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概率论课程设计

哈工大概率论课程设计
哈工大概率论课程设计

概率论课程设计

随机数的产生

摘要:

随机数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研究了随机数的产生,先给出了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再通过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变换得到其他连续型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利用编程给出了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的算法,探讨了同余法的理论原理.通过均匀随机数产生其他分布的随机数,我们

列举了几种通用算法,并讨论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最后以正态分布为例验证高效舍选法的优势.

关键词:随机数;概率论;均匀分布;算法;

目录:

一 随机数与伪随机数

二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三 非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正文

一、 随机数与伪随机数

随机变量η的抽样序列12,,

n ηηη,…称为随机数列.如果随机变量η是均匀分布的,则η的抽样序列12,,n ηηη,…称为均匀随机数列;如果随机变量η是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称其抽样序列为正态随机数列.

比如在掷一枚骰子的随机试验中出现的点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就服从离散型均匀分布,x 取值为1,2,3,4,5,6,取每个数的概率相等均为1/6.如何得到x 的随机数?通过重复进行掷骰子的试验得到的一组观测结果12,,,n x x x 就是x 的随机数.要产生取值为0,1,2,…,9的离散型均匀分布的随机数,通常的操作方法是把10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标上0,1,2,…,9,然后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搅拦均匀后从中摸出一球记号码1x 后放回袋中,接着仍将袋中的球搅拌均匀后从袋中再摸出一球记下号码2x 后再放回袋中,依次下去,就得到随机序列12,,,n x x x .通常称类似这种摸球的方法产生的随机数为真正的随机数.但是,当我们需要大量的随机数时,这种实际操作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不能满足模拟试验的需要,比如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做10000次掷硬币的试验,来观察出现正面的频率.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在很短时间产生大量的随机数以满足模拟的需要,那么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用类似摸球方

法产生的吗?不是.计算机是用某种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实际上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到的一串数,它们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但是它们是依照确定算法产生的,便不可能是真正的随机数,所以称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为伪随机数.在模拟计算中通常使用伪随机数.对这些伪随机数,只要通过统计检验符合一些统计要求,如均匀性、随机性等,就可以作为真正的随机数来使用,我们将称这样产生的伪随机数为随机数.在计算机上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的一般要求如下:

1)产生的随机数列要有均匀性、抽样的随机性、试验的独立性和前后的一致性.

2)产生的随机数列要有足够长的周期,以满足模拟实际问题的要求.

3)产生随机数的速度要快,占用的内存少.

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内容是丰富的,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方法,计算机通常是先产生[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再产生其他分布的随机数.

二、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2.1 算法1

在vc的环境下,为我们提供了库函数rand()来产生一个随机的整数.该随机数是平均在0~RAND_MAX之间平均分布的,RAND_MAX是一个常量,在VC6.0环境下是这样定义的:

#define RAND_MAX 0x7fff

它是一个short 型数据的最大值,如果要产生一个浮点型的随机数,可以将rand()/1000.0这样就得到一个0~32.767之间平均分布的随机浮点数.如果要使得范围大一点,那么可以通过产生几个随机数的线性组合来实现任意范围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例如要产生-1000~1000之间的精度为四位小数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可以这样来实现.先产生一个0到10000之间的随机整数.方法如下:

int a = rand()%10000;

然后保留四位小数产生0~1之间的随机小数:

double b = (double)a/10000.0;

然后通过线性组合就可以实现任意范围内的随机数的产生,要实现

-1000~1000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可以这样做:

double dValue =

(rand()%10000)/10000.0*1000-(rand()%10000)/10000.0*1000;

则dValue就是所要的值.

但是,上面的式子化简后就变为:

double dValue = (rand()%10000)/10.0-(rand()%10000)/10.0;

这样一来,产生的随机数范围是正确的,但是精度不正确了,变成了只有一位正确的小数的随机数了,后面三位的小数都是零,显然不是我们要求的,什么原因呢,又怎么办呢.

先找原因,rand()产生的随机数分辨率为32767,两个就是65534,而经过求余后分辨度还要减小为10000,两个就是20000而要求的分辨率为1000*10000*2=20000000,显然远远不够.下面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正确的结果:

double a = (rand()%10000) * (rand()%1000)/10000.0;

double b = (rand()%10000) * (rand()%1000)/10000.0;

double dValue = a-b;

则dValue就是所要求的结果.在下面的函数中可以实现产生一个在一个区间

之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精度是4位小数.

double AverageRandom(double min,double max)

{

int minInteger = (int)(min*10000);

int maxInteger = (int)(max*10000);

int randInteger = rand()*rand();

int diffInteger = maxInteger - minInteger;

int resultInteger = randInteger % diffInteger + minInteger;

return resultInteger/10000.0;

}

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随机数的产生需要有一个随机的种子,因为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通过递推的方法得来的,必须有一个初始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种子,如果不对随机种子进行初始化,那么计算机有一个缺省的随机种子,这样每次递推的结果就完全相同了,因此需要在每次程序运行时对随机种子进行初始化,在vc 中的方法是调用srand (int )这个函数,其参数就是随机种子,但是如果给一个常量,则得到的随机序列就完全相同了,因此可以使用系统的时间来作为随机种子,因为系统时间可以保证它的随机性.

2.2 算法2:用同余法产生随机数

同余法简称为LCG(Linear Congruence Gener-ator),它是Lehmer 于1951年提出来的.同余法利用数论中的同余运算原理产生随机数.同余法是目前发展迅速且使用普遍的方法之一.

同余法(LCG)递推公式为

1()(mod )n n x ax c m -=+ (n=1,2,…), (1) 其中n x ,a ,c 均为正整数.只需给定初值x.,就可以由式(1)得到整数序列{n x },对每一n x ,作变换n u =n x /m ,则{n u }(n=1,2,…)就是[0,1)上的一个序列.如果{n u }通过了统计检验,那么就可以将n u 作为[0,1)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数.

在式(1)中,若c=0,则称相应的算法为乘同余法,并称口为乘子;若c ≠0,则称相应的算法为混合同余法.同余法也称为同余发生器,其中0x 称为种子.

由式(1)可以看出,对于十进制数,当取模m=10k

(k 为正整数)时,求其同余式运算较简便.例如36=31236(mod102),只要对21236从右截取k=2位数,即得余数36.同理,

对于二进制数,取模m=2k

时,求其同余式运算更简便了.

电子计算机通常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数的.在整数尾部字长为L 位的二进制计算机上,按式(1)求以m 为模的同余式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具有的整数溢出功能.设L 为计算机的整数尾部字长,取模m=2L ,若按式(1)求同余式时,显然有 11111;

[()/].n n n n n n n ax c m x ax c ax c m x ax c m ax c m -----+<=++≥=+-+当时,则当时,则

这里[x]是取x 的整数部分.在电子计算机上由1n x -求n x 时,可利用整数溢出原理.不进行上面的除法运算.实际上,由于计算机的整数尾部字长为L ,机器中可存放的最大整数为2L -1,而此时a 1n x -+c ≥m ≥2L

-1,因此a 1n x -+c 在机器里存放时占的位数多于L 位,于是发生溢出,只能存放n x 的右后L 位.这个数值恰是模m=2L 的剩余,即n x .这就减少了除法运算,而实现了求同余式.经常取模m=2L (L 为计算机尾部字长),正是利用了溢出原理来减少除法运算.

由式(1)产生的n x (n=1,2,……),到一定长度后,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周期现象,即{n x }可以由其某一子列的重复出现而构成,这种重复出现的子列的最短长度称为序列n x 的周期.由式(1)不难看出,{n x }中两个重复数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度就是它的周期,用T 代表周期.周期性表示一种规律性,它与随机性是矛盾的.因此,通常只能取{n x }的一个周期作为可用的随机序列.这样一来,为了产生足够多的随机数,就必须{n x }的周期尽可能地大.由前所述,一般取m=2L ,这就是说模m 已取到计算机能表示的数的最大数值,意即使产生的随机数列{n x }的周期达到可能的最大数值,如适当地选取参数0x ,a ,c 等,还可能使随机数列{n x }达到满周期. 三、非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3.1 一般通用方法

3.1.1组合法

组合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预定概率密度函数f ( x ) 表为其它一些概率密度的线性组合.而这些概率密度的随机抽样容易产生.通过这种避难就易的手段我们也许可以达到较高的输出速度和较好的性能.

若分布密度函数f ( x ) 能表为如下式(2)所示的函数项级数的和,

1()()i i i f x p f x ∞

==∑ (2) 其 中1

i

i p ∞=∑,诸f( x )皆为概率密度函数.则依如下步骤可产生分布为f ( x )一次抽样. ( 1 )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I , 使I 服从如下分布律:P ( I = i ) = p i i = 1 , 2 , 3……

( 2 ) 产生服从f I ( x )的随机数0X

证明利用全概率公式,有:

11()()()

()()i i i i P x X x dx P I i P x X x dx I i p f x dx

f x dx

=∞=<≤+==<≤+|===∑∑

故X 服从f ( x ) 分布.

我们以产生双指数(或拉普拉斯)分布的随机数为例来简单说明这种方法.双指数分布具有 概率密度函数f ( x ) = 0 . 5x e

- f ( x ) 可表为:

()0.5()0.5()l r f x f x f x =+ (3)

其中()r f x 是指数分布,()l f x 是指数分布的对称分布.故产生双指数分布的抽样可按如下方法: 产生U 1 , U 2~U ( 0 , 1 ) ;若U 1 > 0 . 5 , 则令X = I n U 2,否则X = - I n U 2. 在式(2) 中, 若i →∞, 有p i → 0 ,则可用函数列{()}i i p f x 的前有限项和逼近f ( x ).这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与通常的函数逼近原理相同.只要近似的精度 ( 在某种“精度”的

意义之下) 达到要求,我们就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使用组合法时,各f

( x ) 的抽样应该

i

( x )}把任意连续分布表为式(2) ,乃是使用组容易产生,故选用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族{ f

i

合法的关键.

3.3.2 概率密度变换法

这是一种比较新的通用随机数产生方法.其主要的目的是对一般的f(x)找出较好的覆盖函数以达到较高的效率.我们知道,对某一特定的概率密度f(x),我们可以使用最优化技术找到好的覆盖函数.但对于一般情况,我们只能期望产生效率尚可的覆盖函数. H O R M A N N用概率密度变换的方法生成一曲边梯形作为覆盖函数.其原理如下:

使用一个变换函数T (x)把预定密度函数f ( x ) 变换为h ( x ) = T ( f ( x ) ) ,用一个分段线性函数l ( x )覆盖h ( x ),如图2 - 4 左图; h ( x ) 若是上凸的,则T1 ( l ( x ) )将是f ( x ) 的一个较好的覆盖函数

这个方法在选择合适的T ( x ) ( l o g ( x ) 或1 / x a等) 后,能产生随机数包括了较多的分布类型.这个方法有较短的预处理时间,但需要较多的函数计算,不太适合硬件实现.

此外,A h r e n s l用每段为常数的分段函数作为覆盖函数.L e y d o l d基于r a t i o - o f - u n i f o r m s 的方法也是一个通用算法.还有一种近似的方法,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指定分布的随机数具有相同的前四阶矩,但概率分布不一定相同.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3.2 我们的方法

当前的通用算法的问题是效率不能任意提高,不够灵活. 通常产生每个所需随机数X需以较大的概率计算f ( x )等函数.我们认为在速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计算f ( x )是不利的,尤其以硬件进行函数计算是十分不利的.针对己有通用算法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基于组合法的通用算法.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三角、指数、对数等超越函数的计算,以便硬件实现.

产生任意连续分布随机数的高效舍选算法

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算法,可视需要使效率接近1 , 而且f ( x ) 的计算概率可任意小. 这些优点的取得是以长的预处理时间为代价的.在需要产生大量随机样本的场合( 例如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测试,可能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的仿真时间) ,本算法将有很大的优势,尽管有看法认为只有能用简单代码实现的算法才会被经常使用.

3.2.1 算法原理

假定预定的连续概率密度函数f ( x ) 为单峰的( 这是实际的大多数情况) ,已知其峰值点为m .一般f ( x ) 不关于x =m 对称,如图2 -5 .我们假定f ( x ) 定义在有界的区间[ a , b ] 上( 上文说过,对正态分布这类定义区间无限的情况,我们把这个区间取得足够大就可以了) . 直线X=m把f ( x ) 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分为左右两部分,我们把左右两部分各等分为K份,一共得到2 K个曲边梯形.并用2 K个矩形各自覆盖相应

的曲边梯形.

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舍选法的几何意义,分别在上述 2 K 个曲边梯形内均匀投点,从而使随机点在f ( x ) 曲线与x 轴所围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分布,这样即可产生f ( x ) 的抽样X . 而在曲边梯形内均匀投点可使用简单舍选法:先在各个矩形内均匀投点,再选出落于相应曲 边梯形内的点. 这种投点法浪费的点只位于各个矩形的一角, 显然效率大大高于简单舍选法.最为重要的是:随着K 的增大,效率会不断提高.另外,只有当投点位于曲边梯形的曲边之下时, 才需计算f ( x ) ,而且计算f ( x ) 概率是随着K 的增加而减小的.

我们每次“ 按概率”随机选中一个曲 边梯形进行投点. 这需要两步完成:先选择左边还是右边,再于此边的K 个曲边梯形中选择一个.这里的概率显然就是面积,这可以从以下的推导中看出来.为清晰起见,我们先阐述随机数的产生法,而把面积的均分这个预处理过程置于随后.

3.2.2 算法推导

令()m

P f x dx -∞=

?为左边面积.则左边各曲边梯形面积皆为 P / K ,右边各曲边梯形

面积皆为( ( I -P ) / K . f ( x ) 可表为: 1211

1()()()K K

i i i i P P f x f x f x K K ==-=+∑∑ (4) 诸ji f ( x ) ( j = 1 , 2 ; i = 1 , 2 . . . k ) 皆为一腰为曲边的梯形形状的概率密度函数.

依如下步骤可产生分布为f ( x ) 的一次抽样:

S t e p l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J ,使J 服从如下两点分布: P ( J = 1 ) = P , P ( J = 2 ) = 1 - P : S t e p 2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I , 使I 服从如下均匀分布律:

P ( I = i ) = 1 / K , i = 1 , 2 . . . . K ;

S t e p 3 : 用基本舍选法产生概率密度为f ( x ) 的随机数X .

证明利用全概率公式,有: 2111211

()()()(,)

1(()())()K

j i K K

i i i i P x X x dx P J j P I i P x X x dx J j I i P P f x f x dx K K f x dx ====<≤+===<≤+∣==-=+=∑∑∑∑

故x 服从 f ( x ) 分布.下面完整地描述这个方法:

S t e p l( 产生J ) :

S t e p l . l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1 ;

S t e p 1 . 2若U 1 < P ,则返回J = 1 , 否则返回J = 2 ;

S t e p 2( 产生I ) :

S t e p 2 . l 产生 [ 0 , I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2 ;

S t e p 2 . 2 21;I kU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

产生 ji f ( x ) 的样本需区别j = 1 与j = 2 两种情况. 图2 - 6 示出j = 2 时一 典型的ji f ( x ) , 用简单舍选法产生其抽样,覆盖函数为矩形. 首先产生一个[ 0 , R i ] 的均匀数, 如它属于[ 0 , R 1i -] 小无需再产生y 轴方向的均匀随机数,接受此均匀数即可;否则还需产生一个Y 轴方向的均匀随机数进行投点,那些落在曲边下方的点被接受,投在矩形右上角的点被舍弃.同理易得j = 1 时的产生法.

整个S t e p 3 如下:

S t e p 3( 产生X ) :

i f J = =1

{ l o o p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3 , W = ( L 0 - L 1 ) U 3 + L 1 : i f W> L 1i -,返回 X = W;

e l s e { 产生[ O , l ] 上的均匀随机数V ;

i f f ( W) - f ( L 1) < ( f ( L 1j - ) - f ( L 1 ) ) V 返回X = W; e l s e 舍弃W ,重复l o o p ;} }

e l s e

{ l o o p : 产生[ 0 , 1 ] 上的 均匀随机数U 3 , W = ( R 1 - R o ) U 3 + R o ; i f W< R 1i -,返回 X = W;

e l s e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V ;

i f f ( W) - f ( R 1) C ( f ( R 1I - ) - f ( R 1) ) V , 返回X = W; e l s e 舍弃W ,重复l o o p ;} }

均匀随机数U 2 实际上可由U 1 变换得到, U 3 可由均匀数U2变换得到. 例如从U1 产生U 2 的方法是:当J = l 时, U 1 在[ 0 , P ]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2 = U l / P ;当J = 2 时, U 1在[ P , 1]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2 = ( U 1 - P ) / ( 1 - P ) . 从U 2 产生U 3 的方法是:当I = i 时, U 2 在 [ i / K , ( i + l ) / K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3 = K ( U 2 - i / K ) . 这样的做法节省了均匀随机数,增加了一些乘法和除法运算.对F P G A 等并行处理的硬件来

说,产生均匀随机数是便宜的,除法运算是耗费的,所以我们不提倡减少均匀数的做法. 而对有C P U 的硬件来说, 减少均匀随机数意味着减少了过程调用,也许是值得的. 再介绍预处理过程.各分点需解下列递推方程求得

:

从i=1开始求解,直至i = K - 1 .这些方程可事先利用软件求解.

3.2.3 算法性能分析

影响随机数产生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f ( x ) 的计算,故把产生每个抽样平均计算f ( x )的次数 ( 计算概率)做为一个性能指标.另外舍选法的平均效率也作为一个性能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每产生一个随机数所需的均匀数个数.

产生每个样点X 需计算f ( x ) 的平均概率P f 可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

:

其中10i i i

L L L L ---的分母是左边第i 个曲边梯形的下底长,分子是下底与上底的差,这个比值就是在此曲边梯形内投点时计算f ( x ) 的概率.

10i i i R R R R ---的意义相仿. 舍选法的平均效率” 可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 11()()11(1)()()L R K

K i i L R A i A i P P K B i K B i η===+-∑∑ 诸(),(),(),()L L R R A i B i A i B i 分别表示左边各曲边梯形面积、左边各矩形面积、右边各曲边梯形面积和右边各矩形面积.

在不同的K 值下,计算了算法用于产生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 瑞利分布三种标准分布时的上述两个性能参数.各个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正态分布:

2())2x f x =- 指数分布:

()x f x e -= 瑞利分布: 2

()exp()48

x x f x =- 结果如下图6 :左图反映出概率密度函 数的计算概率P f 随K 的增大而减小, 最终趋于零,例如当K = 1 0 2 4 时, P f 已 非常小;右图反映出 舍选法的平均效率随K 的 增加而提高, 最终趋于 1 , 也就是三个均匀随机数产生一个预期的随机数.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K 值.

3.3 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

下面提出了一种已知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以典型的正态分布为例来说名任意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如果一个随机数序列服从一维正态分布,那么它有有如下的概率密度函数:

2

2()2()x f x μσ--=

参考文献:

[1] 肖云茹.概率统计计算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2]王永德等.随机信号分析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0 0 3.

[3]皇甫堪等.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内部印刷,2 0 0 2.

哈工大概率论参考答案习题

习 题 一 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及下列事件中的样本点: (1)掷一颗骰子,记录出现的点数. A =‘出现奇数点’; (2)将一颗骰子掷两次,记录出现点数. A =‘两次点数之和为10’,B =‘第一次的点数,比第二次的点数大2’; (3)一个口袋中有5只外形完全相同的球,编号分别为1,2,3,4,5;从中同时取出3只球,观察其结果,A =‘球的最小号码为1’; (4)将,a b 两个球,随机地放入到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去,观察放球情况,A =‘甲盒中至少有一球’; (5)记录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桥的汽车流量,A =‘通过汽车不足5台’,B =‘通过的汽车不少于3台’。 解 (1)123456{,,,,,}S e e e e e e =其中i e =‘出现i 点’1,2,,6i =, 135{,,}A e e e =。 (2){(1,1),(1,2),(1,3),(1,4),(1,5),(1,6)S =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 {(4,6),(5,5),(6,4)}A =; {(3,1),(4,2),(5,3),(6,4)}B =。 (3){(1,2,3),(2,3,4),(3,4,5),(1,3,4),(1,4,5),(1,2,4),(1,2,5)S = (2,3,5),(2,4,5),(1 {(1,2,3),(1,2,4),(1,2,5),(1,3,4),(1,3,5),(1,4,5)}A = (4){(,,),(,,),(,,),(,,),(,,),(,,),S ab ab ab a b a b b a =--------- (,,),(,,,),(,,)}b a a b b a ---,其中‘-’表示空盒; {(,,),(,,),(,,),(,,),(,,)}A ab a b a b b a b a =------。 (5){0,1,2,},{0,1,2,3,4},{3,4,}S A B ===。 2.设,,A B C 是随机试验E 的三个事件,试用,,A B C 表示下列事件: (1)仅A 发生; (2),,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声控灯地设计与制作-哈工大-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声控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406111 设计者:元胜 学号:1140610319 指导教师:吕超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5-18日 工业大学

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声控灯的设计与制作 1设计任务及原理 设计任务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声控开关,控制对象为发光二极管,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后,声控开关点亮发光二级管,灯亮时间可调。控制延时时间用数字显示。 扩展要求:发光二极管点亮时间延时显示。 1.1设计原理 声控灯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再转换为光信号的装置。 输入部分可由一个驻极体话筒实现。话筒的高分子极化膜生产时就注入了一定的永久电荷。在声波的作用下,极化膜随着声音震动,电容是随声波变化。于是电容两极间的电压就会成反比的变化。将电容两端的电压取出来,就可以得到和声音对应的电压了。但是这个电压信号非常小,不能驱动LED灯。对这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整形,才能得到足够大的电压。 声控灯的延时可以由一个单稳态触发电路实现。单稳态电路的暂态时间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持续时间。用前面经放大的电压作为触发脉冲输送给单稳态触发电路,会得到一个持续特定时间的电压输出。这个输出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就达到了声控、发光的目的。 计数器部分首先需要一个时钟源。时钟源脉冲可由多谐振荡器获得。将单稳态电路的输出与时基脉冲结合,控制计数器的计数与清零,就可以使计数部分与发光部分同步工作。 计数结果再经译码输送给共阳极数码管,显示出来。 2设计过程 2.1声控灯电路原理: 当驻极体话筒接受到一定强度的声音信号时,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经三极管放大、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触发单稳态延时电路,产生一个宽度可调的脉冲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该脉冲信号作为选通信号,使计数器计数,并用数码管显示延时时间。电路的流程图如图 1所示:

哈工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一

·1· 习 题 一 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及下列事件中的样本点: (1)掷一颗骰子,记录出现的点数. A =‘出现奇数点’; (2)将一颗骰子掷两次,记录出现点数. A =‘两次点数之和为10’,B =‘第一次的点数,比第二次的点数大2’; (3)一个口袋中有5只外形完全相同的球,编号分别为1,2,3,4,5;从中同时取出3只球,观察其结果,A =‘球的最小号码为1’; (4)将,a b 两个球,随机地放入到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去,观察放球情况,A =‘甲盒中至少有一球’; (5)记录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桥的汽车流量,A =‘通过汽车不足5台’,B =‘通过的汽车不少于3台’。 解 (1)123456{,,,,,}S e e e e e e =其中i e =‘出现i 点’1,2,,6i = , 135{,,}A e e e =。 (2){(1,1),(1,2),(1,3),(1,4),(1,5),(1,6)S =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 {(4,6),(5,5),(6,4)}A =; {(3,1),(4,2),(5,3),(6,4)}B =。 (3){(1,2,3),(2,3,4),(3,4,5),(1,3,4),(1,4,5),(1,2,4),(1,2,5)S = (2,3,5),(2,4,5),(1,3,5)} {(1,2,3),(1,2,4),(1,2,5),(1,3,4),(1,3,5),(1,4,5)}A = (4){(,,),(,,),(,,),(,,),(,,),(,,),S ab ab ab a b a b b a =--------- (,,),(,,,),(,,)}b a a b b a ---,其中‘-’表示空盒; {(,,),(,,),(,,),(,,),(,,)}A ab a b a b b a b a =------。 (5){0,1,2,},{0,1,2,3,4},{3,4,}S A B === 。 2.设,,A B C 是随机试验E 的三个事件,试用,,A B C 表示下列事件: (1)仅A 发生; (2),,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综合课程设计

可用C++(Visual C++ 6.0),JA V A(JSP,STRUTS),C#(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708486.html, ,Visual Studio 2005),试题目而定。 1、综合购物频道(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是一个在线销售系统,是一个B-C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由前台的B/S模式购物系统和后台的C/S模式的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实现会员注册、浏览商品、查看商品详细信息、选购商品、取消订单和查看订单等功能,前台系统的详细功能。目的:了解项目开发的一个基本流程以及如何运用现行的框架搭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型系统2、某大型企业内部OA(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采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快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节省大量的办公费用,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该企业内部OA系统采用模型组件与WEB技术结合的方式,具有强大的功能,广泛的适用性、可靠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目的:学习运用当前热门的前台技术。 3、产品展示厅(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当您想客户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最好的方式是拥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来传播和展示您的产品信息。产品展示系统,为客户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用户可以方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 4人事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人事档案完整资料、人事分类管理(员工户口状况、员工政治面貌、员工生理状况、员工婚姻状况、员工合同管理、员工投保情况、员工担保情况)、考勤管理、加班管理、出差管理、人事变动管理(新进员工登记、员工离职登记、人员变更记录)、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培训、员工学历)、考核奖惩、养老保险等几大模块。系统具有人事档案资料完备,打印灵活,多样、专业的报表设计,灵活的查询功能等特点。 主要技能:掌握项目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等;熟悉VC的多文档的开发技能和技巧;利用ADO技术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掌握数据库的开发和操作技能。 5、即时通讯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系统采用UDP协议,具有:收发在线和离线消息、添加/删除好友、服务器端存储好友列表、在客户端存储好友资料和聊天记录、添加/删除好友组、可以群发消息、收发文件等功能。 主要技能:掌握项目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等;熟悉VC的网络通信的开发技能和技巧,包括:TCP和UDP协议、线程等;利用ADO技术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 6、推箱子(限最多3人选) 【规则】本游戏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箱子都推到目标位置上。箱子只能推动而不能拉动。一次只能推动一个箱子。 经典的推箱子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古老游戏,目的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在一个狭小的仓库中,要求把木箱放到指定的位置,稍不小心就会出现箱子无法移动或者通道被堵住的情况,所以需要巧妙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和通道~! 7、贪吃蛇(限最多3人选) 【规则】: A 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蛇的上下左右移动。 B 游戏分为三种难度,SLUG为慢速,每吃一朵花得1分;WORM 为中速,每吃一朵花得2分;PYTHON为快速,每吃一朵花得3分。 C 游戏目标:操纵屏幕上那条可爱的小蛇,在黑框中不停吃花,而每吃一朵

概率论小论文

浅谈概率论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zhou 学号:66626edfe 【摘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我们哈工大学生学习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概率论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这篇文章将从概率论的历史和发展讲起,接着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述,然后将概率论的一些概念与以往学过的概念进行类比,最后对概率论在工科数学分析中的几个巧用进行说明,并附加了几个实例。 【关键词】: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类比级数广义积分

正文 1 概率论的起源和发展 概率论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重要数学基础之一,而且还是当代社会和人类日常生活最必需的知识之一。正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 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概率问题。你可以说几乎我们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都是不确定的, 只有一小部分我们能确定地了解。甚至数学科学本身, 归纳法、类推法和发现真理的首要手段都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整个的人类知识系统是与这一理论相联系的。”然而, 饶有趣味的是, 这门被拉普拉斯称为“人类知识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数学却直接地起源于一种相当独特的人类行为的探索: 人们对于机会性游戏的研究思考。所谓机会性游戏就是靠运气取胜一些游戏, 如赌博等。这种游戏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单独发明, 它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 如埃及、印度、中国等。著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巨著《历史》中写道: 早在公元前1500年, 埃及人为了忘却饥饿的困扰, 经常聚集在一起掷骰子和紫云英,这是一种叫做“猎犬与胡狼”的游戏, 照一定规则,根据掷出各种不同的紫云英而移动筹码。大约从公元前1200年起, 人们把纯天然的骨骼(如脚上的距骨) 改进成了立方体的骰子。[1] 二十世纪以来, 概率论逐渐渗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几乎无所不在的领域中去.无论在研究领域, 还是教育领域, 它愈来愈成为一门当今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于是, 对于概率论历史的研究也日益引起科学史学家们的重视。在概率论发展历史上, 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法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拉普拉斯具有特殊的地位, 1812年拉普拉斯首次出版的《分析概率论》标志着概率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古典概率论的成熟。概率论发展到1901年, 中心极限定理终于被严格的证明了, 以后数学家正利用这一定理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实际中遇到的许多随机变量近似服从以正态分布。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 人们开始研究随机过程, 著名的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在1931年才被奠定其地位。到了近代, 出现了理论概率及应用概率的分支, 及将概率论应用到不同范筹, 从而产生了不同学科。因此, 现代概率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学分支。 2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关系 2.1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之间的关系 定理1 泊松定理: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 p n ,它与试验次数有关,如果 n lim0 n npλ →∞ =>,则对任意给定的k, 有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一个运用c++设计一个个人的记账软件具体过程。实现了添加、查询、删除、修改等功能。能够大致的记录个人的收入支出情况。 开发背景 个人理财在中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金融机构的重视是近几年的事情。人们对个人理财的重视程度,与我过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金融产品的日趋丰富以及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上升等等是分不开的。可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的理财观念还远远不足。 可是理财并不困难,并非非要靠个人理财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身体力行。只要了解收支状况、设定财务目标、拟定策略、编列预算、执行预算到分析成果这六大步骤,便能够轻松的达成个人的财务管理。至于要如何预估收入掌握支出进而检讨进则有赖于平日的财务记录,也就是需要一款便于记账的软件。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具有记账的习惯。家庭、个人的收入支出结构在日益变化,单纯的靠本子记录收入支出无法满足对于收入支出结构的统计分析,因此以个人用户为目标的记账软件应运而生。相应的各种面向家庭以及个人的理财软件也越来越多。可是众多个人理财软件操作专业,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功能过于强大,分析

数据用语也不易理解。因此开发一个操作简便、统计结果直观并对个人用户理财有参考价值的记账软件无疑能为广大个人用户提供方便。 总而言之,在不久的将来家庭使用理财软件也将成为国内家庭的必须品。能提供简单明了的功能以及操作的记账软件更是被广泛需要。这种软件也会为提升人们的胜过品质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技术背景 C语言是国内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这样一门c程序课程更是有必要。此次课程设计我所采用的环境是vc++,使用基本控制结构,如循环和选择,着重实现管理系统的增删改以及查询等典型的功能。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译,更多的是要上机去调试,虽然初学时很麻烦,可是养成习惯后我相信受益匪浅。 开发环境 Vc++,win7. 设计目标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本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 记录日常收支情况,查找某天的收支情况,插入忘记的收支功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课程设计II”任务书

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总结报告 题目: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 学号 班号1208108 指导教师 填报日期2015年12月16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制 2014年11月

目录1.项目背景分析4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4 3.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4 3.1确定转速系列4 3.2确定结构式4 3.3绘制转速图、传动系统图及核算误差5 4.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实现5 4.1确定转速系列5 4.2绘制转速图6 4.3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及定比传动副带轮直径8 4.4绘制传动系统图10 4.5核算主轴转速误差10 4.6传动轴的直径的确定11 4.7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12 4.8选择带轮传动带型及根数13 5.技术指标分析14 5.1第2扩大组的验证计算14 5.2传动轴2的验算16 5.3主轴组件的静刚度验算18 6.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1

参考文献22 1.项目背景分析 铣床系指主要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铣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 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由于是多刃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率较高。简单来说,铣床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的机床。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本设计机床为卧式铣床,其级数12Z =,最小转数 min 28/min n r =,转速公比为 41.1=?,驱动电动机功率 5.5N kW =。主要用于加工钢以及铸铁有色金属;采用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材料做成的刀具。 第一周:准备图版等工具,齿轮和轴的计算完成,进行初步计算并开始画展开草图。 第二周:完成截面草图,验算、加粗。 第三周: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3.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 3.1确定转速系列 根据已知要求的公比,查表得到系统转速系列: 28 40 56 80 112 160 224 315 450 630 900 1250 r/min 3.2确定结构式 13612322=??

哈工大2015年概率统计试题及答案

2015年哈工大概率统计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5小题,满分15分) 1.设()()0.7P A P B +=,且,A B 只发生一个的概率为0.5,则,A B 都发生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 . 2.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0 ,00e )(-x x x f x X ,,则随机变量X Y e =的概率密度为 ()Y f y = ______________ _ _ . 3.设随机变量, X Y 的相关系数为0.5,220,2EX EY EX EY ====,则 2()E X Y +=. 4.生产一个零件所需时间2(,)X N μσ ,观察25个零件的生产时间得 5.5x =秒,样本 标准差 1.73s =秒,则μ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 __. 5.设随机变量, X 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3上的均匀分布,则 {max(,)1}P X Y ≤=______ . 注:可选用的部分数值:0.050.0250.025(24) 1.7109, (24) 2.0639, (25) 2.0595,t t t === .95.0645.1975.096.1=Φ=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小题,满分15分) 1.设()01,P B <<(|)(|)1P A B P A B +=,则 (A ),A B 互不相容.(B ),A B 互为对立事件. (C ),A B 相互独立.(D ),A B 不独立.【】 2.下列函数可作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是 (A )()2 1,1F x x x =-∞<<+∞+.(B ), 0() 1 0, 0 x x F x x x ?≥? =+??

哈工大概率论小论文

哈工大概率论小论文 篇一:哈工大概率论小论文概率论课程小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一班(1303201) 姓名:宫庆红学号:1130320103 概率论中用到的几种数学思想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概率论同时用到了其他几种数学思想。本文着重从数学归纳法、集合论和微积分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讨论。一.概率论中的数学归纳法思想在概率问题中常会遇到一些与试验次数无关的重要结论, 这些结论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时, 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全概率公式, 从而使概率论中的数学归纳法具有自己的特色。例l 设有冷个罐子, 在每一个罐子中各有m 个白球与k 个黑球, 从第一个罐子中任取一球放入第二个罐子中, 并依次类推。求从最后一个罐子中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分析: 先探索规律, 设n =2 令H1=“ 从第一个罐子中取出一个球, 是白球” H2=“ 从第二个罐子中取出一个球, 是白球” 显然P(H1)=m m?k,所求之概率 P(HL)=P(H1)P(H2|H1)+P(H1’)P(H2|H1) =mm?1kmm???? m?km?k?1m?km?k?1m?k 这恰与n=1时的结论是一样的,于是可以预见,不管n为什么自然数,所求的概率都应是m。 m?k上述预测的正确性是很容易用大家所熟知的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的。事实上,另Hi=“从i个罐子中去除一个球,是白球”(i=1,2,……n)设当n=t时,结论成立,即P(Ht)=m m?k 则当n=t+1时,有P(Ht+1)=P(Ht)P(Ht+1|Ht)+P(Ht’)P(Ht+1|Ht’) mm?1kmm???? m?km?k?1m?km?k?1m?k k于是,结论P(Hn)=对任意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 m?k = 不难看出,在这里数学归纳法之所以能顺利进行,那是由于在知道从第t个罐中取出的球的颜色(比如是白球)之后,第t+1罐的新总体成分就完全清楚了。(相当于从第t罐取出的是白球,这时新的第t+1罐中就有m+1个白球,k个黑球)所以相应的条件概率P(Ht+1|Ht)=m?1m(或P(Ht|Ht’)=)也就随之而得了。m?k?1m?k?1 二.概率论中的微积分思想在我们现阶段所学习的概率论课程中,微积分是重要的基础。如何正确、巧妙地运用微积分方法和技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在,简单归纳一些问题来说明微积分方法在概率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幂级数方法例1 设随机变量ξ服从参数为(r,p)的负二项分布,(r≧1,0 p 1),即P{ξ=m}=Cm?1pr?1rqm?r,m=r,r+1,……q=1-p, 求E(ξ).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中要用到公式 1 (1?x)??Cmxr?1 m?r?rm?r。 ?1n这个公式是有??x(0?x?1)

概率论课程期末论文大作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论文题目: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学院:航天学院 专业:空间科学与技术 姓名:黄海京 学号:1131850108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摘要: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 例如测量误差, 人的生理特征尺寸如身高、体重等 ,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尺寸:直径、长度、重量高度,炮弹的弹落点的分布等, 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及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药品规格,用量等。可以说,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 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大量微小的、独立的随机因素的影响, 那么这个变量一般是一个正态随机变量。 关键词: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由来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概念是由德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Moivre于1733年受次提出的,但由于德国数学家Gauss率先将其应用于天文学家研究,故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高斯这项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使正态分布同时有了“高斯分布”的名称,后世之所以多将最小二乘法的发明权归之于他,也是出于这一工作。 正态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记为: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正态分布是μ= 0,σ= 1的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的特性 1. 正太分布的曲线特征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曲线与横轴间的面积总等于1。 (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卧式升降台铣床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项目总结报告题目:工作台面积320×1250mm2 卧式升降台铣 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 学号 班号 指导教师韩振宇 填报日期2014年12月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制

2014年4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1.项目背景分析 1.1. 综合课程设计II的目的 1.2. 金属切削机床在国内外发展趋势 2. 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2.1. 设计任务 2.2. 进度安排 3. 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 4. 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实现 4.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4.2.运动设计 1.确定极限转速: 2.确定结构网或结构式: 3.绘制转速图: 4.绘制传动系统图 1)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 2)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4.3.动力设计 1.传动件的计算转速 2.传动轴直径初定 3.主轴轴颈直径的确定 4.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4.4.结构设计 4.5.零件的验算 1直齿圆柱齿轮的应力计算 2齿轮精度的确定 3传动轴的弯曲刚度验算 4主轴主件静刚度验算 5.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6. 技术指标分析 参考文献

1. 项目背景分析 1.1.综合课程设计II的目的 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送和变速的结构方案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2.金属切削机床在国内外发展趋势 机床作为加工的母机,总是要保证和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机床也相应地不断发展与更新,如性能参数的提高、功能的扩大、切削功率的加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床动态性能的不断改善,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基础元件的不断创新,控制系统的更新等等。 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趋势: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局对振兴我国机床工业的设想,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限制和压缩落后机床的生产,要化大力气发展高性能、高效率、高水平的适合国民经济需要的“高档”产品,改善机床品种的构成比。重点发展机、电、仪结合的产品。注意在冲压、电加工、激光、等离子加工中应用数控技术。 国外机床工业的发展,特别讲究机床的精度、效率,讲究机床制造工艺技术水平,试验分析与理论研究。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普遍推广使用数控机床。日本和美国已建成柔性自动化生产车间和柔性自动化工厂,整个机床制造的技术水平和自动检测控制技术已有大幅度提高。 2. 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2.1.设计任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II”,是以车床和铣床主传动系统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2.25---2013.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设计题目 1)已知控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如下: 2)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1)超调量; (2)响应时间; (3)稳态误差; (4)最大速度; 2.题目分析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确定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完成使对系统无静差度和放大倍数的设计,稳态误差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再根据Bode 图设计串联校正环节,限制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最终使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二、人工设计 1.稳态误差设计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系统的无静差度符合要求,且系统放大倍数应符合如下要求: 得到: 在设计中,为方便计算并留有余量,取,并代入系统固有传递函数。 2.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绘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部分的Bode图,见附录。根据性能指标第12条中对超调量和响应时间的规定,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得到对系统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的要求: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 由于固有相角裕度过小而剪切频率远远大于性能指标要求,可先选用串联迟后校正: 取相角裕度,根据原有Bode图计算得到,并选取由此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为: 加入迟后校正后,再绘制Bode图(见附录),得到: 此时,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都比要求之偏小,应用串联超前校正: 取,根据Bode图得到,,由此确定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为: 加入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得到系统新的Bode图(见附录),并根据Bode 图,得到控制系统新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为; 知系统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并进行验算得到系统地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为: 经过验算,知控制系统经过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 控制系统固有部分的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1 图1

概率论论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52 学号:208150654 姓名:王鑫 学校:南京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基本知识点 1.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5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6样本及抽样分布 1.7参数估计 1.8假设检验 1.9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二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1经济保险问题中的应用 2.2在经济损失估计中的应用 2.3在求解最大经济利润中的应用 2.4在医学领域中的概率论思想 2.5金融领域中的概率论思想 第三章结语及参考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些年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也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经济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中,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赌博,彩票,天气,体育赛事等都跟概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实例讨论概率统计在经济保险,经济损失估计、最大经济利润求解、医学应用、金融应用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概率统计经济领域医学领域金融领域生活 引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相当有用的数学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疾病预测,彩票,抽样调查,评估,彩票,保险,以及在经济中的一些广泛的应用比如说经济损失估计、最大经济利润求解、经济保险等,下面我用一些实例谈谈一些常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哈工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四

习 题 四 1.一个袋子中装有四个球,它们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2,3,今从袋中任取一球后不放回,再从袋中任取一球,以,X Y 分别表示第一次,第二次取出的球上的标号,求(,)X Y 的 分布列. 解 (,)X Y 的分布列为 其中 (1,1)(1)(1|1)0P X Y P X P Y X ======= (1,2)(1)(2|1)P X Y P X P Y X ====== 121436 =?= 余者类推。 2.将一枚硬币连掷三次,以 X 表示在三次中出现正面的次数,以Y 表示三次中出现正 面次数与出现反面次数之差的绝对值,试写出(,)X Y 的分布列及边缘分布列。 解 一枚硬币连掷三次相当于三重贝努里试验,故1 ~(3,).2 X B 331 ()(),0,1,2,32 k P X k C k ===,于是(,)X Y 的分布列和边缘分布为 其中 (0,1)(0)(1|0)0P X Y P X P Y X =======,

13 313(1,1)(1)(1|1)()128 P X Y P X P Y X C =======?=, 余者类推。 3.设(,)X Y 的概率密度为 1 (6),02,24, (,)80,.x y x y f x y ?--<<<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 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 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2综述

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总结报告 题目:最大加工直径ф320mm无丝杠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白学林 学号1120810813 班号1208108 指导教师韩德东 填报日期2015年11月30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制 2014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课程设计II”任务书

目录 1.项目背景分析 (2)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2) 3.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 (3) 4.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实现 (4) 5.技术指标分析 (27) 6.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7) 7. 参考文献 (28)

1.项目背景分析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无丝杠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又称机床,使用车床的工人称为“车工”,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床被认为是所有设备的工作“母机”。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以圆柱体为主,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铣床和钻床等旋转加工的机械都是从车床引伸出来的。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因其主轴以水平方式放置故称为卧式车床。 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它所担负的工作量约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到60%。机床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整个教学计划中,“综合课程设计II”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脱胎于“机床课程设计”,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机械“结构”的设计能力,这是机械类学生最重要的设计能力;同时,机床为制造工业“母机”,结构典型,非常适合作为课程设计内容。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2.1 设计任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II”,是以车床和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为内容,每个学生设计参数不同,完成展开图和截面图各一张及相关计算和文件和项目结题报告。 (1)设计内容要求 图纸工作量:画两张图。其中: 开展图(A0):轴系展开图。其中摩擦离合器、制动和润滑不要求画,但要求掌握;操纵机构只画一个变速手柄。 截面图(A1):画剖面轴系布置示意图(包括截面外型及尺寸、车床标中心高)。 (2)标注:中心距、配合尺寸、定位尺寸、中心高(车床)、外型尺寸。 (3)标题栏和明细栏 不设明细表,件号采用流水号(1,2,3,…)标注,标准件的标准直接标在图纸上(件号下面); 标题栏采用标准装配图的标题栏(180×56),其中,图号:KS01(表示:课设01 号图纸);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图名:主传动系统装配图。 (4)主轴端部结构要按标准画。 (5)按模板编写《项目总结报告》,相关设计计算内容,写到“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实现”项中。要求验算:一对齿轮,小齿轮验算接触弯曲强度,大齿轮验算接触弯曲强度,一根传动轴,主轴按两支撑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