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河津腾晖煤业物探成果报告

0510河津腾晖煤业物探成果报告
0510河津腾晖煤业物探成果报告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二○一一年五月

工程名称: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回采工作面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编写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日期:2011.05

目录

第1章概况 (1)

1.1目的与任务 (1)

1.2执行规范 (1)

1.3 位置和交通 (2)

第2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4)

2.1 地质 (4)

2.2. 水文地质 (7)

2.3地球物理特征 (8)

第3章井下岩层含水性探测技术 (10)

3.1 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探测法 (10)

3.2 工作面直流电透视法 (11)

3.3 矿井瞬变电磁法 (12)

第4章矿井瞬变电磁法技术方法 (13)

4.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3)

4.2 矿井瞬变电磁法原理 (15)

4.3 PROTEM47矿井瞬变电磁仪 (17)

4.4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 (18)

第5章201回采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水技术方案 (21)

5.1 观测技术方案 (21)

5.2 现场探测实际情况 (22)

第6章资料处理与解释 (24)

6.1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和解释系统 (24)

6.2 资料处理 (25)

6.3 资料解释 (26)

第7章结论与建议 (29)

7.1 结论 (29)

7.2 存在问题 (29)

7.3 建议 (30)

第1章概况

根据霍煤电纪要【2010】235号文件的安排,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负责乡宁、河津区域整合矿井的井下物探技术服务工作。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1回采面开掘的过程中,依据防治水规范“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要求,委托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开展井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工作。

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巷道掘进迎头前方的地质构造及其含水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开采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对巷道前方岩层和地质构造的含水性探测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方面的地质要求更高。岩层的含水性一般探测方法有直流电法、电磁法等,探测方式可以是在地面探测,也可以是在井下探测。地面探测以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为主;井下探测以直流电法、音频电透视法、矿井瞬变电磁法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矿井物探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矿井瞬变电磁法在矿井岩层的含水性探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采用小线圈测量,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另外,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本项目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巷道顶板、侧帮以及巷道迎头前方岩层或地质构造及其含水性进行精细探测,力争满足高产高效生产的要求。

我单位于2011年5月10-11日,在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回采面开展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当日结束井下探测施工,随即转入资料的处理过程。

1.1目的与任务

目的与任务:(1)201回采面下覆岩层富水性;

(2)201回采面设计切眼方位位置进行超前探测;

(3)201回采面侧帮采空区边界;

1.2执行规范

(1)《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 898-2000

(2)《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0187-1997

1.3 位置和交通

1.3.1位置

腾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乡宁县枣岭乡店沟村西,行政区划属于乡宁县枣岭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4′48"~110°37′05",北纬:35°46′22"~35°47′11",井田范围由以下5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见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1-1:

表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井田面积为2.8433km2,批准开采2号、10号煤层,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60万t/a,开采深度620m至250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1.3.2交通

井田位于河津市北西约34km,位于乡宁县南西22km处,井田东侧约3km有乡宁~河津公路通过,至河津市与侯(马)~西(安)公路相连。东南距侯(马)~西(安)线铁路禹门口站约18km,禹门口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黄河边码头水运及铁路、公路均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便利(见交通位置)。

图1.1 交通位置图

第2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1 地质

2.1.1地层

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乡宁国家规划矿区南部,井田内被新生界地层大面积覆盖。仅在沟谷中或半坡出露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井田内由老至新发育有奥陶系

中统上马家沟组(O

2s)、峰峰组(O

2

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

b)、上统太原组(C

3

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下石盒子组(P

1

x)、上统上石盒子组(P

2

s)以及第四系中、

上更新统(Q

2+3))和全新统(Q

4

)地层。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

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奥陶系(O)

1、中统上马家沟组(O

2

s)

岩性上部为深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薄层角砾状泥灰岩;中部为深灰色豹皮状灰岩、厚层状石灰岩;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有石膏,揭露厚度130.00m,与下马家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中统峰峰组(O

2

f):

底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石膏带,下部为角砾状泥质白云岩、角砾状泥灰岩,中部为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夹豹皮状灰岩,裂隙发育,为方解石脉充填,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灰色白云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平均厚度120.00m。

(二)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

2

b)

主要由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组成,仅在303号孔见有12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薄层铝土矿。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厚度相差较大。厚度7.36~24.65m,平均17.14m。

2、上统太原组(C

3

t)

由浅灰色中细粒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石灰岩为区内良好标志层,共发育有4层,分别是K4、K3、K2上、K2,全区稳定,在区内东北部K4、K3合并变厚,在区内西部K2上、K2有合并变厚现象。本组含煤5层,自上而下编号分别为6、7、8、9、10号等5层煤,其中只有10号煤为层位稳定的全

井田可采煤层,7号煤仅在302号钻孔见有可采点,厚0.87m,均构不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区块。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38.30~58.65m,平均46.0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系。

(三)二叠系(P)

s)

1、下统山西组(P

1

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煤自上而下编号为2、3号共2层煤,据本次利用的九个钻孔揭露,2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底部砂岩K7砂岩,厚0.55~3.45m,平均2.32m,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全组厚22.55~44.50m,平均32.84m左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x)

2、下统下石盒子组(P

1

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由灰、灰绿~黄绿色,局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及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组成,该组厚度116.90~146.15m,平均126.52m。本组上部为一层灰色、深灰色泥岩,具紫红色色斑,含铁质鲕粒且不均匀,颜色鲜艳,故称为桃花泥岩。为区内良好标志层,本组下部含煤1~2层,均不可采,与下伏山西组地层连续沉积。底部为K8砂岩,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钙质胶结,中厚层状,具交错层理,局部顺层富集云母碎片。

s):

3、上统上石盒子组(P

2

井田内本组地层上部多被剥蚀,井田内局部出露本组的下部及中部地层,大部分被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覆盖。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残留厚度为181.55~275.20m,平均248.69m,与下石盒子组地层连续沉积。由灰绿色中细粒砂岩,灰紫、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砂岩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呈透镜状。下部以黄绿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黄褐色、暗紫色砂质泥岩及泥岩条带,偶见夹灰黑色砂质泥岩薄层。

(四)第四系(Q)

1、中、上更新统(Q

)

2+3

下部为浅灰、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夹棕色古土壤数层以及钙质结核层。上部为灰黄、土黄色亚砂土、粉砂质土,局部含钙质结核。红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厚14.75~171.70m,平均58.68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全新统(Q

4

为近代冲积、洪积、坡积物,分布在各大沟谷及山坡处,由土黄、淡红色亚砂土、

砂土及浅灰色砂、砾石层等组成。分布在沟谷中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厚0~8.00m,平均1.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1.2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

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

1

s)分述如下:

(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

t)

本组厚38.30~58.65m,平均46.09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其中含煤1~5层,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7、8、9、、10,其中10号煤层全区可采;7煤层层位较稳定,井田范围内仅是在302号孔见有一个可采点,煤层厚度0.87m,为不可采煤层。8、9号煤层层位较稳定,均为不可采煤层。本组地层含石灰岩或泥灰岩3~4层,底部灰白灰色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段:

(1)太原组下段(C

3

t1):

K1石英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厚度6.10~28.47m,平均厚度21.10m。底部为K1石英砂岩,灰及灰白色、石英质中~粗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砂岩,基底式钙质胶结,分选较好,夹薄层泥岩条带呈紊乱波状层理,厚度变化较大,为太原组与本溪组分界标志层。下部以中细粒砂岩为主,上部由泥岩、粉砂岩和10号煤层组成。顶部10号煤层为主要稳定可采煤层,厚度1.92~4.85m平均3.60m,为全井田可采煤层。

(2)太原组中段(C

3

t2)

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16.90~29.20m,平均厚度22.56m。由三层石灰岩(K2、K3、K4)和泥岩、粉砂岩夹不可采煤层7、8、9号煤层组成。本段底部K2

石灰岩一般为10号煤层顶板,厚度3.40~9.80m,岩性为深灰色、黑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石灰岩,一般上分层含燧石条带1~2层,中夹泥岩和不稳定薄煤层9号,厚度0~0.45m,平均0.36m。上分层含泥质较多。K2石灰岩与K3石灰岩间,厚度1.20~6.67m,平均厚度3.14m,其岩性一般为泥岩、粉砂岩夹不可采煤层8号,厚度0~0.65m,平均0.38m。K3石灰岩一般为8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灰黑色、厚层含生物碎屑石灰岩,厚度0.96~6.84m,平均厚度2.98m,发育较稳定。

K3、K4石灰岩间,厚0.50~4.60m,平均厚度1.61m。岩性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夹不可采煤层7号,厚0~0.87m,平均厚度0.57m。K4石灰岩为7号煤层顶板。岩性为黑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石灰岩,厚2.72~6.19m,平均厚度4.60m,发育稳定。

(3)太原组上段(C

t3)

3

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1.60~4.57m,平均厚度2.43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岩及薄层状细砂岩,局部夹不可采煤层6号;顶部为黑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一般含球状菱铁矿结核,局部富集成层,作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的辅助岩性标志。

s)

(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

本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砂岩、泥岩和煤。厚22.55~44.50m,平均为32.84m。含煤2层,其中2号为稳定煤层,厚度4.88~7.47m,平均5.94m,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以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与下伏太原组相比,本组内无石灰岩,多砂岩,色略浅,交错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其特点。K7砂岩,为一层中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及黑色矿物次之,缓波状及脉状层理,钙质胶结,厚度0.55~3.45m,平均厚度2.32m。

本组下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间夹不稳定薄煤层3号煤。一般K7砂岩顶到3号煤层间距2m左右,最大为6.60m。

上部以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2号煤层为主。 2号为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厚度4.88~7.47m,平均厚度5.94m。

2.2. 水文地质

2.2.1主要含水层

井田内的含水岩组主要有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等四种基本类型。现分述如下: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灰岩,是煤系地层之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容易被水所侵蚀溶解而形成溶洞。据S401水文地质钻孔资料,静止水位标高454.487m。本区奥灰水水流缓慢,水力坡度小,推测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约454~456m,2号、10号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水位标高,该矿为带压开采矿井,但本井田奥灰水富水性弱,应引起煤矿的高度重视。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分布于全井田,为岩溶裂隙含水层,该组地层井田内厚约38.30~58.65m,平均

厚46.09m,除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外,有三层发育良好且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K2、K3、K4),含水层厚度15.03m~24.26m,富水性弱,根据海圣煤矿施工的水文孔S101的抽水试验资料,静止水位埋深168.25m,水位标高504.95m,含水层厚度24.26m,水位降深:87.43m。S401水文孔抽水资料,静止水位埋深285.29m,水位标高502.877m,水位降深71.28m。

(3)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为K7、K8、K10三层砂岩含水层及层间砂岩裂隙水为层间裂隙水,其富水性视岩层裂隙发育程度,补给条件而异,富水性弱。根据水文孔S401山西组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降深:21.76m。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是2号煤层的直接充水来源。

(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井田内较大的沟谷中,厚度0~10m,岩性主要为现代冲洪积物。富水性弱。水位埋藏深度浅,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河流的渗透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

2.2.2隔水层特征

井田内的隔水层主要为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隔水层及碎屑岩类含水岩组的层间隔水层。

本溪组隔水层:厚度约7.36m~24.65m,平均厚17.14m ,岩性由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组成,岩性致密、细腻,井田内连续稳定,隔水性能好,与井田内10号煤下部太原组地层一起构成良好的隔水层。

碎屑岩类层间隔水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各类含水层砂岩、灰岩之间,在垂向上含、隔水层组合成平行复合结构,含、隔水层处于分散间隔状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被其间的隔水层所隔,形成独立的含水体系,地表沟谷切割处常沿隔水层顶板出露小泉水。

2.3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201回采工作面探测工作采用PROTEM47瞬变电磁仪,为时间域瞬变场电磁测深法。由于在阶跃脉冲作用下,良导地层中产生的瞬变涡流电磁场持续时间较长,在沉积岩地层内寻找和确定良导地层空间状态时本法可以给出较好的地质效果,为此主要讨论地层的电性特征。

201回采工作面底板岩层主要为泥岩、砂岩、灰岩,威胁煤层安全开采的主要含

水层为灰岩岩含水层,当岩层裂隙发育,结构破碎且不含水时将呈现比正常岩层电阻率高的电性特征;若裂隙、构造破碎带中含矿井水,由于矿井水的矿化度较高,测量电阻率值将明显低于正常岩层的电阻率,呈现低电阻率异常特征,其低阻异常程度取决于岩层中富水程度。

在断层发育区,断层破碎带与正常地层在电性上具有明显差异,当断层破碎带不含水时,将呈现高电阻率特征,而当断层破碎带含水时,将呈现出低电阻率特征。

据此,通过瞬变电磁测深法探测煤层顶底板岩层及采空区电阻率及其变化,可以判定岩层的结构状态和富水性,这是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岩层富水性的物理前提。

第3章 井下岩层含水性探测技术

由于矿井突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矿井水防治一直是煤矿

安全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而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就是要探明威胁生产安全的地下水赋存情况。矿井水探测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矿井水的矿化度一般较高,故在物性上表现出电阻率低的特点;二是井下探测时距离含水层目标体较近,探测的准确性高,但因井下观测空间的限制,探测范围受到明显的影响。对此,围绕矿井水探测的特殊性,国内外一些知名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在探测方法和探测仪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适应井下矿井水探测的物探技术,从探测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到数据处理技术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探测的地质效果大大提高。目前井下矿井水物探方法主要有: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探测法、工作面直流电透视法、矿井瞬变电磁法。

3.1 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探测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由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提出来的,其测量装置如图2.1所示。

原理上属电阻率法的范畴,但与常规的电阻率

法相比设置了较高的测点密度,在测量方法上

采取了一些有效地设计,使得数据采集系统有

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获得较

为丰富的地电信息。高密度电阻率法既能提供

地下地质体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性的变化

情况,也能反映铅垂方向岩性变化情况。一次

可完成纵、横二维的探测过程,所以观测精度

高,采集的数据可靠,是矿井水探测的主要方

法之一。但确存在以下问题:(1)只能探测

观测剖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对在井

下巷道内观测而言,只能探测巷道底板或顶板一定深度范围的含水层的含水性,而无法探测整个工作面底板或顶板含水层富水分布情况;(2)易受巷道底板伏煤或顶板残煤高阻屏蔽的影响,特别是放顶煤开采,残煤厚度大,屏蔽作用明显,探测效果差;

(3)受装置方式的限制,在巷道两端存在较大范围的探测盲区(图3.2)。

图3.1 高密电法装置测量装置图 (a)温纳装置;(b)偶极;(c)微分装置

图3.2 测量点和深度记录点图

3.2 工作面直流电透视法

在工作面的一条巷道内布置供电电极A 和B ,向底板或顶板供电,在地下岩层中建

立稳定电流场。在工作面的另一条巷道内布置测量电极M 和N ,测量两点的电位差,并计算视电阻率s ρ。若工作面内底板或顶板存在低阻异常体,视电阻率s ρ就会有所反映。工作方法如图3.3所示,应用定点交会法进行测量,所谓定点,就是固定供电电极A 和B ,保持测量电极M 和N 间的距离不变,以一定的间隔同时移动M 和N ,每移动一次,测量一次电位差,得到一个视电阻率s ρ。这样就形成了以O1为圆心,O1O2为半径的扇型区域。保持供电电极A 和B 间的距离不变, 以一定的间隔同时移动A 和B (也就是把O1移到下一个位置固定),测量电极M 和N 重复上一次的工作,这样又得到以新固定的O1为圆心,O1O2为半径的扇型区域。当O1在一条巷道内把设计的所有位置都覆盖一遍,单边测量结束。把供电电极AB 和测量电极MN 互换,按上述的方法再测量一遍,完成另一边的测量。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探测深

图3.3 直流电透视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度范围小;(2)由于采用偶极测量方式,当工作面尺度较大时电位差很小,测量精度较低;(3)与高密度电阻率法一样,受巷道底板伏煤或顶板残煤高阻屏蔽的影响大,放顶煤开采时,顶板岩层含水性探测效果差。

3.3 矿井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简称TEM)以接地导线或不接地回线通以脉冲电流作为场源,以激励探测目的物感生二次电流,在脉冲间隙测量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二次场从产生到结束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瞬变”名词的由来。TEM观测是在脉冲间隙中进行,不存在一次场的干扰,这称之为时间上的可分性;另外,脉冲是多频率的合成,不同延时观测的主要频率成份不同,相应时间的场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探测深度也就不同,这称之为空间上的可分性。由于上述两种可分性,TEM具有如下特点:

(1)断电后观测纯二次场,可以进行近区观测,减少旁侧影响,增强电性分辨能力;

(2)可以用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提高信噪比,从而增加勘探深度;

(3)穿透高阻层能力强及人工源方法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

(4)通过多次脉冲激发,场的重复测量叠加和空间域拟地震的多次覆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和观测精度;

(5)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观测,有效地压制地质噪声,获得不同的勘探深度;

(6)发射和接收线圈点位、方位调整方便,可以测量不同方向的地电信息,且测地工作简单,工效高;

(7)剖面测量与测深同时完成,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减少了多解性。

由于这些特点伴随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数学模型正反演计算的应用,可以解决的地质问题相应扩大,主要有:水文与工程地质调查、矿产勘探、构造勘探、环境调查与监测等。

第4章 矿井瞬变电磁法技术方法

4.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或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

TEM ,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简单地说,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在电导率为σ,磁导率为μ0的均匀各相同性大地表面附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线

圈,在回线中供以{0

00)(<≥=t I t t I 的阶跃脉冲电流。在电流断开之前,发射电流在回

线周围的大地和空间建立起一稳定的磁场。在t=0时刻,将电流突然断开,由该电流产生的磁场也立即消失。一次场的这一剧烈变化通过空气和地下导电介质传至回线周围的大地中,并在大地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磁场不会立即消失。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会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的地下介质中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流,这一过程场继续下去,直至大地的欧姆损耗将能量消耗完为止。这便是大地中的瞬变电磁过程场,伴随这一过程场存在的电磁场就是大地的瞬变电磁场。图4.1为瞬变电磁法 (TEM) 的瞬态过程示意图。

由于电磁场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导电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当一次电流断

开时,一次场的剧烈变化首先传播到发射回线周围地表各点,因此,最初激发的感应电流局限于地表。地表各处感应电流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紧靠发射回线一次磁场最强的地表处感应电流最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的感应电流便逐渐向下、向外扩散,其强度逐渐减弱,分布趋于均匀。美国地球物理学家M.N.Nabighan 对发射电流关断后不同时刻地下感应电流场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电流呈环带分

布,涡流场极大值最先位于紧靠发射回线的地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极大值沿着与地表呈30o倾角的锥形斜面(如图4.2)向下、向外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图4.1 瞬变电磁法(TEM)的瞬态过程示意图

据M.N.Nabighan (1979)的推导,烟圈的垂向深度(r d )和半径(r R )如下: 04μρ

πt d r = (4-1) 0091

.2μρt a R r += (4-2) 烟圈垂向传播速度为: t

v 02

μρπ= (4-3) 式(4-1)~(4-3)中,ρ—均匀半空间电阻率;t —采样延时;0μ—空气导磁率。

如下半空间为层状大地,则(4-3)式中的速度为时间所对应的地层速度,由下

列差分式求出: ji i j i i j j i j i j t t t t t t t d d t d v 2

04????????--=--=??=ρρπμ (4-4) 式中i j t t ,为相邻两延时道取样时间i j t t >;i ρ,j ρ为视电阻率。

图4.2 TEM 信号向地下扩散示意图

将(4-3)式改写为电阻率表达式并将(4-4)式代入,得视电阻率计算公式: ji i j i i j j r t t t t t 2

4???????

?--=ρρρ (4-5) 所对应的视深度为: 2

)(441.012r r r d d H += (4-6) 4.2 矿井瞬变电磁法原理

矿井瞬变电磁法是将地面常用的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煤矿井下,对常规物探方法较

难探测的工作面顶、底板富水构造和巷道迎头超前富水构造的发育情况,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经过多年和多个矿井实际探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矿井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与地面瞬变电磁法一样,采用仪器和测量数据的各种装

置形式和时间窗口也基本相同。受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环境的限制,测量线圈大小有限,其勘探深度不如地面深,一般深度在100m 左右。地面瞬变电磁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于地表以下半空间地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图4.3),这种瞬变响应是来自于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

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于井下测量环境不同于地表,不可能采用地表测量时的大线圈(边长大于50m)装置,只能采用边长小于1.5~2m的多匝小线框,观测方式一般采用中心观测方式(图4.4)或偶极观测方式(图4.5)。因此数据采集工作量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图4.3 地下全空间TEM信号扩散示意图

巷道面(Drift)

图4.5 偶极观测方式(2)由于线圈边长小,测量点距较密(一般为5~10m),可以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从而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得到提高;

(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实际测量结果说明,井下测量信号的强度比地面同样有效面积的相同装置测量的信号强度高10~100倍。井下的干扰信号相对有用信号近似等于零(大于30ms时间段),而地面测量信号

图4.6 PROTEM47接收机

图4.7 PROTEM47接收线圈

在衰减到一定时间段(一般小于15ms)就被干扰信号覆盖,无法识别有用异常信号;

(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般只能将线圈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将线圈平面以任意角度放置于巷道中进行测量,探测线圈平面法线方向一定深度内含水异常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因此,通过对发射线圈方位的调整可实现对整个工作面内顶板和底板一定范围内含水低阻异常体分布规律的探测。

4.3 PROTEM47矿井瞬变电磁仪

PROTEM47型瞬变电磁仪是加拿大Geonics公司研制生产的时间域电磁测量系统,该公司自1978年开始研制和生产瞬变电磁仪,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多次,形成了多种系列的瞬变电磁仪,主要有PROTEM47系列、PROTEM57-MK2系列、PROTEM67系列产品,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该类仪器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为了能够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巷道和隧道中进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探测,PROTEM47系列专门研制了边长为1.5~2m多匝发射线框,以适应这一需要。通过减小最小关断时间(最小可短至2.5μs)、提高信噪比、增大动态范围(132dB)和三分量观测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分辨率问题、勘探深度问题和仪器技术指标及稳定性问题。

1)PROTEM47接收机

PROTEM47接收机(图4.6、图4.7)是具有23位分辨率,270KHz带宽,微秒级采样门,并且三分量同时观测的时间域电磁接收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时间轴二个量级上

观测20个门或在时间轴三个量级上观测30个门,解决了浅部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具有较大勘探深度的矛盾。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观测值:三分量感应磁场的衰减比,nv/m2;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xx xx 自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共参与过三个野外项目一个地质报告,分别是: xxxxxx项目 xxxxx项目 xxxxxx项目 xxxxxxx报告 因为我在野外只做过电法操作和测量,而且基本都是实际的操作和施工,没有深入的学习物探的知识所以我将自己所学到的一点电法的皮毛汇报一下: 我从事的野外的电法工作主要是V5-2000的操作及其数据的简单处理。 首先是野外的数据采集,按照测量的正确的点位布点,电极坑、磁棒坑要达到标准30公分以上,电极线、磁棒线埋好以防止晃动,因为晃动会影响所采数据的质量,接好线,量一下电阻,如果电阻率太大要重埋,等等这些细节要注意,野外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最终成果的准确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学地质的,更明白这一点。 在达到甲方要求的采集时间到达后,将所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进行罗伯特处理,看一下曲线质量如何,如果不好,就做好返工的准备(其实这是野外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工作,我们只是做一些了解)。 资料没有问题了压缩传输到野外分队,由专门的处理人员处理。 因为我是地质人员,现在正在学习报告,所以有必要将我此方面的学习情况向领导汇报一下。此次青海之行,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和野外地质情况的实地考察,让我对昆仑山前的地层状况、构造特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同时跟xxx的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最近xx安排我做测井数据的处理,用Grapher 做了几十个图以后,对该软件运用的也比较熟练了。 在以上的所有项目中,我以极强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资料以及工作上的一些进步,也学到了很多实际工作的经验,主要有:野外测量方法,电法V5仪器的操作,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岩心物性测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等。在工作中,不怕吃苦,有责任心是我最大的特点,我会继续把这些优点保持下去,但工作中也有很多不足,因为不熟练,或是粗心而犯的一些错误,都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以为戒。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

XXX煤矿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 -1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 - 1、探测原理 ........................................ -1 - 2、井下工作方法 ................................... -2 - 三、探测结果分析:.................................... -2 - 四、结论及建议......................................... -3 -

、概况 1、探测目的: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2016-09-28 ______________ 3、探测地点:1307 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570 _________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 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 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 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物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概论

年度物探专项报告 个人所在单位 二0一二年十一月

2011-2012年度物探专项工作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单位:XXXXXXXXXXXXX公司 申请单位负责人:xxxx 项目承担单位:xxxxx单位 承担单位法人代表:xxx 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xxx 项目负责人:xxx 编写人员:xxx 编写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1、总体目标 (1) 2、具体任务 (2)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2) 1、工作布置 (2) 2、测地工作 (2) 3、激电中梯 (3) 4、激电测深 (3) 5、任务完成情况 (3) 6、主要成果 (4) 7、工作质量评价 (4) 三、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5) 1、区域地质背景 (5) 1.1、地层 (5) 1.2、构造 (6) 1.3、岩浆岩 (7) 1.4、矿产 (7) 2、地球物理特征 (9)

3、异常的识别 (9) 3.1、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9) 3.2、激电测深 (10) 4、数据处理与成图 (1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五、结论与建议 (12) 5.1结论 (12) 5.2建议 (13) 附件目录

一、基本情况 Xxxxxxx单位于2011年6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XXXXXXXX矿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书,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该项目列为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并于2011年11月4日下达了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函,项目编码为xxxxxxxxxxx,其总资金为xxxx万元,自筹资金xxxx万元,中央财政拨款xxxxx万元。参见附件3。 根据国土资源厅发[2011]7号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精神,为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矿区金矿,催xxxxxxxxx公司于xxxxxxxxxxxxxxxx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申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 据甲乙双方初步协商,甲方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Pxxxxxxxxxxxxxxxx)占xxxxxxxxxxxxxxxx金矿探矿权股份的30%,享有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矿区30%的股份权益;乙方以勘查技术、专业地质技术人员作为出资条件,同时投入70%的勘查资金,占探矿权股份的70%,享有上述合作勘查开发矿区70%的股份权益。 1、总体目标 以金矿为主攻目标,在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物化探等手段,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物化探异常,配合地表工程揭露,初步了解矿体地表分布情况,研究矿化富集规律,提供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选区,开展进一步勘查工作。同时,评价工作区镍等

物探报告模版

物探报告模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2015年7月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移动非开挖工程 探测目的: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管线情况 探测范围:施工单位指定探测范围 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二、方法技术及仪器 1、根据探测目的,采用电磁法原理,通过对地下发射频率为33KHz、8KHz的交变电磁场,地下金属管线因感应而产生二次场,并在管线内形成感应电流,通过跟踪测量金属管线内电流变化,就能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平面位置,对二次场场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非金属管线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进行探测。

在工作区内采用盲探方法,通过扫描发现管线线索,然后进行追踪,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根据发现管线的平面位置,通过二次场场强分析确定管线的埋置深度,最后在数字化地形图上标明管线的位置和埋深。 2、使用美国Ditch Witch 950R数字式精密地下管线探测仪。 三、探测成果 经过现场实地探测,管线分布如下: 龙水南路南侧电力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电信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侧燃气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北两侧各有上水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信息顶管一道 四、说明 1、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各个管线的水平位置限差±(5+)cm,埋深限差为±(5+)cm,其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cm):使用时要考虑管线探测误差。 2、地下管线有可能是上下两根重叠或左右两根距离很近,探测时只能探明一根;个别的特殊管线有可能仪器不能识别,因此在施工时应特别小心。

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doc

优秀文档,无限精彩! 121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编制: 审批: 总工: 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12101工作面,位于12采区轨道下山的北部,上边(西部)为12061工作面采空区,下边(东部)为F101大断层(未开采),北面为14采区。 二、巷道用途 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运料等任务。 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进风、运输、行人等任务。 三、巷道性质及工程量 1、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为回采巷道,从12061下顺槽运料斜巷口开始扩修约30m,后225.8m沿原12061下顺槽下部的煤层顶板掘进,大部分为煤巷,不留保护煤柱,局部(由于按中线掘进,局部穿过12061采空区)为半煤岩巷。 从12101上顺槽运料斜巷口到12101上顺槽切眼位置,总工程量为255.8m。前400m方位角为34046′,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9—00之间,大部分为-30左右。 2、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为煤巷,局部会遇到构造带为半煤岩巷。设计长度(从12101下顺槽进风巷里口至12101切眼位置)共360.2m,沿煤层顶板掘

进,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6—30之间,一般为-30左右,方位角为18017′。 3、12101工作面切眼设计长度(从12101上顺槽设计位置到12101下顺槽设计位置)48.7m,沿煤层顶板掘进,切眼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8—-180之间,一般为-100左右,方位角156°。 详细情况可参照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4、开工时间:预计为2012年7月25日开始掘进。 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12月底竣工。 四、巷道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3年(包括掘进与回采期间)。 附: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2101工作面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见表1。 表1 12101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煤矿井下物探报告

XX煤矿有限公司 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探测人员:xxx xxxxxx xxxxx xxx xxxx xx 探测范围:A5前12-112米 探测时间:xxxx年x月xx日 报告编号:L-15006S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三、施工布置及数据采集 四、数据处理,结果解析 五、结论与建议 六、存在问题 七、探测结果参考综合柱状图地层显示 八、水平0°探测结果采掘平面图显示 九、物探参考资料 十、物探结果验证表

十一、复探通知 XX煤矿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一、工程概况 1、探测位置:12333进风顺槽 12333进风顺槽布置在二采区皮带巷左侧,以方位角223°开口, 设计长度1000m。12333回采准备工作面布置在10#煤层中。地面标高为970~1043m,井下标高为730~740m。 探测施工处于迎头位置。距离A5测点12米。 如下图所示:

2、井田主要含水层有: (1)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2)上石碳统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3、井田主要隔水层有: (1)、中上更新统黄色亚粘土隔水层; (2)、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隔水层; (3)、本溪组隔水层。 4、探测目的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矿井水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煤炭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掘进安全,避免水害发生,依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防治水原则,进行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 ①探测目的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防止在掘进工作中灾害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②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更科学的规划,更安全的生产。 5、探测任务 本次探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YCS2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通过不同角度

1.20李雅庄矿2-6111巷瞬变电超前物探报告

李雅庄矿2-6111巷13#点前145m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霍州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李雅庄矿2-6111巷13#点前145m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技术负责: 审核: 编制:万三凯 操作:刘云杰 霍州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目录 1.前言 (1) 2.工作面情况 (1) 2.1 巷道位置 (1) 2.2 四邻关系 (1) 2.3 探测环境 (1) 3.目的任务 (1) 4.技术装备 (1) 4.1 仪器选型 (1) 4.2 仪器特征 (1) 5.探测基本原理 (2) 6.数据采集 (6) 6.1 装置形式及测点布置 (6) 6.2 井下干扰 (6) 7.工作面地质情况 (7) 7.1 煤层赋存 (7) 7.2 煤层顶底板 (7) 7.3 地质构造 (7) 7.4 水文地质 (7) 7.5 物理特征 (7)

8.现场采集 (8) 9.成果分析 (8) 10.结论及建议 (9)

1.前言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方针,集团公司“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物钻并举、探掘分离、不探不掘、不探不采”防治水二十四字方针,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日在李雅庄矿2-6111巷工作面进行物探,为工作面钻探提供靶区,为工作面的安全作业提供物探地质资料。2.工作面情况 2.1 巷道位置 李雅庄矿2-6111巷位于位于+355水平六采区,巷道掘进方位210°探测时迎头位置为13#点前145m,工作面迎头标高+275m。 2.2 四邻关系 2-6111巷西侧为2-6112巷,东侧为F12断层防隔水煤柱,其它探测范围内均为实体煤。 2.3 探测环境 巷道采用锚网梁支护,综掘机靠近工作面迎头右帮,距迎头约2m,以上情况对探测数据有一定影响。 3.目的任务 (1)探查2-6111巷13#点前145m前方100m范围内顶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是否存在隐伏构造,为工作面提供详细水文地质资料。 (2)对含水体的富水性进行评价,圈定出相对富水区。 4.技术装备 4.1 仪器选型 根据本次探测任务及工作面现场探测环境,选用YCS40(A)型瞬变电磁仪进行瞬变电磁超前探测。 4.2 仪器特征 发射工作电压:6V~9.6V 发射工作电流:≤2.5A

塔山煤矿综合物探施工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10217工作面概况 (2) 第二章矿井地质 (4) 第一节地层 (4) 第二节构造 (4) 第三节 10217胶带顺槽区域地质 (6) 第三章煤层 (7) 第一节含煤性 (7) 第二节可采煤层 (7) 第四章水文地质 (10)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10) 第二节10217胶带顺槽区域水文地质 (12) 第五章瞬变电磁基本原理及仪器参数 (13) 第一节基本原理 (13) 第二节仪器参数 (15) 第三节矿井震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16) 第四节矿井震波勘探的仪器参数 (17) 第六章现场施工布置及现场条件 (18) 第一节现场施工布置 (18) 第二节瞬变电磁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三节矿井震波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七章施工工程量预算 (20) 第八章提交成果资料 (21)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瞬变电磁施工 (22) 第二节矿井震波施工 (22) 第三节施工组织 (23)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大同市南郊区塔山煤矿,前身为南郊区西万庄乡上窝寨小桦岭煤矿与鸦儿崖乡官窑新井,经同煤技字(92)第123号与同地发(92)第51号文上报省煤资委申批联营,经审查以晋煤资字(1992)第140号文批准联营而组建,成为大同市南郊区塔山联营煤矿,颁发采矿许可证号为D1135号,井田面积1.32km2,批采太原组2、3、5(3-5)、8、9号煤层,生产规模150kt/a,隶属南郊区经营管理。井田面积和生产规模几经变动,1996年晋煤资字第281号文批准该矿井面积改为3.79km2,矿井设计能力为300kt/a。2011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09121120050132,批采石炭系煤层,生产规模为2400kt/a,井田面积8.146km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30年,自2011年3月31日至2041年3月31日。本次综合物探技术探测位置位于2号煤层,2号煤层为太原组最上一层煤,分布于井田全部区域,大部可采。煤层厚度0.10-4.38m,平均3.00m,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5层。煤层顶板为砂岩或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高岭质泥岩。 为了保证1021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安全,利用综合物探技术对10217工作面10217胶带顺槽煤层底板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性及空间展布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任务如下: 1、通过瞬变电磁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情况; 2、通过矿井震波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空间展布情况。 图1-1 10217胶带顺槽探测范围示意图

TCL集团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TCL集团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1、利润总额 2019年实现利润为405,580.3万元,与2018年的494,43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7.97%。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2、营业利润

3、投资收益 2019年投资收益为344,255.4万元,与2018年的216,725.4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58.84%。 4、营业外利润 2019年营业外利润为7,896.4万元,与2018年的85,217.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90.73%。 5、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 7,493,308.6万元,比2018年的11,336,007.6万元下降33.90%,营业成本为6,633,711.7万元,比2018年的9,260,558.9万元下降28.37%,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下降,但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大于营业成本,表明企业经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 项目名称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营业收入 7,493,308.6 -33.9 11,336,007.6 1.6 11,157,736.2 0 实现利润 405,580.3 -17.97 494,438 3.23 478,974

营业利润 397,683.9 -2.82 409,220.2 -0.5 411,292.4 0 投资收益 344,255.4 58.84 216,725.4 -11.13 243,869.2 0 营业外利润 7,896.4 -90.73 85,217.8 25.91 67,681.6 二、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构成情况 2019年TCL 集团成本费用总额为7,187,797.1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6,633,711.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2.29%;销售费用为285,748.9万元,占成本总额的3.98%;管理费用为189,508.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64%;财务费用为124,880.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74%;营业税金及附加为33,058.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46%。 成本构成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成本费用总额 7,187,797.1 100.00 10,894,985. 9 100.00 11,162,506. 3 100.00 营业成本 6,633,711.7 92.29 9,260,558.9 85.00 8,866,384.3 79.43 销售费用 285,748.9 3.98 888,702.1 8.16 951,106. 4 8.52 管理费用 189,508.8 2.64 429,960.7 3.9 5 945,604 8.47 财务费用 124,880.1 1.74 97,326.1 0.89 166,527.5 1.49 营业税金及附加 33,058.8 0.46 66,126.2 0.61 66,534.2 0.60

水井湾煤矿综合物探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全方位探测仪超前探测分析报告 (1204、1205、1207工作面) 编制:生产技术科审核:廖万生 探测时间:2014年2月28日 ·1

目录 1、序言 (2) 2、工程概况 (2) 3、任务、目的 (3) 3、地质构造、煤岩特征 (3) 4、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 5、工作基本原理 (5) 6、取得的成果 (10) 7、验证成果: (16) 8、结论 (16) ·2

序言 瓦斯、水灾、火灾、粉尘、顶板冒落五大自然灾害仍然是威胁和制约矿井正常开采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物探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矿井确保安全生产、制订应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系统是西安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博深矿用设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矿井下含有瓦斯、粉尘等爆炸性危险等特定环境下探测隐伏矿体、含导水构造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而设计、制造的多功能、矿井物探综合勘探系统。系统包括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仪、矿井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该系统在矿井物探技术功能集成、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功能集成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使用该设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工程概况: 采用矿井全方位探测仪探查1204、1205、1207三工作面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分布情况。保证安全施工,提高掘进进度,于2014年2月28日经矿委会批准,经物探小组负责对三个工作面进行现场物探勘测。 ·3

二、任务及目的: 1)探测1204、1205、1207运输巷掘进头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性强弱。提高巷道掘进效率,避免发生突水事故,确保巷道掘进安全。 2)探测掘进头顶板、顺层及底板的赋水性强弱,为开采方案设计或灾害水体的抽、排、疏、降提供技术资料。3)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采前防治水措施实施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4)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测区地质构造及煤岩特征: 1、测区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12-25?,平均16?,总体呈单斜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岩性比较软弱.本区主采煤层为k 2、k 3、煤层,k2煤层顶板为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或粉砂岩,k3煤层顶板岩性为粘土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遇水易泥化引起底鼓。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亮煤型,硬度2左右,具有块状、片状结构,性脆、为低灰、低中硫、高热值无烟煤。测区内120 4、120 5、1207运输掘进面均布置在矿井一采区k2煤层中,开采标高分别为:1431~1490;1416~1375;1389~1425; 四、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4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

×××煤矿 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0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0 - 1、探测原理- 0 - 2、井下工作方法- 1 - 三、探测结果分析:- 1 - 四、结论及建议- 2 -

一、概况 1、探测目的: 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2016-09-28 3、探测地点: 1307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 570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井下工作方法 本次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采用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该方法由3个三极探测装置组成,在巷道掘进头以一定间距布置3个供电电极,另一供电电极布置在无穷远处。测量电极MN以一定间距向巷道后方移动,对于每个测点,分别测量3对电极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三点三极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同一组MN测量的三组视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消除干扰,提高解释准确度。 井下共打孔20个,孔间距为4m,孔深约0.3m。在现场工作时,首先将先前准备好的盐与黄泥混合填堵钻孔,然后将铜电极插入孔中,保证铜电极能够与围岩尽量接触良好。然后,在距巷道迎头4米,沿巷道掘进方向以等间距(4m)后退布置供电电极A1、A2、A3,将另一供电极B布置在即无穷远处,,这样就可以近似地将A1、A2、A3看做点电源。最后从A1、A2、A3顺巷后退4m,以4m间距顺巷道布置测量电极MN,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视电阻率,依次移动电极MN完成测量直至探测工作结束。 三、探测结果分析: 现场数据采集完成以后,我们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电极接地良好,现场采集的数据基本可靠,个别测点受到井下杂散电

联络互动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联络互动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1、利润总额 2019年实现利润为负313,558.22万元,与2018年负111,411.17万元相比亏损成倍增加,增加1.81倍。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 2、营业利润

3、投资收益 2019年投资收益为16,599.91万元,与2018年的106,003.3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84.34%。 4、营业外利润 2018年营业外利润亏损447.97万元,2019年扭亏为盈,盈利 15,421.05万元。 5、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 1,246,877.76万元,比2018年的1,398,914.24万元下降10.87%,营业成本为1,050,315.27万元,比2018年的1,193,222.8万元下降11.98%,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下降,但营业成本下降幅度大于营业收入,表明企业经营业务盈利能力提高。 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 营业收入1,246,877.7 6 -10.87 1,398,914.2 4 13.32 1,234,502.1 1 实现利润-313,558.2-181.44 -111,411.1-1,120.73 10,914.83 0

2 7 营业利润 -328,979.2 7 -196.48 -110,963.2 -1,095.79 11,143.25 0 投资收益 16,599.91 -84.34 106,003.32 210.57 34,131.95 0 营业外利润 15,421.05 3,542.4 -447.97 -96.12 -228.42 二、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构成情况 2019年联络互动成本费用总额为1,119,068.1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1,050,315.2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3.86%;销售费用为163,143.0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4.58%;管理费用为70,612.84万元,占成本总额的6.31%;财务费用为17,160.1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53%;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822.6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25%。 成本构成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成本费用总额 1,119,068.1 100.00 1,597,121.5 3 100.00 1,257,395.1 9 100.00 营业成本 1,050,315.2 7 93.86 1,193,222.8 74.71 1,027,626.74 81.73 销售费用 163,143.01 14.58 172,448.01 10.80 131,579.83 10.46

物探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利用地壳内部各种岩(矿)石间因密度差异而引起的重力场变化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场 地球上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物体的重量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重力作用的表现。 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一是地球的全部质量对物体的引力,其二是 物体在自转的地球上受到的惯性离心力C,重力P就是它 们的矢量和(图2-1-1)。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遵从万有引力定律。按照这个 定律,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质点间的引力F,与它们 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其模量为: (2-1-1)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在SI制(国际单位制)中, G=6.67×10-11m3/(kg?s2)(米3/千克?秒2)。F的方向 沿着两质点的连线,单位为N(牛顿)。 地球对某一质点的引力,就是地球内所有质点对该质点引力的合成。如果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原则上可以通过积分算出这个合力,它的方向近似地指向地心。 (图2-1-1) 重力作用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要受到惯性离心力C的作用,C的大小与地球自转角速度ω的平方和该质点到自转轴的距离R成正比,其模量为: (2-1-2) C的方向垂直于地球自转轴,并沿着R指向球外。显然,惯性离心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的。 事实上,惯性离心力是相当小的,其最大值也仅为平均重力值的三百分之一,因此重力基本上是由地球的引力确定,其方向大致指向地心。 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称为重力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质量为m0的质点上的重力P的模值可表示为 P=m0g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显然 (2-1-3) 上式左端表示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即重力场强度。由此可见,空间某点的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或量纲上都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且二者的方向也一致。为叙述方便,今后如无特殊说明,我们提到的重力即是指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场强度。 【重力位】从场力做功的观点出发,重力场的特征还可以用重力位来表示,重力场中某点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时场力所做的功。等重力位面称水准面,

X 年经营成果分析报告

X有限公司 2013年 年度经营成果分析报告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 报告人: 财务部 报告日期: X年X月X日 2013年经营成果分析报告

2013年年度业务帐周期、财务帐周期均为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与上年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同期进行比较分析,共12个月的数据进行分解、归集后得出的。 一、收入与利润分析 1、主营业利润分析 主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扣除主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差额。根据利润表各项分析可知:本年度实现主营业利润0万元,比去年0万元减少了0万,降低率为0%。从分析上来看,主营业利润减少主要因素是公司本期销售主营产成品收入4177万元,比去年0万元减少了0万元,降低率为9%;但同时主营产品成本3250万元,比去年3329万元只减少了79万元,降低率为2%;主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6万元,比去年41万元减少了15万元,降低率为35%,税金这点上控制得较好。但主营成本的下滑幅度低于主营收入的下滑幅度,从而加大了主营业务利润的下滑,在此,成本须在后面作专项分析。小结:本年度主营业利润因主营收入下滑397万元,主营成本降低79万元,主营税金及附加降低15万从而影响主营利润额减少303万元。 2、营业利润分析 营业利润是指公司主营业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之和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公司本期自身生产经营所取得的财务成果。本年度的营业利润为亏损0万元,比去年盈利0万元减少了0万元,降低率为160%。影响营业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有: (1)本年度销售费用634万元,比去年566万元增加了68万元,增长幅度为12%;(2)本年度管理费用264万元,比去年257万元增加了7万元,增长幅度为3%;(3)本年度财务费用146万元,比去年127万元增加了19万元,增长幅度为15%; 小结:本年度因主营利润减少303万元,销售费用增加68万元,管理费用增加

物探设计报告的编写

物探工作设计和报告编写 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设计质量评分表项目编号:

附:矿产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1.项目来源及任务书全文 2.勘查登记情况 3.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列出项目名称,工作年份,工作单位及本次工作有关的工作成果。 第三章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1.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区、岩浆岩、构造、矿产); 2.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 4.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1.工作部署及依据: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和在最小冗余原则下尽量规整的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 2.进度安排: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 3.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先进适用的物探方法和测地方法。单方法定性难度大时,应投入综合物探方法或与化探方法综合。综合方法可以同测网、同面积测量,也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只查证主方法发现的异常。 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选择及依据: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可直接引用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尚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技

100104工作面物探报告

宝华100104回采工作面物探报告 探测人员:_______________ 资料处理:_______________ 矿防治水:_______________ 煤矿总工:_______________ 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六日 一、本次勘探任务及目的

为了避免巷道掘进中直接揭露含水构造,根据现场巷道掘进情况,在100104工作面回风顺槽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超前探测,对100104工作面富水性进行分析,为探放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任务及目的:探测100104工作面100米的高、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00104工作面布置在本矿10#煤一采区西北部,煤层厚度0.9~1.3m,平均1.0m。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607m,平均倾斜长为90m,平均倾角为+5°,工作面北邻100102回风顺槽(未施工),南邻矿井未采掘区域,东邻秦家源保护煤柱,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均采用锚网支护。宝华煤业井田属于霍西煤田,受造山运动影响较大,根据宝华煤业公司现有巷道揭露情况,100104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部分地段存在小断层和陷落柱,该工作面为单斜构造。根据305孔资料显示,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是部分地段裂隙发育,掘进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所以探放水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坚持“物探现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防治水措施。 三、本次勘探的工作布置与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一)、瞬变电磁法超前探 1.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量,沿100104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朝采面内部(即开口350米),布置测线2条,每条测线56个物理点,总计112个物理点。通过在掘进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2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施工方法如下图。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汇总

×××煤矿 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 1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 - 1 - 1、探测原理 ..................................................................... - 1 - 2、井下工作方法 ............................................................. - 2 - 三、探测结果分析: ............................................................ - 2 - 四、结论及建议..................................................................... - 3 -

一、概况 1、探测目的: 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 2016-09-28 3、探测地点: 1307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 570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014星光一号井井下物探成果结果报告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号井1604工作面井下物探 成果报告 (送审稿)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项目名称: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号井井下综合物探委托单位: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承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董书宁 总工程师:虎维岳 项目负责:代凤强 报告编制:李明星侯彦威 审核:曾方禄 项目成员:侯彦威、李明星、康杰杰、赵广军、庞少东、张卫华完成日期:2014年8月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号井(以下简称“星光一号井”),2011年11月由原“伊盟西部煤炭工业运销公司一矿”更名,该矿井隶属于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划隶属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管辖。 1604回采工作面,位于井田16号煤层中部一采区中部。煤层底板下有一层平均厚度18.51m的砂岩含水层,其含水性弱,局部地段变薄。16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厚度27.39~50.73m。根据地质资料,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1145.17~1056m,16号煤层开采标高为1190~1070m,部分区域为带压开采,若底板裂隙发育则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有沿裂隙顶托补给的可能。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水也有可能沿底板扰动裂隙带涌入工作面,对工作面安全回采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在工作面回采前需要对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异常分布范围进行物探探测,以查清工作面底板含水层富水异常区的分布范围、特征及相对强弱,为工作面探放水工作的设计、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604工作面的井下数据采集工作于2014年8月22日完成,之后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现提交1604工作面井下物探成果报告,供矿方在防治水工作中参考使用。 在数据采集与资料分析解释过程中,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一号井各主管处室领导及技术部同志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报告内容包括文字报告一篇、附成果图4幅。

李雅庄2-607物探设计 (1)

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煤矿 2-607掘进工作面顺槽物探设计 霍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九月

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煤矿 2-607掘进工作面顺槽物探设计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审核: 编制:邢灿 设计:郭智军 霍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九月 设计编号:JWS-FYK-2017-9-001

一巷道位置 1. 井上下相对位置 工作面位于郝家腰村下部(村庄已搬迁),地表大部为黄土覆盖,为低山区丘陵地带。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较小。2-607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下部前进方向的右翼,2-6071前进左侧为2-605回采面现已回采630米,后部为采空区,切巷位置紧邻二、四采区保护煤柱。 2. 巷道用途 工作面设计顺槽巷道为2-6071巷和2-6072巷,其用途为形成2-607回采工作面做回采系统准备,该工作面所采煤层层位位于2#煤层;回采工作面的顺槽巷道2-6071巷和2-6072巷沿216.40°方位掘进,掘进期间揭露煤层也为2#煤层,2-6071巷设计长度约为1417m,2-6072巷设计程度约为1417m,2-607切巷设计长度215.52m。 3. 井下四邻关系 2-607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下部前进方向的右翼,2-6071前进左侧为2-605回采面现已回采630米,后部为采空区,切巷位置紧邻二、四采区保护煤柱。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 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为1、2#煤层合并区域,平均煤层厚度合并层为3.32m,预计夹矸厚度最薄为0.24m,最厚为0.5m。为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一般含2层夹矸,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光亮型。煤层倾角3°~8°,平均5°。 2#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0~2.87m,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层理发育,夹细煤纹颗粒;基本顶为细砂岩,厚度3.0~6.0m,灰色中细砂岩,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直接底板为细砂岩,厚度0~2.5m,灰色细砂岩,水平层理;基本底为泥岩,厚度1.5~2.7m,灰色泥岩,团块状。 依据六采区2-605,2-603工作面实际构造揭露资料,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显示,工作面主要为1#、2#煤层合并区域,影响本工作面布设的主要地质构造有一条断层,两个陷落柱详细参数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