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拙政园水系分析

拙政园水系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湾、溪、瀑布、涧等,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姿态万千。苏州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吸取灵感,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在模仿自然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自然,是在实用与审美的基础上地再创造,是对自然山水的再创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中,乃为名胜地。”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把自然山水的精华浓缩为小巧、精致、浪漫的山水写意园林,也充分说明了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对水体的设计则是叙情写意的再现,苏州园林当中尤以拙政园最具代表性。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之句取园名。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52000 ㎡,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东、中、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拙政园水系特点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疏朗自然,加以古朴的亭廊楼榭,形成了古典自然的文人园林。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东、中、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拙政园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近代重建者用大体量水面营造出园林空间的开朗明快的氛围,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建园风格。

“约丈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俾无论……”《园冶》。意思是说:池内挖地面积占30%,其余70%的土地只能有40%堆成高低不同的地形,剩下的30%可以植树、修路、建屋,由设计者处理了。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主景区都以大水池为中心,建筑也多依水而建。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水面也基本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政园中部水随着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各色景观点缀,建筑依水和地形起伏而建,形成不同的空间给人不同的感受。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路缠绵回绕、岛屿相间排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桥段弯弯曲曲,桥边流水缓缓,乱石堆叠,有多处景点,如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引人注目。波形廊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开辟了大片的草地,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因为东部为现代新建,虽然大体风格不变,但是缺少古朴古韵古香,略有不足。

拙政园的理水手法分析

拙政园是因地制宜利用场地低洼多水的特点营造出一个以水为主的传统文人园,是对自然水体的利用与再创造,在参考自然界的江河湖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营造池塘,采用石条、块石或片石砌筑成整齐或不规则的驳岸,使得水体营造丰富多彩。营造小湖泊,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加以地形和植物的结合,形成平远、深远、高远的景观。同时修建溪涧,蜿蜒曲折,一般以土岸为主,散置自然石块,岸边点缀藤蔓植物,自然朴野,源远不尽。挖井,内敛淡泊。水边建楼廊亭榭供人游玩休憩,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欣赏,暂离城市的喧嚣,品味山水林草的自然韵味。

部分景点的欣赏分析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

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

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

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

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

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

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

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

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

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

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

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

面,意味隽永。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

中部的主体建筑,面水而

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

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

清香宜人。堂名取周敦颐

《爱莲说》中“香远益清”

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

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

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

是赏荷的佳处。

小飞虹

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拙政园空间结构解析

拙政园空间结构解析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历经数个朝代的修缮和改建,形成了以山水园林和建筑美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本文将通过分析拙政园的空间结构,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拙政园的空间结构分为园内和园外两部分。园内部分包括景区和住宅区两个区域。景区又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和建筑。住宅区则主要是仿古建筑,包括厅、堂、楼、阁等,体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风格。 在景区方面,东部区域以荷花池和土山为主,荷花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土山则体现了山水园林的特点。中部区域以假山和池塘为主,假山模仿自然山峦,池塘则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装点。西部区域以盆景和花坛为主,盆景园内展示着各种造型别致的盆景,花坛则在四季开放着不同种类的花卉。 在空间结构上,拙政园注重利用地形、水源、植物等自然元素,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园内的建筑也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浑然一体。此外,拙政园还运用了借景、对景、框

景等园林建筑技巧,增加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色。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旅游观赏的场所,更为人们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拙政园空间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园林的设计思路和美学价值,进一步领略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居住方式和空间组织形式。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的形成原因、特点、现代意义及保护措施。 一、聚落空间层次结构概述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是指以聚落为中心,由房屋、道路、沟渠、墙垣等元素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聚落空间层次结构包括村落、街坊、院落等多个层级,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空间布局。房屋类型也因层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包括民居、祠堂、庙宇、仓库等。在不同地区,房屋的样式和装饰特点也有所不同,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民居等。 二、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的形成原因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 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 工湖。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 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 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 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 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 局巧妙。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 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 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苏州拙政园,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园林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本文将重点分析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其魅力所在。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布局精妙:拙政园的布局设计独具匠心,园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假山花木,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象。游客在游览时可以感受到园中空间的变化和景致的多样性。 借景手法:拙政园在园林艺术中善于运用借景手法,将园外的美景与园内的景物融为一体。例如,园中的“远借”通过园林的窗户、门洞等元素,将远处的景色引入园中,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 山水意境:拙政园模仿自然山水,营造出一种幽雅恬静的意境。园中的假山、池塘、流水等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美好。植物配置:拙政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以花草树木为主,四季皆宜。

园中的植被种类繁多,包括梅、兰、竹、菊等名贵花木,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享受。 园林建筑:拙政园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亭、台、楼、阁等元素,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些建筑不仅起到点缀园景的作用,还为游客提供了休憩、观景的场所。 拙政园园林艺术特色的成因、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成因: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主要受到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润,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江南文人墨客喜欢在园林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也为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几经修缮,于清乾隆年间形成现有的格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拙政园不断吸收了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文化渊源:拙政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诗词文化。园中的景致常常取自于古人的诗词,寓意深远。拙政园还受到了山水画、花鸟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将绘画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之中。 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色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座集自然美、艺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 作者:宋玉芹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6期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四大造园要素之一,将自然界中的水源融入到园林设计中,便是园林理水。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灵魂,所以对园林中水要素的探讨就非常有必要。文章首先对古典园林中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水体类型展开分析,接着对园林中的水源进行探讨,园林理水最重要的是对理水手法及水面处理的分析,所以文中对古典园林中的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水面处理重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古典园林;理水;水体形态;水源;水面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以水池为中心,模拟自然山水,将一池春水调理得自然天成,得心应手,与山石花木、亭台楼榭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营造出较高的艺术天地。园林之水就像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园林,影响着园林的空间布局。 绘画理论家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曾指出:“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这段山水画论,同样适用于作为立体山水画的古典园林。园林中的山与水紧密相连,互为依存,水绕山转,山因水活,园林之水可以为园林增添了灵动与生气。本文将对园林中的水体形态、水源以及水面处理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层层分析。 一、古典园林的水体形态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形态有静态和动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一)静态水体 古典园林中的水以静态水体为主,如湖泊、池水、水塘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比如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自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比如,网师园彩霞池、拙政园、艺圃和环秀山庄等水体都是静态的水体。 在园林设计上通常采用曲桥、榭、廊、岛屿等分隔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蒲等植物点缀水面,由此构成一片安静的风景区,形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境。例如拙政园西部花园,建筑多,面积小,应该看起来比较局促,但是因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静态水面,却并不显得拥塞。水面如镜,没有种植荷花,周围布置有廊、

拙政园园林分析

拙政园园林分析 --《中外园林发展史》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 班级:10室内2班

拙政园 一.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二.造园特色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总体来讲,拙政园的造景特点如下: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都相应有所变化,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一)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空间布局丰富多彩、精致绝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对苏州拙政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探究其美学意义及设计特点。 首先,苏州拙政园的整体布局是典型的“四周围中间”式院 落结构,即围合墙把中间的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观分隔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冲突,同时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重要特点之一。拙政园内部的空间布局又可分为三个区域:前园、中园和后园。 前园面积为1.1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入口处和主要活动 区域,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茶室和广场等。广场的设计非常独特,以水为中心,环绕着一个四合院,四合院中心则种植着一棵古树,极富景观价值。茶室与游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广场的东西两侧,整个广场布局简洁、美观,与周围的园林景色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幽雅、灵动的美感。 中园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主园区,中间是天 心亭和回廊,天心亭由苏州石头建成,是整座园林的精华之一,回廊贯穿南北,如同画卷般展开,巧妙利用墙角、转角和曲折的廊道,将四个花园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搭配各式各样的花木和假山,让人倍感生机勃勃,环绕其中的喜马拉雅雪松和紫薇长廊等,以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增强了空间的美感和感染力。

后园面积为1.8万平方米,是拙政园的高潮部分,作为一 个法式花园,后园的风格与前中两园迥然不同,空间更显得宽敞,建筑也更加华丽。后园主要包括漫游区、独秀亭、远芳园和曲溪馆等景区。其中漫游区由完全不同类型的景观相连,各花园自成一体又保持着联系,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和空间体验。独秀亭是后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后园南端,山水相依,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远芳园则是后园最美丽、最壮观的景区之一,这里以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朵为主题,让人感受到都市繁华中的田园生活。 总体来说,苏州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巧、合理,将亲自然与人文相融合,打造出富有美学意义的休闲空间,成为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 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 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通过对其意境和构成手法的分析解读,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其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更能够深入理解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丽之美,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

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 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

拙政园设计特点分析doc

拙政园设计特点分析doc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设计精巧,布局典雅,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面是对拙政园设计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布局和结构 拙政园的设计在结构上采取了园林常见的“自然”与“建筑”的划分。园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连通。东部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山和水为主要元素,保留了原始的森林和湿地,显得疏朗而宁静。中部则是园中园,以建筑为主,点缀以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充满了人文气息。西部则以田园风光为主,模仿农村的田舍和篱笆,呈现出一种归田园居的氛围。 二、水景设计 在拙政园中,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园中的池塘与溪流相互交织,形成了若干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面。水景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园中的湿度,也形成了多样的景观效果。通过水面的倒影,可以营造出一种深邃和广阔的感观效果。同时,园中各种水景的处理也增加了园中空间的层次感。 三、植物设计 拙政园的植物设计也是其亮点之一。园中植物种类繁多,且配置得当。设计中注重了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特性。春天,樱花盛开,丁香芬芳;夏天,荷花盛开,柳树成荫;秋天,菊花争艳,枫叶似火;冬天,梅花傲立雪中,竹子青翠不凋。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设计,使得园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 四、建筑和景观 拙政园的设计也融合了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结合。园中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国风格,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这些建筑或依山傍水,或嵌入岩石,或隐于林间,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设计使得游人在欣赏园林景色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和谐与自然。 五、意境的表达

拙政园的设计也注重表达深远的人文意境。园中的石、水、植物、建筑等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假山代表山川自然,池塘代表大海和河流,花木代表春夏秋冬和各种生命形态,亭台楼阁代表文人的闲适生活等。这些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和相互搭配,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六、总结 总的来说,拙政园的设计特点体现在其布局的合理性、水景的处理、植物的配置、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以及意境的表达等多个方面。每个元素都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艺术空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拙政园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宝贵机会。

(完整版)拙政园水系分析

拙政园水系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湾、溪、瀑布、涧等,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姿态万千。苏州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吸取灵感,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在模仿自然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自然,是在实用与审美的基础上地再创造,是对自然山水的再创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中,乃为名胜地。”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把自然山水的精华浓缩为小巧、精致、浪漫的山水写意园林,也充分说明了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对水体的设计则是叙情写意的再现,苏州园林当中尤以拙政园最具代表性。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之句取园名。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52000 ㎡,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东、中、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拙政园水系特点分析

拙政园空间分析

建 筑 设 计 | 拙 政 园 空 间分析姓名:穆垚 班级:环艺106班 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

目录一、园林简介 二、园林内部构成 三、园林表现特点 四、园林空间与功能 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六、总结

园林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 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 园重要的景 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 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 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园林造景 In the example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Landscaping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至明清尤胜, 江南园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品,本文以苏州 名园拙政园为例,从整体布局,路径组织和 造景手法三点进行赏析。 Abstract Chinese garden art has a long history, is better than to the Qing, Southern Gardens is a gem among the boutique, paper Suzhou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for example,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organization and path Appreciation landscaping practices three points. 关键词自然之美虚实相生看与被看 Keywords natural beau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ioi see and be seen 参考文献《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Reference "Analysi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建筑145 林佩娜 22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现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 一整体布局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再现自然的方法追求诗画意境。为此,江南园林的布局规划常常因地制宜,建山引水,整体布局均衡而不规则,宛若诗词韵脚,抑扬顿挫。 拙政园在并入东西两个园子之前,原园范围为中园。其中园的布局中心为建筑远香堂,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体量远大于周围建筑,结构装饰华丽精美,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堂北有平台可以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饱览中部园林精华。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形成了最初入园的轴线感。为了打破轴线,于是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隔断轴线上通往远香堂的道路。以假山为界,来者眼前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桥廊曲折且斜,至此轴线感已经被完全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特有的平仄相错之美。远香堂西南方向有水系,著名的小飞虹就凌驾其上,分隔出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小品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远香堂东南方向则筑石为山,山南为另一个园中之园“枇杷园”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拙政园是典型的多空间、多景区复合的大型宅园。建筑布局与水体空间进退穿插,时近时远,形式多样。造园者精心的布局,让游人感受到的空间似乎比实际大很多。本文通过分类,对拙政园建筑与水体的布局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拙政园;建筑布局;水体 1.退离水岸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退离中心水面约6m,前为月台相隔,减少了大体量的建筑对空间的压迫感。周围视线开阔,轩榭楼阁,磊石佳木,犹如一幅让人目不暇接的长轴画卷。 雪香云蔚亭位于水池中较大的西山上,亭前也建有平台,平台向北退离水面约6m,亭退离水面约11m,前有皂荚树略为掩映,可俯瞰四周景色。与远香堂隔水相望,互为因借,构成重要的南北中轴线。 东山较小,山北建一六方形的小亭——“待霜亭”隐藏于树间,成为东山点景建筑,离东边最近水体约5m,与水面关系较远。可透过树林隐约看到池中芙蕖菡萏,主要赏山林景色。 东山南边的绣绮亭,建在假山之颠,距水面约11m。植被东南密合西北疏朗,视线向中心水体开敞,其东南边的海棠春坞等建筑则隐于树林之间。 “春秋有佳日,山水有清音”,绣绮亭往南的嘉实亭则完全远离水体,离中心水体约38m。 此亭以植物和山石造景为主,春日赏竹笋、石笋,秋日看枇杷累累。 玉兰堂为中园最后一处远离水岸的建筑。其东为黄石假山,遍植桂花,距离水体约17m;其北退离约10m,且种植乔木遮挡,使空间富于变化,游览时步移景异。 浮翠阁位于西园的假山上,为全园的制高点,距阁前溪涧约5m。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但阁的体量与山体大小和西园空间相比,显得略大,比例失调。 与浮翠阁形成对景的是西南角假山之上的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六面为窗。站在宜两亭,可顾看中西两园的优美风光,为赏景佳处。距两边水面约7-10m。 2.一面与水相邻 倒影楼在西园的最北端,成为西园曲尺型水面的收束。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水面可以看到这栋楼的倒影而得名,这也是楼前的水域并未种植任何植被的原因。 倒影楼往南为西园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3个扇形窗速写),为三面汇水之处。

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分析

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 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分析 拙政园为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翘楚之作。始建于明代,代有更迭、加建改造。现存园林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中部占全园面积的1/3,是全园精华所在,山水空间疏朗,景物层次丰富。布局疏密相间,旷奥兼备。小沧浪水院面积约为600 m2,约占拙政园中区的面积的1/20。在拙政园腰门之西,位于见山楼景线的尽端,院落虽小,但曲折有致,空间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整个园林的景域组织中是属于幽深屈曲,深邃回合的景物空间。水院不大,却匠心独运,是利用建筑和水体创造奥如景域的典型。在景域的组织中,以建筑为骨架,配合水体、植物、山石等,形成幽深宛曲的景域特征。张家骥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造园论》中把中国传统的园林空间意识概括为“视觉莫穷,往复无尽”。中国传统园林景物空间的构图强调“远”,这种景观特征的组织与景观的尺度有关,而在私家园林中由于用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远”的景观特征,视觉莫穷,是很重要的原则。往复无尽则是从可游的角度来说,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使人有游之不尽的感觉。从静态观赏的角度,有尽则塞,无尽则远。前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到:“意不在尽,以不尽尽之”。 在拙政园总体的布局上,小沧浪水院位于园北尽端,小沧浪以南至最北端的见山楼,构成了拙政园在主要厅堂远香堂以西的南北方向上的一个纵深的景线。在这条景线的组织中,见山楼以南布置了曲桥、荷风四面亭、香洲等增加空间的层次,突出景域的深邃特征。小沧浪位于景线的尽端,采取不尽尽之的手法来处理可以突出景物空间的深远感(见图1)。在小沧浪水院以北、以西不大的空间范围内又布置了三个大小、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避免了空间一望而尽的单调,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体现了往复无尽的空间组织特征。下面拟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小沧浪水院的构成特色与处理手法。 1.一视觉莫穷 (一)空间深度的处理 隔是传统园林中常用的营造幽深景物空间的手法

苏州拙政园: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苏州拙政园: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 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该园建于明代,初名庆春园,后改名为拙政园。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区东北部,总面积为1.86公顷,是苏州园林中 最大的一座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以其卓越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被 誉为“东方园林精华之一”。 拙政园的设计以水为中心,水系纵横交织,湖泊、池塘、运河等形 成一片连绵的水景,给人一种恬静、宁谧的感觉。游览园林时,常常 可以看到池塘中蕴含生机勃勃的荷花和展翅欲飞的金鱼。除了水景外,园内还有各种园林特色景观,如假山、亭台楼阁、花廊走廊等,构成 了园林的独特景观。 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组合的精细搭配。整个 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东部园林 以水景为主,造景手法独特,融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给人一种 恬淡雅致的感觉。而西部园林则以山石园林为主,石头的形态各异, 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奇特且富有变化的感觉。 拙政园内的建筑布局也十分精巧。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迎泽斋”, 它是园主家的居所,是拙政园的核心建筑之一。这座建筑中,庭院错 落有致,亭台楼阁与假山石景相得益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 江南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此外,苏州拙政园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听涛榭、苏樱台、关雎 亭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游客在参观时可 以了解到这些故事,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座园林, 更是一座艺术品。它的设计和布局,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园内的建筑、水景、植被等元素相 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它的美丽和精细程度让人惊叹,使人不 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苏州拙政园作为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中国古代园林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景观和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 的崇敬和追求。拙政园正是这种传统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以其独 特的韵味和卓越的设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赞美。 拙政园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的关注,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的 兴趣。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来到苏州,来欣赏这座古典园林的美丽。对于他们来说,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 要见证。通过参观拙政园,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 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以其 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国内外游客游览的热门目的地。它 的美丽和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卓越成

拙政园园林分析

拙政园园林要素分析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规模现为苏州园林之最,是一个宅院合一的园林。 主体建筑分析: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先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给人一种放的感觉,再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以及门左右种植一些园林植物,营造出园林幽静自然的氛围。进入腰门后,可以看到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风的感觉当绕过土山后,空间变得不再狭小了,也到了该院的主体的景观。园中的湖景,建筑景观全部在此时映入我们的眼帘。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可以使人不会一眼就浏览完所有的景观,同时给游客留下无穷的遐想。这采用了园林上的一种“遮景”和“抑景”的艺术手法,使用这种手法它不但能阻挡外界的喧嚣,而且能藏住园内美景。 过了土山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了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都是通透的窗,透过这些漏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远香堂的东面,是建于假山处的绣绮亭,透过这些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夏冬景观的对比。这些漏窗还可以给人一种环境的开敞,不会给人压抑感。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几大特点:例如结构上的特征,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在墙体上设计漏窗等。 主体廊桥—小飞虹分析: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其形状略微拱起。站在小飞虹上,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水景,廊景以及各种园林植物,同时在此处还能看到远处

(完整版)拙政园水系理解

积水而成池 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

积水而成池,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 拙政园是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即以“中亘积水,浚治成池”点明,造园的主要思路对全园进行布局,形成弥漫处“望若湖泊”,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因地制宜、法乎自然造园手法。 图1 拙政园水系图 拙政园以水为骨架,布控全局,以水为主线,把各景点串联成一体。可以说拙政园各景皆有水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浅谈拙政园中各个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梳理拙政园水体设计的特点。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从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看出水在拙政园中的作用。

图2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四 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以水为线索进行描述,寻着文徵明的线索,探索拙政园各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 小飞虹 “堂之前为繁香坞,其后为倚玉轩,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曰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 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 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 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 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图3 小飞虹小沧浪亭 逾小飞虹而北,循水西行,岸多木芙蓉,曰芙蓉隈。又西,中流为榭,曰小沧浪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