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天宫对接训练

神八天宫对接训练
神八天宫对接训练

神八天宫对接科技创新给力

◇背景材料

【热点一】神八天宫成功发射开创航天新纪元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人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热点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铺就科技创新大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人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热点三】科技投入给力创新成果丰硕

2011年1月14日,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十一五”期间,科技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捷报频传,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成功,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顺利完成,高速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同时,我国科学家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国实验快堆、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我国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显著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问角度

1、“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神舟八号”“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神舟八号”“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6、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7、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

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8、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

(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9、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天宫一号””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10、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成果。

1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2、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要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书本;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意识。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人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这说明

A、我国进入科技强国行列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D、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2、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师昌绪、王振义获此殊荣。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明我国

①坚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钱学森经常告诫科技工作者:“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这启迪我们

A、没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B、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C、国家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D、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2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此次奔月有以下新亮点:直接奔月,离月更近,装备更好,技术更高。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的发展,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C、现代科技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科技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

5、多样化新型蚊香盒、环保节水型清洗器……这些由梧州市学生发明的科技作品,在2010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多项殊荣,这些荣誉肯定我市在培养青少年创新领域的努力,之所以重视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是因为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②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④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现在人们吃得营养健康,穿得舒适漂亮,住得明敞……离开现代科技,这些生活上的变化难以想象。这说明

A、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新科技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C、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D、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二、简答题

7、2010年9月5日零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它的设计寿命15年,具有大容量、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主要用于开展广播电视直播传输业务。它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广播电视的直播条件,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2)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请问,你打算怎样把自己培养成创新性人才?

8、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

(2)你认为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怎样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分析说明题

9、材料一:中关两国科技方面数据表

材料二:目前,被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它们的创新综合指数高,科学研究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都在30%以下,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9%。中国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说,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称,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提问: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实施了哪些战略?

四、活动探究题

10、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促使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被刷新,新语言、新词汇也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集中展示了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科技散发出来的魅力,让世人无限感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1)【与时俱进】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科技新词汇。

(2)【与时代赛跑】请你为未来设想一个科技新词?

(3)“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中学生能为科技的发展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简答题

7、(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散发无穷魅力,正在影响着、改变着、创造着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等。(任意两点即可)

(2)①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敢于疑、挑战,有创新意识;

③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像力,努力探索科技奥秘;④多动手,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在实践中增强自己创新能力等。(任意3点。言之成理,均可)

8、(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当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①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③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④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有;⑤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竞争;⑥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在全社会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风气。(本大题答案具有开发性,考生围绕上述参考要点回答.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均可)

三、分析说明题

9、(1)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人才紧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2)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四、活动探究题

10、(1)数字电视、无线上网、动力组列车、嫦娥一号、笔记本电脑。

(2)变色衣服、移动的房屋。、

(3)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积极宣传和推广运用新科技;合理利用科技,限制其负面影响。

神八

神八”诱变育种猜想 时间:2011年11月02日 08时31分来源: 作者: 上海世博会上小朋友在太空家园馆太空育种厅内观看太空“花”开。背景为太空育种培育出来的“鲜花”。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装置,通过空间环境对植物发生诱变作用,致使种子产生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过程,获得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今年,中国航天育种正迎来一个高潮。随着天宫一号升空,神舟八号携带的育种诱变装置将与其交会对接,由此开启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实验平台建设的序幕。 11月1日黎明,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升空。“神八”此次对接的,是我国首个太空育种平台——天宫一号。 农作物种子,作为我国探索太空的神秘访客之一,均出现在历次神舟系列飞船的搭载任务中。

在传统育种遗传资源尚显不足且育种方法相对单一的情况下,航天育种已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航天育种的诱变机理是什么?地面模拟因何无法取代?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哪些方面无法企及?迄今为止,科学家对空间诱变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神八”发射升空后,将搭载诱变装置对接天宫一号,验证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想。 空间诱变玄机几重 一种杨树树种经搭载诱变,返回后又经地面培育,显现出优良的抗盐碱性能。由此科学家们猜想,其诱变机理有可能是太空环境对该树种的细胞膜蛋白通道产生了影响,致其不再吸收钠离子。 这是空间诱变育种的一个典型例子——“意外”获得某种需要的性状,也不排除相反性状的出现。然而令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无论结果好与坏,这种诱变机理依然充满神秘。 以往,通过航天器搭载升空的作物种子,经地面培育后,会显现出不同的性状: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甚至变化为“零”。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专家庞欣博士看来,“诱变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其中有益的基因变异仅为千分之三左右”。 在空间诱变机理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专家认为,空间环境可引起生物基因组DNA碱基变异,造成DNA 断裂和重组,因此诱发变异。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中俄航天搭载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刘敏则强调,导致种子诱变的原因可能与植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有关。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空间环境中什么因素可激活转座子,哪些部位的转座子易被激活,这些问题还有待探索。”刘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虽然空间诱变存在诸多未解之谜,但其在育种方面的独特优势仍无法被取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118个传感器、5个操纵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如今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周密复杂仪器,算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怎么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具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纳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物资算是从那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咨询题基本上往常从未遇到的,其中最要紧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怎么保证两个飞翔器相撞时别撞坏、别弹开,软硬适度;二是怎么保证不少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怎么实现系统集成;四是怎么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事情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上天之前,差不多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刻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别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具地方顺利交会,两个飞翔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脚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翔器就将停止操纵,让它们依照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刻。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经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汲取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刻。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往外推至300毫米,并且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刻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徐徐收缩,将两个飞翔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翔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神八天宫对接训练

神八天宫对接科技创新给力 ◇背景材料 【热点一】神八天宫成功发射开创航天新纪元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人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热点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铺就科技创新大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人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热点三】科技投入给力创新成果丰硕 2011年1月14日,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十一五”期间,科技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捷报频传,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成功,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顺利完成,高速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同时,我国科学家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国实验快堆、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我国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显著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事件回顾: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升空后的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9月29日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组合飞行12天之后,2011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2011年11月18日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国际评价: 据德国《世界报》11月19日报道,在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并顺利返回后,与中国首次合作的德国宇航中心(DLR)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奥斯曼女士等国际人士、一些外国专家和媒体纷纷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丹麦第谷布拉赫天文馆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林登-沃恩勒对新华社记者说:“我看了电视直播。我觉得中国非常了不起。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具有开创性意义,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向月球和火星迈进。” …… 事件分析: (一)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事件之所以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现在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或经济了,科学技术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掌握核心科技,量产航天飞船“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且拥有了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神舟八号”已达到“天地往返运输器技术”状态,可为建造空间站提供天地往返运输工具,此后飞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新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 2012年6月18日14时,经历了40多个小时的太空生活,“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迎来了相拥天宫的一刻。“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这一成绩让世界瞩目,这一成绩让国人为之沸腾。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航天科技,培养了大量航天科技人才,不断掌握先进的航天科技技术,让中国航天科技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钱学森、赵九章也在1958年1月成立了“五八一小组”。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自此,新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人造卫星的历程。多年的辛苦努力,航天科学家夜以继日的付出终于取得了回报。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其后,新中国又依次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1971年),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75年),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1984年),“风云一号”试验性气象卫星(1988年)…… 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科技也不断发展,不断成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这是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2008年0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又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01日,“神舟八号”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再到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了对接。 这些成就,无一不说明了新中国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无一不验证了新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巨大投入以及航天科技人才的辛苦付出。这些付出,现在已经得到了回报;这些努力,现在正在取得着回报。 此时的新中国的航天科技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此时的中国航天科技正在不断发展,相信它会绽放出更大的光华。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

抚宁县第一中学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导师:谢立亮 小组成员:李允天祖述豪王心雨 张慧欣张竹苒呼冠彤 赵喜超马志向张琳琳 二零一二年一月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军事变革,空军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而太空战的思想又更进一步推动各国发展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个国家都不愿在某一个方面落后于他国,更何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军事科技呢!美国在搞航天技术,俄罗斯在搞航天技术,日本、印度也在搞航天技术......当然中国也在搞,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想搞,只不过没有能力搞罢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谁要是在这场航天竞技比赛中输了,那么就可能在未来的战争中被打。 理所当然,中国也不愿输掉这场比赛。 中国在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应该是国人为之骄傲的。但是,与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大国比起来,我们还相差甚远,所以发展航天技术是我们必走之路。那么,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我国军事影响又是如何呢?对,我们研究性课题小组进行深入了调查。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它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发射升空后将与正在轨稳定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其在“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后的两天内,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两个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实现完美对接。预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日深夜至3日凌晨,届时飞船和天宫一号正飞行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第一次成功交会对接后,由“天宫”和“神八”组成的“小家庭”将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 先是对接机构解锁,两个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它们将不得不面临“分手”,两个飞行器再次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5公里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 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 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我国军事的影响 一.航天技术与战略威慑力. 进入21世纪,虽然说世界的大环境是和平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会一直和平,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应该成为一种国防常识。想要世界和平,就必须阻止战争的发生,阻止战争发生,让国家处于战争门外,那么,首先就要有

神舟九号于天宫一号的对接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3位航天员手拉手高举过头顶,向地面致意。他们将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自我鉴定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_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_神舟八号天宫一 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

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

神州八号对接过程

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深秋,北京的夜晚中泛着些许凉意,城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两个大厅里,往来忙碌的人们正紧张地张罗着一场浪漫的约会。 这场约会已令中国人期待已久,这便是即将上演的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交会对接。 于11月1日进入太空的神舟八号飞船,此刻正不断调整步伐,他知道,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正期待这次在太空的“美丽之约”。 11月2日23时08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至智利圣地亚哥测控弧段内。 “神舟八号远距离导引正常完成,相对导航建立,转入自主控制” 随着调度自主控制口令的发出,此时,两个大厅前方大屏幕上,从左至右分为三个区域。中间最大的区域,是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过程的实时模拟三维动画。在左下角,显示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控计划。右侧区域则是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显示两个飞行器的当前位置、飞行轨迹,以及地基、海基、空基测控站测控范围等信息。 百台电脑高速运转,接收、处理海量数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瞬间得出结论:神舟八号飞船已正常启动自主控制允许指令,顺利转入寻的段,开始自主控制。 大屏幕上,天宫一号、神八飞船一前一后,像两个如约而来的恋人,开始寻找心上人所在的位置。 “飞船转5公里保持!”3日凌晨0时03分,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这时,飞船暂时停住“脚步”,等待地面对两航天器相对导航计算结果进行确认。 不久,洪亮的调度声依次在大厅响起,大屏幕上,神舟八号缓缓向天宫靠近,红色的飞行轨迹像月老手中绵长的红线牵引着他们。 “对接环推出开始” “飞船转140米接近” “飞船对接准备完成” 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等待已久的时刻缓缓来临。大屏幕上,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机构缓缓推出。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范文最新推荐------------------------------------------------------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1 / 14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阅读答案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阅读答案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 ①“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了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②“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是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之战,是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组织实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实践活动。“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会对接技术。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 ③“神八”将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使之成为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国际空间站。 ④“神八”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⑤未来基本型空间站的建设,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18.结合第②段画线句给“天宫一号”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神八”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为明年即将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 【材料二】“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1)“神舟八号”成功发射的重要成果有_ 。(3分) (2)“神舟八号”未来实现批量生产的原因是_ 。(2分) 参考答案: 18.天宫一号是能够进行空间有关技术试验的供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神八对接成功

天宫一号神八对接成功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3日凌晨“大婚”亲吻! 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太空交会对接完美进行。 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中国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 0时16分,1日5时58分07秒发射的神八飞船飞抵对接入口点,与32天又8小时前升空的天宫一号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二者相距5公里。 发生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这历史性一幕,实时显示在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的屏幕上:400米,140米,30米……1时35分58秒,神舟八号追上以7.8公里/秒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遨游太空。它们的太空“双人舞”将绕地球飞行12天。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随后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相约太空,入轨后距天宫一号1万公里左右的神舟八号,跨越了近130万公里追逐历程。 身兼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两个系统总设计师的张柏楠把此次相会比作“万里穿针”。他说,神舟八号先后跨过了瞄准、追赶、精控、防撞四道难关。 “让两个8吨多的庞然大物,对接机构挨近时误差在18厘米之内,姿态小于5度,就像飞船拿着一根线,穿到天宫握的那根绣花针的针眼里去。”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迄今为止经受的最为复杂的考验。”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在全世界所进行的300余次交会对接中,出现故障17次,“但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空间站建设就指日可待。” 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进行至少有一次为载人飞行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试验。据新华社 迎亲 交会对接八步走 真的步步惊心 据介绍,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时,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 第1步“相撞” 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2步“捕获” 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的对 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3步“缓冲” “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

天宫一号与神八

11 月17 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刚刚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神八在 太空巡游17 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空间交会对接。 北京时间11 月17日19时30分左右,中国“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11月14日19时左右,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开始第二次交会对接。20时左右,第二次对接成功。第二次对接则安排在日照区进行,难度更大。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空间目标飞行器,主要任务是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它分为实验舱和 资源舱两个舱,重达8吨,使用寿命两年。 飞行器结构:装备有实验舱和资源舱 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两部分组成,实验舱是密封舱,用于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资源舱为非密封环境,为飞行器提供轨道维持能力和电力供应。[详细] 飞行任务:与3艘神舟飞船进行对接试验 将分别在2011年下半年、2012年完成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试验。2011年首次对接试验的神舟八号将是无人飞船,神舟十号则确定为有人飞船。[详细] 航天目的:为中国建立空间站系统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要求具备进行交会对接试验、提供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空间、开展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等能力,并为空间站建设积累经验。[详细] 无人飞船:神舟八号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神舟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 火箭来 发射。 发射目的: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 将与天宫一号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并返回地球,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详细] 技术特点:安全舒适 平移功能是亮点

2021年【神舟八号“天宫一号”观后心得体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观后心得体会】天宫一号与神舟 十号对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观后心得体会 xx年9月29日和xx年11月1日注定是一个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激动的天,9月29日当天21时16分3秒,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全部过程。xx年11月1日,我神舟八号顺利发射升空。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 ___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由衷地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 ___飞行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 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 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 ___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 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 xx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 ___完成; xx年,哥伦布号实验舱 ___完成,开始 ___希望号实验舱; xx年, ___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 ___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景海鹏、陈冬飘进“天宫” The Shenzhou-11 spacecraft blasted off from northern China on Monday, and docked with Tiangong 2 at 03:24 Beijing time (19:24 GMT Tuesday). 本周一,神舟十一号飞船从中国北方点火升空,于北京时间周三凌晨3点24分(中央时区周二19点24分)和天宫二号成功实现对接。 Jing Haipeng and Chen Dong will be spending the next 30 days in space conducting experiments.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在天宫二号内度过接下来的30天,并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 It marks the longest space mission by Chinese astronauts. 这是中国航天员进行过的历时最长的空间任务。 The docking took place 393km (244 miles) above Earth and the remotely controlled procedure lasted about two hours, according to state media. 据中国媒体报道,此次对接发生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约合244英里)高的轨道上,远程控制对接过程持续了大约2个小时。

State television on Wednesday morning carried live video of the docking and arrival of the astronauts, or "taikonauts", which saw them floating through a narrow 1m-long, 80cm-wide passageway into the lab. 周三早间,中央电视台对神十一和天宫二号的对接、以及航天员“进宫”的过程进行了直播,视频显示航天员们飘过了一条1米长、80公分宽的通道进入了天宫二号内。 The pair "extended greetings to all the people of the nation," while onboard the laboratory, according to the Xinhua news agency. 据新华社报道,在成功进入天宫二号实验室之后,景海鹏和陈冬“向全国人民问好”。 While onboard, the astronauts will spend time on experiments, from cultivating plants such as rice and cress, to giving themselves ultrasounds to scan their bodies’ per formance. 在天宫二号实验室里的这段时间里,两名航天员将会做一些实验,例如栽培水稻和水芹菜等植物,还会对自己进行超声波扫描来检查身体状况。 "Rice is the staple food of Chinese people so we hope to plant it in space in the future," Zheng Huiqiong, an expert from the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under the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told media outlet the Global Times. 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下属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研究所专家郑慧琼(音)告诉《环球时报》说道:“稻米是中国人的主食,因此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在太空中种植水稻。” China is the third country,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o carry out its own crewed missions. The Shenzhou-11 is its sixth. 紧跟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进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第六艘载人航天飞船。 It plans to create its own permanent space station by 2022 following its exclus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t will expand Tiangong 2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by sending up additional modules. 在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外之后,中国计划到2022年建立自己的永久空间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将通过发送其他的飞船舱体来扩建天宫二号。 China has poured significant funding and efforts into its space programme, and plans to launch at least 20 space missions this year. 中国在其太空计划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努力,并且计划今年至少进行20项太空任务。

神八与天宫对接

天宫一号是中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空间实验站雏型,于2011年9月29日21 时16分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交会对接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中国神舟八号飞船在2011年11月1日升空后,已在11月3日凌晨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第一次对接。组合飞行12天之后,2011年11月14日20时,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一号内部空间剖析图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它 是中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空间 目标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 型。天宫一号将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之后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基本信息 全名:天宫一号(英文:Tiangong-1) 发射时间:2011年9月30日21时16分03秒[1]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项目: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 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 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 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2]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