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报名科学研究计划书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学研究计划书

姓名Xx性别女

本科毕业学校Xx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毕业学校Xx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拟申请博士专业Xx拟报考导师Xx

一、考生本人的科研经历和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人在本科、研究生学习中,共有以下几项科研项目成果以及公开发表文章:

①2016 年 7 月,在《 xx》(国内统一刊号: xx ;国际标准刊号: xx ;邮发代号: xx )公开发表

《 xx 》一文。

②《xx》在《鲁东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投稿审核中。

③《xx》已经初步完稿,还在进一步修改之中。

二.攻读博士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可以阐述攻博期间拟开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法、科研兴趣、

未来发展构想,考生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等)

预选论题:挑战与对策: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一、问题提出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时期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要极力维

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对现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和辩护,而且还能够

团结和凝聚全社会成员为着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奋斗。因此,意识形态在一个国

家或社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存亡与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

在不同时期都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当代中

国,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也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就如胡锦涛同志

曾指出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

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全球化境域下,随着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发

展趋势,整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

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

围内、更深层次上互相激荡、彼此碰撞。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

军事、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大肆对我国进行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灌输,使

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西方的一些腐朽价值观念、错误思潮和

颓废的生活方式也趁机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使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等各种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严重削弱了党的意

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给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加之,随着我国经

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

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同台共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相互角逐,严重

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困境,既要充分认识世界范围内政

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新矛盾,又要充分认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

化” 、“分化”以及“和平演变”的挑战,更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较量仍

然是长期的、复杂性、艰巨的,西方敌对势力还会不断利用其强大

的新闻舆论和文化传播手段,通过所谓的“自由” 、“平等”、“博爱”、“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煽动甚至制造混乱。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很可能会重蹈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覆辙。因此,全球化境域下,如何有效应对

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吸取苏联东欧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失败的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党

的意识形态建设,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最终胜利,是摆在中国共产党

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这就有待于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这一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题,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

设,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意识形态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世界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

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其对外战略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是他们在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实施“西化” 、“分化”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目标,它们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大肆对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思想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灌输,企图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那么,如何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威胁和挑战,就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重要

课题。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和长效机制

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们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借鉴,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研究概况

从学界已有文献来看,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

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兴起,特别是面对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的惨痛历史悲剧,人们试图开始在意识形态方面探寻苏联解体的原因,这一切使

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迅速掀起了一场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热潮,一大批比较

有影响的学术论著相继问世:如俞吾金的《意识形态论》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 、姚大志的《现代意识形态理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 、阎志民的《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学说》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 、吾建国等人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 ) 、江流等人的《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 ) 和《苏联剧变研究》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 年版 ) 、胡隆辉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 、朱育和等人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 、杨生平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 、朱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 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版 ) 、魏泽焕的《苏共兴衰透视》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 、陆南泉等人的《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 ( 中国社科出版 1999 年版 ) 、宋惠昌的《当代意识形态研究》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 年版 ) 、李会滨的《社会主义 :20 世纪的回顾与前瞻》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郑永廷等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等。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著和论文对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如意识形态的内涵、性质、特征、功能、作用,苏联的意识形态

建设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意识形态越来越

成为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

渗透和侵略不断加强,我国将意识形态建设作为21 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再度升温,开始重新思考苏联解体的意识

形态根源问题、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索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建设的对策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学者们出版了大量论著,发表了

许多论文。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 周新城的《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 苏联演变的性质原

因和教训》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 和《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 、许新等人的《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 ( 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 、黄苇盯的《苏共亡党十年祭》 (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2 年

版 ) 、陆南泉等人的《苏联兴亡史论》 ( 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郑永廷等人的《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 ( 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王绍臣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研究》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孟登迎的《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 、朱兆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 、徐海波的《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版 ) 、曹长盛等人的《苏联演变过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 、汪亭

友的《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因何坠地 : 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 ( 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4 年版 ) 、季广茂的《意识形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杨海英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研究》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 年版 ) 、张秀琴的《马克思意

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戴焰军等人的《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 (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5 年版 ) 、王永贵等人的《经济全球化

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 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 、郭文亮的《加入 WTO与我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 (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杨立英等人的《全球化网

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童世骏的《意识形态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 、农华西等人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湖南

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 、林国标的《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 (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 、黄传新等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版 ) 、陈晓明等人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 ) 、

赵继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 、徐海波的《意

识形态与大众文化》 (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 、赵德江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 ) 、叶启绩等人的《当代中

国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互动发展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 、石本惠的《党的

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 、陈锡喜教授的《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王永贵的《经

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 、《意识形态领

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 ) 等。

以上这些论著既有对西方意识形态流派进行系统的诠释与研究,也有对苏联意识

形态衰亡的专门研究,还有从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基本特点、意识

形态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意识形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意识形态与党的执政能力

的关系、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

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研究思路

本选题将从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实践,去

考察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

设失败教训,分析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

基础上全面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本文在框架

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之外,拟分为五章 :

第一章,对意识形态进行概述。介绍意识形态概念的渊源与创立,分析黑格尔、

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内涵、

特征和功能进行全面阐述,从而为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奠定坚实的

理论基础。

第二章,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进行考察。首先,从

党的意识形态的酝酿与形成、党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的曲折发展、党的意识形态的转型与重新确立、党的意识形态的丰富和继续发展、党的意识形态的

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等六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然后在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教训。

第三章,对国外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状况进行透视。主要是考察西方资本主

义政党和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状况,首先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特点

及其现实启示;然后考察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衰亡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总结

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失败的深刻教训。这些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教训将为探索

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第四章,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是阐述

全球化的科学内涵、全球化的本质以及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客观分析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中重点是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

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这是本章的重点章节,将承接上述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寻绎具体有效的对策。

五、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必须借助的工具和手段。本文拟采取以下一些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由于“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这一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本文将会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搜集大量国内外著作、论文等己有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提炼、整理,将为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比较研究法

为了探索全球化境域下如何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将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与前苏联共产党意识

形态建设的失败教训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上的失误进行纵向比较,旨在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境域下加

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也为进一步探索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

形态建设的具体措施提供鲜活的事实依据。

(三)历史研究法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历史方法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对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应将其置于历史发展与现实要求的视野中,既注重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又注重全球化境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鉴于此,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去追溯意识形态理论的渊源与发展脉络、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探究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实现途径。

六、主要参考文献

[1]侯惠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

[2]陈锡喜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

[3]俞吾金 . 意识形态论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

[4]童世骏 . 意识形态新论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5]郑永廷等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M]. 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6]王永贵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M]. 哈尔滨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7]王永贵等 .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

[8]王永贵等 . 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 .

[9]张一兵 .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Ml.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年版 .

[10]阎志民 .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学说 [M].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

[11]张秀琴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12]郭文亮 . 加入 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 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版 .

[13]张秀琴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M]. 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14] 杨立英等 . 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15] 王晓升等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

[16]孟登迎 . 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

[17]王绍臣等 . 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M].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18]周宏 . 理解与批判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M]. 上海 : 上海三联店, 2003 年版 .

[19]赵继伟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 [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

[20]朱育和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

[21]戴焰军等 .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 北京 :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年版 .1

注:内容超出篇幅可附页。

三、考生自我评价:

1.科研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参与的科研项目中,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众多学科,由于涉猎内容较多,不免有些论述较为粗浅,大多是不成熟的看法,但是在研究中,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与学习中,感受到大学者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人类社会公正而科学

的设想,还有与中国文化相异的西方文化中感受不同学术流派的和观点碰撞所激发的思维花火,乃

至到现今社会所存在现象的搜寻与解决等方面,都感受到了知识与真理的力量,所以对知识孜孜以

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中国当代社会实践,

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2.学科知识

本科及硕士期间,选修较多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并且取得优异成绩,拥有较为广泛的学科知识基础,但是在理论厚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希望攻读博士学位以此来深化自己的理

论深度,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

3.科研能力

在本科及硕士期间参加了部分校级、省市级等三部科研项目的工作: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指导委员会自选研究课题(教改项目),本科和硕士阶段均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两篇论文公开发表,另外两篇论文已完成,在审稿期

间。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一定

的提升。

我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和材料均为本人的真实情况,本人对此承担一切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