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庙号 年号 尊号——从一道高考历史试题说起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从一道高考历史试题说起

章国好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卷),期】2007()Z1

【摘要】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其中文综全国卷一引起了广大师生尤其是参考的浙江、陕西等十一省区考生的强烈反响。文综全国卷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考查明显增强,拟选其中第12题加以说明。

【总页数】2页(P80-80)

【关键词】高考历史试题

【作者】章国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J], 张贵珍

2.谥号·庙号·年号·尊号——从一道高考选择题说下去 [J], 孙瑞华;叶放武

3.庙号、谥号、尊号与年号 [J], 佚名;

4.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 [J], 柳士镇;

5.“年号”“谥号”“庙号”“尊号”的区别 [J], 张晓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一) 一、中国的别称常识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提到“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时候是分开来用。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 华夏:商朝时,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之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等。宋代绘制的《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二、姓名称谓常识 1、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①谥号: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②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③年号: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2、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3、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文史常识高考历史文史知识

“文史常识” 【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D.唐太宗时期 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 3.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婶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B.僧一行 C.沈括D.郭守敬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古代文化知识——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古代文化知识——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1.谥(shi四声)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齐宣王曰:……(《齐桓晋文之事》)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谏厉王弭谤》)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ǐn) 2.庙号

是根据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庙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是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优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 库附答案(优品) 单选题(共60题) 1、战国时期,商鞅采取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答案】 B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的教学方法是()。 A.叙述法 B.讲解法 C.概述法 D.描述法 【答案】 C 3、1895年7月,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中外纪闻》开始发行。该刊物的创办地点是()。 A.广州 B.北京 C.南京 D.武汉

【答案】 B 4、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 A 5、《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两幅名画具有共同特点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6、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7、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 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答案】 A 8、李商隐有诗日:“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周武帝 D.隋炀帝 【答案】 D 9、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这句话所指的是()。 A.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B.十二月党人起义 C.《国民议会法典》的颁布 D.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宣言和法令 【答案】 D

古人姓氏的起源与帝王谥号、庙号的褒贬

古人姓氏的起源与帝王谥号、庙号的褒贬 姓氏起源 古代的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着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的。 姓氏来源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芈。 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一、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如:齐姜、晋姬、秦嬴。 二、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秦姬、芮姜、息妫、江芈。 三、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 四、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昭姬(齐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敬嬴(鲁文公妃)、文姜(鲁桓公妻)、齐归(鲁昭公母)。 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公)、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

《北史—李孝伯传》“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北史—李孝伯传》“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 ....》教授为业。郡三辟功 ..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 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 ..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已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

2023~2024年上海杨浦区历史高考一模试卷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高三历史试卷 2023年12月 考生注意: 1.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3.答题前,务必用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5.单选题必须选1项,双选题必须选2项,多选少选都不得分。 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2分)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某学校历史社团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从世界文化遗产入手组织探究活动。 步骤一:古代文明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成员搜集了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图片。 1. 根据表格和地图,完善古代文明遗迹信息,准确匹配“古代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填写字母,6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2. 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早期佛教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以下何种制度的不满?(单选,2分) A. 城邦制度 B. 君主专制 C. 种姓制度 D. 封建制度

3. 某古代学者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学者所代表的古代文化是哪一地区文化的源头之一?(单选,2分) A.中华文化B.非洲文化C.美洲文化D.欧洲文化 4. 以上6处古代文明遗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双选,4分) A.区域文化的特殊性B.中外文化的互补性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古代文化的宗教性 步骤二:文化遗产折射人类文明曾经的辉煌,但有些遗产因各种原因日益遭到损坏。社团成员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探究。 5. 摩苏尔(今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毗邻古代亚述中心尼尼微遗址,该区域曾是古代两河流域重要文化中心之一。但从古至今频繁的战乱使城市变成废墟,文物遗迹化为瓦砾。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起了“重振摩苏尔精神”的旗舰倡议,旨在重建遗产。由此可见(单选,2分)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已经完全消亡 B.战争是损毁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C.国际组织试图重新评估该遗存的价值 D.《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该遗存的属性 6.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有哪些?(6分)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4: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5: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6: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法国着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8:2011年中国邮政4月5日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分别为“祭祖”“踏青”和“插柳”,它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背景为蓝天、白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其中“祭祖”与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相联系,这种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 是()。 A.嫡长子继承制B.世袭制 C.任免制D.强调孝廉 9: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什么是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

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高考文化常识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B. 句读之不知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D. 朝菌不知晦朔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 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 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 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 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文天祥 D. 蒲松龄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B. 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 《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D.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 5.下面诗中空缺处填一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又是一年寒岁至, 更深月落满河星 A. 白露 B. 立冬 C. 寒露 D. 霜降6.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晦朔,指一年的时间变化。晦是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B. 簪笏,可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D.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后可指20岁左右的男子。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 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 “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高考文化常识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2.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文天祥 D. 蒲松龄3.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 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D.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这些诗赋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5.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姓名称谓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姓名称谓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 一、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

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 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221年,刘备亲率蜀军攻打吴国,结果蜀军“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骨漂流,塞江而下”。造成这一惨败景象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猇亭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陵之战 【答案】 B 2、卢梭认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句话所反映的政治理念是()。 A.自由平等 B.三权分立 C.民主共和 D.人民主权 【答案】 D 3、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唯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4、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 D 5、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威尔逊所说的“手段”指的是()。 A.闪电战 B.无限制潜艇战 C.海空一体战 D.大规模消耗战 【答案】 B 6、《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学案1

第1课时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②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制:①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②秦朝郡县制的特点及影响;③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及作用;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对应学生 用书P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形式 (1)世袭制: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宗法制: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西周的政治制度

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两大支柱。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 学法点睛 早期政治制度可概括为“三、三、三” 巧记速记 实录 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宗法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礼乐制度,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四” 史观史论 对秦始皇的评价应坚持唯物史观,既要看到其统一六国的历史伟绩,也要看到统一六国后的暴政,坚持“一分为二”。

实录 古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承,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对应学生 用书P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指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①维护正常继承秩序的王位世袭制;②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开拓疆域而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特定对象的分封制;③通过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确立金字塔式奴隶社会统治秩序的宗法制等。 角度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与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角度2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提示: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角度宗法制的内涵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历史试题解析和启示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历史试题解析和启示高考复习是个老话题,只要高考存在,哪么每年新学期开始,对于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每一个学校的骨干教师都是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也就有一次次的高考复习研讨会和针对学生的各种讲座,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家教辅导和各种各样的高考辅导用书。实际上到了现在——文革后高考近31年、文科综合考试近8年——大家都对高考复习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一套做法,请人来做报告也是老生常谈,常言说的好:知道的不能来讲,来讲的人都是不知道的。但是,举办一次讲座或报告,不来的话又感到有所失落,生怕真的有一些所谓的新信息和好的经验没有听到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校长的批评和学生家长的责怪;来了又会感到后悔,其实也没有听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还耽误了一天时间。 文科学生考试录取越来越艰难,原因在于文科考生越来越多,录取比例越来越少。2007年全省报考高等学校近31、8万人,其中理科考生20、4万左右,文科考生11、4万左右。录取的一本率:理科14、5%(3万人左右),文科6%(7000人左右)。因此文科的高考复习和录取,也比理科也更为困难。 每位老师也都清楚,高考的复习重在平时的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进行,重基础,提高能力,尽量使自己的复习与高考思路吻合。下面我从谈2个问题:2007年高考试卷评析、2008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2007年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评价 (一)历史试题解析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 本题从知识上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庙号、谥号和年号的认识;从能力上是考查学生从试题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的要求的能力。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唐以前的皇帝大都答谥号。从唐开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用年号。试题中的有效信息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然后调动所学知识,知道汉武帝曾三次用兵匈奴,是个尚武的的皇帝,即可得知本题答案为B。也可从历史常识得知A项赢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本题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或相当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确选择答案。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本题从知识上是考查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从能力上是考查学生根据试题要求,调动和运用所获得有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在武则天执政之前,唐朝的将相文武大臣大都是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的后裔。后来,武则天当政,创立“自荐”求官的制

贵州省金沙一中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训练

贵州省金沙一中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训练 1.如果要查阅《伤寒杂病论》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某同学对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时,要查阅“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等方面的作品及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3.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春秋》、《易》、《论语》、《书》、《诗》 C.《易》、《诗》、《书》、《孟子》、《礼》 D.《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C:《论语》 D.《春秋》 5.《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6.《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7.作者自述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著作主旨,立志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史书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8.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杜工部集》(杜甫) 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D.《梦溪笔谈》(沈括) 9.“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 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 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 10.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 B.姬C.元D.吴 1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2009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根据相关的基本文史常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 A.国号 B.年号 C.谥号 D.庙号 13.《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