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是以“做中学”、“玩中学”等理论为依据的科学活动探究性课程。设计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探究活动,与《科学》课程相结合,引领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爱上科学,并且善于使用科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背景分析:国家课程中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中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中少量为基础性课程,大量应该开设成拓展性课程。每周拓展性课程课时一般是4课时左右,设计和开发拓展性课程,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系统化”、“加深加难”,应着重在“趣味活动”上做文章,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品行修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一学期的教学时间约为18周,

5、6年级一周三节科学课,

3、4年级一周两节科学课,在上级部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全册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分配显得分紧张。而一旦让学生亲历探究、深入探究,许多时候一个探究活动就需要多个课时,走马观花式的探究只能使科学探究流于形式,限于框架,无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而托管服务的托管课程每周有1-2课时,恰好可以弥补科学活动性课时数的不足。因此,我们提出以

小学科学教材的探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孩子的科学托管活动性课程。

三、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托管服务资源,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题,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获得知识新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2、结合科学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植物观察种植、动物观察饲养、微生物观察等实验性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动植物栽培饲养等实用技术,亲身经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

四、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及基本框架专题课题活动内容课时安排搭建活动专题萝卜牙签建高塔1、只能使用提供的萝卜和牙签造高塔。2、萝卜之间,只能使用一根牙签连接。3、规定时间完成,时间到不准再操作。4、不能用手扶,测量高塔直立的高度。2课时单纸叠高1、只能使用一张A4纸。2、只可徒手对纸作处理,不能使用任何工具,也不能附加任何材料。3、不能用手扶,测量纸塔直立的高度。2课时实验操作专题超级泡泡1、提供以下药品:冷水、温水、洗洁精、胶水、糖浆、甘油。配置泡泡水。2、提供细铁丝,制作吹泡泡工具。2课时磁悬浮小车1、介绍磁悬浮的发展与应用。2、材料清单:环形磁铁6块,橡皮泥1团,大玻璃1块,小玻璃1块,直尺1根,A4纸1张,玻

璃棒1根,筷子1根3、利用以上材料探究制作一个简易磁悬浮小车2课时观察探究专题落叶情缘1、观察不同树叶的正面和反面2、猜测落叶一般是哪个面朝上3、实地观察落叶的过程并模拟4、选择一块区域统计落叶情况5、查找资料,完善认知6、得出结论,撰写小论文2课时探秘宇宙1、播放视频,认识地球全貌2、通过模型和相关科技作品认识太阳系。3、延伸至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感悟天外有天。2课时观察记录专题生活中常见的“虫子”1、播放常见“虫子”的视频与图片,引起学生共鸣与求知欲。2、引领学生共同认识这些“虫子”的俗名与学名。3、课后去发现并且拍照或画图记录它们的身影。4课时和显微镜交个朋友1、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3、自制各种玻片并观察4、做好记录4课时(2)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一9、4-9、10萝卜牙签建高塔(一)1课时二9.119.24单纸叠高

(一)1课时四9.25

10、8超级泡泡

(一)1课时六

10、910.22磁悬浮小车

(一)1课时八10.23

11、5落叶情缘

(一)1课时11.611.19探秘宇宙

(一)1课时二11.20

12、3生活中常见的虫子

(一)1课时四

12、412.17生活中常见的虫子

(三)1课时六12.18

12、31和显微镜交个朋友

(一)1课时八1.11.14和显微镜交个朋友

(三)1课时二1.15—1.21和显微镜交个朋友

(四)1课时

五、课程实施:(1)课时安排共需20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0分钟。(2)课程实施原则1、趣味性原则: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因材施教原则:依据学生的情况,给与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3)课程实施准备1、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2、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3、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4)课堂实施方法与过程1、学生主体,以学定教。对于不同的探究专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例如搭建活动,在明确规则后,先放手让学生自我操作,待大部分学生遇到困难后,可以展示几种成品,以供借鉴。而显微镜的操作方面,必须先介绍它的结构、作用和操作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2、言简意赅,清晰讲解。几句话,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目标是什么,“玩耍”必须在哪些要求下进行。3、材料充足,放手去玩。不限制学生天性,放手随学生去“玩”,失败无需担心,从头再来,无威

胁性、低成本。4、强化创新,升华认知。学生在“玩”够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从中总结出特点,或者提炼出原理,把实际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六、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原则:1、科学性、客观性原则。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手段等多种方面,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科学准确性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2、发展性原则。评价过程中坚持发展性原则,首先“发展”意味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发展”是一动态的过程。3、主体性原则。在遵循主体性原则的过程中我们应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建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在他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只是被视为被动的没有生命的客体,而更多的是作为能动的、有个性特点的主体。4、过程性原则。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而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是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

5、开放式原则。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2)具体评价方法专题具体评价内容等级搭建活动专题A:在搭建过程中积极主动,不怕失败,创造力强,高度在前百分之五。B:在搭建过程中主动性不足,失败几次灰心,但仍能搭建出作品。C:在搭建过程中只看,基本不动手。

实验探究专题A:多次尝试后能选用恰当的材料,展示出成品,且

美观。B:材料选择不是非常恰当,但仍完成,产生作品。C:材料选择混乱,实验现场糟乱不堪,无作品。观察探究专题A:小组内分工合作明确流畅,资料充足,形成比较完整的结论。B:小组内成员尚能探究,但证据不足,结论单薄。C:小组内成员走马观花,无结论。观察记录专题A:操作正确,观察记录完整,具有系统性。B:操作有几处错误,但尚能在提示下完成,有观察记录。C:基本不能操作,也没什么科学性的记录。七、所需条件:(1)广泛收集优秀的活动内容。(2)争取学校的支持(资金、场地、人员等)。(3)充足的活动材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实验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20年9月15日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数:34 一、课程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知道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 富。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每个班有53人左右,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4、资源分析 本套教材提供了教本、教学用书和相对应的资源包,学校提供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二、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科学探究: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知道各种自然力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第二单元声音的产生 1、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或用简单器材作简单观察、模拟实验实,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科学探究要应尊重证据;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制方法。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科学探究: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

最新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5.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5.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二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科学(上) 课 程 纲 要 ●设计者: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适用年级:二年级 ●课时:19

【背景】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这本教科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反映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科学,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关注探究技能的培养。教材表达方式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辅线进行整体构建。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从二年级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德育教育”为辅线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课程目标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的生活用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了解其特征。 2.认识自己周边的动植物,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资源。 3.感受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了解太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说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 4.了解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会观察月相,知道月相是如何变化的。(二)科学探究目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网络。 一、课外阅读课程的设计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义务制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质。其中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不仅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来进行,而且还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国家教育部最近制订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然而,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想得多,做得少;号召多,务实少;形式多,效果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见仁见智,诸说不同。 《标准》已向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确定宏观认识和微观实施的要求。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标准》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理想的境地,而是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本市各校开展课外阅读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编写了“江阴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纲要”。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标准》中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由于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他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克服其弊端。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承,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 1、课外阅读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感情,社会主义品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 2、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2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科学活动性课程 适用年级:3-6年级 学生人数:20人左右。 一、课程简介: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是以“做中学”、“玩中学”等理论为依据的科学活动探究性课程。设计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探究活动,与《科学》课程相结合,引领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爱上科学,并且善于使用科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背景分析: 国家课程中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中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中少量为基础性课程,大量应该开设成拓展性课程。每周拓展性课程课时一般是4课时左右,设计和开发拓展性课程,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系统化”、“加深加难”,应着重在“趣味活动”上做文章,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品行修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一学期的教学时间约为18周,5、6年级一周三节科学课,3、4年级一周两节科学课,在上级部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全册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分配显得十分紧张。而一旦让学生亲历探究、深入探究,许多时候一个探究活动就需要多个课时,走马观花式的探究只能使科学探究流于形式,限于框架,无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而托管服务的托管课程每周有1-2课时,恰好可以弥补科学活动性课时数的不足。因此,我们提出以小学科学教材的探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孩子的科学托管活动性课程。 三、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托管服务资源,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题,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获得知识新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结合科学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植物观察种植、动物观察饲养、微生物观察等实验性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动植物栽培饲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28课时 设计者:工作室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气与气候”“水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生活”6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例,按照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珍稀程度构建了《蚂蚁》《鱼》《鸟》《哺乳动物》和《我国的珍稀动物》5课;第二单元《冷与热》从触觉感知明显的“冷与热”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哪杯水热》《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的形成》5 课。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了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分为《一天的气温》《风向与风力》《降水量》《天气和气候》。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以水的3种形态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蒸发、沸腾、凝结的条件,并探究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通过不同的探究方法,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及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了解刹车系统,知道面团长大的原因以及技术产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田精华: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一、拓展性课程背景分析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校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摆在我们科学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发现:科学教材缺少“个性化”,学生生活“城市化”,科学老师“年轻化”。他们的共同点是:离网络更近了,离大自然更远了,遇到问题找百度,很少去大自然去生活中观察实践研究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从2009年开始,我校即以“让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启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项目,安排周三下午的时间集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的特长组建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启动的。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中开设的“七巧板、电子百拼、探究类、科学DIY”等项目的材料是整套购买,教师参与设计的成分少,与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度低,学生开始积极性很高,上了几节课就觉得没意思了。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提升等方面做进一步实践研究。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赢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为此,2012年12月我校承办了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有效策略”为主题的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课改领航现场会。在这次现场会中,科学教研组长田老师作《校园科普拓展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金老师、陈老师老师分别作了《可能是什么》和《毛细现象的研究》的课例展示。这是对我校科学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阅和肯定,充分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在以开展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为主题的学生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 二、拓展性课程核心理念 科学拓展性课程是科学老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活动课的形式,结合科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实施的课外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具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科学拓展性课程项目实践体现如下核心理念。

STEAM校本课程纲要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 2.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 )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 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3.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 )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4.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 )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手段(观察、联想、想象、逆向思维……)。 (2)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 (4)学会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 (2)能尊重事 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 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 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 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 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 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 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 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

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 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 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 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 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独立完成实验,具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技能;认同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时间:34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 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 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 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 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 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 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法建议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摘要: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小学科学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拓展型课程的定义、背景、开展与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开设拓展型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拓展型课程,并对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定义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背景 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了“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科学教育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不可否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兴趣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保障。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应用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的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自主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所发展,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主,尽可能的在选题中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集体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 (2)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但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与基础型课程中相应内容联系紧密但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原有的知识底蕴。 (3)开放性: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教室、教材、时间、空间的限制,积极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场地,拓展知识,训练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思维。 (4)时代性: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更替,科学教师要善于搜集、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底蕴,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克莱绿茵(M.F.Klein)认为知识选择包括知识本位取向、学习者本位取向和社会本位取向。 (1)知识本位 教育的职责是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小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知识本位仍然是当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纬度。为此,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首先应当从知识本位出发。在当今社会,生命科学发展是迅猛的,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对于大量的信息,教师要精心选择,选择与小学生命科学密切关联的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教材由于编写时间原因不能正确反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doc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开发人】陆小峰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指导思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当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我校多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高质量的校本选择。 二、课程开发背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了完善人格的整体。其 中,心理素质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中介层面,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心 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一种有缺陷的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各种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学生除这些方面的影响外,在学校搬迁、生源变化的情况下,压力、情绪、习惯、学习方法等诸方面都跟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自信心相对不足,学 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比较欠缺,情绪的调节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宗旨,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这也符合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课程在《纲要》总目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为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1. 积极优势方面:促进学生不断积极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并利用个人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2. 积极情绪方面:参与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学会调节消极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积极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科目设计

生活与科学 一、科目开发背景 在每个小学生的心目中科学神秘而遥远,实验室、探索神秘事件、宇宙外星球才是科学,而忽略科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蕴含着科学道理。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生活与科学》属于校本课程科学,主要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科目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能活动进行探究; 5、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 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 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拓展型课程纲要夏明琴

拓展型课程纲要 课程主题小学生低年级回宫格写字法教学 开发 教师 夏明琴 设计 日期 2015年9 月 课程类型文化艺术类(√)科学生活类() 动手创新类()社会历史类() 体育健身类() 适用 年级 三年级 授课 课时 40课 时 开发背景认识回宫格及部分名称,利用回宫格把握独体字结构各部分的收缩与舒展,感受汉字结构之美。 课程目标 本教材的第一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独体字与纵向结构字的书写指导,这部分是全部教材的基础内容。引导学生重点认识独体字和纵向结构字形的一般规律,而对笔画书写不作细微指导,独体字和纵向结构的字,基本上分正三角形(梯形)倒三角形、菱形三种。学生只要把握住字形规律,就能依据回宫格把字的笔画、结构作恰当的收缩和伸展。 课程内容与实施活动主题知识要点组织形式 课时 安排 回宫练习字 法简介 1、认识回宫格及其习字方法。 2、了解汉字书写体结构的基本要求。 3、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讲授与欣赏 2 横的外延形 式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 (一) 1、了解横的外延形式。 2、认识呈三角形字的特点。 3、了解长、短横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 (二) 1、继续认识呈三角形字的特点。 2、加强长横的书写训练。 3、了解长、短横的搭配方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首横外延 字呈倒三角 形 1、认识呈倒三角形字的特点。 2、了解竖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中横外延 字呈菱形 (一) 1、认识呈菱形字的特点。 2、认识长横外延的作用。 3、了解竖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式中横外延字呈菱形 (二)1、继续认识中横外延的字形。 2、了解撇和竖的并列与字形宽窄的 关系。 3、了解点和弯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三种基本方形和横的外延认定方法1、认识汉字三种基本字形的组合方 式。 2、了解横的外延认定方法。 3、初步认识回宫格习字法的主要特 征。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底外延(一)1、了解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2、认识撇捺在字底的外延。 3、了解撇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底外延(二)1、继续认识撇捺在字底外延的形式。 2、了解捺的基本写法。 3、了解横、撇、捺三者组合的关系。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的中 间外延1、认识撇捺在字中间外延的特点。 2、学会撇低捺高的书写方法。 3、初步把握撇捺的开合。 实践练习 2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首外 延1、认识撇捺在字首的外延。 2、了解人字头及撇低捺高的书写方 法。 3、了解撇捺开合与字形变化的关系。 实践练习 2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认定方法1、学会各种撇捺对称的组合方式。 2、了解撇捺对称外延的认定方法。 3、掌握本单元所教笔画及部首写法。 实践练习 2 撇的外延形式撇与右边 外延1、了解撇的外延形式。 2、了解撇与右边外延的组合方法。 3、学会斜撇的写法。 实践练习 2 撇的外延形式撇的单独 外延1、进一步了解撇的外延形式。 2、了解撇的单独外延的组合方法。 3、了解广字旁和户字旁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2 钩的外延形式钩与左边 外延1、了解钩的外延形式。 2、了解钩与左边外延的组合方法。 3、了解斜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2 钩的外延形 式钩的单独 1、继续了解钩的外延形式。实践练习 2

小学音乐拓展课课程纲要

小学音乐拓展课课程纲要 设计教师:王辰晨 课程类型:拓展类技能学科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时数:18课时 一、课程介绍 do re mi音乐课堂是一门专注于音乐实践操作的拓展性课程。在 DOREMI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 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 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 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在看到一幅图画后,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 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 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 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 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 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 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二、课程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乐器的音色,能用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风格与流派 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2、综合性艺术表演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大象版

课程纲要.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郭晓丽郭雯芳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体验“观察与提问”,会观察,会记录,提出问题、记录问题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验五官的作用 3、能从不同角度对秋天进行观察和提问 4、以制作“蚂蚁”模型为线索:制作→观察→修正 5、尝试用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 6、会选择问题;认识土壤 7、会运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会整理数据 8、会评价问题,尝试调查法,制作科普展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爱护大自然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6、乐于合作和交流,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7、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全面了解秋天的景象,观察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3、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4、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第二单元: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三单元: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和提问 第四单元: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六单元: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