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

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答:实现互惠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答: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二章

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

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

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

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

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等。

2.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

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

几种类型?P41-43

3.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

线”?

答: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

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

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

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

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

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

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

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

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

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

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

向影响。

4、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

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是什么?

答: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

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

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的

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

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

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收入

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

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

减少。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

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

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

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

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

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

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

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

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

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5、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

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

1、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

答:短期,生产的其他

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

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

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

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

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

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

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

产力涕减规律。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

有派生性?

3、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的

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4、试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

的原则。

答: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

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

的出发点。

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涕减规律。

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MP.P。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因为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 =W.。即:MRP=VMP=W。

如用文字叙述,即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第四章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

属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一般

属性是:

第一,劳动力市场上的

交换行为,使劳动力与非劳

动生产要素实现具体的结

合,使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

素的劳动力与其他非劳动

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

要素,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

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

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

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

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

程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的

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

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

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

等价交换。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

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

场价值——工资。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

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

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最低

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效率

原则是产生劳动力市场的

自然基础之一。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

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本质

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

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

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

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

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

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劳动与

工资的交换,不仅实现企业

法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同

时实现劳动者的利益。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

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

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

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

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

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

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

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

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

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依然是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主导形式,企业法人

财产的投资者主体主要是

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国家,生

产资料归根结底是劳动力

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因此,

劳动力市场实现的经济利

益,就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经

济利益。

2、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

意义。

答: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

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

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

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

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

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

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

差别。

(3)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第五章

1、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哪些特征?

答: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其一,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其二,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就像能够产生货币收入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资本一样,能够为其所有者提供现实的收益。

其三,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是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并突出劳动能力和其素质结构的异质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强调体力、智力诸如健康状况、知识、技能等是人力投资的结果,是人力投资的对象,强调并突出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其四,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相似,投资者亦要承担投资风险。

2、什么是一般培训?什么

是特殊培训?

答:根据企业培训投资

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如雇员

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是

否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将

企业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

特殊培训。一般培训,是指

雇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

技术知识、技能,对雇员培

训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具有

同样的适用性,那么,不论

这种业务技术知识、技能的

性质究竟是什么,它们都属

于一般培训,或普通培训。

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相反,

通过培训雇员获得的业务

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

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

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

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这类

培训就是特殊培训。

3、什么是内部劳动力市

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有

什么特征?企业内部劳动

力市场有什么意义?

答:内部劳动力市场,

是指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

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

雇员或雇员的组织所达成

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

雇员由招聘、录用、提升、

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

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管理

系统。

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

场相比较,内部劳动力市场

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

只限定在企业内部。雇员的

招聘、录用、降职、调动、

晋升、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

训、暂时解雇等等,表现为

企业内部劳动要素的再组

织行为。

其二,企业对组织内雇

员的支配和雇员接受企业

的行政指挥,受到必要的约

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从管理与被管理、领导

与被领导、指挥和服从这样

的角度看,企业组织和每一

个组织内的成员是从属关

系。内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

的配置转换和工资变动等

现象并不变更劳动关系。它

是劳动力在企业内流动的

表现。这种流动反映了企业

的生产过程,通过流动调整

着劳动职能的变换,能与位

的优化匹配。

其三,内部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流动,其功能是使

企业生产诸要素的投入在

劳动关系持续存在状态下

的配置趋于优化,并使这种

配置调整在费用较小的情

况下实现。内部劳动力市场

的活动受到企业严密完整

的计划约束,并受到企业发

展战略和企业人力资源规

划的指导。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

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

一,刺激企业内培训的发

展。第二,降低培训成本。

第三,降低雇用调整的成

本。

4、简要回答企业特殊培训

的成本补偿途径。P186-187

5、简要回答人力资本投资

的主要方式。P168-171 7、简述运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核算的主要步骤。P173-174

第六章

1、试论述哪些因素有利于

缩小地区工资差别?

2、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3、简要说明计件工资形式的适用范围。

答:计件工资,是依据

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

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

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

公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

资率(计件单价)X合格产品

数量。

计件工资以劳动的结

果为计量工资的基础,它的

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适用范围主要是: (1)

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

算检验,并能以此反映工人

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

业和企业;(2)产品的数量

与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

的勤奋和努力;(3)品种比

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生

产行业和企业,等等。

4、如何看待由于劳动力能

力结构的自然特征造成的

垄断性工资差别?

5、简述地区工资差别形成

的根本原因及具体表

现。

答:地区工资差别,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资差

别。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

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从形成地区

工资差别的原因方面看,地

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

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地区劳动力市场劳

动力供求差异;(2)人

均物质资本差异;(3)

人均人力资本差异;(4)

市场竞争程度差异,等

等。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

动和劳动力流动有利

于地区工资差别的缩

小,但不能最终地消除

工资差别。地区工资差

别的缩小和最终地使

之消失,只能有赖于地

区经济的发展。

6、试分析垄断性工资差别

的形成原因。

7、试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工

资的决定原理。

答:工资:工资就是劳动力

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

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作为

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也是由

供给和需求决定。

首先,从劳动力供给方

面看,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取

决于:(1)劳动力的生产和

再生产的成本,包括维持劳

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

费用、教育费用、训练费用

等。(2)劳动的负效用或心

理成本。

其次,从劳动力需求方

面看,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

的边际生产率,或劳动的边

际收益产量。

最后,工资的决定,即

劳动力价格的形成是在劳

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两

种力量相互作用下确定的。

从工资决定机制的分

析中可以看到,工资具有与

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

动力的需求价格。假设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可

变的活劳动加之于不变的

资本上面,一方面,随着劳

动力的增加,其边际使用价值递减,劳动力体现其使用价值的程度依资本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工资又具有与有生产能力的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和维持费用密切相关的趋势,即与劳动力价值有密切相关的趋势。所以,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地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同时,在工资决定方面还应看到,与商品价格决定的另一重大差别,商品价格的决定一般不受社会的和历史的因素的影响。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由于劳动力的特殊属性,故而其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因素等。

8、简要说明计时工资及其使用范围。

答: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下述部门和人员:

(1)产品数量标准不易

精确确定,产品(服

务)数量难以度量

的行业和职业;

(2)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作业速度及劳动结果不是主要地由个人决定,而是取决于机械性能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3)产品质量重于数

量,质量要求严格

且要求工人个人素

质高的产品的生产

行业;

(4)产品、经营项目和

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

控制的企业,等等。

9、什么是福利?福利的基

本特征有哪些?

答:福利是工资的转化

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

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

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

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

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

为延期支付。

福利有以下特征:(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

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

关。(2)法定性。一些延期

支付的福利形式具有法定

性,如退休养老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等的支付,由

一定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制

度安排决定,从而具有法定

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

性。多种福利支付形式具有

强烈的企业个性色彩,依企

业和职工各自的偏好,自

主灵活地确定基本工资和

福利的组合,以及福利的支

付项目。企业间在福利支付

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性,等等。

第七章

1、简述产品市场的卖方垄

断对工资和就业的影

响。

答:产品市场的卖方垄

断,是指某种产品市场只有

一个唯一的产品供给者,厂

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

近似的替代品,所以,垄断

的企业就近似于一个行业。

在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企

业产品的需求,也就等于对

这一行业产品的需求。因

此,垄断的企业是价格的决

定者。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是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

负值,这样就使得垄断企业

增加产品销售量所得到的

边际收益,低于产品的平均

收益,即低于产品的价格。

由于垄断的企业在每

种工资水平下雇用的劳动

力,均比完全竞争的企业

少,所以,产品市场的垄断

对经济的第一个影响是垄

断行业减少社会的就业和

生产。垄断对经济的第二个

影响是造成劳动力的不合

理分配,它使劳动力从生产

率高的行业或职业岗位,流

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

岗位。

2、某地区从改革开放以

来,基尼系数如题38表:

根据以上资料:

(1)说明基尼系数的含

义、取值范围及各区间的意义。

答:工资和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一直受到社会各种力量的高度重视。度量工资和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通常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含义

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 十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G,亦称为洛伦茨系数。计算公式为:基尼系数G=A /(A十B)。

取值范围及各区间的意义

收入分配不可能绝对均等也不可能绝对不均等,所以,基尼系数G≠0,基尼系数G≠I,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均等;

经验表明,基尼系数小于0.2,收入差距非常小,收入分配格局缺乏激励;基尼系数大于0.4,则表示收入差距过大,容易造成某种社会震荡。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比较正常。

(2)简述该地区改革

开放以来基尼系数的变动

趋势,并判断该地区在各

个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合理。

表中数据显示,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

发展基尼系数呈现出不断

提高的趋势,表明人们的

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1978年时基尼系数为

0.15,表明人们收入差距

非常小,收入格局缺乏激

励,基本是实行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不能调动人们

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从1988年—1998

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但

在合理的范围,极大调动

了大家生产经营的积极

性,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但进

入21世纪以来收入差距超

过了基尼系数的合理范

围,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

反响,缩小城乡之间、地

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

间收入差距,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任务摆在了党和

政府的面前。

3、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处

于卖方垄断时对工资和就

业的影响。

答:劳动力市场的卖方

垄断,是指工会组织通过控

制、限制劳动力供给,从而

获得影响劳动条件的能力。

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

度,视工人的组织程度、工

会组织规模、工会的财政状

况以及惯例而定。由于工会

组织通过控制劳动力供给,

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从

而对工资决定和就业发生

系统的影响。卖方垄断存

在,使工资率提高,就业量

减少,由卖方垄断所造成的

失业劳动力,进入非垄断行

业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使流

入地区或流入的行业的劳

动力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最

终也会降低完全竞争劳动

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

4、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处

于买方垄断时对工资和就

业的影响。

答:如果在劳动力市场

上,企业成为一个买方垄断

者,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力

市场劳动力的唯一雇主。此

时,买方垄断企业面临的是

一条具有正斜率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这将导致买方垄

断企业的劳动的边际成本

曲线,是在劳动力供给曲线

的左上方:越是增加工人的

雇用,其边际成本增加的越

多。

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

的存在,对就业和工资的影

响是:造成就业量低于完全

竞争条件下的就业水平;造

成均衡工资水平,低于完全

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水

平;买方垄断企业内部长期

存在职业空位。

5、试论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6.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

收入比重为5%,而20%

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

比重为50%;B国20%低

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

为10%,20%高收入人口

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

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

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

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

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

分)第八章

1、如何正确理解就业概念?

答: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2、简述就业总量决定的基

本原理。

答: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的就业总规模决定于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

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

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来源

于国民经济中商品和服务

的连续不断地经常性生产。

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

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

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即劳

动、土地、资本和管理等生

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

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

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

和。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

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

和服务的支出,余下的部分

用于储蓄。因此,总供给也

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

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

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不

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对经

济的影响,那么,总需求只

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

品的需求。

当经济社会的总需求

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

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

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

入。因而,社会就业总量取

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

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

平。

3、什么是摩擦性失业?造

成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如何缓解?

答:劳动者进入劳动力

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

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

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

位之问的变换所形成的失

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失业者缺乏有关就业岗

位完整的、准确的信息,企

业缺乏求职者完整的、准确

的信息;(2)失业者缺乏迅

速流动的条件;(3)不能迅

速地找到适合本人的职业;

(4)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障

碍,等等。

由于摩擦性失业不是

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

结构失衡所造成的,故增加

劳动力的流动性、完善劳动

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提

高劳动力市场效率、降低信

息和流动成本,缩短寻找工

作所花费的时间等等,就可

使此类失业得到缓和。

4、试论述技术性失业的特

点及缓解对策。

答:在生产过程中,由

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

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

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

失业。技术性失业有以下特

点:(1)产品的需求弹性越

大,对失业的影响越小;(2)

工资的弹性越大,对失业的

影响越小;(3)以新方法生

产现有产品与生产新产品

的技术比较,前者对失业的

影响程度大;(4)技术进步

对非熟练工和半熟练工的

影响大;(5)技术进步所替

代的工人的平均年龄越高,

对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缓解技术性失业最有

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哪些形式?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景气与衰退)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第九章

1、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

答:通货膨胀一般被理解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在把握通货膨胀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通货膨胀中的价格上升,是指价格总水平或一般价格水平。其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有一定的时间持续性。其三,如果价格总水平只是轻微地上升,比如,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低于2%,一般也被排除在通货膨胀的概念之外。其四,通货膨胀理论,一般是以市场机制为配置资源的主导机制为前

提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由于

制度或体制性因素的作用,

例如对价格实行严密的管

制,使价格上涨受到阻碍,

这便出现了潜在性或

压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

一般不涉及这类问题,故通

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

实际上涨而言的。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当

在纸币替代贵金属作为流

通手段或交换媒介的条件

下,货币的流通量超过了商

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导致

的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的

上涨。

2、试分析成本推进型通货

膨胀是如何形成的。

答:成本推进型通货膨

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

通货膨胀的成因。生产必需

投入生产要素,当要素价格

提高时,便引起成本的增

加,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

具体是:其一,货币工资的

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

长。其二,企业的正常盈利

属于生产成本的范畴,在追

求更大利润的情况下也造

成商品成本的上升,导致价

格的上涨。特别是当工资提

高时,企业与工资提高的形

势相对应,要求增加利润,

把商品价格提高到补偿工

资提高的水平上,造成价格

的普遍上涨。其三,国际贸

易对商品生产成本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原

材料价格上升,也会引起成

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菲

利普斯曲线有什么意义?

答:揭示物价水平的变

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常被称为菲利普斯关系。

W·菲利普斯1958年发表一

篇题为《1861—1957年英国

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之间

的关系》的论文,提出了货

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

间交替换位关系的曲线。该

曲线以发现者命名,故称为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主要是:第一,通货膨胀率

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

彼长的交替关系。第

二,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

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

的失业。可以将通货膨胀率

为零时的失业率定义为正

常失业率或自然失业率。第

三,菲利普斯曲线含有重大

的政策选择意义:通过宏观

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

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

择,使二者处在某种社会可

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4、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

然失业率水平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答: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其

一,技术进步的速度。其二,

劳动力人口构成的变化。其

三,工资刚性增强。其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服

务功能与水平,职业技术培

训事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

获得新技能与信息的费用

与组织等等。

自然失业率的客观存

在说明,企图采用降低总失

业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的

政策,不仅不会对就业产生

持久性影响,反而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第十章

1、试论述公共部门就业决

策的特点及其就业增加

的原因。

2、简述政府行为对劳动力

市场的影响。

答: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1)为完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以及提供某些不便由社会厂商提供的公共服务活动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由于上述活动,特别是政府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故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国家劳动立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其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第二,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第三,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或服

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

确地评价与度量。第四,公

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

在可以比较准确计量的市

场需求曲线。

4、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

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

因是什么?

答:在现代社会,公共

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

的原因主要是:(1)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部

门服务的需求;(2)社会生

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

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

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

共物品的社会价值,例如气

象信息服务等已经成为人

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或缺

的公共物品; (3)国民收

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

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

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

5、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

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

水平高,其主要原因有哪

些?

答:公共部门劳动者工

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

工资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

以下几个方面:(1)附加福

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

公共部门劳动者比企业部

门劳动者高;(2)公共部门

劳动者的流动率通常低于

各类企业部门,工龄的增长

与职务的提升带来工资的

增加;(3)公共部门的劳动

特点、职业结构特点使工资

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

资差别占较大比重; (4)

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对

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

不如企业部门那样强,很多

公共物品类似于生活必需

品,其收入弹性相对较小;

(5)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地

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的领域,等等。

6、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如何实行“工资指导线

制度”?

答:工资指导线制度是

在市场体制下,政府宏观调

控工资总量及其水平,调节

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

长和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

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

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

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

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

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

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

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在工

资的形成上,实行市场机制

调节、经济效益决定、民主

协商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

工资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对

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劳

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

市场均衡工资率,决定了工

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

动。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

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

和经营者的利益;工资过

低,会侵害劳动力所有者

的利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

降甚至无法维持经营。在上

述调控体系中,以工资指导

线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

位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

工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

资形成方式。

第十一章

1、试论述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表现、目标模式及其建立的基础。

答:(1)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目标模式

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转换为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劳动关系。即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所谓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其基本精神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一体论,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调整和处理,由国家各项劳动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来保障。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劳动关系的主要形态。

所谓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括。这种劳动关系双方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关系双方互为权利义务主体,在双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以双方的对等协商交涉为确定劳动条件的基本原则,以权利义务的法律设定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当代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的主要方面就具有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特征。

(2)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表现

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劳动关系主体明

确化。一方为用人单位,另

一方为劳动者;法人财产权

及劳动力产权的逐渐明确,

必然使劳动关系主体明确

化。第二,劳动关系多元化。

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打破

了公有制劳动关系一统天

下的局面,与多种经济形式

相适应,劳动关系呈现出多

元化的特征。第三,劳动关

系利益复杂化。第四,劳动

关系动态多变化。第五,劳

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

向法制化。

以上劳动关系的变化,

表明我国已经由利益一体

型劳动关系向利益协调型

劳动关系转变。

(3)建立利益协调型

劳动关系的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创造了物质利益原

则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而

物质利益原则为建立利益

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

础。物质利益原则含有非常

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包

括:一是物质利益激励机

制;二是物质利益平衡机

制;三是物质利益调节机

制;四是物质利益约束机

制。劳动合同制作为国家基

本劳动制度充分体现了物

质利益原则的根本要求。

2、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

关系有哪些特征?

答:劳动关系:狭义含

义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

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

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

济关系。劳动关系的一方当

事人为劳动力产权的所有

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当事人

为资本产权的代表者即经

营者。在劳动关系中,劳动

者向雇主让渡自己的劳动

力,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劳动

报酬。其中,工资及其他劳

动条件是连接雇主与雇员

的最基本的桥梁。

劳动关系有以下一些

特征:

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下,劳动关系是劳动的

社会形式,劳动是这种关系

的基础,也是它的实质和内

容。第二,劳动关系具有人

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

性相兼有的特点。第三,劳

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

性。第四,劳动关系的当事

人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位所决定而具有特定性,一

方是雇主,另一方是雇员。

3、如何理解通过集体协商

谈判确定工资等劳动条件

的方式是实现效率与公平

双重价值取向的比较好的

选择?

答:通过集体谈判订立

集体合同,劳动关系双方共

同决定劳动条件是经济规

律得以发挥作用的形式。

通过集体协商、谈判,

由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决定

工资等劳动条件,充分体现

了劳动关系双方权利的对

等性。因而,由劳动关系双

方集体协商谈判,订立集体

合同确定工资、劳动条件,

保障了劳动关系运行的公

平性。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谈判决定工资等劳动条件,可以在给定生产力的条件下保障效率的实现。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确实是保障效率与公平双重价值取向的较好的选择。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1)

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三、工资的决定 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 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 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 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 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 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 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 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 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 C 劳动者、企业、政府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 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D )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劳动经济学(专升本)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课程:劳动经济学(专 升本)总时长:180分钟 1.? ( 单选题 ) 划分短期和长期的依据是()。(本题 2.0分) ?A、? 时间? ?B、? 产量? ?C、? 规模? ?D、? 厂商的调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货币职能有()。(本题2.0分) ?A、? 一种? ?B、? 五种? ?C、? 三种? ?D、? 四种?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 ( 单选题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增税(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确定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基准的。(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本题2.0分)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然失业率? ?D、? 周期性失业率?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 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任意两条都不相交。(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本题2.0分) ?A、? 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策? ?D、? 紧缩的货币政策?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

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 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 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 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P175)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 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增加)。 2.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的是(劳动者)。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14.工资率的变化能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当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增加)。4.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为(减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增加) 3.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6.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大)。 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8.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减少)。 20.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 A.增加B.减少 C.不变D.难以判定 9.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负)。 10.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正)。 11.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增加)。 17.封闭型蛛网的条件是(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12.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7.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农业剩余)。 13.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14.人力资源配置就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机制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的(管理)行为。 15.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员工)来支付。 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企业)来支付。 16.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 1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 18.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19.集体谈判的双方为(雇主和工会)。 A.雇主和员工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 20.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浦斯曲线)。 1.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 ; . 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需求无弹性, 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2.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总产量绝对减少。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三、工资的决定 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 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 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 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 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 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 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 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力增加,所允许的资本降低,被称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说明W/MPL = C/MPK的含义 W/MPL = C/MPK的一般化表述:对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将是其自身工资率以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劳动力、资本以及供给品的工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函数。 10. 完全竞争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