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元素 导学案

第四节 元素 导学案
第四节 元素 导学案

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义安一中高明备写日期 10月19日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一.情景导入:

在数学上有0—9个数字可以组成很多个数学数字;在英语上有A、B、C、D等26个英语字母可以组成几千万个英语单词;在化学上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数字’和‘字母’?这些‘数字’和‘字母’是不是能组成上几千万种化学物质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的有关知识吧!

二.知识回顾(速填速记)

1、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由于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核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现有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粒子,其中带正电的粒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3、离子是指。

4、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时容易

电子变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个,在化学反应时容易电子变成;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个(氦为2个),不易得失电子(认为相对稳定结构)。

三、课前预习(阅读课本51页元素与元素符号的第一、二段思考下列问题)(一)元素

1、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相同。

(2)元素的种类有原子的决定,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的存在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2)组成空气的成分中含量前二位的元素是

3、氢的质子数是1中子数是0、氕(pie)质子数是1中子数是1、氘(dao)质子数是1中子数2、氚(chuan)质子数是1中子数3。它们是同种元素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是?都统称元素。B:钠原子和钠离子是不是同一种元素?为什么?

4、元素只讲不讲,原子即讲又讲。(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的。

2、元素符号的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如:H、O、S、C、P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如:Ca、Na、Mg等。

3、元素的分类:

根据元素的性质可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元素符号表示,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

2、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

(2)物质是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金是由构成的。

四、课内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探究一:借助图表学习元素的概念

请你仔细观察下表中氢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由此可得出元素的概念:。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延伸思考: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活动探究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

1.写出下列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氯、硅、磷、硫、氩、钾、钙、锰、铁、铜、锌、碘、钡、金、汞、

组内同学相互检查,纠正错误的写法,直到组内同学全部掌握为止。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宏观意义)

(2)表示(微观意义)

组内思考: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如:两个氢原子:;三个铁原子:

五、及时巩固

1、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不同

2、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此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元素

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4,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元素,人体细胞内最多的元素是()元素。

5、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例如:钙镁氦铝

6、元素的名称可用一个中文字来表示,有金字旁的是。有石字旁,有气字头,有三点水旁的分别表示固态、气态、液态的元素。汞例外,金属元素通常状态下是的。

思考: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你能根据元素的名称把他们区别开吗?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那么它的元素符号还表示③该物质

例如 H 表示①②

Fe表示①②③

8、写出下列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O

Mg

提示: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此时的符号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代表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练一练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H Fe 3N 5H

两个氖原子 2Fe n个镁原子 Hg

三河一中高三物质结构系列导学案(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必修2)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导学】 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 式。 锂:氦: 钠:氖: 钾:氩: 铷:氪: 銫:氙: 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来?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 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可见,元素周期 系的形成是 [讨论与探究]请运用构造原理解释为什么周期系中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 多(分别是多少)?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课本14~15页的6个科学探究!

(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通式开头元素电子排布式 结尾元素电子排布式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能级,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列, ①价电子层: ②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知道) (3)s区有个纵列,d区有个纵列,P区有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 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及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 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序数; 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序数。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族、族、族和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区和区。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元素)和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元素向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s区p 区 d 区ds 区 f 区分区原则 纵列数 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13 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展示图片: 师:看到这些白鹅,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同学们背的真好,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谁来黑板上画一画?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师: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师:现在我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请同学们翻开书63页,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生评论。

3.师: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你们看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白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师:这课的生字词语特别多,而且很不容易读正确,因此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一读,开始吧!学生同桌互读 2.板书:头颈狂吠倘若一丝不苟脾气厉声呵斥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供养不周净角奢侈譬如侍候窥伺 大模大样三眼一板 教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语,并指导个别字的读音及“角”“供”多音字。 3.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问老师“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奢侈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我们学课文时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查字典。 生:联系上下文。 生:请教同学。 师:那就请同学们,通过刚才说的3种方法自己把生词弄明白。 学生自主学词。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词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提示:

物理:16.4《热机》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热机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B、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C、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D、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B、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C、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D、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二、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塞子,从而将壶盖顶起,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学教材回答下列的问题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3、1kg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是3×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某种燃料的热值与其质量。 4、与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是。 三、进行新课 1、汽油机 结合自学热机的构造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小组共同完成下列填空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打开,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该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该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该冲程结束,活塞继续运动,关闭,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讨论分析,每一个冲程的能的转化情况。 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2、达标练习 ①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排气,吸气,压缩,_______这四个冲程组成的,其中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_________冲程。 ②汽油机吸入气缸的物质是: ( ) A.汽油 B.空气 C.汽油与空气混合物 D.柴油 ③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而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④判断这是冲程。

第十六章第四节 热机 八中 马勋之

第十六章第四节热机 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内燃机; 2、知道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3、能说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4、知道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效率 【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135页-139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什么是热机,内燃机? 2、观察汽油机的模型和工作过程,要求能写出汽油机的构造,四个冲程的名字,四个冲程中活塞的运动情况、气阀的开合情况、能量的转化情况。 3、观察汽油机的模型和工作过程,要求能写出汽油机的构造,四个冲程的名字,四个冲程中活塞的运动情况、气阀的开合情况、能量的转化情况。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有哪些? 5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物理意义?

6、什么是热机的效率?怎样提高燃料利用率?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 【课内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 (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观看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录像,找出二者的区别有哪些? 友情提示:从构造、吸入气体、点火方式、热机效率、使用范围等方面考虑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怎样进行?在一个工作过程中,做几次功?飞轮转几周?曲轴连杆转几周? 交流二:热机的效率为什么达不到100%?怎样提高热机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本节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 1. 图12-3-1为某种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的一个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台柴油机 B.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C.该冲程正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该冲程正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有些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只有一个冲程是不用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这个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3.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这里是指( ) A、煤比干木柴含有的热量多一些 B、烧煤比烧干木柴产生的温度高一些 C、烧煤比烧干木烧产生的热量多一些 D、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煤用的质量较少 4、已知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完全燃烧500g汽油,求:汽油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课后练习】 1.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这些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B.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D.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2.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导学案热机效率和环境保 护 【学习目标】 1.知道热值的含义及单位、物理意义。 2.会应用热值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燃烧放热的计算。 3.知道热机效率的含义,了解热机能量的损失以及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4.列举热机对环境污染的方方面面。 【学习重点】 热值的理解及相关计算。 【学习难点】 热机效率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燃料的热值 自主阅读教材P50~5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一定质量的煤气可烧开一壶水,但等质量的干木柴却不能将这壶水烧开。 2.如果用Q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q表示燃料的热值,m表示物体的质量,则三者之间关系如何表示?如果用V表示气体的体积又如何? 答:Q=mq Q=Vq 知识模块二热机效率 自主阅读教材P51~5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机,我们知道热机也是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内能来做功的,那么热机燃烧汽油或柴油时释放的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来做功了呢? 答:不能,有损耗。 4.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则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能量的损失? 答:图中除了“输出有用功”其他能量的流向均为损失的能量。 知识模块三环境保护 自主阅读教材P52~5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以热机为动力的各种交通工具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热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极

大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在利用热机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热机利用时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如何保护环境? 答:热机对环境的危害:①废气污染(CO、SO2、氮的氧化物);②噪声污染。 保护环境,减小污染的措施:A.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B.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C.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当堂演练提升能力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2、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准备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关系? 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锂 3 二1s22s1或[He]2s1 钠_____ 三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钾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铷_____ 五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Kr]5s1 铯_____ 六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或[Xe]6s1 2 随着元素原子的_______递增,每到出现_______,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_______,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逐渐增多,最后达到___个电子,出现_______;然后又开始由_______到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 (1) 周期 ①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周期开头及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开头元素______________,结尾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 ①纵列与族 纵列序数 1 2 3 4 5 6 7 8~10 族ⅠA ⅡA ⅣB ⅤB 纵列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ⅠB ⅡB ⅣA ⅤA ②价电子层元素的___________ ________简称“价电子层”,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

14.1热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复述热机的定义,解释热机中能量的转 化列举热机的种类。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汽油机、柴油机冲程的工作状态和 能量转化。能表述汽油机、柴油机冲程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热机 阅读平17-1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6.4-1的实验观察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 思考; (1)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 (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________________ (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____ (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 归纳:上面的装置就是一个简单原始的热机。 2、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的装置。 热机的分类有:__ 、、、 知识点二:内燃机的特点及其分类 1、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___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 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______和_______ 分类一:汽油机 阅读教材,依据图自学并填写、汇报: (1)汽油机是利用作燃料来工作的。 (2)构造:。 (3)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包括: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四个冲程 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什么?汽缸中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进气门和排气 门的打开和关闭情况?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 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 第三冲程: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四节热机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四节热机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挂图和模型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从能量转化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并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 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5、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学习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预习检测】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3.1kg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是3×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某种燃料的热值与其质量。 4.与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是。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酒精灯对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内能的变化。 水沸腾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能,又通过______对_____做功,把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学生活动二:内燃机 阅读课本P135解决下列问题。 1.热机是把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什么是内燃机? 3、完成下表中的填空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学生活动三:阅读燃料的热值,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料的种类很多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还有_____态的,例如______等。燃料的燃烧是一种___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能得到释放,转化为周围物体的____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燃料的热值。 ③热值是燃料的一种______,其物理量符号是______。他的单位(字母)是_________。 ④干木材的热值是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是有4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能放出_______J的热量? 讨论问题一讨论137页“想想议议”,并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的问题 在新型运载火箭设计成功后,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燃料,请你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在表中选择合适燃料并说明原因,以及进一步设想由所选燃料带来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选的燃料是,原因是 讨论问题二:内能的利用效率: ①思考:我们利用内能可以______和_____。

第4节 电动机导学案

第4节电动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主线问题: 1、温故而知新: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_______的作用。 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观察课本133页图20.4—1的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__________。力的方向跟_______的方向、_________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___________。此实验中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能。 3、电动机: 阅读课本135页—136页“电动机的基本构造”部分后完成以下列填空: (1)直流电动机的构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改变通过线圈电流的_____________。 (2)电动机的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______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3)电动机在电路中是_____________,电动机工作时把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能。(4)跟热机相比,电动机的有点是:构造_______,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_______ ,对环境污染______。 三、例题预热: 例1、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AB是通电导体的一部分,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方向,F表示导体受力的方向,N、S表示磁体的两极。 (1)通过实验(a)和(b)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到力方向与的方向有关。 (2)通过实验(a)和(c)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到力方向与的方向有关。

元素周期律---学案.pdf

《元素周期律》学案授课人:孙燕红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律。 2、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的方法。 3、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学习方法:归纳推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二、元素周期律

学与问: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规律性变化(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Ⅰ)实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强弱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Na、Mg、Al的金属性强弱 小结: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实验探究一:

自主探究 知识迁移: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A.NaOH B.Al(OH)3C.Fe(OH)3D.RbOH (Ⅱ)元素的非金属性(Si、P、S、Cl)强弱 请阅读课本16页表三,总结: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小结: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知识迁移: PH3、H2S、HC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HClO4、H2SO4、H3PO4的酸性逐渐。 归纳: 通过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知识线 能力提升: 方法线 创新应用: 1、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原子半径 C.最外层电子数 D.化合价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熔点增高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NH3 B、原子半径:Na>Al>S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金属性:Al>Mg>Na 6、同一周期的X、Y、Z三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3XO4、H2YO4、HZO4,则: (1)X、Y、Z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 (2)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它们稳定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2)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本课时内容较多,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要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时间,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师生共同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①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②1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③第Ⅰ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④增多,原子半径逐渐⑤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⑥减弱,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⑦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性逐渐 ⑧增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锂在氧气中加热:⑨4Li+O22Li2O; (2)钠在氧气中加热:⑩2Na+O2Na2O2; (3)钾与水的反应:2K+2H2O2KOH+H2↑。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F、Cl、Br、I、At,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Ⅶ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写出卤素单质的化学式、状态和颜色: 卤素单 化学式状态颜色 质 氟F2气态淡黄绿色 氯Cl2气态黄绿色 溴Br2液态深红棕色 碘I2固态紫黑色 3.比较卤素单质与氢化合的条件,并分析由此能得出的结论:

卤素单质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与氢气化合的产物 结论 氟 阴暗处能反应 HF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氯 光照或点燃 HCl 溴 加热至一定温度 HBr 碘 不断加热 HI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 2NaCl+Br 2; (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 2KCl+I 2; (3)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2KI 2KBr+I 2。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依次增大的吗? 【答案】整体上依次增大,但钠的密度比钾大。 2.实验室中,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锂也能保存在煤油中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会浮在煤油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因此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封在石蜡里。 3.结合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答案】碱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卤素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与氢气化合生成对应的氢化物。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绿豆大的钠、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盛有水的表面皿中,其现象是 。 【实验2】①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②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③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助他完成实验现象。 (2)锂、钠、钾、铷、铯中, 与水反应最剧烈。 (3)根据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实验1:钠、钾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与水反应更剧烈

五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亲爱的同学: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解读?这一单元,我们将跟随六位爱国人物,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他们内心深厚的爱国情怀。一、单元概览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战争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品质,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意志坚强、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且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最终形成习作:《他了》。 二、自主学习 下面,我们就要深入地自学课文了。你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开始深入地自学课文啦!以下网络资源推荐你收藏。 1. “人教点读”APP,在线点读课文。 2. 关注公众号“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师”,你可以同步获取在线课堂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视频,知识点以及练习。 3. 古诗文网网址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512873454.html,/可以查到课本中古诗的作者、注释、赏析等资料。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十四章_第1节_《热机》导学案

第十四章第1、2节《热机和热机的效率》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2.难点是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课前预学】 一、阅读课本135页“演示”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右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沸腾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2)木塞被冲开,是谁对它做了功? (3)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上面的实验体现了热机的工作原理。 2.热机就是把燃料的____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_____能。又通过,把_______能转化为能的机器。热机的种类很多,但都是把能转化为能的机器。 二、阅读课本18页“内燃机”部分,认真观察图14.1—3和图14.1—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在汽车上的动力机械,就是,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 和。 2.汽油机通过在里面燃烧汽油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用来推动活塞。多数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完成四个冲程叫一个工作循环。 3.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把能转化为能;冲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把 能转化为能。 三、阅读课本22页“燃料的热值”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燃料燃烧时把能转化为能。 2.我们把,叫 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常用符号来表示,热值的单位是,符号是。对于气体燃料,热值指的是,单位是,符号是。 3.强调:热值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体积、位置、温度等因素无关。 4.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J/kg, 其物理意义。 5.例题: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解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 J/kg,则 Q=mq=4kg×3.3×107 J/kg=1.32×108 J 6. 叫热机的效率。

第四节《热机》教案(人教版初三) (7)

第四节《热机》教案(人教版初三)(7)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对内能的利用在人类进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热机效率都有阐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差不多工作原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进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能够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差不多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看和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缺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学器材:酒精灯、试管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缺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不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第一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形〕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 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时间 2020 — 2020学年上学期周 【课标要求】 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课前练习】完成下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课本图1-16所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

么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6.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 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典例解悟】1.

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

13.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第1学时导学案 定向导学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镶嵌( ) 嗜好( ) 赦免( ) 长喙( ) 蓑毛( ) 铿锵( )(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合作交流 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点拨: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感情强烈。白鹭的形体优美,文中对白鹭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它优美的姿态,又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它平凡而高洁的性格,因此它具有诗一样的形式和内容美。)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 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关于散文〈白鹭〉》原文回答) 5.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温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赞美物到赞美人,对物的感情其实就是对这种人的感情,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联系这一点。) 学习反思: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第2 学时 定向导学 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隽永( ) 睿智( ) 绮丽( ) 恬淡( ) liáo 廓( ) 冷jùn ( )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 节的内容? 3.在第3-- 7 段中,核心段落是哪一段? 第5、6 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 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学习反思:

热机 导学案

第一节热机 学习目标 1.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 2.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 3.经历关于“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讨论过程,了解到热机是通过做功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燃料燃烧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二、尝试学习(看书P18-20完成) 1.利用内能来_______和_______。热机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能量的转化来说,热机是把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的装置。 3.热机的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课堂学习 一、热机 1.举一举利用内能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归纳得出,内能可以用来_______,也可以用来__________。 2.观察实验:P18图2-1-2,这个实验中,能的转化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机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二、蒸汽机 蒸汽机是最早的热机,________改进、完善了蒸汽机,使蒸汽机成为带动其它机器运转的________机器。 交流讨论:结合P19图2-1-4,讨论蒸汽机是怎样工作的? 三、热机的种类 现代热机种类繁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当堂检测 1.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又通过热机转化为_______能。 2.热机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3.冬天烤火取暖,是利用内能来__________;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推起,是内能对壶盖________,将_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能。 4.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以上两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5.如图9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巩固检测 1.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此过程是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