝土钢筋砼钢筋砼150厚岩棉板木塑钢有有有CFG桩处理 8 109AB#皮带廊BXH=6X2.2 30.25 69/77 钢桁架彩板钢砼组合钢150厚岩棉板夹芯彩板塑钢有有有α=14°

四川省建筑施工资料表格(施工单位用表)(全套)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结构类型 面积/高度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资质等级 项目负责人 资质等级 事故发生 时间及部位 估计经济损失 伤亡人数 事故情况及 初步分析的 主要原因 应急措施及 事故处理情况 施工单位(盖章): 负责人: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SG —001 SN:9122840000000835 建龙软件打印(批准文号:川建发[2002]280号) 四川省建设厅监制

工程名称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工程类别结构类型 预算造价计划总投资 建筑面积开工日期年月日竣工 日期年月日 主要实物工程量 工程名称单位数量 主 要 实 物 工 程 量 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土方工程门窗制安工程 基础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 主体钢筋安装t内墙抹灰工程 主体现浇混凝土楼地面工程 围护墙内隔墙砌筑外墙面砖 资料与文件准备情况 批准的建设立项文件或年度计划 征用土地批准文件及红线图 投标、议标、中标文件 施工合同或协议书 资金落实情况的文件资料 三通一平的文件材料 施工方案及现场平面布置图 设计文件、施工图及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主要材料、设备落实情况 施工许可证 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建设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监理单位:(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施工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SG—002

SN:9122840000000835 建龙软件打印(批准文号:川建发[2002]280号)四川省建设厅监制

SG—003编号: 施 工 日 志 工程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四川省建设厅制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全套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完整版

全套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完整版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 检查用表填写说明 建设部颁布的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新版规范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便于实际操作,根据新版规范的条文和建设部有关规定,我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验批检查用表汇编”。它是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的全省统一格式。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都应严格遵照执行。填写检查用表时,除应符合省建设厅《关于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建发[2002]193号)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多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内容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补充检查内容,并按此检查验收; 2、当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高于国家规范的规定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修改检查表内相应的质量要求指标,并按此检查验收;

3、当检查表中某一检查项目的质量要求指标写明按“设计要求”时,应按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规定,明确填写本工程设计规定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并按此检查验收; 4、当检查表中某一检查项目有多种检查内容时(仅限定量检查项目),应按相关专业规范或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并另行形成“检查记录表”作为本表的附件。填写本表时,按所附“检查记录表”中的合格检查结果,在本表相应栏目内填写“符合要求”或“抽样检验合格”等合适的结论性肯定用词; 5、当同一检查表内的检查项目不能(或不应)在某一时间一次性检查验收时,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实际情况在过程前、过程中进行检查、控制、验收,并填写相应的检查(验收)栏目,但“验收结论”应在表列检查内容全部检查并填写完整后填写,日期以填写“验收结论”的日期为准; 6、当检查表所列某一检查项目的检查(验收)记录栏分为10个小格时,并不表示只需抽查10个点,现场实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简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趋势 前言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的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的特殊要求等很多因素有关。如在美国,24.6m或7 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日本则为31m或8 层以上;英国为等于或大于24.3m;在我国一般8 层以上的房屋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 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将10 层及10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与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从结构受力性态的角度来看,8 层以上的房屋,风和地震等水平荷载或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起控制作用,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将10 层及10 层以上或高层超过28m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结构高度超过100m 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的特点 建筑结构需同时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或作用。低层建筑结构通常抵抗竖向荷载为主,水平荷载(如风荷载)或作用(如地震作用)的影响较小,它所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较小,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在低层建筑结构中,竖向荷载往往就是设计的控制因素。但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较大的建筑高度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受力情况,水平荷载不仅是主要荷载的一种,跟竖向荷载共同起作用,而且往往还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因此,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若高层建筑结构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或侧向刚度不足,将会产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不仅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会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附加内力,会使填充墙、建筑装修和电梯轨道等服务设施出现裂缝、变形,甚至会导致结构性的损伤或裂缝,从而危及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因此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合理的刚度,使水平荷载所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结构在可能的强震作用下当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除了上述的结构受力特点之外,高层建筑还具有建筑功用上的特点。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高层建筑犹如艺术品,成为城市的一道道绚丽景观;建筑同时是时代跳动的脉搏,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符合了地价昂贵时代的需求,它可以节约建设用地或获得更多的空闲地面,以作为绿化等环境用地,并因向高空方向发展而缩短了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如给排水管线等)的长度,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人口会密集化而造成交通拥挤问题;城市局部热场发生不利的变化以及地质的沉陷、消防的复杂化等问题。综合高层建筑的上述受力特点可知,与低层结构不同,高层建筑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三方面要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 2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19 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现代形式的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深厚的建筑文化和精巧的建筑结构特点,外观雄浑壮观,结构符合现代力学与结构的设计原理,在结构的搭接、抗震能力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特质。本文对古建筑的历史发展、仿古建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古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总结了其模数特点。 古建筑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绵延几千年历史,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是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根据建筑材料以及结构的复杂程度,古建筑发展几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阶段,七千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阶段人类社会处于石器时代末期,原始社会建筑也渐渐从半居穴到地面建筑转变,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木材材质方面,初期的榫卯结构出现,但其连接比较简单。第二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阶段,即夏朝至春秋时期,木构造技术中的榫卯结构日趋完善,斗拱这一建筑的重要构件也随之出现。第三阶段,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80年,经历战国、秦、两汉、三国朝代替换,虽然战乱纷争,但斗拱却被人们广泛认可,迅速发展为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木结构建筑的结构方式已经趋于完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已经形成。第四阶段,公元265年至589年,两晋、南北朝时期,木构造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类型应用越来

越广,随着佛教的兴起,古建筑木结构技术在佛教建筑中的应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五阶段,公元581至960年,历史正处于隋、唐、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大量使用,殿堂式木结构建筑体量趋于庞大。同时砖石建筑也随着木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很快,整体的建筑形象气势磅礡、雄浑豪健,特别是帝宫建筑更显耀眼,民居也呈现出比较多方位的元素。第六阶段,为公元960至1279年,此时历史处于宋、辽、金时期,建筑规模总体呈缩小的势态,但建筑精致精巧,结构变化丰富,各地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北宋官方还颁布了关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古建筑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阶段。第七阶段,为公元1271至1840年,此时历史为元、明、清时期,明、清到了古建发展的最后时期。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建筑形式分为五种: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同时还存在形形色色的复合式建筑形式,使得此时期的建筑色彩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巧妙和合理。各朝代的建筑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南方建筑的精巧和北方建筑的厚重大气,官家和民间建筑的华丽庄严和简朴实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上七个时期,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元到多元、从单色到多色的发展历程,越来越成熟。从使用方面材料考虑,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且选用高强度、高韧度等材性较好的木材,同时辅以相关的加固措施和其它材料等手段,结构形式主要有梁、架、檩、柱、斗拱、雀替等单构件和复合构件,通过构件本身的

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目录 第三章建筑工程 (1)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1) 建(构)工程测量复核表 (2)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5)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8) 测量成果表 (10) 初(复)测桩位竣工测量成果表 (12) 初(复)测成果表 (13) 初(复)测柱子垂直度测量成果表 (16) 建筑物垂直测量成果表 (18) 位移观测成果表 (19) 天车轨道测量成果表 (22) 测量平面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24) 测量控制网成果表 (26)

测量高程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27) 试打桩记录 (30) 钢管桩施工记录 (33) 钢管桩(SP桩)焊接隐蔽记录 (36) 钢管桩自检记录 (38) 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0)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 (42) SP、SCP、TSC、PHC、PHTC、PC、PTC、RC桩施工记录 (44)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 (47) 桩位轴线、标高、偏差记录表 (50) 钻孔灌注桩进成孔原始记录 (52) 钻孔灌注桩成孔验收记录 (55)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隐蔽验收记录表 (57)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吊放记录表 (60) 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63)

钻孔灌注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5) 钻孔灌注桩施工记录汇总表 (67)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 (68) 压密注浆记录 (71) 砂桩施工汇总表 (73) 桩基工程施工汇总表 (75) 地基验槽记录 (77)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 (79)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接地装置) (82) 混凝土浇灌令 (84) 灌浆通知单 (85) 楼地面管道盛水记录表 (88) 屋面天沟蓄水、四周淋水检查记录表 (91) 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93) 管道冲洗(通水)记录 (96)

全套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表格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 检查用表填写说明 建设部颁布的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新版规范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便于实际操作,根据新版规范的条文和建设部有关规定,我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验批检查用表汇编”。它是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的全省统一格式。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都应严格遵照执行。填写检查用表时,除应符合省建设厅《关于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建发[2002]193号)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多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内容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补充检查内容,并按此检查验收; 2、当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高于国家规范的规定时,应按企业标准的规定修改检查表内相应的质量要求指标,并按此检查验收; 3、当检查表中某一检查项目的质量要求指标写明按“设计要求”时,应按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规定,明确填写本工程设计规定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并按此检查验收; 4、当检查表中某一检查项目有多种检查内容时(仅限定量检查项目),应按相关专业规范或合同约定采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并另行形成“检查记录表”作为本表的附件。填写本表时,按所附“检查记录表”中的合格检查结果,在本表相应栏目内填写“符合要求”或“抽样检验合格”等合适的结论性肯定用词; 5、当同一检查表内的检查项目不能(或不应)在某一时间一次性检查验收时,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实际情况在过程前、过程中进行检查、控制、验收,并填写相应的检查(验收)栏目,但“验收结论”应在表列检查内容全部检查并填写完整后填写,日期以填写“验收结论”的日期为准; 6、当检查表所列某一检查项目的检查(验收)记录栏分为10个小格时,并不表示只需抽查10个点,现场实际抽查点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划分的检验批大小和相关专业规范(企业标准)或本表说明中规定的抽样方案(检查数量)确定的点数抽查。 7、当某一张检验批表有多个编号,填写时应将无关的编号划去,保留实际检查的检验批编号。如当《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用于主体结构砌体检查时,应将010701(基础分部用)编号划去。 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二OO二年十二月 1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讲解学习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 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洒水记录表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洒水记录表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广东珠江中富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中富创意产业中心1栋工程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工业园C区狮山大道十三号之一 建筑面积 (㎡) 52868.8 工程进度基础 施工单位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科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8:32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2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11:0 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3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15:3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4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9: 07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5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11: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6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15: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7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8: 1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8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1: 20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9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5: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10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7: 40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监理单位见证人:日期: 备注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广东珠江中富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中富创意产业中心1栋工程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工业园C区狮山大道十三号之一 建筑面积 (㎡) 52868.8 工程进度基础 施工单位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科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8: 1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2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11: 21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3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15: 0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4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8: 47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5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11: 23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6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15: 4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7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8: 59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8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11: 09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9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15: 3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10 监理单位见证人:日期: 备注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 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 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 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 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 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 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 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 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 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全套建筑工程资料表格精选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使用说明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收集 (一)分项工程检验批 1、各分项工程检验批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企业专职质检员根据国家 专业规范中相应条款在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并经监理 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确认。 2、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下列要求填写: ①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中“主控项目”的质量情况,应简明扼要 地说明该项目实际达到的质量状况,填写质保书编号和试验报告编号,避 免填写“符合规范要求”、“符合质量要求”等空洞无物的笼统结论。 ②“一般项目”的质量情况,如有具体数据的就填写数据。无数据的,填写 实际情况。当分项工程检查时发现不合格者必须进行处理,否则,不得进 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③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栏目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建设)单 位验收结论栏由监理工程师在核查资料、现场实测旁站后填写。未实行监 理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在核查资料、现场实测旁站后 填写。 ④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项数,本资料中表格不够可复印,无此项及多余表格( 记录)应抽掉。 3、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 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4、如有特殊分项工程,由施工企业按有关或技术标准自制表格进行评定,自 制表格内的记录内容必须由总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并将验收资料移交总承 包单位归入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中。 (二)隐蔽工程验收与试验记录 1、隐蔽工程完工后,按相应《施工质量规范》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签 证要齐全。 2、各项试验与测试记录,必须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进 行,表中各项数据应真实无误,注明测试依据,签证见证齐全,签证时间 一致。 (三)工程质量管理的验收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分项工程中的主控项目应进行全验,一般项目应进行抽验,且均应符合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 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优点是:房屋的空间能够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

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因此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经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能够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

建筑施工隐蔽记录表格(填写范例)

目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6) 图纸会审记录 (7)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8) 测量复核签证 (10)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2) 灰土桩施工记录 (14) 混凝土灌注柱施工记录 (16) 扩底桩施工记录 (18)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表 (20)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及评定表 (21) 砌筑砂浆试块抗压强度汇总及验收表 (22) 地基验槽记录 (24) 地基验槽记录 (25) 钎探记录表 (26) 质量事故报告表 (28)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32) 建筑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34)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36) 沉降观测记录 (38)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0)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2) 加筋水泥土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4) 地下防水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45)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47)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检验记录 (48)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50) 装饰装修工程实体质量现场检查用表 (52)

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55) 塑料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57) 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59) 室内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61) 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记录 (62) 敞口水箱满水试验记录 (64) 水泵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66) 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68) 排水(雨水)塑料管道伸缩节安装记录 (70) 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72) 室内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74) 室内热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76) 伸缩器预拉伸记录 (78) 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 (80) 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 (80) 太阳能集热管水压试验记录 (81) 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记录 (83) 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 (85) 卫生器具满水和通水试验记录 (86) 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 (88) 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 (88) 散热器水压试验记录 (89) 辐射板水压试验记录 (91) 低温热水盘管水压试验记录 (92) 室内采暖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93) 采暖管道冲洗记录 (95)

建筑施工记录表格(填写范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表格目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检验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装饰装修工程实体质量现场检查用表 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塑料管道水压试验记录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室内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记录敞口水箱满水试验记录水泵试运行和调试记录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排水(雨水)塑料管道伸缩节安装记录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室内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室内热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伸缩器预拉伸记录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太阳能集热管水压试验记录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记录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卫生器具满水和通水试验记录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散热器水压试验记录辐射板水压试验记录低温热水盘管水压试验记录室内采暖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采暖管道冲洗记录米暖系统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室外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水压试验记录室外消防管道冲洗记录 室外排水管道灌水和通水试验记录室外供热管网水压试验记录室外米暖系统冲洗、试运行和调试记录锅炉的汽、水系统水压试验记录风机试运转调试记录分水缸(分水器、集水器)水压试验记录密闭箱、罐水压试验记录地下直埋油罐气密性试验记录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工艺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锅炉和省煤器安全阀调整记录烘炉记录煮炉记录设备开箱检查清点记录设备基础复验记录风管及部件制作检查记录风管及部件制作检查记录记录记录风机安装记录泵安装记录冷却塔安装记录风机盘管机组安装记录设备安装记录风管严密性检测记录风管漏风量检测记录制冷设备运行调试记录溴化锂制冷机组单机试运调试记录风机机组试运调试记录泵试运行调试记录通风空调机组调试记录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调试记录通风空调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