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小孩子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所以小孩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发作的时候患者的心室率跳动的特别快,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给患者介绍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康复。

TDP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也是Q-T间期延长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发作时因心室率极快,心排出量锐减可致晕厥、抽搐及猝死,其预后恶劣。临床工作中必须即刻进行最有效的处理,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TDP的临床治疗较单形性室速更为复杂,治疗原则为终止TDP的发作,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目前有着显著的飞跃与发展。其治疗措施包括药物、起搏器、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而药物治疗一直是基本选择,即使按装了ICD,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控制。故根据个体化原则,依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治疗对策。

因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原因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

制有不同,治疗也存在差别,分别叙述如下。

1、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1)纠正或解除病因。

(2)提高基础心率:①异丙肾上腺素:目前认为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机制是其能提高基本心搏的频率,使心室复极一致,缩短Q-T间期。一般采用静脉滴注,以0、06~0、1μ

g/(kg?min)(2~8μg/min)持续静脉滴注,先小剂量后大剂量,

使心室率在90~110次/min。②阿托品: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每次0、03mg/kg,每半小时1次,对高度房

室结传导阻滞诱发的TDP者有效,对高度希氏阻滞者引发TDP者可使心房率增快并加重阻滞程度,进一步增加心动过速的危险性。对药物引起TDP而与房室传导阻滞无关的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其疗效不一,许多病例无效。

这个疾病虽然不会连续的发作,但是也容易在治疗后过一段时间再次的发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在痊愈之后也要预防再次发作,及时的做好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严重的应该住院治疗,不然也是非常的危险的。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定义: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 (1)右室流出道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且II、III、aVF 导联均为R型。 药物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Ic类的普罗帕酮、钙拮抗剂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特发性左室室速(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及电轴左偏,偶见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右偏。 药物治疗:发作时采用维拉帕米静脉静推是首选,成人一般5mg 每次。也可以给予普罗帕酮70mg每次静脉推注。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3)左室流出道室速 心电图表现:与右室流出道室速相似,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V1导联的R波往往显得较宽大,一般而言,如V1的R波时限超过QRS总时限的50% ,R/S的振幅比率大于0.3都应该怀疑为左室流出道起源。 药物治疗:同右室流出道室速。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4)特发性左室游离壁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I、aVL呈QS,下壁导联RS,胸前R移行到V3之前。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可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1)致心律失常源性右心室心肌病 其室速心电图表现:左束支阻滞、II、III、aVF导联为QS、rS 或RS波。部分患者可能多行性,甚至合并右室流出道室速。 药物治疗:临床上紧急终止可采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静脉注射,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进行体外电转复。预防发作的药物,首选索他洛尔,其他可以选择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介入治疗及ICD治疗。 (2)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患者心肌梗塞后的室速,虽然其可以是多行性的,但绝大多数还是起源于游离壁,因此,心电图特点除了右束支阻滞图形外,只要不是明显地类似于特发性左室室速者,均应该诊断为此型。 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会被用于此型室速,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介入治疗:ICD治疗。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一、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26+(37.34/37.9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蒙、晕厥等。 2.心电图表现: (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2)至少连续发生3次。 (3)频率100-250次/分的心动过速。 3.持续性室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 4.特发性室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速。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亦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1.查找引起室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异常和药物中毒等)。 3.经导管消融(见附件1)。 4.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器械治疗。 5.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47.20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可逆性室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持续性室速的诊断。 2.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终止室速的方式(见附件2):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的快速连续性室性异位激动。自发者异位激动须连续≥3个,程序电刺激诱发者须连续≥6个,且频率≥100次/分。90%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见于冠心病及各种心肌病。10%左右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1.原有心脏病的症状及体征。 2.大多数为阵发性,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的临床表现随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功能的状况等因素变化而不同。少数症状轻微,多数突发心慌、胸闷、恐惧、颈部发胀及跳动感、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肺水肿、晕厥,甚至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而猝死。 3.体征:心率波动在150~220次/分,节律多较规整。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间歇出现较强的颈静脉搏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与房室分离有关的炮轰音。可出现低血压。 4.心电图: (1)宽而畸形的QRS波连续出现≥3次,节律基本规则,频率≥100次/分,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2)P波与QRS波无关系,形成房室分离;室率>房率,但因P波常融于QRS波中,难以辨认。 (3)完全性或部分性心室夺获;窦性激动可完全夺获心脏,表现窄ORS波,其前有P波P-R >O.12 s;窦性冲动与异位激动同时兴奋心脏时表现为部分夺获,图形介于室性与窦性之间称室性融合波。 5.分类:临床上常将室性心动过速分成以下类型: (1)根据室速的QRS波群形态分成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根据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分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

几种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经验

几种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经验 时间: 2015-12-09 16:27:53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1)平行心律性室速本型多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亦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无症状者可不治疗,关键是治疗原发病。对于有症状或呈持续性室速者可静注普罗帕酮35~70mg,必要时隔10~20分钟复注,总量不宜大于350mg.普罗帕酮无效者 (1)平行心律性室速本型多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亦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无症状者可不治疗,关键是治疗原发病。对于有症状或呈持续性室速者可静注普罗帕酮35~70mg,必要时隔10~20分钟复注,总量不宜大于350mg.普罗帕酮无效者可改用普鲁卡因酰胺或碘呋酮治疗,必要时电复律。 (2)反复型单形性室速本型室速常因疲劳、情绪激动、失眠所致。故可应用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等治疗,并应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30mg,每日2~3次,或美西律0.zg,每日2~3次口服治疗。 (3)双向性室速多见于严重心脏病合并洋地黄中毒,尤其是伴低血钾者。治疗对策是立即停用洋地黄,补充氯化钾和硫酸镁。一般剂量为氯化钾1~2g和25%硫酸镁5~10ml加5%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滴。若心率大于120次/min,可加用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前者剂量为125~250mg加于注射用水20~40ml中静注,必要时隔5~10分钟重复注射,但2小时总量不宜超过500mg.利多卡因首剂50~100mg静注,必要时5-10分钟重复注射,1小时总量不宜超过300mg.若能采用地高辛抗体f(ab)。治疗则效果更好。 (4)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阵发性室速)常见于急性心梗、洋地黄过多、高血钾、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病。本型无须治疗,主要处理基础疾病。心动过缓者可用阿托品0.5~1mg静注。若心率成倍加速,则首选利多卡因。 (5)束支折返型室速无症状者可不治疗,有症状可静注普鲁卡因酰胺100mg,每5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1.0g.也可用0.5~1.0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也可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反复发作者可采用射频消融右束支而根治。 (6)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以往称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属于先天性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30mg、美托洛尔50~200mg,均每日2~3次治疗。对心动过缓者也可用阿托品,必要时施行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持续发作者可用直接电复律终止。另外,也可用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必要时可增至200~400mg,每日3次。药物治疗无效可做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必须指出,先天性多型性室速禁用儿茶酚胺类及延长复极的药物。 获得性多型性室速除针对病因外,如低钾补钾、药物中毒停药。目前认为,首选25%硫酸镁1~2g,稀释成40ml后缓慢静注,然后以l~5mg/min静滴。心动过缓者提高基础心率可用异丙肾,开始剂量宜小,一般用0.5~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开始滴速为5~6滴/min,无效时可用食道心房调搏或临时性心内膜起搏。禁止ia、ic及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7)多形性室连正常qt间期禁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首选奎尼丁或普鲁卡因酰胺,必要时安置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多型性室速伴发于极短联律间期者首选维拉帕米5~10mg缓慢静注,有效后口服以预防复发。必须指出,本型室速应用交感神经兴奋药不仅无效,而且还能加重病情,应予注意。而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也往往无效。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由希-浦系统大折返引起 ?多伴发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冠心病 ?BBRVT 周长往往小于 300 ms,加之患者多数有心功能障碍,因此发作时可致晕厥 ?唯一具有清晰明确折返环的室速 ?希氏束(至少其远端)、希-浦系统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 在窦性心律时,BBRVT患者常可见HPS的传导延迟, 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室内传导阻滞。当适时的室上性激动下传, 正遭遇一侧束支的不应期, 则循另一侧束支缓慢下传, 激动心室后再沿着阻滞侧束支逆传回希氏束, 若可继续循另一侧束支下传并持续存在, 则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此时, 希氏束( 至少其远端) 、双束支、浦肯野纤维及部分心室肌构成折返环路。 当室性早搏刺激的短联律间期达到一定阈值时, 左束支的逆行传导进一步延缓以及右束支的前传兴奋恢复, 以至于来自左束支的逆传兴奋可经右束支下传, 完成一次折返过程。持续性的折返即形成束支折返性室速。 室内传导正常的患者在常规心室期前刺激时,约50%可诱发BBR搏动。取决于哪侧束支前向地传导冲动,束支折返激动时的QRS可呈现两种不同的心电图图形 BBRVT的分型: BBRVT的形态取决于折返激动前传的束支 ?最常见的类型:LBBB 型,激动经右束支前传而经左束支逆传导折返 ?少见类型:RBBB型,如激动经左束支前传而经右束支逆传导折返 ?局限于左束支分支间折返性室速的 QRS 波形态亦可表现为 RBBB 型,如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参与的室速,其中伴电轴右偏者为折返激动由左前分支前传,左后分支逆传,而伴电轴左偏者传导方向相反 V3现象 Akhtar等描述了束支折返性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 当心室程序刺激技术用作快速心律失常的诱发方法后,发现单个心室期前刺激(s2)引起心室搏动(V2)后,往往出现一个自发的心室反应V3,称为V3现象。v2与V3的QRS形状相似。V3的发生机制是大折返激动,由左束支逆传至希氏束、右束支,而由右束支-浦肯野系统下传至心室,引起心室激动 BBRVT 的体表心电图诊断标准 ?无特异性表现 ?近期或既往基础心律时,有HPS传导异常的表现,如PR间期延长,室内传导阻滞等 ?心动过速发作时呈明显的室房分离 ?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增宽,时限>140ms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QRS波呈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 BBRVT 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标准 ?基础心律时,His电图上可见 H-V间期的延长(>60ms) ?心动过速时可见 V 波前有固定的 His 或束支电位,且 HV间期可长于或等于窦性心律时HV 间期,亦可缩短,但缩短幅度≤10 ms ?心动过速时可见自发的 H-H 或束支电位间期的变化先于心动过速周长的变化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与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与护理 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地点:急诊科办公室 主讲:聂娜 参加人员:王子欣张倩江菲刘欢王箐陈小倩 记录人:王子欣 聂娜:各位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急诊科实习,今天我们的查房 主题是室性心动过速。首先请王子欣同学讲我们的案列资料说一下。 王子欣:陈二毛,女,八十岁。患高血压病四年左右,患者主诉由于 停服降压药物,2012年10月17日下午突感心慌,头晕,全身冷汗 不止,于16:00分被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患者来时神智叫清楚, 光反射良好,无皮肤黏膜破损,生命体征:心率205,脉搏:206次 /分,血压:190/122,血氧:96%。初步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遵医 嘱给予心电监测,心律平70mg+NS20ml经脉推注。 16:30 16:40 17:50 17:00 17:10 17:20 17:30 HR 190 185 170 160 153 113 106 BP 180\130 180\125 170\124 143\103 138\108139\77 120\70 病人与17:30分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医生给予舒血宁,丹参,门冬等 药物维持治疗,并做血生化检查,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聂娜:很好,这位患者是以为很典型的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那么什

么又叫室性心动过速呢,它又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呢?请张倩回答。 张倩: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的室性搏动,室率≥120次/分。 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4.基础心脏病的体征。。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聂娜:好的,那么当病人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应该做哪些抢救呢?江菲:药物治疗: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 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②普鲁卡因酰胺50~100n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1次,1小时内总量可达1g,维持剂量2~5mg/min;③溴苄胺5mg/kg10分钟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2mg/min;④乙胺碘呋酮150mg 静脉注射;⑤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⑥如心电图示室速由R-on-ST 段性性室早引起可先用异搏定5~10mg静脉注射;⑦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可选用苯妥英钠和钾盐治疗;⑧如系青壮年无明显原因,常以活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可获得明显疗效。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有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其中心脏病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率也是极高的,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心脏病的一种,他总是会导致很多患者突然发生心跳过快,有的时候会引起很多人出现头晕和浑身无力等,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大多发生在心脏病人中,可造成严重后果,增加病死率。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立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其治疗原则: ①室性心动过速一旦发生,应立即终止发作。 ②消除诱因,注意低血钾,洋地黄药物的使用。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心衰,心梗后室壁瘤的治疗等。 ④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在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应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措施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 ⑤防治心脏病猝死。 1.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终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的方法是立即静脉注射抗心 律失常药物,对于单形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正常的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静脉注射。 ①利多卡因;

②胺碘酮; ③普罗帕酮,选择其中之一,有效则可继续滴注上述药物。 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类似于单形型,但要仔细寻找可能存在可逆性原因,例如药物副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Q-T间期延长时。治疗除针对病因外,可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注,或快速人工心脏起搏,忌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静脉给予大剂量硫酸镁,对低血镁及血镁正常的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尖端扭转型室速、洋地黄中毒病人均有效。对没有洋地黄中毒的病人使用镁制剂可能产生低血钾,所以同时需要补钾。 2.室心动过速的非药物治疗 (1)直流电复律原理是使折返环内所有的细胞均被去极化后,产生了心电的同一性,折返环也就不复存在。大量实践证明,直流电复律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许多情况下应作为首选措施,方便且效率高。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措施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措施相信大家对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太过于熟悉的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不过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信息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措施。 对属于获得性病因者 (间歇依赖性TdP) (1)静脉补钾和补镁 低钾可使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使复极延迟,根据缺钾程度通常用氯化钾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镁可激活细胞膜上ATP酶而使复极均匀化以及改善心肌代谢等,予1-2g硫酸镁稀释后缓慢静注,继以1-8mg/min持续静滴,即使血镁正常亦无妨。

(2)异丙肾上腺素 1-4μg/min静脉滴注,随时调节剂量,使心室率维持在 90-110次/min之间。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缩短QT间期及提高基础心率,使心室复极差异缩小,有利于控制TdP的发作。 (3)TdP发作时,可试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但禁用Ⅰa、Ⅰ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4)TdP持续发作时,应按心搏骤停原则救治,有室颤倾向者,可用低能量电复律。 (5)对顽固发作伴严重心动过缓、严重传导阻滞者,药物应用有矛盾,宜安装永久调搏器。 对属于先天性病因者 (肾上腺素能依赖性TdP) (1)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物,常用美托洛尔25-50mg,日2-3次日服或普萘洛尔10-30mg,日3次口服。β阻滞剂可使心率减慢,QT间期因此延长,但QTc可能缩短。治疗效果以长期

随访不再有晕厥发作来衡量,而QT间期可能并不明显缩短。 (2)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发作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3)患者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禁用延长心室复极和儿茶酚胺类药物。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脏疾病,那就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了,我们知道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措施。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PDF.pdf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BRVT) ?BBR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由希-浦系统大折返引起 ?多伴发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冠心病 ?BBRVT 周长往往小于300 ms,加之患者多数有心功能障碍,因此发作时可致晕厥 ?唯一具有清晰明确折返环的室速 ?希氏束(至少其远端)、希-浦系统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 在窦性心律时,BBRVT患者常可见HPS的传导延迟, 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室内传导阻滞。当适时的室上性激动下传, 正遭遇一侧束支的不应期, 则循另一侧束支缓慢下传, 激动心室后再沿着阻滞侧束支逆传回希氏束, 若可继续循另一侧束支下传并持续存在, 则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此时, 希氏束( 至少其远端) 、双束支、浦肯野纤维及部分心室肌构成折返环路。 当室性早搏刺激的短联律间期达到一定阈值时, 左束支的逆行传导进一步延缓以及右束支的前传兴奋恢复, 以至于来自左束支的逆传兴奋可经右束支下传, 完成一次折返过程。持续性的折返即形成束支折返性室速。 室内传导正常的患者在常规心室期前刺激时,约50%可诱发BBR搏动。取决于哪侧束支前向地传导冲动,束支折返激动时的QRS可呈现两种不同的心电图图形 BBRVT的分型: BBRVT的形态取决于折返激动前传的束支 ?最常见的类型:LBBB 型,激动经右束支前传而经左束支逆传导折返 ?少见类型:RBBB型,如激动经左束支前传而经右束支逆传导折返 ?局限于左束支分支间折返性室速的QRS 波形态亦可表现为RBBB 型,如左前分支和左后

分支参与的室速,其中伴电轴右偏者为折返激动由左前分支前传,左后分支逆传,而伴电轴左偏者传导方向相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小孩子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所以小孩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发作的时候患者的心室率跳动的特别快,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给患者介绍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康复。 TDP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也是Q-T间期延长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发作时因心室率极快,心排出量锐减可致晕厥、抽搐及猝死,其预后恶劣。临床工作中必须即刻进行最有效的处理,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TDP的临床治疗较单形性室速更为复杂,治疗原则为终止TDP的发作,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目前有着显著的飞跃与发展。其治疗措施包括药物、起搏器、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而药物治疗一直是基本选择,即使按装了ICD,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控制。故根据个体化原则,依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治疗对策。

因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原因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 制有不同,治疗也存在差别,分别叙述如下。 1、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1)纠正或解除病因。 (2)提高基础心率:①异丙肾上腺素:目前认为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机制是其能提高基本心搏的频率,使心室复极一致,缩短Q-T间期。一般采用静脉滴注,以0、06~0、1μ g/(kg?min)(2~8μg/min)持续静脉滴注,先小剂量后大剂量, 使心室率在90~110次/min。②阿托品: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每次0、03mg/kg,每半小时1次,对高度房 室结传导阻滞诱发的TDP者有效,对高度希氏阻滞者引发TDP者可使心房率增快并加重阻滞程度,进一步增加心动过速的危险性。对药物引起TDP而与房室传导阻滞无关的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其疗效不一,许多病例无效。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 过速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 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多变,主波方向围绕基线上下扭转,也有人称之为多形性心室扑动(multiform ventricuar flutter)。 它介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扑动之间。 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为:①发作时QRS波群极性上下飘忽不定地围绕基线扭转,每隔3~20个扭转一次方向;②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的形态多变,频率160~280次/min,常超过200次/min,节律可规则或不规则;③发作常来去突然,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至10余秒钟,可自行中止,但极易复发,常由落在延长的T-U波上的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所引发,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④转律后的基础心率可以正常,但多数为显着性窦性心动过缓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⑤发作前后的窦性心律有显着U波、T波增宽、平坦或倒置、Q-T间期或Q-T-U间期多明显延长,并出现频发室性早搏。 该类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尚未明了,现今多认为是由于早期或晚期后除极导致触发机理所引起。

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主要有: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中毒(如奎尼丁、锑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有机磷中毒、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广泛性心肌梗塞、变异性心绞痛、弥漫性心肌炎等)、低血钾症或低血镁症。 治疗除积极针对病因以外,应静脉补充钾镁盐,选用利多卡因或直流电击复律,无效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必要时可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超速抑制方法。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诊断与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02-02T10:14:25.6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韩荣晶王凤娇李欣[导读]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韩荣晶王凤娇李欣(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320-02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早年由于对这类室速的概念模糊不清,常被误认为是心室颤动,故称之为“短暂性心室颤动”、“心室扑动颤动”等。直到1960年才由法国学者Dessertenne氏对其作了系统描述,并命名为现名。近年来,由于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Tdp的检出日益增多,并引起广泛重视。为了提高Tdp抢救疗效,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文献复习,对Tdp怍一探讨。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 Tdp临床表现为重复发作的晕厥。如果发作时间短,病人可不感到或只感到一过性心悸或头晕。当发作时间略长则出现晕厥甚至抽搐,呈典型的心脑综合症。一般发作历时短,数秒至十几秒或几十秒,自发缓解。其特征是复发多次,相间数秒或数分钟,晕厥时间与心动过速时间发作相一致。严重时,发作时间长,最后转变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1.2 心电图特征 1.2.1 发作之间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时也可为心房颤动或其它异位节律。其特征是QT(QU)间期延长在0.48秒以上,可达0.60秒或更多,T波变宽,波幅增高。正向或负向,常青宽大的U波,易与T波相混。 1.2.2 发作先兆在发作之前多有室性早搏,呈RonT现象。有时呈二联律或三联律,甚至短阵发作呈连珠炮状。 1.2.3 发作在某个室性早搏后连续出现宽大的心室波,其快波段及慢波段可清晰分清。连续几秒钟,一般3~5秒,然后突然以基线为轴心室波改为相反方向,大约每5~10个心室波改变一次方向(Tdp由此命名)。这种图形不一定在所有导联中均能见到。心室波频率在160~280次/分,平均220次/分。在每次发作中,心室波可改变2~3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可自行终止,心电图变为窦性心律,往往有巨大倒置的T波。 2 病因 2.1 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心率过缓本身即可引起显著的心肌复极延迟及不均一。例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伴有缓慢心室自主节律时,复极异常尤为明显,其次,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等。 2.2 低钾和/或低镁血症低钾使心肌细胞膜对复极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降溉,延长动作电位的终时,有利于折返的发生。低镁血症时,由于缺乏足量的镁离子以激活膜钠钾PAT酶,造成心肌细胞内不能维持高钾浓度,而细胞外钾经肾脏排泄,形成低钾血症。 2.3 奎尼丁及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常引起Tdp的药物为奎尼丁,常在血清药物浓度水平远低于中毒剂量时即可诱发Tdp发作,即通常所谓“奎尼丁晕厥”。象Ia、Ic、I类抗心津失常药、三环抗抑郁剂等,凡能引起继发性QT间期延长的药物均能诱发Tdp。迄今报道了能引起Tdp的药物已不下30余种。 2.4 先天性QT延长综合症这是一种家族性疾病,临床有听力正常与听力障碍之分,但均伴有QT间期延长。平时无心动过缓、ST常延长,T波正常,常伴U波。主要临床表现为晕厥及淬死。 2.5 其它冠心病与Tdp的关系不清楚,有个别报告变异性心绞痛等心肌梗塞并发这类心律失常。但做为病因则未被大家采纳。二尖瓣脱垂伴QT延长者可并发Tdp。 3 治疗 Tdp是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如能及时、正确治疗,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若能进一步消除或治疗病因,可使之痊愈。 3.1 异丙基肾上腺素是治疗Tdp的首选应急药物。异丙基肾上腺素1mg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滴,调节其剂量使心室率维持在100~120次/分。但不适于心肌缺血和高血压患者。 3.2 硫酸镁对于中止Tdp非常有效,已作为第一线治疗药物。25%硫酸镁8ml稀释成40ml后静注,继以8mg/分静脉点滴维持。 3.3 氯化钾对于低血钾患者,应去除引起低血钾的原因。补钾虽不能立即中止Tdp,但可缩短QT间期,降低U波振幅,防止Tdp,但可缩短QT间期,降低U波振幅,防止Tdp。尤适用于不宜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如心肌缺血和高血压)患者。 3.4 阿托品可提高基本心率以减少心肌复极差异.但效果较差,不宜持续应用。只适用提高室上性心功过缓患者的心率。对家族性QT间期延长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则无怍用。 3.5 禁用Ia、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试用Ib类药物,如利多卡因静脉注种,实践证明疗效较差。 3.6 对家族性QT延长综合症,有人提出用心得安或洋地黄治疗,也有人提出切除星状节,但无可靠效果。 3.7 电复律不宜作为首选,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和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才考虑应用低能量电复律。 3.8 心脏起博器不论哪一类型,当顽固发作而难丁中止或用药矛盾时都可试用。参考文献 [1]许克诚,李廷富,金春和,严秉智,林宏,自律性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J];心电学杂志;1986年01期. [2]陆锦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0年03期.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 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图3-3-24)。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 【诊断要点】 1.听诊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如发生完全性室房分离,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变化,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当心室搏动逆传并持续夺获心房,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发生收缩,颈静脉呈现规律而巨大的a波。 2.室速的心电图特征为: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规则,但亦可略不规则;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对确立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图3-3-25)。 3.下列心电图表现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①室性融合波;②心室夺获;③室房分离;④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经导管消融或臵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26+(37.34/37.9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蒙、晕厥等。 2.心电图表现: (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2)至少连续发生3次。 (3)频率100-250次/分的心动过速。 3.持续性室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 4.特发性室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速。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亦称为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臵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1.查找引起室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异常和药物中毒等)。 3.经导管消融(见附件1)。 4.臵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器械治疗。 5.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47.20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可逆性室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持续性室速的诊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保守治疗方案

突发状况急救方法 一、兴奋迷走神经方法: 1.让病人大声咳嗽. 2.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3.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4.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 5. 压迫颈动脉窦法:在甲状软骨水平,触到右侧颈动脉搏动后,用大拇指向颈椎方向压迫,以按摩为主,每次5-10秒,一旦转律,立即停止,如无效,再试压左侧,禁忌两侧同时压迫。 同时口服心律平或心得安片.如果上述办法不能缓解,病人仍头昏.出冷汗,四肢冰凉,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二、用主要药物有【食用】: 心律平(盐酸普罗帕酮片)赛诺菲(盐酸胺碘酮) 心得安(盐酸普萘洛尔片)腺苷三磷腺苷 预防发作时可静脉点滴利多卡因,口服慢心律450mg-800mg/d,或心律平450-800mg/d,胺碘酮200-600mg/d.有效的原发病治疗和长期补充血钾对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预防有帮助.

三、药物治疗【针剂】: ①首选:心律平1-2mg/kg,用5%的葡萄糖稀释1倍iV,如无效,可每隔10-15min重复,共3次,总量一般不超过6mg/kg,有效后改口服5mg/kg.次,Q8h。 ②异搏定:0.1-0.3mg/kg,用5%的葡萄糖稀释,缓慢iV。注意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 ③次选ATP:0.1mg/kg,在3-5秒内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3min后可重复第2剂,每次按0.05-0.1mg/kg递增,直至最大量0.25-0.3mg/kg。注射部位宜在上肢或近心脏的血管内注射。若出现心动过缓,可用氨茶碱解救,剂量5-6mg/kg,推注。 ④洋地黄类:对于病情较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有心衰表现者可首选。室性心动过速或洋地黄中毒者禁用,亦禁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传型。饱和量,新生儿0.04mg/kg,婴儿0.05mg/kg,儿童0.03mg/kg,先以半量静推,余量每6-8小时后分2次静推。12小时内完成饱和量。 ⑤根据经验可选用b-受体阻滞剂:但对于有心衰者禁用,无心衰表现者,W-P-W 综合征或自律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用。美托洛尔,0.1~0.3mg/kg,静推。 ⑥胺碘酮:治疗室上速逐渐增多,主要用于顽固性室上速,尤其是用于心律平治疗无效者或疗效较差者。1mg/kg,用5%的葡萄糖稀释后静推,或5-10ug/kg.min静滴,注意避光。口服10mg/kg,2次口服,7天后减量为5mg/kg,分次口服,每周服5天,停2天。注意甲亢或甲减、心动过缓、低血压等。 ⑦普鲁卡因酰胺或奎尼丁:能延长心房肌不应期和降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恢

尖端扭转性室速的护理

尖端扭转性室速的护理 报告6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的护理。维持心电的稳定是护理的重点,尤其是对QT间期的监测。纠正诱发病因、控制触发因素是成功抢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基础。 标签:尖端扭转型室速;长QT;护理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是一种多形性室速,主要发生在心脏复极延长时,其心电图特点是QRS波极性围绕基线偏转,心室率200~400次/min,通常表现为短串阵发形式,但也能出现持续性发作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因此是一种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1],见图1。 临床上,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先天性长QT综合征等诸多心脏疾病以及低钾血症、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等病理生理条件可伴发TDP。因此TDP是CCU病房常见的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之一。通过对我科CCU病房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3例TDP 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TDP患者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6~82岁,平均年龄(46.6±3.4)岁。心血管疾病患者4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药源性(心血管药物)9例,暴发性心肌炎7例,三度房室阻滞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1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非心源性疾病患者13例,其中电解质紊乱8例,药源性(非心血管药物)3例,低体温1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注意全身情况,稳定生命体征,纠正代谢紊乱,完善包括电解质在内的常规生化检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全部患者均给予持续性心电监护。 1.3测量指标测量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QT间期,并按Bazett公式校正,即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间期是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最早QRS波起点至最晚T波终点。Bazett公,因QT间期随心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心率加快则QT间期缩短,反之则延长,因此利用Bazett公式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 2 结果 3 护理 3.1一般护理完善血常规、肾功、电解质、血气分析、肝功等生化检查,异

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

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 心脏病是人们非常害怕的一种严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患上了心脏病会造成患者行动等方面的被限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心脏的过劳或者发生猝死的现象,所以,治疗心脏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心脏病的药物非常多,要根据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那么,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呢?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一旦反复发作 ,病人必须住院观察 ,并应根据心电图表现的室性心动过速类型 ,在医生的指导下 ,选用下列药物治疗。利多卡因 (赛罗卡 因 ):为首选药物 ,适用于早搏型或双向波型室性心动过速。用法 :以 50毫克加入 25%葡萄糖液 2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射 ,必要时 ,隔 15分钟后再静脉注射 50毫克 ,同时可用 400~800毫克加入 5%葡萄糖液5 00毫升中 ,按 1~ 3毫克 /分的速度静脉滴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眩晕 ,面肌、腓肠肌等小肌群抽搐 ,严重者甚至可致谵妄、昏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普鲁卡因胺 :适用于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用法 :以 200毫克加入 25%葡萄糖液 20毫升内静脉注射 ,并应注意血压。如心律仍未纠正 ,隔 20~ 30分钟后再静脉注射 100~ 200毫 克 ,以后每隔 15分钟再注射 100毫克 ,直至心律纠正为止。总量一般不超过 1000毫克 ,或以 500毫克溶入 5%葡萄糖液 2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开始 15~ 20分钟内静脉滴注 250毫克 ,以后可将滴速减半。 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是非常多的,以上介绍了几种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希望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认真的对待,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病情,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心脏病是马虎不得的,一定要精心的治疗才能让身体有康复的可能性。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的发生,可以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所致,也可以是后天获得[1]。如果观察不仔细、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近几年本院成功救治了9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9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9~80(5 2.35±10.46)岁。其中冠心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期前收缩1例,心肌病3例。全部病人于入院后均发生TDP,晕厥次数最少1次,最多6~7次,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少数病人发作后伴恶心、呕吐。心电图表现:发作时均为典型的TDP图形,QRS波宽大畸形,形状多变,振幅不等,R-R间期不等,每隔5~30个QRS波群尖端围绕等电位线上下扭转,类似纺锤状,持续数秒至数分,QRS波频率157~250次/分。其中1例转为心室颤动;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2次/分左右,最低至30次/分;血钾低于正常者4例(最低者1.4mmol/L),血镁低于正常者2例,尿素氮(BUN)及肌酐(Cr)均正常。 1.2 急救与转归:9例患者立即静脉同时补镁和补钾。6例患者经补镁、补钾12h后,TDP渐消失,症状缓解;1例患者经补镁和补钾12h后,仍有TDP 发作,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继以4毫克/分静脉滴注维持,1h 后TDP发作停止;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发作终止;1例患者给予补镁和补钾治疗,入院12h内仍5次发生TDP,并转为心室颤动,均立即予200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继续补镁和补钾治疗10h后TDP 和心室颤动未再发作。 2 护理措施 2.1 TDP的观察及一般护理:及时发现和纠正TDP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患者出现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主诉有一过性晕厥、黑蒙、头晕、胸闷等,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让患者右侧卧位休息,身体自然屈曲。告知患者动作幅度切忌过大,以免诱发猝死;予24h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0~15分记录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镁、血钾、心肌酶、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测;床旁备除颤设备,除颤器充足电备用;昏迷和抽搐患者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防止舌咬伤。 2.2 电击复律和电除颤:TDP患者极易发生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占心搏骤停的80%,是危急生命中最紧急事件,也是心搏骤停中最具有抢救成功机率的一种。TDP药物复律无效,立即做好电复律准备,配合医生積极进行抢救。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时,无论医生有无在场均应立即除颤。注意除颤应在患者失去知觉或给予镇静剂后使用[1],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能量为200~300J,除颤前后配合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24h专人护理。本组1例患者5次发生心室颤动,均在患者发生TDP后数秒至十数秒后转为心室颤动,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护士发现后立即予200J能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5次除颤均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意识转清。 2.3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出现呼吸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