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管理)数据挖掘主要会议

(会议管理)数据挖掘主要会议
(会议管理)数据挖掘主要会议

一流的:数据库三大顶级会议SIGMOD,VLDB,ICDE,数据挖掘KDD,实际相关的还有机器学习ICML,还有信息检索的SIGIR;数据库的理论会议PODS,但它是理论的会议所以和咱们就不大相关了

二流的:EDBT,ICDT,CIKM,SDM,ICDM,PKDD,还有ECML欧洲的机器学习会议(这个应该是1.5档的,比一般的二流好),这些会也不好中,中了也会会觉得不一定爽,你可能觉得再以努力就上一流了,哈哈。还有一些会,俺就懒得列了!

下面是很早以前AI版的一个帖子,写得还不错,看看吧,哈哈————————————————————————————————————

有些人的工作很原创,每年总有一些很新颖的东西。有的人文章很多,但主要都是follow别人的工作。Database领域有不少papermachine。有的地方,整个group就是一个大的papermachine。

个人感觉数据库研究者倾向于把数据挖掘看作一个数据库的子领域,因而对数据挖掘的会议rating较低。然而对其他背景的人而言,数据挖掘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新兴领域,因而对其会

议rating比较高。

SIGMOD:97分,数据库的最高会议,涉及范围广泛,稍偏应用(因为理论文章有PODS)。没

说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这个会议不仅是double-blind review,而且有rebuttal procedur

e,可谓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VLDB:95分,非常好的数据库会议。与SIGMOD类似,涉及范围广泛,稍偏应用。

从文章的质量来说,SIGMOD和VLDB难分伯仲,没有说谁比谁更高。他们的范围也几乎一样。不少牛人都认为,今年的rebuttal procedure其实并不怎么成功。投稿太多,很难做到每一

篇都公平公正。很多rebuttal没人看。

double-blind是把双刃剑。这几年来每年都有人冒充牛人的风格来投稿,有的还真进去了。

反而VLDB的审稿质量一直很高。每年的VLDB都有很理论的paper。

一般来说,我感觉大家还是认为SIGMOD要好那么一点点。根据我个人读过的文章,也有这样的感觉。不过这个并不重要了,有差别也是那么一点。

PODS:95分。是“数据库理论的最好会议,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论会议”。每年总是co-locate

d with SIGMOD。感觉其中算法背景的人占主流(你可以数数PODS文章中有多少来自Motwani group),也有一部分AI背景的人(毕竟SIGART也是主办者之一)。它的影响力远不及SIGM OD,然而其中文章的质量比较整齐,variance小于SIGMOD(以及其他任何数据库会议)。有一位牛人说:“PODS never had a re

ally bad paper,”这是它值得骄傲的地方。

KDD::full paper 95分,poster/short paper 90分。数据挖掘的最高会议。由于历史积累

不足以及领域圈子较小,勿用讳言KDD目前比SIGMOD尚有所不如。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类比

:KDD:SIGMOD=CRYPTO:STOC。回顾密码学的历史,真正最牛的文章一般发在STOC/FOCS 而非C

RYPTO/EUROCRYPT,这和今天的数据挖掘何等类似!然而你看看今天的密码学文章,已经有顶级的密码学家(恕我不便写出名字)不再往STOC/FOCS投稿。我觉得同样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生在数据挖掘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几年来KDD的质量都很高。其full paper的质量高于SIGMOD/VLDB中数据挖掘方面的paper

的质量。原因是SIGMOD/VLDB审稿人中数据挖掘的人很少,审稿标准不一定能掌握得很好。这几年好几篇SIGMOD/VLDB的数据挖掘paper都follow一些KDD的paper。而在KDD,要拿一篇f

ull paper真难。去年复旦拿了一篇,实属难能可贵。今年他们又拿了一个SIGMOD demo,说明工作的确很扎实。

听说在很多地方,如果能有一篇SIGMOD/VLDB/KDD,就能博士毕业,能有两篇就能找到不错

的工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ICDE:92分。很好的数据库会议,也是一个大杂烩。好处是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坏处是文

章水平参差不齐。

EDBT:88分,不错的数据库会议,录取率很低然而历史积累不足,影响还明显不及ICDE。ICDT:88分,PODS的欧洲版,数据库理论第二会议。

和SIGMOD/VLDB一样,ICDE和EDBT在质量和影响上都不相上下。

其它的如CIKM,ICDM,SDM,SSDBM,PKDD等等都比以上的会议差一截。

CIKM:85分。

SDM:full paper 90分,poster/short paper 85分。SIAM的数据挖掘会议,与ICDM并列为数据挖掘领域的第二位,比KDD有明显差距。好像其中统计背景的人比较多,也有一部分机器

学习背景的人,比较diversified。

ICDM:full paper 90分,poster/short paper 85分。IEEE的数据挖掘会议,与SDM并列为

数据挖掘领域的第二位,比KDD有明显差距。

PKDD:83分(因为poster/short paper数量很少,所以不予区分)。好像是KDD的欧洲版,但与KDD差距很大。

https://www.360docs.net/doc/862509098.html,/blog/more.asp?name=zhaoyong04&id=24556

IJCAI (1+): AI最好的综合性会议, 1969年开始, 每两年开一次, 奇数年开. 因为AI 实

在太大, 所以虽然每届基本上能录100多篇(现在已经到200多篇了),但分到每个领域就没几篇了,象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这么大的领域每次大概也就10篇左右, 所以难度很大. 不过从录用率上来看倒不太低,基本上20%左右, 因为内行人都会掂掂分量, 没希望的就别浪费reviewer的时间了. 最近中国大陆投往国际会议的文章象潮水一样, 而且因为国内很少有能自己把关的研究组, 所以很多会议都在complain说中国的低质量文章严重妨碍了PC的工作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 估计这几年国际会议的录用率都会降下去. 另外, 以前的IJCAI是没有poster的, 03年开始, 为了减少被误杀的好人, 增加了2页纸的poster.值得一提的是, IJCAI是由貌似一个公司"IJCAI Inc."主办的(当然实际上并不是公司, 实际上是个基金会), 每次会议上要发几个奖,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IJCAI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和 Computer& Thoughts Award, 前者是终身成就奖, 每次一个人, 基本上是AI的最高奖(有趣的是, 以AI为主业拿图灵奖的6位中, 有2位还没得到这个奖), 后者是奖给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 每次一个人. 这两个奖的获奖演说是每次IJCAI的一个重头戏.另外,IJCAI 的 PC member 相当于其他会议的area chair, 权力很大, 因为是由PC member 去找 reviewer 来审, 而不象一般会议的PC member其实就是

reviewer. 为了制约这种权力, IJCAI的审稿程序是每篇文章分配2位PC member, primary PC member去找3位reviewer, second PC member 找一位.

AAAI (1): 美国人工智能学会AAAI的年会. 是一个很好的会议, 但其档次不稳定, 可以给到1+, 也可以给到1-或者2+, 总的来说我给它"1". 这是因为它的开法完全受IJCAI制约: 每年开, 但如果这一年的IJCAI在北美举行, 那么就停开. 所以, 偶数年里因为没有IJCAI, 它就是最好的AI综合性会议, 但因为号召力毕竟比IJCAI要小一些,特别是欧洲人捧AAAI

场的比IJCAI少得多(其实亚洲人也是), 所以比IJCAI还是要稍弱一点, 基本上在1和1+

之间; 在奇数年, 如果IJCAI不在北美, AAAI自然就变成了比IJCAI低一级的会议(1-或2+), 例如2005年既有IJCAI又有AAAI, 两个会议就进行了协调, 使得IJCAI的录用通知时间比AAAI的deadline早那么几天, 这样IJCAI落选的文章可以投往AAAI.在审稿时IJCAI 的 PC chair也在一直催, 说大家一定要快, 因为AAAI那边一直在担心IJCAI的录用通知出晚了AAAI就麻烦了.

COLT (1): 这是计算学习理论最好的会议, ACM主办, 每年举行. 计算学习理论基本上可以看成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的交叉, 所以这个会被一些人看成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会

而不是AI的会. 我一个朋友用一句话对它进行了精彩的刻画: "一小群数学家在开会". 因为COLT的领域比较小, 所以每年会议基本上都是那些人. 这里顺便提一件有趣的事, 因为最近国内搞的会议太多太滥, 而且很多会议都是LNCS/LNAI出论文集, LNCS/LNAI基本上已经被搞臭了, 但很不幸的是, LNCS/LNAI中有一些很好的会议, 例如COLT.

CVPR (1): 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方面最好的会议之一, IEEE主办, 每年举行. 虽然题目

上有计算机视觉, 但个人认为它的模式识别味道更重一些. 事实上它应该是模式识别最好

的会议, 而在计算机视觉方面, 还有ICCV与之相当. IEEE一直有个倾向, 要把会办成"盛会", 历史上已经有些会被它从quality很好的会办成"盛会"了. CVPR搞不好也要走这条路. 这几年录的文章已经不少了. 最近负责CVPR会议的TC的chair发信说, 对这个community 来说, 让好人被误杀比被坏人漏网更糟糕,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减少好人被误杀的机会啊?

所以我估计明年或者后年的CVPR就要扩招了.

ICCV (1): 介绍CVPR的时候说过了, 计算机视觉方面最好的会之一. IEEE主办. ICCV逢奇数年开,开会地点以往是北美,欧洲和亚洲轮流,本来2003年定在北京,后来因Sars和原定05年的法国换了一下。ICCV'07年将首次在南美(巴西)举行.

CVPR原则上每年在北美开, 如果那年正好ICCV在北美,则该年没有CVPR.

ICML (1): 机器学习方面最好的会议之一. 现在是IMLS主办, 每年举行. 参见关于NIPS

的介绍.

NIPS (1): 神经计算方面最好的会议之一, NIPS主办, 每年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会

每年的举办地都是一样的, 以前是美国丹佛, 现在是加拿大温哥华; 而且它是年底开会,

会开完后第2年才出论文集, 也就是说, NIPS'05的论文集是06年出. 会议的名字是"Advances in Neural Inxxxx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所以, 与ICMLECML这样的"标准的"机器学习会议不同, NIPS里有相当一部分神经科学的内容, 和机器学习有一定的距离. 但由于会议的主体内容是机器学习, 或者说与机器学习关系紧密, 所以不少人把NIPS看成是机器学习方面最好的会议之一. 这个会议基本上控制在MichaelJordan的徒子徒孙手中, 所以对Jordan系的人来说, 发NIPS并不是难事, 一些未必很强的工作也能发上去, 但对这

个圈子之外的人来说, 想发一篇实在很难, 因为留给"外人"的口子很小. 所以对Jordan系以外的人来说, 发NIPS的难度比ICML更大. 换句话说,ICML比较开放, 小圈子的影响不象NIPS那么大, 所以北美和欧洲人都认, 而NIPS则有些人(特别是一些欧洲人, 包括一些大家)坚决不投稿. 这对会议本身当然并不是好事,但因为Jordan系很强大, 所以它似乎也不太care. 最近IMLS(国际机器学习学会)改选理事, 有资格提名的人包括近三年在ICMLECMLCOLT发过文章的人, NIPS则被排除在外了. 无论如何,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会.

ACL (1-): 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最好的会议, ACL (Association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主办, 每年开.

KR (1-): 知识表示和推理方面最好的会议之一, 实际上也是传统AI(即基于逻辑的AI)最好的会议之一. KR Inc.主办, 现在是偶数年开.

SIGIR (1-): 信息检索方面最好的会议, ACM主办, 每年开. 这个会现在小圈子气越来越重. 信息检索应该不算AI, 不过因为这里面用到机器学习越来越多, 最近几年甚至有点机器学

习应用会议的味道了, 所以把它也列进来.

SIGKDD (1-): 数据挖掘方面最好的会议, ACM主办, 每年开. 这个会议历史比较短,毕竟, 与其他领域相比,数据挖掘还只是个小弟弟甚至小侄儿. 在几年前还很难把它列在tier-1

里面, 一方面是名声远不及其他的top conference响亮, 另一方面是相对容易被录用. 但现在它被列在tier-1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 这几年来KDD的质量都很高. SIGKDD从2000年来full paper的录取率都在10%-12%之间,远远低于IJCAI和ICML.

经常听人说,KDD要比IJICAI和ICML都要困难。IJICAI才6页,而KDD要10页。没有扎实系统的工作,很难不留下漏洞。有不少IJICAI的常客也每年都投KDD,可难得几个能经

常中。

UAI (1-): 名字叫"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 涉及表示推理学习等很多方面,

AUAI(Association of UAI) 主办, 每年开.

我知道的几个人工智能会议(二三流)

(原创为https://www.360docs.net/doc/862509098.html,上的daniel)

纯属个人看法, 仅供参考. tier-1的列得较全, tier-2的不太全, tier-3的很不全. 同分的按字母序排列. 不很严谨地说, tier-1是可以令人羡慕的, tier-2是可以令人尊敬的,

由于AI的相关会议非常多, 所以能列进tier-3的也是不错的.

tier 2: tier-2的会议列得不全, 我熟悉的领域比较全一些.

AAMAS (2+): agent方面最好的会议. 但是现在agent已经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几乎所有

AI有关的会议上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AAMAS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ECCV (2+): 计算机视觉方面仅次于ICCV的会议, 因为这个领域发展很快, 有可能升级到

1-去.

ECML (2+): 机器学习方面仅次于ICML的会议, 欧洲人极力捧场, 一些人认为它已经是1-了. 我保守一点, 仍然把它放在2+. 因为机器学习发展很快, 这个会议的reputation上升非常明显.

ICDM (2+): 数据挖掘方面仅次于SIGKDD的会议, 目前和SDM相当. 这个会只有5年历史, 上升速度之快非常惊人. 几年前ICDM还比不上PAKDD, 现在已经拉开很大距离了.

SDM (2+): 数据挖掘方面仅次于SIGKDD的会议, 目前和ICDM相当. SIAM的底子很厚,但在CS里面的影响比ACM和IEEE还是要小, SDM眼看着要被ICDM超过了, 但至少目前还是相当的.

ICAPS (2): 人工智能规划方面最好的会议, 是由以前的国际和欧洲规划会议合并来的. 因为这个领域逐渐变冷清, 影响比以前已经小了.

ICCBR (2): Case-Based Reasoning方面最好的会议. 因为领域不太大, 而且一直半冷不热, 所以总是停留在2上.

COLLING (2): 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仅次于ACL的会, 但与ACL的差距比

ICCV-ECCV和ICML-ECML大得多.

ECAI (2): 欧洲的人工智能综合型会议, 历史很久, 但因为有IJCAI/AAAI压着,

很难往上升.

ALT (2-): 有点象COLT的tier-2版, 但因为搞计算学习理论的人没多少, 做得好的数来数去就那么些group, 基本上到COLT去了, 所以ALT里面有不少并非计算学习理论的内容.

EMNLP (2-): 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一个不错的会. 有些人认为与COLLING相当, 但我觉得它还是要弱一点.

ILP (2-):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方面最好的会议. 但因为很多其他会议里都有ILP方面的内容, 所以它只能保住2-的位置了.

PKDD (2-): 欧洲的数据挖掘会议, 目前在数据挖掘会议里面排第4. 欧洲人很想把它抬起来, 所以这些年一直和ECML一起捆绑着开, 希望能借ECML把它带起来.但因为ICDM和SDM, 这已经不太可能了. 所以今年的PKDD和ECML虽然还是一起开, 但已经独立审稿了(以前是可以同时投两个会, 作者可以声明优先被哪个会考虑, 如果ECML中不了还可以被PKDD接受).

tier 3: 列得很不全. 另外, 因为AI的相关会议非常多, 所以能列在tier-3也算不错了, 基本上能进到所有AI会议中的前30%吧

ACCV (3+): 亚洲的计算机视觉会议, 在亚太级别的会议里算很好的了.

DS (3+): 日本人发起的一个接近数据挖掘的会议.

ECIR (3+): 欧洲的信息检索会议, 前几年还只是英国的信息检索会议.

ICTAI (3+): IEEE最主要的人工智能会议, 偏应用, 是被IEEE办烂的一个典型. 以前的quality还是不错的, 但是办得越久声誉反倒越差了, 糟糕的是似乎还在继续下滑, 现在其实3+已经不太呆得住了.

PAKDD (3+): 亚太数据挖掘会议, 目前在数据挖掘会议里排第5.

ICANN (3+): 欧洲的神经网络会议, 从quality来说是神经网络会议中最好的, 但这个领域的人不重视会议,在该领域它的重要性不如IJCNN.

AJCAI (3): 澳大利亚的综合型人工智能会议, 在国家/地区级AI会议中算不错的了.

CAI (3): 加拿大的综合型人工智能会议, 在国家/地区级AI会议中算不错的了.

CEC (3): 进化计算方面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盛会型. IJCNN/CEC/FUZZ-IEEE这三个会议是计算智能或者说软计算方面最重要的会议, 它们经常一起开, 这时就叫WCCI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但这个领域和CS其他分支不太一样, 倒是和其他学科相似, 只重视journal, 不重视会议, 所以录用率经常在85%左右, 所录文章既有quality非常高的论文, 也有入门新手的习作.

FUZZ-IEEE (3): 模糊方面最重要的会议, 盛会型, 参见CEC的介绍.

GECCO (3): 进化计算方面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与CEC相当,盛会型.

ICASSP (3): 语音方面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这个领域的人也不很care会议.

ICIP (3): 图像处理方面最著名的会议之一, 盛会型.

ICPR (3): 模式识别方面最著名的会议之一, 盛会型.

IEA/AIE (3): 人工智能应用会议. 一般的会议提名优秀论文的通常只有几篇文章, 被提名就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这个会很有趣, 每次都搞1、20篇的优秀论文提名, 专门搞几个session做被提名论文报告, 倒是很热闹.

IJCNN (3): 神经网络方面最重要的会议, 盛会型, 参见CEC的介绍.

IJNLP (3): 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比较著名的一个会议.

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数据挖掘

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数据挖掘 网舟科技数据分析师:李志才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有几个方面:挖掘潜在客户、维持客户忠诚度、挖掘客户的盈利能力和交叉营销。在市场高速扩展的时期要重点关注挖掘潜在客户的工作;在市场相对饱和和稳定的时期,关键是做好维持客户忠诚度的工作,如果客户大量流失,挖掘客户盈利能力和交叉营销只是在做无米之炊罢了。 下面通过一些应用的例子,说明客户关系管理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思路和要点。 在我们某酒店数据挖掘服务的业务中,已有线下会员系统的订单,消费记录数据,又有网站上访客的访问、点击等行为偏好数据。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区分哪些访客是潜在客户并进一步划分会员的等级,向不同的人群推送不同的消息,达到吸引新客户和维持老客户的目的。 基于对行业的认识,我们选取了8个关键指标来描述和区分访客群体。关键指标分别为:average_monthly_visits(平均每月访客次数)、average_pv_of_visit(平均每次访问页面数)、Visit_Duratio(访问时长)、Bounce_Rate(跳出率)、 average_page_views_of_the_hotel(酒店页平均访问次数)、 Hotel_page_view_proportion(酒店页访问时长)、Domestic_page_view_proportion (国内页访问时长)、Conv_Rate(转换率)。用上述指标分别对普卡、银卡、金卡、白金卡客户进行Twostep聚类分析。下面选用分析工具SPSS进行操作。为消除各项指标的数量级差别,用z-score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然后进行Twostep聚类,某类别会员的聚类情况如下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试题及答案要点

《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及工程实践》题目 一、单选题(共80题) 1)( D )的目的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 和原始数据相同的分析结果。 A.数据清洗 B.数据集成 C.数据变换 D.数据归约 2)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 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3)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 (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 A. Precision,Recall B. Recall,Precision A. Precision,ROC D. Recall,ROC 4)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5)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 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6)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 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7)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D) A.变量代换 B.离散化

C.聚集 D.估计遗漏值 8)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 (B)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9)下面哪个不属于数据的属性类型:(D) A.标称 B.序数 C.区间 D.相异 10)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A.计数属性 B.离散属性 C.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D.对称属性 11)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的标准方法: (D) A.嵌入 B.过滤 C.包装 D.抽样 12)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的是: (B) A.特征提取 B.特征修改 C.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 D.特征构造 13)下面哪个属于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的方法? (A) A.傅立叶变换 B.特征加权 C.渐进抽样 D.维归约 14)假设属性income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12000元和98000元。利用最大最小规范化的方 法将属性的值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对属性income的73600元将被转化为:(D) A.0.821 B.1.224 C.1.458 D.0.716 15)一所大学内的各年纪人数分别为:一年级200人,二年级160人,三年级130人,四年 级110人。则年级属性的众数是: (A)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大数据挖掘常用方法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其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学习,统计学等。通过对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商家、用户调整市场政策、减少风险、理性面对市场,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如银行、电信、电商等,数据挖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背景分析、企业管理危机等。大数据的挖掘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神经网络方法、Web 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摸个给定的类别中。可以应用到涉及到应用分类、趋势预测中,如淘宝商铺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情况划分成不同的类,根据情况向用户推荐关联类的商品,从而增加商铺的销售量。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的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应用到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去。在市场营销中,回归分析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如通过对本季度销售的回归分析,对下一季度的销售趋势作出预测并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改变。

(3)聚类。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 (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第二极端为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企业中用以预测客户的需求,各银行在自己的ATM 机上通过捆绑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供用户了解并获取相应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营销。 (5)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自身自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处理非线性的以及那些以模糊、不完整、不严密的知识或数据为特征的处理问题,它的这一特点十分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代表为函数型网络、感知机;第二类是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算法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第三类是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以ART 模型为代表。虽然神经网络有多种模型及算法,但在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中使用何种模型及算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则,而且人们很难理解网络的学习及决策过程。 (6)Web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指Web 从文档结构和使用的集合C 中发现隐含的模式P,如果将C看做是输入,P 看做是输出,那么Web 挖掘过程就可以看做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映射过程。

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数据清洗 1.基本概念 数据清洗从名字上也看的出就是把"脏"的"洗掉",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因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某一主题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从多个业务系统中抽取而来而且包含历史数据,这样就避免不了有的数据是错误数据、有的数据相互之间有冲突,这些错误的或有冲突的数据显然是我们不想要的,称为"脏数据"。我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脏数据""洗掉",这就是数据清洗。而数据清洗的任务是过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将过滤的结果交给业务主管部门,确认是否过滤掉还是由业务单位修正之后再进行抽取。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主要是有不完整的数据、错误的数据、重复的数据三大类。数据清洗是与问卷审核不同,录入后的数据清理一般是由计算机而不是人工完成。 主要类型 残缺数据 这一类数据主要是一些应该有的信息缺失,如供应商的名称、分公司的名称、客户的区域信息缺失、业务系统中主表与明细表不能匹配等。对于这一类数据过滤出来,按缺失的内容分别写入不同Excel文件向客户提交,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全。补全后才写入数据仓库。 折叠错误数据

这一类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业务系统不够健全,在接收输入后没有进行判断直接写入后台数据库造成的,比如数值数据输成全角数字字符、字符串数据后面有一个回车操作、日期格式不正确、日期越界等。这一类数据也要分类,对于类似于全角字符、数据前后有不可见字符的问题,只能通过写SQL语句的方式找出来,然后要求客户在业务系统修正之后抽取。日期格式不正确的或者是日期越界的这一类错误会导致ETL运行失败,这一类错误需要去业务系统数据库用SQL 的方式挑出来,交给业务主管部门要求限期修正,修正之后再抽取。 折叠重复数据 对于这一类数据--特别是维表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将重复数据记录的所有字段导出来,让客户确认并整理。 数据清洗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在几天内完成,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是否过滤,是否修正一般要求客户确认,对于过滤掉的数据,写入Excel文件或者将过滤数据写入数据表,在ETL开发的初期可以每天向业务单位发送过滤数据的邮件,促使他们尽快地修正错误,同时也可以做为将来验证数据的依据。数据清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有用的数据过滤掉,对于每个过滤规则认真进行验证,并要用户确认。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大数据挖掘商业案例

1.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金融企业的进入在带来先进经营理念的同时,无疑也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金融业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合并、收购和相关法规的变化带来了空前的机会,也为金融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节约资金、更完善的服务诱使客户转投到竞争对手那里。即便是网上银行也面临着吸引客户的问题,最有价值的客户可能正离您而去,而您甚至还没有觉察。在这样一种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才能吸引、增加并保持最好的客户呢? 数据挖掘、模式(Patterns>等形式。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解决商务问题。 金融业分析方案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业客户进行交叉销售来增加销售收入、对客户进行细分和细致的行为描述来有效挽留有价值客户、提高市场活动的响应效果、降低市场推广成本、达到有效增加客户数量的目的等。 客户细分―使客户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市场全球化和购并浪潮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的管理需求迫切要求金融机构实现业务革新。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业界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正纷纷采用成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取有价值的客户,提高利润率。他们在分析客户特征和产品特征的同时,实现客户细分和市场细分。 数据挖掘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SPSS预测分析技术能够适应用于各种金融服务,采用实时的预测分析技术,分析来自各种不同数据源-来自ATM、交易、呼叫中心以及相关分支机构的客户数据。采用各种分析技术,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使营销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营销活动的市场回应率,使营销费用优化配置。 客户流失―挽留有价值的客户 在银行业和保险业,客户流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抵押放款公司希望知道,自己的哪些客户会因为竞争对手采用低息和较宽松条款的手段而流失;保险公司则希望知道如何才能减少取消保单的情况,降低承包成本。 为了留住最有价值的客户,您需要开展有效的保留活动。然而,首先您需要找出最有价值的客户,理解他们的行为。可以在整个客户群的很小一部分中尽可能多地找出潜在的流失者,从而进行有效的保留活动并降低成本。接着按照客户的价值和流失倾向给客户排序,找出最有价值的客户。 交叉销售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交叉销售是一种有助于形成客户对企业忠诚关系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企业避开“挤奶式”的饱和竞争市场。由于客户从企业那里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与企业的接触点也就越多,企业就越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偏好和购买行为,因此,企业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就比竞争对手更有效。 研究表明,银行客户关系的年限与其使用的服务数目、银行每个账户的利润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企业通过对现有客户进行交叉销售,客户使用企业的服务数目就会增多,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年限就会增大,每个客户的利润率也随着增大。 从客户的交易数据和客户的自然属性中寻找、选择最有可能捆绑在一起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发现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从而有效地向客户提供额外的服务,提高活期收入并提升客户的收益率。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大数据是2012的时髦词汇,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谈论。大数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谈论,是因为隐藏在大数据后面超千亿美元的市场机会。 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以下内容供个人学习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智库百科是这样描述数据挖掘的“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数据挖掘的定义 技术上的定义及含义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与数据挖掘相近的同义词有数据融合、人工智能、商务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发现、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 ----何为知识从广义上理解,数据、信息也是知识的表现形式,但是人们更把概念、规则、模式、规律和约束等看作知识。人们把数据看作是形成知识的源泉,好像从矿石中采矿或淘金一样。原始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和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和过程控制等,还可以用于数据自身的维护。因此,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理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 这里所说的知识发现,不是要求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不是要去发现崭新的自然科学定理和纯数学公式,更不是什么机器定理证明。实际上,所有发现的知识都是相对的,是有特定前提和约束条件,面向特定领域的,同时还要能够易于被用户理解。最好能用自然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n x _s u x i a n g n i n g

数据挖掘与分析心得体会

正如柏拉图所说:需要是发明之母。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迈进,大量数据日积月累。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工具来满足从数据中发现知识的需求!而数据挖掘便应运而生了。正如书中所说:数据挖掘已经并且将继续在我们从数据时代大步跨入信息时代的历程中做出贡献。 1、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应当更正确的命名为:“从数据中挖掘知识”,不过后者显得过长了些。而“挖掘”一词确是生动形象的!人们把数据挖掘视为“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的同义词,而另一些人只是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 由此而产生数据挖掘的定义: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趣模式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源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Web、其他信息存储库或动态地流入系统的数据。作为知识发现过程,它通常包括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模式发现、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六个步骤。 数据挖掘处理数据之多,挖掘模式之有趣,使用技术之大量,应用范围之广泛都将会是前所未有的;而数据挖掘任务之重也一直并存。这些问题将继续激励数据挖掘的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

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数据清洗1.基本概念 数据清洗从名字上也看的出就是把"脏"的"洗掉",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因为中的数据是面向某一主题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从多个业务系统中抽取而来而且包含历史数据,这样就避免不了有的数据是错误数据、有的数据相互之间有冲突,这些错误的或有冲突的数据显然是我们不想要的,称为""。我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洗掉",这就是数据清洗。而数据清洗的任务是过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将过滤的结果交给业务主管部门,确认是否过滤掉还是由业务单位修正之后再进行抽取。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主要是有不完整的数据、错误的数据、重复的数据三大类。数据清洗是与问卷审核不同,录入后的数据清理一般是由计算机而不是人工完成。 主要类型 残缺数据 这一类数据主要是一些应该有的信息缺失,如的名称、分公司的名称、客户的区域信息缺失、业务系统中主表与明细表不能匹配等。对于这一类数据过滤出来,按缺失的内容分别写入不同Excel文件向客户提交,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全。补全后才写入。 错误数据 这一类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业务系统不够健全,在接收输入后没有进行判断直接写入造成的,比如数值数据输成全角数字、字符串数据后面有一个回车操作、日期格式不正确、日期越界等。这一类数据也要分类,对于类似于、数据前后有

不可见字符的问题,只能通过写语句的方式找出来,然后要求客户在业务系统修正之后抽取。日期格式不正确的或者是日期越界的这一类错误会导致ETL运行失败,这一类错误需要去业务用SQL的方式挑出来,交给业务主管部门要求限期修正,修正之后再抽取。 重复数据 对于这一类数据--特别是维表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将重复数据记录的所有字段导出来,让客户确认并整理。 数据清洗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在几天内完成,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是否过滤,是否修正一般要求客户确认,对于过滤掉的数据,写入Excel文件或者将过滤数据写入数据表,在ETL开发的初期可以每天向业务单位发送过滤数据的邮件,促使他们尽快地修正错误,同时也可以做为将来验证数据的依据。数据清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有用的数据过滤掉,对于每个过滤规则认真进行验证,并要用户确认。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类型 在统计学领域,有些人将数据分析划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验证性数据分析;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 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指为了形成值得假设的检验而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对传统统计学假设检验手段的补充。该方法由美国着名统计学家约翰·图基(John Tukey)命名。

数据挖掘中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一)

数据挖掘中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一) 摘要]良好客户关系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制胜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关系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客户和潜在客户是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客户行为的特征化分析,以数据挖掘为分析工具,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划分方法,使用这些划分方法,对客户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聚类分析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逐渐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一个成熟的CRM系统要能够有效地获取客户的各种信息,识别客户与企业间的关系及所有交互操作,寻找其中的规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在企业与客户的交互操作中,“二八原则”是值得借鉴的,即20%的客户对企业做出80%的利润贡献。但究竟谁是那20%的客户?又如何确定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倾向,进而推断出相应消费群体或个体下一步的消费行为?这都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 企业认识客户和潜在客户是在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特征分析是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极好方法,包括对感兴趣对象范围进行一般特征的度量。一旦知道带来最大利润客户的特征和行为,就可以直接将其应用到寻找潜在客户之中。有效寻找客户,认识哪些人群像自己的客户。因此,在争取客户的活动中,对感兴趣对象进行特征化及其划分是很有意义的。 对客户的特征化,顾名思义就是用数据来描述或给出客户(潜在客户)特征的活动。特征化可以在数据库(或数据库的不同部分)上进行。这些不同部分也称为划分,通常他们互不包含。 划分分析(SegmentationAnalysis)通常用于根据利润和市场潜力划分客户。如:零售商按客户在所有零售商店的总体购买行为,将客户划分为若干描述他们各自购买行为的区域,这样零售商可以评估哪些客户有最大利润。划分是把数据库分成互不相交部分或分区的活动。一般有两种方法:市场驱动法和数据驱动法。市场驱动法需要决定那些对业务有重要影响的特征,即需要预先选择一些特征变量(属性),以最终定义得到划分。数据驱动法是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技术或要素分析技术寻找同质群体。 三、数据挖掘的概念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它对企业的趋势预测和行为决策提供支持。 1.分类分析 分类是指将数据映射到预先定义好的群组或类。分类要求基于数据属性值来定义类别,通过数据特征来描述类别。根据它与预先定义好的类别相似度,划分到某一类中去。分类的主要应用是导出数据的分类模型,然后使用模型预测。 2.聚类分析 聚类是对抽象样本集合分组的过程。与分类不同之处在于聚类操作要划分的类是事先未知。按照同一类中对象之间较高相似度原则进行划分,目的是使同一类别个体之间距离尽可能小,不同类别中个体间距离尽可能大。类的形成是由数据驱动的。 3.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关联的知识。关联规则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支持度(Support)和信任度(Confidence)。它们是两个度量有关规则的方法,描述了被挖掘出规则的有用性和确定性。关联规则挖掘,希望发现事务数据库中数据项之间的关联,这些规则往往能反映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

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总结与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需求分类 1 事务型处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事务型数据处理需求非常常见,例如:淘宝网站交易系统、12306网站火车票交易系统、超市POS系统等都属于事务型数据处理系统。这类系统数据处理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就是事务处理型操作都就是细粒度操作,每次事务处理涉及数据量都很小。 二就是计算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少数几步操作组成,比如修改某行得某列; 三就是事务型处理操作涉及数据得增、删、改、查,对事务完整性与数据一致性要求非常高。 四就是事务性操作都就是实时交互式操作,至少能在几秒内执行完成; 五就是基于以上特点,索引就是支撑事务型处理一个非常重要得技术. 在数据量与并发交易量不大情况下,一般依托单机版关系型数据库,例如ORACLE、MYSQL、SQLSERVER,再加数据复制(DataGurad、RMAN、MySQL数据复制等)等高可用措施即可满足业务需求。 在数据量与并发交易量增加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ORALCERAC集群方式或者就是通过硬件升级(采用小型机、大型机等,如银行系统、运营商计费系统、证卷系统)来支撑. 事务型操作在淘宝、12306等互联网企业中,由于数据量大、访问并发量高,必然采用分布式技术来应对,这样就带来了分布式事务处理问题,而分布式事务处理很难做到高效,因此一般采用根据业务应用特点来开发专用得系统来解决本问题。

2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主要就是被各类企业通过分析自己得销售记录等企业日常得运营数据,以辅助企业管理层来进行运营决策。典型得使用场景有:周报表、月报表等固定时间提供给领导得各类统计报表;市场营销部门,通过各种维度组合进行统计分析,以制定相应得营销策略等. 数据统计分析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就是数据统计一般涉及大量数据得聚合运算,每次统计涉及数据量会比较大。二就是数据统计分析计算相对复杂,例如会涉及大量goupby、子查询、嵌套查询、窗口函数、聚合函数、排序等;有些复杂统计可能需要编写SQL脚本才能实现. 三就是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性相对没有事务型操作要求高。但除固定报表外,目前越来越多得用户希望能做做到交互式实时统计; 传统得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基于MPP并行数据库得数据仓库技术.主要采用维度模型,通过预计算等方法,把数据整理成适合统计分析得结构来实现高性能得数据统计分析,以支持可以通过下钻与上卷操作,实现各种维度组合以及各种粒度得统计分析。 另外目前在数据统计分析领域,为了满足交互式统计分析需求,基于内存计算得数据库仓库系统也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例如SAP得HANA平台。 3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主要就是根据商业目标,采用数据挖掘算法自动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含在海量数据中得规律与知识。

大数据常用的算法

大数据常用的算法(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其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学习,统计学等。通过对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商家、用户调整市场政策、减少风险、理性面对市场,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如银行、电信、电商等,数据挖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背景分析、企业管理危机等。大数据的挖掘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神经网络方法、Web 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摸个给定的类别中。可以应用到涉及到应用分类、趋势预测中,如淘宝商铺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情况划分成不同的类,根据情况向用户推荐关联类的商品,从而增加商铺的销售量。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的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应用到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去。在市场营销中,回归分析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如通过对本季度销售的回归分析,对下一季度的销售趋势作出预测并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改变。 (3)聚类。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 (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第二极端为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企业中用以预测客户的需求,各银行在自己的ATM 机上通过捆绑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供用户了解并获取相应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营销。 (5)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自身自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处理非线性的以及那些以模糊、不完整、不严密的知识或数据为特征的处理问题,它的这一特点十分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代表为函数型网络、感知机;第二类是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算法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第三类是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以ART 模型为代表。虽然神经网络有多种模型及算法,但在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中使用何种模型及算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则,而且人们很难理解网络的学习及决策过程。 (6)Web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指Web 从文档结构和使用的集合C 中发现隐含的模式P,如果将C看做是输入,P 看做是输出,那么Web 挖掘过程就可以看做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映射过程。 当前越来越多的Web 数据都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对Web 数据流挖掘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Web数据挖掘算法有:PageRank算法,HITS算法以及LOGSOM 算法。这三种算法提到的用户都是笼统的用户,并没有区分用户的个体。目前Web 数据挖掘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用户的分类问题、网站内容时效性问题,用户在页面停留时间问题,页面的链入与链出数问题等。在Web 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最全最详细】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目录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1.1数据挖掘 (2)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2)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2) 1.2关联规则 (3) 1.2.1关联规则的概念 (3) 1.2.2关联规则的实现——Apriori算法 (4) 2.用Matlab实现关联规则 (6) 2.1Matlab概述 (6) 2.2基于Matlab的Apriori算法 (7) 3.用java实现关联规则 (11) 3.1java界面描述 (11) 3.2java关键代码描述 (14) 4、实验总结 (19) 4.1实验的不足和改进 (19) 4.2实验心得 (20)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数据挖掘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信息时代。在最近十几年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急剧增大。数据挖掘就是信息技术自然进化的结果。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许多人将数据挖掘视为另一个流行词汇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的同义词,而另一些人只是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如下:·数据清理(消除噪声和删除不一致的数据) ·数据集成(多种数据源可以组合在一起) ·数据转换(从数据库中提取和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变换(从汇总或聚集操作,把数据变换和统一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数据挖掘(基本步骤,使用智能方法提取数据模式) ·模式评估(根据某种兴趣度度量,识别代表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知识表示(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数据挖掘吸纳了诸如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和信号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集成等许多应用领域的大量技术。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art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缺点是"黑箱"性,人们难以理解网络的学习和决策过程。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仿生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具有的隐含并行性、易于和其它模型结合等性质使得它在数据挖掘中被加以应用。sunil已成功地开发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利用该工具对两个飞机失事的真实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进行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遗传算法的应用还体现在与神经网络、粗糙集等技术的结合上。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在不增加错误率的前提下,删除多余的连接和隐层单元;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结合训练神经网络,然后从网络提取规则等。但遗传算法的算法较复杂,收敛于局部极小的较早收敛问题尚未解决。 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介绍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一、背景与目标 基于邳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支撑环境,以基础信息资源库(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地理库)为基础,建设融合业务展示系统,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展示、信息简报呈现、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资源服务应用。实现市府领导及相关委办的融合数据资源视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融合服务与创新服务,通过系统达到及时了解本市发展的综合情况,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为政策拟定提供依据。 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融合分析平台、展示平台,整合现有数据资源,结合政务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业务编排展示能力,以人口、法人、地理,人口与地理,法人与地理,实现基础展示与分析,融合公安、交通、工业、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数据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提供有效支撑。 二、政务大数据平台 1、数据采集和交换需求:通过对各个委办局的指定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将分散的数据进行物理集中和整合管理,为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将为跨机构的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统一和集中的数据交互共享服务。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和ETL等功能。 2、海量数据存储管理需求:大数据平台从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里抽取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需要持久化的存储和访问。不论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存储引擎进行建模后,持久化保存在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要具备

高可靠性、快速查询能力。 3、数据计算分析需求:包括海量数据的离线计算能力、高效即席数据查询需求和低时延的实时计算能力。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数据平台具备线性扩展能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支撑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满足未来政务各类业务工作的发展需要,确保业务系统的不间断且有效地工作。 4、数据关联集中需求:对集中存储在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通过正确的技术手段将这些离散的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即:通过分析数据间的业务关系,建立关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离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能表达更多含义信息集合,以形成基础库、业务库、知识库等数据集。 5、应用开发需求:依靠集中数据集,快速开发创新应用,支撑实际分析业务需要。 6、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通过对海量的政务业务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辅助政务决策,提供资源配置分析优化等辅助决策功能, 促进民生的发展。

数据挖掘中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

数据挖掘中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 [摘要] 良好客户关系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制胜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关系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客户和潜在客户是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客户行为的特征化分析,以数据挖掘为分析工具,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划分方法,使用这些划分方法,对客户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聚类分析一、引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逐渐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一个成熟的CRM 系统要能够有效地获取客户的各种信息,识别客户与企业间的关系及所有交互操作,寻找其中的规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在企业与客户的交互操作中,“二八原则”是值得借鉴的,即20%的客户对企业做出80%的利润贡献。但究竟谁是那20%的客户?又如何确定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倾向,进而推断出相应消费群体或个体下一步的消费行为?这都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二、客户的特征化及其划分企业认识客户和潜在客户是在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特征分析是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极好方法,包括对感兴趣对象范围进行一般特征的度量。一旦知道带来最大利润客户的特征和行为,就可以直接将其应用到寻找潜在客户之中。有效寻找客户,认识哪些人群像自己的客户。因此,在争取客户的活动中,对感兴趣对象进行特征化及其划分是很有意义的。对客户的特征化,顾名思义就是用数据来描述或给出客户(潜在客户)特征的活动。特征化可以在数据库(或数据库的不同部分)上进行。这些不同部分也称为划分,通常他们互不包含。划分分析(Segmentation Analysis)通常用于根据利润和市场潜力划分客户。如:零售商按客户在所有零售商店的总体购买行为,将客户划分为若干描述他们各自购买行为的区域,这样零售商可以评估哪些客户有最大利润。划分是把数据库分成互不相交部分或分区的活动。一般有两种方法:市场驱动法和数据驱动法。市场驱动法需要决定那些对业务有重要影响的特征,即需要预先选择一些特征变量(属性),以最终定义得到划分。数据驱动法是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技术或要素分析技术寻找同质群体。三、数据挖掘的概念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它对企业的趋势预测和行为决策提供支持。 1.分类分析分类是指将数据映射到预先定义好的群组或类。分类要求基于数据属性值来定义类别,通过数据特征来描述类别。根据它与预先定义好的类别相似度,划分到某一类中去。分类的主要应用是导出数据的分类模型,然后使用模型预测。 2.聚类分析 聚类是对抽象样本集合分组的过程。与分类不同之处在于聚类操作要划分的类是事先未知。按照同一类中对象之间较高相似度原则进行划分,目的是使同一类别个体之间距离尽可能小,不同类别中个体间距离尽可能大。类的形成是由数据驱动的。 3.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关联的知识。关联规则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支持度(Support)和信任度(Confidence)。它们是两个度量有关规则的方法,描述了被挖掘出规则的有用性和确定性。关联规则挖掘,希望发现事务数据库中数据项之间的关联,这些规则往往能反映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 4.时间序列分

大数据、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区别

大数据、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区别 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区别是,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挖掘,而数据挖掘更多是针对内部企业行业小众化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就是进行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诊断,大数据需要分析的是趋势和发展,数据挖掘主要发现的是问题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 。 2、数据分析:

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在20世纪早期就已确立,但直到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实际操作成为可能,并使得数据分析得以推广。数据分析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 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英语: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简而言之: 大数据是范围比较广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按照数据分析的流程来说,数据挖掘工作较数据分析工作靠前些,二者又有重合的地方,数据挖掘侧重数据的清洗和梳理。 数据分析处于数据处理的末端,是最后阶段。 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分界、概念比较模糊,模糊的意思是二者很难区分。 大数据概念更为广泛,是把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统计学等等技术的综合体,每个人限于学术背景、技术背景,概述的都不一样。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BI 项目计划书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项目计划书 2011/5/4 修改记录

目录 一、项目背景 (5) 二、相关术语 (5) 1. Web数据挖掘 (5) 1)Web数据挖掘分类 (6) 2) Web数据的特点 (7) 3) 典型Web挖掘的处理流程 (7) 4) 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 (7) 5) Web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 (8) 2. 网站流量统计 (10) 3. 统计指标/术语 (10) 4. 用户分析-- 网站用户的识别 (13) 5. WEB日志的作用和缺陷 (15) 6. 漏斗模型(Funnel Model) (17) 7. 目前提供此服务产品/企业 (18) 三、项目目的 (18) 四、项目需求 (18) 1. 页面统计 (18) 2. 用户行为指标 (19) 3. 潜在用户特征分析 (19) 4. 指定User Cookie的分析 (20) 5. 用户趋势分析 (20) 五、项目系统设计 (20) 六、项目详细设计 (21) 1. 数据收集 (21) 2. 数据模型 (22) 1) 统计PV量(趋势) (22) 2) 消重统计独立IP量/ IP的平均访问页面量(趋势) (22) 3) 消重统计独立UV量/ UV的平均访问页面量(趋势) (23) 4) 统计URL的访问来源Ref的量/ Ref排行(趋势) (23) 5) 统计Ref=URL的去访URL*/跳出的量/ 去访/跳出排行(趋势) (23) 6) 统计分析/预测/规律特定用户的行为(趋势) (24) 7) 统计新访客/老访客(趋势) (24) 8) 页面平均停留时间/ 页面平均时长(趋势) (24) 9) 搜索引擎列表 (24) 10) 搜索引擎关键词 (25) 11) 搜索引擎关键词(各搜索引擎) (25) 12) 老用户回头率(用户黏性) (25) 13) 新增用户增加/流失(用户黏性) (25) 14) 不活跃用户激活(用户黏性) (26) 15) 用户浏览深度(用户黏性)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