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创作及心灵研究

冰心创作及心灵研究
冰心创作及心灵研究

冰心创作及心灵研究

2012年10月

关键词……………………………………………………………内容摘要…………………………………………………………目录:

一、写在简介中的话………………………………………

二、走近冰心从作品开始时代的缩影

人格的魅力……………………………………………

三、探求根源了解精神做时代的丰碑………………结束语……………………………………………………………参考文献…………………………………………………………

冰心创作及心灵研究

关键词:冰心走进母爱儿童诗歌小说

内容摘要:

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爱国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冰心的作品映射出诗人丰富情绪体验中对心灵清静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实现后诗人清静、和谐的内心世界,尽管这种相似中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也与她们个体的选择密不可分.这两个主题在两人诗歌中不断地交替出现,潜在地构筑起她们立体的情感形象。

(一)写在简介中的话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同样引人注目的,冰心生命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并不以同样的份量浮现于冰心的回忆中,这其间的轻重、繁略,是颇耐寻味的。“童年”与“故乡”所占比重最大,这大概绝非偶然。“童年”与“故乡”都与生命的原初形态联系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先定的存在,个体生命以后一切“发展”的秘密都孕含于其中。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株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

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因一生正好度过一个世纪,后被人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就是说,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二)走近冰心从作品开始时代的缩影人格的魅力

我作为一名教师接触冰心、真正的读懂冰心,可以说是从《纸船》开始的,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应吃透教材,我才可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于是在我刚刚读到《纸船》时,我就被那“不肯妄弃”“不灰心”“流着泪”的无限情思所感动,生动的写出了他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希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正因为诗中“载着”那无尽的深情。她的情感细腻、抽象,让人回味无穷。这无疑不是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体现。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她写下了著名的《寄小读者》。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美有的学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一、冰心的诗歌散文

冰心在文学创作中,尤其是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主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

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

应该是和谐一致的:我们都是自然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冰心爱大海,由对大海的热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

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冰心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苦苦探寻着世界与生命之谜,在这种种探索中诗人不无对自己以“爱”来战胜“憎”的理想是否能实现产生的怀疑,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在诗集中表现出来。

冰心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这部分作品都收于《往事》、《寄小读者》等集子。《往事》中的散文多为回忆性作品。《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简洁之长。她的散文集《小桔灯》、《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

在冰心的作品中倾诉着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一片衷情。“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在冰心的理解里,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纽带。在《往事(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诗歌主要集中在《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里,写青年的二十首,写母亲的十首,主题重于母爱或者儿童,冰心对青年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再从冰心的经历中看看青年主题对其创作的影响。用她自己的话说:“五四运动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而作为五四运动主体的青年,他们当时的思想、行为、

性格、行事等不可避免的要对冰心产生重要影响,不能不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冰心思想与情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冰心的思想和创作。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冰心在《繁星》的自序中也表示,自己也是从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所写的小诗中受到启发,将自己所谓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随便记下,便变成就了《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冰心在当时大概不会想到,当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又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颤动,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刊》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在《春水》中,她写了: 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这首小诗仅三句话,作者不仅从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其描写的景物变得生动、形象,还通过春和小草的对话,告诉人们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以前向往的生活,创立自己辉煌的人生,书写自己的人格。这也是诗人面对革命乐观,积极的精神写照。“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时间,去干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在生命的光荣本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每一首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一行都给人一种对生活全新的认识,冰心的那么多小诗的素材都起源于生活,其实,只要用心洞察生活,发现真理都源自生活中。

二、冰心的小说

冰心的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新文学运动时期开始创作活动,冰心在《从“五四“到”“四五”》一文中说到:“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却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冰心参加五四运动,写自己有所感、有所思的问题,反映了处于新旧思想交替时期的青年们的普遍烦闷。她的问题小说范围涉及到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妇女地位问题、人生观问题等许多方面。

1、五四时期,她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被刊载在北京《晨报》上。这篇

小说中她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当时她的表兄在北京《晨报》当编辑,在这位表兄的鼓励下,冰心继续写作。

“我一口气又做了下去,那时几乎每星期有出品,而且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之类。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第二期——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一——作品,小说便是《国旗》,《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兵丁》等等。当年,文学研究会的同人,主持《小说月报》。我的稿子,也常在上面发表。那时的作品,仍是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思想和从前差不了多少。在字句上,我自己似乎觉得,比以前凝炼一些。”从这篇文章来看,冰心认为自己的第一期作品是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所谓“问题小说”,第二期是回忆中的事物和哲理合在一起构成的作品,另外还有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比从前凝炼”的作品。

冰心的处女小说《两个家庭》描写了两个完全相反的家庭妇女及其家庭,诉说“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很大”,说明治理家庭的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篇《斯人独憔悴》和第三篇《秋雨秋风愁煞人》描写被有封建思想的大人压制的青年的悲剧。第四篇《去国》描写从美国留学回国的优秀青年,因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失望地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当时社会的状况。第五篇《庄鸿的姊姊》描写了一个志向很高的少女,因经济和性别问题而不能上学,从而失去希望,直至去世这样的悲剧。

这五篇中描写的悲剧性的问题,可能都取材于冰心自己的所见所闻,使读者很明确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及其代表性问题。每篇小说都有较完整的情节,其对白话文的使用从当时的社会水平来看也很不错。但是我看完后总感到有些不够完美,就是我认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体现作家主张的“作家的化身”3——的行为及其处理问题的态度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例如,在《斯人独憔悴》中,颖贞——她就是在这篇中的“作家的化身”——虽然支持弟弟们的爱国行动,却又说:“其实我在学校里也办了不少的事。不过在父亲面前,总是附和他的意见,父亲便拿我当做好人,因此也不拦阻我去上学。” “看他们请愿的条件,哪一条是办得到的?就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中略)我劝你们秋季上学以后,还是做一点切实的事情……” 弟弟们竟也同意颖贞的意见。从这里可以看出冰心尽可能迎合父辈的意见,避免与他们发生争执,表演“好孩子”的角色。

2、到了1920年,冰心的小说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冰心在1919年北京《晨报》上发表的小说4,触动了一部分读者,他们觉得冰心的作品过于悲观。冰心的老同学在给她的信中写道:“从《晨报》上读尊著小说数篇,极好,但何苦多作悲观语,令人读之,觉满纸秋声也。”冰心的父母也持相同的意见。于是冰心写了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来反驳这种意见,阐明了自己写文章的目的。冰心写道:“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注意,就难激动他们去改良。”

一位读者看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后,评论道:“对旧家庭的不良现状感到很痛恨,但是只晓得痛恨是没有益处的,总要大家努力去改良才好。”冰心引用这位读者的评论,写道:“这…痛恨?和…努力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这样便是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

但是冰心同时又写道:宇宙之内,却不能够只有…秋肃?,没有…春温?,我的文字上,既然都是…苦雨凄风?,也应当有个…柳明花笑?。不日我想作一篇乐观的小说,省得我的父母和朋友,都虑我的精神渐渐趋到消极方面去。”

在这句话的影响之下,冰心试着想做一篇乐观的小说,但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一篇小说的结局》中,冰心描写了一个女作家——“作家的化身”——想做“一篇很快乐的小说”,却写出了一个悲惨的结局的过程。冰心通过这篇小说表达了“社会既然这么黑暗,我怎么会写出来乐观的小说呢”的感受,同时又表现了战争的悲惨性。虽然这篇小说也是跟1919年冰心所写的小说一样,为了感化社会而描写社会的黑暗,但是我认为这篇跟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有所不同。那就是这篇里第一次表现了冰心要写乐观小说的意志。虽然这初次尝试失败了,但是她亲自感受到“快乐”是多么的难得。冰心写出乐观作品的追求,在此开始了。紧接着她发表了《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这可以算是冰心的第一篇乐观的小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知识青年,因为爱国运动的结果不十分完美,从而对社会失望并想到自杀,要走“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这时他在海边见到了两个小孩子,被他们的天真所感染,最后在他们无忌的童言的启发下,主人公说:“我知道了,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黑暗悲惨的道路!”

冰心终于写出了第一篇乐观的小说。虽然有点牵强,但是这篇是最早写出具有冰心特色的,带有“光”和“爱”的主题的作品,这后来也影响到《超人》等作品。这样的乐观的结局是在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里完全见不到的。

另外,《一个忧郁的青年》也是与《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有关的小说。《一个忧郁的青年》中的彬君是觉悟到当时社会的问题太多而忧郁的青年。他的朋友把他看做悲观者,因此,他反驳道:“悲观者多是阅世已深之后,对于世界上一切的事,都看作灰心绝望,思想行为多趋消极。忧郁性是入世之初,观察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他的思想,多偏于忧郁。然而在事业上,却是积极进行。” “忧郁是第一步,奋斗是第二步。因着凡百不满意,才忧郁;忧郁至极,才想去求那较能使我满意的,那手段便是奋斗了。现在不过是一个忧郁时期,以后便是奋斗时期了,悲观者是不肯奋斗,不能奋斗的,我却不是悲观者呵!”

彬君的这些意见跟冰心在《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中表现的观点很相似。冰心也不是悲观者,她是要做“积极的事业”的。所谓“积极的事业”就是创作小说来感化社会,这就是冰心的奋斗。这篇中所描写的忧郁、奋斗都是冰心自己正在

面对的问题,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她的真切的感受。她借彬君的嘴,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见都很直率地表现出来了。这一点也跟冰心的1919年所创作的小说不一样。虽然这三篇跟冰心的1919年的小说有不同点,但是这三篇小说也属“问题小说”之类。因为通过这三篇小说,冰心向读者揭示了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冰心的小说当中也有在“问题小说”的范畴之外的作品。比如《海上》、《离家的一年》等。《海上》写的是主人公“我”对大海的深情和一个老头儿对大海的痛恨。小姑娘的“我”在小船上玩时,碰到了一个老头儿,听到他曾经在海上丧失了女儿的事情。老头儿劝“我”不要在海上玩儿,因为有时很危险。年少的“我”还不懂这老头儿的失去孩子的悲哀,只懂“阴沉微雨的早晨”在海上感出的“宇宙的静默暗凄的美”。这篇表达的就是冰心小时候的回忆以及她对大海的深深的感情,而没有给读者提出问题。

《离家的一年》写的是一个男孩子因上学而离家的过程,他和他姊姊之间的姐弟之情以及离家后一年中他的成长。这可能是取材于冰心弟弟上学离家时候的事情。作品中可以看出冰心对弟弟的离家感到悲哀,但又非常喜欢弟弟的成长这样的感觉,在这篇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这些作品是以冰心的回忆为中心的作品,所以可以跟“问题小说”分开。

(三) 探求根源了解精神做时代的丰碑

冰心先生感情细腻,尤其是对母爱的理解,母爱给了她最初的情感体验。在大家心目中母亲是最“无我”的人,不拆子女的信件,不盘问朋友来往,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不积攒新奇礼物,不“疾言厉色”,微笑悦色对待他人;爱整洁,别人做得不周到时会亲力亲为;教导“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道理并以身作则……小小的“我”仰着脸问母亲:“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脸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养人者父母也,十月怀胎满怀期待,咿咿学语蹒跚学步,握手举筷牵衣追跑,从一个懵懂孩童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到他们仰望的高度。那个他,在生活中扮演着严父,那个她,配合着扮演慈母;那个他,曾恨铁不成钢,那个她,鼓励安慰吾家女;那个他,在孩子周末电话里总是倾在话筒边听听女儿的声音,如果让他接,边故作推辞说“有什么好说的,在学校要好好学,严格要求自己……钱还够不够,被子要盖好,稍微用厚衣服盖一下,要不要我们去看看你……”这是父亲,严厉而慈爱的父亲;那个她,在第一次得到女儿制作的卡片时严厉的纠错到:“你写的将来要报答我们的字要写得端正点”然后小心翼翼夹

在日记本里再上锁,转过头时泪眼里映着当年8岁女儿小小身影,这就母亲,慈

爱而严厉的母亲。

古代诗经《小雅·蓼莪》里写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

我,顾我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

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

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由此可见,父恩母情,如何仅能

靠叩首答谢,点点心血细细灌注,一种天生的责任感在孩子落地时便同时产生,

也同时伴随一生。中国在世界上有一个明显标签,就是有家的强烈意识,春节时

归心似箭,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有家就有等待的人,就有那一盏为你亮着的灯,

在黑夜中只为你亮,只为入你眼。

文中有一首先生做的小诗曾经惹起过大家善意的玩笑,名字叫做“相思”。

避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冷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此诗的背景是在冰心与吴文藻博士交往初期,心里密密的思念用身边事物被巧妙利用,真切的表达出真实的情感,“思”字在汉字里的写法有着横竖笔画,地上的枯枝在这个有情人眼里便形象化变成了一个思字,若用英文字母却难有这番意趣,唯妙唯乐,有情还羞。

最朴实无华的文字,最情真意切的流露,最暖人心灵的通感,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将先生一生的故事娓娓述说。擎着一份淡然和婉约,凝汇各种爱的交集,在世事中本着一颗善心,守候一盏小橘灯,把青鸟静静期待。当一切都淡褪而去,洗尽铅华后的老人仍然心怀感恩,感恩曾被拥有的所有。

结束语:

巴金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人们说:“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梁实秋说:“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我也非常喜欢冰心,她的散文清丽、文字典雅、思想纯洁,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作家。她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她对父母的爱,对小弟兄、朋友的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的同病之爱,让她的笔尖有了温泉水的柔情。

参考文献:

小说集《超人》

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早年“爱的哲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711004.html,

冰心研究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711004.html,

冰心“爱的哲学”书写与演变

http://www.bingxin.

日本的冰心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711004.html,

冰心“爱的哲学”的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711004.html,

冰心--爱的哲学资料论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711004.html,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论文摘要: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我将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变化的原因,前后题材的变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逐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冰心体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二十世纪初,原名为谢婉莹的冰心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冰心度过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寄小读者》的飘然出世,使得中国散文园地里多了一朵奇葩,而这朵奇葩的出现——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这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20

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所以说,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冰心散文以其哀婉凄清、温情脉脉、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的创作风格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是呵,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

冰心散文之《腊八粥》赏析

冰心散文之《腊八粥》赏析 阅读冰心的《腊八粥》,本文构思精巧。煮腊八粥本事佛家的一种风俗,但是在作者的家里却成了纪念亲人的一种特殊方式。因为冰心的外婆和母亲都在腊八这天逝世,然而更巧的是周总理的忌辰也是在腊八。正是“无巧不成书”。如果只着重写这种巧合,只能带来一时的吸引力,不足以成为文章永久性的魅力所在。然而,能够从这种偶然的巧合中看到其必然的因素,则体现了作者敏锐地观察力和透视力、她的过人之处。如果文章只是写前面部分作者家里来煮腊八粥得方式来纪念自己的亲人,文章立意只停留在普通的亲情上面,最读者不会有太大震撼。文章的转机是在下半部分,作者偶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们用煮腊八粥这种纪念亲人的方式来缅怀敬爱的周总理,敏锐的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可贵感情。即用纪念亲人的方式来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说明周总理真是全国人民心中最亲最亲的亲人。如果我们光写文章后半部分,只能说明人们缅怀周总理,立意就显得十分一般,而文章现在的这种写法是主体具有了某种情感的深度和新意。文中运用孩子的话语。表白了那种纯洁高尚的的心灵世界。作者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引发了内心的波澜。然而文章表面上却写,“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的低下头去,和他们一起剥起花生米。”这就给作者留下了思索和感悟的广阔空间。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腊八粥>是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

冰心作品的创作特点

冰心作品的创作特点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散文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同时,冰心的散文题材还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

冰心介绍(必读整理版)

文学长河·封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冰心自小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童年里慈爱的母亲,正直的父亲,宽广的大海、丰富的书卷和基督教的博爱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在五四的思想浪潮中,她用小说的形式发掘社会矛盾与痼疾,并通过母爱、童心与自然的“爱的哲学”来医治和救赎自我、他人和社会。 她的诗歌作品《繁星》、《春水》善于捕捉生活的灵感,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其“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哲学主张。她用一颗永远不会变老的童心为孩子而写作,与孩子交朋友,《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作品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爱在左,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赠葛洛》 天使在人间 ——用“爱”带来温暖的冰心 也许在你还是个小读者或是小小读者的时候,就早已认识她了,她以最真诚的心灵爱怜地把那时的你放在了她的作品中标题的位置——《寄小读者》。是了,她便是冰心。 倘若你在她少年时见到她,你眼前会是一个最爱眺望大海,或是埋头在故事书里,腼腆地想当灯塔的小小姑娘。 倘若你在她青年时见到她,你眼前会是一位在动荡和荒乱社会背景下,用年轻的头脑发现社会痼疾,思索拯救的真诚而善良的女作家。 倘若你在她中年之后见着她,你眼前便是一位总带着慈爱的笑容,怀着一颗纯净的童心,有着宽厚的爱的母亲和祖母。 是了,这便是冰心,或者我们也称她“冰心奶奶”。 大海·书本·甜蜜的家 1900年10月5日,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隆普营的一所大房子里。不过她只在那里呆了7个月,就随当时已经担任“海圻舰”的副舰长的爸爸,举家先后迁居了海岸线由南至北的好多城市。可小冰心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爱上一个地方,因为哪里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哪里就能变成她最最温暖幸福的家。 小冰心有位温柔娴静又爱读书的妈妈。她最喜欢给妈妈讲故事,把她眺望着大海,脑袋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而妈妈也最喜欢与小冰心依偎着,说些母女俩甜蜜的悄悄话。母爱自小的萦绕与浇灌,在冰心的心底凝聚成了一种纯净而温柔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她日后想生活中和面对社会的苦痛时,得到救赎,并救赎她人。在母爱的温柔、包容与圣洁里,冰心发现这是洗涤人们内心污垢,减轻世间痛苦的一剂良药。冰心她曾在她的《寄小读者》中这样说:“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真心、真情、真爱,营造美的精神乐园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王永军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文坛巨匠冰心用真心、真情、真爱,书写散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为我们营造一方美的精神乐园。它们带来的不仅有美感上的享受,更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真心、真情、真爱,美感 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就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冰心老人。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工作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散文,取材广泛,其中以回忆往事、描写自然和爱的哲学最具特色。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美的精神乐园。 下面我们就从冰心散文的题材上来进一步探讨她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心的灵动 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从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可见这位世纪同龄人与时俱进,蜿蜒起伏的心路历程。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霭温柔的精神乐园。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在《平绥沿线旅行记》、《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强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记》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的热情和忠诚。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坚韧、清澈、睿智和老练,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

冰心散文欣赏:梦

冰心散文欣赏:梦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和陈衡哲一样,重视女性自身特质和母职价值存在。郁达夫说:“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冰心确实一贯追逐“人”的本真,艺术的本真,她不压抑遏止天赋的性别特征,又向往有个性的文学,因而,作品思想和艺术均具女性表征。当然,冰心作品的女性意识因其裹挟着“时代风云”而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呈现的是新旧文化嬗变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冰心作品的审美方式因其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汇“中外”,而不同于古代女作家翠楼吟稿般的封闭纤弱,其文体、风度集人类和民族审美的甘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女性意识;感伤主义;个性化文章;冰心体 一、诗歌散文的思想——现代的女性意识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20年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假如说,母性是人类的创造之源、人格之源、和平之源的话,那么,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开 创的母爱文学,呈现了女作家独特的精神创造力。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

有关冰心的资料

冰心十分热爱儿童,她乐于为这些“天使们”提供精神粮食。她用十分自然亲切、充满童稚气的话语,向儿童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生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孩子们受到有益的教育。 “爱的哲学” 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

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I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内容简介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1926年,冰心获文学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散文特点 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

冰心散文欣赏:冰心散文--回忆.doc

冰心散文欣赏:冰心散文--回忆 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岩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枝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 风狂雨骤,黑暗里站在楼阑边。要拿书却怎的不推开门,只凝立在新凉里?─—我要数着这涛声里,岛塔上,灯光明灭的数儿,一─—二─—三─—四─—五。 沉郁的天气。浪儿侵到裙儿边。紫花儿掉下去了,直漾到浪圈外,沉思的界线里。低头看时,原来水上的花,是手里的花。 水里只荡漾着堂前的灯光人影。─—一会儿,灯也灭了,人也散了。─—一时沉黑。─—是我的寂寞?是山中的寂寞?是宇宙的寂寞?这池旁本自无人,只剩得夜凉如水,树声如啸。 这些事是遽隔数年,这些地也相离千里,却怎的今朝都想起?料想是其中贯穿着同一的我,潭呵,池呵,江呵,海呵,和今朝的雨儿,也贯穿着同一的水。 一九二一年七月十八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22日。) 2018-10-08 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岩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枝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

风狂雨骤,黑暗里站在楼阑边。要拿书却怎的不推开门,只凝立在新凉里?─—我要数着这涛声里,岛塔上,灯光明灭的数儿,一─—二─—三─—四─—五。 沉郁的天气。浪儿侵到裙儿边。紫花儿掉下去了,直漾到浪圈外,沉思的界线里。低头看时,原来水上的花,是手里的花。 水里只荡漾着堂前的灯光人影。─—一会儿,灯也灭了,人也散了。─—一时沉黑。─—是我的寂寞?是山中的寂寞?是宇宙的寂寞?这池旁本自无人,只剩得夜凉如水,树声如啸。 这些事是遽隔数年,这些地也相离千里,却怎的今朝都想起?料想是其中贯穿着同一的我,潭呵,池呵,江呵,海呵,和今朝的雨儿,也贯穿着同一的水。 一九二一年七月十八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22日。) 2018-10-08 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岩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枝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 风狂雨骤,黑暗里站在楼阑边。要拿书却怎的不推开门,只凝立在新凉里?─—我要数着这涛声里,岛塔上,灯光明灭的数儿,一─—二─—三─—四─—五。 沉郁的天气。浪儿侵到裙儿边。紫花儿掉下去了,直漾到浪圈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冰 心

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图] (1900—1999.2.28)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1年写了小说《分》,标志着作家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2年北新书局开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战爆发后,她于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庆,曾以“男士”的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秋回国,她写了散文《归来以后》等作品,创作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记》。1958年3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儿童努力上进。此外,还出版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

冰心散文名篇范文

冰心散文名篇范文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 四时缓缓的过去—— 百花互相耳语说 “我们都只是弱者! 甜香的梦 轮流着做罢 憔悴的杯 也轮流着饮罢 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

三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四 芦获 只伴着这黄波浪么 趁风儿吹到江南去罢! 五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六 诗人! 不要委屈了自然罢“美”的图画 妥砍谈的描呵! 七 一步一步的扶走——半隐的青紫的山峰 怎的这般高远呢 八 月呵! 什么做成了你的尊严呢深远的天空里 只有你独往独来了

倘若我能以达到 上帝呵! 何处是你心的尽头 可能容我知道 远了! 远了! 我真是太微小了呵! 一0 忽然了解是一夜的正中白日的心情呵! 不要侵到这境界里来罢一一 南风吹了 将春的微笑 从水国里带来了! 一二 弦声近了 瞽目者来了 弦声远了 无知的人的命运 也跟了去么

白莲花! 清洁拘束了你了—— 但也何妨让同在水里的红莲来参礼呢 一四 自然唤着说 “将你的笔尖儿 浸在我的海里罢! 人类的心怀太枯燥了” 一五 沉默里 充满了胜利者的凯歌! 一六 心呵! 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 为着宇宙 为着众生 一七 红墙衰草上的夕阳呵! 快些落下去罢 你使许多的青年人颓老了!

冰心作品

冰心作品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再寄小读者》(散文)1940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叶圣陶的创作特点

叶圣陶的创作特点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冰心散文欣赏我的良友悼王世瑛女士高中作文字

冰心散文欣赏:我的良友——悼王世瑛女士高中作文【3000字】一个朋友,嵌在一个人的心天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样,某 一颗星陨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颗星来填满她的位置! 我的心天中,本来星辰就十分稀少,失落了一颗大星,怎能使 我不觉得空虚,惆怅? 我把朋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趣的,这类朋友,多半是很渊博,很隽永,纵谈起来乐而忘倦。月夕花晨,山颠水畔,他们常常 是最赏心的伴侣。第二类是有才的,这类朋友,多半是才气纵横, 或有奇癖,或不修边幅,尽管有许多地方,你的意见不能和他一致,面对于他精警的见解,迅疾的才具,常常会不能自已的心折。第三 类是有情的,这类朋友,多半是静默冲和,温柔敦厚,在一起的时候,使人温暖,不见的时候,使人想念。尤其是在疾病困苦的时光,你会渴望着他的“同在”─—王世瑛女士在我的朋友中,是属于有 情的一类! 这并不是说世瑛是个无趣无才的人,世瑛趣有余而才非浅,不 过她的“趣”和“才”都被她的“情”盖过了,淹没了。 世瑛和我,算起来有三十余年的交谊了,民国元年的秋天,我 在福州,入了女子师范预科,那时我只十一岁,世瑛在本科三年级,她比我也只大三四岁光景。她在一班中年纪最小,梳辫子,穿裙子,平底鞋上还系着鞋带,十分的憨嬉活泼。因为她年纪小,就常常喜

欢同低班的同学玩。她很喜欢我,我那时从海边初到城市,对一切都陌生畏怯,而且因为她是大学生,就有一点不大敢招揽,虽然我心里也很喜欢她。我们真正友谊的开始,还是“五四”那年同在北平就学的时代。 那年她在北平女高师就学,我也在北平燕京大学上课,相隔八九年之中,因着学校环境之不同,我们相互竟不知消息。直到五四运动掀起以后,女学界联合会,在青年会演剧筹款,各个学校单位都在青年会演习。我忘了女高师演的是什么,我们演的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预演之夕,在二三幕之间,我独自走到楼上去,坐在黑暗里,凭阑下视,忽然听见后面有轻轻的脚步,一只温暖的手,按着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一个温柔的笑脸,问:“你是谢婉莹不是?你还记得王世瑛么?” 昏忙中我请她坐在我的旁边,黑暗的楼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都注目台上,而谈话却不断的继续着。她告诉我当我在台上的时候,她就觉着面熟了,她向燕大的同学打听,证实了我是她童年的同学,一闭幕她就走到后台,从后台又跟到楼上……她笑了,说这相逢多么有趣!她问我燕大读书环境如何,又问“冰心是否就是你?”那时我对本校的同学,还没有公开的承认,对她却只好点了点头。三幕开始,我们就匆匆下去,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最密的朋友。

冰心生平介绍

冰心生平介绍 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冰心先生,因病于1999年2月28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4岁时随家迁往山东烟台,便生活在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在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冰心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辛亥革命后回到福州,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1913年迁居北京,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全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他于1919年8、9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极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以《繁星》、《春水》两个集子为代表推动了新诗初期的"小诗"写作潮流。19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力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1926年她在国外学成,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同时仍创作不辍。作品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等。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首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日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她和吴文藻先生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

冰心的写作特点

冰心文章的语言特点 祁县第三小学岳晓蓉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