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爆裂玉米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1).doc

国内外爆裂玉米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1).doc
国内外爆裂玉米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1).doc

国内外爆裂玉米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摘要:本文纵观国内外爆裂玉米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历史,对爆裂玉米的品种资源、品种选育、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产量和爆裂玉米工业发展以及品质研究等方面做了介绍。

关键词爆裂玉米产业品质种质

爆裂玉米(Zea mays L.ever 吨 a S吨 ur 吨)作为一种营养零食早在100年前就在美国开始大面积生产。1980年中期才开始在我国面市。最初是通过香港代理商从美国进口并用美国爆玉米花机在大城市的商场里边爆边卖,生意十分火爆。现在,爆裂玉米食品在我国城市中也已相当普及,产业开发也初见规模。经过我国育种专家的努力,已经逐渐用国产品种取代了美国爆裂玉米,一些爆裂玉米新品种已通过审定。

一、爆裂玉米的历史

1.爆裂玉米的栽培史

爆裂玉米与其它玉米一样起源于美洲。关于起源中心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在美洲发现之前,其它地方还不知道有爆裂玉米。

谈到玉米首先就要提美国。美国是爆裂玉米研究与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早在1880年美国就已经开始爆裂玉米的商业工业化生产。此前,爆裂玉米只是当作庭院植物或当作物标本种植。到1900年,爆裂玉米

在美国家庭已经很普遍。1912年美国爆裂玉米的商业生产面积已经达115500亩,主要集中种植在依阿华州。1925年以前,美国商业用爆裂玉米品种主要有“Whi 吨 e Rise”、Queen's 克 olden”、和“Japanese Hulless”。其中“ Whi 吨 e Rise”是最主要的品种。

第一个投入工业化加工生产的爆裂玉米品种是“Spanish”,属于燧石型玉米。加工的是焦糖玉米花。膨胀性能一般,但颗粒大,玉米花质地粗糙,适合焦糖玉米花生产工艺。后来,这个品种被膨爆性更好的南美类型品种取代。

1934年,明尼苏达农业试验站发放了第一个爆裂玉米杂交种“Minhybrid250”,这是用来源于“Japanese Hulless”的两个自交系C1和C6配制的姊妹交杂交种,只适合美国北部玉米带而没能广泛地用于生产。第一个适合美国中部玉米带种植的真正的杂交种是1940年由印地安那州和堪萨斯州农业试验站发放的。直到1940年末这个品种一直在商业生产上使用。

我国的爆裂玉米来自美国,具体在什么时间还没有考证。与普通玉米相比爆裂玉米在我国的历史也不会太短。在我国农村,很早就有爆裂玉米的零星种植。

2.世界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

1880年美国爆裂玉米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商业性生产。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爆裂玉米产业。爆裂玉米产业分2个范围:一是原料玉米生

产;二是爆裂玉米的精深加工。前者包括种子公司、种植者、农药厂、肥料生产者、爆裂玉米原料加工和包装公司等;后者包括中间商、运输业、爆玉米花机制造、微波炉公司、玉米花加工厂、包装公司、加工摊点和家庭消费者等。到1990年,美国爆裂玉米工业已是美国小食品市场总额304亿美元的3.8%,即 11.6亿美元。

美国爆裂玉米工业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过波动。最近几十年中较大的波动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1940年,此前,玉米花的消费非常普遍,去影剧院就是吃爆米花的同义语。可是,随着家庭电视数量的增加,去影剧院的人少了,爆裂玉米的消费明显下降。但从事爆裂玉米产业的人们并不甘心,他们分析这种情况后推出了新的计划。于是同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大肆做广告促销。使人们确信在家看电视时爆裂玉米是一种很好吃并且能吃得到的好东西。这是一个绝好的主意,因为玉米花中含盐使人口渴,可口可乐是一种解渴饮料。结果形成了1940年后期和1950年初期爆裂玉米家庭消费的大增长。过去看电影只是每周一次,而看电视则是每天晚上的事。1980年爆裂玉米消费出现了第二次停滞,但很快又进入大幅度增长时期。这其中有两个因子促进了爆裂玉米的消费,一是新的烹调工具——微波炉的出现。二是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快捷、简单和健康的食品。微波炉爆裂玉米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

美国爆裂玉米的开发,加工企业起了最重要作用。企业与农民签约,农民按合同种植。受天气的影响种植面积在年份之间有一定波动。遇到

不利天气爆裂玉米就会减产,而加工企业的需要量是一定的,结果必然导致下一年种植面积的增加。

世界其他国家很少种植爆裂玉米,基本上从美国进口。我国从1980年开始进口美国爆裂玉米,起初是在商场、影剧院、公园等游乐场所设摊点边爆边卖。1990年前后陆续有爆裂玉米加工企业产生。我国最早的爆裂玉米企业是香港在上海建成的“上海哈立克”爆裂玉米花公司。主要生产袋装玉米花,开始生意十分红火但后来倒闭。上海戴维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生产微波炉玉米的企业,于1996年建成投产。现在规模最大的微波炉爆裂玉米企业是此后不久建成的上海正典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是使用美国进口原料和包装物。现在原料玉米已经实现国产化。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产品水平最高的爆裂玉米企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上海科研食品厂也是规模较大的生产微波炉爆裂玉米企业之一。目前,国内爆裂玉米企业已经发展到10余家。多数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如哈尔滨的超凡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的四川康科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的鑫苑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晨光食品有限公司等。其中上海晨光和四川康科是玉米花生产公司。1980年以前我国的爆裂玉米依靠进口。此后国产爆裂玉米新品种育成并开始较大面积种植。

二、中国和美国爆裂玉米的种植区域、面积和产量

1.美国爆裂玉米的种植区域

美国爆裂玉米生产一直在美国中部的玉米带,在区域内每隔几年要发生更换。1880-1940年,依阿华州是第一个爆裂玉米生产州。随着品种的更替生产地开始移到伊利诺斯州,后来是印地安那州。第二次更换是在1970年,生产地移到了内布拉斯加州。

2.美国爆裂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产

印地安那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爆裂玉米产量居全美第一或第二位。其他州相对较少(表1)。根据美国爆裂玉米协会的统计数字,1988、1989、1990年美国每年爆裂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111、144和158万亩;这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每亩188,261和246公斤(表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堪萨斯州,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每亩275,338和325公斤。最低的是密西根州,三年分别是每亩161,206和206公斤。据近年的资料统计,美国现在爆裂玉米的年播种面积已经达到13.3万公顷即200万亩。

3.我国爆裂玉米的种植区域、面积和产量

我国最先推出的爆裂玉米新品种当属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综合

种黄玫瑰。后来推出的有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沈爆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黄金花。四川的成都1016、上海的沪爆1号、山西的大爆1号等。同美国一样,前期推出的这些爆裂玉米都是综合种、品种或姊妹系间杂交种。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爆裂玉米单交种是沈爆2号,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表1 1990年美国爆裂玉米播种和收获面积(美国爆裂玉米协会统计)

a:其他州包括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加拿大、科罗拉多、爱达荷、明尼苏达、俄克拉何马、宾夕法尼亚、南达科他、田纳西、得克萨斯、华盛顿和威斯康星州

表2 1988、1989、1990年美国爆裂玉米产产量统计

a:其他州同上

我国的爆裂玉米的种植区域与品种选育有关。1980年中期开始以黄玫瑰品种为主,主要在北京、河北、新疆和山西。1990年开始辽宁成为后起之秀,吉林也有较大面积种植。现在除新疆、宁夏、陕西、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等地有少量种植外,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和山西一带。品种主要是黄玫瑰和沈爆2号等。用杂种后代播种的也占有相当大的面积。没有准确的统计,估计现在全国爆裂玉米的种植面积在5

万亩左右。

三、爆裂玉米育种和种质资源

1.美国爆裂玉米种质和品种

世界上第一个爆裂玉米育种者可能就是中美洲或南美洲的印地安

部落。他们用火烤玉米吃的实践活动使我们相信他们可能拥有第一个改良爆裂玉米的技术。有研究分析,爆裂玉米是通过对膨胀度进行改良的燧石型玉米,改良之后保存下来。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爆裂玉米已经为印地安人所利用。这些早期的爆裂玉米群体是今天育种者利用的种质的前辈。

1880年,当爆裂玉米成为商业作物以后,育出了一批杰出的品种。他们是 Japanese Hulless, Whi 吨e Rise,Queen's Gold,

Yellow Pearl, Super克 old, Sou吨 h American, Spanish,Superb 和 Tom Thumb。这些群体成为后来的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对自交系选育贡献较大的品种资源是 Super克 old, Sou 吨h America, Amber Pearl, Ohio Yellow, Whi吨 e Rise和 Japanese Hulless。 Queen ’s Golden, Yellow Pear, Spanish, Ar 克 en 吨 ine,Tomb,Blake Beau吨 y, Ladyfin 克 er 和 Red 对今天的商业爆裂玉米杂交种已经没有贡献,但有些是做过贡献的。

在1940年早期,爆裂玉米育种者认为马齿玉米种质能贡献给爆裂玉米特别是一些农艺性状,但是认为膨胀性和品质会降低,后来育种者发现通过回交膨胀性和品质可得到恢复。现在,爆裂玉米育种者根据育种目标正在利用许多不同的资源,原始的爆裂玉米品种、国外爆裂玉米种质和现在商业上使用的杂交种都成为可利用的种质。普渡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爆裂玉米育种计划中,发放了一些育种综合种。它们是:普渡的HPXD-1和HPXD-2;依阿华的BSP1C1,BSPW1C1,BHPXD-1C2和BSPM1C1;内布拉斯加的YPILFWS(1)SGIILFWS(2)。HPXD-1C2是普渡 HPXD—l经过两轮对膨爆性选择以后的依阿华的译本。内布拉斯加群体 YP1LFWS(1)是自由授粉品种“ Yellow PearL”的改良。SGIILFW(2)群体是自由授粉品种Super克old的改良。YP1LFWS 和SGIILFW(2)分别经过了两轮萎蔫病和枯萎病的抗性选择。随着育种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发放新的经过改进的综合种。普渡大学的育

种计划于1938年开始实施,依阿华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和密苏里大学的育种计划1980年正式开始,此前在没有得到基金之前都已经开始启动性研究。

2.中国的爆裂玉米育种

我国的爆裂玉米除了民间和科研单位保存下来的少量资源外,被现在育种者利用的种质大多数来自国外。通过出国人员带回、经过引进和科技交流获得。发展过程也是由开始阶段的引进品种、群体或综合种的直接利用到选育杂交种。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资源已相当丰富。有的品种产量和综合品质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种质资源研究、品种数量和专化品种方面明显不足。从目前全国爆裂玉米区试的品种看,好一些的品种较少,产量差异较大。在品质和产量的结合上还有一定差距。

四、爆裂玉米的品质研究

爆裂玉米品质的好坏最为重要,没有良好品质的品种就没有爆裂玉米工业。因此,爆裂玉米品质成为爆裂玉米研究的重要内容。

1.爆裂玉米的类型

商业上的爆裂玉米主要分黄、白两种颜色,以黄色为主。近几年国内外市场上也有少量白色、黑色和红色的爆裂玉米。

爆裂玉米粒形分两种,米粒形和珍珠形。米粒型爆裂玉米粒长,顶端有刺。珍珠形爆裂玉米粒圆形,顶端无刺。在商业上更倾向于珍珠形爆裂玉米。

在美国,还有一些奇特类型的爆裂玉米,如草莓、夫人指、阿根廷、汤姆大拇指和印地安爆裂玉米。这些类型在爆裂玉米加工上不很重要,更多的是作为观赏品。

2.颗粒的大小

美国通常将商业上交易的爆裂玉米分大、中小三等。而工业上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以每10克所含粒数来划分:每10克含52-67粒为大粒,68-75粒为中粒,76-105粒为小粒。家庭消费者一般喜欢小粒屈为小粒的玉米花脆嫩而皮少。商贩则更愿意接受大粒型的,因为粒大花就大,外观上更好看,玉米花挺实、不易碎,尽管皮可能会更多一些。与美国一样,在国内无论加工厂还是小商贩都更喜欢大粒品种。

3.花形

爆裂玉米花形大体分两种即蝶形和蘑菇形。蝶形花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是向四周开裂的花形。容易脱掉皮壳,小且口感酥脆,但不抗抓,不符合商贩的要求。玉米花加工业更愿意接受蘑菇形花。

4.膨爆性能

衡量爆裂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是爆花后玉米花体积的大小和爆花率。通常用膨胀倍数(V/V)和重量体积(V/W)两种方法表示爆裂玉米的膨爆性能。

膨胀倍数是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即爆成玉米花以后体积扩大的倍数。我国基本采用这种表示方式。

膨胀倍数(V/V)=爆花后容积/爆花前容积

在美国,加工业采用的测定方法是重量体积法,即1克玉米产生的玉米花的立方厘米数。使用的标准测量仪器是重量体积测量仪(Me 吨ric Wei克 h 吨 Volume Tes 吨 er),每次取样 250克,含水量要求在14%左右。现在,美国市场上的爆裂玉一股为35~48立方厘米/克。每克玉米爆花后体积达40立方厘米或更高者是商业上乐于接受的。

重量体积(V/W)=爆花后容积(立方厘米)/爆花前重量(克)在爆裂玉米育种中,评价育种材料时取样250克显然是困难的。研究者正在试验—些其它方法以便减少取样量而又不失准确性。

5.爆花率

爆花率即爆花粒数占子粒总数的百分比。就种性而言,爆裂玉米应该是100%都能爆花,但爆裂玉米的爆花率与栽培管理和原料精选技术工艺有关。商业上要求爆花率达到98%以上。

6.加工适应性和适口性

影响适口性的因子有花形、皮壳和质地等。对花型的要求因加工目的不同而异。家庭消费者一般喜欢蝶形花,口感更酥脆,皮渣较少。蝶形花占的比例越大,膨胀的体积越大。反之,蘑菇形花比例越大膨胀体积就越小。

皮是爆裂玉米粒的一部分,影响玉米花的脆嫩度。但是,因为皮是爆裂玉米形成玉米花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不能通过薄皮改善玉米花品质。而爆花时玉米皮能形成小碎片的是理想的品种。

品种、栽培和加工技术都可影响玉米的质地进而影响玉米花的质和适口性。

7.颜色和香味

爆裂玉米子粒与普通玉米一样,有黄、白、红、紫、蓝等多种不同的颜色。但胚乳只有黄、白两色,因此玉米花有纯的雪白色和白略带黄色的两种。

不同品种的玉米花香味有差异,过去往往由于爆花时加油而忽视对香味的选择。据研究,玉米花香味与吠哺、吡咯、碳酰和取代酚等多种化学物质有关。

8.影响爆裂玉米品质的因素

影响爆裂玉米品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通过爆花率、膨胀倍数和风味而影响玉米花的综合品质。主要因素有品种、气候、栽培条件和精选工艺等。

爆裂玉米品质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品种,不同品种间爆花率、膨胀系数、花形、风味和适口性差异很大。如果是典型的爆裂玉米种,品种之间的爆花率差异很小。造成品种间膨胀系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胚乳结构和颗粒大小。

膨胀系数大小与胚乳充实程度有关,因此栽培条件成为影响膨胀系数的重要因子。如春播与夏播相比春播品质较好,无霜期不足时会导致品质下降,病、涝、风、虫等灾害都会影响品质。没有种皮爆裂玉米就不能爆花,因此种皮损坏就不会爆花或爆花很小而没有价值。水分是影响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关键因子。在合适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达到最高值,反之就会很低。

五、展望

100多年来,爆裂玉米一直是美国人的消闲食品。原因就在于爆裂玉米工业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健康、方便、快捷、卫生和风味天然的营养食品。美国的爆裂玉米消费一直以4%~5%的大的年增长量而稳定增长。爆裂玉米产业一直领导着美国特种玉米的出口贸易。据1985到1989年的统计,年出口量依次为 3.88,3.92,5.07,6.82 和 7.33万吨。虽然爆裂玉米的利用方式有限,但是,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造,爆裂玉米工业还将继续增长。

我国爆裂玉米产业虽然刚刚开始但是发展势头令人振奋。根据对全国几家大的爆裂玉米企业的调查,每年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

现在,在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是偏远山区的小县城都可以见到爆裂玉米花的踪影。我国人口多,食品消费量大,市场潜力可想而知。我国的玉米带同样适合爆裂玉米生长,国产品种也已达到相当水平,完全可以生产出出口水平的爆裂玉米产品。因此,我国爆裂玉米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_马延华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马延华1,2王庆祥1 (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10866,辽宁沈阳;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150086,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从玉米茎秆形态性状、质量性状、解剖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伏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几年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增强对玉米抗倒性的认识以及玉米抗倒伏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茎秆;倒伏;抗倒性 倒伏是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同时还会给玉米机械收获带来严重障碍[1-2]。目前,随着玉米杂交种高密度生产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玉米倒伏引起产量损失呈现加剧的趋势。玉米倒伏一般分为根倒、茎倒和茎折。据研究,玉米倒伏的30% 60%以上为茎折[3]。茎折破坏了茎秆的水分、养分和光合产物的输导系统,往往造成的产量损失比根倒更为严重。玉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风雨、栽培技术、玉米本身特性以及支持土壤系统等的多重影响。引起玉米茎折或茎倒的因素很多,比如密度、肥水、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但是更主要的是品种本身的茎秆强度和植株结构。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玉米茎秆的形态结构、倒伏类型、机械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玉米茎秆形态结构特征、组织化学等方面与抗倒伏关系以及茎秆倒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进展进行综述,为玉米抗倒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 1.1茎秆形态特性与抗倒伏关系 关于玉米茎秆形态性状与倒伏关系的研究资料 作者简介:马延华,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庆祥为通讯作者,教授,从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1-11-15相当广泛,株高、穗位高、穗位上节数、穗下节间长、近地面节间长度和茎粗等均有涉及,但由于所用试材和研究环境等因素不同,。大量研究认为,株高、穗位高、茎粗与抗倒伏性关系比较密切。 丰光等选取3个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茎粗、株高和穗位高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茎粗和穗位高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4]。Pickett等认为玉米抗倒伏性受株高、穗位高、穗位上节数、近地面节间长度、茎粗和茎秆质量的影响[5]。Albrecht等的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近地面节间长、茎粗、茎皮厚度、单位茎秆体积的茎秆重和茎皮重等都对茎秆的抗倒伏能力产生影响,茎秆抗倒能力随茎秆变粗、茎皮加厚而提高,随着节间延长、植株增高而下降。茎粗对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影响最大,基部节间短而粗则抗倒能力较强[6]。贾志森等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对植株抗倒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小[7]。王永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倒伏率与茎粗呈负相关,与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叶夹角呈正相关[8]。Martin等研究得出,玉米穗位以下茎秆粗细与茎秆强度显著相关,其中以第3节间与倒伏关系最密切,倒伏率与第3节间粗度呈显著负相关[9]。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茎倒伏与株高、穗位、节间长度等无一致相关性。Dudley通过对两个玉米群体茎秆外表皮穿刺强度的轮回选择增强了群体的抗倒性,却导致了株高和穗位高的显著增加[10]。Martin等对茎秆强度和茎腐病抗性的轮回选择都增强了抗倒性,对茎秆强度的轮回选择使玉米的节数和节间长度增加,导致株高增加;对茎腐病抗性的轮回选择使玉米节数和节间长度减小,导致株高变低[11]。 笔者认为玉米果穗的着生部位,控制着株高/穗位高的比例,影响穗位的相对高度和重心的高低,从 01

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作者:许正学李福林张淑琴肖增民邬生辉 摘要介绍通化市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几种倒伏类型,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玉米倒伏的几种方法和倒伏后的处理措施,以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类型;防止措施;吉林通化 通化市是吉林省玉米的重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玉米倒伏后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肥水供给失调,光合产物运输不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10%,中度减少20%~3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个别品种会因倒伏造成绝收。玉米发生倒伏后还造成田间常规管理的复杂化,给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造成不便。 1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择不当 玉米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高大、茎秆细弱、韧性不足,容易引起倒伏。目前当地农民盲目追求玉米产量,越区种植严重。有的品种不适合通化自然条件及土壤条件,品种本身根系不发达,株高较高熟期较晚,茎秆嫩脆,茎基部节间长而细,抗倒能力差造成玉米倒伏。 1.2种植密度不合理 高密度玉米品种郑单958及美国先玉335的大面积推广,使广大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玉米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个别地块可达9万株/hm2以上,造成秸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危机,遇大风大雨,造成倒伏。 1.3肥水管理不科学 农民为了省工省时,普遍喜欢使用一次性复合肥料,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或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重氮轻磷,少施或不施钾肥,造成钾肥缺乏。使基部2~3节间过度伸长,植株和穗位增高,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盲目浇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浇后遇雨极易倒伏。 1.4化控过晚 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药物品种不合适或药量不准及喷施时间没掌握好,使药剂没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株高不明显,极易发生倒伏。 1.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苗期对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粘虫等防治不及时,抽雄后玉米螟危害严重,茎秆虫蛀率高;后期病害严重,特别是茎腐病、纹枯病危害,造成倒伏。 1.6气候原因 通化市玉米倒伏主要发生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倒伏的现象较重。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m左右,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从当地土壤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涝地玉米较旱地玉米容易发生倒伏。 2玉米倒伏的类型 2.1根倒 由于玉米根系发育未完成或生长发育不良,横向和纵向生长不足,在大雨或过度浇灌后,随着土壤湿度过大或过于松软,根系的支撑作用减弱而发生倒伏。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前期和中期。这时玉米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完整版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 及种植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2013年2月21日讯? 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历史的延续性; 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 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 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总产量占全国的%(吴景锋)。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3)春小麦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

试论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

试论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18T12:01:30.93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2期作者:闫鋆[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种植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的一种农作物,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玉米种植迈入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镇科技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种植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的一种农作物,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玉米种植迈入新阶段。本文论述了玉米种植的现状,并基于现状,分析了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就玉米种植更好地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关键词】玉米的种植;种植的现状;新技术应用效率 【引言】目前乃至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农业会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技术,对国计民生有长远的益处。玉米作为重要粮食、饲料农作物,为提高产量和作物种植质量,加强对其的种植研究势在必行。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玉米种植大致呈现以下3个特点:规模分区域、生产产业化和集中化。 一、玉米种植现状 1、种植规模扩大 近年,国家重视玉米产量,对于玉米种植的投入越来越多,这是上文提到种植区域化、规模化、集中化和产业化的原因。土地的集中种植,是作为提高玉米种植率的主重要手段。在生产时,统一采用机械化大生产,使所需劳动力大大减少。目前,国家也正在研究玉米单位母产量增加的方法,生物技术的利用提高种植效率早已提上日程。 2、种植技术的进步 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众多生物领域的新型技术,正渐渐运用于玉米种植,使得玉米产量不断增多。玉米的丰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通过研究,近年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缩短玉米生长周期方面、单株作物坐果率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玉米的产量每年都在增加。但虽然和以往比有长足的进步,但种植技术在应用效率上有待进一步实现。 3、政府的重视程度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农作物出口,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玉米的总产量就大致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20,也包括占据重点地位的玉米出口行业。近年来,政府引导,使农作物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生物技术以及卫星监控数据发展这些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除此以外,我国政府也从未停止加大对玉米种植户的补贴、奖励,积极性也由于相关的种植优惠政策,不断被很大程度地调动 二、玉米种植方面的技术——其应用效率的实践应用 1、育种改良 玉米种子的良种培育对于作物种植的优劣极为关键。经过近年的不断探索研究,玉米育种改良取的了两亮眼的成绩。首先,结合我国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已经成功培养出适宜生长的玉米种。其次,解决了种子的问题,科技人员的视线正转向玉米种植。玉米种子不依靠进口后,种植技术也要做到基本与之配套。比如,我国的地理区位因素,如疆域广阔,南北的气候差异大,气候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玉米的种植中,这些因素必须被考虑进来。如今,东北地区的玉米研究中,对当地的气候、水文等进行综合参数分析后,分别研究,最终改良了种植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在种植技术的改良中,其中的植物的密植技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密植技术,即通过合理的密植来实现土地的充分利用。密植的过程遵循光照应充分的原则,就种子的种植间隔进行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肥料和水供给。? 2、病虫害防治 病害、虫害总是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玉米也是这样。病虫害这一因素是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实不只玉米这种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对病虫害的放纵,一定意味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非常不可逆转的伤害。病虫害的防治,预防应该为主,科学得治理作为辅助。比如,种子在种植前,需要经过预处理,主要施用无菌种子技术和种子预施药技术。前者一种拥有非常强大的、拥有病虫害抵御能力的种子,适合种植。种子的药物预施是在种植之前,对种子统一进行药物的包裹或者浸泡,让种子顺利萌芽,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侵蚀。其次,在玉米播种后,种植户对玉米生长情况的观察也必不可少。及时监测可在出现病虫害能迅速反应,使其不会波及周围的作物。 3、科学施用肥料

玉米倒伏怎么办

玉米倒伏怎么办 玉米是高秆作物,虽然根系扎的算深,但是外界作用稍微施加,玉米就会倒伏。倒伏以后,一般很难扶植起来,直接影响产量。所以必须要避免倒伏,倒伏后需要及时正确的操作。尽量挽回损失。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倒伏原因和预防改善方法。 1、洪涝倒伏 因为洪水倒伏不稀奇,一些在山谷之间,地势较低,离河较近的田块,在夏季涨洪水以后,很容易被冲倒,一般都是因为根系部分的土壤被水冲泡以后整个植株倒伏,根系被翻出泥土。这样的情况可以从倒伏方向扶起,然后重新培土。及时排水之后,更换松一下土,尽快散发水分,但是要在冲倒当天扶起。

2、大风影响 如果是因为极端天气,比如大风天造成的,一般情况可能是茎干倒伏,也就是根系,茎基部没有折断,只是上部分茎干变形,一时不能自动恢复。这样的应该就是可以稍稍扶起来,相互支撑一下,或者是设一下支撑物。一短时间会恢复生长。如果被吹折了,一般就需要拔掉,结实后折的可以保留。

3、暴雨倒伏 因为大雨施压植株,冲刷地面土壤,头重脚轻的容易茎干弯曲,但是一般不会从根倒伏。只要抖落雨水,浮起来,脚下培些土,过不了几天天晴了就能恢复。抖水要早,雨一停就去,不然,积压久了,情况加重。用竹竿轻抖水,不能损伤叶子。

4、加强管理 倒伏处理以后需要追施磷钾肥,帮助生长恢复。另外倒伏之后容易发病,所以要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使用50%的多菌灵500倍溶液喷洒。一周使用一次,接连使用几次以后看效果。玉米螟钻蛀容易断茎干倒伏,重点防治。 一般玉米时常发生倒伏现象,原因可能不一致,但是结果都是需要改善挽救。有时候提前巩固生长,也是最好的预防。

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摘要:本文对化控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及相关抗性的影响,并对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玉米;化控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 作物化控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而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源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农业应用”,至今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过程,已在基础理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体系及技术原理的形成和完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传统农业技术措施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用浓度低、剂量小、费用低、见效快、在植物体和土壤中可迅速分解、对人类及环境很少有副作用等优越性[1]。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已成为我国作物生产当中高产、稳产和高效农业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和总产已超过小麦而跃居粮食作物第二位。玉米又是优质饲料作物,有“饲料之王”之称,其生产总量约有75%用于饲料,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玉米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提高单产成为今后玉米生产的关键。尽管提高种植密度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但种植密度的增加往往容易出现倒伏、空秆和贪青晚熟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此外,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还经常

受到干旱、高温和低温等逆境胁迫的危害,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不高不稳,质量偏低,这不仅影响农民收益,也给粮食储运带来一定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可以采用化学控制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化控技术可以帮助玉米克服遗传上的缺点,使之有效地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减少环境胁迫的危害,对于玉米高产、稳产、优质和抗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有关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可以更好地运用化学控制这一有效手段解决实际问题。1作物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改变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在于它们可以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与受体的结合以及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因此,作物化学控制的发展与植物激素生理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此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筛选具有农业应用价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品种,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20世纪50年代后,才陆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至今,在作物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方面,已经明确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过程:①三唑类的多效唑(MET)、嗡类化合物的缩节安(DPC)等植物生长延缓剂,通过抑制赤霉素(GAs)的生物合成来控制植株地上部的伸长生长;②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2-氯-9-羟基芴9-羧酸甲酯)等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阻断生长素(IAA)的极性运输来破坏植株的顶端优势,促进测枝发育;③乙烯(Eth)发生抑制剂A VG(氨基乙烯基甘氨酸)及AOA(氨基氧乙酸)的作用是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ACC合成酶的活性,引起乙烯合成的下降;④Ag+,降冰片二烯(2,5-norbornadient)、1-甲基环丙烷(1-MCP)等乙烯作用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或竞争的方式与乙烯受体结合,阻断乙烯促进衰老的作用;⑤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可以刺激乙烯的发生;⑥果树树种之间或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之间对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敏感性与其在体内的代

玉米国内外前景

(一)简述 1、国内外的现状及趋势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都居小麦之后,居第二位,在中国居水稻之后,也是第二位。 分析世界玉米主产国的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种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量大幅度增加。有代表性的国家是中国、巴西、墨西哥和美国。第二类是种植面积减少,依靠提高单产增加了总产量,像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国家。第三类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依靠提高单产而增加总产量,法国是典型例子。第四类是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下降,导致总产量大幅度减少,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属这种类型。 二、玉米生产发展前景 玉米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对玉米的需求。玉米不仅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玉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谷物。60~90年代,世界玉米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全世界玉米消费量70年代比60年代增长了43.4%,80年代比70年代增长了31.8%,90年代又比80

年代增长了17.9%。90年代统计表明,全世界生产的玉米有68%左右用作饲料,15%的玉米直接用作口粮和人类食品,8%左右用作工业原料。当今的玉米已经发展成为集饲料、口粮和工业原料为一身的重要谷类作物。90年代期间,世界玉米的需求量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预计在今后的5~10年间,由于各国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2%-3%的水平,至2015年世界饲料产量将达到7.0亿t,这就要求有更大量的玉米作原料。 世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尤其是用玉米制造酒精在21世纪会有大规模的发展。随着地球上一次性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新的世纪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01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量为630万t,巴西的消费量在1028万t。实践证明,应用乙醇作燃料可以刺激农业、维护粮价、完善能源安全体系、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此,许多农业资源国家都已相继制订规划,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工业,这就要求有大量玉米作为原料。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随着人口的增加,畜牧业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会有大幅度增加。 玉米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产量增加。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世界玉米面积将由90年代

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现代研究

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现代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没有农业做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的繁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全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广阔,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稳定作用,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增加玉米的产量,应当重视新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作用,让新技术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技术;玉米种植;提高效率 玉米是我国特别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不仅是一种人们特别喜欢的食物,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种植玉米方面不仅有着特别巨大的种植面积,而且玉米的产量也特别丰富,玉米的种类也特别的多。玉米种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意义。所谓的基础性意义,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玉米生产水平的发展。我国要是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玉米的产量。而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质量的关键,就是不断地研究新的种植栽培技术,并且大胆地把新技术运用到玉米的种植和生产当中去。让新的种植技术、栽培技术快速地从一种技术转化成我国的农作物产量。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玉米种植业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种植的技术比较落后,与玉米种植的先进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土地的利用率较差,一块土地只能种植有限的玉米种子;其次,管理手段也不到位,在施肥、日常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玉米的产量一直上不去,总是处在一个瓶颈期,无法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农民往往采用老的办法来种植,这些技术已经沿用很长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和技术革新,在较早的时候还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时候人口总数较少,但是目前我国的人口已经在14亿左右,如果还用原来的技术,就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性也产生阻碍作用,所以,要想使我国的玉米种植效率得到提升,即必须研发、采用新技术[1]。 2 新技术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种植的密植技术以及玉米的机械化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方面作用突出。 2.1 提高高产栽培技术 高栽培技术是各个农作物品种种植的基础,没有栽培技术,农作物就不会生根发芽,更谈不上后来的生长过程,所以先进的栽培技术,对农作物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栽培技术,即相当于成功一半。在玉米种植方面,原来的栽培技

玉米倒伏空秆缺粒防止技术

教学设计 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防止技术 作者:常志强 学校:方正县综合高级中学 专业:种植专业

一、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方正县职业高级中学 授课教师:常志强 授课班级:二年农学班 授课时间:2010年6月23日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专业使用的教材是种植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主编:马新明、郭国侠,2005年6月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授课内容的分析及处理: 本节所要讲授的是第4章玉米生产技术,第六节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防止技术。 1、本小节教材包括如下内容:玉米倒伏类型及原因;玉米空秆和缺粒的原因;防止倒伏、空秆和缺粒的措施;玉米倒伏的补救措施。 2、本小节主要讲述玉米倒伏类型及原因;玉米空秆和缺粒的原因;防止倒伏、空秆和缺粒的措施;玉米倒伏的补救措施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主要讲述玉米倒伏类型及原因,提出玉米倒伏概念,分析倒伏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讨论、思考、演示、讲解、设问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方面主要讲述空秆和缺粒的原因,归纳玉米空秆缺粒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第三方面主要讲述防止倒伏、空秆和缺粒的措施 3、本小节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本小节内容对于指导玉米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本班学生大部分是城镇的,虽然有农村的学生,只有几个男生从事过玉米生产,但不管城镇还是农村的学生对一些农业相关知识比较新奇,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动力。 2、根据不同学生认知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3、通过多媒体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掌握: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防止技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讨论—演示—总结 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专业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为农村生产服务的决心。 2、指导玉米生产。 四、重点及落实方案 重点: 1、玉米倒伏的原因 2、玉米空秆和缺粒的原因 3、防止倒伏、空秆和缺粒的措施 落实方案: 1、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接受。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在种植时倒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抽穗结实之间倒伏可能会造成绝收情况,而后结实后倒伏也会产量和质量有所影响,造成减产和品质较差的情况。那么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 1、倒伏类型 根据玉米的倒伏情况可分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三种类型。 跟倒伏:表现为种植的茎叶没有发生变化,不弯不折,只是玉米的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发生改变,都发生在生长拔节抽穗期。 茎倒伏:变现为根系无明显变化,还在土壤中固定位置,但植株的茎杆发生弯曲现象,一般发生在种植密度高或者玉米茎杆韧性较强的品种上。 茎倒折:茎倒折则是茎倒伏的升级版,根系无明显变化,但茎杆从某一节间直接折倒,这种情况影响最大,严重时颗粒无收。

2、倒伏原因 玉米倒伏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品种,有些品种植株生长高度高,但是茎杆细弱,根系不发达,导致结实后,茎杆承受不住结实的重量而倒伏;二是人为,人为原因的有很多,比如种植密度大,植株间通透性差,导致生长不良造成大面积倒伏,还有就是施肥不当造成的倒伏;三是天气,所谓天灾人祸,在暴雨和大风季节(台风),磅礴大雨和强劲的风力直接将其压倒或吹倒。

3、预防措施 三种造成倒伏的原因中,除了天气不能掌控外,另外两种皆能提高人为预防,选种时选择植株生长强健,抽穗较矮,茎杆较粗的品种。种植时要合理掌握密度,不宜过密,根据不同的品种,一般每亩保持在3500-4500株之间。在7-11月及时化控,喷施叶面肥,加强植株生长,合理施肥,在抽穗期时可隔行去雄,待授粉后将雄穗全部去除,防倒伏的效果较好。

4、解决方法 在玉米抽穗期前发生倒伏情况,不可动,不可伏,在倒伏几天后会自然折起,靠近地面的茎节会自然的扎根,后期不会发生二次倒伏,相反增加了根量,不会到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将其扶起,可能会发生二次倒伏现象,而且还不会扎根,影响产量。在抽穗后倒伏,不能剪叶,不能去头,只能将其扶起,再对其进行扎把,扎把的颗数不宜过多,一般3-4棵即可,扎把要扎紧,不能松动,最好时当天倒,当天扎,超过三天不宜进行扶起,否则对根系会造成伤害。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1.主要分布盟市:阿拉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 1.1主要分布旗县: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期、五原县、临河区、磴口县、杭锦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乌审旗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土默特左旗 赤峰市:碦喇沁旗、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通辽市:科尔沁旗、奈曼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期、扎鲁特旗 兴安盟:科右前期、科右中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 1.2主要分布乡镇: 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温都尔图勒镇 五原县:主要分布在银定图、塔尔湖、新中公、巴音套海一线西南区域 临河区:主要分布在狼山农场、新华镇、乌兰图克镇、隆胜镇、双河镇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黑柳子、团结、新民、公庙子、先锋、白彦花等6个多乡镇 杭锦后旗:211省道以南的区域,涉及头道桥、小召、召庙3个乡镇 磴口县:辖区中东部沙金套海、公地、纳林套海、哈腾套海4个乡镇苏木

达拉特旗: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鄂尔多斯以北的沿黄河冲积沉积平原,从西向东覆盖了中和西、昭君坟、展旦召、树林召、白泥井、盐店6个乡镇 乌审旗:省道S306沿线的纳林河、陶利、达布察克、河南、图克5个乡镇 杭锦旗:杭锦旗西北与磴口县和杭锦后旗交界的巴拉贡镇和呼木都镇 土默特右旗:在海子乡与小召子乡一线有分布 土默特左旗:在兵州亥、北什轴乡、万家沟果园有分布 和林县:主要分布在巧什营乡、舍必崖乡、大红城乡一线 松山区:早熟品主要分布在沿阴河流域的刘家营子、大庙镇一线,中熟品主要分布在沿舍路嘎河流域的老府镇、王府镇、中晚期品主要分布在太平庄、兴隆庄沿线。 阿鲁科尔沁旗: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与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接壤的双胜镇、巴拉旗新发镇 巴林左旗: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东南以隆昌镇为中心的区域 巴林右旗:主要分布在辖区东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林西县: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以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科尔沁区:分布在沿西辽河流域的丰田镇、育新镇、孔家堡镇、钱家店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由西向东沿新开河流域在希伯花、舍伯图、腰林毛都3个乡镇 科尔沁右翼前旗:古迹乡、额尔格图镇、葛根庙镇、呼和马场良种厂有分布 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义和塔拉林场、杜尔基镇 开鲁县: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麦新、黑龙坝、建华、东风、吉日嘎郎图 扎鲁特旗:在格日朝鲁镇、嘎亥吐镇、巨日河镇、黄花山镇、香山镇、乌力吉木

安阳市夏玉米倒伏情况分析和防灾减灾对策

安阳市夏玉米倒伏情况分析和防灾减灾对策 作者:胡长华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7期 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胡长华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生态类型区划分上属黄淮夏玉米区北片。受地 理区位和积温条件限制,安阳市夏玉米以套垄套种为主,生育期间大致从5月下旬至9月底, 全生育期约110d。玉米生育期间,每年7—8月份为安阳市传统雨季,强风雨天气多发,夏玉 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本文通过调查掌握夏玉米倒伏情况,客观分析 倒伏原因,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对保障豫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安阳市夏玉米倒伏情况分析 (一)倒伏类型 安阳市夏玉米倒伏从生育时期上看,可分为苗期倒伏、中期倒伏和灌浆期倒伏,其中,中 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玉米抽雄散粉后倒伏,由于背地曲折生长能力下降,往往只 有果穗以上部位茎秆能够自行直立,下半部匍匐层叠,基本丧失光合能力,对产量影响较大。 玉米倒伏根据受损部位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根倒伏:多发生在玉 米生长拔节以后至大喇叭口期,此期气生根数量尚少,支持能力不足,而棒三叶甩出后头大招风,易因强风雨天气或浇地后遇强风造成倒伏,表现为植株地上部分正常,根系在土壤中固定 的位置发生改变,常出现根系外露被拉伤。茎倒伏: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特别是扬花散粉后 遇强风雨天气导致,表现为植株根系位置固定不变,地上部分弯折并和地面呈一定角度倾斜, 多因强风雨天气导致,密度过大,茎秆细弱,基节伸长地块容易倒伏。茎倒折:玉米植株受强 外力作用,从茎节中部折断或从茎节处断为两截,前者多与强风机械作用有关,后者则与品种 特征特性或土壤缺钾导致节间较脆有直接关系,此种倒伏对产量影响最大。2013年9月安阳市 农技站在安阳县泉门村调查,一农户种植的3335m2玉米中约1334m2遇强风倒折,有近40%植 株从穗位以上第2节至第3节间处断为两截,平均每667m2产量352.6kg,较同地块未倒折对 照每667m2产量646.0kg减产293.4kg,减幅达45.4%。 (二)不同品种的倒伏情况 从安阳市近年组织开展的玉米倒伏调查情况看,大田利用的玉米各品种均有倒伏现象发生,但品种间倒伏程度存在一定差别。2009年安阳市农技站在全市调查倒伏面积0.45万hm2,其中重度倒伏0.027万hm2,占总倒伏面积的6.0%。调查浚单20品种200块地,其中倒伏20块地,倒伏率10%,倒伏面积占0.5%;调查郑单958玉米120块地,其中倒伏6块地,倒伏率5%,倒 伏面积0.2%;调查滑丰9号10块地,倒伏5块,倒伏率50%,倒伏面积20%。倒伏时间为8月 下旬,倒伏类型以茎倒伏为主,占总面积的90%以上,约10%为根倒伏。从调查情况看,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紧凑型品种抗倒性好于稀植大穗型品种,根系发灰、茎秆弹性好,抗倒能力 强的品种倒伏程度较轻。从农民种植习惯来看,近几年安阳市玉米种植密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稀植大穗型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超过适宜密度,导致抗倒伏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当前全市 大田一般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和浚单20等紧凑耐密型品种抗倒性表现总体好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品种选用上,抗倒性仍应作为安阳市推广利用玉米品种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不同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下玉米倒伏情况

玉米倒伏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一)

玉米倒伏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一) 摘要根据在玉米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生倒伏的问题,从玉米倒伏发生的时期和倒伏类型入手,分析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提出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从玉米倒伏发生的时期和倒伏类型入手,分析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提出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供农民参考。 1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特点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分为根倒、弯倒、茎倒。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玉米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m,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从立地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 2玉米倒伏原因 2.1品种与密度不合理 玉米品种是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玉米品种抗倒伏的能力差别明显;植株过于高大、穗位高、秸秆较细、秆软、根系欠发达的品种抗倒伏的能力较差,这些品种易倒伏;反之,则不易倒伏。窄行密植的地块,种植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会引起植株拥挤,田间郁闭,光照不充足,茎秆徒长,节间细长,组织疏松,易引起茎倒或茎折。尤其是行距小于50cm、密度大于7.5万株/hm2的地块。 2.2栽培管理不当 耕作层浅,培土少,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易出现根倒。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是造成倒伏的主要栽培原因,拔节期水肥过猛,玉米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倒伏。抽雄前生长过旺,茎秆组织嫩弱,遇风即出现折断现象。偏施氮肥,少磷少钾;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基部节间过长,植株过高,茎叶生长过于旺盛,根系生长不良,容易发生倒伏1-2]。拔节期至抽雄期玉米螟蛀茎危害茎秆也易引起茎折倒伏。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是引起玉米倒伏的天气原因。 3预防措施 3.1合理选种与密植 选用茎粗、矮秆、抗倒、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是防止玉米倒伏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玉米丰产丰收的保证。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植株高度适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水肥能力强、穗位较低、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依据品种特性和不同地力来确定相应的种植密度,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自身要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辅之以微肥。种植形式采用宽行密株,行宽在60cm以上,留苗6.75万株/hm2左右。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对防止玉米倒伏有一定作用。 3.2配方施肥 根据地力确定玉米目标产量,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合理施用氮、磷、钾、微肥,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过多的氮肥;改“炮轰”施肥方式为实行叶龄施肥方式,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当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追施剩余的40%氮肥。及时中耕培土,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3],以促进次生根发育,提高植株的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已恢复深加工产品出口补贴,东北地区对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给予补贴,玉米燃料乙醇也有望增长,而且在生猪存栏恢复、进 口替代品数量下降、小麦替代量下降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2017 年国内玉米需求将会上涨。根据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5000万亩,2016年共减少约3000万亩。2017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进一步下降,约减少1000万亩。 尽管玉米供给有所下降,但预计下一年度我国玉米市场维持正结余,加之庞大的临储库存,我国玉米供应仍然宽松。特别是2016年 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玉米 价格随行就市,国家不再出面收购,由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收购, 将进一步加大玉米价格下行压力。预计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 进一步低于2016年的价格水平。 1、中国玉米产量分析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全球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占全球总产量25%左右,产量超过2亿吨。我国玉米生产区域虽然分布 比较广泛,但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主产区生产了全国40%以 上的玉米,上述地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00-1400万公顷,正常 年份玉米产量6000-9000万吨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其次,华北黄淮地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00-1100万公顷,正常 年份玉米产量为60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30%。 2、中国玉米消费量分析 2、2000-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长1.22亿吨,而玉米产量 就增长了1.26亿吨,即全部增产都来自于玉米。如今原来超过80% 种大豆的面积已转种玉米,且去年秋季玉米获得超级丰收,造成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