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

号称“世界最绚丽舞剧”的《潘多拉传奇》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进行了3场演出,吸引了数万观众。《潘多拉传奇》的走红,与前不久迪斯尼音乐剧《狮子王》在上海大剧院的连演百场,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演出业的自由贸易中,西方文化产品因拥有品牌、销售网络等优势而在演出市场上占尽风光。相形之下,坐拥“五千年文化资源”的我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向海外市场,更加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走出去”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家文化实力被世界承认的必由之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明,将中国商品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的现实要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共十七大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关注全球化的背景,注意吸收国外经验。在当前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全球语境下,文化发展前景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所看重,我们应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在全球文化互动中重构国家文化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主动出击,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动摇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握的世界文化话语权。

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对这个国际文化未来的大格局,我们不可不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提篮小卖”的农夫。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是要释放善意,增强亲和力,多交朋友、广交朋友,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减少对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与误解。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要彰显古老中国的魅力,也要展现当代中国文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风采;既要努力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共通之处,也要充分彰显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色;既要反映国内民众的期待,也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继续通过展览、演出等传统方式开展交流的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以增进了解。”

经济:

对外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发展,分享中国现代文明,为中国市场培育海外消费者。

各国的文化产业无论从生产规模、在GDP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来看,都愈显重要。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等;美国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位居出口的第二位。与此同时,大量传统行业也正由于文化要素的注入而悄悄改变了其原有生态。品牌、设计等非物质因素在商品的价值构成中愈益凸显,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的文化产业目前仍以内向型、自我循环式的发展为主,产品出口的国际通道只作为附加渠道,而未达到内外均衡。虽然文化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带

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上仍然不足。据《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数据,2007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达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②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总量大概在6412亿元③ (约878亿美元④ ),当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180.1亿美元)⑤ 。综合以上数据可见:其一,我国外向型文化产业只占据文化产业整体相当小的部分;其二,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显得微不足道。

政治:

中国GDP超日位居世界第二,当下就有一种新“中国威胁论”冒头。其极其阴谋地挑拨指,中国的扩张不是传统武力的,而是在地球资源和财富再分配上的扩张。显而易见,这种新“中国威胁论”有更大的挑拨性。海内外的中国人应向世界说清楚,对于善良的人们要打消顾虑;对于搞阴谋的人,则要给予痛击。

和谐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在世界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崇尚包容,并由此形成了和谐至上的价值观。关注天人关系,追求天人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所有学问家、思想家的共同心愿。“天”含义多样,一般指自然,“人”指人类,“际”就是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主张天人和谐,人要遵循自然法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文言》),将“仁”的精神推广及于天下,泽及草木禽兽有生之物,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提倡“仁”的精神,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仁”是最高的道德目标,也是普遍的德性标准。在《论语》中讲“仁”有104次之多,可见“仁”的重要。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都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同样是“文化输出”,西方推行的是“三片文化”——大片、薯片、芯片,美国大片控制人们的视觉娱乐,炸薯片控制人们的胃,电脑芯片控制人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是“三争文明”——人际之间竞争,群体之间斗争,国际之间战争。而中国的文化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三和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文化:

亚洲正在崛起,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四大发明都遭遇挑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传播技术发展、金融危机加快、全球文化产业格局重构等大好机遇,也面临着文化产品内容单一、国际文化人才缺乏等重大挑战,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文化产业制定策略,“走出去”非常重要。

在 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中国文化很有吸引力,只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亮相太少太少了,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有多么精彩!”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内蒙古剧目成为外商你争我夺的“香饽饽”。这再次说明了,中国文化是好酒,怎奈酒香却怕巷子深!上海文化广播管理局影视剧涉外处处长贝兆健认为,尽管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渐渐繁荣,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更缺乏通晓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又有品牌意识的文化商人。

“中国的京剧、杂技在海外市场已经闯荡了几十年,至今只能沿街卖艺,互相压价竞争,就是因为我们极度缺乏打造中华文化品牌的意识,浪费了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

上海大剧院院长方世忠也表示,我国文化企业与海外同行从综合实力到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以及塑造维护文化品牌等方面都存在惊人差距。“我国何时才能出现像迪斯尼那样的‘百年老店’?”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要推动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去”。舞蹈家杨丽萍制作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的前一天,正式启动声势浩大的全球巡回演出:从深圳出发,将走遍欧洲各地。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说,《云南映象》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在全球8个国家10个城市演出200余场,预计票房收入达1700万美元。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万亿元;全年中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62.06亿元,同比增长42.96%,跻身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国产影片票房贡献达到35.13亿元,再度压倒引进片,占总票房收入的56.6%;2009年中国动画片生产达到14万,2700分钟;中央电视台2010年的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招标总额109.66亿元,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

际销售收入为256.2亿元,同比增长了39.4%,带动电信等产业产值近550亿元;我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5.25亿元,占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总规模的64.5%,同比增长了50.1%。,中国网络游戏出口额在2009年将超过1亿美元,未来国际业务的增长速度也会超过国内业务,平均增幅将达100%;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出口企业完美时空2009年海外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2010年达到1亿美元。所以强大的文化发展势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准备好了条件。

我们仍然还是个“大而不强”的大国,还需要若干年的韬光养晦,但也并非在文化的竞争、文化的输出上无所作为。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中国应该有魄力和勇气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进程,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要把这种声音放大为国际的声音;中国在争取“物质现代化”的同时,要尽快实现“精神现代化”;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拿来”了一个世纪以后,也要开始“送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尽快结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不同民族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民族之间的交往既是人口与商品的交流,又是文化和观念的交流。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走向改革开放,在外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敞开国门走向世界。并且,随着我国成为经济大国,我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塑造好中国形象,便成为当今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议题。我国政府也把中国文化的输出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迅速。影视、动漫、出版、新媒体等等已经形成规模,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的进出口比例也从2003年的9:1下降到了2010年的3:1。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 052亿元,占同期gdp的2.75%,而在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提到我国2011年的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这些都表明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中国文化特有属性有待凸显。从横向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取得的成就也还无法扭转我国现在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现状。 在文化内容层面上,我国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带有独特的中华印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也是将中华文明传递出去。我国进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对外文化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交流、互访频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宣传活动,包括开展对外文化合作、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对外中国文化教育培训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大大增强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与其他各国的互动,互通有无的过程也使得中国文化更容易走出去、被接受。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方面还是文化本身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收获颇丰,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在进步的背后还有许多困境尚待解决,走出去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尚待挖掘。 二、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产业和文化困境 虽然我国在目前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收获了很多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输出结构、规模、经济价值、影响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着发展的局限和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分析很难做到全面,因此笔者着重从经济(文化产业)角度和文化自身的本质和规律这两个方面进行困境分析。 1.我国文化产业不完善,输出能力和水平有限 在产业结构、产品输出、国际影响力方面,我国的文化产业链不完整,没有形成从创意到研发到形成产品到包装宣传到出口贸易再到提升附加值这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大部分是文化企业各自为政,进行小规模输出,缺乏大规模集群效益。同时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这种积淀在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需要自我的认同和对市场的清晰把握,而我国的文化产品恰恰缺乏这两点。首先是自我的认同,只有对自身的文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信,才能有资格谈文化走出去,只有将本国的文化充分融入产品当中,才能谈及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让别国信服。其次在市场的把握和产品的质量上,中国的文化产业缺乏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闭门造车,不考虑国际消费者的接受习惯和喜好成为了文化走出去困境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外输出的中国文化产品主要集中于负面或者缺乏创新的产品,比如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落后、社会黑暗的电影、影视、文学作品、民家杂耍,缺少真正体现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产品,也没有展示出日益强大的中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楼宇烈 ①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一定只靠孔子学院,其实交流的途径还有很多,交流的内容也很丰富。说到“软”实力,软在我们理不直气不壮,我们总是去迎合别国的口味。传播中国的文化,就应该以我国文化为主。每年都有交流团出国,但许多人的指导思想是要迎合别国,而别国却恰恰不需要迎合。来中国交流的外国人是来看我们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借鉴学习。有一些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许多东西都是模仿、抄袭,没有自己独创、独立性的东西。也有一些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存在模糊、片面的理解,有的人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就曾说过:“中医阴阳五行的那套说法,打死我也不会认同的。”我们给外国人讲阴阳五行,有的一下子就接受了;给中国人讲,国人反而听不懂。我们还有什么地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呢?有人说我们的国乐走出国门了,但现在中国的乐律其实绝大部分都变成了西洋的乐律了,我们其实没有把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东西传到国外。 ②经济全球化后,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了,古代流行的东西可能要过几十年、几百年才能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现在只要几秒钟全世界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就都传遍了。文化会不会趋同呢?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为追求时髦,把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抛弃掉了。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了。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例如,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我觉得越是这种文化就越是小众的,把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绝如缕就可以了,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不是一下子把它变成大众都热热闹闹搞的东西。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③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除了艺术之外,还有中医。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国外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比国内的要多,其中很多人是从国内出去的,也有外国当地的。中医现在在世界上除了中药没有被完全认同外,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心理治疗都被普遍接受。有一个自然医学派,其理论都出自中医,它七条总的原则跟中医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治病要找原因,不能只找它表现的症状;医生不应该只是开药的,而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生活的老师。有一次,我在中医会上提出、重要的不是强调中医的“技”,而是强调它的“道”,要传播中医文化,而不是只偏重中医治疗。 ④中国其实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在文化传播的时候只是从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现代服务业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讨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32班 姓名李家炜 指导教师吴卫芬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目录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1) 二、成功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2) (一)收购背景 (3)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大事记 (4) (三)成功收购的主要原因 (5) 三、失败案例分析:光明收购优诺 (7) (一)收购背景 (7) (二)光明收购优诺大事记 (9) (三)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10) (四)光明从中吸取的教训 (11) 四、持续挑战与应对策略 (12) (一)持续挑战 (12) (二)应对策略 (13)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相对稳定,规模也不大,2002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仅为2亿美元,2003年达到8.34亿美元。但是自2004年起,海外收购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70亿美元,仅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一项交易的金额即达17.5亿美元。2004-2010年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9%,单项并购交易的金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单笔金额达上百亿美元的并购(参见表1)。同时,并购的目的也正逐步从初期的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资源逐步转向了获取技术、收购品牌、整合国内外资源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此外,在进行大额并购时中国企业还表现出比较喜欢收购多数股权的特点。2000年至2010年,境外并购交易额在五亿美金以上的,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占到63%;而在境内的大额并购交易中,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仅占到36%。 表1 中国十大海外并购交易(2003-2010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李康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李康化 提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应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却由于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而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迟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并针对这些现实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同时具备?送出去?与?拿进来?的思想,通过正确的战略与途径,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中国文化的良好国际形象,扩大其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化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 近年来,各国政府持续重视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加上新技术载体的出现和普及以及新型供应商的崛起,全球文化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其增长率为全球GDP实际增长率的两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国都创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英国的音乐和舞台剧、法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游戏、韩国的网络游戏和影视剧等都成为本国的文化旗舰产品。美国的输入产出模型显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加显著,文化产业带来的GDP产值和就业数量都高于前者。其中,高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增长潜力最强劲。1 但是,在各国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进本国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拥有五千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却似乎是遇到了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瓶颈,遭遇到了价值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贸易逆差等因素的困扰,虽然偶尔在国际上有些小打小闹的成就,但始终缺少一个核心的发展力量,进而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中遭遇的问题 1、外部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的威胁 1《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报告中的几大亮点,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92022.html,/info_16671.htm,2008-5-20。

《中国文化“走出去”》试卷 (100分)

考试标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程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 倒计时 42:8 一、判断题 (10 道)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考试! 1.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2.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美国人对中国的流行文化认知度相当高。 正确 错误 3. 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 正确 错误 4. 事实表明,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几乎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5. 《朝鲜日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正确 错误 6. 艺术历来是了解一个民族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 正确 错误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 正确

错误 8.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正确 错误 9. 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好评与肯定。 正确 错误 10. 文化建设问题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点研究问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计()所。 A. 421 B. 523 C. 691 D. 768 2. 文化“走出去”的四个基本元素分别是政府、民间、送出去、卖出去。其中,()是最佳选择。 A. 民间+市场 B. 民间+送出去 C. 政府+卖出去 D. 政府+送出去 3. 为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中国政府于()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A. 1978 B. 1983 C. 1987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 一、走出去的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从《云南印象》等众多赴海外演出大受欢迎,到300多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从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水墨,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去。 [2]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中华文化才能够有资格走出国门、推向世界呢?答案应该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 我国的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内的多层次、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特点。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糟粕文化,它们侵蚀人们的精神灵魂,阻碍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推动走向世界的文化,应该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而绝不包括中国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只有把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推向世界,才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支持和接受,也才能够有资格谈得上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世界的竞争力、感召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相反,如果把落后腐朽的文化推向世界,肯定会遭到来自国际社会的一致鄙视、反对和排斥,最终影响到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世界传播。只有中华文化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那么中华文化才有可能在世界掌握领导权,也才有可能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的主动权。[3](p90) 二、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我国目前虽然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有一些成果,但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例如,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差,精品力作较少,传播能力较弱。就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来说,2011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覆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调查人群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一点也不了解中国电影,其中母语为印度和英语的观众中完全没有看过的分别占41.5%和32.3%。他们对中国内地导演的认可度比较低,值得一提的是,18岁以下的观众中,有六成认为没有喜欢的中国导演。[4]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认为,实现走出去的中国电影数量还不多。他说,目前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虽然超过了500部,只有不到10%的影片能够在海外市场发行。而通过合拍方式借船出海进入西方的主流电影市场,这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渠道;另一部分是通过电影节方式主要面向海外小众市场的风格独特的文艺片。但作为中国电影主体的、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影片,却由于故事策略和话语方式等诸多问题而无缘海外市场。[4]因而,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一要创作出好的剧本,二要有好的导演和演职人员,三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就等于是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好的导演和演职人员,再好的中国故事和剧本也演绎不好;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再好的电影作品也宣传发行不出去、推广不开。所以,政府应该要更进一步地科学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我国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健全产业结构,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和完善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2年2月15日指出,未来五年将扶持现代题材、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以及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创作。他说,广电总局将组织实施剧本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着力扶持优秀剧本项目。国家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本给予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每年选拔100名左右的编剧、导演等进行系统培训,扩大国际影响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电影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从而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 发布时间:2008-11-06 来源: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1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有关部门积极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1)积极开拓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商演、商展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杂技、武术、京剧、芭蕾舞、民乐、交响乐、地方戏剧、木偶、文物展览、工艺品展览纷纷通过商业渠道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市场遍及世界各大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港澳台地区。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杂技、文物已成为我国对外开展商演、商展的拳头产品,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拥有了大批的消费者。据文化部统计,2006年我国在境外的商业演出共计35257场次、演出收入7954.9万元。在开拓国际演展市场中,涌现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已经形成覆盖演出策划、营销、媒体宣传、演出制作等环节、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文化产业公司,2004年4月转企改制以来,共向海外派出演出项目290余个,在全球近60个国家地区演出210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2800万人次。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坚持市场导向,以产业化运营模式,努力创作、生产符合境外市场需求的杂技产品,积极开拓境外商业演出。2005年境外商演995场,2006年达到1637场。 (2)广播影视产品出口成果显著。中央电视台第4、第9两个频道通过与境外媒体的合作,有效进入美、英、法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完整频道有效落地。中央电台、电视台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电台、电视台自行制作或与境外电台、电视台联合制作大量节目和电视剧,并通过交易、交换等形式将节目输出到海外(主要是欧美、东南亚、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一些国有、民营节目制作公司每年也生产制作部分影视剧并销往海外。据广电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出口总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当年进口总额为3.37亿元,逆差1.68亿元。电影方面,各电影制片单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06年境外销售影片204部,境外销售收入(含票房收入)19.10亿元,当年我国以分账和买断进口的影片总计50部,票房收入11.78亿元,单从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看,2006年我国电影进出口为顺差。 (3)出版物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进展。积极开展版权贸易,每年转让图书版权2000余种,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由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高峰时的15∶1降低到2006年的6∶1。出版物实物出口的总量逐年增加,1998年开始对出版物实物出口实行统计时,当年输出量是498.9万份,共1231.69万美元,到2005年输出量则达到807.59万份,共3498.19万美元。出版物出口渠道也不断多元化,从最初的国有单位独家经营,现在已过渡到民营、外资企业一起参与。驻外新闻出版机构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部分开始进入良性运转阶段。尤其在发行领域,已经在北美、欧洲、亚洲一些国家设立了多个中文书店或图书进出口分支机构,已成为我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2 、近年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出一些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1)政府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工作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多年以来,文化产品“走出去”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外文化演展、电视频道落地,还是电视节目、影视剧、图书报刊的出口,都是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2)借助多种渠道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工作。文化系统积极鼓励扶持各类艺术品种通过民间商业渠道开展文化交流,近年通过民间渠道派往境外的商业性演出和展览团组迅速增加。新闻出版系统利用全国现有的30多家图书进出口公司、出版社以及民营书店、网上书店扩大书报刊出口,占领海外中文书刊市场。各部门充分发挥展会平台的作用,使其成为“走出去”的助推器,在境外的各种艺术节展上,中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强,境内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文博会展活动越办越好,海外影响逐步扩大。

《中国文化“走出去”》标准答案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 标准答案 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 正确 错误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 正确 错误 3.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正确 错误 4. 《朝鲜日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正确 错误 5. 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好评与肯定。 正确 错误 6. 文化建设问题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点研究问题。 正确 错误 7. 事实表明,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几乎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8.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9. 艺术历来是了解一个民族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 正确 错误 10.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美国人对中国的流行文化认知度相当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于1999年荣获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成为中国文化界在国际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艺术家。 A. 陈丹青 B. 蔡国强 C. 王广义 D. 叶永青 2.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成立。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3. 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4. 中法文化年的春节期间,埃菲尔铁塔被染成()。 A. 金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紫色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 A. 硬实力 B. 软实力 C. 巧实力 D. 硬实力和软实力 6.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理论。 A. 保罗·克鲁格曼 B. 托马斯·萨金特 C.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D. 约瑟夫?奈 7. 1983年,()同志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A. 邓小平 B. 陈云 C. 刘少奇 D. 叶剑英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到了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文化承前启后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者,其传媒“霸权”地位导致一旦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非公正、不客观的宣传,就会使受众形成带有偏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就拿法国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但提起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文化大革命”却都能说上几句。究其原因,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仅仅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法国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非常的少。用该国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单独有一章用来介绍中国,但其所论内容十分有限,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尤其是对我国“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横加批评,更是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的重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 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关键词:文化,民族精神,战略,中国特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中国重视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对文化很是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各个大国重视,并制定相关策略发张自己国家的软实力。 据我们所知,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今天,文化的相当部分还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出现了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往往体现在它的影响上。即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先进程度所产生的魅力,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对它国它民族所产生的吸引力。文化越发达越先进,它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就越大越广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不独表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上,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强大。因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发展文化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文化不仅需要战略的眼光,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求扬长避短,升优汰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世界的总格局中实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英文题名 Route Choice of Chinese Culture Industry s "Going out" 关键词文化产业; 走出去; 路径选择; 英文关键词 Culture industry; Going out; Route choice; 中文摘要文化产业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 多的国家所重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文化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把本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世界 各地,并借助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动了本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到世界文化产业分工的链条中,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国文化产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开始了 “出海”的实践。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实践经验也缺乏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文化产业“走出去”进行理论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是解决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即哪些企业需要走出去,走到哪里,采用什么方式走出去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 内外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走出 去”的实际情况,分别分析了文化产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三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商业模式问题。研究发现, 我国文化产业缺乏规模经济、文化市场的竞争无序、文化企业对国际市... 英 文摘要 As culture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the best momentum,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dustry is paid greater attention b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Complying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y cultural companies are going aboard to explore larger market. They are spreading the culture of their nations to the world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with the help of culture soft power.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China s cultural industry is "going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1 第1 章导论 12-18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4 1.2 研究方法14 1.3 篇章结构 14-15 1.4 概念界定 15- 17 1.4.1 文化产业 15-16 1.4.2 "走出去" 16-17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7-18 第2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18-30 2.1 理论回顾 18-21 2.1.1 赶超理论 18 2.1.2 比较优势理论 18-19 2.1.3 国家 竞争优势理论 19-20 2.1.4 产业内贸易及偏好相似理论 20- 21 2.2 文献综述 21-30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1- 24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4-28 2.2.3 文献 评论 28-30 第3章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路径分析 30-37 3.1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现状分析 30-34 3.1.1 文化产品和服 务出口的现状及特点 30-32 3.1.2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制 约因素 32-34 3.2 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路径选择 34- 37 3.2.1 目标市场的选择 34-35 3.2.2 出 口项目的选择 35-36 3.2.3 出口的渠道选择 36-37 第4章 我国文化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路径分析 37-42 4.1 我国文化产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7-40 4.1.1 文化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走出去,天地更宽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本报记者李舫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02 版)8月13日,中央芭蕾舞团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在英国爱丁堡上演。作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盛典演出,舞剧受到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苏格兰芭蕾舞团团长辛迪·萨格鲁感慨:“行云流水的舞蹈编排、惟妙惟肖的音乐与舞蹈的配合、美妙绝伦的布景和服装本身就是完整艺术品。” 中央芭蕾舞团以高水平的表演和近乎完美的舞蹈作品让西方世界惊艳,这是我国积极促进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 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强。“像芭蕾舞剧《牡丹亭》这种经典文化艺术通过商业渠道走向世界舞台,是近年来我国文化走进西方主流社会最成功的案例。”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说。 她认为,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体现六大趋势: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日趋结合,对外文化贸易开始成为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不断创新;中外文化产业合作方兴未艾,通过合作,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实力;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各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性不断增强,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开发并在国际市场营销外向型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创造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协助文化团体提高知名度、培育国际市场,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

年、中意文化年以及“欢乐春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中,多次选派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等国家级优秀文化院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各地政府还通过商业渠道积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黑龙江冰灯驰名中外,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奇葩。为做大做强冰雪文化产业,黑龙江省从运营较为成熟的冰灯雪雕项目入手,从2004年起至2010年,连续7年与美国企业合作,在美国举办冰雕展,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当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0年8月,云南文化投资集团公司与柬埔寨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作项目公司,联合打造《吴哥的微笑》,于2010年11月28日在柬埔寨著名的旅游胜地吴哥窟公演试营业,开始了持续性驻场演出。该剧弥补了柬埔寨高品位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 直接出口升级为海外运营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已探索出三种主要模式:其一,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服务外包和人才输出;其二,通过各种海外代理渠道,实现产品出口;其三,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文化产品出口,实现企业“走出去”。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文化出口是以前两种为主。“目前,我国一些‘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开始通过收购海外文化资产,建立海外制作和营销基地,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企业‘走出去’,实现落地经营,通过高附加值贸易提升出口模式,带动文化产品出口。”赵少华说。 天创国际演艺制作有限公司参照国际一流文化企业经验,经过12年的努力,制作了舞台剧《功夫传奇》,实现了一个剧目、多种演出方式同步进行,即一个剧目在国内驻演,同时在国外驻演、巡演的产业化模式。2009年底,天创公司在美国密苏里布兰森市购买了白宫剧场,并于2010年7月至11月顺利完成第一个在美驻场演出季,深受观众喜爱和当地媒体的广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武术体育传媒与时俱进 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药学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1)历史文化,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历史演进的脉络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并构成了一门特殊的历史学科——中医药史。(2)哲学文化,中医是哲学化的学科。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背景的中医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学术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丰富,中医学科体系已成为门类齐全、内容庞博、特色鲜明的医药学学科体系,而且还在不断继续发展完善,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中医药要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在世界医学学科、世界医学文化中的先进性,为了保持和发展这种先进性就必须创新。首先,中医药文化创新必须是立足于中医药本质特征、保持其固有特色的创新。要不断扩展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发与中医药相关的“养生文化”、“饮食文化”、“种养文化”、“旅游文化”、“图书文化”等。如在中医科硏机构或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药膳专业;其次,从传播入手,加大传播是提升中医药学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学要形成中国的软实力,就必须扩大自己在世界医学中的影响力。与世界科技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中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自身的传播和辐射能力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多开展国际中医药学术活动,促进中医文化与世界各地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开放、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促进各国科学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攻克中医药重大科研课题,破译中医理论奥秘,促进中医药科技信息的全球化,加速世界对中医药学的吸收和融合;各国现代教育理论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在中医药学科中的体现;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对中医的不同诠释和理解等等。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不断增添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医药文化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惠泽全球。 武术-传统文化的代表 谈及武术,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的便是一个个武出刚柔与意韵的英姿挺拔的武者,更感觉有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强大的力量,我想,那应该就是武术给我们的一种外在感觉,更是一种精神的赋予和传递。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去体悟、感知博大的武术文化,更应继承和弘扬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1)弘扬武术文化需要依靠教育的渗透。因为武术教育是中华武术之树常青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 经过上千年的历练与发展,形成了一种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门类众多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的武术文化。所以,应把武术看成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教育课题。对它进行全面整理,使之形成德、智、体、美等教育学术体系。我们应当成立武术文化理论教育机构,建立各级文化教育机制。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小学及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这门必修课。向祖国的未来传播浩然正气,侠烈英风的武术精神,修身养性、清逸大勇的武术内涵,将

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以及成功例子

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以及成功例子 1, 怎么样的中国企业才可以成功走出去?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开始规模不大,2002年和2003年还不到30亿美元。“入世”五年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急剧扩大。最近四年来,中国企业每年对外投资都在600亿美元左右。“入世”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累计达到3124亿美元。中国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跨国公司群体。我们为中国跨国公司迅速成长叫好,同时,也深感其走向世界的道路之艰难。 四大挑战 “冷战”后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传统的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全球公司。它们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调整了全球战略,完善了全球管理和治理结构,强化了全球责任理念,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球运营和竞争能力。相比之下,中国跨国公司刚刚走出国门,面临的是全球化时代新的竞争环境、新的竞争规则。中国跨国公司不得不从跨国经营一步迈向全球经营。 中国的跨国公司往往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投资战略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进入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类跨国公司排名的跨国指数平均值约为60%;进入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排名的100家公司的跨国指数平均值高达52.1%。中国九家跨国公司入榜,它们的跨国指数平均值是24.5%。中石油的跨国指数还不到3%。这种情况说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全球市场份额占有和全球人才使用等方面,中国公司与先进的全球公司差距巨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清晰、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2)缺乏适应全球化经营的管治结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司的跨国公司股权结构出现了变化,海外股东逐渐增加,国际持股比例不断攀升。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很多跨国公司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董事会;在管理结构方面,不少全球公司已经从过去的中心辐射式管理调整到全球网络式管理。这种管理结构在集权与分权间取得了有效的平衡和协调,能及时应对变化中的市场。 中国的跨国公司基本上还是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管理,很难适应高度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3)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责任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公司强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其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这意味着,企业不仅为公司股东负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因素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因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新兴支出产业,也倍受各级政府和学者的关注。而将文化产品送出国门,国际竞争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的梳理,从文化贸易竞争力因素和文化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因素两个角度探索影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因素。最后,从明确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目标市场、明确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优势、培育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竞争力、深入了解贸易对象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走出去 200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接近20%的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民经济支出产业,并被提到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文化产

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亿元,增长%,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166亿元,占%;文化批零业增加值2146亿元,占%;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0039亿元,占%。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2695亿元,占%;“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8656亿元,占%。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 文化产业能够取得如此跨越式的发展,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对文化产业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发展新格局,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产业竞争力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本文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新一轮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为当今世界时尚和文字、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灵感,成了热门题材。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有效地“走出去”,成为从我国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媒介,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我们有时把文化“走出去”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普通的翻译问题,以为只要把中国文化典籍和中国文化作品翻译成外文,中国文化就自然而然“走出去”了。事实上,在翻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 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抑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学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将中文作品翻译成他国语言时,如果字对字翻译,则不符合他

国的认知习惯,如果完全迎合西方的文化就丧失了文化身份。 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时,就不会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个仅仅关涉语言文字转换的翻译问题,就会注意到它与文化的跨国、跨民族、跨语言传播的方式、途径、接收心态等相关因素。 例1:对于红楼梦第24 回里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翻译: 译文一: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译文二: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bread without flour. 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我发现大家对这两种译法褒贬不一,有 人认为第一种译法忠实原文,有人认为第二种译法用面粉和面包代替了大米更加可取,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可是仔细想来,《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反映了中国清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若用面粉和面包代替大米,则无法还原历史的原貌。 例2:中:姜还是老的辣。 译文一:Old ginger is hotter than new. 译文二:Experience counts. 在上述例子中,对于中文读者而言,很容易理解原文的意思。对于翻译成英文的版本,译文一中突然出现了ginger 不免过于突兀,而例文二中所表现的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