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总结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总结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总结的笔记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

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三、黑陶艺术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

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

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

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

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

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定,

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

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

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

何种动物.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术

(一)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一、纹样类型

饕餮、夔龙、夔凤、云纹、雷纹、乳钉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兽。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化了的兽面,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蟠虺纹,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蟠螭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曲。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涡纹特征是圆形的几何图案,这是一个圆凸面上饰有水涡状线条的纹样。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

乳丁纹,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云雷纹,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三)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

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四)书法艺术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

汉字起源的传统说法:1,结绳说. 2,八卦说3,刻契说

第二章秦汉美术

绘画艺术

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形式、表现、内容及技法

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

秦汉书法发展

秦汉时期,时代变迁剧烈。文字缺少统一,大篆经过改创小篆,大小篆书又简化成隶书,随后又发展成草书,而又演变成章草,行书楷书。秦汉时期,文字书法遗迹主要是帛书、简牍、壁画、篆刻、瓦当以及青铜铭文。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风格?

a、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的装饰性图象。始于西汉,风行东汉,

随厚葬之风发展。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以山东武氏祠石刻最著名;

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甘肃等地,以四川最多且具特色。画像石多为祠

堂石室的壁画及墓门、楣、楹的装饰画;画像砖则往往是嵌在墓室的壁上。

b、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内容广泛,从上层贵族的享乐到下层人民的劳动;从伏羲女娲到

凤舞龙潜的神话无所不包,另有历史故事和战争田猎,如荆轲刺秦、列女孝子等等。

c、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浅浮雕,即在打磨平整的砖

石上,将所绘物象轮廓周围的平面剔去一层,再对形象略施雕刻,有的还涂以彩色,

多表现人物,如山东武氏祠的石刻画像;另一种是线刻,即在平面上以直线或曲线

刻成图画,花鸟虫鱼或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方法,如四川画像砖中的花砖等。

d、各地的画像砖石各有特色。山东朴重、四川活泼、河南雄健,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

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鲁迅、林风眠都对汉代画像砖石有很高评价。

雕塑艺术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东汉陶俑:圆雕----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汉代人物雕塑之代表)。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建筑艺术

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2)山水画开始萌芽

(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

(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

(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骨法用笔:指

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

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

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

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

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

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

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

(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

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

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六朝三杰”指谁?

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

隋唐的绘画艺术

(一)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

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

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二)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

(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

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原因在于:

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

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

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

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

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

A.张萱《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

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

B.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

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

A.曹仲达: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

B.吴道子: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山水画的兴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

李思训父子的“北宗”青绿山水画

李思训(“大李将军”)《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小李将军”)《明皇幸蜀图》

唐代画坛上的“大小李将军”指谁?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李思训(653-718)唐宗室,工画金碧辉煌的重青绿山水,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人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父子两人的画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期的豪华的风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

水墨山水

王维“南宗”之祖“破墨”、“皴法”

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

<1>展子虔(隋):

A.《游春图》:

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

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

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B.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大小李将军”(唐):

A.李思训:

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

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

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B.李昭道:

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

之”。

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

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

<1>王维:

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c.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

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

性情。

花鸟畜兽画家

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

韩干: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干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

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1).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

并发挥自己的见解。

(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

A.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B.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

C.画家传记及作品。

(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

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A.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

人伦,穷神变,测幽微”。B.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C.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

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书法篆刻艺术

钟繇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皇象,《急就草》画如铁石,每字下方的竖笔尖尖下垂,古称“悬针体”。

王羲之《兰亭序》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论者称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其正书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构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被视为千余年来

书学的典范。《祭侄文稿》

柳公权与颜体不同,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

为誉,《玄秘塔碑》

张旭与怀素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min)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

雕塑艺术

杨惠之:唐代雕塑家。与吴道子同为唐开元年间人,两人初为画友并均师从张僧繇。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誉。杨惠之的作品当时几乎遍布中州一带,今天所见到的只有传为其所作的苏州保圣寺的罗汉塑像了。著有《塑诀》一卷,可惜已散佚。

陵墓雕塑

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

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战疆场所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六马姿势各异,有站立、徐行、奔驰三种。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巧妙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犀利挺劲的直线,曲直相辅,刚柔相济,使浮度并不高的战马形象产生了近乎圆雕的强大体积感。“昭陵六骏”是我国浮雕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随葬俑群、宗教造像。隋唐雕塑的题材、技法和风格,特别是宗教造像。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随葬俑群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雕和石雕。

唐三彩:绿(铜)、蓝(钴)、赭(铁)三色,故称三彩俑

石窟寺院艺术

中国石窟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中原地区、江南和西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

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属于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大多依山依崖开凿。

敦煌壁画艺术

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

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

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

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

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

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

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

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

周文矩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荆浩五代《匡庐图》。

关仝: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豀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点缀以人物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

黄筌:杰出画家。为宫廷御用画师。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徐熙运用质朴简练的手法,创立了水墨淡彩的画派。所有的描绘,不论在形或神态方面,都表现在“落墨”,即一切以墨来奠定,而著色只是处于辅助地位。

两宋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差异及特点

在两宋时期,中国山水、花鸟画更为繁荣昌盛。首先山水、花鸟画已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画家都擅长山水、花鸟画。

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依循意形合一的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大势。所谓大势,就是大体的位置。认为画画的布局是和下围棋的道理相仿。下

围棋要松,开始时,起手要宽,先着眼于通盘之局,然后再注意小处。画画也是如此,不经营好大势,其他就谈不上。

(2)讲究开合。所谓“开合”,也可叫“分合”,简单地说,“开”就是“放”、起或生发,“合”就是收、结或收拾的意思。“开合”方式灵活多样。有下开上合,左开右合的,另外,也有开而无合的。其实,这种无合也是有合的,只是把合的位置放在画面之外罢了。

(3)注意主客体关系。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在画面布局景物时,不是平均分配,要有主次、重心。画人物,要以人物为主,以物为客;画花鸟,要以花鸟为主,以其他物象为客。主客配合要和谐、做到“多样的统一”。从画面来说,由于画面的下半部在视角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所以一般主体大多布置在这个地方。

(4)注重虚实。所谓虚实,就是指画面上的疏密、浓淡、聚散。远近、大小就是虚实的一种形象。一般地说,近景形象画得比较大,比较详细而用墨较浓,可称为实;远景的形象画得比较小,比较简略而用墨较淡,可视为虚。中国画的空白更是一种特有的虚。这种虚,不着一点笔墨和颜色,有着特殊的意境。

(5)注重款题。中国画上题字大约始宋元。题诗和题字的内容往往可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思想。款题的字数多少,行数的长短、单双、横写或直写,都要和布局的虚实相配合,款题的字体也要与画相配合。就是说,工笔画要用楷书,写意画要用行书或草书题款。

在大幅的画上题款要用大字、小幅画上要用小字配合。山石苍劲,宜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如画的色、墨较淡,款题的字也要用淡墨来写。款题写好后,须在其下面加盖印章。印章和款题的关系也和款题与画的关系一样,要求彼此协调统一。所以,中国国画画面中的款题、印章也是画的一部分,构成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李公麟《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也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的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十分成功。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

(2)《清明上河图》:

<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

<2>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

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b.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

业贸易活动。

c.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

景象: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

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

<3>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

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

<4>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

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5>A.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

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

B.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

到的了解。

C.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

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李成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成的画派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李成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色见胜。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李成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都特别用心。一定多以平视为基础,从地平线上来看屋檐自然要掀起,画山上亭馆自然也是从下望上。

范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范宽的山水画最初是学李成的。范宽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这些山水的原型是从真山真水中汲取的。范宽是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溪山行旅图》则是流传有序的赫赫名迹。

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

南宋四家代表人物是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李唐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刘松年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马远艺术上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

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闺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夏圭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夏圭还善画巨型长卷,如《溪山清远图》。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董源、李成、范宽北宋三大家。

宋代画坛的变化?

答: (1)宫廷绘画达到鼎盛繁荣

(2)文人绘画形成潮流

(3)通俗美术勃兴。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不同:宋元时期都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高峰期,但宋朝重视写生与诗意,元朝则强调笔墨的情趣。

辽金元的绘画

文人画----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一类带有抒发文人情感意味的绘画,多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之余的寄情遣兴之作。思想意识上主张个性抒发情感宣泄;艺术上不拘古法,注重文人书卷气和笔墨情趣的追求;内容上多寄予作者的情感;题材上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征:重意境,重情趣,重自然之理,重书画结合。又各具特色:a黄画空灵潇洒、b王画苍茫浑厚、c倪画简淡疏荒、d 吴画沉郁湿润。

元四家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四家的山水画都源出董源、巨然,以水墨为主;又都以诗书画印并驾,文学与艺术掺合见长,重于笔墨,讲求风格,强调笔墨情趣的追求和主观意趣的表现。

元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

〈1〉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2〉a.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

b.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3〉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黄公望:

A.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为寄托,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

苍润浑厚。

B.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横卷:

a.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铜庐一带的

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b.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c.画法更加简括,显示较深的笔墨功力。

C.还著有《写山水诀》一篇:论述山水画法,在剖析画法中不忽视师法造

化,是一篇历来受到重视的画论。

(2)吴镇:

A.号梅花道人,擅画山水梅竹,饱含诗意,画风清新可喜,笔墨雄秀清润,

气象苍茫。

B.喜作《渔父图》:抒发幽栖超脱,自命高雅的情怀,是其生活理想的追求

和写照。

C.擅作墨竹,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用笔若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自称

戏笔,曾作《雪竹图》。

(3).倪瓒:

A.号云林,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

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

B.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

C.传世作品:

a.《渔庄秋霁图》:作三段平远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

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

寂气氛。

b.《水竹居图》:设色山水,是元明文人画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

画法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工整.

D.也擅画墨竹树石:清秀雅致, 绘画标榜自娱,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对以后

的文人画有深远的影响.

(4)王蒙:

A.自号黄鹤山樵,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

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

B.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

C.传世作品: 《青卞隐居图》:

a.山势险峻,树木繁密。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皴,牛

毛皴,干湿互用。

b.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书法篆、隶、行、楷、草诸体无所不工,而以行、楷最精。书写碑刻很多,圆转劲丽,人称“赵体”。赵孟頫是一位绘画全才。山水、人物、鞍马、竹石皆精到。受其影响的元代画家很多,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传世书法作品有《洛神赋》等。并有《秋郊饮马图》画作传世。

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思潮在花鸟画创作方面的表现?

(1) 从心理因素看,中国古代文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多具有为功名事业进取不息的奋斗精神;

又具有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的心里素质,而在为功名事业进取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是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心理因素的践踏,长期的心里积郁便需要寻求某种途径宣泄排泄,梅兰竹菊等之类的花卉多具有自己的个性,如梅的耐寒,兰的幽香,竹的挺拔,菊的熬霜。因此古代文人经常借用这些植物的个性,将其个性人格化,来宣泄他们的心理积郁表达他们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等文人品格的赞扬。

(2) 从表达技巧来看,中国古代文人都谙熟于毛笔书写文字,而梅兰竹菊一类植物的生长结

构,非常便于以书写文字的笔法去表现。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要、定窑、汝窑

宋代雕塑艺术:这组泥塑罗汉在表情把握、身段比例、服饰配置、肌肤质感、色彩光泽等方面都臻于完美,其价值远超出宗教的范畴,具有艺术的典范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泥塑罗汉衣饰上的纹样博采各类民间祥图,透露出灵岩寺宗教艺术包容世俗风尚的情志。灵岩寺泥塑罗汉衣饰上的吉祥纹饰涉及花草、神兽、文字、果实、自然物、人工图案等,且五彩纷呈,将罗汉们装扮得既端庄富丽,又神秘莫测。

第五章明清美术

绘画艺术

明代绘画的发展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

A.早期绘画

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机构。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

B中期绘画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沈周和文徵明,是吴门派画风的主要代表。

C.后期绘画

明代中后期的人物画,承浙派者流于粗陋简率,效唐寅、仇英者日趋柔弱靡丽。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民间画工中尤多写真能手,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于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明代后期山水画,继吴门派而起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

明代文人画

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吴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出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至此,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熟,而董其昌则予以总结,遂使以文人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董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

吴门四家

明代中期的艺术市场急需一种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于是,苏州一带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他们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并取代了浙派的地位,成为当时的画坛主流,史称“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及仇英吴门四家

吴门画派的影响

1.“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

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2.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他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文雅典丽,笔墨蕴籍含蓄,风骨秀逸。文

徵明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3. 唐寅的作品以工细为主,又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书法秀逸遒劲,风

格洒脱,雅俗共赏,深受欢迎。他也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鸟兼工的画家,并因生活跌宕多趣,风流不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

4. 仇英为文、唐的画友,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所绘

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明代大家徐渭

徐渭,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不求形似求生韵,笔势激动,气度轩昂,如感情之渲泄,澎湃汹涌。这与他怀才不遇的坎坷经历大有关联,才情在仕途上受阻,却在诗文书画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墨葡萄图》轴,几无线条,全用泼墨泼水而成,却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形态生动;狂放之气,足以骄人。徐渭的人物画也很精彩,寥寥数笔,即见精神。

“南陈北崔”

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绶,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二人均擅长人物,各具风格。陈洪绶人物画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版画方面。陈洪绶绘画形式特点,在于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崔子忠师法周文矩,线条区屈多姿,设色沉稳,画风俊逸高古。

董其昌绘画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答:其山水画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化的表现力,把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运动的笔势做意象组合,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与实,追求画面含蓄

性,笔墨柔和秀润,风格明净秀媚。

影响:扭转了明代浙派和院体风格与士大夫审美观背道而驰的局面;提出了“南北

宗论”,其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末肖像人物画特色是什么?

答:中国肖像画有大首(头像)、云身(半身像)、整身(全身像)、花整(坐着的全身)、云整(站或行动的全身)、群像等等。明清肖像画特色如下:

a、以色为主,淡墨轮廓,用墨极少,用粉层层叠加。

b、受西画东传影响,融入西洋画技法,着力写真,刻画入微,

使肖像传神而富有立体感。

c、注意骨骼肌肉解剖,根据面部结构烘染;但不分块面,减弱

光影,阴阳过渡柔和。

清四王---

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他们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集古临摹,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山水画技法,对我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只重临古,忽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

清四王与四僧的对比?

答(1):四王重临古,重对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承传总结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

(2)而四僧在继承借鉴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情感意趣的同时,不拘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用灵活自如的笔墨独抒灵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四僧的出现,冲破了清初四王摹古习气充斥画坛的沉闷气氛,给清初画坛带来了生机。

八大山人的画风特点是什么?

答:其画笔意恣纵,不拘成法,奇崛诡异,博大精深,转益多师,集众家笔墨之大成,并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高度净化、简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写意新阶段,其花鸟画成就异常突出,最富个性,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似而神完气足。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1)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他们富于创新精神,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

(2)“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3)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

(4)“八怪”分为三类:

<1>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

A.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

B.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

世之志”

C.画风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

郑燮:

a.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

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

间疾苦声”的抱负。

b.不泥古人,“自探灵苗”,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竹石图》.

<2>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

A.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

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

B.作品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

情操金农:

a.思想存在矛盾: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

b.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

c.花鸟山水: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

d.人物肖像: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

开一生面:《自画像》。

<3>第三类: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

A.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

兼擅三绝,放笔写意。

B.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黄慎:

a.人物画:多取材社会下层,立意有生活情趣

b.以狂草入画,作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渔妇图》《携琴仕女图》。罗

聘:《鬼趣图》讽刺现实尤为著名。华喦:花鸟为小写意,人物山水亦为

当时空谷足音。

“清初四僧”

清初画坛“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

<1>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

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

<2>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

突破了旧程式.

<3>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1)八大山人:

A.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

抑郁,均借画笔曲折的反映出来。

B.山水画: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

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的旧江山:《秋林亭子图》。

C.花鸟画:

a.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了遗民之情.

b.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一体上均有新的

突破,达到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c.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

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荷鸭图》

《孔雀牡丹图》。

(2)石涛:

A.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他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

B.山水画:变古法为我法,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昂扬的激情

和旺盛的活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阁》。

C.花鸟画:

a.继承大写意传统,并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

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

b.花卉墨竹,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直抒性灵,并讲求诗情和

画意的结合

(3)弘仁:

A.山水画:

a.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现实世界的理想化

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隐晦的传达遗民意识。

b.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

丘壑严整奇掘,林木富于真实感.

c.《黄海松石图》:用笔瘦劲谨严而简洁,山石整理成几何形状,具有

很强的装饰意趣,格调空逸冷静。

B.追随他的人很多,形成了山水画派新安派。

(4)髡残:

A.号石谿,是一位遗民意识很强的画僧。

B.山水画:

a.多取黄山,南京一带的景物为母题,以强烈的主观感情抒写胸中山川,

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b.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率厚重.

c.擅用干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展现旺盛的活力.

d.《苍翠凌天图》:秃笔焦墨皴擦提醒与湿笔淡墨勾勒晕染相互融合,施

以浅绛着色,题跋中的行草书法和笔法贯通一致,随意挥洒,粗服乱

头,体现了其独具风格的审美意趣。

石涛在画史上的地位如何?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为中国画向近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水画经过唐宋元明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重负,石涛时代,绘画基本上笼罩在明末董其昌倡导的“南北宗论”影响之中,摹古之风盛行,绘画千人一面,而石涛强调“我自用我法”,在其千古一唱的《石涛画语录》中大声疾呼:“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力倡画家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中国绘画新纪元奠定了深厚基础。

年画-

--中国特有的绘画体裁,一般在新年时贴挂。传统年画多用木版水印,用线简练单纯,色彩艳丽明快,构图饱满充实。内容有神像画,吉祥画和故事画等几大类,如:《门神》《金玉满堂》《牛郎织女》等。著名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

海派

----指活动在上海和浙江地区的画家群体,属文人画派。该派在文人画的基础上,从民间美术中吸收借鉴养分,形成了重色彩,构图相对饱满,雅俗共赏的新画风。代表画家:“三任”(任熊、任熏、任颐) “三熊”(张熊、朱熊、任熊),张大千、黄宾虹、吴昌硕等。

岭南派

-----指活动在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南地区的画家群体。代表画家是“两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其画风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宗系承传,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南画和西洋画画法,注重写生,创立了色彩鲜明,水分淋漓饱满,晕染柔和匀净的新岭南画风。

清代绘画艺术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A.早期绘画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教师招聘核心笔记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 200 万年前---公元前 221 年)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 7000——前 5000 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 5000——前 3000 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 3000——前 2000 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工艺的主要代表: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 一、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2、按陶质分:红、灰、白、黑; 3、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4、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5、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一)仰韶文化(公元前5500年-前3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的成就最高。 彩陶绘画:《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代表。 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二)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 3190 年到公元前 1715 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主要分布甘肃、青海地区,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类型的绘画代表。 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2.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成功的陶器之一。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 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3.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黑陶艺术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圣才出品】

第3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2.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3.《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

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4.曹衣出水[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画品》[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简史总结的笔记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 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三、黑陶艺术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 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 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 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 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 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定, 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 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 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

艺术鉴赏笔记1.2~1.11

尔雅艺术鉴赏1.2~1.11笔记 1.2 1.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六君子图》 2.西方对中国艺术的概括并仅局限于文人画,还有陶瓷、家具等; 3.俑最早是陪葬的替代品,有木质、陶、瓷等,唐汉犹为兴盛; 4.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1.3 1.艺术品究竟有没有标准,是一个至今都没有标准答案的一个问题; 2.《毛主席去安源》的印刷品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 3.常常艺术的写作没有很具体的规定性(写作指的是一种思考) 4.《THE STORY OF ART》是世界上印刷量最大的艺术教材,比较好 的译本是《艺术发展史》;内容一为绘画、二雕塑、三建筑;作者 写作原则是你自己写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亲眼看过的东西;其影响 至今无人超越; 5.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包括绘画、雕塑、建筑 1.4 1.雕塑是人类文明里面,年纪最年长的老大><,最早出现于旧石器年代;中国最早的雕塑出现于新石器年代(仰韶文化) 2.美术与艺术:美术一词中国古代没有,是一个(翻译词)20世纪 新造的词,最早出现于清代末年沿海一带,尤其是上海。 3.art最早是拉丁文里的一个词根,英汉大词典里的翻译有:a.美 术(指绘画、绘图和雕塑) b.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文学等) c.总称(美术作 品、艺术作品)d.(一门)人文学科;arts;文科。e.技术、技艺 4.art理解为美术时,是指绘画绘图雕塑(×) 5.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自然 6.在中国是发行量最大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是《中国美术简史》 7.雕塑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 1.5 1.“艺术学”一词是中国独创的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 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笔记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史前美术 第一节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

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一、 陶器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彩绘是制陶工艺种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呸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橙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 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几何线条纹彩陶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如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一只彩陶盆,口内绘有3组相同的舞蹈人物,每组5人,手挽着手,面向一致,足下四道平行带纹,代表地面。如果盆中盛有清水,微微晃动,则舞姿似动非动,更加绰约多姿,奔放灵动,富有节奏美感,堪称我国原始绘画中的上乘之作。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15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典型试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典型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

试看部分内容 史前及先秦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1 复习笔记 第1节史前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 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典型遗址有

[VIP专享]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来源:刘凡铭的日志 中国美术史 新石器时代 (雕塑)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 河南濮阳溪水坡仰韶文化45号墓,用蚌壳摆塑龙、虎形象,这是中国墓室壁画开端,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龙图形,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商 (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 (建筑)商代重要建筑物外形由夯土台、墙体和屋顶三部分构成;建筑布局以大型宗庙或宫殿为中心,主要用纵向轴线构成整体性的建筑群落。奠定中国建筑基本特征。 陕西岐山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体。 (雕塑)玉石雕刻 周 (青铜器)西周毛公鼎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秦 (雕塑)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 (雕塑)跽坐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堪称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一座丰碑。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是主体性与完美性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划时代成就的典范。 画像石是雕塑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一、山东、苏北、皖北区;二、豫南、鄂北区;三、陕北、晋西北区;四、四川地区。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大型图案用几个印模多次压印,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产品数量、制作水平都特别突出。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三国 (青铜器)春秋莲鹤方壶(自由舒展、活泼灵动) 魏晋南北朝 (壁画)在甘肃嘉峪关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地主庄园图》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 (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转塔。 (绘画)曹不兴,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亦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 顾恺之(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 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尤其是眼神的描绘。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悟对通神”。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C.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形神兼备:传世作品:《匡庐图》:A.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B.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较唐代有明显提高。(2)关仝:A.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擅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B.写景绘形更为概括,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C.表现北方山川峻伟荒寒的景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关家山水”。D.传世作品:《山谿待渡图》《关山行旅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董源:A.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B.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C.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D.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在元明以后产生重大影响,传世作品:a.《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皆以水墨为主,以横卷形式表现江南景。b.《龙宿郊民图》(应为《笼袖骄民图》):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山水。(4)巨然:山水画笔墨秀润,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传世作品:《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3.元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2018-2019】中国美术简史的考研笔记-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美术简史的考研笔记 考生们在进行中国美术简史的考研时,需要了解清楚简史笔记的重点内容,才能更好进行学习。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美术简史的考研笔记指南攻略, 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美术发展史考研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 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 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 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

三、黑陶艺术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 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山大本科题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山大本科题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美术发展史考研隋唐的绘画艺术 (一) 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初试复试笔记汇总大全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初试复试笔记汇总大全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笔记汇总 ——华东师大本科笔记与考研真题哪里下载? 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为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配套的相关985、211名校真题、经典教材各章节的习题详细解答,冲刺模拟练习与解答,帮助考生深入理解核心的考点内容、考试要求、考题命题特征。通过研读演练华东师大考研冲刺题库,达到扎实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点、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答题技巧和考研临场应对能力的目的。更多考研资料请点击【华东师大考研真题】 【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435保险专业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

研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复习全析(共三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复习全析(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354汉语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408计算机基础综合复习全析(共五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883电子线路(A) 复习全析(共三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55分析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三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54无机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两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57物理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两册)

【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56有机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三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17中外音乐史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五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626数学分析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849经济学原理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856管理学(A)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习全析(共十册)【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2019华东师大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