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1.名词解释25’5个

2.简答30’3个

3.论述45’3*15’

名词解释

1.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总和。

2.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ES=(△S/S)/(△W/W)

3.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指所有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

所谓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也就是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的比。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5.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一般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力仅仅由于其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或者说,“当雇主为既定生产率特征支付的价格根据人口群体的不同而表现出系统性差别的时候,就可以认为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歧视。”

6.劳动关系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7.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简答+论述:

第二章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p26

主体要素

价格要素

基础要素

保障要素

调控要素

2.简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p28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工资机制

3.劳动力市场有哪些功能p32

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经济促进

激励鞭策

信息传递

窗口导向

4.调控劳动力市场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p36(1)、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

(2)、调控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

《工会法》

5.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是怎样达到的p41

第三章

6.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52

(一)人口因素:规模、结构

(二)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7.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因素有哪些?P53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

8.简述劳动力供给的类型p54

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社会(市场)劳动力供给

9.简述劳动-闲暇无差异曲线的特征p56

1.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不能相交。

4.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效用曲线群,体现人们偏好的差异。

10.利用劳动-闲暇模型推导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绘制曲线并解释形状以及成因p6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量与工资率的关系比较复杂,原因在于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且两种效应的方向相反。

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导致劳动者收入上升,而收入的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

工资率增加后究竟使劳动力供给增加还是减少,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强度的对比收入效应。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于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增加;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于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11.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些种类?P71(五种)

供给有无线弹性供给无弹性=0 单一供给曲线=1

供给富有弹性》1 供给缺乏弹性《1

第四章

1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一、宏观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粗放型增长方式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需要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使用。

2.集约型增长方式则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利用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在工业化初期呈上升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一段平稳时期,然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速度相当缓慢。

3.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相对甚至绝对减少,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求迅

速增加,突出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急剧增加。

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二、微观企业因素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工资率的变动引起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反向变动,并且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厂商所使用的技术

1. 就局部、短期来看,科技进步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社会某些行业、部门劳动力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全社会的劳动力需求是绝对增加的。

缩短劳动时间

1. “劳动量恒定”理论认为,社会中要做的工作量是一定的。如果工人工作的时间越少,则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工人越多,所以缩短劳动时间可以实现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2. 在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盲目缩短制度工时,既不能增加劳动力需求,也不能保持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13.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如何决定短期劳动力的需求?P86-88(推导过程(二)为重点)★★

(一)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劳动力投入不断增加,可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于极限。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固定要素已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容纳过多的可变要素,两者结合比例恶化。再增加

可变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使总产量减少。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边际产品):由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增加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益MRP也即VMP(即增加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而VMP=MP(边际产品)·p(产品价格)。

增加劳动力的边际成本MC: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投入,故增加单位劳动力投入增加的成本是工资W。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其短期劳动力需求决策必须遵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即MRP=MC,而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

(三)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L 与劳动力价格(工资率)W之间的关系。

完全竞争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P﹒P=W

这里,MP可看成是劳动力数量的函数,即MP=MP(L)

故MP(L) ﹒P=W

产品价格P是常数,则W与L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市场工资率不断提高时,劳动力需求量与市场工资率之间存在着反向联系。

14.简述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p101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对于同类劳动力,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Ed表示,Ed是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D/D)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W/W)的比值计算出来的。Ed=(△D/D)/(△W/W)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EAB=(△DA/ DA)/(△WB/ WB)

15.简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论述题)★★

劳动力所生产产品的需求弹性

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作为派生需求的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大。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会越有弹性。

其它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小,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小;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大。

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高。

第五章

1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P114

投资范围的广延性

潜在的生产性

周期长、长效性、开拓性

投资效益的非实体性、高增值性

17.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和形式有哪些?P113

普通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劳动力流动

18.如何进行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P118-120

大学教育的成本

货币成本:直接成本(学杂费、书本费)

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货币成本:直接成本(学杂费、书本费)

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大学教育的收益

经济收益:预期的终生收入

非经济收益:社会地位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广泛等。

大学教育的投资决策模型

19.一般在职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安排它们的成本和收益?P120-121在职培训的收益

在职培训的收益是培训后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培训后员工的边际劳动产品价值高于培训前员工的边际劳动产品价值的部分

20.阐述人力资本理论三位代表人物思想p117

舒尔茨: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是投资形成的。

贝克尔: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认为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明塞尔: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将人力资本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第六章

21.失业率是什么?失业率和年失业率的差别是什么?P140

所谓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也就是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的比。用公式表示为:

年失业率

年失业率所反映的失业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二是实际的失业周数。

22.就业结构变动有哪些规律?P146 (配第克拉克)

23.用劳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滞涨”现象。P155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开始右移,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现象。

美国著名的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引入了预期的因素,对传统的菲利普曲线理论提出挑战

24.失业类型及其成因p148-151

一、摩擦性失业

因劳动力市场运转存在“摩擦”或“不完善”而造成的失业,即为摩擦性失业。

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信息不完善

求职者与拥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

二、结构性失业

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某个地区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技术性失衡,或地区之间劳动力供需的失衡而造成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三、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所导致的定期性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造成季节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①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②一些行业随季节的不同会产生购买高峰或低谷,从而影响作为产品派生需求的劳动力需求,造成季节性失业

四、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需求不足,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被称为周期性失业或需求不足性失业

五,隐性失业

显性失业就是指根据劳动统计规定,纳入失业人员统计,由官方公布的失业。

隐性失业,即根据劳动统计规定,尚不能纳入失业人员统计,从而未被官方公布的失业,它不以社会上存在失业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七章

25.简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p169

产业结构的变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26.分析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劳动者的年龄

劳动者的教育程度

劳动者迁移距离

家庭因素

27.怎样进行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决策?P174-177(成本含义+收益含义+比较+分析材料)★

劳动力流动净收益是指流动收益现值减去流动成本现值后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依据和动力

28.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城市就业的影响是什么?P179-180

在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第一,廉价劳动力的流入,导致工资率下降,就业量上升,这意味着产品人工成本的下降和能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增加,这样会引起其价格的下降,对广大消费者有利。

第二,使用粗工劳动力的雇主或企业也会因农村劳动力的流入而受益。

第三,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后,也会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这样就会扩大产品需求,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创造就业机会。

第八章

29.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谈到歧视时要强调“系统性”差别?P194-

所谓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指:劳动力需求方对求职者或救业者所具有的与生产率无关的非经济的个人存在不公平的评价从而导致其在工资收入,就业水平普生机会,劳动条件等方面收到不平等的待遇

30.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形成原因、成本、代价和决策是什么?

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不喜欢与某些特定标志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包括雇主的歧视、顾客歧视、雇员歧视。

歧视偏好模型——雇主歧视

分析假设: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而顾客和作为潜在同事的雇员则没有这种偏见。

主要表现: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意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由于假设各类雇员在所有各方面是一样的,因此,不被雇佣的人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个人偏见的表现。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歧视偏好模型——顾客歧视

强调顾客的偏见是歧视的来源。

在有些场合下,顾客们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企业需要迎合歧视性顾客的需要,将会雇用那些顾客偏爱的雇员群体中的人来为自己工作,导致出现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

中国是否有顾客歧视案例?

歧视偏好模型——雇员歧视

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企业通过职业隔离解决雇员歧视问题,由此解释为什么雇主通常只雇用妇女或只雇用男子来承担某一职位的工作

31.统计歧视是什么?统计歧视对雇主的影响?P199-p201

32.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强调要从劳动力市场的非竞争性角度来解释歧视形成的原因?P201-202

33.非竞争歧视的模型以及主要类型。

内部劳动力市场模型

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管理性,工资和劳动力配置并不受外部竞争的影响,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外部只提供有限的就业机会,外部劳动力只能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入口处”,以数量有限的低级职位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

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工作阶梯。当企业内部较高级别的岗位出现空缺时,企业通常会以内部晋升或调任的方式来填补空缺。

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

1. 以劳动报酬为分界线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区间,即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2. 一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相对较高、就业较为稳定、工作环境好、晋升机会较多,而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相对较低、就业不稳定、工作条件差、职业发展机会较少,而且教育和经验对工资的影响较小。

3. 劳动力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流动是非常有限的

第九章

34.简述工资与收入、工资与薪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工资是工资率与工作时间的乘积。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的总和,它包括工资和福利

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内(通常是1年),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凭借各种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或土地资源)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工资率×工作时间=基本工资

+福利(实物或延期支付)

=劳动报酬

+非劳动所得(利息、红利、房租、政府转移支付)

= 收入

35.工资是如何确定的?P225

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

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及相对水平。

部门或企业的效益状况和工资支付能力。

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

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工会与集体谈判。

36.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内容P230

第十章

37.劳动关系的含义以及特点?P252

劳动关系的含义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

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关系的社会特征

劳动关系的经济特征

劳动关系的主体特征

劳动关系的发展特征

38.劳动关系的主体和表现形式是什么?(要点:工会雇主表现形式简答)

个别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劳动者和雇主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工会和雇主或雇主组织

社会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劳方、资方、政府

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个人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三方关系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 C 劳动者、企业、政府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 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D )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

导论 几个关键性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几个关键性概念 ?稀缺性:有限性;相对、绝对 ?机会成本 将稀缺的生产资源用于此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而损失的用于次佳用途所能获得的回报 ?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理性行为,亦称最大化行为,是指人们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人们总是选择能够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一个。 研究对象 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伊兰伯格、史密斯) 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劳动投入决策‖。(赵履宽) 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研究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研究对象的具体表述 以劳动力的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各种劳动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涵盖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劳动力的投入与产出效率、劳动经济管理及其运作机制、劳动和谐关系的维护、社会劳动问题的处理等领域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学派 制度学派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新古典学派 新制度学派 劳动经济科学在我国的建立 当代劳动经济学主流: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主义分析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工资差别 ∮大卫?李嘉图:工资性质、工资决定 ∮斯图亚特?穆勒:工资基金 ∮让?萨伊:市场法则论 特点: 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是相似的

制度学派 代表人物 埃里?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 特点 一般不涉及正规模型或对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当时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利用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制度学派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劳动价值论 ⊙价值、劳动二重性、生产价格理论 ⊙剩余价值论 ⊙利润、地租、工资理论 新古典学派 第一阶段(19世纪末)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经济学原理》强调市场性供求的竞争作用是形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 庇古:《财产与福利》工资、工时、劳动力职业分布、流动、教育、培训 希克斯:《工资理论》需求、供给概念,集体谈判模型 道格拉斯:把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 ?刘易斯:工会与工资决定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社会和个人受益率;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新制度学派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侧重于研究劳动力市场实际如何运行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 约翰?邓洛普;阿瑟?罗斯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 提出―二元的‖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强调工会和公司政策及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 米契尔?派尔雷;皮特?多林格尔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 在奥利弗?威廉姆森领导下,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它把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和新古典学派的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以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特征,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自由雇佣政策 劳动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比较 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派 ?强调市场机制及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理论之一: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本质-经济人;理性人;个人主义者 ?理论之二:关于市场本质与运作-劳动力市场虽有些特殊属性,但同样具有高度竞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课程代码:00164) 第一章 1.劳动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 和智力的总和。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1).劳动(2)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 3.劳动力资源: 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4.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劳动力的数量。 5.哪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1)劳动力需要是派生性需求;(2).边际生产力理 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6.劳动力的三个需求: 1.企业需求 2.行业需求 3.市场需求 7.长期与短期劳动力的需求的区别:短期: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以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8.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假设;(2).组织目标的假设(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不完全性竞争市场)(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9、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或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低于劳动量投入的速度。 10、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1、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工资的上升与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影响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12、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这既包括需求弹性,也包括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需求点弹性和需求弧弹性. 13、劳动力需求的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几何图形为垂线;(2).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经济学(专升本)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课程:劳动经济学(专 升本)总时长:180分钟 1.? ( 单选题 ) 划分短期和长期的依据是()。(本题 2.0分) ?A、? 时间? ?B、? 产量? ?C、? 规模? ?D、? 厂商的调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货币职能有()。(本题2.0分) ?A、? 一种? ?B、? 五种? ?C、? 三种? ?D、? 四种?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 ( 单选题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增税(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确定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基准的。(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本题2.0分)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然失业率? ?D、? 周期性失业率?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 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任意两条都不相交。(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本题2.0分) ?A、? 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策? ?D、? 紧缩的货币政策?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最终版)

1、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B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价格之比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率之比 D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之比 2、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则均衡就业量(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3、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5、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6、技术进步对(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7、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8、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1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11.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 )。 A.等于零 B.较大 C.较小 D.等于

12.在水平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下,() A.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B.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劳动力需求来改变市场工资水平 C.单个企业可以以低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水平雇到所需劳动力 D.单个企业不可以通过工资出价水平的改变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13.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为(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14.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工资率 D.利息率 15.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 A.偏好收入 B.偏好闲暇 C.没有偏好 D.不确定 16.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小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 )。 A.大 B.小 C.没有 D.不确定 17.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该种劳动力的自身工资弹性(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18.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9.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0.实行计时工资,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21.进行专门培训的成本,在形式上通常采用( )。 A.企业负担原则 B.员工个人负担原则 C.企业和员工双方负担原则 D.社会负担原则 2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

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 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 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 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P175)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VMP=W 又MP.P=W

劳动经济学1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选择: 一、劳动是人本质: 1、劳动创造了人 2、劳动是人专著特征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意义: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2、劳动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 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 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特征 1、两重性 2、时限性 3、能动性 4、再生性 5、智力性 6、核心性 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简答: 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劳动经济思想 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提供了新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出版,标志着劳 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

二、理论界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需求与供给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3、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 6、研究对象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 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名解: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工作时间变化。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愿意工作时间变化。 选择: 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 简答: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 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工资率差距。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 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逆变弹性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名解: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_名词解释汇总

1、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结合形成劳动量。 2、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说明: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仲所用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产生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3、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4、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5、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6、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7、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8、劳动力资源不等于劳动适龄人口,后者的划分标准只有一条,是劳动年龄的上下限。凡处于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均属于劳动适龄人口,而劳动资源除了劳动年龄这一标准之外。还有是否具有劳动能力这条标准。9、劳动力资源也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11、劳动力需求有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10、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管愿望。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12、劳动力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劳动力的需求。短期与长期都是功能方面的定义,而不是说明这个时期在时间方面的长短。 13、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1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15、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16、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 17、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8、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其高低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影响,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19、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20、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进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21、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22、效用理论: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23、A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B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25、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 26、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三点假设:①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②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意向性。③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 27、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①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上表示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②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③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④主体的偏好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28、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其替代能力越大。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29、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他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31、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30、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32、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33、道格拉斯-有泽法则:①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②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34、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之所以不同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35、均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36、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①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②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37、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①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②和一般均衡分析,代表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分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现代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失业均衡。 38、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39、静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40、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41、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4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 43、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的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两者最大区别在瓦尔拉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 44、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或“非瓦拉尔均衡”。 45、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的情形发生的失业。 46、劳动力短缺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4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U与V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及可替代关系。 48、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由多尔瑞哥、彼得和麦克尔提出来的,由两部分组成:A组织结构。B组织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 50、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机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雇用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用活动就是雇用调整。雇用调整在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前提下,适应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的。调整系数与调整速度是倒数关系。因为劳动时间的调整比雇用人数的调整成本小一些,所以在进行雇用调整时企业把劳动时间的调整作业首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