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性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行属性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1.五行木、火、土、金、水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人分五脏,和于五行”,五脏具有与木、火、金、土、水五行相似的属性,具体说来就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同时,五行之间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在五脏中也有所体现

2.五行属性与人体五脏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与之相应的,肝木可济心,心热可养脾,脾土可养肺,肺金助肾水,肾水滋肝木。

在五行属相的相克关系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以,在五脏的关系中,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 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

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五行五脏六腑季节情绪五官五味形体 木肝胆春怒目酸筋 火心小肠夏喜舌苦脉 土脾胃长夏思口甘肉 金肺大肠秋悲鼻辛皮毛 水肾膀胱冬恐耳咸 骨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的关系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519171722.html,/content/12/0128/08/154539_18223435 8.shtml 一、青色养肝 中医所谓的青色,是一种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色彩。中医认为“青”对应到人体的肝脏部位,而五行中肝又属木,所以青色在五行中也属“木”,青(绿)益肝气循环、代谢,有益消除疲劳、舒缓肝郁、防范肝疾,能明目、保健视神经,提升免疫功能。 肝脏有藏血的功能,一旦人体血不足的时候,肝血亦不足,不能提供肝脏所需的养分,而使肝脏功能受损,此时眼睛会感到酸涩、眼花等不舒服的症状,同时,女性的生理期也变得不正常,所以,当我们每天吃绿色蔬菜时,按中医五脏五色理论,也都算是补血的饮食。青色食物有绿豆、大小黄瓜、花椰菜、毛豆、芹菜、菠菜、竹笋、番石榴、海带等,对人体的肝、胆和眼睛都有帮助。 芹菜 芹菜有其特殊的香味,有平肝清热、发汗解热、降血压和通血路的作用,《本草推陈》记载芹菜:“治肝阳头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等症。”可以改善肝脏问题;芹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D、B1、B2和叶酸之外,还有钠和钾等矿物质,每一根芹菜含35mg的钠,西医指出这样的高钠很可能让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所以芹菜最好用来保健,而不能控制血压。 牡蛎 牡蛎是一种甘咸味寒的食物,主要入肝肾两经,有滋阴养血、消除烦热失眠症状的功用。不过吃牡蛎肉的时候要小心,最好要加上适量的姜和醋等佐料来杀菌。牡蛎富含ω-3脂肪酸,也就是含有EPA及DHA,这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预防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 菠菜 菠菜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能舒肝养血,性凉味甘,可利五脏、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人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 一、五脏:肝心脾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五位:东南中西北 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 七、五气、风热湿燥寒 八、五华、爪面嘴唇皮毛头发 九、五声、呼笑歌哭呻

十、五情、怒喜思忧恐 十一、五神、魂神明意魄志 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 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四、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五、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六、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七、五窍:目舌口鼻耳 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九、五味:酸苦甘辛咸 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气)肾—咸(走骨) 十一、情志生克: 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

五行与五脏对应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五行与五脏对应表格 篇一:五脏、五行、五官等对应表 五脏、五行、五官等对应表 譬如:肝脏与青色都属木,肝与青色相对应,开窍于目,发怒易伤肝,所以吃青色的蔬菜等可收到养肝效果,对眼睛也有保健作用。 篇二: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十二生肖十二寓意 23:00--1:00(子时)胆属鼠此时是老鼠活跃的时间(﹡胆主管大脑﹡)1:00--3:00(丑时)肝属牛牛脾气(脾气不好肝火旺) 3:00--5:00(寅时)肺属虎声吼如虎(肺活量大;肺主宿降是深度睡眠时间)5:00--7:00(卯时)大肠属兔大便时间,多吃青菜排便好7:00--9:00(晨时)胃属龙胃蠕动该吃

早饭了9:00--11:00(巳时)脾属蛇脾蠕动消化吸收时间11:00--13:00(午时)心属马心脏跳得快〈马跑得快〉血流量大(﹡心主神明,小睡一会儿,养神、养气、养精﹡)13:00--15:00(未时)小肠属羊需要素食营养(是小肠吸收营养时间)15:00--17:00(申时)膀胱属猴承上启下〈猴上蹿下跳〉﹝﹡此时间段全身气化最强、头脑最灵活,是最好的学习工作时间﹡) 17:00--19:00(酉时)肾属鸡需补钙(鸡吃石头为补钙)19:00--21:00(戌时)心包经属狗保护心脏(保持心情愉悦)21:00--23:00(亥时)三焦经属猪该睡觉了 平和的心态(怒伤肝,过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适量的运动(干活属劳动,锻炼属活动,运气动血才叫运动)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篇三: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中医把人的身体分为五型,而五脏表示这五行的平衡,中医分辨人体的特征疾病都是通过五行去查看的,根据五行反馈出的特征,判断是哪种内脏出现问题,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功效,所以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症状时,要进行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判断。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 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     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 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概述)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 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的关系(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中医五行五脏关系表

中医五行五脏关系表 五行思想是中医的主导思想之一,按照中医理论,人体五脏也有对应的五行,那么五行和五脏有什么关系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五行五脏关系表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五行五脏关系表资料 身体五行 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五脏的五行之性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头小脚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诡诈妒毒,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其味辣,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称,面方白净,眉高眼深,体健神清。为人刚毅果断,疏财仗义,深知廉耻。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为人刻薄内毒,喜淫好杀,吝啬贪婪。 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

采,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学识过人。太过则好说是非,飘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短小,性情无常,胆小无略,行事反复。中医五行之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

中医养生常识: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养生常识: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与身体五脏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与身体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将事物的生成、发 展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五个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与此同时,中医学中的五脏学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它将人体内部的器官 划分为五个,即心、肝、脾、肺、肾。本文将探讨金木水火土五行与 身体五脏的关系,带你了解中医和五行学说的融合。 一、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对自然界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归纳和总结。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一切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属性,它们之 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生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种生克相生的循环关系构成了五行学说的核心。 1. 金(金属、矿物):金代表坚硬、冷静、有支配力的属性。在五 行学说中,金往往与财富、权力等事物联系在一起。 2. 木(木头、植物):木代表生长、蓬勃、具有柔软性的属性。在 五行学说中,木与生命、成长等事物相关联。 3. 水(水流、液体):水代表流动、变化和柔软的属性。在五行学 说中,水与流动、变化、情感等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4. 火(火焰、光热):火代表光明、热情和活力的属性。在五行学 说中,火往往与热情、能量等事物相联系。

5. 土(土壤、土地):土代表稳定、承载和坚实的属性。在五行学说中,土与稳定、承载、耐力等事物相关联。 二、五行与人体五脏 中医学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之气、人体之气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根据五行学说,中医学将人体内部的器官按照五行的属性进行划分。 1. 心与火:中医学认为心属于火,具有温热、光明、活动等属性。心是人体的统治器官,主管心脏功能,与心血管系统、情绪等密切相关。 2. 肝与木:肝属于木,具有生发、育种和调节的属性。肝主管血液循环和情绪调节,与肝胆功能、眼睛等密切相关。 3. 脾与土:脾属于土,具有承载、消化和吸收的属性。脾主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与脾胃功能、肌肉组织等密切相关。 4. 肺与金:肺属于金,具有清洁、纯净和呼吸的属性。肺主管呼吸系统功能,与呼吸道、皮肤等密切相关。 5. 肾与水:肾属于水,具有贮存、控制和调节的属性。肾主管泌尿系统和激素分泌,与肾脏功能、骨髓等密切相关。 三、五行与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中医学通过五行学说将五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五行与身体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身体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身体五脏的关系,养生必备的中医知识 五行对照图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人体五脏与其有着对应关系。下面介绍五脏的中医基础知识。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肾功能好可滋养肝;肝功能好可滋养心;心功能好可滋养脾;脾功能好可滋养肾。这是相生。 五脏开窍于面部,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都与肾虚有关。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 五脏在色也可表现出来: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 五脏在志的表现为: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五脏在味的表现为: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 以上脏器在身体、情绪的各种表现形式,人们在日常不可违背五

行规律,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万事相生相克,一个脏器过盛或者过虚都会相克不能相生。

五行和五脏对应关系

五行和五脏对应关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

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的关系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

五行所对应的人体五脏六腑

五行所对应的人体五脏六腑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天干为阳地支为阴,所以天干代表六腑为主,地支代表五脏为主,但是天干与地支又各分有阴阳,各有所代表。天干与地支与人体五脏六腑对应关系。 (一)五行十干表征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 ①肝与胆 肝属“木”:肝在生理上具有像“木性”那样生发、条达、柔和的特性,而在病理上则像木那样易于化火动风。 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 胆病主要表现为黄胆、肋痛、口苦、吐苦水等。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黄帝内经》应用五行的生、克、乘、侮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肌体各腑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把人体组织结构按五行予以归属; 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官——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 情志——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通俗解说下: 木主肝,它像春天的树一样,向上性,开窍由目; 火主心,代表心脏里的血像火一样在燃烧有激情,开窍于舌; 土主脾,代表后天性,所以饮食是要用口来完成; 金代表肺,金代表金属能发音; 水主肾,水性下降,所以会往外排出 并指出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如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还提出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和“子病反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肝病导致脾病,为肝乘牌)和反侮(肝病导致肺病,为肝侮肺)。由此提出了一些治疗准则,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这就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的完整而独特的理论。总之,由于阴阳五行说在中医中的直接引用,使中医初具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特色,阴阳五行说不失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哲学基础。 五行相生的理解 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五行相克的理解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