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峻,其自然缘由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峻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简单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

答案:1.D 2.D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

(/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

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足够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委

C.秋季D.冬季

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快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削减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削减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削减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足够的季节应当是在夏季。第4题,从表格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更,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削减的缘由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答案:3.B 4.B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推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坎坷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严峻,加剧了石漠化的产生。

答案:5.A 6.D

2010年1月20日中国金融网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沙漠化已经扩散到我国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的841个县(市、旗)7 534个乡(镇),近4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土地沙化的严峻威逼。据悉,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12%。据此回答7~8题。

7.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缘由主要是( )

A.降水量削减,蒸发旺盛

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

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动

D.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

8.制止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根本措施是( )

A.在沙漠分布地区适当发展绿洲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

C.加快南水北调,在干旱地区实施人工降雨,改善气候条件

D.定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土地水分

解析:第7题,目前造成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缘由主要是人为缘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第8题,治理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根本措施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合理利用水资源。

答案:7.B 8.B

(2010·聊城二模)农牧交织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织带分布范围图”,完成9~10题。

9.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B.变更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10.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缘由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9题,a地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为变更农业生产结构。第10题,b位于西南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造成生态破坏。

答案:9.B 10.D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11~12题。

11.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

答案:A

1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②变更气候类型

③减弱风力④变更植被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变更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答案: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干脆的标记。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3分)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事实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峻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最为严峻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8分)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峻的人为缘由,并提出治理措施。(10分)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峻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峻;主要缘由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足够,一旦森林遭遇破坏,石灰岩简单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峻,岩石袒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3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峻的人为缘由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峻,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10°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足够;一旦森林遭遇破坏,石灰岩简单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峻,岩石袒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缘由: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峻;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14.(2011·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1: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2:1991~1996年,我国某探讨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依据试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第3年起先,_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6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4分)

(3)材料2表明人们采纳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2分)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缘由。(5分)

解析:第(1)题,依据图1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增加或上升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依次是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从第3年起先,重牧区的物种丰富度出现明显下降。第(2)题,阅读图2可知,重牧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使草层高度增加。第(3)题,材料2表明人们采纳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技术手段。第(4)题,留意要从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两方面分析。

答案:(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重牧

(2)重牧轻牧

(3)技术手段

(4)自然缘由: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缘由: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练习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解析】第1题,江南丘陵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崎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土地退化.第2题,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黄土高原以深厚的黄土覆盖.但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且地表水缺乏,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从而造成土地退化. 【答案】 1.B 2.B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西部高于东部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D.南部高于北部

4.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在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提高草场载畜量,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 3.B 4.B 5.D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7.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解析】第6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7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 【答案】 6.C7.B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过程。 .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掌握分析土地荒漠化问题一般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术语,学会迁移运用知识。 .认识全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前预习 .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荒漠化是区域性问题还是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的荒漠化有哪些特点?我国荒漠化最突出区域在哪里?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简单描述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发生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一般荒漠化的发生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从哪些自然方面描述荒漠化的发生) .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是哪方面因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区域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通过材料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荒漠化的发展情况。 河西走廊: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 .我国西北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什么?遵循什么原则?包括哪三方面内容?有哪几大具体措施? .腾格里南部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一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堂探究 一、荒漠化的概念

[合作探究一] .结合教材,讨论到底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有什么区别。 .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形式?荒漠化是不是就是沙漠化? [重点讲解]人为原因导致的荒漠化,过程如下: [难点突破]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 地退化。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出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发生和发展。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 生盐渍化。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 主要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 的过程。 荒漠化也不同于荒漠,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 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 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沙场点兵]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与能源资源的开发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与能源资源 的开发保护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拓展汽车租赁市场 B. 引进技术型人才 C. 搬迁企业到消费地 D. 发展资源型产业 2.(2019·浙江会考)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业和矿产开采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完成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A.生物种类增多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量明显增大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A.推广立体农业 B.鼓励发展放牧业 C.增加粮食种植 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3.(2019·浙江选考)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科、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 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 4.(2018·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8·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 例 一、选择题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河流水D.地下水 解析: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错。 答案:D 2.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 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 解析: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黑河洪积扇,A对。北大山是沙尘堆积成的沙山,B错。石羊河洪积扇位于东南方向,沙

山形成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错。湖泊群水量稳定,没有明显枯水期,D错。 答案:A 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对。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对。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对。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A对,B、C、D错。 答案:A (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8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2015江苏南京一模)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4万公顷,并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读图,完成第1~2题。 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农业减产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导学号25360217?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6.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导学号25360218? (2015黑龙江哈尔滨二模)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完成第10题。 图1 图2 10.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 )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 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 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峻,其自然缘由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峻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简单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 答案:1.D 2.D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 (/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 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足够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委 C.秋季D.冬季 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快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削减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削减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削减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足够的季节应当是在夏季。第4题,从表格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更,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削减的缘由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答案:3.B 4.B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推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坎坷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严峻,加剧了石漠化的产生。 答案:5.A 6.D 2010年1月20日中国金融网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沙漠化已经扩散到我国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的841个县(市、旗)7 534个乡(镇),近4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土地沙化的严峻威逼。据悉,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12%。据此回答7~8题。 7.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缘由主要是( ) A.降水量削减,蒸发旺盛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练习题课时作业二十九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3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河南联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于2018年4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其中造林种草1 299.14 hm2,封育治理196.60 hm2;沙障52.39 hm2。据此完成1~3题。 1.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减风力 B.防治水土流失 C.减轻沙尘暴 D.增加河流流量 3.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A.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C.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D.河流结冰期缩短 【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春季多大风,且植被尚未复苏,土壤干燥,多风沙活动。第2题,注意关键信息“沟壑区”,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苏达尔沟的上游,由此可以判断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则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第3题,由于该地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且没有高大山地带来的冰川融水补给,因此无法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植被的增加带来的蒸腾作用较弱,大气中水汽增加不明显,无法有效增加大气降水;河流结冰期与植树种草无关。 【加固训练】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s 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1)~(3)题。 (1)在水平距离50~80cm段,近地面风速 ( ) A.最大 B.平稳 C.下降 D.提高 (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 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近地面风速下降。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第(2)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第(3)题,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效果好。 2006~2010年期间,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在贵州喀斯特高原上设立了三类不同地理环境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监测。结合表及图,回答4~6题。 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 鸭池红枫湖花江 地貌类型高原山地高原盆地高原峡谷 海拔 1 320~1 735 1 240~1 450 440~1 410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4.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5.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 )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7.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2019·河南郑州高三模拟)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8~9题。 8.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9.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9-2019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含 答案)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希望你喜欢。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现实。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第5题,P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 (2019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13.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析学科素养·全提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于2022年9月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幕,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本届大会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修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是宁夏的沙坡头的治理(如图),其治理的起因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如附近的包兰线)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固沙本钱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沙坡头因治沙成就卓越经验丰富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 (1)据图说明草方格沙障的铺设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铺设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3)宁夏沙坡头为什么不造林固沙,而是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 【素养展示】 【尝试作答】 (1)铺设方向为东西方向。理由:该地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时风力侵蚀强烈,所以草方格沙障的铺设方向应为东西方向。 (2)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是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沙漠的重要一环。 (3)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多流沙,植被种植后很难成活,且成活后维护管理本钱极高。 【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上图);沙粒绝大局部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以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根底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 【解析】第(1)题,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风速 16~20 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第(3)题,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本钱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第(4)题,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本钱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8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 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2021广东广州二模)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据此完成1~3题。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 A.平均粒度大 B.粒度分布差异小 C.起沙风速小 D.沙尘释放强度大 2.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因为() 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④和其他地表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 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

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 C.完善时令河的水源分配 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 (2021江苏苏州模拟)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该地区空气干燥,年降水量在60~135毫米。喀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和红枣、核桃、杏等特色林果的产地之一。下表为喀什地区2000年和2016年不同等级生态脆弱性面积变化情况表。据此完成4~5题。 续表

高 度脆 12866.02 11.30 43258.01 37.99 +26.69 弱 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年和2016年微度脆弱区的面积均为最小 B.轻度脆弱区生态改善面积大于生态恶化的面积 C.中度脆弱区在此阶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幅度最小 D.高度脆弱区面积增加最多,区域生态趋于恶化 5.导致喀什地区2000年至2016年生态环境改变的人为原因有() ①降水增加②封地育草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浙江宁波二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Array 6.下面不属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的是() A.大水漫灌 B.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 C.地下水位埋藏深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7.与单一种植春小麦相比,采取春小麦/毛苕子套种的种植模式,其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及 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B.大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C.大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渍化 D.小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渍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4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

限时规X特训34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某某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2020·某某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 D.平整坡 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 [2020·某某某某模拟]抱坡岭是某某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5~7题。 5.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6.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7.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练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解析: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 )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 解析: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C )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解析: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C ) A.abc B.cba C.cab D.bca 解析:这是一组人类治理沙漠示意图,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早时期,表现在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来的方向,受重力影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 6.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 ) A.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第三十九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

第三十九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为例练习 1.“黑风暴”形成的最要紧缘故是() 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洪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2.我国最容易显现文中所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 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黑风暴”反映荒漠化,其形成要紧是人为缘故,随着当地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严峻破坏了生态平稳,引发一系列恶性自然灾难,②③符合题意;大风和洪涝属于“黑风暴”的自然缘故,不是最要紧的缘故,①④不符合题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黑风暴”属于荒漠化地区的极端自然灾难,我国荒漠化要紧分布于内陆洪涝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洪涝,风沙阻碍范畴广,生态环境脆弱,极易显现“黑风暴”,A对;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不易显现“黑风暴”,B、C错;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显现“黑风暴”的概率小,D错。 答案:1.C 2.A (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缺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D.平坦坡 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坦坡。第4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阻碍不同。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坦程度有专门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阻碍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缘故。 答案:3.A 4.D 5.(2021·太原考前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临白段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的高速公路。它是阿拉善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保证。 防风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最先进的环保工程。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专门的防风沙袋,沙袋为有鳍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将装满沙子的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 沙袋采纳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能够保持20年。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2)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 解析:(1)从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体分析防沙袋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1)洪涝缺水;大风、扬沙、沙尘暴、流沙;洪涝区植被的爱护;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的爱护等。 (2)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格能够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网格能够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阻碍;使用时刻长,能够在20年内发挥防沙作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完整版)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读图,回答5~8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D.内蒙古高原 6.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 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7.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8.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 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 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 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 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解读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和措施。 知识清单 1.荒漠化的概况 (2)荒漠化是全球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________问题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________地区 自然界线:________以西,昆仑山—________—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包括新、________、甘(北部)、________(大部) (2)地形:东部为________,西部则是山脉和________相间分布。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景观:以草原、________为主 原因: ________影响程度不同,降水自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________ 表现:贺兰山以东:为________的草原地带 贺兰山以西:为干旱和________区,广布沙漠和________ (4)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________作用微弱,而________风化和________作用显著,平地多疏松的________沉积物; ________活动频繁;属________气候,气温、________的变率大。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________性作用。 (1)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________的压力; ________不当。 (2)主要表现:过度________、过度放牧、过度________。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内容 预防________荒漠化的威胁;________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______。 (2)原则 坚持维护________平衡与提高________效益相结合。________、治水、治________、治沙相结合。 (3)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________; 利用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_______、林、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________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_______问题; 控制_______增长。 参考答案: 1.(1)干旱 半湿润 自然 人类过度 耕地退化 林地退化 (2)生态环境 西北 2.(1)400 干旱半干旱 大兴安岭 阿尔金山 宁 内蒙古 (2)高原 盆地 (3)荒漠 夏季风 递减 半干旱 极端干旱 戈壁 分布:干旱、________地区及一些________地区 原因:气候变异等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实质:土地退化,包括________、草地退化和________ (1)荒漠化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8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八)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山东德州一模)2017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根据土壤的属性,发明了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实验,成功地把4 000余亩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据此完成1~2题。 1.该治沙技术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技术B.土壤 C.交通D.水源 2.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 B.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C.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D.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 1.D2。B[第1题,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2题,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B项正确;不能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A项错误;沙漠变成绿洲,土壤面积增加,加快第一产业发

展,C项错误;与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无关,D项错误.] (2019·广东汕头一模)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季风区河谷地带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D.农牧交错地带 4.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降低区内风速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5.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弱-强—强B.强—弱—弱 C.强—弱—强D.强—强—强 3.C4。D5。C[第3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