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

一、选择判断部分

1.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

耐盐较强的:向日葵、高粱、田箐、苜蓿、芦苇

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葡萄

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铃薯、蚕豆

耐碱(ESP饱和度):小麦、大麦、棉花

中度耐碱:水稻

敏感:豆类极端敏感:柑桔2.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富N作物:豆科

富碳耗N作物:禾本科

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3.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大小麦、燕麦、苜蓿、油菜、萝卜、甜菜

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大豆、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甘薯

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四季均可开花。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

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光性不同)

4.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喜凉作物

a喜凉耐寒型

冬小麦、冬大麦、黑麦

b喜凉耐霜型

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叶菜,荞麦、马铃薯

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喜温作物

a温凉型

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

∑==m

i ii

i

Y Y

LER 1b 温暖型

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等

c 耐热型

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

西瓜等

5.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 基本耕作(初级耕作):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

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

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翻耕、深松耕、旋耕

表土耕作(次级耕作):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起垄

6.轮作和连作

7.间套作

8.土地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 ):为了获

得与间混作中各个作

物同等

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Yi :第i 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

际单产

Yii :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

实际单产

M :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

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 种植制度是核心 养地制度是基础 用养相结合 二、名词解释部分 1.重茬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间

2.换茬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 cropping system):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4.养地制度

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 system):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基本耕作

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6.次级耕作

又称表土耕作,是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7.连作

同一田块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种植方式的种植方法。

8.轮作

在同一田块上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9.套作

在同一田块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植方式

10.复种

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三、简答部分

1.耕作层的分类、每层范围和特点

覆盖层:0-3cm, 水肥气热与大气交换, 保护种子

播种层、种床层:3-10cm ,种子发芽生根层,下层供水,上层供气。 (前二层又统称为表土层) 稳定层、根际层:10-30cm ,根系生

长、吸收水肥主要层次

2.影响土壤根性的因素

3.复种指数和温度、热量、光照的关系 ·热量

热量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

首要条件

积温:在考虑复种方式时,一般要在保证当地主导作物对热量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再确定适宜的复种作物

生长期:无霜期与≥10℃日数 界限温度:指作物各生育时期(如发芽、开花、抽穗、灌浆、成熟等)的起点温度、生育关键时期的下限温度及作物停止生长的温度。

4.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单

面积max :玉米 总产max :玉米 单产max :水稻

5.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衡量耕地复种程度与利用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

套作计入复种指数,间混作不计入

6.轮作能减轻病虫草害的原因 轮作主要防治具有专营或兼营寄生性的土传病虫害

·通过抗病作物与感病作物的轮作,使土中病原菌失去寄主而逐渐减灭 ·利用不同作物形成不同区系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遏制病菌发生

·改变病菌、害虫及杂草生存环境,不利于其生长与繁衍

·协调土壤水分养分供应,改善作物营养,植株健壮生长,抗性增强

7.春耕、秋耕、伏耕在南北方的区别及使用

·翻耕时期有伏耕、秋耕、春耕之分·依据气候、熟制等因素选择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伏耕优于秋耕又优于春耕,有利于蓄积雨水、减少径流、土壤熟化、防除杂草

·南方,多在秋冬翻耕,干耕晒袋,冬季冻融,加速土壤熟化

8.积温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积温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

9.主要农作物在全国的分布特点2题·水稻主产区为南方雨量充沛地区,包括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其他还有海河流域、河套平原、三江平原,产量最大为湖南省;

·小麦主产区为黄淮河流域,包括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最大产出省有河南省和山东省,单产最高为山东省;·玉米三大集中主产区:黄河流域集中产区、东北集中产区、西南丘陵集中产区,最大产区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单产最高省是北京、吉林、新疆

·薯类:

-甘薯主要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南、安徽、广东,四川产量最大;

-马铃薯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陕西、云南,内蒙古为最大生产省;

·豆类

主产区包括东北产区和黄淮海产区,最大生产地为黑龙江,单产最高为江苏、北京;

·油料作物

-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产区,单产最高省:江苏、湖北

-花生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湖南、辽宁,产量与单产最高省:山东省

-芝麻主产地河南、安徽、江西、湖

-向日葵主产地内蒙古、山西、新疆·纤维作物中,棉花主产区: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糖料作物

-甘蔗主产地:广西、广东、云南、海南

-甜菜主产地: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青饲料作物:面积较少,且分布分散,内蒙古最多

·嗜好类作物烟草主产地:云南、贵州、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黑龙江

10.一熟制与多熟制的区别间作

11. 热三熟

在≥10℃积温7000℃以上的南亚热带地区,包括闽南、粤中南、桂南、滇西南和台湾省,冬季已无霜,形成甘薯—稻—稻、花生—稻—稻等全为喜温作物的三熟制12.旋耕的优点与缺点*

特点:·耕作浅,10-12厘米

·节省能源、费用、时间

·适应性广,水田为主,旱田也可

缺限:多年连续易导致土壤耕层变浅与理化性质变劣

13.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4.复种特点和作用

作用:

特点:

·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作物年产量,是我国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

·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利于种植业各作物全面增产,同时协调农、林、牧、加各业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高产稳产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15.间套作在时间上、空间上、生物上的互补和竞争

间套作复合群体内的种间关系,包括互补和竞争两个方面,二者相伴存在。

空间上表现:

互补:增加了采光数量、提高了光合效率、改善通风与CO2的供应状况竞争:高位对矮位作物的遮荫

时间上表现:

互补:套作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效果显著,实现时间上的集约。间作也强调时间上的一定互补

生物上表现:

间套作可以互为补充地、全面均衡地利用地力,间套作也存在作物间对水肥的竞争

16.连作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a化学因素

·营养物质的偏面消耗与水分消耗

·来自作物根系及残体的有毒物质积累,产生自毒作用

·土壤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

b物理因素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结构变劣

c生物因素

·病虫害蔓延加重,特别是土传性的伴生性与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不利变化

减轻连作危害:采用农业技术措施

具体方法:土壤消毒、增施肥料、品种轮换更新、改良耕作方法

17.深松耕的特点

18.翻耕的特点

19.热三熟中麦-玉-薯的种植模式分布区域以及特点

20.边行优势及边行劣势的关系

边行优势:间套作中的高作边行通风条件好、根系吸收范围大、吸收能力强,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优于内行的现象

边行劣势:间套作中的矮作,边行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劣于内行的现象

第一章第一节

四、论述部分

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运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2.间套作、混作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这个明显不考你懂的……)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 一、选择判断部分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 1.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高粱、田箐、耐盐较强的: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苜蓿、芦苇 四季均可开花。番茄、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四季豆、黄瓜、菜豆葡萄 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铃薯、蚕豆光性不同):小麦、大麦、棉饱和度耐碱(ESP) 花4.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 中度耐碱:水稻·喜凉作物 极端敏感:柑桔敏感:豆类 喜凉耐寒型a 冬小麦、冬大麦、黑麦2.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 b喜凉耐霜型作物:豆科富N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作物:禾本科N 富碳耗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 3.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 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喜温作物油菜、燕麦、大小麦、能开花。苜蓿、温凉型a 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萝卜、甜菜 b温暖型7.间套作 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8.土地当量比 田箐、黄麻等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c耐热型LER):为了获得与间混Y m?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LER i?Y i1?ii 物同等作作中各个西瓜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 的总和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5. :入土深、作基本耕作(初级耕作)Yi: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际单产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Yii: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实际单产 翻耕、深松耕、旋耕M: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 :在初级耕作表土耕作(次级耕作) 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 种植制度是核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养地制度是基础 用养相结合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 二、名词解释部分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 1. 厘米。一般不超过10重茬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起垄 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间 6.轮作和连作 2.换茬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一般不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 一、单选题 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长江流域山地 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半气相型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总量无限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 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 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 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 C. 技术性强 D. 商品率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 ..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 农业、( 传统) 农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 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学分:2.5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开课学期:8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经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I、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种子生产学、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荒漠土壤培肥与改良、现代农业专题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好社会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

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地位: 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因此本课程在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任务: 耕作学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了解耕作学发展的阶段、耕作制度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三、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关于农业昆虫学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当前的植保方针。 难点: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任务和内容及植保方针。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农业昆虫学的性质。 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4.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的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12种类型;触角的功能;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眼 复眼的构造和物像的构成;复眼的功能。 四、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昆虫的翅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外生殖器的构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体壁

一、体壁的功能 二、体壁的构造和特征 三、体壁的衍生物 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难点: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和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3.0学时) 第一节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二、孤性生殖 三、卵胎生 四、多胚生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二、卵的结构 三、胚胎发育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 一、孵化 二、生长和脱皮 三、变态及其类型 四、幼(若)虫期 五、蛹期 六、成虫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世代生活史;一化性害虫;多化性害虫;局部世代;世代重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一、休眠 二、滞育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作物()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 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2016年农大耕作学100分-在线作业-2

耕作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27 10:16:04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时间 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 A. 改进氮肥施 用技术 ? B. 多施有机肥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

? C. 合理灌溉 ? D. 硝化抑制剂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循环快 而均匀 ? B. 循环不充足 ? C. 直接进入食物链 ? D. 总量无限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 A. 减少肥料的使用 ?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

? C. 协调争地矛盾 ? D.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得分: 5 知识点: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马铃薯 ? B. 花生 ? C. 水稻 ? D. 西瓜 得分: 5 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6. (5分) ?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 ? B.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 ? C.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矗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IS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 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K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円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耕作学教案

《耕作学》教案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绪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耕作学这一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体的了解;并掌握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二、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耕作学的研究对象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 无 5、实验与实践内容: 无 6、自学指导: 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参考书 [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王力,藉平.农业科普知识荟萃.沈阳: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4]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杨生华.农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6]刘恩才.21世纪我们会有什么样农业.当代工人.2000(9):43-46 [7]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唐席平.21世纪:中国缺水呀.当代工人.2001(4):25-26-

第二章耕作制度基本原理 1、教学目的: 掌握农业生产的实质、特点、组成、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因素的关系;土地可能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分析 一、农业生产的实质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三、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 四、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生活因素的关系 一、基本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性 二、限制因素及其克服 三、因素的综合利用 四、生活因素学说的运用 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利用 一、农业资源的类别 二、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土地生产力 一、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 二、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建交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 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无 5、实验与实践内容:无 6、自学指导: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因素的 综合利用 参考书 1、杨春峰.耕作学(西北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2、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第三章作物布局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绪论 什么是耕作学 Cropping System & Soil Management;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对象:耕作制度。 耕作学的主要特点 研究对象: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本身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目标性。 第一章耕作制度原理 基本概念: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 ★种植制度: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总称。(考其包含哪些内容) (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组成(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 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式;以及 轮作、连作。 (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种什么种哪里——作物布局 如何种何时种——熟制 茬口衔接、经济效益——种植方式 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综合技术体系。 (1)土壤耕作:常规耕作;少免耕、残茬覆盖耕作 (2)农田培肥: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管理、平衡 (3)农田保护:土壤侵蚀(风蚀、水蚀)、水土流失控制、农田防护 林建设。 二者关系: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基础 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耕作制度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撂荒——休闲——连年耕种——集约农作制 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需求是动力,用地养地程度提高是内涵 耕作制度的功能 技术、宏观布局 ★我国耕种制度基本特点、发展方向 方向:集约、高效、可持续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测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和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 3.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什么是耕作学? Cropping System & Soil Management;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对象:耕作制度。 耕作学的主要特点? 研究对象: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本身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目标性。 第一章耕作制度原理 基本概念: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 ★种植制度: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总称。(考其包含哪些内容)(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组成(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 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式;以及轮作、连作。 (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种什么?种哪里?——作物布局 如何种?何时种?——熟制 茬口衔接、经济效益——种植方式 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综合技术体系。 (1)土壤耕作:常规耕作;少免耕、残茬覆盖耕作 (2)农田培肥: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管理、平衡 (3)农田保护:土壤侵蚀(风蚀、水蚀)、水土流失控制、农田防护林建设。 二者关系: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基础 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耕作制度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撂荒——休闲——连年耕种——集约农作制 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需求是动力,用地养地程度提高是内涵 耕作制度的功能? 技术、宏观布局 ★我国耕种制度基本特点、发展方向 方向:集约、高效、可持续 目前趋势: 1、作物结构、复种方式优化,复种指数波动 2、种植模式:高产——高产高效 3、连作面积扩大,单一化加重 4、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推广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 A、大豆 B、棉花 C、玉米 D、油菜 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 A、一年三熟 B、四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二熟 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 A、玉米 B、小麦 C、饲料 D、油菜 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 A、横坡耕作 B、顺坡耕作 C、斜坡耕作 D、表面耕作 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 A、1.0以下 B、1-1.5 C、1.5-4.0 D、4.0以上 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 A、西南高山地区 B、华南地区 C、四川盆地 D、江淮平原 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 A、玉米 B、辣椒 C、水稻 D、小麦 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 A、氮循环 B、磷循环 C、钾循环 D、硫循环 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 A、禾本科 B、茄科 C、豆科 D、十字花科 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 A、甘蔗 B、水稻 C、高粱 D、玉米

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烤烟 C、大麦×豌豆 D、油菜—稻 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 A、西瓜 B、水稻 C、烟草 D、甜菜 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 A、木薯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 A、小麦 B、马铃薯 C、大豆 D、甘蔗 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 C 】 A、250mm以下 B、250—500mm C、600—1000mm D、1000mm以上 17、翻耕的缺点是【 C 】 A、松碎土壤 B、翻转耕层 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 D、翻埋杂草 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 A、水稻 B、玉米 C、橡胶 D、高粱 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 A、3个 B、6个 C、9个 D、12个 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 A、豌豆+蚕豆 B、白菜+青菜 C、葱+蒜 D、玉米+大豆 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稻—稻—稻 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 A、250mm以下 B、250—500mm C、600—1000mm D、1000mm以上 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

耕作学教案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功能,了解世界与中国农业的现状发展及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 1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2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1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2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2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难点是耕作制度的功能。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用地与养地的关系。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王力,藉平.农业科普知识荟萃.沈阳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0 4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杨生华.农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6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八、本章思考题 1何谓耕作制度?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 2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 4简述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 5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6简述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7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8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9如何认识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