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摘要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及领域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有一些实践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需求,从城市空间一体化层面,阐述了枢纽的建设内容,整理出枢纽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流程,并归纳总结了枢纽建设的一般程序,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建设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高铁客站为代表的综合交通枢纽。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将铁路客运站与长途汽车站、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站、公交始末站、出租停靠站)、社会车辆、自行车停车场等高效衔接、融为一体,形成大型的综合枢纽。它承载了与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成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综合性枢纽。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且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交通枢纽有北京南站枢纽、上海虹桥枢纽、广州南站枢纽、天津西站枢纽等。这些枢纽在前期的规划研究、过程中的指引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都总结了一些经验。那么如何能够高效地推进枢纽规划的实施,稳步地开展枢纽设计流程,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便成为目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需要探讨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论文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再加上城市的集聚效应,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出行次数迅速增多。使人们对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需求相应增加对运输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伴随

着人们对交通运输设施设备以及运输能力需求的增长通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铁路和城市交通。铁路方面,近年来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里程不断攀升,客运专线大规模建设,运输能力不断增,基本缓解了以往运能不足

的问题。城市交通方面,目前我国己经基本形成了“大型公共交通为主,其它交通方式为辅”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各大中城市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和城市地面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交

通拥堵,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的产生虽然和交通需求总量的不断增长与

交通设施供应滞后之间的矛盾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再既定的交通供给水平下,一体化运输水平较低,已有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没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过程的一体化,要求多种运输方式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要求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

促使了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传统铁路客运站开始向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转变。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在城市边缘的铁路客运站逐步被包含在

了城市内部,有的甚至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区,如深圳罗湖客运站、北京客运站、武昌客运站等,铁路客运站的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已经不仅仅是承担衔接

内外交通的任务,更是融入到城市内部交通系统里,要承担起衔接城市内部

各种交通方式、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的重担,铁路客运站渐渐发展成

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集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私人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不断新建或改扩建铁路客运站场,不少新型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或完工,如北京南站,杭州东站,南昌西站,广州新客站,改建的南京站等。随着铁路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己经发展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综合运输效率。过去,我国对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重线路(道路、轨道交通等)建设,轻枢纽设计的误区,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受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客运综合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行政主体、立场不同,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协调,导致了不少问题如;多种交通方式

衔接配合和协调不畅、运能不匹配、乘客换乘不便、换乘次数过多、换乘时

间过长等。

1.1.2 论文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作为两者衔接的铁路客运

站逐渐发展成为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

一体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于是建设交通枢纽型铁路客运站进行交通

统筹和梳理,是城市铁路客运站建设的必由之路,这也是铁路客运站作为一个枢纽型节点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所具有的超越自身价值的作用。研究铁路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衔接合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良好的换乘衔接系统能更好的为人们出行服务,使旅客更好地在枢纽内完成换乘,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距离、缩短换乘时间,防止因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能力不协调造成的运力运能和资源的浪费。明

确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能力的组成,实现各种能力之间的衔接配合与

运能匹配,建立整体与均衡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客运衔接系统,发挥各

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特长,提高整体的运输效能,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如何更好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换乘衔接,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换乘设施,组织换乘流线,线组织方案,对于较好地满足客流需求,保障乘客顺,捷地完成换乘过程,提高铁路综合枢纽换乘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1发达国家,因其较长交通发展史而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与运营方面均起步较早,对于新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国外比较典型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通常将T线铁路、城市轨道、公共巴士以及私人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组合成为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使其具备顺畅通达、高效运转、换乘便利等特征。上述发达国家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方面已积累大

量宝贵经验法国是世界上高速列车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其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多将高速铁路车站与城市内部公共交通接驳起来,高速铁路系统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流,充分发挥其快速、舒适的优点,将多种城市交通方式直接引入高速铁路车站,乘客在车站内可以直接完成换乘,构成了以高速铁路为主的综合

换乘系统,戴高乐空港换乘枢纽即是法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的典型代表日本京都火车站不论是其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还是立体空间的综合利用,都充

分体现了日本对铁路枢纽空间利用的集约性和高科技。它将传统的火车站建筑、商业购物设施、休闲娱乐设施、景观绿地集于一体、其多功能的相互

渗透,增加了综合体的公共性和吸引力,满足了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等不同人群的需求。京都火车站被日本媒体评为“2 l世纪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设施。华盛顿特区与纽约市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是美国比较典型的综合客运枢纽,该客运枢纽集中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郊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私

人交通,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形式为垂直立体换乘,铁路位于最上层,地铁、市郊轨道交通位于下层,多层停车库在旁边,公交在地面,各层之间有自动扶

梯连接,车站大楼内还有各类供乘客就餐购物的商店,使整个大楼成为一个

为交通服务的流动城市窗口。这些成功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共同特点就是布

局集中紧凑,多层次衔接、换乘距离短、,标识清楚明显,方便舒适,换乘枢纽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等,这些都是我国在规划建设铁路客运站综合枢纽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理论研究层面上我国起步较晚,很多规划

没有统一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差异和对应的不同的空间组织;一些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交通枢纽非但不能发挥交通整合作用反而造成周边道路的堵塞。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交通枢纽的建设理论和技术仍不过成熟。在究层面上单一方面论述较多,缺乏整体思考,相关著作也比较少。其中陆锡明在《综合交通规划》书中提出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内容。在铁路客运站与市内交通衔接方面,指出地面公交枢纽站是

铁路客运站内外交通衔接的重点、轨道交通是大城市铁路客运站重要的衔

接方式、出租车是铁路客运站另一种重要的换乘方式等概念。

2.换成流线基础理论

2.1 前期规划研究是枢纽建设的基础

2.1.1 前期规划研究的内容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过程中,交通调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从而进行交通需求与预测分析,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和标准。(见图2)前期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枢纽的选址: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的利用、乘客的使用以及各种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制约,确定枢纽的区域位置。

枢纽的范围及功能定位:明确枢纽规划研究的四至范围,划分市政配套系统的各子项,明确枢纽的功能定位。

枢纽的控制性规划:枢纽建设用地与周边区域用地性质的确定与控制,确保枢纽规划与区域控规相匹配,为将来枢纽区域周边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

的基础条件。

交通预测与分析:通过对人流、车流的预测与分析,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合理配置各种,以达到供需平衡。

合理的业态布局:在枢纽的前期规划研究阶段应有明确的业态策划分析,将枢纽的投资和建设纳入到市场化的运作之中。

图1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目标分析

2.1.2枢纽的基本功能

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换乘功能:通过枢纽实现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为乘客

提供一个高效

快速、便捷的城市客运交通转换体系;

(2)连接功能:枢纽在实现不同交通方式衔接、转换的同时,为城市内各区域间建立便捷的联系,满足区域间往来要求,弱化城市的地域界限;

(3)导向功能:枢纽能充分发挥各种方式优点,改善城市客运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合理分工。

2.2 城市设计枢纽建设与建设核

2.2.1城市设计枢纽建设

前期的规划研究已经将枢纽的范围及功能确定,枢纽区域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基本明确。那么如何提升地块的价值,打造区域内综合产业发展,

创建城市的新地标便成为

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用地布局进行二维的空间安排,那么城市设计就是对三维的城市空间的合理艺术安排;城市规划研究的是各地块之间的关系及其综合效益,而城市设计研究的是各空间及其要素之间的邻里关系,是以人为主体的视觉空间、交往空间、生活和游憩空间的合理布局。

枢纽的城市设计应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功能关系,突出重点。城市设计之前应进行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其中包括枢纽周边道路交通、地下管线等现状资料的收集与调查。枢纽的城市设计要与周边设施进行一体化研究。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枢纽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与协调,重视与既有或拟建建筑的衔接设计,在保证满足客流换乘疏导的同时,为枢纽周边及自身用地的开发做好预留,为提供购物、休闲、餐饮等全方位服务打下基础。

2.2.2交通组织设计是枢纽建设的核心

枢纽组织是实现枢纽功能,缓解压力的重点。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效率,方便人、车便捷转换,引导无缝衔接。在设计综合交

通枢纽时,一定要将他与周边区域的城市规划、联系在一起,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交通枢纽。作为一个运转良好、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其自身必然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是衡量一个枢纽成败的关键。

任何一座富有效率的综合交通枢纽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正常运转依靠周边的网络的支持。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应该对该区域的交通状况及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枢纽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定位。实践表明,枢纽和城市道路的接口处往往会出现“瓶颈现象”,而某一点的矛盾将殃及整个枢纽交通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仅搞好某一个建筑的单体设计,其生命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交通网络的概念,才是搞好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的前提。在枢纽交通组织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点:

(1)合理安排枢纽内的各功能分区。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应分开。作为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应采用立体空间分层布置。如将铁路客站布置在地面层,地铁布置在地下层,社会车辆放在地铁车站侧面的地下层,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可设在地面层或高架层。各层间行人可通过楼、扶梯或垂直电梯进行竖向联系。

(2)实现人车分流。进出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流有人流和车流。一般来说,主要的人流通道都在地面层,乘客可以通过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或高架天桥进出铁路、站台和。在各层间设置楼、扶梯供乘客进行竖向联系。对进出站的车流更要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把出入口分开设置,使进出车流分开,

保证各主要方向的车流进出有序,避免进出站车流与过境车流的交叉。

(3)枢纽内外应设置简单、便于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综合交通枢纽具有空间大、通道多、流线复杂的特点,只有清晰的导向信息才能使乘客进出方便,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标识导向设计应考虑无障碍的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4)合理确定通行宽度。根据客流预测及交通需求分析,计算出各部位的通行宽度,确定远期各的需求分布和规模。

(5)突出建筑特色。根据人的行为模式和流线分析,在枢纽的空间布局方面应结合经济、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手法,因地制宜地设置如中庭、下沉广场、采光天窗、建筑小品等,缓解大空间给人们带来的沉闷、压抑的感觉。

3. 交通布局设计

3.1 交通布局设计及专项研究是枢纽建设的保障3.1.1枢纽交通布局设计

枢纽的交通布局设计是指对枢纽内部各种和其他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其内容包括竖向功能层布局设计、与商业的衔接设计,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设计以及交通功能层的平面布局设计。枢纽的交通布局设计一方面以规划限制条件为约束,另一方面亦可以对相关规划提出反馈调整建议,使其更加协调合理。枢纽交通布局设计需要把握如下原则:

(1)发展的原则

“交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作为

城市交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枢纽必须具备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随着商业载体的介入,枢纽建筑也不可能是单纯的交通建筑,它

必然成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

(2)环保的原则

这是一条所有建筑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但对于枢纽建筑来说尤为重要。枢纽中容纳的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噪音、震动、废气等对城市环境和建筑的空间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环保为人们带来的决不仅仅是舒适的环境和完善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

的认同和理解。

(3)人性化的原则

所有的建筑设计归根结底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枢纽是人

使用的建筑,而非交通工具的建筑,建筑的空间也必须是人性化的空间。要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于实践之中,就需要切实地分析和掌握人在枢纽中的活动规律,并把它体现于枢纽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1.2枢纽专项研究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他不同于以往单一功

能的交通类。由于涉及到多专业、多领域的相互协调,且存在一些无法预测或潜在的风险源,仅靠常规的设计手段和规范的执行很难创造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手段来实现枢纽的现代化。如有必

要,需进行专项研究,以支撑枢纽方案的最优性。如建立Sketch Up空间模型,模拟枢纽建成后的空间效果,查找不足,及时修正;进行枢纽周边道路车流模拟,验证道路的通行能力,查找拥堵节点,为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提供支持;开展客流仿真模拟,实现最优客流流线,完善换乘布局设置;通过消防性能化研究,解决超大空间的防火及疏散问题;通过景观专项设计,提出合理的风亭、出入口及冷却塔等地面建筑的布局要求,优化场地布置。总之,通过各种专项研究,为枢纽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使之成为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

4. 界面划分及运营管理分析

4.1 界面划分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般由若干个子项工程组成,而每个子项工程投资建设的主体各不相同,将来运营、维护的部门也很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系统地研究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的问题,在保证综合交通枢纽整体功能的合理性上,统筹考虑各项目间的投界.

4.2 运营管理分析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枢纽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管理、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向乘客提供客运及交通信息服务,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枢纽的管理系统一方面以交通设计为基础,保证其设计意图的实现;另一方面又针对交通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之与交通设计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共同保证枢纽功能的实现。

 

5. 结论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 是各种交通方式连接的纽带。作为城市交通的中枢神经,枢纽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交通方式乃至整个功能的发挥。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可以使各种交通方式在各自的优势范围内发挥特长、相互补充, 对于改善乘客换乘环境、均衡客流分布、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激活城市用地、带动区域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

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流程的分析,希望能对类似枢纽的建设

给予一些参考。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鉴于此,论文从对外客运枢纽的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外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布局和选址模型、客运需求预测方法、换乘客流预测、衔接系统规划及综合评价研究等。首先,在分析和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对对外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过程与形态,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和其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对我国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布局和选址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开发密集的老城区和土地规划正在进行(或尚未完成)的新城区,以城市对外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分别提出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种选址模型,并分别进行求解。接着,从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在城市之间分布和城市内部分布两个层面,提出了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模型和方法。随后,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客流的特征,针对对外客运枢纽换乘客流换乘的机动性、可达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的优化

目标,以换乘系统最优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对外客运枢纽换乘方式优化模型,并以此进行对外客运枢纽换乘客流预测。然后,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为

重点,从衔接模式、场站、线路及运营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优化模型与方法;根据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的方法;根据对外客运枢纽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分类,研究并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乘客信息服务优化设计方法。进而,从枢纽宏

观布局和微观换乘两个层次,完善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对对外客运枢纽评价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将集对分析法引入到微观换乘系统评价中。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

参考文献

[1]周铁征.新型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建设思路[J].铁道工程学报,2008,(10)80-86.

[2]王小奇、李方豫.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9)75-77.

[3]胡华、杨晓光.基于TOD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2)106-110.

[4]李仁涵、顾煜、沈荣芳.枢纽理论研究是规划大都市圈重要基础[J].交通与运输,2006,(12)50-52.

[5]何宁、贺瑞梅.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需求分析方法[J].城市交通,2006,(9)13-18.

[6]褚伟、高永.枢纽的规划要点[J].城市交通,2005,(2)20-23.

铁路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铁路运输管理 学生姓名:☆☆☆ 辅导老师:☆☆☆

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第二节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铁路货物装载及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一节铁路货物装载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四章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第一节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第二节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五章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分析 第一节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复杂性 第二节产权分析与铁路运输安全 第三节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几种产权制度安排 第六章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第一节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第二节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铁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我国的铁路建设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发展曲折、物质和技术基础薄弱,铁路运输行业更是成了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引发出问题:如何在未来时期内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和路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的严肃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安全

第一章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铁路站场设计、规程规范编制和技术管理的实践, 从宏观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点。 关键词: 铁路; 站场; 枢纽; 1、概述 由于运营便利与工程节省有一定的对立性,在以往站场设计中,过多关注工程节省, 因此造成不能满足新时期运输要求, 为此付出很大改扩建工程代价。铁路站场设计理念在铁路现行各层次规程、规范、部颁各类文件中均有涉及, 有关论文浩如烟海, 大多着眼于具体工点的运用, 归纳和总结不足。 2、车站设计 铁路沿线分布越行(会让)站、中间站或技术作业站,构成铁路分界点。除为列车提供交会、越行的基本功能外, 尚需为吸引区(辐射区)地方经济提供运输服务。项目前期研究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对运输有重大意义的客货运站、接轨站(点), 应贯彻以下理念: 2.1、客、货运站 线路经过较大经济区域时,以往设计是客货功能集中的一站横列式设计。从近年的地方运输需求和建设实践看,一站横列式已凸显出客货功能相互制约、作业交叉干扰、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的弊端。今后此类车站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客货分站、客货纵列或客货并列等布置方式。 为充分发挥铁路大能力、安全、节能、环保、全天候的优势和公益性, 客运站应结合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工程条件合理选址, 尽量邻近城镇,利于站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便捷居民出行,此亦适用于客运专线。 货运站直接为所在地对外货物运输服务,应摒弃传统的按行政区域设站理念, 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吸纳货流,集中办理,全面推进装、卸车基地站建设。 2.2、技术作业站 技术作业站的布局和建设应结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等因素统筹考虑,以实现长交路、直达运输为目的, 要少而壮。既有线改扩建中, 必须研究既有技术作业站归并、整合、变更作业性质的问题。 2.3、开站设计 应满足点线能力相协调, 合理辐射(覆盖)范围设站。并按照规模化、集中化、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资额:474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俯瞰,集机场、高速铁路、磁悬浮、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于一体,总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场。在既有的虹桥国际机场跑道的西侧将新建一

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一系列公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达153亿元,整个机场用地约占7.47平方公里,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2)铁路客站。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站场规模按照30股道设计,站场占地约43公顷,保留现状铁路外环线作为货运通道的功能,实行客货分流。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3)长途巴士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4)磁悬浮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东侧,按照10线8站台的规模设计,站台长度按照280米考虑,站台范围内车站宽度约为135米。(5)轨道交通。规划引入4条轨道交通:即2号线、5号线、10号线、13号线及低速磁浮线和机场快速线,形成“4+2”的六线汇聚布局。规划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约60公顷。(6)地面公共交通:规划在铁路客站东、西两个广场共设总数不少于30条的公共汽车路线和日客运量2.5万人次的长途高速巴士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从地铁虹桥东站至虹桥西

【毕业论文选题】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铁路专业主要包括高铁乘务、地铁运行、票务安检、铁路运输等方向,随着我国铁路产业的发展,铁路技术与服务不断提升,现已走出国门,在世界铁路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方便论文写作,本站整理了部分铁路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方法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1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配对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措施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2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贵广铁路贺广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 [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 一、设计原则 (1) 二、一般要求 (1)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 附: 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一、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 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注:四线并行段采用70mm2]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_图文

]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初步分析 1)从图1可知,D站的车流来源于A、B、C三个方向,必须考虑折角车流问题,即D 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问题。 2)从○2和○3给出的站坪长2200米和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的数据,并结合表2可确定 本区段站的车站布置形式应当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 表2 不同车站站坪长度 车站种类车站布 置形式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m) 1050 850 750 650 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 会让站、 越行站 横列式1450 1700 1250 1500 1150 1400 1050 中间站横列式1600 2000 1400 1800 1300 1700 1200 区段站横列式2000 2500 1800 2300 1700 2200 1600 纵列式3500 4000 3100 3600 2900 3400 2600 3)由○4可知各衔接方向机车类型一致,结合○3中,限制坡度均为6‰,到发线有效长 为1050米,可知在D站不需要变换牵引重量,无需增减轴作业,则不需要加挂补 机。 4)根据○5可知,在D站需要定期对机车进行保养、维修,需要在D站设立站修所和机 务段。 5)根据○8可以确定D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到发线的数量、牵出线的数量。 6)根据○8和○9的综合考虑可以确定机车走行线的数量,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 2 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 设计车站为单线铁路区段站,按《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的有关规定,单线铁路区段站应选择横列式布置图型,在有多个方向接入且运量较大时,可以预留或采用纵列式图型。设计车站衔接三个方向,运量适中,根据规定选用横列式布置图。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 一、设计原则 (1) 二、一般要求 (1)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 附: 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一、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 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或直径不小于16mm)。

铁路车站交通枢纽播放解决方案

铁路车站交通枢纽播放解决方案 ——广角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背景 进入新世纪,北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北京铁路车站将伴随着首都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前进步伐,实现新线大发展、技术大进步、效益大提高和服务大提升,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北京铁路在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北京申奥成功,为加快道路发展和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创建文明行业,把北京建设成为首都文明长廊,使北京成为人们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变化的新窗口,看北京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的新窗口,看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和城市文明建设的新窗口。但是由于在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服务手段,特别是服务理念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乘客的需求,很难适应首都快速发展的前进步伐,精神文明建设也缺少时代特色和突出的特点。因此针对北京铁路车站的情况,应用广角多媒体系统为建设具有北京特色,体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数字奥运的理念起到了非常大作用。 2.广角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概述 广角多媒体播放系统以高质量的编码方式将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图片信息和滚动字幕组合成一个流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网络播放器(广角播放器),然后由播放器将流媒体信息转换成电视机(如液晶电视)的视频信号播出。这种显示方式对于信息的播放及信息的传播是极为理想的,不仅多媒体视频信息可以集中和远程管理,还可以随时更新信息内容,以最快的速度使观众了解到最新信息趋势,而且可以随时插播新闻片段、图片、天气预报和各种即时信息。

3.铁路播放系统解决方案 3.1铁路播放系统结构图 3.2方案说明 整个系统由管理中心、网络平台、广角播放器、显示终端组成。 管理中心:中心放有信息制作工作站、播放管理服务器和文件存储服务器等。节目制作工作站主要功能是视频信息的制作,影音广播,实现信息的编辑工作。播放服务器设在控制中心,对终端播放器的运程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架构灵活,可以采用分布式流服务器管理。播放管理服务器上安装发布管理软件负责文件信息的播放,供管理员对广角播放器实施管理,如素材管理(如不同的车站有不同的节目素材),编辑节目播出单,把节目单和节目内容传送到播放器上。一个管理服务器可以实现上百个广角网络播放器的远程、分布式实时管理,实现视频、音频、图片、控制信息、节目播出单的实时自动上载。存储服务器存放播放器要播放的视频文件。 网络平台:前端多媒体播放器通过ADSL网络连接到信息管理中心,服务器设在管理中

轨道交通毕业论文范文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内容提要: 在概述国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 提出我国城软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 管理与机制策略两大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警惕管理体制运营管理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轨道交通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而 是必须具备的,当今, 有无城轨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 也已成为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进人21 世纪, 各国轨道交通 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建成相当规模城轨交通的城市, 正在进一步完善 其系统, 一些国家和地方恢复了有轨电车, 如北美、欧洲旧本、澳大 利亚的一些城市; 一些认识不足或过晚的甚至走了弯路的国家和城市 重新审时度势, 纷纷作出了发展城轨交通的决策, 如泰国的曼谷、美 国的洛杉矶等城市; 已经从城轨发展中获得好处的国家, 又加大了建 设力度, 或扩大规模增加线路、或改进装备、或提高服务质量。总之, 进人21 世纪后,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 的城轨交通, 其中地铁、轻轨、市郊或城市铁路将得到迅猛发展。为 我们出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一、世界主要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城轨交通的建设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 即线网规划与设 计阶段、实施与施工阶段、建成与运营管理阶段。当今世界城轨交通 运营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 世界各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体制形式多样, 但它们都与建设资 金来源有关, 即投资主体的不同, 就决定了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英 国伦敦的国铁和地铁是通勤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中市郊铁路由国铁管理, 其管理体制是国有国营性质, 地铁和公共汽车由地方运输公司经营。 法国巴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地区快速铁路(R E R )和市郊铁路, 其 中R E R 由运输公司和国铁共同管理, 市郊铁路属于国铁, 其管理体 制既有国有国营,也有国铁与地方共同管理。美国纽约公共交通由地 铁、通勤铁路和公共汽车组成, 地铁由城市运输管理局经营管理, 市

铁路站场与枢纽作业 最终 答案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2.道岔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四种。 3.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的公式:N=FE/AE=cotα。 4.为了缩短咽喉长度以及机车车辆站内走行距离,并节省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两相邻道岔间的距离应力求排列紧凑,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顺向道岔。 6.车站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渡线、梯线、线路平行错移、等。 7.普通渡线设置在两平行线路中间,由两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 及两道岔间的直 线段组成。 8.梯线按各道岔布置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梯线、缩短梯线及复式梯线三 种。 9.车场按其形状可分为梯形车场、异腰梯形车场、平行四边形车场、梭形车场。

10.异腰梯形车场只有在用地长度受限制且要保证各线路具有必要的有效长时方宜采用,一般用在线路数量不多的到发场及调车场。 11.警冲标应安设在两汇合线路中心线间垂直距离为 4M 处。 12.站坪长度决定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正线数目、车站种类、车站布置形式、等因素。 13.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的有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坡道、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阶梯型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六种形式。 14.在车站站线上,因行车速度较低,可不设曲线超高。 15.进出站线路纵断面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Ⅰ、Ⅱ级铁路坡度不应大于 12‰,Ⅲ级铁路不应大于 15‰ 。 16.车站路基面的形状应根据路基宽度、排水要求、路基填挖等情况设计为单面坡、双面坡、锯齿形坡。 17.站场排水设备按设置位置分为纵向排水设备、横向排水设备。 18.会让站的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会让站和纵列式会让站。 19.越行站一般应设两条到发线到发线,以便双方向列车都有同时待避

铁道运营管理毕业论文

铁道运营管理毕业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商洛车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探讨与分 析 学生姓名: __ 卫晓东_____ _ 学号: 1231630 __ 专业班级:铁道运营321440 班 指导教师:____ 王公强___________

摘要 把真诚为铁路服务把真诚为铁路服务、为建设和谐铁路做出贡献摆在了首要位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铁路运输面临艰巨任务,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铁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已做出客运要高速安全的决策。 近年来,随着旅客运输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各种旅客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铁路旅客运输面临的形式日益严峻,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刻不容缓。本论文分两部分阐述了怎么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第一部分从微观方面分析了铁路客运服务的硬件服务设施;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软件设施及各种情况的对应方案。比如,如何更好的实现铁路客运专线服务价值,以及国内外客运服务票务系统的研究等,从而发展分析大型客运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同小型客运站的分析比较。分析中国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所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大多数旅客关注的热点、难点与疑点问题。4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从而提出加大基础建设、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 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商洛车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重点讨论商洛车站旅客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售票、验票、安检查危、候车大厅、站台设施到组织旅客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及如何改善此种问题的方法。提高旅客运输服务水平,确保硬件设施设备质量。树立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员工学习和培训的介绍。 关键词:客运、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市场竞争 目录 1

毕业论文-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调研报告 标题: 年级: 专业: : 完成时间:

目录 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 (3) 摘要 (3) 一、什么是铁路运输服务营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服务营销 (3) 1、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2、当前铁路运输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为什么要大力拓展铁路的运输营销: (4) 二、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 (5) 1、价格策略。 (5) 2、促销策略。 (5) 3、服务作业管理。 (5) 4、有形展示策略。 (6) 三、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6) 1 、加强产品创新 (6) 2、加强服务方式创新 (7) 3 、加强服务管理创新 (7) 四、依托优势,发展多元经济,促进铁路事业的全面发展。 (8) 参考文献 (8)

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 摘要 探讨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组合,对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服务作业管理和有形展示策略等进行论述,。针对铁路运输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它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品质的差异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等基本特征。认真查找在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立铁路营销在铁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指出服务营销也具有不同于产品营销的特征,提出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的具体容。 一、什么是铁路运输服务营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服务营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激烈的竞争正改变着运输市场的格局,铁路在运输业中“一统天下”的地位已悄悄地发生变化,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且供不应求的铁路运输企业,近几年受到了来自其它运输方式的严重挑战,使得市场份额逐步下降。旅客列车除春运,重大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期外,虚糜现象在全路已司空见惯,少了往日那种买票靠关系,乘车怕无座的热门现象,仔细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社会的客观因素有一定影响,但铁路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不容忽视,所以,必须从铁路自身问题着手,加快铁路运输营销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1、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所谓“营销”是企业通过一定形式上的商品(劳务)交换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为实现最大的企业利润而有计划组织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营”:经营、营销;“销”:推销、销售;“营”为着眼点,“销”最终目的。所谓“市场”就是一定地区某种或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市场营销观念有五个发展阶段:生产观念(物美价谦)→产品观念(以上乘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社会营销观念。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所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是通过市场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行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其次,市场主体的个人消费基金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再次,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客观要加大力度。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铁路货运发展物流问题浅析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西南交通大 学网络教育学院 目录 摘要.............................................................. 第1章绪论........................................................ 第2章铁路货运发展物流的可行性及其发展契机........................... 2.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需求分析.................................... .................................................................... .................................................................... 2.2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

.................................................................... 2.3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契机............................................ 第3章铁路货运发展物流的方法 ........................................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 第4章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 4.1立足资源,拓展服务,积极转型 ..................................... 4.2整合资源,开展综合服务,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第5章铁路物流企业的建设 ............................................ 5.1发挥铁路自身优势.................................................. 5.2建立铁路物流企业.................................................. 5.3将铁路货代企业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企业................................ 5.4铁路物流企业的虚拟化建设.......................................... 结束语.............................................................. 致谢..............................................................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 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中间站: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区段站: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 编组站: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的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 工业站、港湾站: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口外部运输服务的车站。前者称工业站,后者称港湾站。 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 进出站线路:进出枢纽或车站的单独线路的统称。 进出站线路疏解: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的进路交叉所采取的措施。 疏解线路: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的线路的简称。 3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文章编号:1003—1421(2011)06—0041—05中图分类号:U291.7+1;U291.7+5文献标识码:B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罗旭东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运输处,陕西西安710043) 摘要: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 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 安枢纽,西安北站在规划区内将形 成集高速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 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 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 枢纽.在西安北站按一站三场设计方 案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场间客车疏解 线,站区规划,区域交通和站房及交 通流线设计等进行了规划方案研究. 关键词:铁路;西安北站;综合交通 枢纽;规划 日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西安一成 I1.-K.都,大同一西安客运专线,西安一银川铁路和关中

城际铁路规划引入西安枢纽,西安北站为枢纽规划的”三主两辅”客运站的主要客运站,办理陇海东西方向,太原,银川,延安方向动车组列车及北部部分城际列车作业,按一站三场设计,各场间设客车疏解线,同时研究了站房与地下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城市道路,中长途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方案. 1西安枢纽规划及西安北站概况 1.1西安枢纽规划 目前,西安枢纽是衔接陇海及货运北环线,郑西, 包西,侯西,西康,宁西,成铜线和西户支线8条铁路的 大型准环形铁路枢纽.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安枢纽,将形成衔接8条普速线路,4条客运专线,6条城际铁路的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如图1所示. 黜 It’r~,E 期 一第33卷第6期一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 图1西安枢纽总布置示意图 1.2西安北站概况 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城市中轴未央路,机场高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

铁路运输专业论文 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的探讨 【摘要】从服务营销的理论研究入手,结合铁路客货营销实际,探讨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组合,对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作业管理和有形展示策略等进行论述,提出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的具体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铁路运能和需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运输服务竞争,必须把成功的根基稳扎于服务之中。 合研究铁路运输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它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品质的差异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等基本特征。由于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也具有不同于产品营销的特征,给服务营销在定价、渠道和促销等策略方面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 (1)价格策略。影响服务产品定价的因素主要有成本、需求和竞争3个方面,服务的价格还必须同时结合服务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根据近几年铁路营销实践,建议目前铁路运输的价格策略采用综合定价法,即以成本定价法为主,综合考虑需求和竞争因素。以成本定价为主有利于提高全员的营销意识、成本意识,有利于铁路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绩效考核,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态合理定价,有利于运输企业市场供需平衡,求得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产品形象;有利于借鉴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利润率,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 (2)渠道策略。铁路采用的销售策略是直销加个别服务环节的少量分销。直销对铁路运输业是一种有效的渠道策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改进。①直销渠道不畅通。体现在售票、承运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坐商”弊病依然存在,旅客买票难、货主托运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1999年,郑州铁路局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货运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对货运满意和基本满意的顾客占59.3%,不满意率达40.7%。其中,对货运人员服务态度、办理车皮计划、运输时效、价外收费等不满意率均在50%左右。②没有发挥直销优势。直销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有特色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但从顾客的反馈看,对于目前需要及这些需要的变化说明,铁路在个性化服务,以及顾客信息反映方面还做得很不够。③分销渠道不完善。虽然铁路在客票代理、货运代理、合同运输等分销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真正的分销网络并未形成,分销作用并不理想。在客运售票环节上,应形成以自售为主,代理为辅的客票销售网络。在货运销售渠道方面,应在增设货运服务网点,开办“无轨车站”,畅通销售渠道;简化货运办理手续,实行“一个窗口、一票到底、一次收费”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货运计划审批和货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货运代理等分销渠道,开发货主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促销策略。铁路在运用促销策略时,首先要明确促销的目标,是要创立企业知名度,树立铁路信誉;还是为改变顾客对铁路的态度,吸引客流和货源。其次要正确运用服务促销策略,避免盲目促销。①慎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告,要充分利用铁路部门的站、车广告优势。同时,做好公共关系营销,加强正面报道和宣传。②在人员推销方面,要发挥企业相关服务人员的促销作用。③合理设计促销组合,使各种促销手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k u。④对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广告宣传。广告不只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服务,更应把员工当作第二受众,激励他们提高服务质量。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何家英 学号: 20103616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10级交运7班 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指导教师:鲁工圆 2012年12月 第一章绪论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 本站为区段站 一、其设备为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仓库、 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 3、运转设备 ①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 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②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 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主要任务是: –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 –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第一节站型选择

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必须适合一定的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结合城镇规划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图形,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输需求相适应。在选择过程中,应力求达到每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最省、运营支出最少、投资效果良好的基本目的。 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原则,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理由有以下几点: 1)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不受地形影响; 2)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故上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 3、采用此布置图,可使车站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 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为方便,适应地形能力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 本站为枢纽区段站,有A、B、C三个引入方向,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同的调车系统而引起的,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的车流量一定时,减少折角车流的方法主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交换车流最小的进站线路布置方案,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的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物列车 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的列流表,进行折角车流的计算: A—B车流量大小为: 5+11+5+9=30 A—C车流量大小为: 3+5+3+7=18 B—C车流量大小为: 3+5=8 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的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确定B—C为折角车流,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12届) 题目:从旅客心理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系(部):铁道运输系 专业班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 05月 05 日

目录 1、旅客心理 (1) 1.1 旅客的分类 (1) 2、旅客的心理需求 (4) 2.1 旅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4) 3、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5) 3.1 安全心理 (5) 3.2 顺畅心理 (6) 3.3 快捷心理 (7) 3.4 方便心理 (7) 3.5 经济心理 (7) 3.6 舒适心理 (7) 3.7 安静心理 (8) 3.8 尊重的心理 (8) 4、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8) 4.1 旅客动机的产生 (8) 4.2 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9) 4.3 购票 (9) 4.4 去车站 (9) 4.5 进入车站及上车 (9) 4.6 车上旅行 (10) 4.7 到站下车及出站 (10) 4.8 继续乘车旅行 (10) 5、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11) 5.1 需要的档次性 (11) 5.2 需要的强度性 (11) 5.3 需要的主次性 (11) 6、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2) 6.1 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13) 6.2 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14) 6.3 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16) 6.4 根据旅行行程划分 (18) 6.5 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19) 7、旅客群体心理与服务 (21)

7.1 旅客群体的特点 (21) 7.2 对群体旅客心理的服务 (21) 8、关于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22) 8.1 在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上实现新突破 (22) 8.2 在服务管理考核上实现新突破 (23) 8.3 确保设备质量 (24) 8.4 加强服务管理 (24) 8.5 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舒适的旅行环境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