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

植物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
植物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

植物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作用

绿色植物对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一部分绿色植物对有害物质有较强的抗性,能在污染环境中生长,有的还能吸收、吸附和滞留一部分有害物质,减少空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能够净化环境和保护环境。本文根据我们班级环保小组的调查结果,探讨了绿色植物的环保作用,旨在提高同学们对于绿色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我们理工以后的校园建设有针对性的引进、种植植物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1.植物能吸收CO2,放出O2

每年地球上全部植物吸收的CO2为93.6×109t,其中森林是主要的消耗者,通常1 hm2阔叶林每天吸收1 t的CO2,放出0.73 t的O2,只要10 m2的森林就可以把一个人一昼夜呼出的CO2吸收掉。另外,据统计,生长茂盛的草坪,1 h可吸收1.5g/m2的CO2,按每人呼出的CO2约38 g/h计算,只需25m2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白天呼出的CO2吸收掉,每人有50m2草坪就可以保持整个大气含氧量的平衡。

2.植物能吸收SO2

SO2是各种含硫石油和煤燃烧的产物之一,发电厂、石油加工厂和硫酸厂是SO2的主要排放源。植物具有吸收SO2的能力。在空间阈值范围内,植物吸硫能力随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受SO2污染的工厂附近,一些树木的含硫量都高于清洁区同种树木的含量。如在某电子总厂附近,据调查,下列树木含硫量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植物中含硫量与大气中SO2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典型的是蕃茄,蕃茄的吸硫能力和SO2浓度成正比,并且各种植物吸收和积累硫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另外,山楂、夹竹桃、板栗、丁香、枫树、梧桐、黄瓜、芹菜、菊花等都是吸硫能力较强的植物。

绿色植物的含硫量还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落叶树种的叶片SO2的含量通常是夏秋天高于春天,这说明从春天到秋天植物叶片不断吸收、积累SO2。如杜梨叶中春季含硫量为0.112%,夏季增高到0.639%,秋季则为0.960%。在常绿树中,一般老叶(二年生或三年生))比新叶(当年生)SO2含量高。在不同季节中,以冬季叶含硫量最大,如侧柏冬季叶片含硫量比夏季高5倍。

3.植物能吸收氟化物

氟化物有氟化氢、四氟化硅、硅氟酸及氟气等,其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氟化氢。凡是生产过程中使用冰晶石、含氟磷矿石等原料的工厂,如铝厂、磷肥厂、钢铁厂、玻璃厂等,都可能排氟化物;煤中也含氟,燃烧后放出氟化氢气体。在自然情况下,植物具有吸收一定量的氟化物的能力,因此,植物组织内部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植物的含氟量在0.10~25 mg/kg之间,一般是10~20 mg/kg。大气中氟化物主要被叶片吸收,转运到叶尖和叶缘,很少被茎吸收,只有某些植物茎部,如紫花苜蓿才能吸收部分氟化物。因此,氟的污染首先使植物叶片中含氟量增高,叶片中所富集的氟含量与排放氟气的工厂距离远近和风向有关。在离工厂近的迎风向生长的植物体内,氟的含量一般较高;在离工厂远的地方生长的植

物体内含氟量相对较低。

4.植物能吸收氯气

受氯气污染的地区,一般树木的叶子都有吸收氯的能力。但是不同树种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叶子吸氯量不同。在离污染源2 000 m范围生长的树木,洋槐每克干叶中含氯量为3.31 mg,银桦为6.39mg。同种植物由于离污染源距离不同,体内含氯量也有变化,如生长在离污染源较近的洋槐,每克干叶含氯量为16.68 mg,远离污染源生长的洋槐,则含氯量在0.5 mg 以下。这说明污染区叶片中含氯量增加与大气中氯浓度有关。植物可以从大气中吸氯。根据测定,净化氯气强的树种有垂柳、银桦、女贞、洋槐、法桐、桃树。

5.植物具有吸附粉尘的能力

据有关资料报道,地球上每年的降尘量可达1×106~3.7×106t,许多工业城市年降尘量平均为500 t/km2左右,个别城市甚至达1 000 t以上。工厂排放的烟尘中有烟、碳粒和铅、汞、镉等金属粉尘以及尘埃等。植物有过滤空气和吸附粉尘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有的植物叶表面多皱纹,有的植物叶表面粗糙,有的植物叶表面有绒毛,有的植物分泌树脂,能够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然后经雨水冲洗,粉尘被送回土壤。各种绿化树种的吸尘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种之

间可相差十几倍到几十倍,滞尘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的大小,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叶片角度等因素。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吹不易晃动、叶面粗糙的树种有利于吸滞粉尘,如叶面粗糙的朴树、木槿;叶片宽大的广玉兰;叶片硬挺、风吹不易抖动的女贞、大叶黄杨。而叶面比较光滑、叶片下倾且叶柄细长、风吹容易抖动的树种,滞尘能力较低。例如:加杨,对于某一绿化带来说,其吸尘作用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绿化面积和种植的密度;另一方面也随生长季叶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林木落叶时期,林木仍保持相当的吸尘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降低噪声污染,还具有吸收、代谢和积累污染物的能力。在环境受到轻度污染的条件下,植物可以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因此,有针对性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保护环境,当今备受推崇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就是利用了植物吸收、代谢和积累污染物的能力,在低消耗、无噪声、无臭味、景观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污水的有效处理。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4623599.html,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當地时间11日上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数据415.26ppm。 气象学家埃里克·霍尔萨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首次超过415ppm,“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的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迅速上升。一直跟踪CO2浓度变化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拉尔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长率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5ppm。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或飙升至5600万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砖”,将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大气中过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令平均气温上升。 更可怕的是,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地球的“脾气”。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源:《科技日报》)

室内有效净化空气杀菌的盆栽植物

龟背竹 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绿萝 绿萝:这种生物中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原产为墨西哥高原。 由于它能同时净化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因此非 常适合摆放在新装修好的居室中。新铺的地板只是滋生有害物质的源头之一。

金心吊兰 金心吊兰: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 金琥 金琥:昼夜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且易成活。 绿叶吊兰 绿叶吊兰:不择土壤,对光线要求不严。有极强的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有"绿色净化器" 之美称。

巴西铁 巴西铁:巴西铁又称香龙血树,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散尾葵 散尾葵:它绿色的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

桂花 桂花: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 的杀菌作用。 白掌 白掌: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如氨气和丙酮的"专家"。同时它也可 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粘 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银皇后 银皇后:以它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著称: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它越能发挥其净化能力!因此它非常适合通风条件不佳的阴暗房间。 常春藤 常春藤:能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质。通过叶片上的微小气孔,吸收有害物质,并将之转化为无害的糖份与氨基酸白掌: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如氨气和丙酮的"专家"。同时它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案 化学一班申伟静郝冬丽冬冬徐亚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简单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老师讲解理解二氧化碳在整个环境中作用。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学习掌握如何使用针筒和使用玻璃仪器要注意事项;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围绕探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学习定量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组成及表示方法,增进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已知 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学生通过对实验前的预习掌握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了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4、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保护环境重要意义。 未知 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规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还可能损坏仪器。 2、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知道环保知识,但付诸实践上仍然不知如何做。 3、学生缺少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一直观察严谨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实验步骤 难点:实验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学会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通过教学讲解实验操作知道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二,实验原理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入CO2: CO2 + 2NH3H2O === (NH4)2CO3 CO2 + (NH4)2CO3 + H2O === 2NH4HCO3 pH==8 溶液红色无色 计算公式 N1x ==0.033%N2 三,实验步骤: 1, ,2,装药品:10ml带有酚酞的稀氨水溶液(已配好)3,抽气 4,排气,重复操作,记录次数N,记录在下表 N1是实验室抽气的次数 N2是空旷地点抽气的次数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值

主讲人:李谦 ?有毒有害气体 认识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由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两部分构成。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有毒气体针对人体作用的分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两大类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氯气:CL2 ?光气:COCL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及NO2 ?甲醛:CH2O ?氨气:NH3 ?臭氧:O3 等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气体腐蚀人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CL2、氨气NH3、二氧化硫SO2等对眼睛和上呼吸道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 ?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COCL2、二氧化氮NO2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人体的慢性损伤,俗称职业病

?氯气CL2 氯气(CL2) ?气态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化学式:CL2,35.5 ×2 = 71,密度大于空气 ?当氯气泄露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 氯气中毒机理 ?氯气,剧毒 ?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氯气中毒,起病及病情变化较为迅速。 ?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个别出现哮喘发作,肺部有哮喘音。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 氯气的致死量 ?1000 PPM的氯气, 可造成人的死亡! 尸体解剖可见胃部 及肺部严重糜烂! 氯气的国家标准 ?国家明令规定: 低限警报值= 0.5 PPM 高限警报值= 1 PPM TW A值= 0.5 PPM STEL值= 1 PPM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90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9%(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4、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18204.2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 近年来国内的监测资料表明,各类不同房屋的通风条件、单位面积人口差异很大,直接与之相关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因此会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在通风或排风良好的房屋,无论是住房还是公共场所,其室内空气中CO2浓度都比较容易达到540~1080mg/m3这样的较低水平[1, 2]。 广东、贵州、湖南、浙江、辽宁、宁夏、甘肃等省[3-13]的一些地市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进行了针对居室和宾馆、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已有的资料表明虽然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很大,但基本都在1800mg/m3以下,较高浓度多出现在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本次修订该标准,除了查阅文献资料外,我们选择了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安徽省,进行了集中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资料收集为2004年至2008年,从统计结果来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共测定794次,均值为0.061%,其中超过《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标准值38份,超标率为4.79%。2008年进行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别不大,其中办公场所测定270次,均值为0.057%、城市居民居室内测定176次,均值为0.056%,城镇居民居室内测定180次,均值为0.052%,各监测值均未超标。本次现场监测安徽省内城市居民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980年代调查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说课材料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 部分初稿)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氮素来源包括:生物固氮、降水、农业灌溉和施肥等,而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下面就从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表现形态和转化过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水溶性速效氮源 < 全氮的5% 包括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等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50~70% 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98%) 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 包括杂环态氮、缩胺类 离子态土壤溶液中 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注明:其中无机氮包括:铵态氮(NH4+ — N)、硝态氮(NO3-— N)、亚硝态氮(NO2- — N)三种主要形态。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存在的主要是有机态氮,占土壤总氮的90~98%。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变为易溶的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的功能。它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 ①水解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氨化过程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过程。如: RCH2OH+NH3+CO2+能量—水解—→ RCHNH2COOH+H2O RCHOHCOOH+NH3+能量—氧化—→ RCHNH2COOH+O2 RCOOH+NH3+CO2+能量——还原—→RCHNH2COOH+H2 由此可见,氨化作用可在多种多样条件下进行。无论水田、旱田,只要微生物活动旺盛,氨化作用都可以进行。

最新吸收有害气体的十三种植物

吸收有害气体的十三种植物 一、吊兰 被放置在浴室、窗台或者搁架在这些狭小的空间里的吊兰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细长、优美的枝叶可以有效地吸收窗帘甚至卫生绵纸释放出的甲醛,并充分净化空气。 吊兰自然下垂的枝叶非常美观,枝繁叶茂时,它还会偶尔微微转动。而且照顾它一点也不复杂。 光照条件:中性植物 所需养护:保持盆土湿润 适宜温度:18-24℃ 可以去除:甲醛 吊兰可以使你的居室(如浴室)空气清新 二、银皇后 银皇后以它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著称: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它蘧能发挥其净化能力!因此它非常适合通风条件不佳的阴暗房间。 这种有着灰白的叶子的植物喜欢生活在恒温环境中。假如用温水浇灌,它可以生存较长时间。 光照条件:喜阳植物 所需养护:保持盆土湿润,经常施肥 适宜温度:16-21℃ 可以去除:甲醛,尼古丁 银皇后能吸收打印机的辐射 三、合果芋 合果芋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它用自己宽大漂亮的叶子提高空气湿度,并吸收大量的甲醛和氨气。叶子越多,它过滤净化空气和保湿功能就越强。 你可以控制合果芋的生长速度。由于它生长速度惊人,旧叶子被修剪后,新叶子会很快发芽。 光照条件:中性植物,喜半阴环境 所需养护:保持盆土湿润 适宜温度:16-24℃ 可以去除:氨气,甲醛 合果芋是非常容易照料的“空气净化器” 四、波斯顿蕨 波斯顿蕨每小时能吸收大约20微克的甲醛,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净化器”。成天与油漆、涂料打交道者,可者身边有喜好吸烟的人,应该在工作场所放至少一盆蕨类植物。另外,它还可以抑制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中释放的二甲苯和甲苯。 此外,这种优雅的植物的好处还在于它的增湿能力,和对人们心理产生的积极作用。鲜嫩的绿叶能令人一整年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使人放松心情。 光照条件:中性植物,喜半阴环境 所需养护:保持盆土湿润,需经常喷水 适宜温度:18-24℃ 可以去除:二甲苯,甲醛,甲苯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品质好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营养意义来讲,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吸收两种矿质氮源,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一般认为NO3-的吸收是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而NH4+是与H+进行交换吸收的。NH4+与NO3-吸收到作物体后,除硝态氮需先还原成NH4+ (NH3)以外,其余同化过程完全相同。据研究,作物对NH4+、NO3-的吸收量因作物特性、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铵、硝态氮的营养生理性质 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 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都发生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会消耗净尽,至少会大幅下降。这是一切植物的共性。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吸收铵、硝态氮的能力 植物对铵、硝态氮吸收情况除与植物种类有关外,外界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溶液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吸收的多少,温度影响着代谢过程的强弱,而土壤pH影响着两者进入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pH低,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同时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往往能获得作物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产量。同时施用两种形态氮,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两者合适的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影响两种氮素形态效果的主要因子是作物种类,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气候条件、土壤和氮肥用量。现以小麦对这两种形态氮肥的反应为例:施氮量为120kg/hm2,均作播前种肥一次施入。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单独供给硝态氮和供给硝态氮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2∶1)时,小麦生长发育良好;而单独供给铵态氮时,小麦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均有所下降;供给铵态氮加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2∶1)时,小麦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介于单独供给铵态氮与单独供给硝态氮之间。 植物吸收铵、硝态氮的偏好 虽然铵、硝态氮都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无机氮,但不同作物对其有不同偏好性。适应酸性土壤生长的嫌钙植物和适应低氧化还原势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如水稻)嗜好铵态氮,有些植物如马铃薯,适于低pH,供应铵态氮,可使介质pH降低,对植株,特别对根系生长有明显优点。某些植物施用铵态氮肥能否获得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产量,主要取决于根部温度以及影响根部碳水化合物供应的因素,如光照强度等。pH低时,施用铵态氮肥不利,但pH 大于7时,施用铵态氮会使介质中游离氨浓度增加,也有不利影响。在高等植物中,营养生长尤其是生殖生长速率较高,与铵态氮对体内激素平衡的关系密切。相反,喜钙植物和适于高pH石灰性土壤生长的植物,优先利用硝态氮,大多数旱地作物,如玉米,对硝态氮偏好;在等氮量供应情况下,硝态氮的增产效果更突出。蔬菜是一类很容易累积硝酸盐的作物,又是对硝酸盐非常偏爱的作物。在田间,由于尿素态氮或铵态氮会很快转化为硝态氮,施用这两类形态的氮素,对蔬菜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但水培试验中,只要营养液中加入硝态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能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有哪些

能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有哪些 汽车主要集中在城市,成为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些城市地区出现的光化学烟雾,重要原因就是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通过阳光紫外线作用,形成有毒烟雾。其突出的危害是刺激人体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发炎,严重的引起哮喘,头疼、肺气肿等疾病,甚至使视力和中枢神经等受到损害。那么,能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有哪些呢? 第一、吊兰能在微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盆吊兰在8~10平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一般在房间内养1~2盆吊兰,能在24小时释放出氧气,同时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致癌物质.吊兰对某些有害物质的吸收力特别强,比如空气中混合的一氧化碳和甲醛分别能达到95%和85%.吊兰还能分解苯,吸收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比较稳定的有害物质.所以吊兰又被称为室内空气的绿色净化器. 第二、盆栽芦荟有空气净化专家的美誉.一盆芦荟就等于九台生物空气清洁器,可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尤其对甲醛吸收特别强.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一盆芦荟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 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当室内有害空气过高时芦荟的叶片就会出现斑点.这就是求援信号.只要在室内再增加几盆芦荟.室内空气质 量又会趋于正常.

第三、发财树四季长青,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释放氧气.能比较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污染,对抵抗烟草燃烧产生的废气有一定作用. 更多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 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 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 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哪些植物能吸收辐射

有哪些植物能吸收辐射 能吸收有毒的植物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研究表明,虎尾兰和吊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芦荟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 此外,具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还包括: 肾蕨、贯众、月季、玫瑰、紫薇、丁香、玉兰、桂花、金绿萝、芦荟、鸭跖草、耳蕨、仙人掌、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凤梨、仙人球、令箭荷花、昙花、宝石花、肥厚景天、紫花景天、常青藤、铁树、菊花、红鹳花、石榴花、米兰、龙血树、白芷花等。 ·抗辐射观赏植物 有的观赏植物具有吸收电磁辐射的作用,在家庭中或办公室中摆放这些植物,可有效减少各种电器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这些植物包括:仙人掌、宝石花、景天等多肉植物。 ·驱虫杀菌观赏植物 有的植物具有特殊的香气或气味,对人无害,而蚊子、蟑螂、苍蝇等害虫闻到就会避而远之。这些特殊的香气或气味,有的还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这些植物包括: 晚香玉、除虫菊、野菊花、紫茉莉、柠檬、紫薇、茉莉、兰花、丁香、苍术、玉米花、蒲公英、薄荷等 植物通过叶子与根部的气孔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能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氧气、糖和各种氨基酸。因而,除了决定多少数量的植物,并且尽量照看好它们外,选择适当的品种对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植物还能给居室带来其他的好处。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房间内空气的湿度,从而能减少居室主人患感冒的几率。植物还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积极作用,这也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而且随着我们工作压力的增大,这些功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植物的房间更令人感到舒适。 起居室:居室的墙面涂料、油漆好的家具,或在房间内吸烟会释放出甲醛、一氧化碳和苯。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必须让房间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一小时。可以放置一些散尾葵、垂叶榕和常春藤,它们是称职的"植物吸尘器"。 卧室:居室内的各类纺织物,如墙纸、地毯,甚至是清洁面纸,都可能含有甲醛、苯和三氯乙烯,这些都是提醒你睡眠时开窗的理由。而波士顿蕨、鸭掌木、合果芋这类植物能起到吸收污染物,保护睡眠的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 1.矿质元素中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括。(N,P,K,Ca,Mg,S)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Fe,Cl,Cu,Zn,Mn,B,Mo,Ni) 3.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4.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物质的组成成分,(2)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细胞结构,植物生命,电化学) 5.N、P、K的缺素症从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老叶,移动)。 6.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成熟期。(减弱,延迟) 7.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叶而后者则出现在叶。(新,老) 8.白菜的“干心病”、西红柿“脐腐病”是由于缺引起。(钙) 9.缺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B) 10.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能只用含一种盐分的营养液培养植物,因为当溶液中只有一种盐类时即使浓度较低,植物也会发生。(单盐毒害) 11.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与,可以从现象和现象两现象得到证实。(离子竞争抑制,饱和) 12.植物吸收(NH4)2SO4后会使根际pH值,而吸收NaNO3后却使根际pH值。(降低,升高)13.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速度白天比夜间。(快) 14.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的缘故。(锌) 15.植物体内与光合放氧有关的微量元素有、和。(Mn,Cl,Ca)。 二、选择题 1.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下列哪种器官中的含磷量相对较少:。D.A.茎的生长点 B.果实、种子 C.嫩叶 D.老叶 2.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是。C. A.氮 B.磷 C.钾 D.钙 3.元素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D. A.硼 B.锌 C.钴 D.硅 4.植物缺锌时,下列的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D.A.丙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5.植物白天吸水是夜间的2倍,那么白天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矿质离子是夜间的。D.A.2倍 B.小于2倍 C.大于2倍 D.不一定 6.植物吸收下列盐分中的不会引起根际pH值变化。A. A.NH4N03 B.NaN03 C.Ca(N03)2 D.(NH4)2S04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2010-04-06| 【大中小】【打印】【关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小组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很少提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有利影响。在“大气组成和辐射强迫的变化”(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一章中,AR4提到了如下几点(IPCC,2007-I,p.186): (1)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给植物“施肥”,在20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植被的盖度和植物的叶面积(Cramer et al., 2001)。关于植物叶面积、生物量和潜在光合作用的一项遥感产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升高已经得到了证实(Zhou et al.,2001),包括气候变化本身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植被盖度和叶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地球表面的反照率,这将抵消由于采伐森林带来的反照率的增加。但这个过程的辐射强迫还没有评估,同时对这些效应也缺乏科学的研究。(2)在“在气候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间的耦合”(Couplings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nd Biogeochemistry)一章中,有单独的一段用来解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是:目前还不清楚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果到底有多强。(3)由第二工作小组完成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mpacts, Adaptation andVulnerability)报告中的第5章——“食物、纤维和森林产品”(Food, Fibre and Forest Products)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施肥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和植物利用矿物质和水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一章低估了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益处,相反夸大了由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带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案 化学一班申伟静郝冬丽张冬冬徐亚辉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简单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老师讲解理解二氧化碳在整个环境中作用。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学习掌握如何使用针筒和使用玻璃仪器要注意事项;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围绕探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学习定量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组成及表示方法,增进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已知 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学生通过对实验前的预习掌握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

法。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了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4、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保护环境重要意义。 未知 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规范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还可能损坏仪器。 2、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知道环保知识,但付诸实践上仍然不知如何做。 3、学生缺少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一直观察严谨的态度。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实验步骤 难点:实验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环 节教师活动预想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日本的核辐射 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中国的一些城市也 依次检测到碘-131微量辐射。核安全检测空局利用的是手势核素检测仪检测到的微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元素。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我们来测引入新课。 碘-131这种微量元素含量大家怎么测呢,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气这个问题放在实验室来进行试验是不是与作学习,了解探究实 以往的实验不一样了呢,这个实验我们提验步骤、方法和原理, 出的是一个问题。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实齐声回答: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解决中验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探究式实问题的能力。 验

氮素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氮素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多以植物难以利用的有机态存在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是氮素转化(如氨化过程、硝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水热条件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重要因素。 在脱氨的同时,产生有机酸、醇或碳氢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碳等。具体途径和产物随作用的底物、微生物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异。 氨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释放出来,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颗粒吸附,另一部分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利用。如果土壤中的碳氮比(C:N)大于25:1,碳源和能源充足,微生物将迅速生长,充分利用氨合成细胞物质,把氨固定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常与植物争夺无机氮。如果土壤中的碳氮比小于25:1,微生物的生长和细胞物质的合成,因受可利用碳源的限制,使氨能有剩余,可供植物利用。微生物死亡后,其所吸收固定的氮,经细胞的分解再被释放出来。 土壤中氨化作用的强弱除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数量有关外,还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水分适宜、通气良好的中性土壤中,氨化作用能正常进行,作用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另外,土壤中的通气状况不同,参与氨化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就不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通气良好时,主要由好气微生物作用,最终产物为氨;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由厌气微生物作用,最终产物为氨和胺。 一般数量比根际外多几倍至几十倍。它们和植物间是互生关系,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微生物大量聚集在根系周围,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为植物提供有效的养料;同时,微生物还能分泌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等,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死亡的根系和根的脱落物(根毛、表皮细胞、根冠等),以及根系向根外分泌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是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由于根系的穿插,使根际的通气 根际微生物 条件和水分状况优于根际外,从而形成利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根际微生物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可表现出其特异性,如雀稗根际内的雀稗固氮菌(Azotobacter paspali)只在雀稗品种的根际内受到刺激,而在另一品种的根际内则发育不好。固氮螺菌(Azospirillas sp.)在玉米品种UR-1根际内固氮活性不强,而在UR-1的杂种S1根际内则固氮酶活性很高。 2特征 植物根表及近根土壤中的微生物。根际一词是希尔特纳于1904年提出的,指植物的根表以及受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区域。根际微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根际以外的微生物不同。根际微生物数量常比根际以外的微生物数量高几倍至几十倍,个别的细菌群可高达上千倍(平板计数)。这两者的数量比称为根土比(R∶S),表示植物根系对微生物的影响程度,所以又称根际效应。 3种类 根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并且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 常见的有假单胞菌、黄杆菌、产碱杆菌、土壤杆菌和色杆菌等。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 0.04?0.35 %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 氮素来源包括: 生物固氮、降水、农业灌溉和施肥等,而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 肥的主要来源。 绍: 下面就从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表现形态和转化过程等进行详细的介 (一)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水溶性速效氮源 <全氮的5%包括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等 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50?70%包括 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98%)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包括杂环态氮、缩胺类 注明:其中无机氮包括: 铵态氮(NH 4+ — N )、硝态氮(N6 — N )、亚硝态氮(NQ - — N )三种主要形 态。 般情况下,土壤中存在的主要是有机态氮,占土壤总氮的 90~98% 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件 速效氮源 < 全氮的5% 右机氮{水解 性缓效氮源占40%-60% (>98%) I 非水斛性 难利用占40%-50% 土壤溶液中 土壤胶体吸附 2: 1型粘上矿物固定有机氮 矿化作用 1川尢什川 上无机氮 离子态 无机氮 吸 附 (1?2%)固定态 土壤溶液中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型粘土矿物固定 「离子态 无机氮寸 吸附态 固建态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1. 有机态氮的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 程,变为易溶的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的功能。它的矿化量和矿化速 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 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 ① 水解过程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 氨化过程 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 化过程。如: RCHOI+ NH 3 + CQ + 能量 一水解一-> RCHNH 2COOH- H 2O RCHOHCOOHN" + 能量 一氧化一-> RCHNHCOO + Q RCOO + NH3 + CQ + 能量—— 还原一-> RCHN 2COO + H 2 由此可见,氨化作用可在多种多样条件下进行。无论水田、旱田,只要 微生物活动旺盛,氨化作用都可以进行。 氨化 作用 产生 的铵 态氮能 被植 物和 微生 物 吸收 利用 ,是 农作 物的 优良 氮素 营 养 。未 被作物 吸收 利用 的铵 ,可被 土壤 胶体 吸收 保 存。但在 旱地 通气 良好 的条 件下,铵态 氮可 进一 步为微 生物 转化 。 r 钱态氮 风素在土塢中变化的示意图 ” NO, N :0 硝态氮上 吸附杰镀或 水体中的 固定态皴 硝态氮 有 机 态 氮

能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植物

能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植物 ■吸二氧化硫:芦荟,能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并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粉尘。此外,芦荟叶片还对空气污染有“监测”作用,一旦室内空气污染指数超标,芦荟叶片会出现褐色斑点。 除芦荟外,米兰、鸡冠花、石竹、腊梅、杜鹃、美人蕉、石榴等也能吸收二氧化硫。1千克石榴叶片可净化空气中6克的二氧化硫,是二氧化硫的“克星”。石榴还能降低空气中的铅含量。 ■除粉尘:橡皮树作为阔叶常绿的热带植物,对室内灰尘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清除颗粒状污染。“香龙血树”巴西木也因叶片大而厚、密而多,可起到滞尘作用,对于复印机、打印机及洗涤剂中挥发的三氯乙烯有特别吸收作用。 同样发挥滞尘作用的还有叶色漂亮、观赏性强的千年木。 除此之外,常春藤、君子兰等适宜摆放在室内的植物也有一定的除尘能力。常春藤的摆放一般以悬吊为主,使其繁密的叶子更易吸附尘垢。 能净化室内污染物的植物 ■吸收甲醛、苯:吊兰、芦荟、绿萝、虎尾兰、散尾葵、合果芋、千年木、一叶兰可吸收甲醛。照明条件下,一盆芦荟4小时可消除1立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 常春藤则在照明条件下一天内可吸收室内90%的苯。 ■吸收厨房油烟、防辐射: 冷水花、白掌,可净化烹饪时散发的油烟;一些植物可阻挡或吸收室内电波辐射,如橡皮树、合果芋、绿萝;家中有吸烟人士的话,则可选择吊兰、发财树、君子兰。 ■天然“加湿器”和“制氧机”: 发财树、白掌、波士顿蕨、散尾葵蒸腾作用强,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防止鼻、咽黏膜干燥。一株1.5米高的散尾葵光合作用一天可蒸发约1千克的水分;室内波士顿蕨长势良好,则说明空气湿度适中。

造氧方面,虎尾兰是制造阴离子的“能手”,产生阴离子的数量是其它植物的30倍以上,和龟背竹一样可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仙人掌也是“天然制氧机”,其光合作用后制造的氧气会储存起来,夜间释放。一种名叫绯花玉的仙人球和白掌被称为室内增氧的“黄金组合”,绯花玉晚上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与白掌白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提醒] 半死不活的植物反而污染空气 邬志星提醒说,要发挥植物净化空气功能,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活、养好,只有生长良好的植物才有效。植物种得半死不活、生长不良,不但净化不了空气,其腐烂气味还会污染室内空气。 众所周知,大多数植物夜间停止光合作用后会释放二氧化碳。于是就有人担心室内多放花草,会与人争夺氧气。其实,花草夜间排出的二氧化碳仅为一个成年人呼出二氧化碳的 1/30。要避免植物与人夜间抢氧气,记得将卧室内种养的花草夜晚搬至其他房间。一般15平方米居室内放上两盆中型花草或3-4盆小型植物,不会影响健康。或者,可直接在卧室内种植仙人掌、虎尾兰、龟背竹等夜间释氧的品种。 要记得经常清理叶片,因为植物叶片上的灰尘一方面会阻塞叶片上的气孔,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进一步滞尘的能力。 此外,在买回一盆植物后,应该了解它的基本习性,如喜阳还是喜阴,耐寒还是耐热,决定摆放位置和日常养护。还有一些种植花草的小技巧,如盆花以雨水浇灌最好,如果用自来水,最好将水在小缸中储存2-3天待氯气挥发后再使用;含丰富磷成分的淘米水适合浇花,磷能促使植物多开花且果实累累;冬季可适当采用不烫的温水浇花;夏季可用喷壶多向叶片上喷水降温……如果对花草种植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酸碱性,掌握更细节的浇水方法和温度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